三年级科学实验题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三年级实验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3分)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6分) 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0分)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3分)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6分)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三:观察一杯水(10分)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分)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2分) 3、用嘴巴尝(无味道)。
(2分)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3分) 5、整理器材。
(1分)四年级实验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10分)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1分)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
(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分)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3分)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1分)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1分) 6、整理器材。
(1分)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1 “吹蜡烛”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
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2 用吸管吸水实验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方法: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装有水的瓶子里,另一根露在瓶子的外面,看能否吸到水。
实验现象:无法吸到水。
实验3 用感官辨别液体观察材料: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观察步骤:1、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观察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实验4 水温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材料:水温计、烧杯、水操作步骤: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5 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
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6、量筒的使用方法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是一种粗略的计量法,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都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大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大全实验一:水的存在形态目的:观察不同物质中水的存在形态,并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材料:冰块、水、水蒸气(烧开的开水)实验步骤:1. 将一块冰放到中,观察冰的形态。
2. 加热水使其沸腾,观察水的形态。
3. 将烧开的开水冷却,观察水蒸气的形态。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可以看到水存在三种形态: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实验二:光的传播目的:观察光的传播方式,并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材料:手电筒、不透明物体、透明物体、墨水实验步骤:1. 打开手电筒,照射在不透明物体上,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2. 将手电筒对准透明物体,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3. 在透明物体上滴上墨水,再次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光无法穿透不透明物体,传播路径被阻挡。
- 光能够穿透透明物体,并呈直线传播,无法弯曲。
- 当透明物体受到墨水等阻挡时,光的传播路径会被阻碍或改变。
实验三:空气的存在目的:观察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透明性。
材料:透明玻璃杯、水、纸张、吸管实验步骤:1.将透明玻璃杯倒置在水中,观察玻璃杯内是否有空气存在。
2.将纸张放在透明玻璃杯口上,用吸管吹气,观察纸张的情况。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透明玻璃杯倒置在水中,可看到玻璃杯内有空气存在。
- 当用吸管吹气时,气体通过吸管进入玻璃杯内,使纸张受到气流的作用。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了解不同科学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思维。
希望本文档对教学有所帮助。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

(1)漩涡实验实验目的:
1.观察漩涡的形成原理。
2.熟练掌握重力漩涡实验的操作方法。
实验准备:
1.宽口瓶一个;
2.热水一杯;
3.毛巾一条;
实验步骤:
1.将宽口瓶倒置,打开瓶口;
2.将热水倒入瓶中,至大约1/3处;
3.用毛巾将瓶口紧紧地包起来;
4.用手摇动瓶子,看看漩涡是如何形成的;
(2)原子模型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原子的结构与特征;
2.熟练运用模型制作原子模型;
实验准备:
1.各种彩色小球;
2.棉签;
3.小钉子;
4.胶水;
实验步骤:
1.熟悉原子模型中原子核、电子层等构成部分;
2.选择合适的小球,代表原子核、电子层;
3.将小球按照原子模型的结构组装起来;
4.用胶水将小球固定,再用棉签和小钉子有规律地穿透组装好的模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步骤专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步骤专项实验一:观察水的现象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四种不同现象:流动、凝固、蒸发、溶解。
实验材料水、玻璃杯、、塞子。
实验步骤1. 用玻璃杯装水。
2. 接着观察水的现象,记录下来。
3. 试试把水冻起来会变成什么?4. 将水加热,观察变化。
5. 把玻璃杯倒扣在中,观察结果。
6. 将塞子放在杯口上,观察结果。
实验二:探究水的重量实验目的通过比较气球为空气的重量和气球充满水后的重量来探究水的重量。
实验材料气球、水、秤。
实验步骤1. 称出气球的重量。
2. 把水倒入气球中,再次称重。
3. 比较气球充满水后的重量和充满空气的重量。
4.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水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三:水会沉还是浮?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后会沉还是浮。
实验材料竹片、硬纸片、泡沫板、石头、玻璃球、杂物。
实验步骤1. 制作不同材质物体。
2. 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3. 总结分类,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
实验四:水的颜色实验目的探究在水中添加不同颜色的物质后,水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材料水、食盐、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1. 将水分到两个杯子中。
2. 在第一杯水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
3. 在第二杯水中加入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4. 比较两杯水的颜色是否不同,观察水中颜色改变的原因。
实验五:水会传导电吗?实验目的探究水是否能够传导电。
实验材料水、电线、电池、铜板。
实验步骤1. 准备水、电线、电池、铜板。
2. 将电线和铜板分别插入电池的正负极中。
3. 将铜板两端分别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
4. 观察水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即铜板和电线相接处是否发生了反应。
实验六:制作简易酸雨实验目的制造简单的酸雨,了解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实验材料白醋、水、碱性土壤、过滤纸、。
实验步骤1. 将白醋和水按1:3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2. 在随意选定的位置取一小撮碱性土壤泡在盛有水的中。
3. 用过滤纸过滤酸液,并将过滤后的液体倒在碱性土壤上。
三年级科学实验题(物质、变化)

三年级科学实验题(物质、变化)实验一:固体和液体的浸没
实验目的
观察和比较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浸没时的变化。
实验材料
- 水
- 一个方形冰块
- 一块小海绵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碗水,使水面高度超过冰块边缘。
2. 将冰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3. 取出冰块,将小海绵放入水中,观察海绵的变化。
4. 比较冰块和小海绵在浸没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结果
- 冰块在浸没过程中逐渐融化,最终消失在水中。
- 小海绵在浸没过程中吸收了水分,变得湿润。
实验二:液体的蒸发
实验目的
观察液体蒸发时的变化。
实验材料
- 水
- 一个透明玻璃杯
- 一个纸巾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将纸巾盖在玻璃杯上。
2. 在纸巾上倒入一些水,不要过多,保持纸巾湿润。
3. 留意纸巾上的水分是否发生变化,观察水分的蒸发情况。
实验结果
- 水分会慢慢蒸发到空气中,纸巾逐渐变干。
实验三:固体的溶解
实验目的
观察固体溶解时的变化。
实验材料
- 水
- 一小块糖块
- 一小块盐块
实验步骤
1. 准备两个杯子,将糖块放入一个杯子,盐块放入另一个杯子。
2. 加入适量的水并搅拌,观察固体物质是否溶解。
3. 比较糖块和盐块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
- 糖块在水中逐渐溶解,水变甜。
- 盐块在水中逐渐溶解,水变咸。
三年级科学实验精选案例

三年级科学实验精选案例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材料:- 一个盛有水的容器- 一个小橡皮圈- 一个小铁块- 一个膨胀塑料袋- 色拉油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测量小橡皮圈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将小橡皮圈放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并观察它是否浮在水上。
3. 将小铁块放入容器中,并记录下它的质量。
4. 将小铁块放入膨胀塑料袋中,并再次测量它的质量。
5. 将膨胀塑料袋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浮在水面上。
6. 在容器中加入一些色拉油,再次将膨胀塑料袋放入水中观察。
实验结果:- 小橡皮圈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 小铁块的质量大于小橡皮圈,且它在水中沉没。
- 将小铁块放入膨胀塑料袋后,质量增加,但仍然会沉没。
- 在容器中加入色拉油后,膨胀塑料袋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密度小于色拉油的密度。
实验二:生活中的火焰需要什么材料:- 蜡烛- 蜡烛台- 打火机- 长而直的棍子(如筷子)- 柠檬实验步骤:1. 在有监护人的陪同下,点燃蜡烛,并将它放在蜡烛台上。
2. 用打火机试图点燃空气中的火焰,观察结果。
3. 将蜡烛靠近棍子的一端,观察是否能点燃棍子。
4. 将蜡烛靠近柠檬,观察是否能点燃柠檬。
实验结果:- 打火机无法点燃空气中的火焰,说明空气中没有足够的可燃物质。
- 蜡烛可以点燃棍子,说明棍子是可燃物质。
- 蜡烛无法点燃柠檬,说明柠檬不是可燃物质。
实验三:水的三态转变材料:- 一个玻璃杯- 水- 热水- 冰块- 火柴实验步骤:1. 将一杯水放在桌上,并观察它的状态(液态)。
2. 将一些热水倒入玻璃杯中,并再次观察水的状态(变为气态)。
3.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并观察水的状态(变为固态)。
实验结果:- 普通水在室温下是液体状态。
- 加热水可以使它变为气体状态,产生蒸汽。
- 冰块可以使水变为固体状态。
实验四:自然界中的磁力材料:- 一块磁铁- 铁钉- 一张纸- 铁屑- 一个小容器实验步骤:1. 将磁铁靠近铁钉,观察铁钉是否被吸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指南实验一、吹纸片一、实验题目:吹纸片二、实验要求:吹纸片三、实验器材:2张纸片四、操作步骤:向2张纸片中间吹气。
实验二、吹乒乓球一、实验题目:吹乒乓球二、实验要求:吹乒乓球三、实验器材:漏斗、乒乓球四、操作步骤:1、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在下面放个盆,避免球到处乱跳;吹气要均匀,快速,连续,可以多试几次,了解这种现象与空气流动有关。
实验三、吹小塑料球一、实验题目:吹小塑料球二、实验要求:吹小塑料球三、实验器材:吸管、剪刀、小塑料球(塑料子弹)四、操作步骤:吸管10cm,将一头剪开3个叉,折开,顶上一个小塑料球,从下向上吹气。
实验四、记下现在的我一、实验题目:记下现在的我二、实验要求:记下现在的我三、实验器材:纸、笔、卷尺(纸尺)、秒表、体重计四、操作步骤:1、借用测量工具进行观察。
2、能描述现在的自己,并简单记录,能合作完成活动。
3、观察我们的身体分为几大部分,引导学生借助工具测量并记录身高、腰围、臂长、体重等,测1分钟心跳,并记录结果。
(可记在书中图上)实验五、仔细观察找特征一、实验题目:仔细观察找特征二、实验要求:仔细观察找特征三、实验器材:镜子、放大镜等四、操作步骤:1、使用工具观察、寻找特征。
2、能借助工具观察肉眼不能准确看出的特征;能指出有些特征会改变,有些不会;能描述自己的特征。
3、2人或4人1组,用镜子、放大镜仔细观察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特征。
实验六、留指纹一、实验题目:留指纹二、实验要求:留指纹三、实验器材:印泥四、操作步骤:1、手指轻按印泥,再往纸上一按。
2、能观察出不同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能指出指纹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七、观察蚯蚓一、实验题目:观察蚯蚓二、实验要求:观察蚯蚓三、实验器材:蚯蚓、直尺、绳子、放大镜等四、操作步骤:1、目测估计蚯蚓长度、重量;2、与同学合作测量蚯蚓的长度,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细微结构,描述蚯蚓的动物方式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科学综合实验题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植物
1.观察方法:(?? ?? )、(?? ?? )、(?? ?? )、(?? ?? )、
(?? ?? )
2.实验名称:拓印树皮? 实验器材:一张白纸、
(??? ???)、大树。
??
实验过程: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 ?)
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 ??),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 ?
实验结论:树皮有的光滑有的(?? ?? )
3.实验名称:观察一棵大树 ? 实验器材:一支蜡笔、
一个放大镜、一把尺子?
实验过程:( )大树的整体形态;( )大树的气味;( )大树的树皮;( )大树的树干。
实验结论:树都生长在(?? )里。
都有?( ? ?)、( ?? )和树根。
但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有( ?? ),树皮有的光滑有
的(? ? ?),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4.实验名称:观察小草? 实验器材:狗尾
草
实验过程:(1)观察狗尾草的结构和外形特点?? (2)观察狗尾
草的果实串。
?
实验的结果:植株( )(填“矮小”或“高大”),茎细
软,狗尾草毛茸茸的果实像( ),叶细长。
??
桃树属于( )植物,它有( )茎,狗尾巴草属于( )
植物,它有( )茎 ?
水葫芦属于()植物,因为它生活在(),向日葵属于()植物,因为它生活在()。
5、实验名称:观察水葫芦? ?实验器材:水葫芦、小刀、一个水槽,记录纸?
实验过程:1观察水葫芦的生活环境,根系,叶、叶柄;2剖开水葫芦的叶柄,看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
实验结论:水葫芦生活在水中,根系不发达,水葫芦能浮在水面是因为()
6.实验名称:叶的观察? 实验器材:各种树的落叶、同一种树的不同落叶
实验过程:仔细观察叶的结构;观察同一种植物的叶,观察不同种植物的叶,比较形状、大小。
实验结论:(1)叶是由()和()组成的,叶片上有()。
?
(2)相同植物的叶,()相同,()不同。
?(3)不同植物的叶,形状()。
第二单元:动物
1.寻访小动物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什么?①
();②()
2. 实验名称:观察蜗牛
1)观察蜗牛的外形:用()观察蜗牛,标出蜗牛的壳、腹足、触角、眼睛
2)有壳,头部有两对触角,一对(),一对(),口很()。
(填“大”或“小”)
3)用笔等物体轻轻触碰它的身体,会(),观察蜗牛用( )波浪式运动,爬过的地方会留下()。
4)观察蜗牛吃食物:(1)爱吃(),不爱吃();(2)喜欢在()吃食(填“白天或夜晚”)
5)蜗牛的呼吸和排泄:(1)用()呼吸,用()排泄
6)其他观察:(1)生活环境:()(2)不会游泳,叫醒它的方法:()
2. 实验名称:观察蚯蚓
1)蚯蚓有体节,中间有一体节很粗大,是(),离环带较近一端是(),另一端是()。
2)蚯蚓用()爬行,用笔等物体触碰会(),放入水中会(),长时间会死亡。
3 .实验名称:观察蚂蚁
1)蚂蚁的身体可分为()、()、()三部分头上有()对触角(交流信息);胸部有()对足(爬行);2)其他发现:(1)蚂蚁的生活方式:()(2)根据(),蚂蚁会排着整齐的队伍
4.实验名称:观察金鱼
1)填图:标出金鱼的头、躯干、尾、鱼鳃、鱼鳞、鱼鳍。
2)生活环境:(),外形结构:身体表面有(),用()游泳,用()呼吸
3)用吸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悄悄地深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前面挤出红水,我们看到红色的水从金鱼()中流入,从()流出,这个现象说明了
()
4)吃食方式:吞食,喂食一次不能喂()
5.写出动物的名称
第三单元:材料
1.实验名称:材料的软硬
1)对木条、铁钉和卡纸的硬度进行了研究。
记录如下表:
问题一:小明和小红用什么方法判断这三种材料的硬度?
答:观察互相刻划后是否会()
问题二:请你根据记录表提供的信息,将木条、铁钉和塑料尺的硬度由强到弱排一排序号。
答:() 2.实验名称:比较韧性1)用三种大小、形
状相同的固体材料
做韧性实验
从上面的数据中,
你能获得什么信
息?
答:①不同的材料它们的韧性();
②伸出桌面的长度越(),它的弯曲度越()
3.实验名称:它们吸水吗
1.观察一张白纸,写出它的特点。
(至少三点)答:()
2.让我们来造一张纸
实验所需材料:餐巾纸、水、棉布、毛巾
造纸的过程(步骤):①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然后晾干;②把一小块餐巾纸撕碎,放在杯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③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你能正确排序吗?
答:()--()--()
4.实验名称:给身边的材料分类(请打出相对应的符号)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水是怎样的?水
是一种()、()、
()、()的
液体。
2.你能举出一些固体、液
体、气体的例子来吗?
(分别举出三个例子)
固体:( );液体:
( );气体:( )
3.填图。
(填“油”或“水”)
4.比较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分别写出各三点)
相同点:都( ),都( ),都( );不同点:( )
不同,( )不同,( )不同
5.实验名称:比较油和水谁轻谁重
相同条件:( )
实验方法: 将两份同样多的水和食用油倒入其中一个烧杯内,用木棒将它们充分搅拌,静止后看看现象。
实验现象:油浮在上面,水沉在下面。
实验结论:同样多的水和食用油时,油( )水( )。
6. 实验名称:谁流得更快一些
1.( );
2. ( );
3. ( )
2)对食用油、水、洗洁精三者的流动速度进行排序:
( )
7. 实验名称:比较水的多少
1)测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单位:( )
2)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1)将量筒放( ),倒入一定量的水。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保持(),不能()或()。
8. 实验名称:证明空气是存在的方法。
方法1:()方法2:
()
9.空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空气是一种()、()、()、()的气体。
10. 实验名称: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空气在流动,请写出实验方法方法1:()方法2:
()
11.实验名称: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1)将放有纸巾的杯子倒扣在水中,发现纸巾不会湿,这个现象说明()
(2)空气把水从管子里挤出来,这个现象说明
()
(3)向喝完的饮料瓶里吹气,这个现象说明
()
12. 实验名称: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是否可以变化
对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是否可以变化进行了研究,记录如右
1)相同条件:抽入水和空气的()要相同。
推或拉活塞的()要相同。
2)根据右表,实验结论:水占据空间的多少(),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
();②()
14. 实验名称:空气有重量吗?
实验方法:1.做一个小天平;2.在两侧都挂上两个()的
气球,使小天平平衡;3.把一侧的气球()后,再拴在小天
平上,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小天平失去平衡。
实验结论:空气有(),但比较()。
怎样可以使“空气有重量吗”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
()
15.()改进造纸术;()证明空气有重量,
()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
16.请在下表填出你对液体、气体、固体比较后的认识,在物体
所具有的性质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