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投稿须知和简介(官方认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征稿须知(官方认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征稿须知(官方认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是在郭沫若、华罗庚和严济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直接关怀下于1965年在北京创刊的,先后有30位院士担任编委。
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为综合性自然科学核心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以及由科学大家或知名教授撰写的反映学科前沿的综述,并且开辟专家论坛,就一些科学热点研究问题进行有益的讨论。
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中英文稿均可。
1 栏目本刊设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综述和论坛等栏目。
1.1 研究论文介绍某一课题高水平研究成果。
来稿要求内容充实,推论严谨,数据可靠、完整,文字精炼,结论正确。
可以发表系列论文。
1.2 研究突破简要、快速报道某一研究工作的创新性、高水平的阶段性成果和主要结论。
要求方法从简、数据完整,结论明确,篇幅不超过3000字。
发表研究快报后,深入研究的论文仍可在国外学术刊物或本刊上全文发表。
1.3 特约评述综述某一重要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评论研究现状,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并指明今后研究方向。
一般约请科学大家或知名教授撰写,作者亦可向编辑部自荐。
1.4 专家论坛就科学研究热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发表不同的见解或进行必要的有益讨论。
2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2.1 正文书写顺序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8条)、中图分类号(数学稿还须提供AMS Subject Classification)、与中文相对应的英文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作者单位译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若为英文稿,题名不超过100个字符,书写顺序同上。
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及项目号(将作为论文评审时参考的重要背景资料),并对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学位,职称,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及E-mail)与通讯作者(姓名,学位(博士以上才注),职称(教授以上才注),E-mail及必要的联系电话)简要介绍。
《核科学与工程》征稿简则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100048)
(No.43 Fuche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48, China)
电话:(010) 68462973;88828681
Tel: (8610) 68462973; 88828681
传真:(010) 68462459
程
家和科研人员。期刊收录核科学技术与工程类具有创造性科研成果文章,主要栏目设置:核反应堆工程与物理、核聚变、
核安全、核化学等核科学与工程相关栏目。欢迎专家学者投稿并请注意以下事项:
1. 欢迎关注本刊网站()或订阅本刊微信公众号(hkxygc)。
第
关标准请在本刊网站下载。
二
7. 来稿一经刊登,本刊将按规定酌致稿酬,并赠第一作者当期《核科学与工程》期刊两册。本刊已纳入中文科技期刊数
一
九
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 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 N K I中国期刊网和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
年
群”等,本刊所付稿酬包含上述报酬。
六
月
8. 来稿请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
主 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Administrated by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 办:中国核学会
Sponsored by Chinese Nuclear Society
出 版:《核科学与工程》编辑部
Published by Editorial Board of 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定价:40.00元
出 版
CN 11-1861/TL
《科学技术与工程》

目录
• 引言 • 科学技术概述 • 工程技术领域探讨 • 科学技术与工程融合应用 • 面临挑战与解决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01
02
03
科学技术快Leabharlann 发展近年来,科学技术领域取 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工 程领域的创新与变革。
工程实践需求增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 类工程实践对科学技术的 需求不断增长。
科学技术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和领域的不同,科学技 术可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 科学、医学科学等多个领域。
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科学技术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逐渐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 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发展现状
当前,科学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对人类社会和 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的进步和发展。
拓展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 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与工程的 融合应用将拓展到更多领域,为 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更多有效的
解决方案。
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融合应用将继 续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新技 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5 面临挑战与解决策略
提出针对工程领域科学技 术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为 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参考 。
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 论,展望科学技术与工程 的未来发展前景。
02 科学技术概述
科学技术定义与分类
科学技术定义
科学技术是指通过研究和探索自然界 的客观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来改造自 然、服务社会的一系列知识体系和实 践活动。
06 总结与展望
《科学技术与工程》简介

《科学技术与工程》 (旬刊)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科学协会主管,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主办,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AJCED )统计期刊的来源搜索、统计的来源期刊。
本刊立即报道我国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
论和应用研究的创新结果,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和国家、省部重大科研项目研究
论文、研究简报、短信与自然科学各专业,各学科国内外动态与发展前景综述与评论可供自
然界科学工人、工程技术专家、高等学校师生、自然界科学和工程技术部门领导和员工参考。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投稿须知(官方认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投稿须知(官方认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以下简称为“本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7年,以季刊形式出版。
本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为ISSN:1009-444X,国内统一刊号为CN:31-1598/T。
本刊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术窗口,及时发表校内外师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界及社会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了解,同时促进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沟通和交流。
主要刊登汽车、航空、服装、材料、机械、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工、环境与能源、数理化、经济与管理学等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论文。
本刊先后荣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上海市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等荣誉。
被以下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l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 on CD)l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S)l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CSA:T)l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l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l波兰《哥白尼索引》(IC)l俄罗斯《文摘杂志》(AJ,VINITI)l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l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来源期刊1. 投稿约定1.1 来稿应具有创新性和学术性,文章应力求资料详实、行文规范。
1.2 编辑部将按照规范程序,聘请校内外有关同行专家评审,编辑部将根据评审意见公平、公正地决定稿件的取舍。
1.3 稿件文责自负。
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须征得作者的同意。
1.4 投稿邮箱:shgcjsdxxb@请勿一稿多投。
1.5 来稿一经采用,即按篇酌致稿酬,并赠送当期学报样刊。
2.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2.1 文章首页要提供以下信息:①300字以内的摘要(中英文);②3~5个关键词(中英文);③文章标题(中英文),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④基金资助项目请提供基金项目名称及项目号;⑤作者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详细通信地址、邮编以及联系人姓名。
怎样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

怎样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这是非正式译文,最近更新是在2001年5月,不一定包括编辑部最新的要求。
请以英文原文为准。
)《科学》是一个周刊,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
我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和英国剑桥的编辑部欢迎任何领域和任何地方的投稿。
争取在《科学》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许多投稿在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同行评议之前就被退回。
我们对在有广泛兴趣的领域中有创新的文章优先。
我们对投来的稿件坚定地履行快速评审、快速发表的原则。
下面介绍一下:署名文章的栏目稿件的选择接受稿件的条件文章的署名曾经发表的文章与《科学》联系稿件的准备在线的补充数据投稿《科学》周刊参考文献格式署名文章的栏目报告(Reports)栏目发表新的有广泛意义的重要研究成果。
报告长度不超过2500单词或《科学》版面的3页。
报告要包括摘要和引言。
参考文献应在30条以内。
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栏目发表反映某一领域的重大突破的文章,文章长度不超过4500单词或5页,包括一个摘要、一个引言、和加有简短的小标题的内容部分。
参考文献建议最多不超过40条。
技术评论(Technical Comments)讨论《科学》周刊过去6个月内发表的论文,长度不超过500单词。
原文章作者将被给与答复评论的机会。
评论和答复都要得到评议和必要的编辑。
讨论的提要刊登在印刷版,全文刊登在电子版。
《科学》指南(Science's Compass)栏目为广大读者提供由科学家或其他专家撰写的对当前科学问题的评论。
除了读者来信,本栏目的文章都是由编辑们约稿的,但有时对未被邀请的稿件也予以考虑。
来信(Letters)一般不超过300单词,讨论《科学》上已发表的内容或普遍感兴趣的问题。
来信应该直接投到我们的网站(或以电子信形式投来().编辑不通知作者是否收到来信,而且可能对来信加以修改以求明了或满足版面的限制。
来信发表时,编辑一般不再征求作者的意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投稿指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投稿指南投稿指南是一份指导作者如何撰写和投稿文章的文档。
对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投稿指南,它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 引言:在引言部分,应该简要介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提及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在现代工业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目的和范围:明确指出投稿指南的目的和范围。
说明该指南适用于哪些类型的稿件,包括研究论文、综述文章、通讯等。
同时,指出该指南适用于哪些高分子材料领域,例如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等。
3. 投稿要求:在这一部分,详细列出作者需要遵守的投稿要求。
包括文章的格式要求、字数限制、参考文献格式等。
还可以提及一些特殊要求,例如是否需要提供原始数据、是否需要提供实验方法详述等。
4. 文章结构:在这一部分,说明文章应该包含的结构和内容。
一般来说,一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文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
对于综述文章或评论性文章,结构可以有所不同。
5. 语言要求:在这一部分,指出作者需要遵守的语言要求。
包括语法准确、句子通顺、使用恰当的学术词汇等。
还可以提醒作者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和冗长的段落,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6. 投稿流程:在这一部分,说明作者需要遵循的投稿流程。
包括在线投稿系统的使用方法、提交材料的要求等。
还可以提及投稿后的审稿流程和出版流程。
7. 常见问题解答:在这一部分,列出一些作者常见的问题,并给出解答。
这些问题可以包括关于文章格式的问题、参考文献的引用问题、审稿流程的问题等。
8. 结语:在结语部分,可以再次强调投稿指南的重要性,并鼓励作者按照指南的要求撰写和投稿文章。
还可以提醒作者在投稿前仔细检查文章,确保格式和语言的准确性。
通过撰写符合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投稿指南的文章,作者可以提高自己的投稿成功率,并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科学技术与工程》旬刊投稿须知

378科学技术与工程19卷《科学技术与工程》旬刊投稿须知我刊是中国科协主亀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为《中文核心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库(AJCED)、中国知识资源总库"LNKI)所检索、统计的源期刊。
迎具有创新内容的自然科学、技术与工程方面的论文及综述性文章的来稿,综述文章的内容须与撰写人的研究和工作方向一致,所参考文献数量须不低于80篇。
来稿格式要求是word电子文档,通过网站投递,注册投稿时请填写详细的第一作者和作者的邮寄地址、邮编及电话(或手机号)、电子,以便及时联系。
经(一般为三个月)合格后发录用通知(电子版),并作者、补充的事项,作者需提交所在该稿的保密审查等审查证明并版费用。
作者可上网站的审稿情况。
发表周期在录用后五个月以内,编辑部收到作者发回的证明、修改稿及版面费,版刊期。
文章经排版、校对后的校样发邮件给作者最后审定,无,即按期刊出。
格式请作者此前已出版的我刊。
简介如下:1•文章的编序为:中文题名(不少于20字,避用外文)<作者名<单位名、城市名、邮编<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关键词(3~6个,避免用外文缩写)<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名<单位名、城市名、邮编、China<英文摘要(与中文稿要对应)<英文词。
2.文后所引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并须在正文中注出,格式(包括标点符号)如下:刊:序号作者名(3人以上用“等.”或“cl al.”).文题&J•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书:序号作者名(3人以上用“等•”或“cl al.”).&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码论文集:序号作者名•文题&-//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3.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须在正文中相应部位顺序标出。
4.全文(包括图表中)字迹可辨,最小字7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与工程》简介及投稿须知(官方认证)
我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2011年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AJCED)统计刊源所检索、统计的源期刊。
统一投稿邮箱:kxjsygcs@
■刊物特色
承诺录用后2个月内发表作者稿件
刊载原创学术成果论文、研究简报及综述论文
涵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各领域。
■刊物内容
刊物及时报道我国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创新性结果,主要登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及国家、省部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短讯以及自然科学各专业、各学科国内外动态和发展前景的综述和评论。
■适用对象
适合于希望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情况、不同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特别是对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进展的读者订阅。
可供自然科学界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高等院校师生、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参阅。
该格式供作者参考!具体请直接参阅稿件模板,以稿件模板为准。
为贯彻科技期刊出版的有关国家标准,保证刊物质量,征稿约定如下:
1 文稿要求
(1) 文稿应未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译文稿件须附上原作者的书面许可证明。
内容要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说理严谨、数学推导简明;语言流畅、文字简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2) 学术论文请按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书写,篇幅以版面不超过6 000字(包括图表所占篇幅)为宜。
请在稿件上注明下列几项内容:
a) 作者单位、地址、电话、E-mail 信箱和邮政编码;
b) 论文题目和作者单位英译文,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c) 作者的简历,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当前从事的研究工作等项;
d) 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8个关键词,以及摘要和关键词相应的英文文本。
摘要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应是一篇独立的短文,内容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
若为国家基金资助项目或部、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请提供项目号,并且注明。
2 书写格式
(1) 要求文稿正文字号为5号,汉字字体为宋体,英数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希腊字体为Symbol。
(2) 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不能用“大气压”、“kg/cm2”、“卡”、“ppm”……等已废除的计量单位。
(3) 文中和公式中容易混淆的字符请用红字注清文种(希文、英文、罗马字等)、大小写、上下标及上下标字母含义,表示向量及矩阵的字母要特别注明。
(4) 文稿标题中不宜用缩略词(化学符号和公知公用者除外);摘要和正文中的缩略词在第一次出现时都必须写出全称,后加括号附缩略词。
3 表格、插图及参考文献
(1) 表格尽量采用“三线表”。
表格的上方写表序和表名。
表名应有自明性且中文、英文表名并列。
表注放在表底,缩2个字以“注:”起头排版。
(2) 插图的下方应有图序和图名。
图名应有自明性且中文、英文图名并列。
工程图、电气图和函数图采用AutoCAD、Adobe Illustrator或Corel DRAW软件绘制,工程图和电气图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函数图要标明曲线序号及其注释,坐标轴上要有标值,坐标轴外侧居中处应有标目,注明物理量和单位;照片图要求层次分明,图像逼真;数码照片图宜具备200万像素以上。
(3) 图表中文字、变量、单位和数字要标注清楚。
(4) 参考文献应尽量选用公开发表的资料,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以1、2…标识序号,且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对应。
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 B/T 1—2006修订版试行稿》的要求著录文后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后要并列其英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