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设计理念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特点与可行性设计准则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特点与可行性设计准则发布时间:2022-07-24T05:36:22.43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3月5期作者:孙玉焱[导读]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为山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孙玉焱山东灏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淄博 255035摘要: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为山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同时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因此,提高山区高速公路质量和完善高速公路体系,提高桥梁设计质量和水平非常重要。
科学合理地设计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有助于提升桥梁质量,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提高桥梁的工程价值。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设计准则引言高速公路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中发展成为新的机遇。
我们高速公路网的地理范围很广。
为了解决这样的地质问题,道路经常通过桥梁连接起来。
对于山区的具体情况来说,桥梁设计必须符合作为制定科学合理设计准则的设计方面。
同时,它旨在改进设计工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并充分保证设计质量。
1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特点山区高速公路一般沿峡谷或河岸线修建,会存在多处斜弯桥的结构设计,若桥梁出现安全隐患,不但会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山区的地理条件和地质特点,详细分析桥梁投入使用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设计阶段做好地质勘察工作,通过对地质形态的准确勘测,为图纸设计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参考。
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前期调查工作,提高勘察数据的质量。
在桥梁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影响桥梁结构的因素,明确桥梁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变化,做好空间设计。
另外,对于高墩长桥,还要考虑其稳定性,尤其关注桥的位置与桥梁方向。
应科学分析桥梁的纵坡,优化下部结构设计,加强桥梁的稳定性。
设计人员还要考虑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投入使用后来往车辆对桥梁造成的影响,从而合理设计桥梁的纵坡和横坡。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所在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地势较高,设计人员应充分考察地质环境,科学选择桥址,并加强桥梁的抗震设计。
浅论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布设的平面设计

T C oL E HN 0GY A ARK ND M_ ET
Vo . 8 N . , 01 11 , o ’ 2 1 7
车速一般较高 , 出口比人 口速度会 更高 , 以在 出人 口处 匝 在 所 道 的平纵线形 指标应高 。特别是互通 区主线是 曲线且超 高较 大时 , 曲线外侧的 出人 口匝道采 用较高的平面指标 , 即与主线 相接 的缓和 曲线A 和半径R 值 值取较高值 ,这样 可以避免分合
京 : 民交 通 出版 社 ,9 7 人 19 .
宜低于5℃, 每天淋水2—3 , 次 养护 时间不得 少于7d 保持湿 ,
左运行喷刷 工具 , 形成横 向施 工涂层 ,这样逐步喷刷 至最上 端, 完成第一遍喷刷。 在第一遍涂层干燥 成膜后 , 紧接着进行垂
润。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 加剂 、 掺外 掺合料 的防水砂浆 , 其养
暗处或者主线凸型竖 曲线( 或平 曲线的暗弯 ) 背后有 匝道 出口等 视距不 良、 口不易辨别 的流出匝道上 。 出
3 结 语
() 1任何一种线性要素的曲线 , 其应遵循 的原则 。 当互通 匝道 的有关线形要
在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 布设设计 中, 我们总的体会是 : ) 1 立交选型要结合交通量 、 地形地貌 、 网结构等因素 , 路 合理确定 立交总体造型 , 如上跨 或下穿 、 全互通或 者部分互通 : ) 2 匝道 布 设要灵活 , 一般多采用极限值或略高于极限值来控制 ;) 3 针对 山 区地形复杂的特点 , 尽可能采用规模小 、 行驶线路 明确的简单立 交方案 , 以使工程最小 、 造价最低 。4 在平面设计 中尽量采用连 ) 续 圆滑的曲线 , 增加互通线形 的流畅和行驶 的舒适性 , 有利于扩 大视野 , 使匝道线形与车辆运行速度及其变化相一致 。
山区高速公路平纵面线形设计原则

2
平面线 形设计
公 路 平 面 线 形 由 直 线 、 曲 线 和 回 旋 线 等 基 本 要 素 组 圆
成 , 面 线 形 应 直 捷 、 续 、 衡 , 与 地 形 相 适 应 , 周 围 平 连 均 并 与 环境相协调 。
乘 法 运 算 , 准 的直 流 电 压 或 直 流 电流 输 出 。 标 ② 拔 下 被 校 验 的 电流 或 有 功 . 功 功 率 变 送 器 , 入 校 无 插 () C 2 P MC A 数 据 采 集 卡 选 用 美 国 I TE I O CH 公 司 的 验 仪 相 应 插 座 , 将 校 验 仪 与 变 送 器 盘 的 连 接 电 缆 插 入 变 并
运 行 速 度 是 单 元 路 段 上 的 实 际 行 驶 速 度 , 一 个 统 计 是 目前 国际 上 较 多 采 用 设 计 速 度 和 运 行 速 度 两 种 设 计 方 法 。 我 国 采 用 设 计 速 度 法 , 国 、 国 、 国 、 大 利 亚 等 一 学 指 标 。 因 不 同 车 辆 在 行 驶 过 程 中 可 能 采 用 不 同 的 车 速 , 德 法 美 澳 通常按统计 学中测 定 的从 高 速 到低 速排 列 第 8 5个 百 分 点 些发 达国家则广泛 采用运行速度 法 。 对应的车辆行 驶速度作 为运行速度 。 1 1 设 计 速 度 法 .
关键 词 : 高速 公 路 ; 形 设 计 ; 线 以人 为 本 ; 车 安 全 行 中 图分 类 号 : U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 0 0 1 — 3 70 1 7—1 8 2 1 )60 4 —2
1 2 运 行 速 度 法 .
1 线 形 设 计 方 法
⑤ 运 行 校 验 仪 应 用 程 序 , 较 被 校 电 流 变 送 器 与 标 准 比
公路设计优化的思路探讨

公路设计优化的思路探讨摘要:现阶段,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公路设计水平的直接影响,因此,公路工程设计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公路工程设计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标准。
下面本文就公路设计优化的思路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公路设计;技术;优化;现阶段,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路线长、桥隧占比高,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复杂,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相对频繁,断裂带、断层、裂隙、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发育,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着沿线土地资源匮乏、基本农田补偿难度大等问题;而且沿线自然环境好,还面临着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多、环保要求高的问题。
设计优化应在充分理解和吸收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各阶段咨询意见、评审意见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安全、项目用地、环境敏感点、工程规模和造价、施工难易、建设运营成本等深入研究。
1公路设计优化的原则1.1合理优化方案,降低工程造价目前,基于勘察设计周期和成本的限制,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工程技术方案比选深度不足,专业设计过于粗放,照搬照抄的现象较多。
例如:桥梁设计中桩长越来越长;互通指标把握不够灵活导致规模过大。
另外,部分设计单位偏重于工程安全考虑,构造物结构尺寸选用过于保守。
设计优化过程中应结合地勘成果和现场实际,认真研究,多次比选论证,在满足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规模,有效减少项目建设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1.2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山区土地资源紧缺,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用地对项目稳定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项目建设中土地被大量占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所以应节约和利用好土地资源,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不片面追求高指标、高标准,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优化过程中应将用地指标作为设计优化的一项重要控制因素。
浅析山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

而 不 同 的路 基 横 断 面 型 式 对 路 基 的稳 定 势 较开 阔的单 面斜 坡 的上下 。错幅 式路基
性 、工 程造价 、环 保景 观等方 面 ,具有 重 的设计 主要是 为 了避免挖 方量 过大 或路基 要 的影 响 。设 计过 程 中有时 巧妙地 换个 断 下 边坡填 筑量 过大 ,在某 些特 殊 的路 段 , 如 水库 ,沿河 路段 等 ,也 可采 用错 幅式路 面 型式 ,综合 效果 明显 。 基 做成半 幅路 基半 幅桥梁 的形 式 。 2 关 于路 基设 计形式 的分 析 为 了实 现 工 程 的综 合 效 益 的提 升 , 在 错 幅 式 路 基 设 计 应 用 过 程 中 ,我 我们 要进 行路 基设 计形 式的有 效选 择 。在 们 要处 理好相 关 的施 工环 节 , 比如对 河岸 整体 式 路基形 式应 用过 程 中 ,我们 要进 行 选 择环 节的优 化 ,实现 与路基 边坡率 、路 该模 式 的应用 ,这 模式 广泛应 用 于山 区公 基 线位 环节 的有效 协调 ,我们也 要进 行地 路设 计 过程 中的地 势 比较平坦 的路 段 。其 质 条件 的深入 应用 ,以满 足实 际布 线 的需 适合于地质发育比较好的单面坡及其峡谷 要 。越 岭路 的纵坡 应力求 均匀 ,平 均纵坡 地势 比较 优越 的路 段 ,在其他 的一 系列 越 及 纵坡 长度应 严格 遵守规 范 的规定 。错 幅 岭线 应 用过程 中 , 该 模式 也是 比较 常见 的 。 式 路基 在过度 到整 体式路 基 的路段 ,应做 在 山 区公 路路 基设 计过 程 中 ,我们 也要 进 好 纵坡 的衔接 工作 ,力求 使纵 断面平 顺过 行分 幅 式路基 形式 的应 用 ,该 模式 的应 用 渡 ,避免 出现 突兀 现象 。 需要 讲 究一定 的技 巧 ,需要付 出一 定 的耐 为 了保 障路 基 强 度 提 升 ,我们 也 要 心 。在设 计 过程 中 ,我 们要协 调好 分 幅式 进 行水 环节 的应用 ,导致 路基 不稳定 的因 路基 设 计环 节和路 线 的平纵 面应用 环节 的 素 是 比较多 的 ,比如水 的 因素 即是 日常 降 关 系 。在越 岭线应 用过 程 中 ,我们 要进 行 雨 、流水 环节 ,为 此我们 需要 做好 路基 的 分 幅式 路基 的应用 ,进 行相关 环节 的综 合 排 水工 作 ,以保证 其设计 环节 的优 化 。针 设计 ,要考 虑到施 工现 场 的纵坡 的 曲度 , 对 山 区高速公 路 的实际情 况 ,进行 预 防措 也要 考 虑实 际路线 的 问题 ,从 而 实现路 基 施 的应 用 ,降低其 滑坡 、泥石 流等 的危 害 路 基排 水分 为地 上排水 和地 下排水 , 断 面 防护体 系 的健 全 ,避免 出现施 工过 程 程 度 。 主要任 务是将 影 响路基 稳定性 的地 面水 排 中的麻 烦 ,保障施 工环 节 的简化 。或者 只 顾 工程 经济 ,过分 迁就 地形 ,而使 平 、纵 除和拦 截于 路基用 地范 围 以外 ,并 防止 地 面过多 地采 用极 限或接 近极 限 的指标 。又 面水漫 流 、滞积或 下渗 ,对 于影 响路基稳 则应予 以隔断 、 疏干、 降低 , 如 在沿 河线 是沿 河谷两 岸布 线 ,设 计 中应 定 的地 下水 , 处 理好 河岸 选择 、路基 断面 的线 位高低 和 并 引导 到路 基范 围 以外 的适 当地点 。
山区高速公路生态景观绿化设计浅析

山区高速公路生态景观绿化设计浅析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山区众多,山区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建设是推动公路行业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保的必由之策。
但是,在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上,常出现不基于自然条件,而盲目选择植物种类的问题,导致植被无法与气候环境相适应,而碍其生长,甚至出现死亡问题,严重损害了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生态绿化效果。
本文探讨了云南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要点。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生态引言山区高速公路是旅游开发的必备基础设施,但公路建设,尤其是风景秀丽陡峭山区的公路施工中,大范围的挖方、填土和破山开路会不可避免地对原始植被造成破坏,形成大面积的土石裸露的边坡,不仅造成水土流失,影响两侧景观效果,而且坡体稳定性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易造成山体滑蹋、掉块、落石等灾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对边坡进行生态防护与植被恢复。
探究适用于山区高速公路特点的边坡生态防护与植被恢复对策,对维护公路的周边区域的生态平衡,提升公路边坡稳定性与公路通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1山区高速公路景观区绿化的重要意义1.1改善沿线环境,缓解污染状况山区高速公路绿化区能够改善公路沿线生态,降低污染物污染。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因施工产生大量粉尘、建筑废料等污染物,破坏沿线环境;山区高速公路使用过程中,通行车辆行驶会产生汽车尾气,严重污染生态自然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此外,一旦高速公路路面发生破损,通行车辆会对道路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从而产生扬尘、粉尘等污染物,破坏山区高速公路沿线环境。
实施山区高速公路绿化区建设,能够改善山区高速公路沿线环境,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例如,可以在山区高速公路沿线两侧种植杨树等树种,用以吸收汽车尾气,保护沿线生态环境。
1.2安全行车环境作用人类在开发建设山区高速公路的过程中,追求的目标是平稳,力求车速的快捷方便,也更好的节省时间,更好的方便人们生活出行的需要,以及对于经济发展的快速追求。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长坡路段路线设计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长坡路段路线设计作者:毛晓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0期【摘要】长坡路路线设计不仅影响到整个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造价,最主要是涉及到实际使用当中的行车安全问题。
从人的使用需求出发,分析得知两个长陡坡的典型工点:在出长坡路段上坡方向时,需要满足爬坡的通行能力适应速度;处于下坡路程时,应该重视制动问题,高速公路实际行车过程中,无法彻底控制超载现象与空挡下坡的现象,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本文笔者基于多年山区高速公路长坡路路线设计的实践经验,坚持从经济效益、环保意识以及行车安全的角度出发,从而提出长坡路段路线设计的对策。
【关键词】路线设计;高速公路;长坡路线;设计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山西山区地形绵延起伏都比较大,由于山地地形的影响,高速公路必然会有爬坡越岭的情况。
针对山西山区地形,基于安全行驶、不影响工程造价的原则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长坡路段路线设计。
之前由于对山西山区的情况认识不深刻,而且设计时主要力量还是放在了工程造价与规模上,忽视了长陡坡行车安全,容易造成更多的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发生一般涉及到多方面,但是作为行车基础的道路,首先应该完善自身条件,从道路设计的角度上,最大限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尤其是山区长坡路段,要重视线性设计的改进,从而提升行车安全。
山区长坡路段由于频繁发生交通事故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其研究也有很多。
有些研究重视交通事故的分析与纵坡对引发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有的研究注重连续下坡制动性能与研究制动器皿温度变化规律;有的主要研究上坡,从而得知最大纵度与坡长限制的相关指标等等。
以上这些研究都是以山区长坡路段的其中一些特性作为对象,其研究成果为山区高速公路长坡路段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限于研究方向,还是无法满足路线设计所考虑的各方面因素的要求。
因此,山区高速公路长坡路段路线设计应该用什么样设计方式来能最大限度保障行车的安全,如何设计出既安全又符合经济效益的路线方案,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探索与解决。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探讨

《 = 交通标准化=一 》 一二 年 oo二 第六期
维普资讯
( 通 标 准 化 = EB 二o 二年 第 六期 ( 交 》 E o
技 】 交 I c
O 概 述
凉
观相 协 调 ,优 美 的 曲线 更 容 易 让
驾 驶 员 行 车 注 意 力 集 中 ,交 通 事
维普资讯
交 通 标 准 化 ・ 1 2期 总 1
C OMML. C  ̄' ATI I ONS S T&N
探 讨
尹 平 , 刘 丽 华 。
( . 徽 省 交 通 基 本 建 设 工 程 质 量 监 督 站 ,安 徽 合 肥 2 0 0 1安 3 0 0;2 .安 徽 省 公 路 勘 测 设 计 院 ,安 徽 合 肥 2 0 4 ) 3 0 1
系;
供 同行 们 参 考 。
1 平 面 线 型 设 计 应 采 用 曲线 型
设 计 方 法
S re n De in n t ue i h iP o ic u yad v sg Isi t n An u r vn e,Hee 2 0 41,C n ) t fi 3 0 hia
Ab t a t Du n o t d s g a i n f mo n a n ih y, we’ b e t e o r w n o r x e e c s sr c : i r g r u e e i n t o u t i h g wa o d e ih r t d a o u e p r n e i a d o d wa s o r a t r u h h o d r g l r . e n g o y r b e k h o g t e l e u a sW mu t a e s p r a v n e o s iu n s a d b n s h v a u e - d a c c n c o s e s n r g i f rh n w d a o t u u l . o t e i e s c n i o sy n Ke wo d y r s: h g wa i h y; r u e d sg a i n o t ; e in t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设计理念
摘要:九十年代末期高速公路逐步向山区延伸,随着道路设计标准的逐步提高,地形、地质条件的逐渐复杂,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在设计观念转变的同时,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积极在公路建设亟待发展和资金短缺间寻求新的平衡,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
关键词:山区公路; 高速公路; 环境保护; 勘察设计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公路交通发展的瓶颈仍是经济因素,以往“经济为主”的设计指导思想不利于公路交通的持续、快速发展,导致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在总体方案设计、地质病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1.1 建设指导思想
我国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在经历了一般公路道路等级低、运行要求低、建设成本低的三低建设期后,步入了高速公路的起步发展期和快速建设期。
在这两个阶段中,建设指导思想没有随着建设条件及时改变,引起了一些认识上的混乱。
1.2 总体方案设计对于山区高速公路,在选定路线方案时结合地形进行大范围的比较,在技术指标掌握和平纵横协调方面一般做的较好,这与工作深度和大量比较是分不开的。
不过,在高速公路进入山区的初期,“多挖少填、纵向利用”,“填挖平衡、降低造价”的思想根深蒂固,加上对地质病害认识不足,对高填路堤和深挖路
堑的安全问题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是造成许多高填深挖路段,在地质情况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选择了深挖路堑方案。
由于传统建设指导思想的束缚,在路线经过复杂地形进行多层次的方案比较时,即使进行高路堤与高架桥梁比较、深路堑与隧道方案比较、半边桥与高边坡比较,也往往将经济作为首选因素,未把对环境破坏及其恢复程度列为主要比较条件,很难使有利于环保、造价较高的方案作为最终选择。
同时,由于设计手段落后和对全景透视检查的忽视,个别隧道进出口路线由于隧址的影响而略显别扭,个别桥梁为降低墩高而纵面指标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线形的连续、均衡和顺畅。
1.3 地质病害防治地形和地质条件是决定路线的主要决定因素,两者既有内在联系又存在矛盾。
路线适应地形相对容易,而要摸清地质不仅比较困难,而且需要耐心和经验。
在高速公路进入山区的初期,一般认为山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而个别建成的山区高速公路更加深了这种误解。
由于对地质灾害的严重性缺乏充分认识,对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可能发生的地质病害,未能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勘察、研究和预测,导致不少工程项目在建设时遭遇尴尬,被迫对发生的地质病害逐个进行治理。
由于地质病害防治力量的不足,加之建设方、治理方的“安全心态”,过于保守的处治方案往往消耗了大量的费用和时间。
1.4 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环境保护在公路界引起广泛的重视,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地区,部分工程项目在生物绿化防护方面取得了成功,主要体现在路堑边坡、路堤边坡、隧道进出口等处,采取多种防护形式,尽可能地做了大量的绿化工作,特别是岩土边坡上的“喷砼植草”处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绿化工程措施,既恢复和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又起到美化路容的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并非如此简单,公路路域应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路域环境保护应对区域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一些工程项目由于取弃不当、破坏环境的事件,时常被传媒曝光,这提醒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大环保的概念,不能简单地把环保设计局限在种草、植树美化环境方面,对于取土、弃土等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同样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保持水土、复耕还林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倡导环保优先,转变设计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亟待发展与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使得公路建设不得不一直围绕着“经济中心”来进行,传统的以“经济为主”的建设指导思想也为公路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公路建设的规模迅速扩大、差距大大缩小,经济制约和发展需求的对比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同时,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也引起了我们的不安。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的发展,暴露了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较多的环境地质灾害。
大量的建设、传统的思想,更加剧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
而研究表明,即使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公路环境下,植被自然恢复到原有状态竟然至少需要20年!
因此,公路建设的发展需要保护环境,也只有首先保护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促进技术进步,保证持续发展
在明确了新的建设指导思想后,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技术进步了。
不论多好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持,也只能是一纸空谈;落后的技术、陈旧的思想、保守的设计,对于建设发展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就要求我们:在总结前期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经验,推广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重视公路交通行业共性、前瞻性的新技术开发研究,特别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环保技术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在总结现有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解决公路长大隧道、高弯坡斜桥、深挖、高填边坡稳定及生物防护等关键技术;开展特殊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冻土地区、干旱缺水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沙漠地区、过湿土地区的研究,掌握特殊地区的建设技术,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尽快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景观设计的专题研究;加强设
计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专业组长的培训,除施工技术、地质灾害、关键技术、创新技术等专业技能的培训外,强化环保意识、环保技术等综合技能的培养,真正使“环保优先”观念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