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师说》系列一轮复习讲义 1.1.1神奇的货币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师说 高中全程复习构想】高中政治 1.1 神奇的货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师说 高中全程复习构想】高中政治 1.1 神奇的货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证物质供给 区 治理 宏观政策:实施适度从 别 办法 紧 的 货 币 政 策 和 紧 缩 性的财政政策,运用经 济的、法律的、行政的 手段进行调控
根本方法: 调整产业结 构、扩大内需,平衡生 产与供求 宏观政策: 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 的货币政策, 运用经济 的、法律的、行政的手 段进行调控
(3)货币与纸币的关系 ①区别:a.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而纸币只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b. 货币是商品有价值,而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c.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而纸币是代替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联系:a.纸币是货币形态的演变,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的价值符号。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 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知识整合 考点一 货币的本质 考点归纳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 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经历了 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 ——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 (2)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 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 纸币代替金属货 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 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②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 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③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 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 量超过这个限度, 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 经济秩序; 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 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 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1.1神奇的货币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1.1神奇的货币 新人教版必修1

【技巧点拨】 正误混合型辨析题
这类辨析题有三种情形:①命题内容总体正确,但其中包 含有错误因素或不合理因素。②命题内容总体错误,但其中包 含有合理因素。③命题的前提正确,但结论错误,或与之相反。 解答这类辨析题,首先应分别指出其合理正确的因素是什么, 以及为什么是合理的、正确的(即指出其合理、正确的依据); 其次指出错误的、不正确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错误的、 不正确的(即指出其错误的、不正确的依据)。 观点错误或不合 理,还要提出与之相对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国家发行纸币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纸 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 涨,出现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不能 通过发行纸币来解决。
(2)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如果纸币 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人民的生 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3)因此,纸币的发行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甲、乙 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误区警示】 误区1: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价格。 评析:只有当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价格。 误区2:流通手段就是商品流通。 评析: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具有不同的含义,流通手段强调 的是货币在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 行交换。 误区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跌落就是通货紧缩。 评析:影响物价的因素有很多,通货膨胀一定表现为物价上 涨,但物价上涨未必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 上涨才是通货膨胀。同样,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跌落,但物 价跌落未必是通货紧缩。
拓展深化: 1. 比较区分货币与纸币
区别(从五个方面分析)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1课 神奇的货币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1课 神奇的货币 新人教版必修1

1.9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 兑人民币6.3665元,而两日前的9月27日则为1美元兑 人民币6.3760元。人民币汇率的这种变化带来的可能 影响是( )
①增加我国产品出口
②有利于中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
③有利于中国进口外国商品
④有利于扩大国内就业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必修一 经济生活
第1课 神奇的货币
1.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商品。①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是 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②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但和其他等价物又有不同,只有当金、 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着货币的正式产生。 ③商品交换在现象上看是物与物的交换,在本质上是 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既然货币是一 种商品,所以同样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方法】本题易错选A。把美元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混同。 100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减少,说明美元汇率跌落, 人民币汇率升高。
1.国际清算银行10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人 民 币 实 际 有 效 汇 率 指 数 为 125.01 , 较 8 月 大 幅 上 涨 3.77%。欧元下跌是9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出现较大 幅度升值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 数据,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 双边汇率升值30.2%,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 升值13.5%和23.1%。分析人士表示,经过了前期的升 值后,人民币正逐渐趋近于均衡合理水平,未来继续 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
【方法】 A项属于通货膨胀的特点,B项属于通货紧缩 的特点,两项都不是共同点;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的 全面持续上涨,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的全面持续下跌, C项排除;D项是两种经济现象的危害,体现了两者的 共同点。

高考政治 一轮1.1.1 神奇的货币

高考政治 一轮1.1.1 神奇的货币

【命题人透析】
(1)宏观把握材料的两层意思:美国方面施加压力 破 要求人民币升值以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亚洲开发 题 银行发表的研究报告揭示的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真实状 入况 手 (2)提炼关键信息:表一和表二之间的数字对比;
报告揭示的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实质
(1)解决人民币升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不 思 平衡问题原因的思考方向就是要明确中美贸易不平衡 考 的本质 方 (2)设问表面上是考查人民币升值问题,但涉及的 向 知识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问题,还涉及经济全球化及
中国对美净出口值(亿美元)
20.23 0.734
3.6 1.215
B
报告揭示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真实状况:美国苹果公司把 iPhone制造环节分解到六个国家的九家企业,然后将高附加值 零部件出口到中国,在中国组装后再出口到美国进入苹果公司 销售网络。一部iPhone成本为179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附加 值仅为6.5美元。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人民币升值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 贸易不平衡问题。(4分)
导 接单。

(1)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2)人民币升值为什么不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
1.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影响 (1)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 ①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引发通 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国内投资需求拉动及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 升推高价格水平。 ③金融危机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增加了市场需求。 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通胀预期明显上升,输 入性通胀。
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本栏目结合高 考命题特点,提炼知识要点,设置【高考警示钟】,各个突 破高考重点。适时拓展学习视野,以典型高考题、最新模拟 原创题为训练依托,宏观把握,具体而微,有讲有练,系统 复习。要点在握,助您展翅飞翔。

政治一轮复习讲义:第1讲 神奇的货币(新人教必修1)

政治一轮复习讲义:第1讲 神奇的货币(新人教必修1)

201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第1讲神奇的货币(新人教必修1)【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融汇贯通】理顺一条主线:立足于人民生活水平这条主线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消费的作用。

突破两个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物价,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关系.把握三个重点: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价格变动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

该讲主要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主线,立足国内市场,分析了货币交换的三种媒介:货币、纸币和信用工具。

立足国际商品交换,主要分析了外汇与汇率。

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我们称之为价格.复习时我们必须立足居民生活消费这一核心,认识货币与价格的关系、纸币发行量与价格、价格与消费的关系,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2013·大纲全国卷)人们在经济往来中经常使用信用工具进行结算。

下列情景中,一般采用汇票结算的是()A.某人支付网络购物货款800元B.某企业支付外地供应商货款200 000元C.某人支付本地酒店服务费10 000元D.某培训机构支付本地专家劳务费5 000元(2013·广东卷)在开放型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错误!―→①对原材料的进口增加②进口成本上升,生产成本增加③经济建设支出增加④生产扩张,总需求增加―→错误!―→错误!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2013·安徽卷)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

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①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②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③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下降④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3·四川卷)2013年4月10日起,人民币与澳大利亚元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直接兑换交易,无需再通过美元这一中介实现兑换。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1)神奇的货币 新人教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1)神奇的货币 新人教版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把握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等价物
货币

产生时间 不同
出现时间早

是否固定 不固定
ppt课件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的 本质 的体现。 2.货币共有五个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和 支付手段 。其中, 价值尺度 和 流通手段 是货币的 两个基本职能。 3.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 价值 大小的职 能叫价值尺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 叫 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 要 观念上的货币。如:一台彩电2500元。
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作用)信用卡可
以集 存款、取款、消费、结和算 查为询一体,能减少现金
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 消费安,全给持
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支票是 活期存款 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 银行 等
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即纸币发
行量 = 流通中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 待
售商品数量 × 商品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速度。如果纸币发行
量过多,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引发
通货膨;胀如果纸
币发行量过少,会
直接阻碍商品,流影通响社会生产和人们的
2.对待金钱应该


。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反有对道 用之有度。 用之有益
拜金主义
ppt课件
(六)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和结算工具: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

名师导学系列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1.1神奇的货币(新人教必修1)( 高考)

名师导学系列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1.1神奇的货币(新人教必修1)( 高考)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商品属性的理解运用能力。因 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商品-货 币〞的转化,实现商品的价值;否那么,商品生产者就 会赔本、破产,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4.(2021安徽)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
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
4.金属货币和纸币
(1)纸币的产生和开展:随着商品交换的开展, 铸币 的 缺陷充分暴露出来,人们用 价值符号 来代替金属货币执 行流通手段的职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开展,人们更 多地使用“ 电子货币〞完成自动转账业务。
(2)纸币是 国家能规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规定纸币的购 置力。
汇率
银行 甲



1美元兑人民币 6.522 7 6.524 8 6.525 7 6.523 5
1欧元兑美元
1.423 5 1.425 8 1.424 1 1.422 2
A.甲和丁 C.丙和丁
B.丙和乙 D.甲和乙
【解析】此题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答复此题的关键是
明确两种不同货币的汇率变化关系。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越高,那么同数量的美元兑换的人民币越多,故将2万 美元换成人民币应选择丙银行;欧元兑美元的汇率越低, 那么同数量的美元兑换的欧元越多,故将3万美元换成 欧元应选择丁银行。因此此题正确答案是C项。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了解商品的根本属性,理解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2.了解货币的产生,理解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理解货币的根本职能 4.了解金属货币与纸币,理解货币流通规律 5.了解货币与财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6.了解结算的形式及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 7.了解外汇和汇率,理解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根本方法:调整产业结 构、扩大内需,平衡生 产与供求
治理
办法
宏观政策:实施适度 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紧 缩性的财政政策,运 用经济的、法律的、 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
宏观政策: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运用经济的、
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 行调控
调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或提高银行准备金
具体 率;适度控制纸币的 区 别 措施 发行;适当扩大国家 举例 债券的发行;适度抑 制消费,调整税收、 外贸政策等
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③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 意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 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 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思维拓展
1.货币与纸币的关系 (1)区别:①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
研析高考考点
考点一
知识清单
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 1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 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 于交换。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 1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 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 ( 2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物价上涨,纸币贬 值,购买力下降
经济过热,供不应
物价低迷,纸币升 值,购买力提高
经济萎缩,供过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例 5 (2010·全国卷)假设某企业 2008 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 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 6 元,产量为 10 万件,2009 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 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
A.4 元、4 元、60 万元 B.6 元、8 元、90 万元 C.4 元、6 元、90 万元 D.8 元、6 元、120 万元
精品课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本质和货币的基本职能,重点考查学生对重 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商品能否转化为货币,直接决定商品生产 者的劳动是否得到回报,决定生产者的命运,为此生产者要生产适销 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 正确。B 说法错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 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这里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 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C 不选。D 不合题意,题中不是物 物交换,是商品流通。
精品课件
思维互动启迪
精品课件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考点归纳 考点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属性和本质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
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能够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进 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体现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
精品课件
2.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出现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 商品交换。 (3)贵金属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于 是货币产生。 3.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 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5.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 品,就是货币。 6.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精品课件
例 2 (2010·福建卷)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 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 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 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 此可见( )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答案:D 解析:本题为经济生活计算题,考查对汇率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和对材料信息归纳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注意人民币汇率和外汇汇率的 不同表示方法及影响。题干中 2010 年 5 月与 2007 年 8 月相比,100 美元兑换人民币数量减少,表明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美 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因此选 D。A、B、C 三项不符合材料指向。
答案:C 解析:本题为计算类选择题,考查对经济学个别劳动生产率、社 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单位时间的价值总量的认识和把 握。因为 2009 年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其他条件不变。因此,该 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个别价值为 6 元÷(1+50%)=4 元,社会价值不变, 依然是 6 元,价值总量为 6 元×[10 万件×(1+50%)]=90 万元。
精品课件
例 4 (2010·四川卷)观察下图“重拳出击”,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国家调控房价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自发要求 ②房地产商
盲目追逐高额利润会推动房价高涨 ③房价过高会影响人民群众的
基本住房要求 ④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国家必须及时干预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精品课件
答案:C 解析:本题是漫画题,主要考查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考查 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国家宏观调控是自觉 利用价值规律、弥补市场不足的表现,而不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要 求,①说法错误。由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滞后性,房地产商盲目追 求高额利润会推动房价高涨,影响人们的住房需求,②③④符合题意, 应选。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生活中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有关知 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既 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价格,即关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故 选 D。A 项与题目无关,B、C 两项说法错误,需排除。
精品课件
例 3 (2010·江苏卷)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 年 8 月 24 日,100 美元兑换 756.91 元人民币;2010 年 5 月 4 日,100 美元兑换 682.65 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
精品课件
高考典题回顾 例 1 (2010·安徽卷)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 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 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精品课件
考点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职能的含义: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 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货币的职能:货币共有 5 种职能,价值尺度职能、流通手段 职能、支付手段职能、贮藏手段职能、世界货币职能。其中价值尺度 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精品课件
3.价值尺度 (1)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 能,叫价值尺度。 (2)原因: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 值。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 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3)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 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 上的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