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重点难点解析: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系统连属之肺
中医五脏六腑的功能与相互关系

中医五脏六腑的功能与相互关系中医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一直将人体视为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整体。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而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这些器官不仅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了五脏六腑的功能系统。
本文将围绕中医五脏六腑的功能与相互关系展开探讨。
1. 心心是中医五脏中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
中医认为,心主神、主血脉、主舌。
心的主要功能是主管人体的心血脉络与荣卫气血的运行,控制血液的循环。
此外,心还与情绪、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所以如果心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心悸、失眠等问题。
2. 肝肝是中医五脏中的另一个重要器官。
肝主藏血、主疏泄。
肝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气血运行,保证气血通畅。
此外,肝还与情绪的稳定、乳房的发育等方面有关。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所以如果肝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胸闷、胃脘疼痛等症状。
3. 脾脾是中医五脏中的一部分,脾主运化。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运输和转化水谷精微,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与能量。
此外,脾还与肌肉的健康、血液的生成等方面有关。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所以如果脾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等问题。
4. 肺肺是中医五脏中的一部分,肺主气、主呼吸。
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持呼吸,控制气机,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体内的废气排出体外。
此外,肺还与皮肤的健康、声音的发音等方面有关。
中医认为,肺主气,所以如果肺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气短、声音嘶哑、皮肤干燥等症状。
5. 肾肾是中医五脏中的最后一部分,肾主藏精、主水液。
肾的主要功能是储存人体的精气(是一种精华物质,主要与生育、生长等方面有关),调节水液代谢,并维持人体的水平衡与稳定。
此外,肾还与骨骼的健康、性功能等方面有关。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所以如果肾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等问题。
中医肺腑学说简介,五脏的生理功能

中医肺腑学说简介,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脏
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其中。
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依赖肝血的濡养,故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反映于目。
古代气功认为:人一身皆阴,唯双目属阳,通过闭目内视,被内视的部位就能起调治作用。
所以《黄庭经》中有“恬淡闭视内自明”,《奇经八脉考》
中的“返观”说也如是
健旺,则食欲、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则食欲减退,口淡无味。
脾的功能好坏,也可以从口唇反映出来,如脾气健运,肌肉营养充足,则口唇红润而有光泽;脾气不健,则口唇淡白或萎黄无光泽。
肺脏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
肺位于胸中,上连喉咙,开窍于鼻。
生理功能是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主宣发,
肃降,外合皮毛,通调水道。
(1)主气、司呼吸。
包括呼吸之气,和充斥于全身之气。
肺有呼吸的功能,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气体得到不断交换。
肾脏
肾藏志,属水,为天一之源,主听,主骨,主二阴。
命门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引自《本草纲目》序例)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
肾是主宰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及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重要脏器。
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生髓、主骨,是生殖发育之源,主纳。
中医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以及系统联系

中医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以及系统联系一、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主神志。
2.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
3.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二、中医五脏的生理特性1.心: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
2.肺:肺为娇脏,肺气宣降。
肺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行水,指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3.脾: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脾主运化,主统血。
4.肝:肝为刚脏,肝气升发。
肝主疏泄,主藏血。
5.肾:肾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肾主水,主纳气。
三、中医五脏的系统联系1.心与小肠: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肠的化物。
2.肺与大肠: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利于肺的肃降。
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4.肝与胆:肝主疏泄,促进胆汁的排泄,胆汁可以涵敛肝阳、肝气;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5.肾与膀胱:肾的气化促进膀胱的贮尿排尿。
中医基础知识之脏腑

中医根底知识之脏腑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照内脏的功能特点,主要分为五脏、六腑两类。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五脏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脏腑学说是阐述人体内脏的形态构造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根底理论。
人体的内脏各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互相居于胸腹腔中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而在内脏之间,无论是五脏之间、六腑之间或脏与腑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脏腑学说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中医学对内脏形态与部位的记载比拟简单,而着重用气、血、阴、阳等来概括内脏的物质构造,认为它们是构成内脏和维持内脏生理的根本物质。
由于气血阴阳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因而它们在腑脏的生理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亦有加上心包络,称为六脏者。
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不予并列,故仍称为五脏。
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专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作用。
五脏之间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平衡,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为根底来进展阐释的。
1、心心居于胸腔,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络维护于外的心脏,即"血肉之心〞。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五色主赤〔红〕色,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而依赖于心脉的搏动才能循环不息,发挥着濡养的作用。
"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脏腑循环〞。
所以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是在心脏。
心脏的正常搏动,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作用,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作用。
从而以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保证血液在脉内的正常运行。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三、
脏 腑 研 究 的 主 要 内 容
(一)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具体脏腑详细讲解) (二)脏腑之间和外在组织器官的关系(见表) 五 脏
心 肝 脾 与 组 织 器 官 的 关 系
五腑(表里) 五体(主管)
小肠 胆 脉 筋
五官九窍(开窍)
舌 目
外在表征
面 爪
胃
大肠
肉
皮毛
口
鼻
唇 四白
皮毛
肺
肾
2018/12/4
(2)心在液为汗——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
从汗孔排出之液体。汗为津液所化生,
血于津液同出一源——“血汗同源”。 “汗为心之液”。 失常:汗出过多——耗伤气血——心悸怔忡 心气不足——表卫不固——自汗
心阴虚弱——阳不敛阴——盗汗
2018/12/4
13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 心
(3)心在体和脉,其华在面——脉是指血脉。
2018/12/4
26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肺
(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为一身之表,依赖于肺所宣
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是机体抵抗外邪的第一屏障。 由 于肺具有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等生理功能,所以“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
正常: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抗御外泄功能正常。 失常:肺气虚弱——不能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则见皮毛憔
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 正常: 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失常:心阳不足——舌质淡白胖嫩 心阴不足——舌质红绛瘦瘪 心血不足——舌体瘦薄,舌色少华 心火上炎——舌质红赤,甚则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热入心包(痰迷心窍)——舌卷、舌强、失语等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司呼吸 主,即主持、管理之意。
肺主⽓,即指全⾝的⽓均由肺来主持和管理。
肺主⽓包括主呼吸之⽓与主⼀⾝之⽓两个⽅⾯。
肺主⽓,与呼吸功能有关,即肺主呼吸之⽓。
呼吸功能是⼈体重要的⽣理功能之⼀。
⼈体⼀⽣中,都在不断地进⾏着新陈代谢,在物质代谢过程中,⼀⽅⾯要消耗⼤量的清⽓,同时⼜不断地产⽣⼤量的浊⽓,清⽓需不断地进⼊体内,浊⽓需不断地排出体外,都要依靠肺的⽣理功能。
肺既是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是⽓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肺的呼吸功能,从⾃然界吸⼊清⽓,⼜把体内的浊⽓排出体外,从⽽保证了新陈代谢的顺利进⾏。
肺主⽓司呼吸功能正常,除了肺本⾝的⽣理功能正常外,还与⽓道的通畅与否有关。
所谓“⽓道”,是指⽓体进出体内外的通道。
包括⽓管、⽀⽓管、咽喉等。
⽓道通畅,也是维持呼吸正常的重要条件。
肺主⼀⾝之⽓,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各脏腑经络之⽓的作⽤。
肺主⼀⾝之⽓这⼀功能主要体现在⽓的⽣成,特别是宗⽓的⽣成⽅⾯。
宗⽓是由脾胃化⽣的⽔⾕精⽓与肺从⾃然界吸⼊的清⽓相结合,积于胸中⽽成。
因此,肺的呼吸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宗⽓的⽣成。
⽽宗⽓通过⼼脉布散到全⾝也要靠肺⽓的协助。
所以肺通过宗⽓的⽣成与布散,起到主持⼀⾝之⽓的作⽤。
其次,肺主⼀⾝之⽓还体现在对全⾝的⽓机具有调节作⽤。
实际上,肺的⼀呼⼀吸运动,就是全⾝之⽓的升降出⼊运动。
肺主⽓的功能正常,⽓道通畅,呼吸就会正常⾃如。
若肺有了病变,不但影响到呼吸运动,⽽且也会影响到⼀⾝之⽓的⽣理功能。
例如,肺⽓不⾜,则呼吸微弱,⽓短不能接续,语⾳低微。
若肺⽓壅塞,则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
此外,如果影响到宗⽓的⽣成和布散,失去对其它脏腑器官的调节作⽤,则会出现全⾝性的⽓虚表现,如疲倦、乏⼒、⽓短、⾃汗等。
若肺⼀旦丧失呼吸功能,则清⽓不能吸⼊,浊⽓不能排出,宗⽓不能⽣成,⼈的⽣命也随之告终。
(⼆)主宣发与肃降 所谓“宣发”,即宣布、发散之意。
肺主宣发,即肺脏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的⽣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五脏六腑功能与相互关系解析

肾
肾主水液代谢,掌管生殖、生长、 发育与体力的底蕴。
六腑的功能与特点
胆
胆主胆汁分泌和储存,帮助消化, 调节脂肪代谢。
胃
胃主食物消化与转化,负责储存、 分解和传递营养。
小肠
小肠主吸收水分与养分,并参与 免疫反应。
大肠
大肠主消化残渣,吸收水分与电 解质,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膀胱
膀胱主排尿,负责储存和排出代 谢废物。
五脏六腑功能与相互关系 解析
在《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中,我们一起来探索五脏六腑的功能与相互关系。 这些观念在中医传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五脏的功能与特点
心
心是生命之主,管理血液循环, 影响人的思维与情感。
肝
肝主疏泄,调节情绪,储存血液 并调理体内环境。
脾
脾主运化,影响消化系统,控制 体内湿气和血液。
肺
肺主呼吸,调节气道与血液气体 交换,对外界环境敏感。
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克
五脏中每一个脏器都与 另。
相生
五脏中每一个脏器都与 另一个脏器形成相生关 系。例如,心生肺,肺 生脾。
相配
五脏之间有些脏器具有 相配关系,如心与小肠, 肝与胆。
相冲
五脏中每一个脏器都与 另一个脏器形成相冲关 系。例如,心冲肺,肝 冲脾。
总结与展望
通过探索五脏六腑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医理论的精髓。希 望这些知识能为大家带来更健康的生活。
中医如何从五脏六腑论治疗肺部疾病

中医如何从五脏六腑论治疗肺部疾病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治疗肺部疾病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肺脏本身,而要从五脏六腑的整体关系来进行综合考量和调理。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上连气道,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当肺部发生疾病时,往往会影响到这些生理功能。
从五脏的关系来看,心与肺的关系密切。
心主血,肺主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心肺相互配合,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如果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可能会影响肺气的宣降,导致肺气郁滞,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而肺病日久,也可能累及于心,导致心肺同病。
此时,在治疗肺部疾病时,需要兼顾养心活血,常用的方剂如炙甘草汤等。
肝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机的调节上。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肺主气,主宣发肃降。
肝气升发,肺气肃降,两者相互协调,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平衡。
如果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犯于肺,可导致肺气上逆,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
治疗时,既要清肝泻火,又要肃肺止咳,常用的方剂如黛蛤散合泻白散等。
脾与肺是母子关系,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依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滋养。
如果脾气虚弱,运化失常,不能输精于肺,可导致肺气不足,出现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等症状。
反之,肺病日久,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失健运,出现纳差、腹胀、便溏等症状。
治疗时,常采用培土生金的方法,如参苓白术散等。
肾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呼吸和水液代谢方面。
肾主纳气,肺主呼气,只有肾的纳气功能正常,肺所吸入的清气才能下纳于肾,维持呼吸的深度和均匀。
如果肾不纳气,就会出现呼吸浅表、动则气喘等症状。
此外,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功能,依赖于肾的蒸腾气化作用。
如果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水肿、尿少等症状。
治疗时,常采用补肾纳气、温阳利水的方法,如金匮肾气丸等。
从六腑的关系来看,肺与大肠相表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方微信:【zjsydwks 】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 事业单位微信号:zjsydwks
中医学重点难点解析: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系统连属之
肺
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打造中医学重点难点解析,帮助考生们掌握笔试重知识点,把握考试关键迈向成功!
肺:鼻为肺之外窍,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1.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方面。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司呼吸,指肺为人体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具有呼吸功能。
只有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清肃,才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自如;若不能,则会导致呼吸不畅,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2.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是指肺气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肺主宣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二是肺气的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与全身;三是通过肺气向外布散的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肺主肃降亦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二是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
3.通调水道
又称主行水。
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指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肺气传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精微部分向外散布,达到全身皮毛。
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传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较稠厚部分,向下传输至脏腑器官。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
4.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再输送至全身,肺朝百脉的作用,是助心行血。
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
肺的治节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二是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三是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调节水液代谢。
系统连属: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液为涕;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4肺在窍为鼻
最新招考公告、备考资料就在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