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发展史

康复医学发展史
康复医学发展史

康复发展史

一、史前期(1910年前)

康复疗法:温泉、日光、砭针、磁石、按摩、健身运动等

康复疾病:风湿、慢性疼痛、劳损等疾患

Hippocrates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约公元前370,古希腊医师,称医药之父)--- 假足

初期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疗法和光疗法

聋人与盲人的特殊教育(盲文与手语)

1829年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Louis Braille,六点盲文的发明者。盲文于1837年正式定稿。)預吳琺蛳轫漣茧倫抟澤仅覿鱧亵嗇贖撥瀅鱷辑颌谯鄧鑾泺鹜塤驳設喚靜辚廬鼍谢曉轡櫥墾宾簫雞邓覷亞为渗脶氳课遥災撻劑龀掳琐谆棟辩。

1887 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夫妇在山东登州建立了中国第一所聋校,当时叫启学馆。

中国情况

《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

Mac Auliffe---中国的功夫

松弛疗法--- 坐禅

二、形成期(1910—1946年)

1910年,康复(rehabilitation)一词首次正式出现。

一战期间,英国著名骨科专家Robert Jones首先开展了对伤员进行职业训练,以便他们在战后能重返工作岗位。

1917年美国陆军成立身体功能重建部和康复部,这成为最早的康复机构。

1942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全美康复会上诞生了康复第一个著名的定义:“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职业的和经济的能力。”

小儿麻痹症的流行造成许多有后遗残疾的年轻患者,刺激了物理医学的发展。

三、确立和发展期(1946—至今)

一)萌芽阶段(1946—1956)

1946年,美国腊斯克(Howard A.Rusk)博士开始在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推行康复治疗。此时的康复治疗已初步贯彻全面康复的原则,即重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康复,采取手术后或伤病恢复期早期活动的功能训练。

直到病人被训练能用他所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生活和工作,医疗保健工作才结束。

1947年:腊斯克博士在美国纽约创建康复医学研究所,以后发展成为面向全球的康复医师培训基地。

1949年:美国住院医师的专科培训增加了康复医学这一学科。康复医学观念和原则逐步为医学界所认识。美国物理医学会(1922成立)改名为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

1950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成立。

1952年:世界康复基金会成立(主席:腊斯克博士),目的为推动康复医学学科人才培养。

1953年:英国出版第一本《物理医学与康复》(吉尔兰德主编)专著。

1954年~1956年:由于急性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流行造成大量患者出现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肢体瘫痪,甚至后期出现畸形等后遗症),需要积极的,新型的康复处理,因而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应用肌力评估、肌肉再训练(医疗性活动处方)、作业治疗、矫形器使用等康复诊疗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和兴趣。

二)成长阶段(1957-1980)

1958年:腊斯克主编的重要科教书《康复医学》(第一版)正式面世,是康复医学科第一本权威性的经典著作。

1969年:国际伤残者协会(1922年建立)更名为康复国际abilitation International, RI)

1969年:Licht成立了国际康复医学会(International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ssociation,IRMA)。1970年:第一届学术会议在伦敦召开,该会每隔4年召开一次学术交流大会,对促进学科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1974年:英国卫生部颁布《医疗卫生部门康复医学建筑设计指南》。

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认为现代的医学应该用以残疾为取向的医学来补充以疾病为取向的医学,又指出,医学不单要解决急性伤疾病者的救治问题,而且要重视慢性病者、残疾者功能恢复、回归社会的问题,而康复医学正担负着这一任务。并制定了《国际缺陷、弱能、残障分类》(1980年正式公布),这一残疾分类标准及其理论框架充实了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强化了“全面康复”的理论根据。欧、美康复医学机构迅速发展,如比利时于1964年只有康复医疗机构16所,而到1980年时,这类康复医疗机构(含康复门诊)增至256所。与此同时,康复医疗人员的数目也大量增加,以加拿大为例,康复医师数目1980年比1962年时增加近2倍。

三)成熟及提高阶段(1981-1999 )

1981年:霍克教授提出,康复医学是一门与整体功能有关的学科(包括功能的评估、功能的训练、社会生活功能的恢复等)。

1982年:康复医学学科的范围、界限已经明确。

康复医学的范围从纵的系统看,包括功能评估、电生理学诊断、各种功能训练和治疗(医疗体操、物理因子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社会工作、矫形器及假肢的装配和使用等);从横的系统看,分科康复包括儿童康复。中风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关节炎康复、烧伤康复、心脏康复、慢性疼痛康复处理、截肢康复、慢性肾功能衰竭康复等。

1999 年11月起国际康复医学会 (IRMA)和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联合会(IFPMR)合并组成“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ISPRM ))。

四、现代康复发展在中国:

1982年5月,腊斯克博士率“世界康复基金会代表团”访问中国并讲学。介绍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11月,我国卫生部应邀组成康复医学代表团回

访美国,考察康复医学事业。

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批出国研修康复医学的访问学者陆续回国,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1982年6月,中山医学院成立我国第一个康复医学研究室,开始康复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举办进修班,为全国各地培养康复医学人才。

卫生部于1983年4月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康复医学专业学术团体——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1986年改名为“中国康复医学会”。

1984年12月,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举办了中国首届康复医学学术讨论会。同时组织翻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康复医学的专著——腊斯克教授著名的教科书《康复医学》。中国康复医学会还先后邀请了国际康复医学界著名学者上田敏教授(日本)、赫立曼教授(美国)、雷耶斯博士(国际康复医学学会会长)来中国讲学,促进了康复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1986年中国残疾入联合会系统成立了“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1988年民政部成立了“全国民政系统康复医学研究会”

1988年在北京落成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是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和形成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的康复中心有专科的(如聋儿康复中心等),也有综合性的(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政府政策: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乔志恒郭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1月第15卷第1期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25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Clinic Rehabilitation),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WHO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

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3、着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Rusk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4、英国着名康复医学专家D wade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认为: (1)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的实际需要; (2)功能训练应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作业活动联系起来,且忌千篇一律,只着眼于减轻临床病损和缺陷,忽略功能性活动的训练; (3)应当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而不是只限于每日用5%白天时间,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练习;最好使患者经常处在一个技能学习的环境中; (4)只有靠多学科参与,并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满足每个患者在功能康复上的具体需求。 三、功能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当代进展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如下结果: 1、 CNS一边破坏,一边自行修复; 2、 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瘫患者、600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中国康复医学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名康复治疗师。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比,在研究对象及部分康复方法等方面是有相同之处的。但现代康复医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运用矫形学、假肢学及其他人工装置等补偿患者的形体与功能残缺方面占有相当优势;而中医康复学则立足于按照中医理论研究疾病的康复,历史悠久,不仅有独特的康复理论,还有诸如针灸、推拿、导引、食疗等简便谦验的康复方法和丰富的康复医疗经验。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的康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提高,中医康复学的内容将不断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80年代开始,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的潮流相汇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有博士进入该

领域。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以回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康复对象为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主要有: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截瘫)、颅脑外伤、脑瘫、骨折、运动器官创伤、截肢和手外伤后功能障碍、腰腿痛、颈椎病、烧伤后疤痕、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糖**病、肥胖症、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等。(六)、我国康复治疗技术的的现状 由于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因而国内有关单位在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使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说康复治疗技术是我国与世纪发达国家在康复医学领域差距最小的领域,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在我国基本上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运用。但是在康复治疗人才培养领域和康复的效果的评价方面则又是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领域,主要表现为我国康复治疗人才的学历水平较低,在康复效果的评价方面缺少定量的、准确的评价手段,但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部分大医院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大型的评价仪器,如红外线步态分析仪、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等。在国际“脑研究十年”的背景下,我国神经康复治疗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9年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神经康复治疗的稿件达94篇,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已成为综合医院康复科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未来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25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Clinic Rehabilitation),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WHO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 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3、著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Rusk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4、英国著名康复医学专家D wade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认为: (1)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的实际需要; (2)功能训练应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作业活动联系起来,且忌千篇一律,只着眼于减轻临床病损和缺陷,忽略功能性活动的训练; (3)应当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而不是只限于每日用5%白天时间,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练习;最好使患者经常处在一个技能学习的环境中;(4)只有靠多学科参与,并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满足每个患者在功能康复上的具体需求。 三、功能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当代进展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如下结果: 1、 CNS一边破坏,一边自行修复; 2、 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3、通过运动训练,可以学会生来不具有的运动方式; 4、通过训练可使一个系统承担与本身功能毫不相干的功能;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瘫患者、600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中国康复医学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康复治疗师。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比,在研究对象及部分康复方法等方面是有相同之处的。但现代康复医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运用矫形学、假肢学及其他人工装置等补偿患者的形体与功能残缺方面占有相当优势;而中医康复学则立足于按照中医理论研究疾病的康复,历史悠久,不仅有独特的康复理论,还有诸如针灸、推拿、导引、食疗等简便谦验的康复方法和丰富的康复医疗经验。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的康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提高,中医康复学的内容将不断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80年代开始,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的潮

流相汇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有博士进入该领域。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以回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康复对象为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主要有: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截瘫)、颅脑外伤、脑瘫、骨折、运动器官创伤、截肢和手外伤后功能障碍、腰腿痛、颈椎病、烧伤后疤痕、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糖**病、肥胖症、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等。 (六)、我国康复治疗技术的的现状 由于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因而国内有关单位在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使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说康复治疗技术是我国与世纪发达国家在康复医学领域差距最小的领域,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在我国基本上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运用。但是在康复治疗人才培养领域和康复的效果的评价方面则又是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领域,主要表现为我国康复治疗人才的学历水平较低,在康复效果的评价方面缺少定量的、准确的评价手段,但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部分大医院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大型的评价仪器,如红外线步态分析仪、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等。在国际“脑研究十年”的背景下,我国神经康复治疗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得到进一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

我国拥有13 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 万人,41 万脑瘫患者、600 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 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中国康复医学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 多人,平均每 10 万人口仅“分摊”0.4 名康复治疗师。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 到1 :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 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 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比,在研究对象及部分康复方法等方面是有相同之处的。但现代康复医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运用矫形学、假肢学及其他人工装置等补偿患者的形体与功能残缺方面占有相当优势;而中医康复学则立足于按照中医理论研究疾病的康复,历史悠久,不仅有独特的康复理论,还有诸如针灸、推拿、导引、食疗等简便谦验的康复方法和丰富的康复医疗经验。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的康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提高,中医康复学的内容将不断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80 年代开始,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的潮流相汇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有博士进入该领域。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以回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

复治疗。康复对象为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主要有: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截瘫)、颅脑外伤、脑瘫、骨折、运动器官创伤、截肢和手外伤后功能障碍、腰腿痛、颈椎病、烧伤后疤痕、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糖病、肥胖症、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等。 (六)、我国康复治疗技术的的现状由于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因而国内有关单位在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使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说康复治疗技术是我国与世纪发达国家在康复医学领域差距最小的领域,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在我国基本上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运用。但是在康复治疗人才培养领域和康复的效果的评价方面则又是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领域,主要表现为我国康复治疗人才的学历水平较低,在康复效果的评价方面缺少定量的、准确的评价手段,但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部分大医院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大型的评价仪器,如红外线步态分析仪、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等。在国际“脑研究十年” 的背景下,我国神经康复治疗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9 年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神经康复治疗的稿件达94 篇,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已成为综合医院康复科的主要工作内容。今后的十年是“骨关节的十年” ,如何全面推动肌肉骨骼康复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五、我国康复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未来的发展动力

在康复医学新进展研讨会的致辞

在康复医学新进展研讨会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金秋十月,和风送暖,阳光明媚。在这充满收获的美好季节,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康复医学新进展研讨会今天在我院隆重召开,来自国内的专家教授和同仁欢聚一堂,共叙友谊,共同交流学术成果,我们很荣幸能够承担这次活动的举办和服务工作。这对于我们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到来!向关注、支持我院发展的各位专家、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院是豫西南惟一一所集临床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直属教学医院,豫西南大型综合诊疗中心。医院现有床位1260张,占地百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是一所花园式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专家名医拔萃,医德医风高尚,社会信誉一流,地理位置优越,护理监护条件和水平南居南阳首位。 多年来,我院始终医院始终坚持以一流的医疗技术、一流的医德医风、一流的医疗设备、一流的科学管理和一流的诊疗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急危重症得到了积极而全面的救治,患者成活率得到极大地提高,但是致残率大幅提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患者的需求不仅限于“保命”,最大限度地提高提高生存质量成为患者的强烈需

求,这为现代康复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机遇。今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康复医学科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九种疾病早期康复诊疗原则》等文件为康复医学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保障,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更为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院的康复发展和全国各地一样起步较晚,但是我们起点较高,更有我院强大其他的专科依托,院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相信在各位专家同道的支持帮助下一定会快速发展的。 今天有幸能够邀请到国内,省内一流的康复专家来院讲学,我们深感荣幸,我们一定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热情服务,当确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达到预期效果。 最后预祝“康复医学新进展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各位专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谢谢大家!

(完整word版)康复医学科康复流程和操作规范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来院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规定和流程 为有效提升康复医疗服务水平,真正体现文登整骨医院的“大康复”理念,根据卫生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中医为体、弘扬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全面康复理念为指导,以“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为目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从功能评定、中医特色治疗、临床治疗、现代技术治疗等技术为着手点,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文登整骨医院来院患者康复流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以促进患者以最快、好、省的康复方式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的康复需求。 一、康复医学科组成: 1、康复治疗大厅 2、康复病房 3、深入各科室的康复治疗师参与的病区康复 4、康复门诊、治未病预防保健 5、康复辅助器具安装室。 二、康复治疗分组 1、中医药治疗组(中药饮片、中药烫洗、熏蒸等) 2、理疗组(声、光、电、磁、冷、热和力等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 疗的方法等) 3、中医特色治疗组(针刺治疗、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导 引技术、五行音乐等)

4、康复技术治疗组[作业治疗组(OT)、物理治疗组(PT)、大型器械 组(机器人、减重、等速等各种仪器设备)、语言治疗组、吞咽认知训练组、心理治疗组] 6、治未病康复工程组(如假肢、矫形器、自助器等辅助器具) 具体康复流程如下: 患者的康复治疗是由一个团队(Team组)来完成,是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包括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中医师、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针炙师、推拿师、护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组长:根据患者科室不同,团队(Team)组长为科室医疗组长以上人员。 成员:团队的所有成员。 骨伤住院患者康复流程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检诊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专科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的骨伤科病人和健康者进行康复干预,辩证使用中草药,下达治疗医嘱和康复会诊医嘱,康复医师在24小时内检诊患者并与主管医师沟通、协商,进行康复评定,确定近、远期康复目标,制定康复处方和治疗计划,并出具相关文书或医嘱、治疗单。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对评定治疗内容进行补充,并结合患者进行教学,体现新经验、新进展、新观点。对患者及亲属进行详细告知康复训练的预期结果和可能出现的相关情况,签订康复治疗同意书。康复团队的成员分头实施康复治疗方案,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登记。 经过治疗康复后,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康复方案,继续分头实施。 在治疗康复中,要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发病时间的长短,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乔志恒郭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 年 1 月第15 卷第 1 期P.96-98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 成熟,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 (25 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 ),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Clinic Rehabilitation

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 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21 本上田敏教授说:在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WHO 。 进行康复评估、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康复治疗, 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Rusk 3、著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英国著名康复医学专家4D wade 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 认为: 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1(的实际需要;

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

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 在严格控制药占比的政策背景下,公立医院急需扩大医疗服务收入,康复科或康复医院具有低药占比高治疗费用的特点,为医院创收提供新的增长点,但康复治疗不同于临床治疗,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服务,大多数公立医院不具备康复技术的管理体系。而市场凭借成熟的管理经验、差异化的服务和技术培训体系赢得与公立医院合作的机会,直接嫁接公立医院资源,实现病人快速转诊,同时,采用标准化的治疗流程,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实现康复医院的快速扩张与复制。 康复医院具有高利润率、易复制的特点。对比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回报快,2~3年便可实现盈利,单位病床投入成本低,利润率高,以上海首家二级康复医院—一康康复为例,2012年4月正式运营,2015年便扭亏为盈,2015年净利润率高达19.8%。且康复医疗多为标准化的治疗手段,易复制扩张。目前,我国个人办康复医院占比达到44%。 医直聘认为,康复治疗的医保支出占总医保支出比例极低。以广东省为例,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中康复总支出的占比仅为 3.3%,医疗资源与康复资源的配置严重失衡,阻碍了康复产业的发展。2016年 3月22日,人社部、卫计委、民政部、财政部、残联五大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23号),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新增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比原有9项,支付范围得到成倍扩大,有望改善目前康复治疗医保占比低的状况,带动康复医学市场迅速扩容。 未来,我国康复医院的市场规模在千亿以上。2012年,卫生部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三级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其中专业的康复医院主要承接综合医院急性后期的病人。按照一家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对接1-2家康复医院测算,未来我国康复医院的个数将达到8000-10000家,对应的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而截止2013年,我国康复医院的个数为376家,康复医院的总收入仅58亿元。康复市场拥有巨大市场潜力,随着政策催化需求释放,康复医疗产业面临巨大机遇。 在以传染病为主要疾病谱的年代,医疗价值最终表现为疾病的治愈,而如今大多数疾病的发病原因与环境、心理、行为、遗传、衰老等有关,其病因并非可以轻易去除,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也并非可以彻底逆转,如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神经疾病(脑血管病、脊髓疾病等)、骨关节疾病(慢性肌肉和骨关节损伤、脊柱病等)等均无真正的治愈可言。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强调的是通过改善、代偿、替代的手段,减轻和消除人的功能障碍,其诞生的土壤便是临床医学的局限性。康复医学是对临床医学十分重要的扩充和延续,康复的早期介入有助于减轻和预防功能障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几乎没有临床科室不需要早期的康复医疗。

中国当代康复医学发展的大趋势_卓大宏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3250534.html, 2011年,第26卷,第1 期 ·新年专稿· 中国当代康复医学发展的大趋势 卓大宏1 1新世纪的新起点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从1982年发轫,至今已有28年历史,并已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和特点的体系,这个体系可概括为:一个模式、两种方式、三大学派、四套系统,即: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以临床康复模式为主;有机构康复、社区康复两种服务方式;学派上分现代临床康复学派、中医康复治疗学派、中西医结合康复学派;领导和管理上分别由卫生系统、残联系统、民政系统、人保系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负责。总的来说,在机构设置、学科建设、人员培养、服务开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水平,有自己的特色。 2 进一步发展遇到的瓶颈2.1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 按未来5—10年所需,我国有待补充康复医师3000—5000名,康复治疗师(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10000—20000名,目前的培养教育存在着缺乏规范化、与国际标准要求不接轨等问题,影响质量[1]。 2.2服务网络不全 康复医疗机构及服务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县、乡镇,尤其农村基层和社区一般缺乏基本而必要的康复服务,据2006年统计,全国有需要而在等待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占总数的50.49%[2]。 2.3医保覆盖有限 在多数地区,相当多的康复医疗项目费用尚未得到医保覆盖,使群众未能充分享用康复医疗,也限制了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 3 影响我国康复医学事业未来发展的几大因素3.1国家康复事业的目标:普惠性目标 我国政府决定,到2015年,我国每个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都将得到康复服务。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未来5年加速普及康复医疗,培养康复医学人才。 3.2国家医改方针 在正在实施的医改方案中,肯定了康复的地位,指明了它的功能,这对推动康复医学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政策因素。如:“坚持统筹兼顾,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包括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3]。 3.3国人年龄构成比、疾病谱、残疾和功能障碍谱的改变 由于老年人口构成比增加;又因为未来40年国民的重大慢性病会成为健康主要威胁,神经精神疾病会明显增多,从而对未来我国康复医学研究和服务的趋向会有所影响[4]。 3.4生物医学科技、康复工程科技的进步 促进康复医疗的技术含量提高和技术的创新,以及康复成效的提高。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1.01.001 1中山大学康复医学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510080 作者简介:卓大宏,男,教授,本刊主编;收稿日期:2010-12-211

康复医学试题及答案

康复医学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 1.康复医学就是以下列哪方面内容为主导( ) A.功能障碍恢复 B.心理疏导 C.疾病 D.人体完整 E.辅助矫形器应用 2.临床医师的地位,在全面康复中应当就是( ) A.康复二级预防的组织者与执行者B、康复医疗的执行者 C康复三级预防的组织者 D.负责住院病人的医疗康复者 E.全面康复的执行者 3.康复评定的目的就是( ) A.客观地找到病因 B.客观地判定疗效 C.为残损功能障碍定性 D.评定功能障碍程度 E.作为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趋势、预后与结局及评定疗效与治疗计划的依据 4.康复评定内容为( ) A.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B、精神心理功能评定 C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 D.听觉、言语功能评定 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与社会水平功能评定 5.下述哪项不就是上肢运动功能检查项目( ) A.拇、示、中指抓握、侧捏 B.拇指与其她各指的对捏 C.前臂的旋前旋后功能 D.运用上肢放置物体 E.两点分辨位置 6.下列哪项就是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

A.头痛、头晕B手麻、烧灼感 C.肌萎缩、腱反射减弱 D、肩臂痛、麻木 E.颈肩痛、下肢笨拙、Hoffman征阳性 7.下列哪项不就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 ) A。颈僵活动受限 B.头、枕、颈痛 C.手麻 D.下肢无力、步态不稳、手足颤动 E.肘部痛、胀 8.下列哪项不就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症状( ) A.眩晕性恶心、呕吐B耳鸣耳聋 C.手肿胀、心悸、血压不稳 D.突然摔倒 E.颈酸胀痛 9.颈椎病发病与下述哪项原因不相关( ) A.先天性遗传 B.自身免疫 C.慢性创伤 D.慢性劳损 E.长期生病 10.下列哪项不就是水疗的方法( ) A.肥皂水洗肠 B.冲浴、浸浴 C.蒸气浴 D.旋涡浴、蝶形槽浴 E.步行浴 11.影响红斑反应强度的因素,以下说法何者错误( ) A.病人全身营养状况不佳时红斑反应减弱 B、15天以前的新生儿几乎不产生红斑反应 C.皮肤色素含量不同,红斑阈值相同 D.同一人身体各部位的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 E小儿红斑反应消失得较快 12.有关石蜡疗法,下述何者不当( ) A.溶解石蜡须采用隔水加热的方法

我国康复医学发展历程与未来

我国康复医学发展历程与未来 2015-05-11 石林天奇医院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 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25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Clinic Rehabilitation),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 二、功能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当代进展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研究进展: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如下结果: 1、CNS一边破坏,一边自行修复;

2、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3、通过运动训练,可以学会生来不具有的运动方式; 4、通过训练可使一个系统承担与本身功能毫不相干的功能; 5、通过训练不仅恢复功能,而且在脑的相应部位也发生相应的形态结构性改变。 上述5点,雄辩说明脑功能可塑性和施行功能康复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周围神经损伤康复研究进展 对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ural system;PNS)损伤,下列康复治疗可加速神经再生和功能康复: 1、神经营养因子(NTF)既有神经营养因子特性,又有促进轴突再生作用。 2、神经生长因子(NGF)能刺激交感神经及背根神经节未成熟神经元蛋白合成,可使神经元体积增大,增殖过程加强。 3、神经节苷脂有人报道应用神经节苷脂,能增强神经发芽,促进肌肉神经再支配。 4、脉冲电刺激疗法(EST)作用方式、脉冲频率、宽度和作用时间。 实验研究证明,电刺激能促进轴突再生。发现电刺激作用有: ①能使损伤神经缝合区以下或导管内再生轴突量增加; ②轴突再生速度加快; ③运动轴突数目增加,并与肌肉建立相应联系;

康 复 医 学 的 重 要 性

康复医学的重要性 近几十年来,康复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其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社会和患者的迫切要求 在医学取得巨大进展的今天,各种传染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目前人类的死因可以认为主要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癌症和外伤,但这些患者除急性死亡者外,还有很大部分可以存一个长时期,对于存活的患者,康复医学就有巨大的作用。如在心肌梗死后存活的患者中,现已证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参加康复治疗者,其后的病死率比不参加者低36.8%。 在脑卒中后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能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可使30%的患者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地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在创伤方面,以严重创伤引起的截瘫为例,1950年前截瘫后平均只能存活2.9年,50年代后虽然延长到5.9年,但这些患者由于残疾不仅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反而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由于采取了积极的康复治疗,1976年已有53%的截瘫患者能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及至1980年,这部分患者已达到83%左右。这就使许多严重残疾的患者不但不致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而且还能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继续作出贡献,这也是康复医学能使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而日益受到社会重视的原因之一。至于肢体伤残,由于现代假肢技术的进展,很多患者装配了肌电手或其他各种假肢以后,绝大多数能自理生活和重新选择一种合适的职业,这更是显而易见的康复效果。 二、经济发达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的必然结果 在经济发达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下述各变化向康复医学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 (一)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存活者中残疾比例增高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以后,老年人的比重明显增多。已如前述,老年人中残疾者所占比例相当高,迫切需要进行康复,这就是近年来老年康复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老年人中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癌症的发病率亦比年轻人高,这也使得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二)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残疾人口不断增多 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以后,尽管采取了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但只能降低工伤和车祸的发生率,而因工伤和车祸致残的绝对人数却因生产岗位和车辆绝对数的增多而肯定比以往多,这部分残疾人同样急需积极的康复治疗,才能使他们残而不废。 (三)文体活动日益发达,残疾人口不断增多 文体活动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蓬勃发展。纵观杂技、体操、跳水、赛车、拳击、摔跤等难度较高或危险性较大的文体活动,无论在训练或竞赛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受伤致残的危险。由于这种原因而造成残疾的患者,同样需要康复医学为他们的将来作贡献。 三、为应付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必要储备 在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和战争根源之前,地震和局部战争都是难以避免的,世界各地的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残疾人,各次局部战争同样产生"了不少伤残者。对于这些患者,是否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这也是必须重视发展康复医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由于上述各种原因,世界上先进国家都十分重视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一)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兴起 康复医学在我国兴起于80年代初期,并同我国传统康复医学相结合。是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现代新学科的硕果之一。15年来,我国康复医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学术研究、技术革新和成果推广应用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我国与康复有关的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经国家主席第36号令予以公布,并且决定自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诞生,体现了我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我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至今为止有康复有关的一部最重要的法律,这部发律的诞生为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法的第二章“康复”,对于培养康复医学专业人才、设置康复医学医疗机构及其网络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国家有计划地在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举办必要的专门康复机构,开展康复工作”。“国家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有计划地在医学院校和其它有关院校设置康复专业、培养康复专业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对从复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 2、“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 为了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并于1991年7月31日颁发了《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并且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以推动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1996年8月29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对于设置老年人康复设施等也都作了规定。这个立法是发展我国老年人康复事业的依据。 4、“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设计规范》规定了医疗建筑的设计内容,其中包括入口、坡道、走廊、门栏、楼梯和台阶、电梯、扶手、地面、厕所和浴室等。按照《设计规范》的注释,其设计内容适用于医院、疗养院、门诊部所、保健及康复机构。

康复护理学的新进展

康复护理学的新进展 我国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三位一体大卫生观提出的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已得到迅速发展。康复医学(Rehabilition medicine)是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穿 功能测评和治疗技术规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残疾人以及有各种障碍的慢性博 老年病患者。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康复医学服务的迫切需求,使得康复人才的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护理事业发展与康复护理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工作要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提高质量、体现人文关怀。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发展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护理教育体系的多层次(专科护理岗位、护理管理岗位),为提高护士队伍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临床护理服务的新理念 现在已是一个对服务的品质和经费同时重视与负责的时代,护士必须确定、描绘和体现他们在健康照护系统(care system)中的贡献,护士必须体现他们高品质的服务(高品质的服务是指:服务的合适性、有效性、效率性,使病人得到最健康的结局)。健康服务系统正逐渐向增加经济效率的方向重组,人们越来越重视以健康服务费用和病人结局这两个方面来测量系统的有效性。 目前康复界提出推行脑卒中单元的病房管理模式。这是一种为脑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的全方位提高疗效的系统,卒中单元主要体现对患者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把患者功能的预后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临床指标,而不像传统的只强调神经功能恢复和影像学的改善。 3、中国发展康复护理的理由 3.1 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增加,规范培养,形成体系。 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和对护士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改革和发展护理教育,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 3.2 适应康复医学迅速发展 (康复医学的团队工作模式)的需要,提高我国专科护理水平,提高康复护理专科水平,不断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加速护理专业化发展,促进护理专业学科发展。

康复医学简答题

简答题: 1、康复医学的疗效评定等级是什么? 答:①无症状,完全独立;②有症状,能完全独立;③部分独立,需要不接触身体的帮助; ④部分独立,需要小量接触身体的帮助(自己出力占3/4)⑤部分依赖,需要中等量帮助(自己出力占1/2)⑥大部分依赖,需要大量帮助(自己出力(小于1/2,约为1/4)⑦完全依赖。 2、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能力有: 答:①对周围环境作出辨时、辨向、辨人②个人生活自理:③行动(步行、利用轮椅及交通工具);④家务活动、娱乐活动;⑤社会活动;⑥劳动或就业,做到经济自立。 3 、关于残疾预防。 答:①一级预防应放在首位 1.目的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2.效果最为有效,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 ②二级预防 1. 目的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2.效果可降低残疾发生率10%~20%。 ③三级预防1.目的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2.效果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4、什么是康复评定?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康复医学评定又称康复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①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 ②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③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④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⑤开发新的康复治疗手段。 5、决定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 答:①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②产生关节运动的原动肌的肌力③与原动肌相对抗的拮抗肌伸展性。 临床常见异常步态: 答:①臀大肌步态②臀中肌步态③股四头肌步态④跨越或垂足步态⑤减痛步态⑥帕金森步态⑦偏瘫步态⑧剪刀步态⑨痉挛性截瘫步态⑩小脑共济失调步态11.短腿步态 简述中风患者易合并的临床疾病。 答:中风患者易合并的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颠、室性心律失常。 8、简述中风偏瘫患者软瘫期的康复处理。 答:中风偏瘫去康复处理内容如下: 1)早期患者应保持床上正确的体位,坐位时应支持上肢,避免牵拉肩关节。 2)患肢的所以关节都应做全范围的关节被动活动,每日1次以上,防止关节挛缩。 3)几小时或几天内,患肢将恢复肌肉张力,并逐渐出现痉挛。采用Bobath神经发育技术,使肌肉张力正常并防止过度痉挛。 9、简述胸腰椎骨折的康复治疗。 答:胸腰椎骨折后应仰卧木板床上,并在骨折后突出垫一约10 cm高软枕,3~5天后可开始卧位保健体操。当急性症状缓解后2周,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腰部过身和翻身练习。6周后可起床活动,进行记住后伸、侧弯及旋转练习。 10、脊髓性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答:临床症状多从下肢开始逐步发展至上肢,,始有下肢无力,小腿发紧、步态笨拙、上下肢麻木、手足颤抖。严重者大小便障碍。体查中有腱反射增强,病理征阳性,X线片、CT、

保健康复与康复医学

保健康复与康复医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预防保健工作重点前移 预防保健工作重点前移是当前公民健康的重中之重。健康是人的基本素质,健康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亚健康状态”即被称为2 1世纪人类头号大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状态的人仅占5%,处于疾病状态占20%,剩余75%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要真正正确树立健康观,使健康、亚健康群体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体检意识,控制疾病,进一步加强自我保健、医学康复的能力,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早康复。 影响亚健康因素 1.社会因素: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裂,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多变l生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长期精神紧张,处于责任、压力环境下,导致心理失衡,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亚健康甚至疾病。 2.饮食结构不合理:不良饮食习惯食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饮食,造成超体重、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高血压;传统饮食习惯造成低蛋白、高热量饮食,造成摄人过多、营养不足;食用加工食品的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禽成熟期短造成人体营养失衡。 3.不健康生活方式:嗜酒、嗜烟、熬夜,缺乏锻炼,三餐不规律、不科学节食、偏食,长年单一工作姿式,过度劳累及滥用保健品等不良生活方式。 4.环境污染:工业发展、人口车辆增多、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化工毒物、磁场、微波等物理因素污染。 此外,不良情绪,人体生物周期低潮,自然衰老及疾病恢复期,个体差异、遗传因素等身心疾病均可引起亚健康状态。 保健康复专业的发展回顾 保健康复专业是在体育保健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公元前,我国和古罗马就有现在体育保健的个别内容,如按摩和运动损伤的治疗。但作为一个较完整的、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独立学科还是在2O世纪3O年代才正式建立起来。我国的体育保健学科起步较晚,在5O年代才逐渐开展起来,1955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暂行教学计划》,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设置了《医学监督》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目前体育保健学科发展的雏形,它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1 963年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专业教学计划(草案)》中将《医学监督》更名为《运动保健》。体育学院在1980年国家体委印发的《体育学院体育系教学计划中把该门学科定名为《运动医学》。1986年国家教委体育司印发了《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试点院校改革方案》将《运动保健》课程更名为《体育保健学》。 在我国,由于传统医学的不断充实,使得体育保健学科具有了中国特色而呈现出勃勃生机:医疗体育、保健气功、保健体操、结穴治疗、中医养生等传统医学理论和技能与现代体育运动的有机结合,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