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泡沫经济的简介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第二是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与破灭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贸易立国”的政策。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日本经济增长迅速,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
从战后到泡沫崩溃前的这段时间看,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在1950年只有109亿美元,而到了1980年则超过了10000 亿美元,同时期人均国民收入在1950年只是123美元,在世界上排第三十七位,到了1980年则增长到7680 美元,上升到发达国家的第十三位。
日本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贸易立国”的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日本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资金,为本国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日本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地位,经济飞速发展,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如在198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而此时的日本则保持着4% 的增长率,美国对日本长期的贸易顺差地位越来越不满意,美国国内对改变这种状况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1985年9月,美国主导了由美、德、日等国签署的《广场协议》,此协议要求日元升值并开放国内市场等。
就这样,日本的经济改革就在美国的逼迫下匆匆进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的这次改革并不能完全独立的以本国利益优先为目标进行,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渗透着美国的特殊影响。
正是在这次改革之后日本国内的流动性迅速增加、投机盛行,这导致了日本国内股市和楼市泡沫越吹越大,是泡沫就会破裂,最终在1990年前后股市和楼市的价格出现大幅下降,而后崩盘,资产价格的暴跌无可避免的导致实体经济的大幅收缩,此后日本经济陷于长达十年的低迷期。
日本泡沫经济及对我国经济运行发展的启示

现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 rd d s y dr ui s T aeI ut ns n r
2 1 第 2 期 0 1年 2
日本泡沫 经济及对我 国经济 运行发展的 启示
邓 学群
( 东商学院经济 贸易与统计 学院 , 东 广州 502 ) 广 广 1 3 0 摘 要 : 前 我 国 经 济 形 势 与 上 世 纪 8 当 O年 代 发 生 的 日本 泡 沫 经 济 在 汇 率 压 力 、 产 价 格 波 动 、 融 体 制 不 完 善 等 方 面 资 金 存 在 着 相 似 之 处 , 在 宏 观 经 济基 本 面 、 府 政 策 以及 产 业 和 贸 易 结 构 上 又 有 着 很 大 差 异 。 而 今 面 临 着 全 球 新 一 轮 的 经 济 但 政 大 萧 条 , 国 应 该 加 强 对 企 业 和 银 行 等 金 融 机 构 的 监 督 , 免 交 叉 持 股 可 能 带 来 的 负 面 影 响 , 时 加 快 城 市 化 和 现 代 化 进 中 避 同
金 融 衍 生 产 品 的 迅 速 发 展 、 国 民 众 信 心 十 足 , 而 金 融 体 的大量 出现 , 投资者进行 投机 提供 了方便 , 全 然 为 利率 的 自由化 这 系 不 健 全 , 本 市 场 包 括 股 票 、 券 市 场 相 对 而 言 不 够 发 与 国际 资本 流 动 的 自 由 化 同 进 起 步 并 且 急 速 展 开 , 就 为 资 债 达 , 行 内部 问 题 重 重 。这 一 切 不 禁 令 我 们 想 到 上 个 世 纪 银 日后 的 日 本 经 济 泡 沫 的 形 成 创 造 了 金 融 环 境 。 王 怀 民 8 代 末 的 日本 泡 沫 经 济 危 机 , 现 今 中 国是 否 会 重 演 昔 ( 9 8 认 为 日本 金 融 自 由化 带 来 了 金 融 市 场 的过 度 开 放 和 O年 对 19 )
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者:金鑫来源:《商场现代化》2014年第16期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
但是政府的主导下,对内进行经济改革,对外依赖良好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经济开始复苏。
1955年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之后又创造了“经济奇迹”,连续19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前,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相对放缓,但仍然稳定增长。
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出现了“泡沫经济”。
随着90年代初泡沫的破灭,给日本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出现经济大萧条,并进入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萧条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本文着重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希望能够为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预防泡沫经济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泡沫经济;货币政策;金融自由化;中国经济一、日本泡沫经济原因分析1.日元的被迫升值。
20世纪80年代,最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不断扩大出口,使得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而当时的美国由于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且受到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通货膨胀率攀升,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协议签订后,由1美元兑换242日元最后跌至120日元,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日元升值的负面影响在1986年理科显现,在对外贸易上,日本出口急速跌落,出口企业压力骤增。
于是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增在国内需求。
然而升值的日元多数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引起资产价格膨胀。
2.政府错误的宏观调控政策。
日元升值后,日本政府认识到了产生的负面影响。
日本经济泡沫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泡沫对中国的启示作者:谢飞亚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02期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1987年10月,在一个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日子,纽约股市暴跌,美国经济开始步入萧条期。
为阻止纽约股市暴跌导致日元加速升值,日本银行于1987年2月将再贴现率调到空前的低水平(2.5%),这导致大量游资流向土地、股票市场,引起了地价、股价的飙升,而在揣摩土地、股票的价格会继续上涨的心理作用下,人们争相购入,以期取得增值效益。
地价、股价等资产价格暴涨导致产业“资产效应”:其一,刺激了消费的膨胀;其二,导致建筑、土地的交易空前活跃,金融机构则积极开展融资活动,为企业、个人提供设备投资资金、住宅投资资金及消费资金;其三,在股票市场十分兴旺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开展伴随股票发行的筹资活动,用于设备投资与建设面向职工的福利设施。
随着这种带有泡沫膨胀性质的“大型景气”的发展,企业日益感到人手不足,结果导致工资上升。
为了防止物价跟着攀升,日本银行于1989年5月将再贴现率一下子提高到3.25%,其后股价继续上升了一段时间,终于在1989年12月上涨到顶转为下跌。
在股价首先开始下落之后,地价的上涨率也在1990年年中到顶,其后上涨减缓,至1992年转为下跌,从而导致以股市、房市为代表的经济泡沫的最终破裂,为20世纪90年代日本整体经济的缓慢发展埋下了祸根。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整个经济的“泡沫化”同局部出现几个气泡不同,其形成是需要一定的背景条件和政策条件的。
一、经济景气循环处于上升位置企业大幅度增益虚拟经济衍生于实体经济,当然不能不受其影响,企业收益大幅度增加是股价上升的原因之一。
根据日本大藏省“法人企业统计”,全产业的经常利益在1987年比前一年度增益31.7%以后,1988年又增益29.6%,这样,1989年度的经常利益是1985年度的1.87倍。
在经济繁荣的推动下,信息和金融活动日益活跃,号称“世界金融之都”的东京的土地的实体价值急剧上升。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日本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泡沫”和“失去的十年”是日本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讨论之后,这些争论终于尘嚣落定,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
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的阴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对“泡沫”和“失去的十年”的研究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共识。
中国今天的情况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极其相似。
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再谈泡沫显然已经过时,而对中国经济而言,如何对发生在日本的情况能有清醒认识,则是当务之急一、日本经济泡沫回顾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此后日元迅速升值。
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
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
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由于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
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
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
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日本金融遭受严重打击。
二、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相似之处从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日本在泡沫形成过程中的宏观经济呈现如下一些特征:依赖外向型经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本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并且出现了大幅升值;经济高速增长、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房地产价格和股指快速上涨。
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
泡 泡 沫 经 济 增 长 的典 型 征 象 。 二 战结 束 以
的是 人 们 对 于房 地 产 以及 股 票 的 投 机 。 再 加上 羊 群 效 应 的放 大 效果 , 造成 虚 拟 经济 的发 展 有 脱 离 实 体 经 济 的趋 势 , 国经 济 市 中
场 也 产 生 了泡 沫 。 这 些 现 象 与 8 O年 代 的 日本 极 其 相 似 , 因而 研
退 期 , 沫经 济 开 始破 裂 , 此 日本 经济 陷入 了长迭 1 泡 从 O年 的停 滞期 , 被 称 作 “ 去 的 十年 ” 该 文 通过 分析 日本 泡 沫 经济 的 原 由, 也 失 。 借
鉴 日本 的 失 败教 训 , 以 为 中 国避 免 泡 沫 经济 提 供 可借 鉴 的经 验 。 可
关键词: 日本 ; 沫 经 济 ; 国经 济 泡 中
随着 经 济 发 展 , 国 的 资本 市 场 也 有 了飞 速 发 展 , 之 相 伴 中 随
较低 , 因此 通 过 相 互 持 股来 弥 补 这 一 缺 陷 。企 业 与 企 业 、 业 与 企 银 行 之 间相 互 持 股 , 部 分 股 份 控 制 在 银 行 、 司 等 法 人 手 中 , 大 公
wwfz.r w.d s n z z o s c
Emifz@2. —azds1 C lsz 6O : n r
・产经 ・
日本泡沫 经济 教训 及对 中 囡经济 启示
口 郭 晓 云 中南 财 经政 法 大 学经 济 学 院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破裂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破 裂及对 中国的启 示
高 庆振 山 东聊 城 2 2 0 50 0
摘 要 :O 纪8 年 代 至 9 年 代 , 2世 O O 以房 地 产 价 格 与股 票价 格 暴 涨 、 暴 跌 为特 征 的 日本 泡 沫 经 济 经 历 了形 成 、 发展 与破
1 日本 泡沫 经 济形 成 背景 、
机 、电冰箱等 耐用消费 品的快速 普及 , 贸易领域 表现为 日本 在 制 造 的产 品在 国 际市场 的竞争 力 稳步提 高 。这 一阶段 正 是 日 本 国内外 不断 扩大 的需 求刺 激 了 日本 经济 的高 速发展 。而进 入 2 世 纪7 年 代 , 0 O 日本 经济 面临着 外部 冲击 : 雷顿 森林 体 系 布 崩 溃与 日元升 值 、 1 7 年 与 1 7 年两 次石油 危机 。当 1 7 年 93 99 93 的石油 危机使得 世界各 国陷入 经济滞 胀时 , 日本 经济率 先走 出 了滞 胀 , 只是在 1 7 年 一年 经济 负增 长 , 94 此后 经济 迅速 发展 。
裂 的过 程。 日本泡沫 经济的破 裂使得 日本经 济发展速度迅 速 下滑 , 带来 了 “ 失落的十年 ” 。本文正是 基于对 日本 泡沫经 济的研 究, 对比 当下 中国经济的现状 来分析 日本 泡沫经济形成 与破 裂对于 中国的启示 。 关键词 : 沫经 济; 泡 日本; 中国; 启示
3 0日再 提 高 到 6 , 过 了签 订 “ 场 协 议 ” 前 的 利 率 水 平 。 % 超 广 而从 1 9 年 1 9 0 月4日起 , 本 股票 价格 开始 ~路 狂跌 , 3 1 至 19 92 年, 东京证 券 交易所 市值 缩水2 0 亿 日元 。1 9 年 3 , 3万 9 0 月 日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内容摘要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经济体开始陷入泡沫经济危机的泥淖,难以自拔,直到现在还处于恢复期。
当前,从经济学家到平民百姓,许多中国人都在议论人民币升值、房价大涨、股市飞涨,这一切经济的表象与日本当年何其相似。
有一些人提出了善意的担忧,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无论如何,探究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日本“失去的10年”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本文认为:中国目前经济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正是触发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为避免重蹈日本覆辙,本文以史为鉴,从中得出重要启示。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启示意义泡沫经济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1988中后期日本经历了大规模的泡沫经济,日本在“出口导向,贸易立国”的国策下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日本的制造业中特别是家电制品等称霸世界,日本银行的总资产和股票时价总额也居世界前茅。
人均所得一度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衰退期。
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现在的中国经济和泡沫经济和崩溃前的日本经济相似,如巨额的外汇储备,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等,并暗示中国经济也可能出现长期的萧条。
但中国可以从日本泡沫经济失败中吸取教训,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规模滑坡。
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是日美的贸易摩擦导致日元升值,从而使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使采取外向型发展模式的日本出现经济的衰退。
为了刺激经济,日本采取了宽松的金融与财政政策。
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本来资金充裕的日本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但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利润空间小,资金大都投向股票、房地产,引发了泡沫经济。
在日元升值期间,日本从本国利益考虑,接受了美国提出的金融自由化的要求。
但是由于日本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以及银行投资效率低下,当开始金融自由化改革后,准备不足的日本银行业面对激烈竞争,出现许多问题。
而且日本企业的许多治理模式在未开放国内市场时还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当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便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从而产生了泡沫经济。
二、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相似之处1.面临着对美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带来的本币升值问题。
1980年~1984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
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这是后来导致日元对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
而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1141.97亿美元,这在美国产业界和国会山引起巨大反弹。
2006年前9个月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22.2亿美元,预计今年中美贸易顺差不会比去年少,最近几年,中国一直面临人民币升值问题,中美贸易顺差只增不减,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增大。
2.外向型的发展战略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主要依赖其制造业。
在这一时期,日本制造业实行的是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工业发展战略。
但是,日本制造业非常注重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进行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采用了投资驱动型的外向型发展战略,中国的产业还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以出口加工为主。
中国依靠这一发展战略,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不管是什么样的外向型发展战略,都不会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经济的长期发展还是靠内需,靠科技创新能力,但在这一方面,中国和日本都还未能做到。
3.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
(1)银行体系的主导地位为了配合产业政策的实施,日本建立了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
据统计,1975年至1984年期间,间接融资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平均高达89.7%。
为确保间接金融体系顺利运行,日本金融当局实行护送舰队式的管理体制,使银行业的安全得到了保证。
我国股市长期面临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成千上万家企业等待上市,而长期低迷的股市造成流入资金不足甚至萎缩。
虽然,2006年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使我国股票市场呈现牛市格局,但是银行在我国的融资体系中还是处于主导地位,而且与日本银行一样,在资金投向方面考核与监督力度不够,从而普遍缺乏效率。
(2)宽松的货币政策1985年的“广场协议”使日本的出口受到影响,为了刺激经济日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根据“卢浮宫协议”,日本的利率也必须下调,由于87年的“纽约股灾”,日本一直未能上调利率,其低利率政策持续了27个月,使得本来资金已很充裕的日本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
我国长期以来也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而且货币供应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为了经济增长需要,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在15%以上,而且国外资金的流入使我国的货币更为宽松。
4.政府主导型的企业治理模式日本企业的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而政府对金融机构又过分干预,使得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而且日本公司之间相互持股,虽然避免了被恶意收购,但是往往使得企业之间的协调多于监督;日本企业的终生雇佣制使企业缺乏创新机制。
尽管在制度和机制上与日本不同,但是“重协调轻监控”却是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在企业治理模式上的相同之处。
产权关系不清,行政干预银行的融资,以GDP考核官员政绩,以及腐败都严重妨碍监控职能的行使。
三、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1.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近性原则,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适度的升值。
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是来自美国。
因此,要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防止本币过度升值而引爆泡沫经济,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早做预防,消化升值的压力。
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根据“蒙代尔”理论,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因此,政府必须在三者之间进行选择。
在政策选择方面,要维护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在广场协议后马克升值,德国央行坚决奉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国内产出和物价都比较稳定,而日本试图利用货币政策稳定汇率,最终汇率没有稳定,却引起了国内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
日德两国的经验表明,只要维护好国内物价和产出稳定,汇率浮动并不足以破坏国内经济。
继续加强金融管制,实行账户开放需要逐步进行,建立起相配套的监管框架及风险约束机制。
其中,要特别注意对短期资本流入的监管,以免造成经济的大幅波动。
目前,中国的汇率制度依然是在资本项目存在管制下的汇率制度,这点决定了中国可以遏制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大量涌入的短期资本。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德国在马克升值后,大力促进竞争力强的产品出口,尽量减少成本因素的影响。
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看,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
加强区域货币合作。
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石是最优货币区理论,在此区域内,支付手段或是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汇率的稳定,减小成员国面临的外汇风险。
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努力发挥在该区域中的影响作用,提升人民币的地位,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调整出口导向战略,坚持以内需为主。
当今,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整体。
别国的经济发展及其政策可能会影响我国经济,因此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国外市场。
内需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石,我们应以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为主,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3.金融自由化速度不应过快。
我国银行体系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实体经济又缺乏投资机会,如果过快放开对直接融资规模的管制,银行资金很容易流向投机性领域,引发泡沫经济。
我国加入WTO,当然要遵守开放资本市场的承诺,但是我们应当充分利用WTO规则循序渐进。
在国外金融机构涌入之前,采取对策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建立所需的制度基础,包括法律、监管以及会计和审计等。
4.定位政府职能,改善企业治理模式。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利用宏观经济政策为企业提供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对我国而言,应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严防企业与政府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过于密切,建立一套适合的监管体系以及信息制度。
5.正确处理国内政策目标与国际协调政策目标关系。
面对国外的压力,日本使日元升值,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才使泡沫破裂引发长期经济衰退。
目前由于顺差,我国也面临着国外的强大压力,我们要吸取日本教训,要正确处理国内政策目标与国际协调政策目标的关系,以免国内经济遭受损失。
6.要注意物价稳定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面对国外的压力,日本使日元升值,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才使泡沫破裂引发长期经济衰退。
目前由于顺差,我国也面临着国外的强大压力,我们要吸取日本教训,要正确处理国内政策目标与国际协调政策目标的关系,以免国内经济遭受损失。
7.掌握好政府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时机和力度。
日本政府在泡沫经济中的货币政策的力度过大,时机把握不当。
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上调现金率,金融形势开始迅速收缩。
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下跌给日本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创伤,不适当的货币政策促使日本泡沫破灭,形成了持续的通缩。
在面对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经济时,应该借鉴日本泡沫经济失败的经验,不应主动刺破泡沫,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在中国经济增长中通过多种途径来消化泡沫。
因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出台时机与力度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
8.加强对房地产行业和银行的监管力度。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经验中,我们看到了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容易引起泡沫经济和银行危机。
我国的开发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和破灭都会对银行和金融机构将带来严重影响。
因而,政府要加强对银行贷款的尽管力度,确保金融机构资本金比例的充足,银行系统的安全,促进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9.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实体,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价值产业转变。
同时还应注意开发节能技术,保障低污染,高质量的内涵经济增长。
发展实体经济,通过自主创新,改善管理方式,提高效率等打造自己的品牌企业,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日本由于泡沫经济,使自己失去了十年发展经济的良好时机。
中国目前经济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正是触发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避免我国经济重蹈覆辙。
万一我国出现泡沫经济,我们的状况将不及日本,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泡沫经济前的日本,我国还未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教育和医疗费用、收入差距过大、官员腐败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