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解析

合集下载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方法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患者,分别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的临床疗效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显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局部曲张静脉缝扎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可使创伤降到更低。

【关键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171-02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指单纯涉及隐静脉,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1]。

此病的发病率较高可达5%~30%,且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2]。

静脉壁软弱、浅静脉内压增高及静脉瓣膜缺陷是产生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因素,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浅静脉扩张,脚踝肿胀,下肢有沉重感和乏力感,病情严重时会导致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甚至溃疡。

笔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临床疗效较好。

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

这36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将这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

观察组男6例(共10例患肢),女12例(共22例患肢),平均年龄为(50.5±15.3)岁。

对照组男5例(共8例患肢),女13例(共25例患肢),平均年龄是(51.3±15.5)岁。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与传统方法的对比研究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与传统方法的对比研究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与传统方法的对比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临床功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9月~2012年3月下肢大隐静脉的治疗过程,传统组与改良组进行对比性研究。

结果下肢大隐静脉的治疗的对比分析中,改良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出院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改良后方法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出院时间,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中图分类号] r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2)24-245-02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最传统的标准手术方式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

但传统手术方式,有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等缺点。

针对这些缺点,笔者所在医院对传统的手术方式做了进一步的改良,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12年3月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和改良方法对比研究,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0例,按简单化随机分传统组与改良组,每组40例,其中双下肢静脉曲张者各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诊断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0例,均符合《黄家驷外科学》的诊断标准[1]。

(2)入选标准:符合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诊断患者,并且符合以下条件:①年龄在l8~70岁;②试验前未接受相关的治疗手段治疗者。

③排除标准:布-加综合征、cockett 综合征等非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并发有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其他容易引起切口难愈合疾病;合并有下肢慢性溃疡者;合并有心、脑、造血系统等其他严重原发病、精神病患者;不同意及不配合参加本研究者。

1.2 手术方法1.2.1 传统组术前患者取站立位用记号笔标记下肢曲张静脉及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腹股沟处解剖出大隐静脉主干及5条属支,结扎各属支,高位结扎并切断大隐静脉主干;自大隐静脉主干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插入金属剥脱器至膝上,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膝以下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血管分段切口、剥脱;缝合切口后包扎,弹力绷带包扎患肢至拆线时。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对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生活质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对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生活质

大隐静脉曲张属于临床血管外科多发疾病,主要是由于静脉瓣膜缺陷、静脉壁薄弱而致内部压力异常升高所致,对患者下肢活动耐量及日常生活均造成严重影响,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1]。

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类患者的主要方法仍是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传统剥脱术虽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其手术创伤范围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严重影响预后改善。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逐渐受到临床的关注,其具有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等特点,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对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8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

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8~ 70(52.94±5.03)岁;病程2~15(10.07±1.44)年。

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37~71(53.38±4.76)岁;病程3~15(10.31±1.26)年。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经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及超声检查证实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具备手术适应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排除标准:伴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法耐受手术;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心、肝、肾功能异常;存在手术禁忌证;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方法①观察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步骤:先嘱患者取站立位,于皮肤表面准确标记曲张静脉走行。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于患侧腹股沟股动脉内侧作一斜形切口,探查、分离、切断大隐静脉主干,于距股静脉0.5cm 位置结扎近端,于内踝前方1.5cm位置作一横向切口,分离、切断、结扎大隐静脉主干远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观察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观察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选取1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分别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和高位结扎加传统节段性抽剥术治疗。

对比两组的手术状况、临床症状和一年内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和一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色素沉着、皮炎和溃疡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曲张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早期表现为下肢浅静脉呈蚯蚓状淤曲扩张,站立时患者酸胀不适和疼痛。

病程进展到后期,下肢皮肤发生营养障碍,导致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形成湿疹和溃疡。

传统手术治疗方式通常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节段性抽剥术疗效肯定,但有手术创面大,出血量多,患者痛苦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术后复发率高等缺点。

近年来,随着手术方式微创化理念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改善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临床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其疗效得到临床认可。

我院2009年6月~2013年4月对64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8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75例,女53例,年龄42~73岁,平均(56.5±13.2)岁,左下肢58例,右下肢44例,双下肢26例。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不适,活动站立后加重,有明显迂曲成团的浅静脉曲张。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与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明确深静脉均通畅。

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Braun静脉剥脱器与传统剥脱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对比分析

Braun静脉剥脱器与传统剥脱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对比分析
6 9岁 , 均 年 龄 ( 5 5±2 0 岁 ; 程 2 ~2 年 , 均 病 程 平 4. .) 病 5 平
流行 病学统计 显示 , 发病率全 国至少有 90 0万至 12亿患者 , 0 .
世界 上 约 有 2 5亿 以 上 静 脉 曲 张 患 者 . 。近 年 来 大 隐 静 脉
>0 0 。 . 5)
3 讨 论
11 一般资料 .
选 择 我 院 20 06年 1 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2月 0 9年 9月 收 治 的
大隐静脉曲 张是 当今 世界 最 常见 的慢 性疑 难杂 病 之一 。
大隐静 脉 曲张 患者 4 9例 , 中男 2 其 2例 , 2 女 7例 ; 龄 3 年 4~
1 1± 1 7
术后疼痛 天数 ( ) 住院天数 ( d d) 3 8±0 9
6 3±1 1
4 8±3}
6 4±6
7 5±10
1 2 0±l5
或 因腹 压 增 加 、 脉 回 流 不 畅 导 致 静 脉 压 增 高 所 致 … , 积 极 静 应
患者随机分 为对照组 2 3例和观 察组 2 6例 , 患者一 般资料 2组
比较 , 异 均 无 统计 学 意义 (P > .5 , 有 可 比性 。 差 00 )具 12 方 法 . 2组 均 采 用 硬 膜 外 阻 滞 麻 醉 , 腹 股 沟 皮 纹 切 口 , 取
理单位亦正在争取有效手段来解决这一 问题 。 本研究 中笔者 对患 者分别 采用 德 国 B an静脉 剥脱 器与 r u
张 临床 效 果 更 好 , 得 l 床 关 注 。 值 l 每
观 察 组 手 术 时 间 、 后 疼 痛 天 数 、 后 住 院 天数 均 明 显 短 于对 照 术 术

分析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的针对性护理措施马赛凤

分析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的针对性护理措施马赛凤

分析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的针对性护理措施马赛凤发布时间:2021-09-15T06:45:27.11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作者:马赛凤[导读]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的是主要在下肢静脉发生的血管疾病,一般发生在长期站立等人群中,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大隐静脉曲张【1】。

黑龙江省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鸡西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 158100【摘要】目的研究在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中运用针对性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收治的140例行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脱离术患者,均分为两组,各70例,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预后有关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在开展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过程中,运用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可以广泛运用到临床上。

【关键词】原发性;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针对性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s in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of primary great saphenous varice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9 to January 2021,140 patients with primary varicose great saphenous vein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7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argeted nursing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Results the related indexes of prognosi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of primary 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es,the use of targeted nursing is conducive to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which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primary;varicosity;High position binding;Exfoliation;Targeted nursing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的是主要在下肢静脉发生的血管疾病,一般发生在长期站立等人群中,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大隐静脉曲张【1】。

高位结扎剥脱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附44例报告

高位结扎剥脱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附44例报告
1 1一 般 资 料 .
曲张之静 脉瘤 , 其余 曲 张分 支 静 脉 用套 管 针 穿刺 电 凝 , 4 溃疡 形成 者 经传 统 手 术 剥脱 大 隐静 脉 主 而 例 干, 电凝分 支 曲张静 脉 , 疡周 围消 毒 , 溃 用套 管 针 插
人 溃疡 周 围经皮 电凝 浅静 脉 。
效满意。
() 1 自制 电凝器 : 根 长约 7 c 外带 绝 缘套 的 一 0m
不锈 钢丝 , 端焊接 成约 l m×0 ' 大 小 的金 属 尖 c 。4 m c 橄 榄 状头 , 尾部 不锈 钢丝 外露及 1 号输 液套 管针 数 6
枚。
3 讨 论
下 肢浅静 脉 曲张为外科 常见 病之 一 。大 隐静脉 高位 结扎 剥脱术 是治疗 下肢 静脉 曲张 的传统 手术方 法 。但传 统手术 切 口过 多 影 响 外观 , 隐静 脉 主 干 大 及 曲张属 支剥脱 不 全成 为 复发 的 主要 原 因 之一 , 以
畅, 无血 栓形 成 。
1 2方 法 .
2 结 果 除 2例有 分支 曲 张静 脉 残 留外 , 余大 隐 静脉 其 主干及 曲张分 支全部 闭塞 , 3例 引起 皮 肤 轻 度烧 有 伤, 术后经 换 药短 期 内愈 合 , 术后 无瘢痕 形成外 。其 余3 9例均 一期痊 愈 出院 , 术后 3 8例随访 5 , 年 无一 例 复发 , 肢色素 沉 着 逐渐 消 失 , 疡 逐渐 愈 合 , 患 溃 疗
刘 建 平
( 水 县中医院 , 合 甘肃 合 水 75 0 ) 4 40
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 隐静脉 曲张 高位结扎 剥脱 术是 治 疗大 隐静脉 曲张 的传 统 手 术方 法 , 手术 创伤 大 , 术 大 但 手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点式剥脱加电凝术90例疗效分析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点式剥脱加电凝术90例疗效分析

谓标准后外侧切口剖胸术,创伤大,胸壁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并且出血多,开关胸繁琐,且术后疼痛较重,时间较长[5],有的切口显露范围受限;其中也提到腋下切口。

此切口又称侧方纵切口,仍然要切断背阔肌、前锯肌等。

我们所采用的术式优点如下:首先,腋下小切口创伤小,出血少,暴露满意,不断肋不断肌肉,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术后疼痛及持续时间。

有利于术后咳嗽排痰及膨肺,减少术后并发症。

术后恢复快,从而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再有,小切口愈合快(一般情况下5d 就可拆线出院),减少了住院天数,同样减少了住院费用。

另外,切口位于腋下比较隐蔽且只有4~5c m 的长度,术后1a 以后皮肤基本复原。

免去了传统开胸手术的巨大疤痕,达到了美观和微创的目的。

鉴于以上优点,腋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应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丁盛,俞永康,刘宝玉,等.腋下小切口同期切除双侧肺大泡[J ].西南军医,2006;8(1):40-41[2]刘伦旭,周清华,陈桂枝,等.青年自发性气胸、血气胸的临床分析[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1;8(2):136[3]张效公.大泡性肺气肿(肺大泡)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改进.胸外科学(高级医师案头丛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66-174[4]孙即昆.肺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35-443[5]李雷.腋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J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2):133 作者简介杨宏维(66),男,华能伊敏煤电公司职工医院副主任医师。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点式剥脱加电凝术90例疗效分析杨宏维, 王兴河, 石忠森, 国建栋(华能伊敏煤电公司职工医院,内蒙古海拉尔021134)关键词:静脉曲张;微创;电凝术中图分类号:R6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113(2007)06-0538-02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发病率高,占人群的0.5%~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随访观察远期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改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4±13)min,对照组(80±21)min,2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9)ml,对照组(92±25)ml,2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1)。平均动脉阻断时间(34±12)min。2组术后肢体肿胀、皮下血肿、创口渗血、皮肤感 觉障碍、创口感染、随访期内遗留皮肤感觉障碍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皮肤感觉障碍 总体发生率为10.04%。结论改良术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但隐神经损伤遗留局部皮肤感觉 障碍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术后随访
观察组532例患者.随访356例,随访率 66.92%,随访时间6—86个月,平均随访(37±31)
个月。对照组309例患者,随访104例,随访率 33.66%,随访时间87~138个月,平均随访(103±
21)个月。所有病例症状均有所改善,2组患者观测 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also does not increase
to
the burden of patients.Postoperative
problem
be solved. Exsanguination block
【Key words】
Varicose veins;
Vascular surgical procedures:
拆除敷料出院,穿弹力袜3个月。 4.临床观察指标:记录手术时间、动脉阻断时 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肢体肿胀、皮下血肿、创121渗血 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等情况。术后2周门诊随访创口

classification,CEAP)‘3 1的
临床分级均在C2级以上,同时术前经下肢静脉彩 超证实下肢深静脉回流通畅.深静脉瓣膜返流信号 持续<0.5 S;若>0.5 S则需行下肢静脉造影证实 Kistner倒流分类在2级(造影剂倒流至大腿下部) 或以内。
端结扎,近心端顺行穿人剥脱器至腹股沟处后10号 丝线结扎;(3)抬高患肢,用宽度为15 cm的灭菌橡
皮驱血带自踝部开始向近心端叠瓦状缠绕驱血,保
2组单侧肢体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
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动脉 阻断平均时间(34±12)min,2组术后肢体肿胀、皮下
Objective
To evaluate 1imb exsanguinations block and small incision stripping for【he
Corresponding author:Gu Yongquan,E—mail:xwhvs@1 63.con
treatment
of great saphenous varicose.
block and
small
great
varicose
less
blood
lOSS,shorter operative
time。less
invasive and satisfactory cosmetic effect.but local skin sensory disturbance iS still
素变薄质脆,在剥脱时极易破裂出血。阻断带阻断 血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外科和整复外科应用广泛,短 时间内可获得无血创面。本改良术式通过阻断下肢 动脉血流使回流到浅静脉的血液明显减少甚至消 失。同时阻断之前自足踝向近心端驱血可以使滞留
了这种方法的安全性。
义,说明改良术式和传统手术有相同的安全有效性。
需要指出的是术后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较高.
on
case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short.term complications and
were
follow—uD results.
ResulIs
The two groups
comparable
on
elinieal data.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of
小的方法,如:硬化剂、射频闭合、刨吸和激光等新的
治疗方法不断出现,甚至有报道联合应用了几种方 法-2 J,但新的治疗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必须经
过患者和医生的评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应
用驱血+点式剥脱的改良术式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
DOI:10.3760/ema.j.issn.1007-631X 2016.04 004
通过对改良前后11年间841例患者1 076条肢
体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比较,改良之处归纳 如下: 一、出血量明显减少
体动脉血流的安全性方面目前一般认为控制在l
34

之内是安全的,本组病例平均阻断血流时间为
min,远低于上述时限,没有发现不良事件,验证
改良前后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
曲张静脉的静脉壁由于压力、渗出和炎症等因
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 扎剥脱术309例(397条患肢,对照组)。2组病例
性别、年龄、病程、CEAP.C分级和双肢数量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作者单位: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 通信作者:谷涌泉,E-mail:xwhvs@163.COB
持一定张力,直至大腿中下1/3处.随即用l根同样
宽度的止血带在大腿中部捆扎固定.阻断下肢动脉 血流,然后松去远端的驱血带并开始计时。此步骤
血肿、创口渗血、皮肤感觉障碍和术后伤口感染发生
等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互±s)
仅在观察组使用;(4)按照传统方法切断大隐静脉
愈合、感染及皮肤感觉障碍情况。电话统一随访症状 缓解、溃疡愈合、遗留感觉障碍和曲张静脉再发情况。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 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
二、方法
1.术前准备:(1)积极治疗湿疹和静脉炎.消退 后方可手术;(2)溃疡术前应用抗生素,加强局部换 药;(3)术前患者取站立位,必要时扎紧止血带,以 龙胆紫准确描记出所要剥脱的曲张静脉:(4)除外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2.手术过程:(1)常规腹股沟斜切口,长约
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术疗
效确切,是最经典的方法.至今已经有上百年历 史…。事实上,外科医生从来没有放弃发展创伤更
曲张532例,与2008年之前4年309例传统高位结
扎剥脱病例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改良术式治疗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532例(679条患肢,观察组),
arterial occlusion time was(34±1 2)min.There was
sensory incision
disturbance
stripping in
was
10.04%in the 2 saphenous
groups. vein
Conclus/on
carries
Limb exsanguination
阻断带,结束计时;(7)缝合腹股沟切口。
3.术后处理:抬高患肢,观察足背动脉搏动、足 部血运、肿胀以及敷料渗出情况。有足部肿胀时应
万方数据
表3
观察组和对阻断1.5—2.0 h以 内缺血损伤很小.在阻断超过2 h后机体才会出现
明显的磷酸激酶和ATP的衰竭∞]。在驱血阻断肢
the modifi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54±l 3)min and(80±2 1)min,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t(P=0.023).The average blood loss was(1 8±9)ml in the modified group and
观察组为10.46%(71/679),对照组为9.32% (37/397),总体发生率10.04%(108/1 076)。这与
在肢体静脉的血液在驱血作用下回流,使下肢静脉 系统排空.静脉断端在不结扎的情况下出血很少甚
至不出血,使整体手术失血量明显减少。本组病例 平均每条肢体出血量减少73 ml,为最大改进之处。 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驱血阻断使剥脱静脉时出血减少甚至消失,保证 了术野清晰.不用压迫和结扎止血,从而缩短了静脉

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石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一、手术及术后指标 果
cm,游离、切断并结扎大隐静脉属支,充分游离大
隐静脉主干,确定隐股静脉连接处,留置橡皮条备
用;(2)在内踝大隐静脉主干处做1 cm长横切121,远
主干,剥脱器自腹股沟区主干穿出后10号丝线结 扎,自踝部切口将大隐静脉主干抽剥。此时在观察 组仅压迫阻断带近侧主干腔道。对照组要全程压迫
主干腔道;(5)在小腿曲张团块中央沿皮纹做点式
切口若干,长约0.3~0.5 cm,蚊式钳抽剥,断端可不 结扎。此步骤在对照组失血明显,常常需要结扎后 再切断。点式切口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也可直 接对位粘合;(6)剥脱完毕后,用绷带自足部向近心 端叠瓦状包扎患肢。观察组包扎至阻断带处再松开
【关键词】静脉曲张;血管外科手术;驱血
Modified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great saphenous varicose vein in 5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