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院感检查实用标准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是为了确保手术室内的卫生环境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的详细内容:1. 环境清洁标准:- 手术室应保持整洁干净,无明显灰尘和污渍。
- 手术室地面应保持干燥,无积水和污物。
- 墙壁和天花板应无明显污渍和脱落,表面平整无裂缝。
- 手术室内的工作台、手术灯、手术器械等设备应定期清洁和消毒。
2. 空气质量标准:- 手术室内的空气应无异味,无明显污染。
- 手术室应配备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新鲜。
- 空气质量监测应定期进行,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3. 消毒措施标准:- 手术室内的工作台、手术灯、手术器械等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
- 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卫生标准,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消毒。
- 消毒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剂浓度等信息。
4. 洗手设施标准:- 手术室内应设有洗手台,并配备洗手液、洗手液器等设施。
- 洗手液应符合卫生标准,能够有效杀灭细菌。
- 洗手液器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污染。
5. 废物处理标准:- 手术室内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的分类进行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 废物容器应定期清空和消毒,确保无异味和污染。
- 废物处理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废物种类、处理方式等信息。
6. 人员卫生标准:- 手术室内的医务人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手术衣,佩戴口罩和手套。
- 医务人员应按照正确的洗手程序洗手,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医务人员应接受院感培训,了解院感防控知识和操作规范。
7. 感染监测标准:- 手术室应配备感染监测设备,定期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表面和器械等进行监测。
- 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应即将采取相应的措施。
8. 文档管理标准:- 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系统,包括手术室卫生记录、消毒记录、废物处理记录等。
- 文档应按照规定进行归档和保存,确保可追溯性和可审查性。
以上是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的详细内容。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手术操作的重要场所,院感(医院感染)的控制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手术室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手术室的卫生和安全,需要进行定期的院感检查。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院感检查的标准和要求。
一、手术室环境检查1. 温度和湿度:手术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范围内,湿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2. 通风系统:手术室应配备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避免污染物积聚,以减少院感风险。
3. 照明设备:手术室内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噪音控制:手术室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以提供安静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手术操作和患者恢复。
二、手术室清洁和消毒检查1. 清洁程序:手术室的清洁程序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清洁频率、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等。
2. 消毒剂浓度:手术室内使用的消毒剂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配制,确保其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3. 消毒程序:手术室内的消毒程序应严格执行,包括表面消毒、器械消毒等,以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性。
4. 废物处理:手术室内的废物应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手术室器械和设备检查1. 器械清洁和消毒:手术室内使用的器械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其无菌性。
2. 器械包装和贮存:手术室内的器械应进行适当的包装和贮存,以防止污染和损坏。
3. 设备维护和检修:手术室内的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四、手术室人员卫生和穿戴检查1. 手卫生:手术室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手卫生,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和戴手套等。
2. 穿戴要求:手术室人员应穿戴符合标准的工作服、手术帽、口罩、护目镜和鞋套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3. 个人卫生:手术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澡、修剪干净指甲等。
五、手术室手术流程和操作规范检查1. 手术准备:手术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手术准备,包括准备手术室、器械和药品等。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对于手术室的院感检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手术室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一、手术室环境检查标准1. 温度和湿度控制:手术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0-24摄氏度之间,湿度应保持在40%-60%之间,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2. 空气质量控制:手术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空气质量监测应定期进行,确保手术室空气质量符合卫生要求。
3. 空气净化设备:手术室应配备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如高效过滤器、紫外线灭菌装置等,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的浓度。
4. 噪音控制:手术室内的噪音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安静。
5. 照明要求:手术室的照明应充足且均匀,以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手术区域,避免操作失误。
二、手术室设备检查标准1. 手术室设备的完好性:手术室内的各种设备,如手术台、手术灯、电刀等,应保持完好无损,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2. 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手术室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清洁和消毒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设备的卫生安全。
3. 设备的功能检查:手术室设备应定期进行功能检查,确保其各项功能正常,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有故障的设备,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三、手术室操作规范检查标准1. 手术室人员的着装要求: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着装要求进行穿戴,包括戴口罩、穿无菌手术服、佩戴手套等,以减少手术区域的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手术室操作规范: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规范进行手术操作,包括手术准备、手术操作步骤、手术后处理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3. 感染控制措施:手术室内应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手术区域的无菌覆盖、手术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等,以防止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
四、手术室清洁消毒检查标准1. 手术室的清洁消毒频率: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手术台、手术灯等,以保持手术室的清洁和卫生。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对于手术室的院感检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旨在详细描述手术室院感检查的标准内容,以确保手术室的卫生和安全。
二、手术室环境检查1. 空气质量检查:- 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检测手术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和颗粒物含量。
- 根据相关标准,手术室内的微生物浓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颗粒物含量应低于规定标准。
2. 温湿度检查:- 使用温湿度计检测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 手术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通常为20-25摄氏度;湿度应保持在30%-60%之间。
3. 光照检查:- 检查手术室内的照明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光照是否均匀。
- 手术室内的照明应充足,无暗角和阴影,以保证医生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噪音检查:- 使用噪音测量仪器检测手术室内的噪音水平。
- 手术室内的噪音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手术室设备检查1. 手术台和手术灯:- 检查手术台的稳定性和高度是否适宜,手术灯的照明是否均匀。
- 手术台应稳固可靠,高度可调,手术灯应提供充足的照明,无闪烁和阴影。
2. 麻醉设备:- 检查麻醉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清洁程度。
- 麻醉设备应正常工作,清洁无污染,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
3. 手术器械:- 检查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和清洁程度。
- 手术器械应完整无损,清洁无污染,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
4. 消毒设备:- 检查消毒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消毒效果。
- 消毒设备应正常工作,消毒效果应符合相关标准。
四、手术室卫生检查1. 地面清洁:- 检查手术室地面的清洁程度和无尘情况。
- 手术室地面应保持清洁无尘,使用专用清洁剂进行清洁。
2. 墙面和天花板清洁:- 检查手术室墙面和天花板的清洁程度和无尘情况。
- 手术室墙面和天花板应保持清洁无尘,使用专用清洁剂进行清洁。
3. 空调和通风系统清洁:- 检查手术室空调和通风系统的清洁程度和正常工作情况。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手术室是医院中重要的部门之一,为了确保手术室的卫生与安全,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需要进行定期的院感检查。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院感检查的标准和要求。
一、手术室环境卫生标准1. 空气质量检查:手术室的空气应保持清新、无异味、无尘埃,并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应定期检查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包括空气微生物指标、有害气体浓度等。
2. 地面卫生检查:手术室地面应保持干燥、清洁、无积水,并且易于清洁消毒。
检查时要注意地面是否有污渍、异物等,同时也要检查地面的防滑性能。
3. 墙面和天花板卫生检查:手术室的墙面和天花板应保持洁净、无尘埃、无霉变,并且易于清洁。
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裂缝、脱落、变色等问题。
4. 空调系统检查:手术室的空调系统应正常运行,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参数应符合要求。
检查时要检查空调系统的过滤器、风口是否清洁,是否存在漏水等问题。
5. 照明设施检查:手术室的照明设施应璀璨、均匀,并且无闪烁、无眩光。
检查时要检查照明设施的灯泡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有损坏或者松动的情况。
二、手术室器械和设备卫生标准1. 手术器械消毒检查:手术室使用的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消毒或者灭菌处理。
检查时要检查器械的消毒记录、灭菌指示剂是否合格,同时也要检查器械的包装是否完好。
2. 手术室设备维护检查:手术室内的各类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检查时要检查设备的维护记录、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异常声音或者异味。
3. 消毒液和清洁剂使用检查:手术室使用的消毒液和清洁剂应符合卫生标准,并且正确使用。
检查时要检查消毒液和清洁剂的标签是否清晰、有效,是否在有效期内。
4. 废弃物处理检查:手术室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检查时要检查废弃物的分类是否正确,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滞留或者交叉污染的情况。
三、手术室人员卫生标准1. 手术室人员穿戴检查:手术室人员应按照规定穿戴洁净的工作服、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和康复情况。
为了确保手术室的卫生环境达到一定的标准,需要进行院感检查。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院感检查的标准和要求。
一、手术室环境卫生检查标准1. 空气质量检查: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标准,如空气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真菌孢子数、细菌浓度等。
检查时应采集空气样本进行分析。
2. 温湿度检查: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普通要求温度在18-25摄氏度,湿度在40%-60%之间。
3. 照明设备检查:手术室的照明设备应正常工作,光照度要符合手术操作的要求,确保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手术区域。
4. 噪音检查:手术室内的噪音水平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得影响手术操作和患者歇息。
二、手术室器械和设备检查标准1. 手术器械检查:手术室器械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确保无菌状态。
检查时需要对器械进行视觉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
2. 手术设备检查:手术室内的各类设备,如手术台、监护仪、呼吸机等,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检查时需要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和安全性评估。
三、手术室消毒和隔离措施检查标准1. 消毒措施检查:手术室应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检查时需要对消毒剂的使用情况、消毒时间和消毒效果进行评估。
2. 隔离措施检查:手术室应设立合理的隔离措施,确保手术区域与外界环境隔离。
检查时需要对隔离门、空气过滤系统和洁净区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四、手术室人员卫生检查标准1. 医护人员卫生检查:手术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手术前的洗手和穿戴手术衣、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检查时需要对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2. 手术室人员培训和考核:手术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院感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
检查时需要对人员的培训记录和考核结果进行核查。
五、手术室废物处理检查标准1. 废物分类和处理:手术室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处理,确保无菌和环保。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手术室是医院内重要的治疗场所,为了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和卫生,需要进行定期的院感检查。
院感检查是指对手术室内的环境、设备、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手术室符合卫生标准,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
一、环境检查1. 温度和湿度控制:手术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2. 空气质量:手术室应配备高效过滤器,能够过滤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污染物,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清洁。
3. 照明:手术室内的照明应充足,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清晰地看清手术区域,减少操作的风险。
4. 噪音控制:手术室内的噪音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证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二、设备检查1. 手术台和手术灯:手术台面应平整、干净,手术灯应亮度充足、灯光均匀,确保医务人员能够进行精确的操作。
2. 手术器械和设备:手术器械和设备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洁,确保无菌状态,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3. 气体供应系统:手术室内的氧气、氮气等气体供应系统应正常运行,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气体供应充足和安全。
4. 废物处理系统:手术室内的废物应及时清理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操作流程检查1. 洗手消毒:手术室内应配备洗手台和消毒液,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应进行洗手消毒,确保双手无菌。
2. 穿戴手术服和手术帽:医务人员在手术室内应穿戴干净的手术服和手术帽,避免外界污染。
3. 消毒操作:手术室内的各种表面、设备和器械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4. 感染控制措施:手术室内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如正确使用隔离衣、手套和口罩等,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记录和报告1. 手术室检查记录:每次进行手术室院感检查时,应详细记录检查的内容、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后续改进和跟踪。
2. 异常情况报告:如发现手术室内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或感染事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采取紧急措施和调查原因。
以上是手术室院感检查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描述了手术室环境、设备和操作流程的检查要求。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引言概述: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是保障手术室环境卫生和手术操作安全的重要指标。
合理的院感检查标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的内容和要点。
一、手术室环境卫生1.1 空气质量检查:检测手术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浓度,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1.2 温湿度检查:测量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手术环境适宜,不会影响患者手术效果。
1.3 消毒措施检查:检查手术室内的消毒设备和消毒液的使用情况,确保消毒措施符合规范,有效杀灭细菌。
二、手术器械和设备2.1 器械消毒检查:检查手术器械的消毒程序和消毒效果,确保手术器械无菌。
2.2 设备运行检查:检查手术室内的各类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不会影响手术操作。
2.3 器械存储检查:检查手术器械的存储方式和存放条件,确保器械干燥、无尘、无菌。
三、手术室人员操作规范3.1 手术室人员洗手规范:检查手术室人员洗手程序和洗手消毒剂的使用情况,确保手术室人员洗手规范。
3.2 手术室人员穿戴规范:检查手术室人员的穿戴规范,包括手术服、口罩、帽子等,确保手术室人员无菌操作。
3.3 手术室人员行为规范:检查手术室人员的行为规范,包括不吃东西、不随地吐痰等,确保手术室内环境整洁。
四、手术室手术操作规范4.1 手术准备规范:检查手术室手术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台面清洁、手术器械摆放等,确保手术室准备充分。
4.2 手术操作规范:检查手术室手术操作过程,包括手术室人员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操作安全。
4.3 手术室手术后处理规范:检查手术室手术后的处理工作,包括手术台面清洁、废弃物处理等,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
五、手术室院感监测和报告5.1 院感监测指标:确定手术室院感监测的指标,包括手术室感染率、手术切口感染率等,用于评估手术室院感状况。
5.2 院感报告制度:建立手术室院感报告制度,及时上报院感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限制区、半限区、非限区分区明确、流程合理、标识清楚、清洁卫生。
2、手术器械用后及时送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包装、灭菌。
3、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不宜使用化学灭菌剂灭菌。
4、无菌物品存放于无菌柜内,柜子清洁干燥。
无过期包。
5、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管理同治疗室。
6、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对手术间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7、清洁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分开使用,有明确标识、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后存放于非限区。
8、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清洁、干燥、密闭保存。
9、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或在同一手术间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后安排感染手术。
10、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或在同一手术间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后安排感染手术。
1、布局合理,诊疗室和器械清洗消毒室分开设置。
2、开展拔牙、口腔外科缝合等项目的应设置口腔外科诊室。
3、洗手设备设施齐全,数量符合诊疗需要。
4、技工室独立设置,应分别配备洗手池和一个专用清洗托盘和模型修整的清洗池。
5、使用防虹(回)吸手机。
6、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7、口腔器械按《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执。
8、科室自行清洗、灭菌,设施、操作、流程、质量应符合WS 310-2009
规范要求。
9、一次性用品、消毒与无菌物品管理同治疗室。
10、防护用品齐全,医务人员使用规范。
11、综合治疗椅、操作台面及所使用仪器、物体表面至少每天清洁和消毒一次。
遇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12、拍片室需做好射线防护。
消毒供应室院感检查标准
1、分区明确,布局流程合理,标识清楚。
2、制定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
3、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和灭菌工作符合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规范要求。
4、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齐全(清洗消毒设备、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计时器、润滑剂、高压气枪、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超声波清洗机、压力蒸汽灭菌器)。
5、有清洗质量的监测及记录。
6、器械润滑使用水溶性润滑剂。
7、终末漂洗用水符合规定。
8、纯化水电导率的监测。
9、无菌物品存放条件符合要求。
10、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11、无菌物品包的重量、体积符合规定。
12、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物理、化学、生物监测、B-D实验)。
13、运送物品的车辆用具符合要求。
14、工作人员培训上岗,特别是操作压力容器的工作人员有上岗证。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院感检查标准
1、布局流程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2、有合格的手卫生设施,手卫生规范。
3、各种药液、溶媒、消毒剂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4、抽出的药液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开启后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5、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重复使用医疗用品用后消毒处理规范。
7、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8、流量表和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后干燥保存,湿化液用无菌水。
9、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锐器盒置于车的侧面;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
中医诊室院感检查标准
1、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针灸、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做好手卫生。
2、针灸针具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3、火罐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一次性针灸针、一次性足浴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
安全注射
1、诊室环境清洁,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严禁在非清洁区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
2、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3、各种药液、溶媒、消毒剂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同治疗室。
超声检查
1、超声探头(经皮肤,黏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用隔离膜、消毒耦合剂等。
2、每班次检查结束后,须对超声探头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消毒原则
1、进入患者体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2、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的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宜使用化学灭菌剂灭菌。
3、浸泡消毒或灭菌应有浸泡日期、时间、签名。
4、浸泡用消毒剂应有浓度监测、有记录。
5、配有防护用品:口罩、帽子、手套,喷溅戴护目镜。
基础项目
一、手卫生管理
1、有合格的手卫生设施,如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用肥皂应保持干燥)、干手用品、洗手图。
2、重点部门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手卫生设施数量符合操作需要。
4、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标注启用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
5、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且有相关材料。
6、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洗手方法,现场提问。
7、现场观察手卫生执行情况。
8、现场抽查医务人员洗手。
二、环境物表
1、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
2、各诊室整洁,空气新鲜或定时通风、消毒、有记录。
3、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先清洁再消毒。
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清洁用具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
三、无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
1、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应当分区放置。
2、无菌物品专柜存放,环境清洁,无过期。
无专柜时,上层为无菌物品,下层为清洁物品。
标识清楚。
3、菌物品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时间,在有效期内时间。
4、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5、一次性诊疗用品必须从正规渠道购进,院感科审核相关证件,进货、储存、发放管理规范。
6、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保持包装完整,进口产品有中文标识。
7、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在有效期内使用。
8、一次性物品无专柜时应与非一次性物品分层摆放,定位放置,标识明确。
四、消毒设施与消毒用品及管理情况
1、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从正规渠道购进,院感科审核相关证件,进货、储存、发放管理规范。
2、配备空气消毒设施:紫外线灯□动态空气消毒机□
3、对消毒设施定期维护与监测。
4、消毒剂配备情况含氯、戊二醛、其它。
5、消毒剂容器必须加盖。
6、盛放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容器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2次瓶内消毒剂,同时更换容器并灭菌。
未用完消毒剂倒掉,不得添加。
7、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8、灭菌器配备下排气、预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