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计划

合集下载

2017年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工作要点

2017年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工作要点

2017年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工作要点根据《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和《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实施细则》《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等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2017年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工作要点:一、主要目标2017年,全省未达标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8%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增至7个(新增巴中、雅安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比国务院考核基准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率达到81.9%。

全省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8.2%,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6.9%以内。

加大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成都市主城区全部消除黑臭水体。

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到97.6%。

全面开展土壤详查,基本完成农用地布点采样分析任务。

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5个、启动20个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二、重点任务(一)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1.实施工程治理减排行动。

(1)实施火力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成都、宜宾市等完成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2)实施燃煤锅炉改造工程,全面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脱硫设施改造。

开展砖瓦、陶瓷建材行业企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3)推进96条水泥生产线,14条平板玻璃生产线污染治理提标升级改造。

(4)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工程,完成VOCs 污染源详查,建立VOCs排放源清单,加快石化、汽车、涂装、家具等重点行业和园区VOCs治理,列出100家VOCs污染源集中整治。

(5)实施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工程,严格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加强城市堆场扬尘综合治理,推进成都市“绿色混凝土搅拌站”建设。

环境监测样品采集与保存的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样品采集与保存的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样品采集与保存的质量控制发表时间:2018-03-21T15:12:45.4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作者:张小英[导读] 加强取样和保存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我国大环境的污染治理和预防提供有力支持,改善水环境和对水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摘要:水质样品取样和保存是个重要的过程,也是影响监测结果相对薄弱的环节。

因此,对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采样器材、采样操作规范、样品保存剂的添加、样品的保存、运输和交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质量控制建议,供借鉴。

关键词:样品采集;保存;质量控制前言监测数据是体现水质结果的最终状态,为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要求监测数据要具有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而水质环境监测工作中各个环境均会影响到监测结果,因此,对整个监测过程采取全程序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当前水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比较注重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对于样品采集和保存过程尚不能严格控制,也是我们当前工作的薄弱部分。

一、水质样品采集和保存过程误差来源及质量控制(一)采样器材的选择采样器材主要有采样器和水样容器。

采样器一般有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水瓶、直立式采水器和自动采样器。

一般水质监测项目常用采样器为聚乙烯塑料桶,但特殊项目需用相应的采样器。

例如油类采样需用直立式采水器,若采用聚乙烯塑料桶采样,则采集到的水样为表层样品,不符合在水面下300 mm采集柱状水样的要求,导致的误差将会使油类项目的分析数据失去意义。

水样容器主要有硬质玻璃瓶和聚乙烯瓶(桶)。

一般的玻璃容器吸附金属,聚乙烯等塑料吸附有机物质、磷酸盐和油类,因此水质采样时,通常分析有机物的样品使用硬质玻璃瓶,分析无机物的样品使用聚乙烯塑料瓶(桶)。

也有个别项目有特殊要求,如测定氟化物的水样不能用玻璃瓶盛装;用于测定农药或除草剂等项目的水样,一般使用棕色玻璃瓶盛装;测定BOD5和COD的水样,如果浓度较低,最好用玻璃瓶盛装。

管理环境监测工作计划

管理环境监测工作计划

环境监测是保障生态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为切实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特制定以下管理环境监测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2. 提升监测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3. 加强监测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严格监管,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三、工作措施1. 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1)制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明确各级职责、工作流程和标准。

(2)开展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2. 加强监测人员培训(1)定期组织监测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2)选拔优秀监测人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培训班,拓宽视野。

3. 严格监测设备管理(1)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对新增、更换的监测设备进行严格验收,确保设备质量。

4. 强化监测数据质量控制(1)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审核、分析,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2)建立健全监测数据质量追溯制度,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确保数据质量。

5. 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1)加强对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制观念。

(2)建立健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举报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3)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四、工作计划实施1. 成立环境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 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支持。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计划,使环境监测工作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监测数据质量得到保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程序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保证和证明监测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监测结果准确可靠,需采取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对监测过程予以有效控制和评价,将各种影响因素所引起的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适用范围适用于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实施和结果评价的控制。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内部质量控制相关工作的审批。

3.2相关部门负责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结果分析和评价、内部质量控制总结报告编写等。

4.工作程序4.1 质量控制计划4.1.1编制质量控制计划,填写“质量控制计划表”,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1.2质量控制计划的周期应与监测任务周期相对应,每项监测任务均应有质量控制计划,多年度的监测任务还应有年度计划。

4.1.3质量控制计划应覆盖监测任务所涉及的监测领域、监测场所、监测环节、监测项目、监测技术手段类别和监测人员等,每个监测项目应尽量控制多个监测环节,保证各种监测技术要素和环节均得到控制。

4.1.4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控制项目、控制措施、控制环节、统计分析方法和评价方法、质量评价指标和标准、实施频次和时间、实施部门和人员等。

应考虑监测人员的经历和能力、技术难易程度和质量目标等。

每项监测任务应尽量选择多种质量控制方法。

4.2 质量控制方法实施内部质量控制可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质控样进行监控和核查。

(2)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和加标回收率测定。

(3)方法比对、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或实验室间比对等。

(4)对有效期内的存留样品进行再测试。

(5)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监测结果的相关性。

(6)对监测过程的各种技术要求进行复核。

4.3 样品测试质量控制4.3.1空白样品测定空白样品包括:采样空白、运输空白、现场空白和实验室空白等。

每批样品均应做空白平行双样测定,以两个空白测定值的相对偏差≤ 5 %来评价空白值精密度指标的符合性,空白样品测定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4.3.2标准溶液核查(1)外购有证标准溶液核查其证书有效期。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1. 引言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一项关键的工作,用于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便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问题解决。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常见的质量控制指标。

2. 环境监测质控的基本概念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措施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仪器校准和维护、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规范等。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降低误差和不确定度,提高数据质量。

3. 环境监测质控的方法3.1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是一种具有已知浓度或属性的样品,用于检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精确度。

常见的质量控制样品包括校准曲线样品、空白样品、质控样品等。

正确使用质量控制样品可以评估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3.2 仪器校准和维护仪器校准是确保仪器测量结果准确的重要步骤。

校准过程包括校准曲线的建立和仪器参数的校准。

仪器维护包括仪器清洁、漏气检查、耗材更换等。

定期的仪器校准和维护可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的测量结果。

3.3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规范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规范对于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

数据采集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包括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时间、采样方法等。

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录入、数据验证和数据分析,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环境监测质控的常见指标4.1 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可以通过比对标准样品、参考方法或其他质量控制数据来评估。

准确度评估的指标包括偏差、回收率等。

4.2 精密度精密度反映了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精密度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同一样品多次,然后计算测量结果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评估。

4.3 检出限和测量范围检出限是指测量技术的最低可检测浓度或含量。

测量范围是指测量技术的有效工作范围。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7〕42号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7〕42号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的通知正文:----------------------------------------------------------------------------------------------------------------------------------------------------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7〕4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临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宜宾市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已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2月27日宜宾市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宜宾市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

一、总体思路按照中央、省委及市委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以健全污染防治“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工作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创新法规体系建设、监管体系建设、运行体系建设为重点,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空气、水、土壤和辐射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落脚点,积极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美丽宜宾。

二、工作自标(一)近期目标。

2017—2018年,突出空气、水、土壤和辐射环境污染防治领域,重点做好污染物减排、执法监督和监控预警等环境管理改革的启动和起步工作,建立灰霾治理会商机制,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

(二)远期目标。

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全市逐步形成完善的源头污染防治制度、过程污染控制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污染防治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改革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及措施

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及措施

86教育版环境监测是运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督,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是通过用经济有效的各种方法手段,取得适合要求的质量监测成果,保证监测成果的合理性,确保监测结果更接近于真实情况,尽量减少监测活动的过程带来的误差,从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活动。

环境监测质量是监测成果质量,应包括监测工作质量、监测过程质量和监测成果质量,监测工作质量和监测过程质量决定着成果质量。

这就决定了在监测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在影响监测成果,这些因素中,都要人去进行工作,因此,成果质量取决于监测各方面的工作质量。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配套质控技术和管理规程,达到环境监测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目的,它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包括样品采集过程和实验室质控,一般把这一环节的质量管理称为质量控制。

因此我们通常把质量控制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二是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中最为常见的监测活动,本文主要介绍水质监测活动中的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一、水环境监测中水样采集的质量控制1.了解水样的特性,制定合理的采样方案。

各种水体的水质很少稳定而不变的,含量变化幅度大的特点,表现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不均匀。

水质的变化可能有两种,即随机变化和周期变化,变化可能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

例如暴雨可使河流流量增加,工业企业的偶然排水或发生事故时引起的泄漏等,均能引起水质变化,这就是随机变化;各地区气候变化按年循环看,有着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农业生产中的排放呈现年循环的变化规律,工业企业生产中的排放也存在日循环、月循环等周期性变化规律。

另外,在同一时间,同一河流的不同断面或同一点位上、下不同层面的水质也可能不同。

这就决定了要采集到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样品绝非易事。

因此,我们应根据水质的变化规律,水质的特性,根据规范合理制定样品采集方案,采集到具有时间和空间代表性的样品,同时也应考虑采样的成本,合理安排采样频次及点位布设数量。

环境监测检测工作计划

环境监测检测工作计划

环境监测检测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环境监测检测工作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监测检测工作计划的制定,旨在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工作目标1.明确目标:制定环境监测检测工作计划的首要目标是明确监测的对象和内容。

对于不同的监测项目,要明确其监测指标、周期和地点。

2.提高效率: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资源,达到高效的监测检测工作。

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提升工作效能。

3.确保质量:重视监测检测工作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工作内容1.站点选择:根据监测要求和区域特征,选择恰当的监测站点。

确保站点布局合理,站点间覆盖全面。

2.监测项目:根据环境问题需求,确定监测项目。

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声、辐射等方面的监测项目。

3.监测频次:根据监测对象的特性和监测要求,确定监测的频次。

对于重要的监测项目,可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4.监测方法: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监测仪器的校准和维护、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6.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和准确的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提供科学的依据,支持环境保护决策。

四、工作流程1.制定计划:在每个监测周期开始前,制定下一周期的环境监测检测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内容。

2.资源准备:根据工作计划,准备好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员、仪器设备、耗材等。

3.实地调查: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调查,确定监测站点的位置和布局。

4.实施监测:按照工作计划和方法要求,进行监测检测工作。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监测报告。

提供给相关部门和领导,作为环境保护和决策的参考依据。

6.结果评价:根据监测结果和目标要求,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充市顺庆区环境监测站
2018年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1.目的
为贯彻质量方针,确保本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制定本计划。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站所有监测工作。

3.工作要求
3.1人员:监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3.2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3.2.1仪器设备按照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至少进行一次核查(一般一年一次),期间核查必须按计划进行,核查方法见各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3.2.2本实验室使用的监测方法,大多是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资料管理员每个月对标准进行一次跟踪查新,确认使用现行有效的规范;
3.2.3每一年至少组织一次质控样考核(抽取适当比例的项目)。

4.质量控制方法
4.1 例行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
对日常工作中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监测按照《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的技术要求进行监测,具体如下:
(1)现场采集大于10%的平行样;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对样品进行保存;在样品保存有效期内对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2)各监测因子实验室分析时应同时测定实验室双空白,双空白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应≤5%;同时分析质控样,质控样应在有效期内;每批样品测定不小于10%的加标回收率实验;每批样品做不小于10%的平行双样,样品数较少时,至少测定一份样品的平行双样。

(3)试剂、实验用水等条件均未改变没有重新做标准曲线时,应代入标准曲线中的一点,测定吸光度,若偏差大于10%,应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4)当出现监测数据结果为标准限值临界值、数据异常等情况时,应对有效期内的留存样品进行再测试。

4.2 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按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的技术要求进行监测和质量控制,具体如下:
(1)监测前对生产工况、现场质量等进行检查和记录;
(2)采集10%的平行样分析(不能进行平行样分析的项目加采10%的样品),控制样品分析的精密性;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对样品进行保存;在样品保存有效期内对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3)在分析样品的同时进行分析有证标准物质,控制样品测定的准确性;每批样品做不小于10%的平行双样,样品数较少时,至少测定一份样品的平行双样。

(4)当出现监测数据结果为标准限值临界值、数据异常等情况时,应对有效期内的留存样品进行再测试。

4.3 噪声监测
按照各类噪声监测方法的规定进行监测。

监测前应测试、记录天气状况,需在无雨雪、无雷电、风速≤5m/s的条件下进行噪声测量。

监测前、后分别用声校准器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记录校准数据,前、后校准值应不大于0.5dB,否则测量结果无效。

现场填写完整的噪声测量记录。

4.4 实验室间比对
参加省总站、市中心站和市质监局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考核。

4.5 密码样考核
每年进行一次密码样集中考核,考核项目从监测薄弱环节和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中选取。

若有必要,可增加考核频次,由质量负责人视情况而定。

5、结果评价及处理
5.1 质量负责人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汇总、对质量控制计划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下一年度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5.2 质量负责人应将有代表性的质控结果及时报告技术负责人和站领导,并将质量控制情况汇入本年度监测情况汇总报告。

5.3 有关监测原始记录、监测报告、汇总报告、结果评价等资料一并归档,作为以后技术培训和改进监测方法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