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03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01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品】试管、药匙、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实验步骤】1.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操作现象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红色红色蓝色蓝色分别加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无色无色红色红色2.将一个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盐酸,可以看到__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Fe2O3+6HCl===2FeCl3+3H2O__;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有__气泡产生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Fe +2HCl===FeCl2+H2↑__。
3.碱的化学性质(1)在试管中加入1~2 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__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CuSO4===Na2SO4+Cu(OH)2↓__;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沉淀消失,溶液变为蓝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u(OH)2+2HCl===CuCl2+2H2O__。
(2)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然后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
取该无色溶液约1 mL 放在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到__有白色固体出现__。
(3)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1 mL水,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__有少量固体没有溶解,溶液变红__,说明氢氧化钙__微__溶于水,其水溶液显__碱__性;继续在一支试管中加水使之溶解,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稀盐酸,振荡,观察到该试管__固体消失,溶液变为无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2HCl===CaCl2+2H2O__。
常见酸碱的性质教案

常见酸碱的性质教案第一章:酸碱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酸碱的分类及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酸碱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碱的定义及特征。
2. 酸碱的分类及性质。
3. 酸碱在中性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酸碱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酸碱的性质。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酸碱在中性化过程中的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酸碱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酸碱的定义及特征。
2. 讲解酸碱的分类,分析各类酸碱的特点。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碱的性质。
4. 引导学生探讨酸碱在中性化过程中的作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酸碱概念及分类。
2. 思考酸碱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章:酸碱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
2. 使学生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碱的化学性质及表现。
2. 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
3. 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酸碱化学性质的表现。
2. 运用讲授法,讲解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
3. 利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酸碱化学性质的表现,如酸碱与金属的反应。
2. 讲解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3. 进行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观察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
4. 引导学生探讨酸碱指示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酸碱化学性质。
2. 思考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章:酸碱的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实验活动 酸碱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组织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岁月如诗,初见如画,转眼间初三的征程已经行至过半,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上化学课的情景,高脚杯实验,让我们再重温一次【演示实验】(四个高脚杯)白酒变成炽热的红酒、红酒变成快乐的雪碧,雪碧变成浓香的牛奶【师】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如今的你们能为我这个实验揭秘吗猜猜看,这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生】【师】非常聪明!神奇的酸碱盐能为我们带来异彩纷呈的化学反应,今天我们将亲身实验再次验证酸、碱的某些反应【板书】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环节二:动手操作,汇报交流】【过渡】展示L稀盐酸,观察现象。
【温馨提示】生锈的铁钉已用细线栓住,注意不要使试管破损【生】描述实验现象【现象】铁锈消失,呈光亮的银白色,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师】(2)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
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有什么现象产生【生】有气泡产生【师】这里的原理是什么呢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书写一下化学方程式盐酸除铁锈,有气泡产生【师】好,请回,方程式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师】如果我们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预期会出现什么现象【生】【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可以明显感觉到两支铁钉的什么不同粗细不同,先取出的铁钉较粗,后取出的铁钉细【提问】从这二步实验中我们体会到了酸的哪些化学性质呢【生】【归纳总结】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板书】【过渡】所以盐酸、硫酸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除铁锈【问题交流】1、生活中除铁锈时可以选择厨房中的哪种物质(根据我们总结出的化学性质)2、在工业生产中用稀盐酸除铁锈时,能否把铁钉长时间浸泡在酸溶液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实验给我们的启示)【ppt】活动三:探究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过渡】让我们再亲身体验一些实验,有三组不同的实验,每个小组抽签决定接下来做的是哪一个实验(做好签,5个氢氧化钙、5个氢氧化铜、5个氢氧化钠)好,接下来按所抽取的实验按步骤来完成实验【师】实验指导【师】好,大家的实验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即将揭晓每个小组的实验及现象,抽到1号实验的小组请举手,来,XX你为大家具体陈述一下你们小组做的是哪一个实验,一定要说清实验分为几个步骤,每一步怎样做的及实验现象是什么【ppt】分步展示实验步骤,你们小组有补充吗好,那你们小组到前面为大家展示一下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检查方程式【师】做第二组实验的小组举手示意,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说一下实验步骤和每步的实验现象【生】描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师】询问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谁能到前面写一下化学方程式,好请回【师】再看第三组,第三组实验举手示意,好,你为大家说一下实验内容和现象【生】陈述【师】你们小组有补充吗好,那你来为大家写一下化学方程式【评价】【过度】虽然大家做的实验是不同的,但是都达到了同样的实验目的。
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初中教案

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初中教案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碱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酸的反应、与盐的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碱的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胶头滴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酚酞溶液、盐酸、硫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酸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之间的反应。
2. 提问:碱有哪些化学性质?今天我们将学习碱的哪些性质?二、实验探究(15分钟)实验一:碱与酸的反应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实验二:碱与盐的反应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实验三: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三、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碱的化学性质,形成知识体系。
2. 学生举例说明碱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碱的化学性质。
2. 学生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碱的化学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碱的化学性质,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2.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 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 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 明显现象。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哪几种情况?请设计实验方案予以证 明? 提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以下三种情况:(1)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2)硫酸钠和硫酸(硫酸有剩余);(3)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有剩 余)。由于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故可以用滴加硫 酸铜溶液的方法检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由于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 气,故可以用锌粒检验溶液中的稀硫酸。
5.(2021·光明区二模)如图所示烧瓶中装有某种物质Y,滴入足量试剂X后, 气球会鼓起。下面有关X和Y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C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选项
A B C D
试剂 X 浓硫酸 水 NaOH溶液 稀硫酸
Y 水 NaOH CO2 镁
6.(2021·陕西模拟)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 所示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现象】(1)少量氢氧化钙中加入1 mL水振荡出现__浑__浊____。 (2)滴入酚酞后溶液__变__红__色___。 (3)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约1 mL水后振荡,液体仍__浑__浊__,__红__色__不__消__失_。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稀盐酸后,振荡,液体变__得__澄__清__,__红__色__消__失_。 【实验结论】氢氧化钙___微__溶___于水,溶液呈___碱__性___,能与___酸___反应。
【实验反思】 1.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其中一瓶是盐酸,另一瓶是氢氧 化钠溶液,你有哪些方法将它们区别开,你能用哪些化学方法进行鉴别? 提示:①用酸碱指示剂。②用pH试纸。 ③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不 同点设计出实验方案,如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能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等。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点(1).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2).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酸碱的性质鉴别物质教学准备试管、钥匙、玻璃棒、点滴板、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
教学设计【课堂检测】1.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CuSO4B.FeCl3C.HCl D.H2SO42.某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会使石蕊溶液()A.变红B.变紫C.变蓝D.不变色3.苯甲酸(C6H5COOH)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
某同学准备进行实验验证苯甲酸具有酸的某一通性,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铜B.铁锈C.锌粒D.紫色石蕊溶液4、如右图所示,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归纳:酸与碱中和反应后一般存在三种情况:酸碱恰好反应;酸过量;碱过量。
总结梳理: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导学案板书设计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一、酸的化学性质二、碱的化学性质1、碱与指示剂的作用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2、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碱与酸的反应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3、碱与盐的反应4、酸与碱的反应。
实验6_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6_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2.掌握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酸的化学性质:酸可以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金属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式盐反应生成普通盐和水。
2.碱的化学性质:碱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式盐反应生成普通盐和水。
三、实验设备和试剂1.实验设备: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滴管等。
2.实验试剂: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钠、硝酸银溶液。
四、实验步骤1.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a.取一根盛满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b.在试管中加入数滴盐酸,观察产生的现象和气体。
2.碳酸氢铵和稀硫酸的反应a.取一根盛满碳酸氢铵溶液的试管;b.在试管中加入数滴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通过试管口,倾斜试管观察产生的现象。
3.酸式盐和氢氧化钠的反应a.取一根盛满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b.在试管中加入数粒酸式盐,观察产生的现象。
4.酸和金属的反应a.取一根盛满盐酸的试管;b.将一块锌片放入试管中,观察产生的气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a.实验现象: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并有气泡从试管口直接飘出。
b.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c.结果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氯化钠)和水。
2.碳酸氢铵和稀硫酸的反应a.实验现象:碳酸氢铵与稀硫酸混合后,试管内产生了大量白色气体,并发出刺激性气味。
倾斜试管时,气体滴入湿润的白纸上,使白纸颜色发生变化。
b.化学方程式:NH4HCO3+H2SO4→(NH4)2SO4+CO2+H2Oc.结果分析:碳酸氢铵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
3.酸式盐和氢氧化钠的反应a.实验现象:酸式盐与氢氧化钠混合后,溶液变得中性,即颜色变淡。
b.化学方程式:NaOH+HClO_4→NaClO4+H2Oc.结果分析:酸式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氯酸钠)和水。
酸和碱的性质教案6篇

酸和碱的性质教案6篇你一定也在教学工作中,遇到过要写教案的情况吧,教案是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前需要制定的,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酸和碱的性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酸和碱的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一、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二、导入新课.(一)教学例1.出示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图上阴影部分画上等号)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1)4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1)观察转化成,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 2倍.)(2)观察(二)教学例2.出示例2:比较的大小.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数轴上可以看出: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教师板书:)(2)你们分析一下,、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了呢?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1.观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2.为什么要“零除外”?3.教师小结: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4.谁再说一遍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字母公式:四、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知识相类似?(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相类似.)(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进行除法简便运算,可以解决小数除法的运算. 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这一知识去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3.教学例3.例3 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板书:教师提问:(1)?为什么?依据什么道理?(,因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2)这个“6”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12,2ד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几倍:12÷2=6,那么分子1也扩大6倍)(3)?为什么?依据的什么道理?(,因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4)这个“2”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4÷?=12,24÷“2”=12.也可以想24是12的2倍,那么分子10也应是新分子的2倍,所以新的分子应是10÷2=5)五、课堂练习.1.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母是6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的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 5.请同学们想出与相等的分数.规律:这个分数的值是,然后只要按自然数的顺序说出分子是1、2、3、4、……分母是分子的4倍为:4、8、12、16……无数个.六、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一定要掌握好.七、课后作业.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酸和碱的性质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本实验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进行酸、碱化学性质的各项实验,学生在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之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酸、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对酸、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
(2)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酸、碱各项化学性质的验证实验。
【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具准备】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等。
【导入新课】
之前我们学习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时,大家都只是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今天,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一下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及酸碱的中和滴定实验。
请同学们按教材P
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69
【交流回答】
1. 现象:石蕊溶液使稀硫酸溶液变红,稀盐酸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变蓝,氢氧化钙溶液变蓝;酚酞溶液使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稀硫酸与稀盐酸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红色。
2. 现象:将两个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红色的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待铁钉表面的锈被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发现铁钉表面有气泡放出,溶液由微黄色变成浅绿色。
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发现先取出的那支铁钉粗些,后取出的那支铁钉细一些。
原理:Fe
20
3
+6HC1=2FeC1
3
+3H
2
0 Fe+2HC1=FeC1
2
+H
2
↑
3. 现象: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蓝色沉淀逐渐溶解。
原理:2Na0H + CuS0
4=Na
2
S0
4
+Cu(0H)
2
↓
Cu(0H)
2 +2HC1 =CuC1
2
+2H
2
4. 现象:在试管中加入约l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逐渐滴入稀盐酸,边滴边不断振荡试管,溶液红色逐渐减褪,至刚好无色时,取该无色溶液l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发现有白色晶体析出。
原理:Na0H+HC1=NaC1+H
2
5. 现象: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lmL水,振荡;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mL水,振荡,无明显现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mL稀盐酸,振荡,发现红色逐渐消失。
原理:Ca(0H)
2 +2HC1=CaC1
2
+2H
2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同学们课后要好好归纳总结,加强对酸、碱知识的认识。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 结论: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红色。
2. 原理:Fe
20
3
+6HC1=2FeC1
3
+3H
2
0 Fe+2HC1=FeC1
2
+H
2
↑
3. 原理:2Na0H +CuS0
4=Na
2
S0
4
+Cu(0H)
2
↓
Cu(0H)
2 +2HC1=CuC1
2
+2H
2
4. 原理:Na0H +HC1=NaC1+H20
5. 原理:Ca(0H)
2+2HC1=CaC1
2
+2H
2
本节课实验较多,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应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实验中滴定、倾倒液体时的错误操作,实验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操作是为了清楚地观察到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细心观察。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