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高数预备知识.pdf

合集下载

预备知识——高等数学

预备知识——高等数学
n x 0 i 1
n
lim f ( x i )x .我们把这类形式的运算统一用符号
n
i 1
a
b
f ( x )dx
来表示,称为定积分。
为求和之意;f(x)称为被积函数;x为积分变量;a、b为积分限。
2.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为:积分区间范围内函数曲线下的面积。
上页 下页
3. 定积分的计算: 原函数:如果某函数的导数等于被积函数
F ( x) f ( x)
'
则F(x)称为f(x)的原函数。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a f ( x )dx F ( x )
例题:计算下列定积分
b
b a
F (b) F (a )
1.


2 0
cos xdx sin x 0
( 2)
n
( k为常数)
1 n1 x dx n 1x C
1 (3 dx ln x C ) x
1 1 x
2
1 ( 4) dx arctan x C 2 1 x
( 5)

dx arcsin x C
上页 下页
( 6)
(7)
cos xdx sin x C sin xdx cos x C
(13) (arcsin x) (14) (arccos x)
1 1 x2 1
, ,
(6) (cot x) csc2x, (7) (sec x)sec x tan x,
(8) (csc x) csc x cot x,
(9) (ax)ax ln a , (10) (ex)ex,
上页 下页

高等数学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预备知识


b
a
f ( x)dx F ( x)
b a
F (b) F (a)
(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内在联系 )
基本积分表
(1) (2)
(3) (4)
(5)



k dx k x C (k是常数),
1 m1 x C , x dx m 1 1 dx ln |x|C , x 1 dx arctan x C , 2 1 x 1 dx arcsin x C , 2 1 x cos x dx sin x C ,
基本求导公式:
(1) (C)0, (2) (xm)m xm1,
(11)
(12)
(13) (14)
(3) (sin x)cos x,
(4) (cos x)sin x,
(5) (tan x)sec2x,
(6) (cot x)csc2x, (7) (sec x)sec x tan x, (8) (csc x)csc x cot x, (9) (ax)ax ln a ,
f ' ( x) tan
在物理上,动点的位置矢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就是该动点的速度 矢量;位置矢量对时间的二阶导数(也是:速度矢量对时间的一阶导 数)是动点的加速度矢量,详见运动学部分——速度矢量与加速度矢 量。
注意:以下是易混淆的两个表示:

y



y'
前者:只要是在上面加一点的,都是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即:
[f(x)g(x)]dx
f(x)dx g(x)dx.
性质2 求不定积分时,被积函数中不为零的常数因子 可以提到积分号外面来,即
kf(x)dxk
f(x)dx (k 是常数,k 0).

大一高数复习知识点

大一高数复习知识点

大一高数复习知识点一、函数与极限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我们把输入称为自变量,输出称为因变量。

2. 极限的概念极限是函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函数在某一点上的趋近性。

简单来说,一个函数的极限可以看作是函数在该点附近的稳定值。

3. 基本的极限运算法则- 常数乘以函数的极限等于函数的极限乘以该常数。

- 两个函数的和的极限等于两个函数的极限之和。

- 函数的极限与自变量无关。

二、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定义导数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上的变化率。

在数学上,导数可以通过极限来定义,即函数在某一点上的极限值。

2.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常数函数的导数为0。

- 幂函数的导数可以通过幂函数的指数减1再乘以导数来计算。

-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导数可以通过指数函数或对数函数自身来计算。

3. 微分的概念微分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上的局部线性逼近。

它是导数的一种应用。

三、微分中值定理1. 罗尔定理罗尔定理指出,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闭区间上连续,在该区间的两个端点处取得相同的函数值,那么在这个区间内,存在至少一点使得函数的导数等于零。

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导数中值定理的一种情况,它表示在一个开区间上,函数存在至少一点处的导数等于该区间上函数的平均斜率。

四、不定积分与定积分1. 不定积分的定义不定积分是函数逆运算的一种形式,使用一个表示无穷小的符号 "dx" 来表示。

不定积分可以求出一个函数的原函数。

2. 常见函数的不定积分公式- 幂函数的不定积分可以通过幂函数的幂次加1再除以幂次来计算。

-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不定积分可以通过指数函数或对数函数自身来计算。

3. 定积分的定义定积分用来计算曲线与坐标轴之间的面积或曲线的弧长。

定积分可以看作是不定积分的一种应用。

五、常微分方程1. 常微分方程的定义常微分方程是含有未知函数的导数的方程,其中未知函数是变量的函数。

高等数学基本知识(2020年10月整理).pdf

高等数学基本知识(2020年10月整理).pdf

起变化,我们把其称之为常量;有的量在过程中是变化的,也就是可以取不同的数值,我们则把其称之为
变量。注:在过程中还有一种量,它虽然是变化的,但是它的变化相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是极其微小的,我
们则把它看作常量。
⑵、变量的表示:如果变量的变化是连续的,则常用区间来表示其变化范围。在数轴上来说,区间是
指介于某两点之间的线段上与交集、并集元素个数之间的关系呢? 5、无限集合 A={1,2,3,4,…,n,…},B={2,4,6,8,…,2n,…},你能设计一种比较 这两个集合中元素个数多少的方法吗?
2、常量与变量
⑴、变量的定义:我们在观察某一现象的过程时,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量,其中有的量在过程中不
⑵、用 card 来表示有限集中元素的个数。例如 A={a,b,c},则 card(A)=3。 ⑶、一般地,对任意两个集合 A、B,有 card(A)+card(B)=card(A∪B)+card(A∩B) 我的问题:
1、学校里开运动会,设 A={x|x 是参加一百米跑的同学},B={x|x 是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C ={x|x 是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学校规定,每个参加上述比赛的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请你用集合的 运算说明这项规定,并解释以下集合运算的含义。⑴、A∪B;⑵、A∩B。
-0-
高等数学基本知识点
②补集:对于一个集合 A,由全集 U 中不属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相对于全集 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 A 的补集,记作 CUA。
即 CUA={x|x∈U,且 x A}。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⑴、有限集: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高等数学基本知识点
一、函数与极限

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的预备知识

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的预备知识
a1 1 a1 2 a1 3
引入分母行列式 D a 2 1 a 2 2 a 2 3
a31 a32 a33
8
引入分子行列式
b1 D1 b 2 b3
方程组的解能表述为
a1 2
a1 3
a 2 2 a 2 3 , D2 a3 2 a3 3
Di xi D
i 1,2,3
9
例1. 公比0≤q<1的无穷等比级数求和
a1 3 a3 3
7
ka1 1 ka1 2 ka1 3 0
A.2 应用
线性代数方程组
a1 1x1 a1 2x 2 a1 3x 3 b1 a 2 1x1 a 2 2x 2 a 2 3x 3 b 2 a x a x a x b 33 3 3 31 1 32 2
相应的函数增量 y 0 , 称为函数微分,记成dy
dy与dx的关系 dy y ( x dx) y ( x)
微分 ——忽略高阶无穷小
y Ax B, dy Adx
y Ax , dy A(2 x dx)dx
2
y sin x, dy sin x(cos dx 1) cos x sin dx
数学预备知识
数学预备知识
A B C D 行列式 矢量的代数运算 一元函数微积分 多元函数微积分
1
A 行列式
A.1 行列式
2 1 -1 1 -2 -1 1 -1 2
i j k x y z Fx Fy Fz
2
a1 1 a1 2 a1 3
三阶行列式可以一般地表述成
a21 a22 a23 a3 1 a3 2 a3 3
A B
矢量之间的关系 矢量的叠加:矢量的和 标积和矢积:矢量的乘

大一学的高数重点知识

大一学的高数重点知识

大一学的高数重点知识第一讲函数、连续与极限一、理论要求1.函数概念与性质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有界、奇偶、周期)几类常见函数(复合、分段、反、隐、初等函数)2.极限极限存在性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夹逼定理和单调有界定理会用等价无穷小和罗必达法则求极限3.连续函数连续(左、右连续)与间断理解并会应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值、有界、介值)二、题型与解法A.极限的求法(1)用定义求(2)代入法(对连续函数,可用因式分解或有理化消除零因子)(3)变量替换法(4)两个重要极限法(5)用夹逼定理和单调有界定理求(6)等价无穷小量替换法(7)洛必达法则与Taylor级数法(8)其他(微积分性质,数列与级数的性质)1.(等价小量与洛必达)2.已知(洛必达)3.(重要极限)4.已知a、b为正常数,(变量替换)5.解:令6.(变量替换)7.已知在x=0连续,求a解:令(连续性的概念)三、补充习题(作业)1.(洛必达)2.(洛必达或Taylor)第二讲导数、微分及其应用一、理论要求1.导数与微分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几何意义、物理意义会求导(基本公式、四则、复合、高阶、隐、反、参数方程求导)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方程2.微分中值定理理解Roll、Lagrange、Cauchy、Taylor定理会用定理证明相关问题3.应用会用导数求单调性与极最值、凹凸性、渐进线问题,能画简图会计算曲率(半径)二、题型与解法A.导数微分的计算基本公式、四则、复合、高阶、隐函数、参数方程求导1.决定,求2.决定,求解:两边微分得x=0时,将x=0代入等式得y=13.决定,则B.曲线切法线问题5.f(x)为周期为5的连续函数,它在x=1可导,在x=0的某邻域内满足f(1+sinx)-3f(1-sinx)=8x+o(x)。

求f(x)在(6,f(6))处的切线方程。

解:需求,等式取x->0的极限有:f(1)=0C.导数应用问题6.已知,,求点的性质。

高等数学预备知识-新生自学内容

高等数学预备知识-新生自学内容

高等数学预备知识(新生自学内容)(一)数学归纳法1、适用范围:只适用于证明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2、证明步骤:(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例如01n =或2 等)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k n =(0k N k n +∈≥且)时结论正确,证明当1k n +=时结论也成立. 由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从0n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3、注意: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推的根据,两步缺一不可.4、用途:(1)证明代数和或三角恒等式;(2)证明不等式;(3)证明整除性;(4)证几何命题等.数学归纳法的思想类似于多米诺骨牌玩法:第一,要求第一张骨牌被推倒;第二,假如某一张骨牌倒下,要求其后一张骨牌必须跟着倒下.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2)(1n (n 61n 3212222++=++++ . 证明:(1)当1n =时,左边=112=,右边=132161=⋅⋅⋅,等式成立. (2)假设当k n =时,等式成立,即)1k 2)(1k (k 61k 3212222++=++++ ,那么222222)1k ()1k 2)(1k (k 61)1k (k 321++++=++++++)6k 7k 2)(1k (61)]1k (6)1k 2(k )[1k (612+++=++++=]1)1k (2][(1)1k )[(1k (61)3k 2)(2k )(1k (61+++++=+++=故当1k n +=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2)可知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例2、设)1n (n 3221a n +++⨯+⨯= (+∈N n ),求证:2)1n (a 2n +<.证明:(1)当1n =时,22)11(221a 21=+<=⨯=,不等式成立. (2 ) 假设当k n =时(1k ≥时)不等式成立,即有2)1k ()1k (k 3221a 2k +<+++⨯+⨯=那么,)2k )(1k (2)1k ()2k )(1k ()1k (k 3221a 21k ++++<++++++⨯+⨯=+2]1)1k [(2)2k (2)2k ()1k (2)1k (222++=+=+++++<, 即当1k n +=时不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不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 例3.设, ,11 ,11121 x x x x ++==) ,3 ,2(1111 =++=--n x x x n n n ,证明:{}n x 单调增加. 解:(1) ∵11=x ,且) ,3 ,2(1111=++=--n x x x n n n ,∴) ,3 ,2 ,1( 0 =>n x n .又∵0211111111112>=+=-++=-x x x x x x ,∴12x x >. (2)假设1->k k x x 成立,则)11()11( 111--+++-++=-k k k k k k x xx x x x 有 1111--+-+=k k k k x x x x 0)1)(1(11>++-=--k k k k x x x x ,由(1)、(2)可知, ) ,2 ,1( 1 =>+n x x n n ,从而{}n x 单调增加.(二) 三角函数A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由正弦加法定理的两式相加减和余弦加法定理的两式相加减可得: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1sin cos [sin()sin()]2αβαβαβ=++-1cos sin [sin()sin()]2αβαβαβ=+--1cos cos [cos()cos()]2αβαβαβ=++- 1sin sin [cos()cos()]2αβαβαβ=-+--当αβ=时,即为倍角公式.例1、不查表,求sin512πcos π12的值. 解:sin512πcos π12=12[sin (512π+π12)+sin (512π-π12)]=12+34. 或:sin512πcos π12=sin (2π—12π)cos π12 =cos 2π12=12(1+cos 6π)=12+34.练习: 2cos31︒sin 14︒; cos215πcos π5; sin 70︒cos20︒. 注:分析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的整体结构,记忆公式,从公式本身的结构特征上了解积化和差公式的作用.B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在积化和差公式中,令α+β=θ,α—β=ϕ,则α=θϕ+2,β=θϕ-2所以有:sin θ+sin ϕ = 2sinθϕ+2cosθϕ-2sin θsin -ϕ = 2cosθϕ+2sinθϕ-2cos θ+cos ϕ = 2cosθϕ+2cosθϕ-2cos θ—cos ϕ = 2sin-θϕ+2sinθϕ-2叫做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1+cos α = 2cos 2α2,1-cos α = 2sin 2α2等都可看成和差化积的形式.例2、把sin 2α-sin 2β化成积的形式. 解:原式=(sin α+sin β)(sin α-sin β) =2sinαβ+2cosαβ-2·2 cosαβ+2sinαβ-2=sin (α+β)sin (α—β)例3、求.10cos 70cos 10sin 70sin+-解:s in s in cos cos cos s in cos cos 70107010240302403033-+==例4、化1+cot α+csc α 为积的形式.解:原式=αααsin sin cos 1++= 222222cos sin 2cos sin 2cos 2ααααα+ =2222sin )cos(cos ααπα-+ = 44222cos cos()sin ππαα- =2cos(4π—2α) csc 2α练习: 化1+sin α和1+cos α+cos β+cos(α+β)为积的形式. ( 1+sin α=2sin (4π+2α)cos(4π—2α), 1+cos α+cos β+cos(α+β)= 4cos αβ+2cos 2αcos 2β)在三角函数的计算和化简中,常要把a sin α+bcos α化为A sin (α+ϕ)的形式.如:sin α+3cos α=2(12sin α+32cos α)=2(sin αcos π3+sin π3cos α)=2sin (α+π3) 一般地,设a =Acos ϕ,b=A sin ϕ,则a sin α+bcos α=A(sin α cos ϕ+sin ϕcos α) =A sin (α+ϕ),其中:A =a b 22+,ϕ所在象限由a ,b 的符号决定,由tan ϕ=ba可求出ϕ的值. (ϕ在(—π,—2π),(—2π,2π),(0,2π),(2π,π)内的值)例5、将下列各式化为Asin(α+ϕ)的形式.(1) 3sin x -4cosx ; (2) 3cosx -4sin x ; 解:(1) A =5,tan ϕ=b a =-43=-1 .3333 ,a >0,b <0,所以ϕ在第IV 象限,即ϕ=-53︒8'. 故3sin x -4cosx =5sin (x -53︒8'). (2) A =5,tan ϕ=ba=-0 .75 ,a <0,b >0, 所以ϕ在第II 象限,即ϕ=180︒-36︒52'=143︒8',故3cosx -4sin x =5sin(x+143︒8').C 万能公式22222tan1tan 2tan222sin ;cos ;tan .1tan 1tan 1tan 222ααααααααα-===++-统称为万能公式它们的特点是统一用tan 2α来表示sin ,cos ,tan αααD 一个常用不等式当x 为锐角时,sin tan x x x <<即 sin tan x x x <<OACxB作单位圆,取圆心角x AOB =∠,∵AOB ∆的面积<扇形AOB 的面积AOC ∆<面积,∴x x x tan 2121sin 21<<,(三) 复数A 复数的概念一、复数的定义1、虚数单位 我们知道方程x 2=-1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为了使它有解,我们引进一个新数i,规定i 2=-1,且它能与实数一起进行四则运算.数i 叫做虚数单位.因为i 2=-1,所以i 3=—i,i 4=1,i 5=i,i 6=-1,i 7=—i,i 8=1… 即i 4n =1,i 4n+1=i,i 4n+2=-1,i 4n+3=-i (n ∈Z ).(—i) 2=-1,即i 和—i 是-1的两个平方根.我们规定:i 0=1,i-m=mi1(m ∈Z ).例如:i 2001=i, i —5=ii 115==—i. 2、纯虚数 我们再来看x 2=-4的解,可以看出有两个解2i 和-2i.数bi 叫做纯虚数,其中b ∈R,且b ≠0.3、虚数 考察方程x 2+2x+10=0的解,x 等于—1+3i 或—1—3i.数a+bi 叫做虚数,其中a 、b ∈R,且b ≠0.4、复数 数a+bi 叫做复数,其中a 、b ∈R,其中a 叫做复数的实部,b 叫做复数的虚部.复数集通常用C 来表示.虚数集通常用I 来表示.C =R I.⎪⎪⎩⎪⎪⎨⎧=⇒≠+⎪⎩⎪⎨⎧⎩⎨⎧=+)0()0()0(a bi b bi a b a bi a 纯虚数虚数无理数分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 例题:实数m 为何值时,复数(m 2—3m —4)+ (m 2—5m —6)i 是(1)实数;(2)纯虚数?解:(1)当b =0时,复数为实数.即m 2—5m —6=0解得m=—1或6.(2)当a=0,且b ≠0时复数为纯虚数.即m 2—3m —4=0且m 2—3m —4≠0解得m=4. 5、复数相等的条件 两个复数相等必须是它们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 二、复数的几何表示法1、用复数直角平面内的点表示复数 复数a+bi 是由一对有顺序的实数a 、b 构成,这与直角坐标平面的构成一样.我们规定: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横轴为实轴,单位为1,纵轴(不包括原点)为虚轴,单位为i,那么,复数a+bi 就可用这样的平面内的点M(a,b)来表示,其中,复数的实部a 和虚部b 分别是点M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我们把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数直角坐标平面.简称复平面. 例题:(1)用复平面内的点表示复数:—3+2i,3i,—2,0,-i,2—3i.(2)复平面内的点M(2 ,3) ;N(—3 ,—4) ;P(—3 ,0) ;Q(0 ,—2)各表示什么复数?解:略. 2、用向量表示复数 如果复平面内的点M 表示复数a+bi,连结原点O 与M 点,并且把O看作线段OM 的起点,M 点作为终点,那么线段OM 就是一条有方向的线段,这样的一条线段叫做向量.记作OM .可以看出:复数a+bi ⇔点M(a,b) ⇔向量OM .向量OM 的长度叫做复数a+bi 的模,记作|a+bi |.显然|a+bi |=a b 22+.例如:|-1+3i | =2.由x 轴的正半轴到向量OM 的角θ叫做复数a+bi 的幅角.它指出了向量OM 的方向.一个不等于0的复数a+bi 的幅角有无穷多个,它们的弧度数彼此相差2π的整数倍,我们把幅角在[0 ,2π)内的值叫做幅角的主值,但在高等数学中,我们常用(,]ππ-范围内的角。

高等数学第一章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第一章预备知识

1.2 区间与邻域
(1) 实数集的构成
(2) 实数的点的表示
数轴:
b
a
X
O1
1.2 区间与邻域 (3) 区间 是指介于某两个实数之间的全体实数.
这两个实数叫做区间的端点. 设 a, b ∈R , 且 a < b.
集合 {x a x b} 称为开区间, 记作 (a,b)
oa
b
x
集合 {x a x b} 称为闭区间, 记作[a,b]
函数,记作
y f (x), x X
数集X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变量x称为自变量, 变量 y 称为因变量。
当 x取数值 x0 X 时,与 x0对应的 y 的数值
称为函数 f 在点处的函数值,记作 f (x0 ).
由函数 f 的定义可知,函数实际上即我们中学数
学中所介绍的实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
必修科目,同时也是许多非理工科学生的必修科目。
文科生开设高等数学的目的:
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相应数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和基本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文科生来说,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二、文科生开设高等数学的内容
本书在取材时选择了高等数学中最基础的三个 部分内容:
(1)固定成本函数;(2)可变成本函数;(3)总 成本函数;(4)总收益函数;(5)总利润函数。
解 设产量为 x ,则
(1) C0 12000 ;
(2) C1 10 x;
(3) C 1200010x; (4) R 30x;
(5)L 30x (1200010x) 20x 12000.
解:∵ 一年的利息为p0r元, 则 x 年的单利为 p0rx元, ∴ 本利和为 P = p0 + p0rx = p0 (1+ rx) 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