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doc
风险分析: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发生,造成何种程度的损失通常是难以预料的。
对于特定的事物而言,人们对自己是否会遭遇不幸事件受到多大损失也是未知的。
因此风险具有客观性、偶然性和可变性三个特征。
风险会导致损失,构成风险的因素既有实质原因,也有人为因素。
国际贸易中,货物的流动带来了动物疫病或植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异地传播的事件难以避免了,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中存在着有害生物带来的缝隙那。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认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在增强,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抵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而这种分析和管理是由国家的专门机构的有关专家按照国际准则进行的极具科学性的工作。
从哪个国家或地区进口什么货物,那里有什么有害生物,哪些可以随货物带入,其可能性多大,带入后是否适生,会带来哪些危害,怎样避免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这些既与每次贸易直接相关,更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
这里登载的一组文章,或许能使您对国际贸易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及其分析、管理有个初步了解。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和方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是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是指:“确定有害生物是否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并评价其传入的可能性。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是指:“为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风险的决策过程。
”1.起始通过识别有害生物及其环境条件界定其危害。
(1)起点。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可以由以下3种活动开始:查明有潜在有害生物的途径;查明可能需要采取植物卫生措施的有害生物;审议或修改植物卫生政策和重点活动。
(2)确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
应尽可能确切地确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区,以便收集这些地区的信息。
(3)信息收集和审查早先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收集各种有关信息,包括有害生物的特性、分布、寄主、与商品的联系等。
信息可以有各种来源,提供有害生物状况的官方信息是IPPC成员应履行的义务,因此可以通过其官方联络点索取。
应当检查是否已经进行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的调查与监测方法

第一节 农业昆虫的调查与监测方法
(1) 列表法
调查和实验数据的表示法
★ 2. 列表应注意的事项
(4) 数值记法 数字位数、小数点应上下对齐。数值为零时记为0,此项未 作调查或缺记载时记为“一”。
第一节 农业昆虫的调查与监测方法
三、抽样调查
(一)昆虫田间分布型
★ 2. 核心(奈曼)分布型 田间分布呈许多放射状小集团或不均匀的状态,小集团的分
布是随机的,而昆虫的个体之间则是的分布却不是随机的, 比较浓集 取样点数可多些,样点可小些
一般多采用棋盘式或隔行随机抽样调查,如玉米螟、甘蓝夜 蛾、稻田中三化螟幼虫、棉田中棉铃虫卵、幼虫的田间分布
在记录降水量时,一般测量仪器仅能精确到十分位(0.1毫米)。如某 天有降水,但降水量甚少,少于0.1毫米时,十分位的有效数字无法表达, 而仪器精度又不能用百分位,可用“0” 表示;如果某天无降水现象,但 作了观测,则用空白来表示;但若因故未作观测时,则用“一”表示。 因此气象记录的“0”、 “一”与空白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5) 符号 凡能以符号记录的尽量采用符号,例如百分率-%、温度-℃等
第一节 农业昆虫的调查与监测方法
三、抽样调查
(三)取样方法
★ 4. 取样单位 随不同虫种、虫态、活动栖息方式和作物类别而不同。 (1)长度 适于调查条播而密集植作物和树木枝条上的昆虫或受
害程度。 如调查麦田粘虫时,可调查若干尺或米长度中的虫口数,然
后折算成每亩虫数。
第一节 农业昆虫的调查与监测方法
第一节 农业昆虫的调查与监测方法
关于研究有害生物除治纪要

关于研究有害生物除治纪要"关于研究有害生物除治纪要"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有害生物对人类、农业、建筑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研究有害生物除治的目的是开发出有效、安全、可持续的除治方法,以保护人类、农业和环境免受有害生物的侵害。
有害生物除治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化学、生物、物理和综合性方法。
化学方法是使用化学剂来杀死或控制有害生物的常用方法,但也有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生物方法则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如天敌、病毒和细菌,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物理方法是利用物理因素,如高温、高压和光照,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综合性方法则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除治效果。
研究有害生物除治的过程包括调查、评估、规划、实施和评估五个步骤。
在调查阶段,研究人员需要了解有害生物的特征、分布、生态习性、危害程度等信息,以便制定有效的除治策略。
在评估阶段,研究人员需要评1. 有害生物的危害1. 有害生物的危害有害生物是指对人类、农业、建筑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生物。
它们可以造成经济损失、健康问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例如,有害生物如害虫、病毒和真菌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农作物的死亡或产量下降。
此外,有害生物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如蚊虫传播疾病,蜘蛛和蝎子会蜇人。
有害生物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如入侵植物会破坏生态平衡,鸟类和哺乳动物会携带疾病。
因此,对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的除治是十分必要的,以保护人类、农业和环境免受危害。
2. 有害生物的除治方法2. 有害生物的除治方法有害生物的除治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化学、生物、物理和综合性方法。
化学方法是使用化学剂来杀死或控制有害生物的常用方法。
化学除治剂可以是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但化学除治剂也有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谨慎使用。
生物方法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如天敌、病毒和细菌,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例如,在农田中放置捕虫网可以捕捉害虫,在室内使用蚊香可以驱蚊。
【高考生物】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

(生物科技行业)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进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往往需要对大量的有害生物依据检疫重要性进行排序,这也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的重要一环。
影响有害生物的检疫重要性的因素又很多,评价方法各异。
在国际上广泛使用PRA这一新名词之前,中国在制定植物检疫法规中一直以对有害生物的检疫重要性评价和适生性分析为基础。
代表工作就是从1981年开始,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检疫重要性评价”研究。
对引进植物及植物产品可能传带的昆虫、真菌、细菌、线虫、病毒、杂草6类有害生物进行检疫重要性程度的评价研究,根据不同类群的有害生物特点,按照为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中国有无分布、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研究制定了评价指标和分级办法,以分值大小排列出各类有害生物在检疫中的重要性程度和位次,提出检疫对策。
该研究对170种植物病毒、122种细菌、102种真菌、935种线虫、约500种昆虫以及6属22种杂草进行了评价。
表1列出的是1981年对危险性病毒进行重要性排序的方法。
表2是根据此方法评价的结果。
1983年按照以下标准评价,提出“一类”真菌12种,限制进口作物17种;“二类”真菌52种,受检作物46种;“三类”真菌38种,受检作物36种。
1984年对线虫75属,935种依据侵害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有关寄生植物的范围,国外国内分布,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划分为6类:一类7种,13-14分,毁灭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应当禁止从疫区进口植物种苗及带有土壤的任何植物材料,特殊须审批。
二类13种,12-13分,危险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或仅在少数地方发现,还未在大面积农田蔓延成灾,限制进口。
三类37种,10-12分,严重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或局部分布,为口岸内部掌握不对外公布的外检线虫参考名单。
四类23种,8-10分,威胁性植物寄生线虫,大面积防治重点或内检对象,划定疫区或保护区的范围,禁止或限制调运。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标准

表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标准天牛【英文名】longhornedbeetles【拉丁文学名】Cerambycidae【异名】蠰、啮桑,啮发,天水牛,八角儿,牛角虫【分类】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概说】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全世界约有超过20,000种。
有一些种类属于害虫,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可能对树或建筑物造成危害。
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甲虫,约有25,000种,其英文俗名得自多数种的极长触角。
分布全球,但热带最多。
长长2∼152公釐(至多1/8∼6吋左右),不过,若把触角计算在内,长度可增加2~3倍。
许多成虫(如欧洲的蜂形虎天牛〔Clytus arietes〕)采花粉,体色黄、黑、橙相间,酷似黄蜂;有些虎天牛属(Clytus)的热带种类貌似蚁类;非洲的大天牛(Pterognatha gigas)则像一块带有几条线(伸出的触角)的苔藓或地衣。
天牛幼虫淡黄或白色,体前端扩展成圆形,似头状,故俗名圆头钻木虫,上腭强壮,能钻入树内生活两年以上,破坏木材。
化蛹前向外钻一孔道,在树内化蛹,新羽化的成虫经此孔道而出。
由于这种钻木习性,天牛危害木材和浆材树、景观树、果树以及木本观赏植物甚巨。
天牛科细分为几个亚科,如下︰锯天牛亚科(Prioninae),鞘翅革质,淡褐色,前胸(头後面地区)侧向扩展,缘有齿突。
该亚科的松天牛属(Parandra, 或称异天牛属,有时列入椎天牛科〔Spondylidae〕)生于松树中,阔颈锯天牛(Prionus laticollis)的幼虫生活在葡萄、苹果、白杨、南方越橘和其他的果树、观赏树等树根中。
天牛亚科(Cerambycinae),包括肋松天牛(Rhagium cineatum),胸窄,两侧各有一刺,鞘翅上有3条纵脊。
幼虫阶段生活在松树内。
花天牛亚科(Lepturinae)。
包括接骨木天牛(Desmocerus palliatus),肩部似著一黄斗篷,触角多结节,故又称斗篷结节天牛(cloaked knotty-horn beetle)。
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键入公司名称]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2010/12/22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首先介绍了PRA的概念,然后论述了我国PRA研究进展的四个阶段、当前我国PRA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重要性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展历程,技术力量,世贸组织贸易规则1 / 6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一.概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简称PRA) 是WTO 规范植物检疫行为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 协定) 中明确要求的,为了使检疫行为对贸易的影响降到最低而规定各国(地区) 制定实施的植物检疫措施应建立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
可以说从植物检疫诞生的那天起,在制定植物检疫措施时,人们就一直在进行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但是,近20 多年来,由于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对PRA 理解上的差异以及PRA 在贸易上的重要性,人们才开始对PRA 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借鉴风险分析在核工业以及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把风险的概念从相关领域真正引入到植物检疫领域。
目前各国植物检疫机构普遍采用的PRA ,就是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的国际标准和准则概念上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联合国粮农组织1999 年版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5 号:植物检疫术语表》的定义为:评价生物学或其它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我国加入WTO 后, PRA 在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及促进国内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PRA 对于我们大多数农业工作者来说还是一项较新的知识,了解PRA 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运用PRA 具有重大意义。
二.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重要性可以说从检疫诞生的那天起,在制定检疫措施时,人们就一直在进行着风险分析,这就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目前,WTO各成员国大都把风险分析作为制定动植物检疫措施的基础。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课件

化学药剂是防治有害生物常用的手段之一,了解不同种类的农药和使用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
农药种类和分类
农药种类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根据不同 的目标有害生物分类使用。
农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农药要注意剂量控制、使用方法、安全防护等, 确保有效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 危害。
2 类型分类
有害生物根据其生态特征可以分为昆虫、害虫、致病菌等不同类型。
3 危害
有害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给生活和环境带来隐患。
有害生物的危害
了解有害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有助于认识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危害
有害生物可以传播疾病、破坏农作物、侵害生态系统,给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与发展带 来威胁。
采取多种控制方法,综合运用生物学控制、化学 控制和物理控制等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3 环境友好
4 全民参与
注重环境保护,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过程中,尽 量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方法和药剂。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治意识,实现政府、 社会和公众的多方合作。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涉及到生物学控制、化学控制、物理控制等各种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防治。
结语
本课件强调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个人都应该加入到环保治理中,共同创造 一个美好的未来。
1 环保治理的重要性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个人参与的意义
个人参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可以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3 未来发展的期望
期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能够得到更多的科技支持和社会关注,实现更好的防治效果。
有害生物防制知识

有害生物防制知识导言有害生物是指对人类、农作物、家畜及野生动植物等有害的生物,它们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并给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伤害。
有害生物的防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以避免或减少其损害。
本文将介绍有害生物防制的知识,包括有害生物的种类、防制方法及其意义,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有害生物防制的重视,保护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一、什么是有害生物有害生物是指对人类、农作物、家畜及野生动植物等有害的生物。
其种类繁多,包括虫类、鼠类、杂草、病原体等。
这些生物危害面广,传播速度快,危害程度深,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危害。
1.虫类虫类是最常见的有害生物之一,它们不仅危害植物,还会传播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比如蚊虫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飞蛾可以破坏庄稼,蛀虫可以危害木材等。
2.鼠类鼠类是另一类很常见的有害生物,它们以损害谷物、蔬菜、水果等作物为主。
而且它们不仅损害农作物,还会侵害农产品仓库、食品加工和仓储设施。
而且,鼠类本身还会携带疫源,威胁人们的健康。
3.杂草杂草是对植物、农作物有害的植物,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侵占土壤养分、水分和光照资源,与作物争夺资源,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杂草还容易成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庇护所,加重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
4.病原体病原体是对人类、动植物健康构成威胁的微生物,包括病菌、病毒、真菌等。
它们会引发植物、动物的多种疾病,危害甚大,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人类也容易感染这些病原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二、有害生物防制方法有害生物对人类、农业和生态系统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防制有害生物是非常重要的。
有害生物防制既要根据不同的有害生物采取不同的防制措施,又要综合采取控制的方法,以达到有效防制有害生物的目的。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天敌微生物的生物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生物农药能精准选择性地杀死害虫,不伤害益虫,不影响环境,安全性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
进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往往需要对大量的有害生物依据检疫重要性进行排序,这也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的重要一环。
影响有害生物的检疫重要性的因素又很多,评价方法各异。
在国际上广泛使用PRA这一新名词之前,中国在制定植物检疫法规中一直以对有害生物的检疫重要性评价和适生性分析为基础。
代表工作就是从1981年开始,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检疫重要性评价”研究。
对引进植物及植物产品可能传带的昆虫、真菌、细菌、线虫、病毒、杂草6类有害生物进行检疫重要性程度的评价研究,根据不同类群的有害生物特点,按照为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中国有无分布、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研究制定了评价指标和分级办法,以分值大小排列出各类有害生物在检疫中的重要性程度和位次,提出检疫对策。
该研究对170种植物病毒、122种细菌、102种真菌、935种线虫、约500种昆虫以及6属22种杂草进行了评价。
表1列出的是1981年对危险性病毒进行重要性排序的方法。
表2是根据此方法评价的结果。
1983年按照以下标准评价,提出“一类”真菌12种,限制进口作物17种;“二类”真菌52种,受检作物46种;“三类”真菌38种,受检作物36种。
1984年对线虫75属,935种依据侵害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有关寄生植物的范围,国外国内分布,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划分为6类:
一类7种,13-14分,毁灭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应当禁止从疫区进口植物种苗及带有土壤的任何植物材料,特殊须审批。
二类13种,12-13分,危险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或仅在少数地方发现,还未在大面积农田蔓延成灾,限制进口。
三类37种,10-12分,严重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或局部分布,为口岸内部掌握不对外公布的外检线虫参考名单。
四类23种,8-10分,威胁性植物寄生线虫,大面积防治重点或内检对象,划定疫区或保护区的范围,禁止或限制调运。
五类165种,4-7分,次要植物寄生线虫,植物检疫不予考虑。
六类690种,0-3分,无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的线虫,植物检疫和植物保护无重要性。
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害虫研究室1984年划分出:依据寄主在国民经济重点地位的重要性1-3分;害虫为害程度及为害方式1-3分;随种子、苗木、果实、粮食等农产品或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人为传播的可能性大小1-2分;害虫在国外的情况,传入我国是否有造成为害的可能性及其范围,1分;防治的难易程度0-1分。
并提出“一类禁止进口的寄主植物对象”;“二类检疫对象”76种;“三类植物危险性害虫名单”,122种,国内分布未广或尚未发现的危险性害虫;“四类一般经济害虫”。
1991年研究人员提出,目前我国已确定的植物检疫对象的确是很危险的有害生物,但不能认为尚未列入的就不危险,有些病虫由于防治得当或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其危险性在进入新区后会明显降低,这都是特定环境中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并进一步提出综合分析的方法应该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将应当考虑的几方面确定下来,然后按照综合分析
中各方面所占重要性不同分配不同分数,如寄主植物一项分配25分,防治难易程度一项分配20分,等等。
而在每一项内又按照实际可能达到的程度取不同分数,如防治难易程度中设3个等级:难、较难、容易,分别取10、7、3分。
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使几种分析对象比较得出相对危险性。
① 有害生物的寄主植物;
② 有害生物的危险程度指对植物本身的危害;
③ 全株枯死;
④ 主要部分受损;
⑤ 部分受损但不影响植物生长;
⑥ 有害生物对植物的经济损失从植物的经济价值考虑;
⑦ 经济价值高,较高,一般;
⑧ 损失高低;
⑨ 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
⑩ 传播途径自然扩散能力与需借助人为运输;
⑾ 传播速度自然和人为,快,较快,慢;
⑿ 有害生物的适生性;
⒀ 繁殖力;
⒁ 环境因素;
⒂ 有害生物的防治难易程度难,较难,容易
⒃ 能否生存;
⒄ 能否成灾。
虫害的危害程度与害虫的食量、食性、繁殖力有关,应考虑单食性与杂食性、孤雌生殖等因素。
对有害生物实施防治措施时,必须考虑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否大于实施该项措施时所付出的行政花费以及影响工农业生产、经济贸易等所造成的损失。
1992年研究人员提出,评估检疫性害虫首要的是对害虫危险性进行评估。
除了应考虑在我国尚未发生或分布未广,能随遗传资源或贸易性农、副产品传播,传入后能存活并对我国农、林作物造成巨大损失,经济容忍水平为零或接近零的害虫,还须根据以下一些原则:传入后能迅速建立群体的害虫;寄主范围广泛,成虫寿命长,产卵量大,能容忍各种气候变化的害虫;极易随种子、苗木、行李以及贸易性农产品传播,隐蔽性强,不易发现,一旦传入后常使农作物造成巨大损失的害虫;传播我国尚未发现的危险性线虫、类菌原体,病毒病的害虫。
研究人员针对害虫进行危险性评估主要是收集世界危险性害虫名单,整理各害虫的有关资料,通过一个筛选程序,划分各害虫的危险范畴,再通过计算机处理评估各害虫的危险程度。
此外,尚须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如该类害虫
通过贸易性商品及运输工具传带的可能性及截获频率等。
一些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及其成员国开始进行该项工作,但是似乎尚未有一个完善的筛选程序。
要开展这项工作必须具有大量有效的、可靠的有关害虫的资料。
通过计算机处理,最终给害虫评分,可以避免人为的甚至凭借个人的主观意识来决策。
这可能是一个公正、迅速处理大量害虫的方法。
但是各种害虫究竟需要多少资料才是最恰当,是否均能提供足够的基础资料。
因此建议,由于各害虫的现有资料极不一致,目前资料应该是以简单为好。
计算机技术可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只能作为决策过程中的参考。
表3和表4是对真菌病害和线虫的评价标准。
1994年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有害生物检疫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5),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计算有害生物风险值(R)。
1997年研究人员用该方法对进口谷物的害虫进行分析,其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用于检疫机关审批时参考。
1994年研究人员用该方法对进口小麦上的危险性病原体进行了分析。
1998年研究人员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并稍作改进,对中国进口小麦的有害昆虫进行了分析。
该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运用了层次分析法,通过向专家调查的方式建立的指标体系,且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针对各指标分别采用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最大值等进行累加,这也摆脱了以前针对打分往往只是简单累加的方法,较之以前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