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习题(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将远离平面镜0.2m2.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镜中的像变大B.镜中的像将远离你C.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D.镜中的像和你大小一直相等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3.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4.一只大雁在深度为8m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大雁距水面2m时,大雁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大雁______ m.5.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______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中的______ (选填“A”或“B”)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6.小明身高1.72m,站在高为1m的平面镜前,镜中的像与他相距4m,则他离镜子的距离为______ m,镜中的像的高度是______ m;当他向着平面镜以0.6m/s的速度运动时,镜中的像相对于该同学的速度是______ m/s.7.人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小明同学周末在家里做作业,抬头从面前平面镜中看到挂在后面墙上的钟如图所示,实时刻应是______ .8.一个身高1.7m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则镜中的像高为______ m,像与他相距______ 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1m,此时像的大小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1)实验中选用的平面镜应是______ (选填“穿衣镜”、“铜镜”或“玻璃板”),利用其既能______ 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2)实验时,小明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通过调节跟前面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果他将点燃蜡烛在像与物的连线上往后运动2cm,要使像物再次重合,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 .1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器材: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点燃的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 (选填“前”或“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 像.(4)当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如图,蜡烛A和B可以放在刻度尺上通过前后移动来观察像的大小情况,实验中使用刻度尺,其主要目的是______A.观察能否成像B.观察像的大小C.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D.观察像的虚实(6)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你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______ .1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 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填“实”或“虚”)像.(4)小红吹动A烛焰向左摆动,则它的像向______ 摆动.(5)若面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不清晰,若想使像变清晰应______ .(6)薄的玻璃板和厚的玻璃板选的,原因是______ .12.同学们利用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水平桌面等器材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______ 的位置;②如何比较______ 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2)他们发现实验桌上放有2mm厚的玻璃板A,5mm厚的玻璃板B.为了减小误差,实验时,应选择______ 玻璃板作为实验器材.(选填:A/B)(3)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如果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移动,它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 .(变大/不变/变小)(4)实验时,他们应该在______ (a/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5)在某次实验中,把蜡烛a放到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13.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器材有:玻璃板和平面镜各一、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 ;玻璃板和平面镜中应选择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实验过程中,看到蜡烛A的像是利用光的______ ,观察到蜡烛B是利用光的______ ;(3)小明记录了一次物与像的位置后,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更加合理方便的是______ (选填“A”或“B”)A.蜡烛A不动,多次改变平面镜的位置B.平面镜不动,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4)小时拿着一根5cm高的铅笔竖直放在玻璃板前,铅笔像的高度为______ cm,若铅笔远离玻璃板,则铅笔的像的高将______ (选填“大于5cm”“等于5cm”或“小于5cm”).(5)为了研究成像的虚实问题,小明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接着他应该观察______ ;(6)实验中小明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她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她这样做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7)请在图2中画出眼睛看到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画一条光路即可)1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______ ,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3)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______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像.(4)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 cm.五、作图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晚自习时,小明向教室外张望时,没能看清外面的景色,却在玻璃窗上看到了身后的小红,请作出小明看到小红帽子的光路图.16.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要求:写出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用相关的知识推导说明:水位下降了多少米?17.在图中,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18.如图平面镜前有一个点光源S,其中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试画出这条光线.19.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水平面).(1)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画出镜面所在的位置;(2)求出反射角的度数为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0.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平面镜成像习题(含答案)【答案】1. B2. D3. D4. 虚;45. 未点燃;B6. 2;1.72;1.27. 不变;5:458. 1.7;6;不变9. 玻璃板;反射;把没有点燃的蜡烛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后移动2cm(或把玻璃板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前移动1cm)10. 刻度尺;位置;前;等效替代法;虚;不变;C;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1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大小;虚;左;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12. 像;像与物;A;不变;a;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13. 刻度尺;玻璃板;后;反射;直线传播;B;5;等于5cm;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不能14. 便于准确找到像的位置;重合;垂直;相等;不能;虚;使结论具有普遍性;0.415. 解: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在B点的小红的帽子,则做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连接A点与B′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AO、BO,则BO是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16. 解:(1)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BE=OF=1m,因为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CG=OF=×1m=0.5m,则说明水位下降了0.5m.答:(1)见上图;(2)水位下降了0.5m.17. 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18. 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A 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19. 60°20. 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解析】1.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正确;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也靠近平面镜0.2m,故D错误.故选B.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和像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此题涉及到平面镜成像特点,这是光学部分的重点,在中考中也经常出现,要求学生牢记,并学会灵活运用.2.解:A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D正确;B、当你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故B错误;C、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C错误.故选D.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还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视觉感觉的像的大小误认为是真实的像的大小.3.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故选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此类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属于热点题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4.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大雁距离水面(物距)2m,所以该“倒影”距离湖面(像距)也为2m,则该“倒影”距大雁为2m+2m=4m.故答案为:虚;4.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但此题中的湖水深8米是题干设置的干扰因素,注意不要被其迷惑.5.解: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外拿一只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适当的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即好像被点燃似的;在A侧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B侧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图中的B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故答案为:未点燃;B.判断在何处放光屏接平面镜成的像,分辨物体还是像是关键.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透过透明玻璃,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6.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镜中的像与他相距4m,可得他离镜的距离为4m×=2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则镜中的像的高度也是1.72m;由他向着平面镜以0.6m/s的速度运动时,可得镜中的像相对于该同学的速度是0.6m/s ×2=1.2m/s.故答案为:2;1.72;1.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可分析解答此题.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常见,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活学活用.7.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人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平面镜中钟表像的实际情况,(红色箭头)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5:45.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5:45.故答案为:不变;5:45.(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实际问题.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8.解:(1)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虚像,所以,由该同学身高1.7m,可得像高为1.7m;(2)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所以这个同学和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3)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1m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1.7;6;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像变大,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感觉像在变大,是一种错觉.9.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利用其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如果他将点燃的蜡烛在像与物的连线上往后移动2cm,要使像物再次重合,根据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他的正确操作应该是未点燃的蜡烛在像与物的连线上向后平移2cm(或玻璃板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前平移1cm).故答案为:(1)玻璃板;反射;(2)把没有点燃的蜡烛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后移动2cm (或把玻璃板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前移动1cm).(1)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2)根据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确定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10.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5)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故C正确.(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故答案为:(1)刻度尺;位置;(2)前;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5)C;(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5)实验中刻度尺的用途是可以测量物体和像与平面镜的距离.(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成像,所以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11.解:(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2)要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小红吹动A烛焰向左摆动,烛焰的像向也左偏;(5)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6)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到平面镜的距离;(3)大小;虚;(4)左;(5)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6)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1)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2)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要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虚像则不能.(4)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进行分析.(5)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6)玻璃有两个反射面,玻璃越薄,两个反射面成的像越近,如果玻璃越厚,两个反射面成的像越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12.解:(1)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完全重合为止.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这就是通过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会变化.(4)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5)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因为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故答案为:(1)①像;②像与物;(2)A;(3)不变;(4)a;(5)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即看到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当玻璃板和像重合时,玻璃板后面棋子的位置就是玻璃板前面棋子像的位置,这样进行实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4)根据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可判断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哪一侧观察;(5)当透明的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时,蜡烛的像偏向水平桌面的上方,镜后蜡烛和镜前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13.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实验过程中,看到蜡烛A的像是利用光的反射,观察到蜡烛B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3)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应保持平面镜不动,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所以5cm高的铅笔竖直放在玻璃板前,铅笔像的高度为5cm,铅笔远离玻璃板,铅笔的像的高不变,仍为5cm;(5)为了研究成像的虚实问题,小明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接着他应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若有则为实像,若没有则所成的像为虚像;(6)在实验中,用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7)连接S与像点S′,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SO、PO,则SO是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1)刻度尺;玻璃板;(2)后;反射;直线传播;(3)B;(4)5;等于5cm;(5)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6)不能;(7)如上图所示.(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新教材《第四章光现象》分节练习题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离开平面镜越来越远时()A.像越来越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B.像越来越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小C.像的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 D.像的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2.决定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A.平面镜的大小;B.平面镜的放置; C.物体的大小;D.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

3.如图4-3-1所示,是从平面镜内看到钟表的钟面指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A.1时15分; B.2时15分; C.9时15分; D.9时45分;4.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4-3-2所示,一小球以1 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相对镜子()A.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C.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5.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朝南开),为了能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该()A.朝北 B.朝南 C.朝东 D.朝西6.池中水的深度是2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千米,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A.2米;B.4米;C.7.6×105米; D.3.8×105千米。

7.平静的湖面所映出的岸上景物,平时常叫作倒影,它是景物所成的()A.正立的虚象B.倒立的虚象 C.缩小的实象D.放大的虚象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C.在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成像 D.平面镜成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二、填空题1.一个人立在平面镜前,当它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将______,他看到的像将______,像跟人的距离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打印版)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打印版)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打印版)一、选择题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A. 正立、等大、虚像B. 倒立、等大、实像C. 正立、放大、虚像D. 倒立、缩小、实像2. 当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时,像的大小会如何变化?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先变大后变小3. 以下哪个条件不是平面镜成像的必要条件?A. 物体与平面镜平行B. 物体与平面镜垂直C. 物体与平面镜接触D. 物体与平面镜不透明二、填空题4.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5. 当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关于镜面对称,且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四、计算题7. 假设有一个物体距离平面镜2米,求物体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五、实验题8.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六、论述题9. 论述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参考答案:1. A2. C3. C4. 垂直5. 等6.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当光线从物体射向平面镜时,它们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回来,形成虚像。

7. 物体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2米。

8.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放置一个物体在平面镜前;(2) 观察物体在镜中的像;(3) 测量物体与镜面的距离以及像与镜面的距离,比较两者是否相等;(4) 移动物体,观察像的位置变化,验证像与物体是否关于镜面对称。

9. 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应用,如梳妆镜、后视镜等。

它们帮助人们观察自己的形象,或者观察后方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注:以上内容为练习题示例,实际教学中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 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 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 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2.两块完全相同的平面镜上、下挂在竖直的墙壁上,两平面镜间有一定的距离,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则经过两块平面镜成像后,物体的像可能是选项中的()A. B. C. D.3.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测者距离视力表5m,由于室内空间不足,医生找来一块平面镜挂在墙壁上,让小军观察平面镜中的视力表的像。

如图是“C”形视力表上面医生所指的原图,则小军看到的图像形状应该是图中的()A. B. C. D.4.如图是一个魔术箱,魔术箱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

使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

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可见遮光板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

其实魔术箱里面暗藏平面镜,下列选项中使用平面镜的原理与其一致的是A. 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B. 较小的花店一面墙上安装平面镜C. 古代妇女对着铜镜梳妆D. 夜间自行车的尾灯被机动车灯光照射时将光反射回来,引起司机的注意5.在比较狭小的房间内挂一面大镜子,会产生增大空间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平面镜的哪个特点()A. 能成虚像的特点B. 物像距离总是物镜距离2倍的特点C. 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特点D. 能成正立像的特点6.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和一块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越明亮的教室中做实验效果越好B. 尽量选用较薄的玻璃板做实验C. 为了成像清晰,应将两支蜡烛都点燃D. 玻璃板没有垂直水平面放置时,烛焰的像与烛焰不是等大的7.关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发生了镜面反射,那么反射面一定很亮B.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C. 平面镜只能成正立的虚像,且不能用光屏接到D. 一束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8.如图所示,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1 】1.下列身分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C.像到平面镜距离D.镜面的大小2.检讨目力时,眼睛与目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若目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A.1m B.2mC.3m D.4m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精确的是()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C.物体接近平面镜,像的地位不变,像的大小不变D.物体接近平面镜,像接近平面镜,像变大4.“山公捞月”中,山公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8-2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A.21∶10 B.10∶21C.10∶51 D.12∶016.图8-3中关于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精确的是()7.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程度地面上一小我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A.v B.2 v C.v /2 D.0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精确的是()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克不及用拍照机拍摄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必定垂直9.下列说法中,不精确的是()A.入射角是00,反射角也是00B.入射角增长150,反射角也增长150C.入射光线挨近法线,反射光线也挨近法线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10.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精确的是()A.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不克不及在平面镜内成像B.很大的物体不克不及在很小的平面镜内成像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也向下平移D.物体在平面镜内总成等大的虚像11.如图8-4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现实光_______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伸线_______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竖直的,目标是使车内物体经由过程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不雅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竖直,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因为________________,人不雅察路面是俯视的,其实不影响司机不雅察路况.13.多媒体教室里的银幕是用光滑的白布做的,如许做的目标是为了________;穿衣镜是用腻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概况产生的反射是______,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物体经由过程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前者的成像道理是___________,后者的成像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14.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接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15.或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进步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m.16.简略单纯潜望镜是应用平面镜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它的镜筒内有两块互相______放置的平面镜.17.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细心浏览后,按请求答复问题.《光污染,来自舰丽的玻璃幕墙》比来张蜜斯十分忧?,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平易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晰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如果好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照得通亮,无法正常歇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不雅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面镜,其聚光功效是相当可不雅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警隐患……(1)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常识填人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有一处消失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将错误句子找出来.(3)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平易近生涯带来的便利或伤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8-5所示,树上A点停着一只乌鸦,而地上有几个小虫,那么,鸦从树上的P点飞下来吃地上的哪个小虫再飞到对面的篱笆墙上的B点它飞的旅程最短.请你根据学过的光学常识为它设计一条飞翔线路,在图中作出示意图,你所根据的物理常识是_______________.B·创新思维拓展(40分)19.如图8-6所示,小华家的猫在平面镜前观赏本身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20.如图8-7所示,眼睛处在平面镜前的E点处,眼睛不克不及看到的是()A.A点的像B.B点的像C.C点的像D.D点的像21.在“研讨平面镜成像的特色”试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查找像的地位时,眼睛应当在_______蜡烛这一侧不雅察(选“A”或“B”).在得到像的地位后,应当用________分离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出结论.22.台球桌上的球散布如图8-8所示,要想经由过程两次撞墙使白球击中球①.当我们研讨应如何击白球时,可以把台球桌的边框看作为_________,由此应用__________可以或许肯定撞击点的地位,也就是_______点的地位,使之沿必定的路线才干实现白球精确的撞击.23.照如图8-9所示那样,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面消失蜡烛的像.(1)要研讨玻璃板成像的特色,问键的问题是设法肯定像的地位.细心想想,试验时具体的做法是_________,我们如许肯定像的地位,凭借的是视觉后果的雷同,因而可以说是采取了_________的科学研讨办法.(2)某同窗在现实试验中测量如下数据,并记载鄙人表中.试验次数点燃蜡烛到镜面距离(cm)点燃蜡烛的高度(cm)镜后蜡烛到镜面距离(cm)镜后蜡烛应有高度(cm)1 10 12 10 122 14 10 14 103 18 8 18 8由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24.如图8-10,电工要从房A点拉导线到河岸装配一盏路灯O后再到房B点,路灯O选在岸上何处用导线最短?小莉将河岸当作平面镜,用光学作图法很简略地肯定了路灯O的地位,请画出小莉的作图.25.小明在一堵较长的墙的外边,想看到墙内地面上的一点S,如图8-11所示,请你应用学过的光学常识帮他想个办法,在图中画出应用的光学元件和光路图.26.爱英俊之心人皆有之,夙兴之后面临穿衣镜整顿一番衣容是很多人的生涯习惯.如图8-12所示,身高1.8m的阿刚竖立在程度地面上,前面的竖直墙上镶嵌的一块平面镜刚好能照出他的全身像,疏忽他眼睛与头顶间的距离,图中已画出他审阅本身头顶的像的光路.(1)画出他经由过程镜子看本身脚尖的像的光路.(2)推算阿刚的穿衣镜有多高.27.如图8-13所示,平面镜下方有一竖直挡板P,在AB和CD区域内可以看到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图中找出挡板左侧这个发光点的地位.平面镜成像1.B 2.B 3.B 4.D 5.C 6.D 7.B 8.C 9.D 10.D11.会聚;会聚 12.上方;正前方;司机座椅离地面高 13.光在上面产生漫反射;镜面反射;虚;实;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14.6;12;不变;不变 15.1.5;216.能转变光路;平行 17.(1)光的反射(或平面镜成像等)(2)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面镜,其聚光功效是相当可不雅的(3)伤害居平易近身材健康(或火警隐患等)(4)如限制应用玻璃幕墙,或合理设计等18.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如图所示.19.C 20.A 21.A;刻度尺22.平面镜;光的反射;入射点23.(1)在像的地位上放一个雷同的蜡烛;等效调换(2)①像与物体的大小雷同②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24.如图所示 25.如图所示27.如图所示。

4.3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解析版)

4.3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 10 7 8 0 45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演员站在平面镜前,在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A.逐渐变大,逐渐靠近平面镜 B.逐渐变大,逐渐远离平面镜C.大小不变,逐渐靠近平面镜 D.大小不变,逐渐远离平面镜【答案】C【解析】解:人在平面镜中成像,人靠近平面镜时,人的大小不变,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不变;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减小,逐渐靠近平面镜。

故选:C。

2.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m处,小明在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穿衣镜中小明的像逐渐变小 B.小明的像逐渐远离平面镜C.穿衣镜中小明的像是虚像 D.2s后小明走的距离是1m【答案】C【解析】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故A错误;B、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靠近平面镜时,小明的像也靠近平面镜,故B错误;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C正确;D、2s后小明走的距离:s=vt=1m/s×2s=2m,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玩具鸟成像位置的是()A.竖直上移玩具鸟B.竖直下移平面镜C.改变平面镜大小D.像与镜间放一小木板【答案】A【解析】解:A、竖直上移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发生变化,故A正确;B、竖直下移平面镜,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B错误;C、改变平面镜大小,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4.如图为苍鹭从平静水面上飞离的瞬间。

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是()A.实像,逐渐变小B.虚像,逐渐变小C.实像,大小不变D.虚像,大小不变【答案】D【解析】解: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水中出现苍鹭的倒影就是苍鹭在湖水中所成的虚像;在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苍鹭到水面的距离变大,但苍鹭在水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苍鹭的大小相等。

八年物理平面镜成像练习题(附答案)

八年物理平面镜成像练习题(附答案)

1.一个身高为1.7米的人立在离平面镜1米远的地方,则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米,像离人的距离是______米。

2.两块互成直角的平面镜,可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__度。

3.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_________ 面镜,它可以使小电珠发出的光,变成_________光射出去.4.一个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他___m,若他沿着平行于镜面的方向以1 m/s的速度运动了3 s,则运动中,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是______,运动结束时像与人相距______m。

5.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一百多万倍,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亿5千万千米.地面上有一深9千米的湖,则太阳在湖中所成的像离湖面____________千米.像的大小_____实际太阳的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钢笔尖垂直接触一厚为2毫米的大平面镜,则笔尖所成的像到笔尖的距离为.7. 如图所示,平面镜MN高30厘米,与一支长20厘米的铅笔平行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上.它们间相距20厘米(1)倘若铅笔绕B点逆时针转过90°,则其像转过____°,此时铅笔尖端A与像A'之间的距离是____厘米;(2)倘若要使铅笔与其像垂直,则可将铅笔转过____°;(3)如果铅笔不动,平面镜绕N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则平面镜中铅笔的像转过___°,尖端AA'相距___厘米.1.如图所示,平面镜的物象关系正确的是图( )2.下图中,M是平面镜,各光路图正确的是( ) 3.某同学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2 m处跳到了距平面镜4 m处.下列关于镜中像的大小及像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B.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C.像比该同学大,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D.像比该同学小,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 4.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50 cm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将平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 cm,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A.向平面镜移动了10 cmB.向平面镜移动了20 cmC.远离了平面镜10 cmD. 远离了平面镜20 cm 5.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想使竖直放置的蜡烛所成的像与水平面成水平的,他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90°角放置B.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60°角放置C.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角放置D.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6.如图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S′是S的像,我们能看到S′是因为()A.S′也是一个发光点B.S′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C.S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于是在平面镜中看到S′D.S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进入眼睛,逆着反射光线方向看到虚像S′7.用笔尖垂直地接触平面镜,笔尖的像距笔头10 mm ,则镜子玻璃的厚度是()A.10 mm B.2.5 mm C.5 mm D.20 mm8.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A.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支蜡烛小B.若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C.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D.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9、观察到某汽车号码在平面镜里的像为“10-18”,则该汽车的号码是()A.10-18 B.18-10 C.81-01 D.01-1810.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远.若把视力表挂在人正后方的墙上,人通过平面镜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时,被测人应位于()A.距前方平面镜1m B.距背后视力表1mC.距前方平面镜3m D.距背后视力表2m11 平面镜的玻璃厚5毫米,反射膜涂在玻璃的后表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平面镜成像 同步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平面镜成像 同步习题(含解析)

4.3平面镜成像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B.玻璃板可以与纸面不垂直C.蜡烛离玻璃板越近像越大D.光屏用来验证像的虚实2.如图所示,这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台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则此台钟指示的实际时间应是()A.1时50分B.11时10分C.2时50分D.10时10分3.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A.a移动的距离过远,不能成像B.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C.仍成像,但像也会向下移动D.仍成像,但人们无法确定像的位置4.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0cm,则()A.竖直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B.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cmC.铅笔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的夹角为60°D.铅笔向右水平移动10cm,铅笔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大5.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远,若把视力表挂在人正后方的墙上人通过平面镜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时,被测人应位于()A.距前方平面镜1m B.距背后视力表1mC.距前方平面镜3m D.距背后视力表2m6.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

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A.B.C.D.7.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样可以避免行车时驾驶员视线受到干扰。

轿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A.与后方同行的车辆重合B.与前方同行的车辆重合C.在后方同行车辆的上方D.在前方同行车辆的上方8.小刚身高1.7m,他站在水平地面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距平面镜的距离为2m处。

小刚在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为h,像距镜面的距离为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s=2m B.s=1.7m C.h=2m D.h=4m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1)
、填空题:
1、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____________ 像,像和物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连线 跟镜面 ________________ ,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水池中水深3m ,池旁有一高8m 的树,池旁的人看到树在池水中的像,则像长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m ,如果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0000km ,则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
面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

3、 用笔尖接触平面镜,笔尖的像距笔尖约
5mm ,镜子的厚度约为 ____________ mm 。

4、 影子和平面镜成像不同的,影子是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由光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

5、 一束平行光射到某镜面后,如果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则该镜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反 射光变为发散光束,则该镜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反射光变为会聚光束,则该镜子
6、在距离竖直放的平面镜前 1.5m 有一个1.65m 的人,这时像和人的之间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
如果把镜子移到原来的位置时,那么镜子中的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 m ,像长
是 _________________ m.。

7、 汽车的头灯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 镜做反射面,灯丝应放在 ___________________ 上。

8、 汽车的观后镜是 __________________ 镜,太阳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太阳灶烧水 时,水壶应放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

9、 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成像,还可以改变 ___________ ,在潜水艇里的 ____________ 镜就是利 用这一原理。

二、选择题:
10、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走时,则你的像( )
A 、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小 C 、不变,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12、对于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镜来说, 当人离镜同样远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大 B 、 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小 C 、 观察到范围相同
D 、 无法判断观察到的范围大小
13•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14、要使一只铅笔跟它在平面镜的像在一条直线上,这只铅笔跟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A 、1800
B 、600
C 、300
D 、900
三、作图题:(1)作像 (2 )完成光路
B 、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D 、不变,像与你的距离不变 )
(1)
(2)宀• J
第三节平面镜(2)
、填空题
1、物体在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 立的________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_ ,像与物的____ 相同,它们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

2、平面镜的作用一是可以,如试衣镜;二是可以,如潜望镜等。

3、平面镜前1m处站一身高为1.5 m的儿童,他与自己在镜中的像的距离是m ,像高
度为m 。

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 m,像将 ________ (远离、靠近)镜面m,像
高_ _ (变大、变小、不变)。

4、池水深2 m,池旁有一棵高12 m的大树,池旁游人看到树在池中的像,像的长度是m
5、桥在河中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是不同的,前者是由
弓I起的,后者是由______________规律弓I起的。

6、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使平行光线发散的镜子是________ ,使平行光线会聚的镜子
是_________ ,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镜子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7、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与像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平面镜的大小B 物体的大小 C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D 无法判断
8、人们在照镜子时,当从比较远的位置走近平面镜时,则A
平面镜成的像逐渐变大,像离人的距离也变大B
C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小D
9•医生检查病人耳道时,常使用一个凹面镜,这样可以使()
A.耳道在凹面镜中成一虚像
B.耳道在凹面镜中成一实像
C.耳道在凹面镜中成一放大的实像
D.较多的光线反射进去照亮耳道
10•“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青山在平静的水面上清晰地映出“倒影”,则“倒影”是(

A.青山的影子
B.青山的实像
C.青山倒立的虚像
D.青山正立的虚像11在两个平行放置的平面镜之间有一发光点,则发光点在两个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有几个:【】
A . 2 个;
B . 3 个;C. 4个; D •无穷多个•
三、连线题
9、将下面的镜子与应用连接起来。

1 平面镜A潜望镜
2 凹透镜B太阳灶
3 凸透镜C汽车观后镜
D耳科医生用的照明镜
E投影仪的反光镜
F能够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四、作图题
10、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A
物体ABC在平面镜所成的像。

\
1 _ X/ 7# // //
C
11、禾U用光的反射规律画出点光源S B
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

()像的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像的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I) 对放置玻璃板的要求是___竖直—放置。

如果玻璃板没放正,将对实验什么
影响?无法使虚像与未点燃蜡烛重合,可能找不到像的位置 。

⑵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易于比较物象大小关系。

(3) 选择A 、B 两个蜡烛的要求是 完全相同,目的是比较 像和物的大小 关系。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的距离。

(5) 把B 蜡烛放到A 蜡烛的像的位置上,看到了图丙所示的现象。

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如果在图甲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光屏,则在白纸板上能否看到
蜡烛的像?为什么? 不能。

平面镜成虚像 。

⑺ 把蜡烛A 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未点燃 的蜡
烛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 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重合 为止。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将蜡烛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则像的大小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实验中的“物”指的是 ____________ (烛焰、蜡烛)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实验时想把两只蜡烛都点燃,这样做是否可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理由是:点燃的烛焰比虚像亮的多,不易找到像及像的位置。

(II) 小刚用小红旗代替蜡烛做了实验,但看不清楚像,原因是像的亮暗是由物的 亮暗决定,小红旗太暗了,所以看不清。

请你想办法使他能看清楚小红旗的像,
用手电筒照亮小红旗
(12)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__________ (填“较明亮” “较黑暗”)环境 中进行。

(13) 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 得 出实验结论之一:物距等于像距。

你认为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_ 。

理由是:
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14.如图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芳她们小组用 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能更好透光 ___________ ,便于 确定像的 位置 _____________

乙 丙
⑵实验中她发现当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他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