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分节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疫情期间,小华居家隔离,自学了声现象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打击乐器发声: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B.弦乐器发声:材料一定时,弦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C.管乐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D.人们利用超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2.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A.成语“声如洪钟”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B.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是相同的3.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同学们积极排练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响度B.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C.同学们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的音调越高D.优美动听的歌声一定不会是噪声4.取几个完全相同的瓶子,再在瓶内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瓶内水的深度由低到高依次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用大小相同的力用硬棒从左向右瓶口敲击听到声音音调逐渐升高B.若用大小相同的力用硬棒从左向右在瓶口敲击听到声音响度逐渐增大C.若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在瓶口吹气听到声音音调逐渐降低D.若用硬棒从左向右敲击瓶口和在瓶口吹气听到声音的音色不同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人体内结石发射超声波击碎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B.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D.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6.下列数据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km/sB.一只普通茶杯的杯口直径大约是20cmC.我国的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演奏一遍的时间大约是46sD.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7.在电视剧中,双目失明的武林高手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有特异功能B.他是根据回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C.他的眼睛根本没有失明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判断声波传来的方位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则可听到钢尺发出声音不同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二、填空题9.医生通过听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情况工作情况,这个例子说明声音能;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个例子说明声音能;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两个声音,这是因为.10.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传播C.只要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波D.若有声波,一定有振动2.关于音乐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低音的声音洪亮”是指音调低响度大B.宾朋们听到的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音乐声时而如雨滴敲打瓦砾般轻快,时而又缓慢悠长,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发生变化D.领唱演员通过麦克风唱歌,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人C.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D.“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4.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5.“声波炮”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警察使用它可以震慑暴徒,维护秩序。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频声波是具有很大能量的次声波B.dB 是声音强度的单位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频率D.使用“声波炮”时,炮手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就环境保护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是难听的声音B.悦耳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C.噪声强度的计量可用“分贝”作为单位D.睡眠时噪声不应超过30分贝7.重敲鼓面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鼓面相比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大象的“声音”交流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碎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9.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C.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11.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控制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敞开门窗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晚九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12.深夜,非法改装的汽车、摩托车的排气管发出的轰鸣声引发“炸街式”的扰民,南通交警部门责令车主拆除改装部件恢复原状。
《常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阶段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3.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4.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关于叩诊说法正确的是()A.积水越多,音调越高B.积水越少,音调越高C.积水越多,响度越大D.积水越少,响度越大5.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6.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一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A.少了0.294s B.多了0.294s C.少了0.34s D.多了0.34s7.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8.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B.有一种声纹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分层复习训练

声现象(含答案)基础过关1.[2020·营口]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步”,其中“轻声”是指声的音调低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D.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2020·赤峰]如图1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
下列有关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B.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他乐器声不同,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2020·恩施]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C.分别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发声,可探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2020·黔东南]图2是镇远县某次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
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C.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图25.[2020·济宁]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6.下列有关如图3所示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图3A.如图甲所示的禁鸣喇叭的标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图乙中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C.图丙中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D.图丁中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7.[2020·武汉]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图4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能力提升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9.[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10.[2019·连云港]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B.“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D.开会时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1.[2019·大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B.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能够使声音音调变高C.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D.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12.[2020·呼和浩特]如图5所示,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所示,经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甲50 2000乙100 500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C.甲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参考答案】1.D2.A[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故B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声体的振幅不一样,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编钟的结构和材料与其他乐器不同,所以编钟发出的声音与其他乐器声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12分)1.如图是同一示波器相同参数下的声音波形图,其中一个与其它图形表示音调不同的是()A.B.C.D.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C.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4.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师生合唱《我的祖国》,歌声响彻礼堂。
“响彻礼堂”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5.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只能在水中传播C.传播速度是3×108m/s D.不能传递能量6.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
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7.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入同学们耳中的。
8.有人通过对银圆吹气,放在耳边听声音的___________来鉴别银圆的真假,这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经典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经典习题(含答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经典习题汇编一、选择题1.(2013?黑龙江)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C2.(2013?深圳)“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013?衡阳)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C4.(2013龙岩)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AA.音调 B.音色C.响度D.振幅5.(2013漳州)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D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6.(2013威海)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B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7.(2013?日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8.(2013泸州)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9.(2013郴州)“妈妈,妈妈,外婆来电话了……”小花接听电话喊道。
小花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是外婆打来的电话()AA.声音的音色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响度 D.声音悦耳动听10.(2013四川自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1.(2013年兰州)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B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C.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只能传播信息,不能传播能量12.(2013泰安)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_声现象》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有关声音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快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D.人耳能直接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小王和小强练习敲鼓,小王大力敲,小强用较小的力敲,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都伴有振动现象B.音调、响度和频率是乐音的三个特征C.声不能在气体、液体中传播D.在教室周围植树不能控制噪声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8、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10、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声音,是因为声音的()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声速不同11、5对下列图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B、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街头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12、08年的CCTV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道辩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声现象分节练习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精讲精练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能找到对应的发声体。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敲锣发声,_______在振动;拉小提琴时,______在振动;人在讲话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______;刮风时,听到“呼呼”的叫声,这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2.在鼓面上撒一些小纸屑,敲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会观察到小纸屑_____,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_____,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
3.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 .大钟虽然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说明正确的是( )。
A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物体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出很弱的声音C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道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能找到对应的介质1.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将其中的空气慢慢抽出,声音逐渐变小最后消失,说明_____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听不到彼此的对话声,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_____,只能通过______交谈。
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_____形式传播的。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的声音就会被吓走,说明( ) A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 .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小D .声音不能从空气传入水中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 .我们听到雨点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 .我们听到树上小鸟的“唧唧”声 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5.请把下列现象与有关知识用连线连接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课时)一.填空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我们把正在的物体叫做声源.3、声音的传播需要,声音能在、、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可以传声;说话声能将鱼吓跑说明可以传声;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着,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声波.4.、悠扬的笛声是依靠__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人讲话是依靠__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演奏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蝉的鸣叫是依靠__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 。
6、有四个实验现象: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B.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C.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D、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的图象;E、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二.选择题7、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9.在敲大钟时,我们会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敲击,大钟还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余音是我们听到的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了振动,但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10.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11、关于声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凡是能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B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C .传递声音的物质也是声源D .声波就是声源12.下列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 )A.叮咚的鼓声B.哗哗的流水声C.隆隆的炮声D.悦耳的歌声三.实验探究13.如图1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 ;如图1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14.如图2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
(3)此实验说明了 。
15.在图3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 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 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图2 图3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课时)一.填空题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用表示. 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时,人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能使原声。
(如在教室里听同一个声音要比在空旷的野外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听到回声。
3.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4、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经外耳道进入人耳引起振动,然后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到最后传给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空气传导感知声。
5.人感知声还可以通过骨传导,即声波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6.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 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8.人在房间内讲话的声音比在旷野上讲话的声音大一些,这是因为在房间内讲话时,原声和_______混在一起,使_______加强.9.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10.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__________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从__________传过去的,最后一次声音是从__________传过去的。
二.选择题11.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空气、水、铜B.铜、空气、水C.水、铜、空气D. 铜、水、空气12.声音的传播速度( )A.只与声源有关B. 只与介质有关C. 只与温度有关D. 与介质和温度有关13.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s ,那么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同学提出了下列四个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联欢晚会观众的欣赏效果将变差B.汽车的喇叭不能起到原来的作用C.教室里的学生能更清晰而自然地听到老师的讲课声D.我们能听见高空传来的飞机声,却不能看到飞机14、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15.在电影院内听不到回声,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墙壁反射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B.墙壁吸音性好,传向墙壁的大部分声音被吸收了C.墙壁吸收了全部声音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三.计算题.(1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16.某人站在山崖前大喊一声,2 s后听到回声,此人距离山崖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 ℃)17. 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当时的气温是15℃,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填空题1.物理学里把声音的叫音调,“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女高音,男低音”、“脆如银铃”“尖细”都是描述音调的。
音调高低是由________决定的,2.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的单位是,简称,符号3.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人们把高于HZ的声叫做波;把低于HZ的声叫做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波。
4.物理学里把声音的叫响度.“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的。
5.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大,响度越大;越小,响度越小。
人听到声音的响度还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人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6.音色也叫音品,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也不同,是判断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7.①、②、③反映了声音的三个重要特征,他们被称为声音的三要素.8. 靠发声(以鼓为例)影响音调的高低影响响度的大小乐器靠发声分类影响音调的高低影响响度的大小靠发声影响音调的高低影响响度的大小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_不同。
10、生活中“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11、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________ Hz,人类__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12、星期天,小明在练小提琴之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_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悠扬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_____发出的。
练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就知道是小刚,马上答应了。
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13、小明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妈妈在一旁提醒他:小明快满了!小明的妈妈是根据水快满时,水瓶内的空气柱变短,声音的__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变高判断出的。
1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响度相同的是 _______。
15、老牛叫声和蚊子叫声相比,老牛叫声的响度______(选填“大”或“小”),音调______(选填“高”或“低”)。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另一名女高音歌手为他轻声伴唱时,其中音调高的是___________歌手,响度大的是_________歌手。
16、人们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发现飞行中的蝴蝶,这是因为:_____ 。
17.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法将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加快录音机喇叭的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