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小论文

合集下载

肿瘤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肿瘤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肿瘤护理论文范文大全肿瘤护理是指对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进行的专业护理,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支持。

以下是几篇肿瘤护理论文的范文摘要:1.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本文探讨了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如何通过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2. 肿瘤患者疼痛管理本文着重讨论了肿瘤患者疼痛的评估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疼痛管理的个体化方案。

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在疼痛管理中的重要性。

3.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本文分析了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和表现,提出了营养评估和营养支持的方法。

讨论了如何通过合理膳食和营养补充,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4. 肿瘤患者家庭护理本文探讨了家庭护理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包括家庭成员的教育、患者日常生活的照顾以及家庭环境的调整。

强调了家庭支持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5. 肿瘤患者康复护理本文讨论了肿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需求,包括身体功能的恢复、心理康复和社会功能的重建。

提出了康复护理的策略和方法。

6. 肿瘤患者姑息护理本文分析了姑息护理的概念、目标和实施方法。

讨论了如何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全面的姑息护理,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7. 肿瘤护理中的伦理问题本文探讨了肿瘤护理中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如患者自主权、信息披露和生命终止决策等。

提出了护理人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8. 肿瘤护理中的跨文化问题本文讨论了跨文化护理在肿瘤护理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患者的需求和护理差异。

提出了跨文化护理的策略和实践。

这些范文摘要提供了肿瘤护理领域的不同视角和研究重点,为护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信息。

关于恶性肿瘤的预防论文(共2篇)

关于恶性肿瘤的预防论文(共2篇)

关于恶性肿瘤的预防论文(共2篇)第1篇:关于肿瘤的预防措施现代大规模开展的中医“治未病”工程肇始于2006年10月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干预”项目。

特别是在2007年1月11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之后,更是掀起了对中医“治未病”的研究与实践的热潮,并引起世界性的广泛关注。

在对“治未病”理论的研究及应用中,已考虑通过“治未病”指导多种疾病来预防和治疗的,包括肿瘤。

目前,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肿瘤的有效防治亦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试从中医治未病理论方面讨论肿瘤的预防。

1、“治未病”1.1“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思想渊源“治未病”学术观点首见于《黄帝内经》,并以“治未病”的形式出现三次,其学术思想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

但对中医学“治未病”学术思想影响较大的,当属中国古代哲学和《老子》、《庄子》、《淮南子》等各家思想流派。

《老子》七十一章指出:“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晏子春秋》的“临难而铸遽兵,噎而遽掘井”之理,在《素问》中被直接引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道德经》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素问》则记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则天地”,看出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不仅在观点上吸取了道家学说的精华,就连词句都基本一致,足见当时的中医理论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之深。

1.2“治来病”的内涵“治”有治疗、医治;治理;调理、调养;条达、条顺;安定之义。

关于“未病”,依据《内经》中的三次有关论述:其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其二《灵枢·逆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其三<素问·刺热篇》:“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

金光亮分析得出“未病”应有三层含义:其一为未患病的健康状态;其二为邪伏而未发病的状态;其三为疾病进程中邪气将要累及的状态。

有关癌症的论文荟萃三

有关癌症的论文荟萃三

有关癌症的论文荟萃三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近年来,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了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癌症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本文将分析三篇与癌症相关的论文,探讨癌症的病因、预防与治疗方法。

第一篇论文名为《癌症病因及发展动态分析》。

该论文从癌症的病因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癌症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

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遗传因素是癌症的重要病因之一,通过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失控增殖,最终形成肿瘤。

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化学物质接触等,长期暴露于这些危险环境中容易诱发癌症。

生活习惯也是癌症的重要因素,如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该论文通过对癌症病因的综合分析,为预防和治疗癌症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篇论文名为《癌症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研究》。

该论文探讨了癌症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旨在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和提高癌症的存活率。

论文认为,癌症的预防应从多个层面进行,包括个人防范、社区宣传、政府引导等。

个人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同时,社区和政府应加大对癌症的宣传力度,提供健康教育和预防指导,建立癌症筛查和早期诊断机制,及早发现癌症,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科学研究也是预防与控制癌症的重要手段,研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高癌症治疗水平。

第三篇论文名为《癌症治疗新进展与展望》。

该论文介绍了当前关于癌症治疗的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论文指出,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癌症的治疗方式也得到了革新。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癌症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副作用和局限性。

随着精准医学的逐步普及,个体化治疗成为发展的趋势。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靶向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技术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虽然这些新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癌症治疗将迎来新的突破。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

医学科普论文范文近年来,医学科研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为人类健康带来了许多新的希望。

本文将介绍一项近期的医学科研成果,以期增进公众对医学科研的了解,促进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

标题,新型肿瘤治疗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引言:癌症是当今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每年有数百万人因癌症而死亡。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和放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包括治疗效果不佳、副作用严重等问题。

因此,寻找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科研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免疫疗法的核心理念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灭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免疫疗法具有许多优势,如治疗效果持久、副作用相对较小等。

因此,免疫疗法被认为是未来癌症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

研究内容:近期,一项名为CAR-T细胞疗法的免疫疗法备受瞩目。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利用改造的T细胞来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具体而言,CAR-T细胞疗法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T细胞,然后在实验室中对这些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最后再将这些改造后的T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这种疗法的核心在于“教会”人体的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研究结果:近期的临床研究显示,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某些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一些临床试验中,患者接受CAR-T细胞疗法后,癌症细胞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且治疗效果持久。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CAR-T细胞疗法不仅在治疗效果上更为显著,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结论: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具有许多优势,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然而,CAR-T细胞疗法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许多挑战和未知。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并为其在临床应用中解决各种挑战。

肿瘤科护理论文1700字_肿瘤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肿瘤科护理论文1700字_肿瘤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肿瘤科护理论文1700字_肿瘤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肿瘤科护理论文1700字(一):精细护理联合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对肿瘤科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论文摘要:目的:临床上在对肿瘤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探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联合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诊的90例肿瘤科患者为临床觀察对象,护理对照组患者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联合精细化护理的模式。

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度更高。

结论:临床上在护理肿瘤科患者的过程中,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联合精细化护理的模式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依从度。

关键词:精细护理;责任制护理小组;肿瘤科患者;依从性;影响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环境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增高的趋势,恶性肿瘤不仅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很多患者还会因此而失去生命。

为了使临床的治疗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文章就主要探讨了责任制护理小组联合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依从性产生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照组45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8.7±6.3)岁。

观察组45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8.9±6.1)岁。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常规方式,护理人员一方面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另一方面要督促患者按时用药,提醒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注意的各类问题[1]。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联合精细化护理的方式,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护理流程规范,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每项操作都能有依有据。

其次,要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不仅要控制好病房内部的湿度及温度,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注意自己的工作态度,在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多给予患者一些理解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对待生活以及对待治疗的信心,充分体现护理工作开展的人性化特征。

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

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

[基金项目]济宁医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扶持基金(JY2017RW012)△[通信作者]石俊强,E mail:510900338@qq.comDOI:10.3969/j.issn.1000 9760.2020.06.015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李建美1 甘慧敏2 石俊强2△(1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济宁医学院学报》编辑部,济宁272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入选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10种肿瘤学期刊高被引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特征。

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10种肿瘤学核心期刊刊载的高被引论文被引情况、基金资助、栏目分布、作者地区分布、作者及机构合作等特征。

结果 2015-2019年10种肿瘤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017篇,被引论文9694篇(69.16%),高被引论文248篇。

高被引论文的作者主要分布在中国30个地区,其中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在前5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和广东省,基金资助以国家级为主,作者以≥7人合作为主;篇均被引频次居前3位的高被引论文来源于“临床流行病学”“指南与共识”和“专家论坛”栏目。

结论 高被引论文的地区、机构分布不均;我国中文核心期刊应积极开拓优秀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类稿源,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肿瘤学;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引文分析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9760(2020)12 442 04AnalysisofhighlycitedpapersinChinesecorejournalsofoncologyLIJianmei1,GANHuimin2,SHIJunqiang2△(1CollegeofBasicMedicine,JiningMedicalUniversity;2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ofJiningMedicalUniversity,Jining27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bibliometriccharacteristicsofhighlycitedpapersintenChinesecorejournals(2017edition).Methods Thecitationstatus,fundassistance,columndistribution,regionaldis tribution,authorandorganizationcooperationandothercharacteristicsofhighlycitedpaperspublishedintenoncologycorejournalswereanalyzedusingbibliometricmethod.Results 14017paperswerepublishedintenoncologycorejournalsfrom2015to2019while9694papers(69.16%)werecited,and248paperswerehighlycited.Theauthorsofhighlycitedpapersaremainlydistributedin30regionsofChina,ofwhichthetopfiveregionsareBeijing,Shanghai,Tianjin,GuangdongProvinceandSichuanProvince.Thefundingofhighlycitedpapersismainlyatthenationallevel,andtheauthorsmainlycooperatewithmorethan7persons.Thetop2highlycitedpapersarefromthecolumnof“guidelinesandconsensus”and“expertforum”.Conclusion Thedistributionofhighlycitedpapersindifferentregionsandinstitutionsisuneven;Chinesecorejournalsshouldactivelyexplorethesourceoforiginalscientificresearch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ordertoim provejournal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Keywords:Oncology;Citedfrequency;Highlycitedpapers;Citationanalysis 科学论文的关注度可以通过引文分析来评估,而被引频次是一种对已发表论文利用率和贡献率的定量评估方法之一[1 2]。

肿瘤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肿瘤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肿瘤学论文参考文献一、肿瘤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SCI影响因子前50位肿瘤学期刊的10年变迁及启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5期.王书亚.金琦.孙萍.魏玫玫.[3].从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看中国肿瘤学期刊之国际化发展现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期.沈董霞.[4].2004~2008年肿瘤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变化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2期.应倩.夏庆民.戴丽琼.汪媛.骆华彪.[5].中外肿瘤学期刊参考文献准确性的对比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3期.张亚玲.[6].高影响力SCI肿瘤学期刊的基本情况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3期.刘嘉.刘晓强.李筱蕾.封禹.二、肿瘤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知识网络的肿瘤学衍生与发展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邵红芳.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山西医科大学2013(学位年度)[2].数学肿瘤学的研究与应用:微环境的作用.被引次数:1作者:朱秀委.生物医学工程浙江大学2011(学位年度)[3].对应分析方法及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李宝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中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4].胃肠间质瘤危险度分级和腹腔镜手术肿瘤学疗效的研究.作者:陈韬.外科学(普通外科)南方医科大学2013(学位年度)[5].肿瘤对CD8+T细胞定向迁移至次级淋巴器官的影响及机制探讨.作者:赵林涛.肿瘤学第三军医大学2015(学位年度)[6].关于腹腔镜胃癌手术与开腹手术肿瘤学效应比较的荟萃分析.作者:张喆.外科学复旦大学2010(学位年度)[7].阿维A胶囊诱导分化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作者:苏世红.内科学(呼吸系病)安徽医科大学2011(学位年度)[8].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作者:吴波明.内科学(传染病学)浙江大学2011(学位年度)[9].诊断前吸烟史,膳食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影响的研究.作者:朱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天津医科大学2013(学位年度)[10].保留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肿瘤学安全性:Meta分析.作者:杨瑞.外科学(甲乳外科)华中科技大学2015(学位年度)三、相关肿瘤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Currentstatusandrecommendationsforthefutureofresearch,teaching ,andtestinginthebiologicalsciencesofradiationoncology:Reportoftheamer icansocietyforradiationoncologycancerbiology/radiationbiologytaskforc e,executivesummary.Wallner,P.E.Anscher,M.S.Barker,C.A.Bassetti,M.Bristow,R.G.Cha,Y.I.Dic ker,A.P.Formenti,S.C.Graves,E.E.Hahn,S.M.Hei,T.K.Kimmelman,A.C.Kirsch ,D.G.Kozak,wrence,T.S.Marples,B.McBride,W.H.Mikkelsen,R.B.Park, C.C.Weidhaas,J.B.Zietman,A.L.Steinberg,M.《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Oncology,Biology,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2]Aresearchagendaforradiationoncology:ResultsoftheRadiationOncol ogyInstitute'scomprehensiveresearchneedsassessment.Jagsi,R.Bekelman,J.E.Brawley,O.W.Deasy,J.O.Le,Q.T.Michalski,J.M.Movsa s,B.ThomasJr.,wton,wrence,T.S.Hahn,S.M.《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Oncology,Biology,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2[3]Radiationoncologymedicalstudentclerkship:Implementationandeval uationofaBiinstitutionalpilotcurriculum.Golden,D.W.Spektor,A.Rudra,S.Ranck,M.C.Krishnan,M.S.Jimenez,R.B.Viswanathan,A.N.Koshy,M.Howard,A.R.Chmura,S.J.《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Oncology,Biology,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4]Anationalradiationoncologymedicalstudentclerkshipsurvey:Didact iccurricularcomponentsincreaseconfidenceinclinicalcompetency. Jagadeesan,V.S.Raleigh,D.R.Koshy,M.Howard,A.R.Chmura,S.J.Golden,D.W.《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Oncology,Biology,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5]Beyondthestandardcurriculum:Areviewofavailableopportunitiesfor medicalstudentstoprepareforacareerinradiationoncology.Agarwal,A.Denunzio,N.J.Ahuja,D.Hirsch,A.E.《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Oncology,Biology,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6]DistinctandCombinatorialFunctionsofJmjd2b/Kdm4bandJmjd2c/Kdm4c inMouseEmbryonicStemCellIdentity.Das,P.P.Shao,Z.Beyaz,S.Apostolou,E.Pinello,L.Angeles,A.D.L.O'Brien,K. Atsma,J.M.Fujiwara,Y.Nguyen,M.Ljuboja,D.Guo,G.Woo,A.Yuan,G.C.Onder,T. Daley,G.Hochedlinger,K.Kim,J.Orkin,S.H.《Molecularcell》,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7]SocietyofsurgicaloncologyAmericansocietyforradiationoncologyco nsensusguidelineonmarginsforbreastconservingsurgerywithwholebreastirr adiationinstagesiandIIinvasivebreastcancer.Moran,M.S.Schnitt,S.J.Giuliano,A.E.Harris,J.R.Khan,S.A.Horton,J.Klimb erg,S.ChavezMacgregor,M.Freedman,G.Houssami,N.Johnson,P.L.Morrow,M.《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Oncology,Biology,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3[8]Phase3trialofdomiciliaryhumidificationtomitigateacutemucosalto xicityduringradiationtherapyforheadandneckcancer:FirstReportofTransTa smanRadiationOncologyGroup07.03RadioHUMstudy.Macann,A.Fua,ross,C.G.Porceddu,S.V.Penniment,M.Wratten,C.Krawitz ,H.Poulsen,M.Tang,C.I.Morton,R.P.Hay,K.D.Thomson,V.Bell,M.L.King,M.T. FraserBrowne,C.L.Hockey,H.U.P.《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Oncology,Biology,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3[9]AnassessmentofthecurrentUSradiationoncologyworkforce:Methodolo gyandglobalresultsoftheAmericanSocietyforRadiationOncology2012workfor cestudy.Vichare,A.Washington,R.Patton,C.Arnone,A.Olsen,C.Fung,C.Y.Hopkins,S.P ohar,S.《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Oncology,Biology,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5[10]2009Canadianradiationoncologyresidentsurvey.Debenham,B.Banerjee,R.Fairchild,A.Dundas,G.Trotter,T.Yee,D.《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Oncology,Biology,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4四、肿瘤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通过临床实践探索肿瘤学临床药师的作用.沈丽蓉.马珂,2013第八届华人药师临床药学专题研讨会[2]近50年来中国临床肿瘤学的进展.孙燕,2011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讨会[3]充分发挥我国肿瘤学期刊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导向作用.贾力涛.白润萍,2010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4]肝脾相关理论在中医肿瘤学中的应用思考.程培育.徐咏梅.王皓.刘声.杨国旺.王笑民,2015第三届岐黄论坛——中医传承与创新论坛[5]如何从Internet上检索肿瘤学文献.佘明金,2012第四届安徽肿瘤内科大会暨第二届苏皖肿瘤内科治疗进展学术会议[6]从200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看内科肿瘤学的发展方向.石远凯,2007第一届中国内科肿瘤学大会[7]SPARC肿瘤学研究进展.梁超,2011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8]肝脾相关理论在中医肿瘤学中的应用思考.程培育.徐咏梅.王皓.刘声.杨国旺.王笑民,2015第三届岐黄论坛[9]临床肿瘤学的进展和前景.孙燕,2010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概念学术研讨会[10]论中医肿瘤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前景.周岱翰,20092009年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

论文--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论文--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 世纪90 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127例/10 万人,全世界60 亿人口中, 每年约新增800 万癌症患者, 600 多万人死于癌症, 几乎每6 秒钟就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

卫生部2006年发表的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前10位排序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在农村则是: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肺结核、精神障碍。

各类肿瘤疾病导致的死亡是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2大死因。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癌症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12%,在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达25%,每年新发现的病例1000万,并且预测如果这一趋势得不是到改善,到2020年每年新发生的病人将达1500万,所以强调各国应当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肿瘤是一类古老的疾病,不但人类有,动植物也有。

人类从有文字以来,就有关于肿瘤的记载。

在相当年代里,中外医学都强调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细胞病理学虽然为肿瘤的组织发生学奠定了科学基础,但在病因认识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一百年来,随着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物理学等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也是越来越深入。

目前我们在临床上对肿瘤的认识仍然基本上停留在细胞水平。

60年来,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且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价格适中。

抗肿瘤药物占全球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4.6%, 年增速15%以上,2004年,全球抗肿瘤药品市场规模已突破238亿美元,2010年将突破500亿美元。

目前世界上抗肿瘤药物最畅销的主要品种除紫杉醇(销售额为10亿美元左右)外,还有吉西他宾、拓朴替康和多西紫杉。

新技术推动抗肿瘤新药不断问世,对原有品种逐步产生替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的免疫治疗
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交叉渗透,肿瘤免疫治疗
技术突飞猛进,成为肿瘤治疗新的一个热点。

肿瘤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提
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对效应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
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输注宿主体内,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


某些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免疫治疗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部分免疫
治疗药物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

2013年《Science》杂志将肿瘤的免疫治疗评为年度最
重要的科学突破。

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
疗手段,成为攻克恶性肿瘤的希望。

【1】下面主要介绍近年所研究的几种免疫治疗方法:
一、免疫调节剂(非特异性):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胸腺肽等。

应用免疫
调节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治疗肿瘤;如白细胞介素-2(IL-2),IL-2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具有多向性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促进淋巴细胞生长、
增殖、分化);能活化T细胞,促进细胞因子产生;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诱导LAK细胞产生;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激活巨噬细胞;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
病毒感染等有重要作用。

二、肿瘤疫苗(主动免疫):多肽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病毒疫苗,细菌疫苗,DC疫
苗等。

肿瘤疫苗是利用肿瘤细胞或肿瘤抗原物质诱导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
机体抗肿瘤能力,预防术后扩散和复发,治疗肿瘤。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能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
环节;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核心是产生以CD8+ T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这是DC作为
免疫治疗的基础。

三、过继性免疫治疗(被动免疫):CIK 细胞,LAK细胞,CTL细胞,TIL细胞,CAR-
T等。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是利用免疫学方法,将患者体内免疫细胞分离后进行扩增,在
细胞因子的诱导下,使其大量扩增后再回输入患者体内,既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应答的方式
来杀伤肿瘤细胞。

它可提高患者体内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数量,进而促进细胞因子释放,达到肿瘤溶解的目的,这一过程需要具有抗肿瘤效应的自体淋巴细胞的参与。

【2】
四、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CTLA-4的抗体Ipilimumab,PD1/PD-L1的抗体Nivoluman, Atezolizumab,Pembrolizumab。

目前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方法,即“松开刹车”的方法,来增强 T 细胞的功能,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FDA 已经批准了共刺激抑制分子包括CTLA-4、PD-1 及 PD-L1 的抗体用于治疗晚期黑素瘤、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膀胱癌,多个
相关抗体目前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

在 T 细胞活化增殖的过程中,CD28 作为最重要
共刺激分子与来自于抗原提呈细胞的 CD80/CD86 作用促进 T 的活化,随后胞内预先合成的CTLA-4 会转移到胞膜,以更强的结合力与 CD80/CD86 结合,抑制 T 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由于CTLA-4 在负向调节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在临床试验中,其阻断性抗体往往炎性副反应发生率非常高。

【3】
免疫治疗经过长足的发展,已经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上发挥了很好的疗效,给人们带来了曙光。

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与特异性,扩大适应证,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其中,对于免疫细胞的工程化修饰如何简便可行并具有肿瘤与患者个体化特点,尚需进一步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免疫细胞回输体内之后迁移过程的分子机制以设法将其引导至肿瘤部位或者免疫激发器官,也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方向;对于肿瘤细胞如何逃逸免疫监视与杀伤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提供更多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

同时,结合精准医学发展,筛选生物标志物,从而可以预筛选过继细胞治疗可以发挥作用的肿瘤患者,将对于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如何将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与现有的免疫细胞治疗相结合,或者将不同的免疫细胞疗法相结合,从而达到最好的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总而言之,尽管肿瘤免疫治疗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但是,考虑到肿瘤高度异质性及仍不能被完全理解的肿瘤免疫逃逸的复杂机制,依然有许多困难亟需我们解决,而在肿瘤患者中发展个体化治疗及多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一些类型的肿瘤病例中,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或放疗已经确定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既然在肿瘤免疫治疗道路上有如此多的挑战,我们考虑到另外一种选择,即肿瘤免疫预防。

肿瘤免疫预防有阻止肿瘤发展到免疫耐受阶段的潜在可能性,也可以起到抑制微小残余癌灶复发作用的可能。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癌症治疗方面,肿瘤免疫治疗及免疫预防领域有广阔的前景。

【1】黄波,肿瘤免疫:肿瘤治疗的新希望,科技导报,2016,34(20):18-24
【2】韩策等,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陕西医学杂志,2015,44(4):502-503
【3】郭振红,曹雪涛,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现状及展望,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6,23(2):149-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