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学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语言文学论文范文3篇

中国语言文学论文范文3篇

中国语⾔⽂学论⽂范⽂3篇中国语⾔⽂学本科毕业⽣语⾔类论⽂写作要点每年都有⼀些同学选择语⾔⽅⾯的问题作为毕业论⽂的题⽬,但是,语⾔类论⽂和⽂学类论⽂具有明显的不同。

⽂学类论⽂往往是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分析,这种分析是以论⽂写作者本⼈的⽂学理解和鉴赏为基础的。

说⽩了,⽂学类论⽂属于艺术研究的领域,这类的论⽂往往是以阐述或描述论⽂写作者的主观理解和主观感受为。

但是,语⾔类论⽂与此恰恰相反,它不允许写作者纯粹发表主观意见,⽽要求在调查研究语⾔事实的基础上,拿出反映语⾔事实的结论。

说⽩了,语⾔类论⽂属于科学领域,要坚持“有⼏分材料说⼏分话”的原则,不允许没有客观根据的任意发挥。

正是因为如此,语⾔类论⽂的写作对于中⽂系的学⽣来说,具有⼀定的难度,要克服这⼀困难,就要了解语⾔类论⽂的写作要求和写作程式。

本⽂试图就语⾔类论⽂的选题、语⾔研究的程序、语⾔类论⽂的写作程式等问题进⾏⼀个⼤致的介绍。

⼀、论⽂选题学术论⽂的写作和⼀般⽂章的写作具有明显的不同,⽐如你要写⼀篇议论⽂或者⼀篇杂⽂,有了观点之后,就可以展开思路、信⼿写来,如果不合适,还可以反复修改。

需要什么材料,还可以查找⼀些⼯具书。

语⾔类学术论⽂,⾸先是⼀篇科研报告,它是在对某⼀问题进⾏⼀定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的过程和结论报告出来,这就决定了语⾔类学术论⽂是研究在先、报告在后,也就是先进⾏研究,再写论⽂。

明⽩了这⼀点,就知道语⾔类学术论⽂的选题,不仅仅是选择⼀个写作的题⽬,⽽更主要的是选择⼀个研究的题⽬。

这样,就要求语⾔类论⽂的选题,应该考虑以下原则:1.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性。

这样就要求根据⾃⼰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

⽐如《某某县⽅⾔⾳系调查与研究》,题⽬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调查以及辩⾳、记⾳⽅⾯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是没有办法做的。

再⽐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个本科⽣的创新⽀持项⽬,⼏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个题⽬《⼤学⽣使⽤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

文学语言学论文

文学语言学论文

文学语言学论文推荐文章有关伤痕文学论文热度:丰子恺的现当代文学抗战散文创作简论热度:经典励志的文学书籍热度:英美文学方面论文范文热度: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热度:语言学具有共时性和历史性两个维度,而语言和文学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学语言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文学语言学论文篇1浅论孔子的文学思想春秋战国,战火纷飞,狼烟四起。

社会形态上,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社会的雏形开始形成。

而在思想文化领域,整个春秋战国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状态,各种学派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且纷纷形成了有各自特色,自成一体的学说。

而儒家学派在这众多的学说派别中无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孔子创立的儒学,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人格准则,以“诗三百”为人格修养的教材,他的文学理论建立在仁学的基础上。

1)兴观群怨:论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提倡“用诗”,而“用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政治教化和人格塑造。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极言“诗”之于人格塑造、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孔子有专门针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论述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所谓“兴”,是指诗歌用比兴的方法创造生动感人并包含着某种普遍性道理的艺术形象,从而感染读者的情绪,激发读者的意志,使之兴奋激动并从诗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此种作用,是文学对于读者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影响。

一般的文学作品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便是在接受文学作品情感的熏陶。

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作品主人公的思想,进而引发自己对人生、对人性的思考。

大一的时候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浩浩百万字读完,我仿佛在几十年前的那个小城市、小村庄走了一遭。

在自己的世界和孙少平的那个世界穿进穿出,经历着他的经历,感受着他的感受,思考着他的思考。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Linguistic11英师2班2011021209黄凱英How time flies. After a semester’s study for linguistics, I really learned a lot from this course. So in this paper I want to share my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feelings with you. Here,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four chapters in this book—phonology, syntax, morphology and pragmatics. The reason why I choose these chapters is because I benefit a lot from them. And next, I’d like to talk more about them in detail.As we all know language is first perceived through its sounds. Thus the study of sound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linguistics. So in the first part, I’ll talk something about my personal understanding about phonology. From the chapter we can see that speech and writing are the two media or substances used by natural languages as tools for communication. Many language in the world today are both written and spoken. Of the two media of language, speech is more basic than writing. The writing system of any language is always “invented” by its users to record speech when the need arises.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hapter, it discusses a question —what is phonetics? I still remember my teacher told me that phonetics studies speech sound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sound, that is how speech sounds are actually made, transmitted and received, the descrip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sounds. There are three branches of phonetics: articulatory phonetics, auditory phonetics, and acoustic phonetics.Among all that I have learned from this chapter, I benefited a lot from the following few aspects. Firstly, the organs of speech. After learning, I knew the articulatory apparatus of a human being are contained in three important areas: the pharyngeal cavity—the throat, the oral cavity—the mouth,and the nasal cavity—the nose. Only after finding out its vocal organs, can we pronunce correctly. So I think it is very helpful. Secondly,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Such as, stops, fricatives, affricatives, liquids, nasals and so on. At first, I was really confused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hat’s more, every time I pronounced consonants, I wondered whether I was right or not. After my teacher’s explaination, I figured it out to some degree. As far as I’m concerned. It’s helpful for my pronunciation when I figured out thosequestions. Since I want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if my pronunciation is inaccurate, it will be hard for me to be a teacher. Even worse, it will bring bad effects to my students.In the second part, I want to talk about chapter 3 —morphology.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o language than words. Sentences are made up with different classes of words, which are stored in a speaker’s mental dictionary, they are the fundermental building blocks of a language. It studi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In this chapter, what impressed me most is the morphological rules of word formation. Especially derivation and compounds. Derivation is an affixation process that forms a word with a meaning and\or category distinct from that of its bases. Once formed,derived words become independent lexical items and receive their own entry in a speaker’s mental lexicon; compounds is another way to form new words, or compound words, to be more exact is by stringing words together. I find this part very useful for us to memorize words easily.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emorize words automatically and individually. After I command the two methods, I think it is much easier for me to memorize words correctly and efficiently.In the third part, I want to talk about chapter 4 —syntax. Syntax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formation of sentences. In this chapter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compositon of sentences by introducing some of the most common categories of words in English as well as some simple rules that gover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se categories into larger structural units. In English syntactic analysis, the most commonly recognized and discussed phrasal categories are NP, VP, AP, PP. In addition, it refers to the phrase structure rule: sentence(the S rule) and transformations.Here, I want to talk more about transformations which is very useful. I remember when we learned this chapter for the first time, our teacher told us that this part is a little bit complicated for us. Instead, I find it quite logical and interesting. Thus far the phrase structure rule has provided explanations of how different phrases are formed, but it cannot entirely satisfactorily describe some other language phenomena such as yes-no question, wh-question and passive voice, which involve a syntactic movement. In this section it explains these phenomena and discusses the changes that must be made to accommodate them. I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auxiliary movement, do insertion, deep structure and surface structure, wh-movement.In my opinion, it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in this book. As we all know that an article ismade up of sentences. A sentence is made up of phrases. A phrase is made up of words. So I think we should command all rules them refer to. In a word, I think syntax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English learning, we should learn it seriously.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I’d like to talk about chapter 6—pragmatics. Pragmatics can be defined in various ways, a general definition is that it i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In other words, it is the study of the use of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In this part, what impressed me most are 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What essentially distinguishes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is whether in the study of meaning the context of use is considered. If it is not considered, the study is confined to the area of traditional semantics; if it is considered, the study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the area of pragmatics.In my opinion, we can not learn a language just by memorizing words and grammar, we also need to learn its culture and how a sentence really means in context or without context. By learning this chapter, I’ve learned we shouldn’t learn language seperately. Instead we should think over and put it in different contexts or situations, and we will make less mistakes when we read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In the end, I want to say that I’m really happy to have this course. I’ve learned a lot not only the knowledge in the text book, but also some good qualities we should possess. Like we should express ourselves sometimes. I think I have more courage than before after taking this course. Because you always gives us courage, and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I really appreciate it!。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

语言学导论期末论文任课教师:蔡基刚姓名:周蜜学号:0413101邮箱:0413101@从词缀的特点论中缀——从词缀的一般特点推想中缀的范围及特点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

而对于语素的分类,在以前学者研究中,分别依据不同的标准给予不同的分类方法。

张寿康先生在《构词法与构形法》中把语素分为实词素(语素)与虚词素。

[1]。

胡裕树先生在其书中,依据语素出现的位置是否固定,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

[2]。

黄伯荣先生依据语素的性质及其组合方式的不同把语素分为词根和词缀。

[3]。

而葛本仪先生则在词根词素(语素)和附加词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把附加词素分为词缀词素(用于构词)和词尾词素(用于构形)。

在后两位学者的分类中提到了词缀。

那么什么是词缀呢?关于词缀的概念是从印欧语言研究中来的,音问叫ephics•英语当中有大量的派生词缀,前缀和后缀加起来约近337个(魏志成,2003)如:前缀:anti-(反,抗); auto-(自己,自动); bi-(二); en-(使进入某种状态); epi-(在…周围、中间); hemi-(半); mis-(恨); micro-(微小); super-(在…上,超); sym-(共同); tele-(远,电); trans-(转移,越过,横过); uni-(一)后缀: -ist (人,者); -logy(学)中缀: -o-这些词缀衍生出来的派生词构成了英语中很大一部分词汇。

例如:advise vt. 劝告,建议“前缀ad-对、向,词根vis看,-e动词后缀;就某件事应该如何做向别人提出自己的看法”invisible a. 看不见的,无形的“前缀in-不、无,词根vis看,形容词后缀-ible可…的;不可能被看见的”cultural(文化的)---multicultural( 多种文化的)brink(边缘)-----brinkmanship(玩弄边缘政策的手法)•arm ( 武器 )---- disarm(解除武装)monition(警告)----premonition(预先警告)live(生活)-----outlive(比……活得长)balance(平衡)-----overbalance(失去平衡而倒下)等等。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语言学概论》是中央电大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讲授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使用的主教材为叶蜚声、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课程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涉及多种语言现象和语言事实,要学好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里给大家谈谈如何学习《语言学概论》课程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学习《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的意义第一,语言学的重要性主要是由其研究对象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语言,说它平常它是真平常,说它不平常它是真不平常。

说它平常,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语言,使用语言,语言之于我们,就像水和空气,平常而又平常。

说它不平常,是因为关于语言,我们还有许多弄不明白的地方,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发生,语言的习得,语言的运用,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还有许多许多亟待我们探索回答的问题。

其实,语言与我们的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里的生活不仅仅是日常生活,还包括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等。

比如汉语方言分歧,大的方言都有七种,各方言差别很大,因此我国一直在推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而普通话的规范如何制定,如何推广,如何制定相关的语言政策等等,这些都需要对语言进行充分的研究,需要语言学的知识。

第二,学习语言学概论也同我们所选择的专业的特点有关。

我们虽然在专科阶段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那只是围绕某一种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的,理论上还没有达到一个高度。

就像我们学习了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如果我们不学习系统的文艺理论,我们就感觉这些课程犹如散沙似的,分析作品、任务很难深入,而文艺理论则为我们学习具体的文学提供了较高、较系统的理论支持。

语言学概论也是如此,它将使我们的语言理论知识系统化,使我们的语言理论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终于写完了,那个辛苦啊!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体会到努力的快乐,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昨天刚交了,今天就发在博客上,作为一段记录一个回忆,七月继续加油。

浅谈礼貌原则与英语学习摘要:“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指导成功交际的重要原则,它显示了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教养和素质。

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的语言有可能有礼貌和不礼貌之分别。

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的礼貌原则是有必要的,这对是否能进行成功的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英语学习〈English study〉日常交际<daily communication> 语用学〈Pragmatics〉前言: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

而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是衡量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高低的一项主要指标。

礼貌作为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之一,被认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礼貌原则的正确使用,能在交际中取得最佳效果。

本文将从礼貌原则的概念,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和在英语学习日常交流中的实际应用几方面对英语中的礼貌原则作简略的分析。

一.礼貌原则的概念和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礼貌原则是语用学所研究的内容之一。

礼貌体现出人们对他人“面子”的意识,在语用学中,“面子”被称其为自身的公众形象(public self-image)。

(Leech.1994)也就是说,作为说话人,你说的话要达到如下几个效果:既要明确清晰的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又要让对方,即听话人听了觉得舒服痛快,还要让在场的其他人觉得你是一个有礼貌有教养有素质的人。

尤其是在一些气氛紧张严肃容易引起争执或翻脸的场合,说出去的话既能保全他人的颜面,不至于双方都下不来台,又能提升你自己的公众形象,这是一种艺术,需要在不断地与人交流中去体会和积累。

对英语中礼貌原则的分析,语言学家Leech认为:委婉的话语是建立在礼貌这一文化因素上。

(Leech.1994)在语用学的框架内,英语的礼貌原则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六类:1.1得体原则(tact maxim).即少让别人吃亏,多让别人得益。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涉及词汇、语法、语音、语义等方面。

本论文将探讨语言学的一些重要内容。

首先,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词汇。

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是人们用来表示和交流意义的最小组成部分。

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词汇的形成、组织和使用来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词汇的研究还包括词汇表达的语音特点、词义变化和词汇的分类等。

其次,语法是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语法研究语言中的句子构造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语法包括句法学、词法学和语用学等方面。

句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语序规则,词法学则研究词语的形态变化和构词法等。

语用学则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交际功能和目的。

此外,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语音系统的属性和规律。

语音学家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包括声音的产生器官、语音的声学特征和语音的知觉过程。

语音学的研究对于了解语言的声音表现形式和语音的书写系统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关键领域,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语义学家研究语言中的词义、句义和篇章义。

他们研究词的意义、词义的扩展和限制、句子的真值和含义以及语篇的语用功能。

总之,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词汇、语法、语音和语义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引言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领域,探讨语言的结构、历史、发展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语言学涵盖了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多个子学科,通过研究语言现象和规律,揭示人类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本质。

本文将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探讨一些与语言学相关的热门话题。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语言语言是人类沟通的主要工具,用于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和传递文化。

语言可以通过声音、文字、手势等形式进行表达,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规则。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特点,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和价值观。

语音学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认知等方面的问题。

语音学家通过分析语音的声音特征和发音方式,揭示语音的音位系统和音韵规律。

语音学对于理解语言的音素、音韵和音系等基本要素具有重要意义。

词汇学词汇学是研究词汇的学科,包括词汇的形态、词义、构词法和词汇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通过词汇的组合和变化,人们可以构建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词汇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的语义结构和表达方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句法学句法学是研究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学科,包括句子成分、句子类型和句法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句法学家通过分析句子的组织和成分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句法规则。

句法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语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的意义和人类思维的学科,涉及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语义学家通过分析词汇和句子的意义,探讨语言表达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联。

语义学对于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篇逻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统计分析和实验研究等。

以下将简要介绍这些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自然环境和语言使用情况的观察和记录,获取真实的语言数据。

研究人员可能会采访当地的居民,记录他们的口头语言和方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儿童文学写作的语言学意识
[摘要]中国儿童文学的写作,不同于成人文学而有其独特的语言学意识,主要表现为语音学意识、词汇学意识和修辞学意识。

当然,语言并不是儿童文学写作的全部,但它直接决定儿童对作品的接受。

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里,文学从来只属于成人。

所以尽管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却很难找到作家明确为儿童创作而又在语言上切合儿童口味的作品。

虽然《西游记》中的许多故事使儿童倾倒,但它并不是为儿童写的。

清末以来,萌发状态中的儿童文学逐渐出现了自成一宗的趋向。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等著作中,曾论及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某些创作要领。

与此同时,许多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如梁启超的《爱国歌》,黄遵宪的《幼稚园上学歌》等。

“五四”之后,中国儿童文学更是蓬勃发展,大家层出不穷,如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高士其、陈伯吹、叶君健、严文井、金近、鲁兵等,举不胜举。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音、词汇、修辞等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儿童对文学的接受。

因此,儿童文学的创作不同于成人文学,而应有其独特的语言学意识。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

语言学家一般把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诗歌中的押韵,就是同一个收音的字(即韵母相同的字,一般是元音,或者是元音后面再带辅音)在同一个位置上的重复。

押韵可以充分利用语音的审美特质,通过韵脚的关联,把诸多散漫的音群组织结合为一个审美整体,使诗歌具有回环之美,便于记忆传诵。

例如儿歌《下雨》,在这首小诗里,答、啦、吧、芽、花、大等字都押a的韵,而且每个字的发音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之感,整个画面就是人格化后的种子、梨树、麦苗和小孩站在一起,怀着同样的心情,欢迎春雨的到来。

我们的小读者在感情上,也会象诗中的小孩一样,和它们产生共鸣。

韵律和节奏比普通语音更能唤起孩子的直感情绪体验,更讨孩子喜爱,这点是与成人不同的地方。

成人可以喜欢不同文体的作品,不管有无韵律和节奏,其关键取决于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水平。

如果内容贫乏,艺术水平低劣,就是节奏感很强,也不会受成人欢迎。

而对儿童来说,一首韵律强烈和节奏明快的儿歌远比一篇散文更具有吸引力。

因为音韵和节奏能增强作品的音乐性,唤起他们,愉快的直感。

另外,汉语的词汇宝库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双声迭韵组成的复音词。

这类词汇可以调度韵节,构成语言本身的和谐,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时,若适当选用,会有很好的效果。

如方轶群的《找谁玩》:
作者在这首小诗里,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不仅运用了押韵,如“家”与“蛙”少高”与“猫”少歌”与“鹅”等,而且选用了“找谁”少看家”少就去”、“(青)蛙玩”等双声词,“小鸭”、“跳高”、“小猫”、“跳下”、“划呀划”、“小虾”等迭韵词,根据它们的起音部位相同或收音协韵,适当地搭配,依照口语的规律,自然地加以排列,使语句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全诗语言充满和谐与音乐美。

鲁迅在《表》的序言《译者的话》中说:“想不用什么难字,给十岁上下的孩子们也可以看。

但是,一开译,可就立刻碰到了钉子,对孩子的话,我知道得太少……”由此看来,儿童文学的写作还要避免使用艰深的词汇和单字,否则儿童是无法接受的。

然而要写出能为儿童读得懂、听得明白的作品,必须有意识地多用“孩子的话,不用或少用“成人的话”。

就是说,必须注意用字遣词。

如果写出了艰深的词汇,那么用浅近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代替
它。

例如:“山路崎岖不平”可改为“山路高低不平”,“大家分析找原因”里“分析”一词是深的,此句可改成“大家想想啥原因”,如果改为“大家想想为什么”则更浅近,当然,现在有些儿童早慧,有些词的意思他们可能理解,但是还有许多普通儿童,特别是低幼儿童,他们是无法理解的。

同时,儿童文学的写作,还要讲究语言的动作性。

儿童好动,也喜欢听描写动的故事,喜欢故事中动作变化多、幅度大、节奏明快的描写。

例如童话《小羊和狼》,说的是一只蛮不讲理的狼,看见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说这河里的水是他的,小羊喝了他的水,所以晚上要吃掉这只小羊。

一些善良的动物知道这件事后,经过商量,决定严惩这条老狼,保护小羊。

这段文字写得有声有色,各种动物的动作都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如讲“小花猫抓了一爪子”、“小黄狗咬了一口”、“白马踢了一脚”、“小羊顶了一下”等,抓、咬、踢、顶,动词用得非常贴切,所说明的动作鲜明而形象,加上有趣的故事情节,必然会深深地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引起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当然,运用动词时,还要选择确切,注意变化,如:小熊……就拿起毛巾洗洗眼睛,擦擦嘴巴,抹抹鼻子,拉拉耳朵……洗一个脸,用了“洗”、“擦”、“抹”、“拉”四个动词,写出了小熊调皮、活泼、有趣的神态。

此外,巧妙地利用动词本身的形象,重叠或重复运用动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如:忽然,海上起了大风,小船一摇一晃,一摇一晃,如象一片小树叶,飘过来,飘过去……这两个“一摇一晃”,加上“飘过来,飘过去”,就使小船的动态十分具体、真切,简直连节奏都可以感受到。

所谓修辞,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和生动。

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摹状、拟人、夸张等。

比喻,对于知识、经验和词汇贫乏的儿童来说,非常重要。

儿童文学语言中,主要用的是明喻。

它的作用在于:用儿童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未知的事物,或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描绘比较抽象的事物。

本来在儿童文学特别是幼儿文学中,环境描写是最不好把握的。

因为无论你写得多么优美,儿童理解不了就等于白费功夫。

但这里作者用儿童熟知的事物打了一个比方,就把两岸连绵不断的高山说得十分具体,十分形象。

摹状,就是摹写事物的情状和声音。

先看摹形:
这只大花猫呀,长了一身黄毛,黑色的花纹一道一道,白色的胡子一翘一翘,看去真有点象老虎呢。

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

比如:小白兔“看见路边有一个大萝卜,半个白胖的身子还露在外面呢”,还有“小草悄悄地从泥里伸出了绿色的脑袋”等等。

二是直接把物写成人,让它跟人一样有思想感情、能说话、会做事。

如写小胖浇水:“他先给蝴蝶花浇浇水,蝴蝶花张开翅膀向他微笑;他又给含羞草浇浇水,含羞草合拢双手向他点头。

”三是人直接跟物说话。

如有篇作品写一个孩子得了一顶空军帽,高兴得开了“飞机”到处捣蛋,小朋友都说他坏。

晚上睡觉前,他就对空军帽说:“空军帽呀空军帽,你可要听我的话呀,不许乱跑,不许捣蛋!要不,我就不喜欢你了。

”以上三种拟人手法,在儿童文学语言中都是经常出现并交织在一起运用的。

夸张,在成人文学语言中是一般的修辞手法,但在儿童文学语言中,则又是不可缺少的语言技巧。

语言的夸张,是为了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征,使儿童容易感知、理解和记忆。

例如为儿童改编的《夸父追日》故事,是这样描写巨人夸父的:他在地上一坐,就像一座大山;他一站起来,不得了,脑袋碰到天上的云彩了。

他的两条腿很长很长,一步就跨过一条大河
跑起来,飞鸟也赶不上他。

坐着“像一座大山”、“脑袋碰到云彩”、一步“跨过大河”,都极尽夸张之能事。

但这样一写,夸父的特征就鲜明了,在儿童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然,语言并不是写作的全部,主题、素材、形象等都是儿童文学写作的重要因素。

但是,语言是文学写作最基本的工具和材料。

材料的运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接受,成人文学是如此,儿童文学更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