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怒吼吧,黄河(3课时)

合集下载

《怒吼吧,黄河》课件

《怒吼吧,黄河》课件

创作影响:成为抗 日战争时期的经典 歌曲,激励了无数 中国人民投身抗日 斗争,被誉为“中 华民族的怒吼”
民族风格:融 合了中国传统 音乐元素,如 五音、七音等
气势磅礴:旋 律激昂,节奏 明快,具有强
烈的感染力
情感丰富:表 达了对祖国、 民族的热爱和 对侵略者的愤

艺术价值:具 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和历史价 值,被誉为中 国音乐史上的
起源: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发展:黄河文化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特点:黄河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创新性等特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黄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域特色:黄河流域各地区 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略者的愤怒
创作成果: 《怒吼吧,黄 河》成为一首 脍炙人口的爱 国歌曲,激励 了无数中国人
民奋勇抗战
创作背景:抗日战 争时期,中国人民 遭受日本侵略者的 残酷压迫和蹂躏
创作目的:激励中 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鼓舞士气,增强民 族自信心
创作意义:表达了 中国人民对日本侵 略者的愤怒和反抗 ,展现了中国人民 不屈不挠的民族精 神
内容选择:选择与主题相关 的内容,避免冗余和无关信 息
演示节奏:控制演示节奏, 避免过快或过慢,给予观众
足够的理解时间
互动与参与:鼓励观众提问 和参与,提高演示的互动性
和参与度
创作灵感:黄河 的壮丽景象和民 族精神
创作过程:诗人 在黄河边创作, 感受黄河的怒吼 和民族的力量
创作背景:抗 日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遭受 日本侵略者的 残酷压迫和蹂

创作目的:激 发中国人民的 爱国热情和民 族自豪感,鼓 舞人民奋起反

怒吼吧,黄河课件

怒吼吧,黄河课件
语文S版 语文 版
六年级上册
19、怒吼吧,黄河 19、怒吼吧,
学校:潼川三小 执教:刘青青
保卫黄河
红歌欣赏
选自《黄河大合唱》
词:光未然 曲:冼星海
(朗诵词) 朗诵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 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 华北!保卫全中国! 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 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 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 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保பைடு நூலகம்华北!保卫全中国!
合作学 习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 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 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 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 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 行云流水,欢快流淌, 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 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 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 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冼星海:(1905~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作 曲家、人民音乐家、 曲家、人民音乐家、新中国 英雄模范人物
合作学 习
1、读一读写光未然朗诵《黄河大合 、读一读写光未然朗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课文19 怒吼吧,黄河|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课文19 怒吼吧,黄河|语文S版

《怒吼吧,黄河》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怒吼吧黄河》。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几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怒吼吧,黄河》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二、说学情分析:《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创作的,与学生的生活有很长的距离,他们对于70年前的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虽然在生活、学习中也有相关内容的呈现,但那也只是一些零散、模糊的片段‘对学生而言,它们只是一页尘封的历史,一部硝烟弥漫的影视作品。

所以课前讲述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理解本课的爱国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爱国情感的感悟上也要通过多读才能体会。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掌握生字和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光未然和冼星海的创作激情,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教学难点: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五、说教学理念、教法学法1、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加大课堂容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整个过程中,教者坚持“以读为本”,于读中悟情,读中入情,整体领会文意,培养语感,激发并强化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六年级语文上19怒吼吧,黄河教案【DOC范文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19怒吼吧,黄河教案【DOC范文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19怒吼吧,黄河教案课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

感悟光未然和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

感悟光未然和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怒吼吧,黄河􀀋1938年10月,武汉沦陷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烈的相持阶段。

段导读:第1自然段写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二年初春,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赴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当他们经过黄河时,光未然深深地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

[①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什么?]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

[句导读:这两句写光未然途中经过黄河,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浪大滩急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工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到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这种震撼人心的场景,人与自然顽强拼搏的精神震动每个人的心。

]所有的一切,让诗人心潮澎湃: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②这两句话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③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光未然带队路过壶口瀑布时被黄河汹涌的气势所震撼,想写一首赞颂黄河的诗。

􀀍抗敌演剧三队来到延安后,光未然见到了作曲家冼星海。

这对在创作上曾两度成功合作的老朋友,如今重逢,他们的兴奋之状、欢愉之情可想而知。

怒吼吧,黄河 教案

怒吼吧,黄河 教案

19 怒吼吧,黄河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重点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3、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了解创作《怒吼吧,黄河》的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说起黄河,我们了解多少呢?黄河,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

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中国龙,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

然而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片黄色的土地上,中华儿女们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磨难,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九三七年,日军开始了对华的全面侵略。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等。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据统计,在“南京大屠杀”中,中国死伤民众达三十万人。

从此后,中华大地上到处是日军留下的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日军在我华北地区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把无数的城市和农村变成了废墟,无数的财富宝藏被洗劫一空,无数的生灵惨遭涂炭,连儿童也饱受战争之苦。

据统计,日军侵华期间,我国共死伤民众达一千八百万人。

一千八百万人呐,同学们!此时此刻,山在哭,水在吼!所有的情感化成一个字“怒”字!(板书)坚强的中华儿女们没有屈服,而是发出了怒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聆听黄河的怒吼!(《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9-怒吼吧黄河课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9-怒吼吧黄河课件

*7
2021/8/22021/8/10
*8
2021/8/2
9
2021/8/22021/8/10
*10
一、自由朗读课文。
读完后说说你对黄河有了怎 样的印象?
2021/8/22021/8/10
*11
一、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
1、在这部分内容中你知 道了什么?
2、诗人光未然来到黄
河边看到了什么?联
所见
只见滔滔黄河 水,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扑面而来 ,虎啸龙吟之声如 雷贯耳。船工们光 着膀子,在滔天巨 浪中喊着震天动地 的号子,竭尽全力 与河水拼搏。
*14
所想
那降隆的巨 响,不正是轩 辕黄帝披荆斩 棘、所向无敌 的战车轰鸣吗?
2021/8/22021/8/10
*15
所想
那壶口瀑布的 百丈云烟,不正 是与洪水搏斗、 杀出生路的大禹 精神吗?
想到了什么?产生了
什么想法?
2021/8/22021/8/10
*12
2021/8/22021/8/10
所见
只见滔滔黄河 水,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扑面而来 ,虎啸龙吟之声如 雷贯耳。船工们光 着膀子,在滔天巨 浪中喊着震天动地 的号子,竭尽全力 与河水拼搏。
*13
2021/8/22021/8/10
2021/8/2
23
试说说文段中的三个分号的内容给你怎 样的感受?
1、—————————————— ————————;
2、我仿佛看到了日寇铁蹄下的苦难的 中国人民;
3、我仿佛看到抗日根据地军民如火如 荼的抗日热情;
4、我仿佛看到前线战士在战场上顽强 杀敌。
2021/8/2
24
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六天 中,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 谱写出这部中国音乐史上著名作品 的全曲的?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怒吼吧,黄河》教学教案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怒吼吧,黄河》教学教案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怒吼吧,黄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黄河的伟大形象和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黄河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诗歌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黄河的知识,如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历史文化等。

2.通过图片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二、诗歌朗读与感悟1.让学生自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三、诗歌分析1.让学生找出诗歌中描述黄河的词语,分析这些词语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针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展开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二、诗歌写作背景介绍1.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动机。

2.分析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三、诗歌欣赏1.让学生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欣赏、交流。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

2.收集关于黄河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

二、诗歌拓展1.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自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看法。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详细讲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铿锵有力、心潮澎湃、浊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激情的革命精神。

3、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激情的革命精神。

2、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查阅《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播放《黄河大合唱》的歌曲)这部音乐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

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让我们走进《怒吼吧,黄河》这一课,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19课《怒吼吧,黄河》。

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①展示:阶、陕、壶、赴、吕、滔、涛、骇、啸、窑、浊②自己读、指名读。

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要求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③同学交流。

2、拓展学习。

(1)关注词语。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震天动地、竭尽全力、披荆斩棘、所向无敌、低回婉转、抑扬顿挫、斩钉截铁、意气风发等。

(2)关注句子。

①关注标点。

首次演出的地点是延安最大的礼堂——陕北公学礼堂。

“——”在这句中是什么作用?②关注表达。

A.“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指导一(学习第二部分)
1、品读第4自然段,感受光未然的情怀。 2、读5、6自然段,了解冼星海谱写出这 部中国音乐史上著名作品的全曲的经过,感 受冼星海的情怀。
自检测一
1、品读第4自然段,感受光未然的情怀。(理解填空)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 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 出的朝阳;”我仿佛身临其境, “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风雨中折翅的小 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 鸟;”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 。 “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 间小溪;”我仿佛看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快 到 。 乐的生活 “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 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的黄河……”表现了我们民族 的 。
自学检测二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表达了大 共同的心声 家 ,激发起人民对中 华民族的 热爱 和 誓死保卫家园 民族 意识,很快传遍全中国,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 到了 推动作用 。
自学指导三
结合课文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 的人?
自学检测三
结合课文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 的人? 光未然:在抗日战争使中国陷入深重灾难之际,他为 黄河的气势所震撼,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 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表 现了他炽热的爱国情和强烈的责任感。 冼星海: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冼星海站在民族斗 争的前列,克服巨大困难,谱出了《黄河大合唱》 的乐曲。这正是他强烈的爱国精神的体现。
2、光未然经过黄河时,被黄河的气势所 ( ) ,冼星海谱曲过程异常艰苦,但仅仅 ( )谱完全曲。表现出他们 ( 及( )的革命情怀。
)
2、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歌 词?
因为他“深深地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黄河 岸边发生的事情让诗人心潮澎湃。他想将满腔的爱 国热情化作成《黄河大合唱》这首长诗。
当堂训练 1、正确书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 2、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 爱中华民族,充满激情的革命精神。
抑扬顿挫
斩钉截铁
自学指导二
1、 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 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
自学检测二
1、读课文,填空。
课文讲述了诗人 光未然 和作曲家 冼星海 创作大型 名作《 黄河大合唱 》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 先讲光未然途中经过黄河,被黄河的气势所 震撼 。 所有的一切,让他 心潮澎湃 ,产生了要写一首长诗,来歌 颂祖国的 母亲河 ,来书写 民族的苦难 , 描绘 斗争与光明 。 接着讲光未然深情朗诵《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异常激 动,仅仅用 六天 的时间,在一孔 小小的土窑洞里 ,谱 出了黄河大合唱的全曲,完成了这部大型名作。 最后讲在延安 陕北公学礼堂 进行首次演出,引 起了巨大反响。
怒吼吧,黄河
听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 无数民众拿起武器,冲向抗日的战场, 用鲜血与生命,终于换来了抗日战争 最后的胜利。
当堂训练
1、熟读课文 2、完成当堂作业纸
第三课时
检测一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表达了大家 ,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 和 民族意 识,很快传遍全中国,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
检测二
听写词语,指导评价 滔天巨浪“滔”的意思( ) 惊涛骇浪“涛”的意思 ( )。词义 ( ) 本课比喻滚滚黄河波涛轰鸣的声音很大。( ) 形容文章、歌唱等像飘着的云和流着的水那样自然。( )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检测三
理解填空 1、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 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我仿佛身临其境,( )。“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风雨中 折翅的小鸟;”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 ) 。“时而行云流 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 ”我仿佛看到 ( ) 。“时而气势雄 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 ( )。
怒吼吧,黄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给课 文分段。 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诗人光未然 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背景。
自学指导一
1、朗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 2、弄懂词语的意思。
自学检测一
1、识记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jiē shǎn lǚ tā o 阶段 陕西 吕梁山 滔天巨浪 yáo zhuó hú 窑洞 浊浪 壶口 如雷贯耳
2、自由读5、6自然段,了解冼星海谱写出这部中 国音乐史上著名作品的全曲的经过,感受冼星海的 情怀。
光未然经过黄河时,被黄河的气势所 震撼 ,冼星 海谱曲过程异常艰苦,但仅仅 六 谱完全曲。表现 出他们 旺盛的革命激情及 热爱伟大祖国、 、 天 热爱中华民族 的革命情怀。
自学指导二
朗读第三部分(7—8自然段),画出具体 描写演出及巨大反响的句子 ,感悟体会。
自学指导三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
1、品读第2自然段,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 诗人光未然的心情。 2、诗人光未然为什么要写《黄河大合唱》歌词?
自学检测三
1、品读第2自然段,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诗 人光未然的心情。
当他们经过黄河时,光未然深深的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 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 之声如雷贯耳。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 的号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 所有的一切,让诗人心潮澎湃: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 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 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
2、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 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写光未然在目睹黄河的气势后, 产生写一首长诗来歌颂黄河的想法,并希冀与冼星 海再度合作。 第二部分(4-6):写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组曲 《黄河大合唱》的过程。 第三部分(7-8):写《黄河大合唱》正式演出并取 得巨大的成功。

tāohài 惊涛骇浪 xiào 虎啸龙吟
心潮澎湃
刮目相看 披荆斩棘 喷薄而出
气势雄伟 苍凉悲壮 意气风发
2、解释字词意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滔天巨浪“滔”的意思 大水弥漫 。
惊涛骇浪“涛”的意思 大波浪
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 。意思:
虎啸龙吟 本课比喻滚滚黄河波涛轰鸣的声音很大。(虎啸龙吟 )
形容文章、歌唱等像飘着的云和流着的水那样自然流畅。 ( 行云流水 ) 行云流水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意气风发 ) 意气风发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扬顿挫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斩钉截铁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