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防治水设计资料

合集下载

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防治水设计汇总

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防治水设计汇总

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防治水设计编制人:张任潭总工程师:李鹏矿长:王振海主要负责人:王俊二零一六年度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防治水设计一、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a、井田位置与范围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原中宁县车路梁联营煤矿)位于宁夏中宁县石空镇北约20km处,属中宁县余丁乡管辖。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5︒35'04",北纬37︒41'42",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政发[2010]62号文和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卫政办发[2010]196号文,2010年对全矿区采矿权进行整合,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宁县车路梁联营煤矿,成立于2005年4月,2013年2月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变更信息》变更为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

车路梁联营煤矿即为原车路梁煤矿、芨芨沟煤矿和岳家梁煤矿整合后保留下来的煤矿之一。

b、交通条件矿区南距包头-兰州铁路、银川~中卫公路约20km,石空~碱沟山煤矿专用公路从矿区西南部通过,交通条件方便。

c、兼并重组工作及四邻情况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原中宁县车路梁联营煤矿)位于中宁北山碱沟山地区中梁一带,中梁一带煤层已有数十年开采历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宁县石空镇在四个圈兴办了乡镇煤矿,开采垂深70m~150m;2000年~2008年,先后有6家民营小型企业在中梁一带分别申请办理了车路梁联营煤矿、芨芨沟煤矿、岳家梁联营煤矿、宏远煤矿、中梁煤矿、石空镇四个圈煤矿《采矿许可证》,并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采。

2009年,因全国矿山事故频发,为了安全,政府主管部门将所有矿山一律先停业,后进行整合,故原车路梁、芨芨沟、岳家梁等三家煤矿自2009年至今一直未开采。

2013年12月14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C6400002009071120030141,批准开采8#煤层,井田面积1.0513KM2,矿井批准生产能力15万吨/年。

煤矿防治水设计方案

煤矿防治水设计方案

煤矿防治水设计方案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调度室:2012年4月煤矿设计措施会审意见表目录前言 (3)第一章矿井概况 (3)一、矿井概况 (3)二、自然地理 (4)三、矿区小煤窑开采情况 (4)第二章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及防治水设计 (5)第一节矿井地质 (5)一、区域地质 (5)二、矿区地质 (6)三、含煤岩系及煤层 (8)四、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8)五、勘探程度 (10)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 (10)一、水文地质情况 (10)二、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 (12)三、矿井水文安全条件 (12)第三节矿井防治水措施 (13)一、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 (13)二、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 (14)三、疏水降压措施 (17)四、井下探放水措施 (18)五、防水闸门 (23)六、注浆堵水措施 (24)七、老窑水防治 (24)八、井下排水 (25)九、地表防治水措施 (27)十、灾害预防和处理 (28)十一、组织保障措施 (29)前言为进一步加大我矿防治水工作,不断提高我矿防治水能力,有效防范水害事故的发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展理念,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毕节地区煤矿安全生产禁令》及四个规定、五个100%等规定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安监局、贵州煤监局《关于印贵州省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安监煤矿[2012]67号)即(毕市安监[2012]86号)精神,加大我矿防治水工作力度,提升我矿防治水能力,有效防范水害事故发生,特制定本防治水设计方案。

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概况煤矿为一家合伙企业,在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持有注册号为52000040的《合伙企业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及方式:煤炭的开采及销售(凭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从事经营活动)。

大湾子煤矿开拓准备系统按30~45万吨/年建设。

矿井防治水课程设计

矿井防治水课程设计

目录1、工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2、工程背景 (3)2.1工作面情况 (3)2.2矿井水文地质状况 (5)3、工程设计 (6)3.1依据的国家标准 (6)3.2依据的行业标准 (6)3.3工程布置方法 (7)3.3.1 技术要求 (7)3.3.2注浆改造的原理及指导思想 (8)3.3.3注浆材料 (8)3.3.4施工前准备工作 (9)3.3.5设备和材料准备 (9)3.3.6施工顺序要求 (10)4、工程进度安排 (11)5、避灾要求 (11)6、工程费用预算 (12)7、工程评价 (13)7.1注浆效果检验 (13)7.2总结 (13)1、工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煤矿水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北方太原群、石灰岩煤系底盘的奥陶纪石灰岩、南方龙潭组煤层顶板的长兴灰岩和底板的茅口灰岩往往岩溶发育含水丰富, 一旦受采动影响突出井下, 都会出现严重的矿井水害, 最大突水量每分钟可以从几十立方到几百立方, 极易淹井。

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主要的因素是: 煤层底部的岩溶承压水、矿压地质构造及底板隔水层厚度和强度。

其中岩溶承压水是造成突水的主导因素, 是基础, 矿压是造成突水的诱发因素, 地质构造是造成突水的内在条件, 煤层底板是阻抗突水的唯一因素。

要预防底板突水, 就必须强化阻抗突水的因素, 削弱造成突水的条件。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凡是在突水系数> 0.7 的采区回采前, 必须制定措施, 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 做到防患于未然, 而做到这一点, 目前有二种方法。

一是通过打排水钻孔, 采取疏水降压的方法, 但这是有条件的:①含水层富水性小, 疏降排水费用不高或疏降排水费用虽高, 但可以排供结合。

②不会因疏降严重影响工农业用水, 造成地下水的浪费。

③不会因疏降造成地面大面积沉降和环境污染。

④含水层的补给边界, 水量已经查明, 可以合理疏降到一定的安全水平。

另一种是通过打钻孔到预定层位, 然后注浆改造煤层底板含水层, 使本来是强含水层变成弱含水层或者成为隔水层。

矿井防治水(摘自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矿井防治水(摘自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矿井防治水第一节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一、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水文地质资料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变化规律郭屯井田位于巨野煤田中部,为巨厚松散层覆盖的全隐蔽煤田,新生界地层厚度平均为577.01m。

本井田第四系、上第三系内的粘土层分布广泛,厚度稳定,隔水层性能良好,从而使得各砂层间的水力联系不密切。

本井田东界为田桥断层,落差大于500m,西升东降,为阻水边界,西界为煤系地层隐伏露头,由此构造总体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因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井田呈宽缓褶曲构造,次一级褶曲发育,倾角较缓,为5~10°。

井田南、北边界为人为边界。

可以初步认为本井田的边界是比较理想的阻水边界,矿井应为一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见图6-1-1和图6-1-2。

本井主采的3煤开采时的主要充水途径为直接揭露含水层的井巷工程,受采动影响而造成的顶板冒裂导水带、底板破坏裂隙带,以及导水的断裂构造。

其主要正常充水方式为采动裂隙导水带,因此要评价煤层开采的充水因素必须分析煤层采动裂隙的影响范围。

井田内各含水层水文要素见表6-1-1,从表6-1-1中可以看出,3煤层开采时的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074~0.02371L/s·m,富水性弱,补给性不足。

含水层水文要素表6-1-12、断层导水性断层导水性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断层两盘含水层地下水是否通过断层带发生水平补给;其二是断层同一盘含水层地下水能否通过断层带或附近裂隙发生垂直补给。

决定断层是否导水的主要因素是断层的力学性质、断层两盘含水层接触关系及断层带充填物的胶结程度。

据部分矿井的实际生产资料表明,隔水层中的断层不导水,断层两侧含水层与含水层相对接时才具有导水性。

根据11个揭露断点的钻孔统计,泥浆消耗量未发现明显的增大和漏失现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断层带不富水的特征。

但是从基岩含水层漏水钻孔分布特征看,一般漏水点均位于含水层隐伏露头及断层附近的事实说明,在大的断层附近,岩石较破碎,裂隙发育,常伴生一些次级小断层,而充填程度又较差,因此,大断层两侧及交汇部位常形成相对富水区。

煤矿防治水应急预案范本

煤矿防治水应急预案范本

煤矿防治水应急预案范本一、总则为应对煤矿防治水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应急预案。

该预案适用于煤矿防治水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应急组织1. 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1)总指挥:负责全面指挥煤矿防治水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3)救援队队长:负责组织救援队进行现场救援工作。

(4)通信指挥员:负责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通信工作。

2. 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任务(1)及时发出应急救援警报。

(2)统筹调度各类救援力量和器材。

(3)组织救援队进行救援工作。

(4)协调与沟通相关机构和单位。

三、预警机制1. 建立常态化的防治水安全监测系统。

2. 制定煤矿防治水预警级别:(1)Ⅰ级预警:发生中等风险水患情况,需启动应急预案。

(2)Ⅱ级预警:发生较大风险水患情况,需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3)Ⅲ级预警:发生重大风险水患情况,需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四、应急救援1. 高危区域的人员转移(1)发现水患迹象后,应及时向高危区域人员发出避险警报。

(2)组织人员按照紧急撤离计划撤离高危区域。

(3)监测疏散通道的状况,确保通道畅通。

2. 设备抢险(1)将救援队伍分为多个小组,协同抢险。

(2)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抢险工具和设备。

(3)加强应急抢修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 水源控制(1)制定堵漏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封堵漏水点。

(2)调度排水设备,及时排除积水。

4. 事故查询及报告(1)发生事故后,应迅速展开救援,并及时将事故情况上报相关部门。

(2)进行事故现场勘察和调查,总结事故原因。

五、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1. 救援队装备(1)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备:通信设备、地图、计时器等。

(2)个人防护装备:安全帽、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3)救援工具和器材:浮筒、绳索、救生圈、灯具等。

2. 物资储备(1)食品:干粮、水、饮料等。

(2)医药物资:急救药品、消毒用品、急救工具等。

a06第六章防治水

a06第六章防治水
青龙矿井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第一节 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
一、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一)水文地质资料 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变化规律 根据地质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第二类第一型,即以煤系地层裂隙含水层 充水及顶板直接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矿井一采区浅部部分地段较厚煤层,导水裂隙带较高,开采后可能导致长兴组 P2c 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进入矿井。即局部以岩溶裂隙进水为主。 2、构造导水性 (1)格老寨背斜 井田范围处于格老寨背斜之北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背斜轴向北东~南西,且 向北东倾伏,北西翼地层倾向 300~330°,倾角 9~16°,南东翼倾向 120~150°,倾 角 30~40°。背斜轴为井田水文地质单元的北东边界和地下分水岭。 (2)F1 断层 位于井田北西边界,长约 5.5km,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 60~70°, 其性质为正断层,垂直断距 100~150m。 (3)F2 断层 出露于井田西部边缘,长约 3.9km,断层倾向北西,倾角 50~80°,其性质为 正断层,断距 80~100m。 (4)F3 断层 位于井田南西边界,走向东西,井田内长约 6.2km,倾向南,倾角 25~65°,
·98·
青龙矿井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根据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首期开采地段为 A3—A6 勘探线间、最低平均开采标 高为 1100m, 利用矿区西部老矿山资料, 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 预测首期开采地段 1100m 标高以上的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3113m3/d ( 129.8m3/h ) 。雨季矿井涌水量 6942 m3/d (289.3m3/h) 。 根据地质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第二类第一型,即以裂隙含水层充水及顶 板直接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三)小窑及老空区积水 井田内生产坑道及老硐均分布于背斜轴部附近煤层露头线一带。地质勘探共调 查老硐 1 6 个,竖井 1 个,调查生产坑道 4 个(包括背斜北西翼分布的石桥煤矿斜井 SKDl、SKD3、江丰煤矿斜井 SKD2;背斜北东翼分布的红砖煤矿 SKD4。由于非法小煤 窑被取缔和炸封, 故开采情况及水文地质情况不明。 区内坑井主要为斜井, 斜深 5. 50 —2.23m,坑口标高 1277.98~1335.92 米,涌水量为 0—2.34L/S,单位涌水量 0.0001~0.0680L/S·m,水位标高 1272.43—1325.02m。以下着重阐述分布于井田 内的石桥煤矿和江丰煤矿。 1、石桥煤矿 石桥煤矿有两个井口 SKDl 和 SKD3,设计年生产能力为 15 万 t/a,SKDl 坑口标 高 1292.53m, SKD3 坑口标高为 1306.59m, SKDl 主巷道从 M18 煤层顶板开口, 沿 275° 方向斜井掘进,斜长 207m,坡度 22°,垂深 83.63m,开采最低标高 1208.90m。斜深 55m 处,坑道南侧侧壁有股状水流进入坑道,其涌水量为 0.221L/S,据调查,该水 流来自于南侧小窑之积水,涌水量较稳定。其余出水状态为浸水及淋水。 SKD3 斜深 200 米,最低开采标高 1238.19m。 据观测,石桥煤矿两个井口最大涌水量 1.6 0L/S,最小为 0.260L/S,平均 为 0.73L/S,变化系数 6.2。 2、江丰煤矿

防治水基础质料文档

防治水基础质料文档

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防治水基础资料一、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帐。

二、气象资料台帐。

三、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帐。

四、钻孔水位及井泉动态观测成果台帐。

五、抽(放)水试验成果台帐。

六、矿井突水点台帐。

七、矿区地质钻孔综合成果台帐。

八、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帐。

九、水质分析成果台帐。

十、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帐。

十一、水源井(孔)资料台帐。

十二、封孔不良钻孔资料台帐。

十三、井田周边煤矿及采空区相关资料台帐。

十四、水闸门(墙)观测资料台帐。

十五、其他专门项目的资料台帐。

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必须认真收集、整理,建立计算机数据库,长期保存,每半年补充修改1次。

防治水必备水文地质图件一、矿井充水性图。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其他图件由煤矿根据矿井实际需要绘编。

煤矿应当建立数字化图件,内容真实可靠,每半年对图纸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新建矿井的必备资料图件新建矿井应按矿井建井期有关规定进行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并全部移交给生产单位,包括:一、水文地质观测台帐和成果。

二、突水点台帐、记录和有关防治水的技术总结,以及注浆堵水记录和有关资料。

三、井筒及主要巷道水文地质实测剖面。

四、建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成果。

五、建井水文地质总结报告(可与建井地质总结报告合在一起)。

任何矿井在废弃关闭之前都必须编写和提交闭坑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一、闭坑前的矿井采掘空间分布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及积水量进行分析评价。

二、闭坑对邻近生产矿井安全的影响和应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闭坑报告(包括图纸资料)报煤炭主管部门备案。

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建立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矿井水文地质文字资料、数据、图件、计算评价和矿井防治水预测预报一体化。

矿井防治水方案

矿井防治水方案

中钢煤业公司矿井防治水实施方案二0一三年十一月目录中钢煤业公司 (1)矿井防治水实施方案 (1)二0一三年十一月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工作 (3)第三章水害隐患排查和水害(情)预测预报 (9)第四章老空区积水调查 (10)第五章探放水 (12)第六章采掘工作面防治水 (15)第七章隔离开采 (17)第八章矿井排水 (19)第九章地面防治水 (20)第十章汇报及审批制度 (21)第十一章奖惩 (23)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杜绝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针对集团煤业公司所属煤矿受水害威胁现状和防治水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 2 条.各矿必须建立健全并落实防治水责任制。

矿长对防治水工作负管理责任,总工程师对防治水工作负技术责任,矿分管领导对防治水工作负落实责任。

各部门按职责范围,明确责任,确保防治水工作不出现问题。

第 3 条.各矿必须配备专职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地质专业毕业或经专业培训),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矿井不少于1人,大型矿井和水文地质类型中等的矿井不少于2人,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矿井不少于3人。

大型矿井和水文地质类型中等及以上的矿井,地质测量科要设水文地质组。

第 4 条.各矿必须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

年度防治水工程列煤炭安全生产费用计划,经批准的防治水工程计划不得随意变动,确需变动的,要按程序报批。

防治水工程要有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 5 条.各矿每年底12月25日前应做好下年度水害分析和编制水灾应急救援预案,并规定避水灾路线,设置路标。

年度水害分析应纳入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中实施。

第 6 条.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加强防治水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广使用防治水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防治水设计编制人:张任潭总工程师:李鹏矿长:王振海主要负责人:王俊二零一六年度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防治水设计一、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a、井田位置与范围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原中宁县车路梁联营煤矿)位于宁夏中宁县石空镇北约20km处,属中宁县余丁乡管辖。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5︒35'04",北纬37︒41'42",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政发[2010]62号文和中卫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卫政办发[2010]196号文,2010年对全矿区采矿权进行整合,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宁县车路梁联营煤矿,成立于2005年4月,2013年2月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变更信息》变更为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

车路梁联营煤矿即为原车路梁煤矿、芨芨沟煤矿和岳家梁煤矿整合后保留下来的煤矿之一。

b、交通条件矿区南距包头-兰州铁路、银川~中卫公路约20km,石空~碱沟山煤矿专用公路从矿区西南部通过,交通条件方便。

c、兼并重组工作及四邻情况宁夏宁隆煤业有限公司(原中宁县车路梁联营煤矿)位于中宁北山碱沟山地区中梁一带,中梁一带煤层已有数十年开采历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宁县石空镇在四个圈兴办了乡镇煤矿,开采垂深70m~150m;2000年~2008年,先后有6家民营小型企业在中梁一带分别申请办理了车路梁联营煤矿、芨芨沟煤矿、岳家梁联营煤矿、宏远煤矿、中梁煤矿、石空镇四个圈煤矿《采矿许可证》,并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采。

2009年,因全国矿山事故频发,为了安全,政府主管部门将所有矿山一律先停业,后进行整合,故原车路梁、芨芨沟、岳家梁等三家煤矿自2009年至今一直未开采。

2013年12月14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C6400002009071120030141,批准开采8#煤层,井田面积1.0513KM2,矿井批准生产能力15万吨/年。

2011年12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宁经信煤炭发【2011】662号文件下发关于宁夏中宁县车路梁联营煤矿技改初步设计的批复;2011年12月9日,宁夏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宁煤安发【2011】171号文件下发关于宁夏中宁县车路梁联营煤矿整合技改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2012年8月11日宁夏煤矿安全监察局银南监察分局编号银南煤安监备字3001号备案文件进行回执,同意备案开工建设。

d、井田内整合煤矿情况现将原车路梁联营煤矿、芨芨沟煤矿、岳家梁等三家煤矿开采现状分别叙述如下:1、煤矿东段(原车路梁联营煤矿):该煤矿原有一对生产斜井,批准开采深度+1200m水平。

目前在不可采煤层区以西范围内已采至+1300m水平。

在不可采煤层区以东均未开采。

2、煤矿中段(原芨芨沟煤矿):该煤矿原有一对生产斜井,批准开采深度为+1200m水平。

主井在地表至+1350m水平为一级提升斜井,向东施工,斜深330m;在+1350m水平至1242m水平为东二级提升斜井,向东施工,斜深220m;在+1350m水平至1322m水平为西二级提升斜井,向西施工,坡角-30 ,斜深55m。

目前该矿F4断层以西+1270m 以上已经采空。

主井开采工作面主要在F4断层以西地段。

工作面走向长345m,斜高30m,沿运输水平巷道底部留有斜高5m的保安煤柱。

3、煤矿西段(原岳家梁联营煤矿):该煤矿原有一对生产斜井, 批准开采深度+1100m水平。

目前该四号井在+1160m水平以上向西开采,在+1200m水平以上均已采空。

原车路梁联营煤矿整合后技改工程于2012年9月10日开工建设,截止2016年3月底,主、副斜井分别完成890m、900m;现技改的东风井是原车路梁煤矿的主斜井,西风井是原岳家梁煤矿的主斜井,目前东风井已维修完成850m,西风井已维修完成890m。

e、以往的测量及调查情况重组前各小矿的地质测量工作均由本矿自行绘制,其成图的质量较差可靠性较差。

重组后本公司及设计部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调查收集多手资料,摸清了部分兼并重组矿井的采掘范围及存在的隐患,为公司的改扩建及今后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f、井田内煤层赋存及开采情况1、含煤性石炭系上统土坡组(Ct)共含煤21层。

由于该煤矿范围小(平面面积0.960Km2),且为长条状东西向分布,南北宽约320m,煤矿南、北矿界基本上接近含煤地层(K1和K2)的标志层,从前人资料(地形地质图、剖面图)及本次野外调查,该煤矿范围内只出现八煤层。

八煤层露头厚度一般在0.10m~0.40m之间,风化后呈褐红、砖红、褐黄色。

风氧花带以下可采煤层厚度一般在0.6m~2.86m之间,在煤矿中部垂深40m以下,煤层厚度0.10~2.29m,风井口东220m至煤矿东边界,煤层由2.11m变薄至0.1米左右。

根据矿井生产揭露煤层情况:煤矿东段风井一水平巷道向东掘进至250m处,煤层厚度开始变薄至0.75m,到375m时变薄至0.15m;六水平巷道向东掘进至310m 处,煤层厚度开始变薄至0.93m,到360m时变薄至0.26m; 现生产的八水平巷道向东掘进至220m处,煤层厚度开始变薄至1.12m,至300m时变薄至0.18m。

2、根据以上井下巷道实际揭露煤层资料,煤矿东段八煤层自东风井口向东200m开始,煤层变薄为不可采煤层;另在煤矿中段的部分区域同样由于煤层变薄成为不可采煤层。

具体表现在该矿的东段和中段(原车路梁煤矿中部和西部、芨芨沟煤矿东部和西部)出现一段不可采煤层区。

但从煤矿整体煤层稳定程度来看,煤层厚度虽有一些较小变化,但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煤类单一,煤质变化小,煤层大部分可采,且煤层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偶见厚度小于5cm、长1m-2m的夹矸透镜体,从总体上看属结构简单的较稳定煤层。

3、可采煤层八#煤层:灰分平均值7.80%;挥发分平均值7.92%;全硫平均值2.01%;发热量平均值29.12MJ/kg,属低灰分、中-富硫、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可作为高炉喷吹、气化、发电、化工等工业用煤以及民用煤。

4、煤的风化与氧化煤的风氧化带推测地表向下80米。

本区地层情况:碱沟山矿区属秦祁昆地层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宁夏南部地层小区,出露地层有泥盆系老君山组;石炭系前黑山组、臭牛沟组、土坡组;白垩系庙山湖组;第三系红柳沟组;第四系等地层。

现将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a、泥盆系老君山组(Dl)为本矿区出露最老地层,该地层分布在撅屁山—西固背斜轴的东部、乌车梁—老牛湾山背斜的轴部,出露于大石头井沟以东、南部的老牛湾山、红石堆、单梁山、骆驼山等地。

岩性为一套紫红色粉砂岩、泥岩夹灰褐色、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岩,顶部以紫红色、灰黄色板状钙质泥岩夹泥灰岩作为与上覆地层的分界。

地层最厚达3000米以上。

b、石炭系上统土坡组(Ct)该套地层在碱沟山矿区广泛分布,是碱沟山矿区主要的含煤地层之一,主要分布在麦垛山—天似城向斜轴部及两翼,出露于牛勒巴洼、红土井子、稍牛口子、碱沟山等地。

岩性为:底部主要为浅灰、紫褐色中—粗粒石英砂岩、灰色细粒砂岩与灰黑色泥岩互层;中部为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灰黑色泥岩及煤层;上部为灰绿色薄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

与下伏老君山组呈不整合接触,厚度1448米。

依其岩性征,将土坡组由下至上进一步划分为4个岩性段,但在该煤矿内只出露第二岩性段、第三岩性段、第四岩性段,含煤地层主要在第三岩性段(Ct3),现分述如下:(1)、第二岩段(Ct2)分布于煤矿南部。

岩性主要由灰、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细砂岩、深灰色粉砂岩、黑灰色泥岩组成。

顶部为一层厚15~20m的浅灰~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致密坚硬,形成高凸地形,全区比较稳定,为K1标志层。

厚366m。

(2)、第三岩段(Ct3)主要分布于煤矿中部,为煤矿主要含煤地层。

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夹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

顶部为一层厚10m~15m的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为K2标志层。

煤矿范围内仅见八煤层露头,在煤矿中部垂深40m以下,煤层厚度0.10~2.29m,风井口东220m至煤矿东边界,煤层由2.11m变薄至0.1米左右,大部可采。

第三岩段厚337.75m~414.73m。

(3)、第四岩段(Ct4)主要分布于煤矿区北部。

岩性由一套较稳定的浅灰绿色薄层状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底部细砂岩中波浪构造发育,厚度大于300m,未见顶。

(4)、第四系(Q)分布于该煤矿东部和地势低凹处及各沟谷之中,主要有坡积物、洪积、冲积物,岩性由各种成分砾、砂砾、砂土、黄土及风积沙组成,以沙土,风积沙面积最广,在单梁山,麦垛山、撅屁山等地大面积覆盖,厚度差异大,由0— 50m不等。

g、构造该煤矿处于四个圈-狐子疙瘩复式背斜北翼,构造面貌总体上为走向北东-近南北向、倾向北西、倾角64︒-83︒的单斜构造。

该煤矿区主要发育有F1、F4、F5、F6、F8逆断层五条和F2、F3及F7正断层三条。

现对该煤矿较有影响的断层叙述如下:F1逆断层:走向长大于600m,断面产状275︒∠65︒,西盘(上盘)上升,东盘(下盘)下降,水平断距约25m,最大垂直落差5m。

F4逆断层:走向长约480m,断面产状70︒∠74︒,北东盘(上盘)上升,南西盘(下盘)下降,水平断距30m,最大垂直落差5m。

F5逆断层:走向长440m,断面产状65︒∠70︒,北东盘(上盘)上升,南西盘(下盘)下降,水平断距10m,垂直落差小于5m。

F6逆断层:走向长390m,断面产状255︒∠65︒,北东盘(下盘)下降,南西盘(上盘)上升,水平断距10m,垂直落差小于5m。

F7正断层:走向长410m,断面产状290︒∠64︒,北东盘(下盘)下降,南西盘(上盘)上升,水平断距10m,垂直落差小于5m。

F8逆断层:走向长390m,断面产状295︒∠64︒,北东盘(下盘)下降,南西盘(上盘)上升,水平断距10m,垂直落差小于5m。

上述断层对该煤矿区八、九煤层产生了不同影响,其中F1、F4、F5、F6、 F7对八煤层地表及深部影响较大,将煤层截断并位移,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F2、F3 、F8断层仅对地表煤层略有影响,但对该煤矿深部的煤层无大的影响。

根据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划分:因断层产状较陡,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且断层较发育,故将该矿范围内的构造复杂程度确定为中等类型。

h、水文地质划分类型矿井地面海拔高程1430m-1550m,总体山势地形东、西高,中间凹,东段最高处海拔高程1550m,中段最低处海拔高程1430m。

煤矿井口标高都在1500m以上,山洪及地表水通过煤矿中段流经大沙沟后向南排泄于黄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