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舞蹈作品教学分析与欣赏

合集下载

高先玉舞蹈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分解教学

高先玉舞蹈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分解教学

高先玉舞蹈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分解教学高先玉是一位被誉为舞坛传奇的舞蹈家,她的一支舞蹈作品《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以其深邃的舞蹈技巧和卓越的演绎能力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深入探讨《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这一舞蹈作品的主题,解析高先玉在其中所传达的教学意义。

1. 舞蹈作品背景《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这一舞蹈作品背景取材于中国古老的黄河文化,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黄河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黄河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通过舞蹈,高先玉将黄河的浩荡与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呈现了黄河流经大地、润养万物的壮丽景象。

2. 舞蹈内容与情感表达《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以黄河的流经为线索,通过舞蹈展示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

舞蹈开始时,舞者们以平和的姿态表达对土地的敬畏与感恩,接着通过舞蹈姿态的变化,生动地描绘了种植、收割、耕耘等农耕活动的过程。

舞者们的舞姿流畅而独特,传递出对土地和自然界的感激之情。

整个舞蹈中,高先玉巧妙地运用身体表达方法,展现出黄河文明孕育的丰硕果实和文化遗产。

3. 教学意义与个人观点《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这一舞蹈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美丽与壮丽,同时也传递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我看来,这一舞蹈作品具有着深远的教学意义。

它告诉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和资源,在保护环境方面承担起个人的责任。

它强调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表明个人的奉献和努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它通过舞蹈的方式,将文化传承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4.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舞蹈作品的全面评估,我们深入探讨了其背景、内容以及教学意义。

这一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传递了对土地和自然界的感激之情。

在教学方面,它强调了对大自然的珍惜和保护,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以及文化传承与艺术表演的结合。

通过舞蹈,高先玉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自然的关系。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写手,我深受高先玉舞蹈的启发。

《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教学设计

《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教学设计

欣赏《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一、教学目标:1、通过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歌舞和乐舞的风格特征,加深对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印象。

2、了解和学习民族舞的服饰特点和舞蹈特点,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3、通过模仿其它少数民族舞蹈动作掌握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动作变化和发展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少数民族舞蹈基本动作和韵律,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感受其特点。

难点:掌握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克服学生对少数民族舞蹈冷漠排斥的心理情绪。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分析法、体验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课前请学生们搜集《东方红》及我国少数民族歌舞方面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伊始,教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表演一段舞蹈,请同学们欣赏。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表演的这段舞蹈那个种类舞蹈呢?生:民族舞师: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生答:(蒙古族舞蹈)。

师: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部非常著名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这部史诗中汇集了我国当时最优秀文艺人才,这部作品1964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这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名字是?生:《东方红》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了解。

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讲解,相互补充。

(二)新授:师:我们就今天就一起走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六场,欣赏一下我国当时最优秀的艺术家表演的音乐和舞蹈。

欣赏作品时候同学们思考一下问题:1:作品中出现了哪些少数民族?2 作品中出现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3 作品中出现的少数民族的舞蹈特点是什么?4 你能模仿其中的一两个动作吗?生:欣赏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师:我们欣赏的这部作品都出现了哪些少数民族?生: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你从哪些方面判断到他是这个民族的?生:服饰,舞蹈特点师:从东方红这部作品我们发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服饰文化特点,在舞蹈的领域中,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的舞蹈风格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可以说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代表。

编舞《骄傲的少年》分解教学

编舞《骄傲的少年》分解教学

编舞《骄傲的少年》分解教学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编舞《骄傲的少年》分解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该编舞作品是一部以"骄傲的少年"为主题的舞蹈作品,展现了青春的活力和对未来的追求。

分解教学则是将整个编舞过程分解为多个步骤,帮助学习者逐步掌握舞蹈动作和技巧。

通过分解教学,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编舞的创作灵感和舞蹈风格,提升他们的舞蹈技能和表现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骄傲的少年》编舞的创作灵感和构思,以及分解教学的目标和方法,希望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份实用的教学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这一舞蹈作品。

1.2文章结构2.1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全面介绍编舞《骄傲的少年》的分解教学。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文章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编舞《骄傲的少年》的背景和主题,以及本文的目的。

接着,详细说明了本文的结构,让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预期。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编舞《骄傲的少年》和分解教学。

在编舞部分,重点介绍了该舞蹈的风格和主题,以及编舞的构思和创作灵感。

这一部分旨在让读者对该舞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够欣赏编舞师的创意和艺术表达。

在分解教学部分,首先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和方法,说明了通过分解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编舞《骄傲的少年》。

接着,详细介绍了分解教学的步骤,包括技巧讲解、动作分解、反复练习等内容。

这一部分旨在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学者和学习者有效地掌握编舞的要领。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编舞《骄傲的少年》的重要性,强调该舞蹈对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的价值。

同时,还强调了分解教学对学习者的帮助,指出通过分解教学,学习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舞蹈的细节和技巧,并提高舞蹈表演的水平。

通过以上几个部分的编排,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编舞《骄傲的少年》的分解教学,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舞蹈作品,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舞蹈表演能力。

1.3 目的编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分享和介绍《骄傲的少年》这个编舞作品,并提供详细的分解教学,帮助舞蹈爱好者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个舞蹈。

《土风舞》教案

《土风舞》教案

《土风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欣赏与表现》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土风舞》的欣赏与学习。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土风舞的起源、特点及分类;学习土风舞的基本步伐和动作组合;欣赏经典土风舞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风舞的起源、特点及分类,提高学生对民族舞蹈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土风舞的基本步伐和动作组合,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3. 通过欣赏经典土风舞作品,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土风舞的动作组合及表现力。

教学重点:土风舞的基本步伐、动作要领及舞蹈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投影仪、舞蹈视频、土风舞服饰。

学具:舞蹈鞋、舞蹈服装、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专业土风舞演员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感受土风舞的魅力。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土风舞的起源、特点及分类。

(2)讲解土风舞的基本步伐和动作组合。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经典土风舞作品为例,分析其动作要领和表现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练习土风舞的基本步伐和动作组合,教师巡回指导。

5. 欣赏与分析(10分钟)欣赏经典土风舞作品,分析其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题目。

六、板书设计1. 土风舞的起源、特点及分类2. 土风舞基本步伐和动作组合3. 经典土风舞作品欣赏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土风舞社团,提高舞蹈技能,丰富课余生活。

同时,推荐学生观看更多土风舞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4. 作业设计的要求与答案反馈。

《青春舞曲》优秀教案优秀10篇

《青春舞曲》优秀教案优秀10篇

《青春舞曲》优秀教案优秀10篇青春舞曲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维吾尔族相关文化,树立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2、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在乐曲中识别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习新疆典型的节奏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难点】提高歌曲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由老师跳新疆的舞蹈。

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这是一首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名字是《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大家都知道新疆是一个美食之乡,水果有葡萄和哈密瓜等,小吃如手抓羊肉烤羊肉串等都非常的有名,维吾尔族的服装也很有特点,其中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而且维吾尔族人民对待客人非常热情好客,让我们插上翅膀一起走入美丽的新疆。

(二)新课教授1、欣赏《青春舞曲》老师设置问题:节奏特点怎样?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回答(老师范唱歌曲重点部分)。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的节奏感非常的强,而且它的速度比较快,音与音之间的距离非常的近,歌曲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所以让我们感觉密集跟紧凑。

整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

2、听辨练习(1)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老师设置问题:歌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有些事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却去而不复返,而人的青春就像鸟儿一样飞走了却没有回头,是为了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应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演唱。

舞蹈作品分析4

舞蹈作品分析4
上千年的沉睡对他来说太长也太久了他好像灵魂出窍般地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从舞台后区翻跃着进发出来他单腿跪地昂首挺胸一个威武战士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就在这扣人心弦的一瞬间音乐戛然停止整个舞台被红色重彩的笔墨所笼罩这时鼓声带着强有力的节奏感缓缓地从远处响起演员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拧动身体像木偶一样出现了顿挫的感觉渗透出一种古朴的气质和凝重的历史感在古琴的一拨之弦中演员的身体忽然向后一躺加之弦外之音的一颤身体慢旋了三百六十度这种带有棱角又不乏韵律的动作把人物僵硬的躯壳韵律化灵魂化
全剧分序幕“求索”和五场:“苦难”、“抗争”、“融合”、“逆发”、“诞生”。当大幕拉开后,具有标志性的埃菲尔铁塔就让观众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美丽的法国巴黎。身处异国他乡的冼星海在塞纳河边起舞,他迷茫、困惑、思索、追求……这段舞的表演单纯质朴,流露出海外学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时空转换,星海从巴黎回到祖国大地,目睹日寇铁蹄下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星海高歌救亡歌曲,与热血青年并肩抗争。他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与船工一起击鼓扬桨。舞台表演区和纱幕后台区相配合,很好地开拓了艺术表演空间,既烘托了主要人物的活动,又展示了延安的生活场面。星海挥舞指挥棒,奏响时代和民族的强音,震天动地的《黄河大合唱》诞生了。舞剧结构的六大“板块”连接起来形象地再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忧国爱民,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创作《黄河大合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变化过程。
该剧以生动的舞蹈语汇,形象地再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民族危难之际,从苦闷求索中觉醒,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作品令人动情的爱国主义情怀,撼人心魄的磅礴气势,独特精巧的构思,令舞界人士惊喜。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灵动的舞蹈表现、大写意的整体架构,令观众十分振奋。
《一个扭秧歌的人》 独舞与群舞
《星海 黄河》

初中舞蹈作品欣赏教案模板

初中舞蹈作品欣赏教案模板

初中舞蹈作品欣赏教案模板年级学科:初中音乐舞蹈课程课时:1课时教材:《初中音乐舞蹈教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舞蹈,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

2. 通过欣赏舞蹈《细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舞蹈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舞蹈动作与音乐、舞台背景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

教学内容:1. 舞蹈《细雨》的背景及创作特点介绍。

2. 舞蹈动作、音乐与舞台背景的欣赏分析。

3. 学生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细雨》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美感。

2. 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创作者、表演者及创作背景。

二、舞蹈欣赏分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舞蹈《细雨》的背景、创作特点及舞蹈表达的主题。

2. 分析舞蹈动作与音乐、舞台背景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感知舞蹈的美感。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舞蹈中的主要动作,如云手、细雨洒落等,让学生体会舞蹈的细腻与优雅。

三、学生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舞蹈中的音乐,让学生尝试找出与舞蹈动作相匹配的音乐元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舞蹈中的舞台背景如何与舞蹈动作、音乐相互衬托,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3.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舞蹈欣赏的心得体会。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舞蹈欣赏教学进行总结,强调舞蹈《细雨》的艺术价值及对学生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意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寻找其他优秀的舞蹈作品进行欣赏,提高自己的舞蹈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蹈《细雨》的背景、创作特点及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舞蹈音乐、舞台背景与舞蹈动作相互关系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舞蹈欣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优秀舞蹈作品教学分析与欣赏

优秀舞蹈作品教学分析与欣赏
上实现了政 治标准 和艺术标准 的完美结合 ,实现 了革命 与浪
除此之外 , 引导学生发现《 红色娘子军》 中音乐表 现 进入 2 l 世纪 , 社会呈现多元化 的发展态势 , 单一 的人 才 漫 的统一。 海南 民歌与西洋乐器的混合 、 中国 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社会需要各种素质综合发展 的 与舞蹈技巧上 的艺术创新 , 复合型人才 , 因此 , 加强对优 秀作 品的分析和欣赏是 提高学生 综合组织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通过优秀舞蹈作品的熏陶, 可以 使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 、 世界观和价值观 , 提高发 现美 、 鉴 赏美 、 创造美的能力 ; 另一方 面还 能拓宽学生 的视野 , 将舞蹈 艺术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 艺术来源于生 活 , 又反过来 为生活 增添光彩 , 为人个体生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 的动力。
又高于生活 , 在对优秀舞蹈作 品进行分析 和欣赏时 , 也要 紧密结合 , 有着深刻 的民族印记 ; 姑娘眉间鲜明的朱砂 、 “ s ” 形 活 , 注重教学内容 的现实性 , 将现实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 , 对舞蹈 的曼妙 曲线 , 透露出印度特有的梦幻与诱 惑 ; 印度民族曲调与
从而促进发现美 、 鉴赏美 以及创造 流行元素的完美结合 , 成就了《 阿育王》 的音乐魅力 。 通过对舞 作 品的深层 意蕴进行挖掘 , 蹈《 阿育王》 的分析和欣赏 , 在宗教祥和的氛围中 , 感受到了印 美 能 力 提升 。 度人 民对生活对爱 的炽热追求 。
重要性及其教 学活动做一 简要叙述。 关键词: 舞蹈作品; 舞蹈教 学; 赏析
中图分类号 : J 7 0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0 5 — 0 1 2 1 — 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舞蹈作品教学分析与欣赏
作者:李玉娇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2期
摘要:舞蹈是一项集音乐、服装、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优秀的舞蹈作品具有审美价值、群众基础、传播意义及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对优秀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是舞蹈教学的基础,通过对舞蹈作品及舞蹈创作者的分析,挖掘作品蕴含的深层意蕴,深刻体会到舞蹈作品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从而为舞蹈作品表演及编创等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本文拟对舞蹈教学中加强优秀舞蹈作品分析与欣赏的重要性及其教学活动做一简要叙述。

关键词:舞蹈作品;舞蹈教学;赏析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21-01
一、在教学中加强优秀舞蹈作品分析与欣赏的重要性
(一)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中加强优秀舞蹈作品的分析与欣赏,为学生感受、评判艺术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学校教学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加强优秀作品的分析和欣赏,通过对舞蹈作品本身形体美的发现和舞蹈作品深层意蕴的挖掘,使学生在灵魂上获得一种满足,在愉悦中陶冶性情,引发学生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深刻积极的思索【1】。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
进入21世纪,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单一的人才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各种素质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对优秀作品的分析和欣赏是提高学生综合组织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通过优秀舞蹈作品的熏陶,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将舞蹈艺术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为生活增添光彩,为人个体生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通过分析和欣赏实现对优秀舞蹈作品的艺术审美
(一)异国风情的展现——以舞蹈《阿育王》为例
音乐、造型、色彩等都是一部优秀舞蹈作品的基本要素,在舞蹈赏析教学中首先要增强学生注重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的意识,印度电影《阿育王》里面的舞蹈为我们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为我们展现了独特的异国风情。

《阿育王》舞蹈与宗教紧密结合,有着深刻的民族印记;
姑娘眉间鲜明的朱砂、“S”形的曼妙曲线,透露出印度特有的梦幻与诱惑;印度民族曲调与流行元素的完美结合,成就了《阿育王》的音乐魅力【2】。

通过对舞蹈《阿育王》的分析和欣赏,在宗教祥和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印度人民对生活对爱的炽热追求。

(二)中国画卷的意境——以舞蹈《雀之恋》为例
杨丽萍演绎的舞蹈《雀之恋》给观众营造出一幅绝美的中国画卷,是生活中这篇土地上中华儿女对“爱”的美好期盼。

舞蹈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出了要求作品本身优秀和表演者舞艺精湛之外,对舞台背景要求也极高,《雀之恋》运用现代技术对舞美进行了动态设计,引人入胜。

除此之外,服装和人体彩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增加了舞蹈的表现力和真实性。

(三)中国革命的经典——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例
《红色娘子军》作为我国首部芭蕾舞剧历久弥新,是西方芭蕾舞与中国民族舞的完美结合,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舞蹈作品。

在教学中对《红色娘子军》进行分析和欣赏时,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革命时代女战士的斗争和生活,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编排的学习和创新。

《红色娘子军》在创作上实现了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完美结合,实现了革命与浪漫的统一。

除此之外,引导学生发现《红色娘子军》中音乐表现与舞蹈技巧上的艺术创新,海南民歌与西洋乐器的混合、中国民族舞蹈与西方芭蕾舞蹈的结合,共同成就了《红色娘子军》的艺术魅力【3】。

(四)生态中国的体验——以舞蹈《丽水金沙》为例
现代社会生活步伐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片面的重视经济的发展速度,却忽视了自然生态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也应适当的提升学生的生态意识,舞蹈作品《丽水金沙》是原生态舞蹈中的经典之作。

《丽水金沙》以美丽的城市丽江为背景,汲取人类早期舞蹈的歌舞元素,通过“火把节”“走婚”等文化的演绎,将民族的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机融合,成就了一方心灵的净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加强优秀舞蹈的分析和鉴赏,既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对优秀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时,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将现实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对舞蹈作品的深层意蕴进行挖掘,从而促进发现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园园.初窥舞蹈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舞蹈赏析教学有感[J].剑南文学,2010,(8):78.
[2]邹联丰.一部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10):58-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