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的故事_3000字

合集下载

屈原投进汨罗江的传说_关于屈原跳江的故事

屈原投进汨罗江的传说_关于屈原跳江的故事

屈原投进汨罗江的传说_关于屈原跳江的故事屈原第一次放逐在汉北。

第二次放逐在洞庭湖一带,最后到了汨罗江畔,投进江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屈原投进汨罗江的传说,希望对你有用!屈原投进汨罗江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屈原的人,在楚王手下做大夫。

后来因为很多人陷害屈原,楚王越来越不信任屈原,只信奸臣,就把屈原给免去了大夫一职。

屈原很伤心,认为楚国很快就会腐败了。

就来到了水泽边,日日夜夜在那里走来走去。

不久,他脸色憔悴,身体干瘦。

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唧唧喳喳地问屈原:“你不是在皇帝手下当大夫呢?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那些大臣和皇上都昏庸,这一个国家都靠你啊!”“是啊,”屈原叹了口气,继续说:“就是因为他们大家都昏庸,我一人反抗力不足,国家就要腐败了呀!就是他们那些昏庸的人多、心齐,皇上是不会信我的。

”小鸟很感动,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其他国家呢?”“唉,我这一下子跑了,楚国怎么办,毕竟我是楚国人,当然会为着楚国着想啊!唉,腐败的君王,奸臣,楚国就要毁在他们的手里了。

”说完,屈原便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江水里自尽了。

小鸟连忙飞到村子中告诉大家。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了这个消息,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

不一会儿工夫,好些小船争先恐后地来了。

可是水如碧玉,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呐?他们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到了儿也没把屈原找着。

渔民很悲伤,他们对着江面上祭祀了一会儿,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

为什么呢?因为怕江里的鱼儿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给他们吃了米饭。

由于鱼儿每一次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所以汨罗江的鱼儿长得又肥又壮、鱼肉鲜美。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老百姓们都会想起这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到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屈原简介屈原(前340—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投江的故事作文

屈原投江的故事作文

屈原投江的故事作文
《屈原投江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是关于屈原投江的。

屈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大诗人。

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总是想着怎么能让国家变得更好。

那些坏大臣特别讨厌屈原,就想办法陷害他,屈原被国王赶走了。

屈原离开了国都,一路上看到老百姓生活得很辛苦,心里难受极了。

后来,楚国被别的国家打败了。

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欲绝。

他觉得自己再也没办法为国家做什么了,于是就跳进了汨罗江。

老百姓们知道屈原投江后,都划着船去打捞他,还往江里扔粽子,希望鱼儿不要吃掉屈原的身体。

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屈原,他是一个很爱国的人哦!
《屈原投江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屈原投江的事儿。

他一心想让楚国变得强大,变得富有。

可是呢,楚国的国王糊涂呀,分不清好人坏人,光听那些坏大臣的话。

屈原一直劝国王要好好治理国家,可国王不听,还把屈原赶走了。

屈原离开了楚国的都城,心里特别难过。

他看到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日子过得苦巴巴的。

有一天,传来了坏消息,楚国被敌人打败啦!屈原的心都碎了,他觉得自己的希望全都破灭了。

屈原跳进了江里。

大家知道后,都赶紧去救他,还往江里扔好吃的,怕江里的鱼把屈原给吃了。

从那以后,每年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屈原,吃粽子,赛龙舟。

小朋友们,屈原是不是很伟大呀?我们要学习他爱国的精神哟!。

无私奉献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

无私奉献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

无私奉献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关于他投汨罗江的传说。

据传说,屈原为了表达不满和抗议,最终不顾一切,投身江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屈原无私奉献和爱国情怀,同时也启示着人们要勇敢地面对逆境和困难,坚守信念并奉献自己。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诗人,他在政治上一直秉持忠君爱国的立场,却多次遭受排挤和陷害。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78年,屈原因忠言谏诤不被秦昭王接受,被流放到汨罗江。

在流放期间,他深受困苦,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最终,在秦国灭亡之时,他感到绝望和无奈,决心以自己的死来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当屈原投身汨罗江时,他并不是在逃避现实或者沮丧无助,而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告诉世人,对于他而言,自由和尊严比任何东西都更重要。

在他选择结束生命的那一刻,他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英雄气概,成为后人传诵的楷模。

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激励着他们勇敢地奉献和牺牲,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该汲取屈原的精神,坚守初心,守护理想,无私奉献,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启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像屈原一样,勇敢地面对,坚持自己的信念,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心怀爱国之情,勇敢奋斗,成就更加美好的明天。

【字数:529】。

屈原跳江的故事

屈原跳江的故事

屈原跳江的故事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楚国的政治家。

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是楚国的贵族,担任过楚国的宰相,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受到了政治斗争的排挤和陷害,屈原最终选择了跳入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屈原跳江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时楚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困境中。

在楚怀王统治时期,楚国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屈原作为楚国的宰相,他秉持忠君爱国之心,努力为国家谋福利,但是却遭到了贵族和权臣的排挤和打压。

屈原多次上书告诫楚怀王,希望他能够改弦易辙,重振楚国,然而却遭到了冷落和不理睬。

在楚怀王的统治下,楚国内外交困,百姓疲困不堪,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屈原深感国家危亡,他为了挽救楚国,不惜忍辱负重,奔走呼号,呼吁楚怀王改革政策,振兴楚国。

然而,楚怀王却对他的忠言置若罔闻,反而被权臣中行偃等人所陷害,屈原被贬谪到南郑。

在南郑,屈原过着飘零的生活,他思念故国,思念家乡的亲人和百姓。

他在南郑写下了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他的诗篇激扬文字,感人肺腑,表达了他对楚国的忠诚和对百姓的深情。

然而,尽管屈原努力为国家和百姓呐喊,却依然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

面对国家的危难和自己的困境,屈原感到无比沉重和绝望。

他深知自己无法挽救楚国,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跳入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屈原的这一举动,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段悲壮传奇,也成为了后人心中的一座精神丰碑。

屈原跳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爱国者的悲剧命运。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忠诚和深情,也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屈原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永远怀念屈原,永远铭记他的爱国情怀和悲壮命运。

屈原投江的故事 (3篇)

屈原投江的故事 (3篇)

屈原投江的故事(菁选3篇)屈原投江的故事1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

而其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

诗中称,**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

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

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

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而已。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

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

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

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

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

十几年后,楚怀王**,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

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还是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最终以投江自尽的悲剧结局而被世人铭记。

屈原出生在楚国贵族家庭,自幼聪颖过人,深受父母的宠爱。

他从小就酷爱文学,对诗词歌赋有着非凡的天赋。

在当时的楚国社会,屈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出色的政治才能,很快就成为了楚国的重要官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国内部的政治腐败和外部的战乱不断加剧,使得屈原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

他多次上书忠言直谏,但却屡屡遭到当时的楚王的排斥和打压。

最终,屈原被陷害贬斥,被迫离开了楚国。

在离开楚国后,屈原流亡到了汉国。

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思考人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然而,屈原的心灵深处却始终笼罩着一层沉重的阴影。

他对楚国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始终萦绕在心头。

加之个人生活的挫折和困顿,使得屈原的心灵备受折磨。

最终,当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的心灵彻底崩溃了。

在楚国覆灭的那一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面对着汹涌的江水,悲痛欲绝地投身江中,以身殉国。

屈原投江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

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段绝唱,感动了无数后人。

在今天,我们虽然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但是屈原投江的故事依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它告诫我们,要珍爱和平,要珍惜民主自由,要警惕政治腐败,要追求真理和正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重蹈屈原的悲剧命运,走向光明的未来。

屈原投江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悲壮的情感,感动着世人的心灵。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珍爱和平,追求真理,让屈原的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屈原投江的故事【精彩10篇】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屈原投江的故事【精彩10篇】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屈原投江的故事【精彩10篇】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王昌龄篇一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作者:江山依旧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毕淑敏的抉择少男少女们常喜欢玩一种浪漫的网游,用五种象征不同生存方式的实物供人选择,并逐次放弃一项,凭最后留下的,并参考前面的,便证明你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

当然,他们大多会选择鲜花,因为它代表着美丽而芬芳的爱情。

当著名作家毕淑敏偶然遇到这样的提问时,却以相当严肃的态度来面对。

她在不故作崇高且认同世俗生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丰富的联想力,以自身真实的生活状况介入命题,拿生命来感受、体验这残酷的一失再失。

每一项的最终放弃,她都权衡再三、思潮翻滚,越到临界越感阵阵痛楚袭来,如灵肉的割舍,如绝域般无援。

这真是一个残忍的网游,因为它遇到了一个“傻”到能真切感应的人。

毕淑敏,她最终抓住了笔紧紧不放。

此时,积蓄已久的所有辛酸与委屈全涌了上来,她不能自已,泪水滂沱而下。

毕淑敏这篇长长的自叙,数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清晰地记起。

是的,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金钱、地位、荣誉、感情这几样东西,足以构成一个人安足生活的全部,人舍此何求?可是,这就是真正的生活吗?这就是人活着全部的价值所在吗?毕淑敏的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对于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来说,精神生活才更为神圣而重要。

在那里,灵魂有宁静的屋宇,有自由的翊膀,俯仰之间,有洞彻与发现,更重要的是,面对自己,你可以是自己唯一的主人。

没有思想,混迹尘土,仅剩一具欲望的躯壳在人间游荡而过,这对于一个清醒的写作者来说,不啻是荒凉而可怕的。

毕淑敏选择了写作这最后的归宿,选择了一根生命赖以存在的思想的苇草,虽然这苇草在工业时代的夹缝中如此尴尬地摇荡,但却从没停止过追随太阳的方向。

此刻,毕淑敏幸福地依偎着它,在草尖上欣喜地看见了阳光、空气、河流、爱人和孩子…写作,可以是一种更具意味的生活方式,只要你,给思想一张可供栖居的洁净的纸张。

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

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

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导语:让我感动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屈原投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楚国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没安好心,屡次三番劝过楚怀王,要他联合齐国共同抗秦。

可是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终于听了靳尚、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连自己的命都丢了。

如今楚顷襄王做了国君,不但没把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们。

屈原看着这批人只图眼前安乐,目光短浅,胆儿又小,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这样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国早晚要亡在他们手里。

他心里苦闷得没法说。

他痛恨靳尚、公子兰这批人,以为不能跟他们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辞职。

可是一想到楚国的地位这么危险,又不忍心就此走开。

他劝楚顷襄王收罗人才,远离个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好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

靳尚、公子兰他们这几个人就怕屈原在楚顷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国的话,怕打起仗来自己不能过好日子。

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

屈原还是劝楚顷襄王去联络诸侯共同抗秦。

靳尚、公子兰他们就天天在楚顷襄王跟前说他的坏话。

靳尚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见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不报先王的仇,公子兰不敢提抗秦,楚国出了这种不争气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呐?’大王,您想想这叫什么话啊!”楚顷襄王问了问公子兰,公子兰也这么说。

楚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现在湖南省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人排挤出去了。

到了这时候,他简直要气疯了。

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

他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在洞庭湖边、汨罗江[在湖南省湘阴县北,向西流入湘水;汨mì]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儿。

屈原有个姐姐叫屈须。

她听说兄弟的`遭遇,老远地跑到湘南去看他。

她找到了屈原,一见他披头散发、脸庞又黄又瘦,不由得掉下眼泪来,说:“兄弟,你何必这样呐?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大王不听你的话,那是他的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投江的故事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楚国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没安好心,屡次三番劝过楚怀王,要他联合齐国共同抗秦。

可是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终于听了靳尚、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连自己的命都丢了。

如今楚顷襄王做了国君,不但没把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们。

屈原看着这批人只图眼前安乐,目光短浅,胆儿又小,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这样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国早晚要亡在他们手里。

他心里苦闷得没法说。

他痛恨靳尚、公子兰这批人,以为不能跟他们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辞职。

可是一想到楚国的地位这么危险,又不忍心就此走开。

他劝楚顷襄王收罗人才,远离个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好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

靳尚、公子兰他们这几个人就怕屈原在楚顷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国的话,怕打
起仗来自己不能过好日子。

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

屈原还是劝楚顷襄王去联络诸侯共同抗秦。

靳尚、公子兰他们就天天在楚顷襄王跟前说他的坏话。

靳尚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见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不报先王的仇,公子兰不敢提抗秦,楚国出了这种不争气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呐?’大王,您想想这叫什么话啊!”楚顷襄王问了问公子兰,公子兰也这么说。

楚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现在湖南省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人排挤出去了。

到了这时候,他简直要气疯了。

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

他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在洞庭湖边、汨罗江[在湖南省湘阴县北,向西流入湘水;汨mì]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儿。

屈原有个姐姐叫屈须。

她听说兄弟的遭遇,老远地跑到湘南去看他。

她找到了屈原,一见他披头散发、脸庞又黄又
瘦,不由得掉下眼泪来,说:“兄弟,你何必这样呐?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大王不听你的话,那是他的不是。

你已经尽到了心了。

老悲伤又有什么用呐?”屈原说:“我伤心的不是我自己的遭遇。

楚国弄到这个样儿,我心里象刀割一般!”屈须说:“可是君王不肯听你的话,反对你的人又有势力,你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怎么斗得过他们呐?你的脾气太耿直,我担心你会吃亏,如今果真落到这个地步。

叫我怎么放心呐!”屈原说:“我知道我忠心耿耿会招来不幸。

可是我怎么能够眼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呐!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我也愿意。

如今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儿管,我的主张没处去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

我痛苦得真要疯了。

这样儿下去,还不如死了好。

”屈须摇摇头,说:“别傻了!要是你一死,国家就能够好起来,那我也愿意跟你一块儿死。

可是你这么糟蹋自己,对国家不但没有什么帮助,反倒还会带累别人也这样消沉下去。

”屈原叹了口气,说:“那么怎么办呐?”屈须说:“将来君王也许会明白过来,那时候你还可以给国家出力。

”屈原在流放中,经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

他看到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生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种悲惨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

他一直喜欢写诗,这会儿诗写得更多。

《离骚》这首有名的长诗,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日子过得挺快,十几年过去了,屈原还没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

他忧虑国家的前途,常常夜里睡不着觉。

好容易睡着了,梦里老回到了郢都,可是醒来仍旧是一场空。

他想借山川景物来排解忧愁,结果反而更加伤心:楚国的政治这么腐败,这秀丽的河山总有一天会成了秦国的土地。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劝劝楚王。

正好有一个朋友来看他。

朋友劝他说:“你已经被革了职,回去也做不了什么。

现在楚王不用你,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国去呢!你这样有才学,不论到哪一国,还怕他们不重用你,何必留在楚国受这份罪呢!”屈原说:“一个人难道可以为了自己的富贵扔了父母之邦、扔了家乡吗?”那个朋友说:“话不是这么说的。

现在楚王不用你,又不是你不肯为楚国出力。

你把自己的才华埋没了,多可惜!”屈原说:“鸟飞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狐狸死了,头还向着土山。

我不能离开楚国。

”屈原对楚国爱得这么深,看着掌权的人越来越腐败,国家一天一天
衰落下去,自己偏偏得不到救国救民的机会。

他痛苦到了极点,仍然只能写写诗歌来发泄他的悲哀,陈说他对朝廷大事的想头。

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去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

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

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着楚国被毁,自己的社稷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他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去了。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得到了这个信儿,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

不大一会儿工夫,好些小船争先恐后地赶来了。

可是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呐?他们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到了儿也没把屈原找着。

渔民挺难受,他们对着江面上祭祀了一会儿,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大伙儿想起这是屈原投江的周年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到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这吃粽子和赛龙船,就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

这时候,赵主父已经死了。

当初,赵主父从云中回到邯郸,知道了赵惠文王怕得罪秦国,不敢收留前来投奔的楚怀王,就瞧出他没有多大的出息,心里挺后悔,打算立原来的太子安阳君为代王。

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公子胜。

公子胜说:“大王废了太子,已经错了主意。

如今君臣的名分已经定了,要是再一更改,反倒容易引起内乱来。

我看还是好好地辅导新君为是。

”赵主父又跟夫人吴娃商议这件事。

吴娃是赵惠文王的母亲,当然不赞成立安阳君。

就为了赵主父想再立安阳君,赵国起了内乱。

一批大臣们怕王位一更动,自己的地位靠不住。

他们不但杀了安阳君,而且把赵主父也锁在宫里,让他活活地饿死。

赵惠文王为了公子胜反对主父立安阳君为代王,就拜他为相国,封为平原君。

这位平原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结交天下的各种人物,凡是投到他门下来的,他一概收留,供养着他们。

这种收养门客的做法,当时成了风气。

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象平原君那样收养着门客。

他们每家都有几千个门客住在家里。

连秦昭襄王听说了平原君收养门客的事儿,都想跟他结交结交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