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模块一)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保教知识与能力》-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儿童发展理论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
第四节
第五节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幼儿认知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个体差异
第九节
第十节
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幼儿身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 • • • •
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1)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 (2)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 (二)主观因素 •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 如镜子般的反映,而是会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 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是指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 儿童年龄越大,主观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越明显。 •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 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提出恰 当的要求,激发儿童新的需要,使儿童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从 而促使其心理发展。
• 练习
• • • •
• • • • • • • •
1、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实行( )原则。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2、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应给予及时回应是因为:根据埃里克 森的观点,在生命中第一年的婴儿面临的基本冲突是( ) A、主动对内疚 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性对害羞 3、在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对象时,表明婴儿已经获得 ( )。 A、条件反射观念 B、母亲观念 C、积极情绪观念 D、客体永久性观念 4、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具体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儿童发展理论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
第四节
第五节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幼儿认知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个体差异
第九节
第十节
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幼儿身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 • • • •
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1)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 (2)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 (二)主观因素 •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 如镜子般的反映,而是会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 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是指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 儿童年龄越大,主观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越明显。 •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 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提出恰 当的要求,激发儿童新的需要,使儿童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从 而促使其心理发展。
• 练习
• • • •
• • • • • • • •
1、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实行( )原则。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2、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应给予及时回应是因为:根据埃里克 森的观点,在生命中第一年的婴儿面临的基本冲突是( ) A、主动对内疚 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性对害羞 3、在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对象时,表明婴儿已经获得 ( )。 A、条件反射观念 B、母亲观念 C、积极情绪观念 D、客体永久性观念 4、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具体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ppt课件

前言
2 . 形成知识结构 在初步学习的基础上对每章(模块)
的内容进行梳理、思考和理解,掌握每 章的知识纲要和主要知识点,形成自己 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前言
3 . 加强理解和记忆,巩固知识 进一步重复感知(记忆)、可用记
忆知识点或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对做 错的题目进行纠错,并分析做错的原因, 加强理解和记忆,以巩固知识。
教师资格 保教知识与能力
精讲班 主讲老师:周萍
前言
一、课程介绍 《保教知识与能力》是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
的必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主要涵 盖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生 活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指 导、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学前教育评价等 七个模块内容。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熟悉、 掌握、运用五个层次。
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经济和物 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
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主要包括物质环境、 心理环境和教养方式。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
物质环境是婴幼儿生存的物质基础。 心理环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精神食粮 (亲子之间的关系:态度及情感等 )。 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环境对儿童 发展的影响奠定基础。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 影响儿童发展。
前言
4 . 深入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 在学习时一定要紧扣考试大纲的
要求,对于重点的知识点一定要理解,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运用。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本章的考试目标主要是:学前儿童发展 的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基本要求:熟悉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 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 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 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节 婴幼儿发展
串讲保教知识与能力PPT课件

养 • 触觉:视触觉的协调、动觉 • 知觉(多种感官) 空间知觉:形状、方位、距离 时间知觉:外界变化、人体内部
20
(3)感知特性与幼儿活动 • 感受性与幼儿活动 适应、对比、个体经验、教育和训练 • 知觉特征与幼儿活动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对象与
背景
21
(4)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2. 影响因素
(1)遗传素质
先天
(2)环境 家庭
内在
社会
后天
物质 精神 幼儿教育
外在
(3) 幼儿主观能动性
5
3.幼儿发展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发展机制 图式、适应、平衡化、建构、转换
同化 顺应 (2)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0-2岁 2-6、7岁 图式发展:客体永久性、实际位移群、因果性
13
幼儿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
• 观察法:如何观察及写观察笔记
观察日期: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水平
观察实录:幼儿的动作、对话、表情
观察分析:从观察目的出发,根据实录做推 测
措施:预设相应的教育引导方案
14
1. 观察法(观察笔记的写法)
观察日期/时间:
观察对象:(化名)
观察目的:了解……
观察实录:(对象的行为、言语细节)
分析与措施:
2. 实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 3. 谈话法 4. 作品分析法
要在教育实践中经常运用这些方法,才能真正掌握15
二、幼儿身心发展
1. 幼儿的生理发展 (1)身体发育规律和特点 • 规律——关键年龄:2岁、6岁 外显:身高和体重(计算公式) 内在:脑、神经系统 • 特点——呈波浪式
20
(3)感知特性与幼儿活动 • 感受性与幼儿活动 适应、对比、个体经验、教育和训练 • 知觉特征与幼儿活动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对象与
背景
21
(4)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2. 影响因素
(1)遗传素质
先天
(2)环境 家庭
内在
社会
后天
物质 精神 幼儿教育
外在
(3) 幼儿主观能动性
5
3.幼儿发展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发展机制 图式、适应、平衡化、建构、转换
同化 顺应 (2)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0-2岁 2-6、7岁 图式发展:客体永久性、实际位移群、因果性
13
幼儿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
• 观察法:如何观察及写观察笔记
观察日期: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水平
观察实录:幼儿的动作、对话、表情
观察分析:从观察目的出发,根据实录做推 测
措施:预设相应的教育引导方案
14
1. 观察法(观察笔记的写法)
观察日期/时间:
观察对象:(化名)
观察目的:了解……
观察实录:(对象的行为、言语细节)
分析与措施:
2. 实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 3. 谈话法 4. 作品分析法
要在教育实践中经常运用这些方法,才能真正掌握15
二、幼儿身心发展
1. 幼儿的生理发展 (1)身体发育规律和特点 • 规律——关键年龄:2岁、6岁 外显:身高和体重(计算公式) 内在:脑、神经系统 • 特点——呈波浪式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课件

(11)蜷缩反射。
(二)幼儿早期(1~3岁) • 体重 • 头围 • 牙齿 • 运动能力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8
二、婴幼儿心理的发展
(二)年龄特征
(一)一般特征
1、婴儿期(0~1岁)
A、从简单到复杂
(1)感知觉及动作的发展。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言语开始萌芽。
2、从笼统到分化。
(3)依恋关系发展。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
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
好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学。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6
第二节 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 成熟(生理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生理成熟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 展的前提,为个体的 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性;
2018
保教知识与能力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1
目录
学前儿童发展 生活指导 游戏活动的指导 教育评价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学前教育原理 环境创设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 施
2
模块一 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章 婴幼儿的发展
第二章 幼儿的认知发展
第三章 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第四章 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第五章 幼儿的个体差异与适宜性教学
1.敏感期(最佳期、临界期) 2.转折期 3.危机期 4.最近发展区 (五)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六)发展具有互补性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转折期 危机期 关键期
敏感期 最近发展 区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 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
(二)幼儿早期(1~3岁) • 体重 • 头围 • 牙齿 • 运动能力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8
二、婴幼儿心理的发展
(二)年龄特征
(一)一般特征
1、婴儿期(0~1岁)
A、从简单到复杂
(1)感知觉及动作的发展。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言语开始萌芽。
2、从笼统到分化。
(3)依恋关系发展。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
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
好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学。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6
第二节 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 成熟(生理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生理成熟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 展的前提,为个体的 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性;
2018
保教知识与能力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1
目录
学前儿童发展 生活指导 游戏活动的指导 教育评价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学前教育原理 环境创设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 施
2
模块一 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章 婴幼儿的发展
第二章 幼儿的认知发展
第三章 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第四章 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第五章 幼儿的个体差异与适宜性教学
1.敏感期(最佳期、临界期) 2.转折期 3.危机期 4.最近发展区 (五)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六)发展具有互补性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转折期 危机期 关键期
敏感期 最近发展 区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 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
第三章保教知识与能力【PPT课件】

❖ 第一,引导幼儿懂得有规律的生活有益于 健康的道理,可以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和生 活制度
❖ 第二,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的 生活自理能力
❖ 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 (二)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 ❖ 主要是上一节不同环节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 注意点: ❖ 1.对不用年龄儿童的要求应有差别 ❖ 2.具体而规范 ❖ 3.保育和教育相结合—补充:保育人员必
与指导
❖ (八)离园 ❖ 最后一个环节,一天生活的结束 ❖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活动,
满足幼儿各方面的需要 ❖ 进行离园整理 ❖ 要求:p133
❖ 总结: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 (一)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托幼机构里的 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 (二)使学前儿童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 (三)日常生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幼儿园一日生活
❖ 入园、盥洗、进餐、喝水、如厕、自由活动、午 睡、离园是幼儿园的八大生活环节
❖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 陈鹤琴---所有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
选出来 ❖ 一日生活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 潜移默化掌握基本的生活经验,锻炼独立的生活
的具体形象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 ①观察法②演示、示范、范例的方法 ❖ ③电教化手段 ❖ (2)游戏的方法 ❖ 游戏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以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有教学 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 (3)口授的方法
❖ ①讲解,教师通过口语向幼儿陈述式地解释某事 物的方法。
❖ 包括洗手、洗脸、漱口、梳头等活动
❖ 洗手是进行最频繁的盥洗活动(饭前饭后、便前 便后、活动前后)
❖ 第二,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的 生活自理能力
❖ 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 (二)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 ❖ 主要是上一节不同环节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 注意点: ❖ 1.对不用年龄儿童的要求应有差别 ❖ 2.具体而规范 ❖ 3.保育和教育相结合—补充:保育人员必
与指导
❖ (八)离园 ❖ 最后一个环节,一天生活的结束 ❖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活动,
满足幼儿各方面的需要 ❖ 进行离园整理 ❖ 要求:p133
❖ 总结: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 (一)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托幼机构里的 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 (二)使学前儿童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 (三)日常生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幼儿园一日生活
❖ 入园、盥洗、进餐、喝水、如厕、自由活动、午 睡、离园是幼儿园的八大生活环节
❖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 陈鹤琴---所有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
选出来 ❖ 一日生活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 潜移默化掌握基本的生活经验,锻炼独立的生活
的具体形象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 ①观察法②演示、示范、范例的方法 ❖ ③电教化手段 ❖ (2)游戏的方法 ❖ 游戏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以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有教学 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 (3)口授的方法
❖ ①讲解,教师通过口语向幼儿陈述式地解释某事 物的方法。
❖ 包括洗手、洗脸、漱口、梳头等活动
❖ 洗手是进行最频繁的盥洗活动(饭前饭后、便前 便后、活动前后)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 ppt课件

模块一 学前儿童的发展
2020/12/17
1.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可以把婴幼儿的发展过程分为
以下几个时期: 婴儿期(0—1岁); 幼儿早期(1—3岁); 学前期(3—6岁)。
2.婴幼儿发展的特点 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020/12/17
(4)幼儿的思维 ①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直觉行动思维——借助动作进行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借助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 ②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
8. 幼儿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 (1)从上而下 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 是脚的动作。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 站—行走的方向进行。 (2)由近而远 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 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较迟。
2020/12/17
3.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 生理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成熟对幼儿 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 态。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即说明,人的生理 成熟对幼儿学习技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超越或落后于生 理成熟水平的教育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2020/12/17
3.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3)环境 环境影响幼儿身心的发展变化,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两类。 自然环境提供幼儿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阳光、空气、 水和养料等。 社会环境指幼儿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 平、社会制度、幼儿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周 围的社会气氛等。 对幼儿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社会环境。
2020/12/17
1.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可以把婴幼儿的发展过程分为
以下几个时期: 婴儿期(0—1岁); 幼儿早期(1—3岁); 学前期(3—6岁)。
2.婴幼儿发展的特点 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020/12/17
(4)幼儿的思维 ①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直觉行动思维——借助动作进行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借助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 ②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
8. 幼儿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 (1)从上而下 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 是脚的动作。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 站—行走的方向进行。 (2)由近而远 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 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较迟。
2020/12/17
3.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 生理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成熟对幼儿 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 态。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即说明,人的生理 成熟对幼儿学习技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超越或落后于生 理成熟水平的教育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2020/12/17
3.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3)环境 环境影响幼儿身心的发展变化,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两类。 自然环境提供幼儿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阳光、空气、 水和养料等。 社会环境指幼儿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 平、社会制度、幼儿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周 围的社会气氛等。 对幼儿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社会环境。
第三章保教知识与能力【PPT课件】

❖ 作息制度:两餐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5小时, 户外活动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 园不得少于3小时
❖ 注重动静结合,实践活动
❖ 生活常规教育的意义: ❖ 第一,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第二,促进儿童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 ❖ 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 二、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
❖ (一)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
❖ 2.切断传播途径 ❖ 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切断传播途径
的主要措施
❖ 3.保护易感者 ❖ 儿童属于易感者,接种疫苗、体育锻炼、
加强营养等方法
❖ (二)预防缺铁性贫血
❖ 体内缺少铁元素,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而引起的一种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 的一种,尤以学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危害 较大,是我过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
第一节:幼儿园一日生活
❖ 入园、盥洗、进餐、喝水、如厕、自由活动、午 睡、离园是幼儿园的八大生活环节
❖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 陈鹤琴---所有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
选出来 ❖ 一日生活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 潜移默化掌握基本的生活经验,锻炼独立的生活
❖ (二)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
❖ 根据儿童的消化规律和胃的容积,膳食要定时定 量
❖ 两餐间隔3.5-4小时为宜,进餐时间控制半小时 内,遵循早餐吃好(25-30%)、午餐吃饱(3540%)、晚餐吃少(10-15%)的原则
❖ 幼儿每日的进餐次数应为三餐一点或( )。 ❖ A.三餐二点 ❖ B.二餐三点 ❖ C.二餐两点 ❖ D.四餐一点
与指导
❖ (八)离园 ❖ 最后一个环节,一天生活的结束 ❖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活动,
❖ 注重动静结合,实践活动
❖ 生活常规教育的意义: ❖ 第一,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第二,促进儿童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 ❖ 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 二、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
❖ (一)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
❖ 2.切断传播途径 ❖ 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切断传播途径
的主要措施
❖ 3.保护易感者 ❖ 儿童属于易感者,接种疫苗、体育锻炼、
加强营养等方法
❖ (二)预防缺铁性贫血
❖ 体内缺少铁元素,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而引起的一种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 的一种,尤以学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危害 较大,是我过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
第一节:幼儿园一日生活
❖ 入园、盥洗、进餐、喝水、如厕、自由活动、午 睡、离园是幼儿园的八大生活环节
❖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 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 陈鹤琴---所有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
选出来 ❖ 一日生活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 潜移默化掌握基本的生活经验,锻炼独立的生活
❖ (二)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
❖ 根据儿童的消化规律和胃的容积,膳食要定时定 量
❖ 两餐间隔3.5-4小时为宜,进餐时间控制半小时 内,遵循早餐吃好(25-30%)、午餐吃饱(3540%)、晚餐吃少(10-15%)的原则
❖ 幼儿每日的进餐次数应为三餐一点或( )。 ❖ A.三餐二点 ❖ B.二餐三点 ❖ C.二餐两点 ❖ D.四餐一点
与指导
❖ (八)离园 ❖ 最后一个环节,一天生活的结束 ❖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试卷 P116 四材料分析题
(二)幼儿中期(4-5岁)
1.下列哪一种活动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 )
A.扣纽扣
B.使用剪刀
C.双手接球
D.系鞋带
P118 四、材料分析题 14
概括能力的发展
直观形象水平: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 观形象特征。“有头无尾”—低年级学生说:“有头无尾表示人, 因为人是有头没有尾巴的。” “走马看花”—低年级学生说:“马 走得很快,花一排排往后退。”
A.电报句
B.完整句
C.单词句
D.简单句
在商场,4- 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 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 对以上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 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C.4-5岁幼儿能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 进一步发展
午餐时餐盘不小心掉到地上,看到这一幕的亮亮对老师说:“盘子受伤了, 它难过的哭了。”这说明亮亮的思维特点是( )
A.自我中心
B.泛灵论
C.不可逆
D.不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 ①儿童能在具体事物或具体形象的帮助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逻辑思维,可 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P114 四、材料分析题 14
P116 二、简答题 11、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 ) 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 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对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常常有哭闹、不安等不愉快的情绪,说明这些幼儿表现出 了( )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 安敏
18037792919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 A. 信任感 B. 主动性 C. 自主性 D. 自我同一性
1图式。指主体已有的一种内部认知结构 2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 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3顺应。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
A.回避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态
B.抗拒性格
C.分离焦虑
D.粘液质气质
教师引导幼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是( ) A.把鼻涕吸进鼻腔 B.先捂一侧鼻孔,再轻擤另一侧 C.同时捏住鼻翼两侧擤 D.用手背擦鼻涕
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井把饼干递 过去,这表明这阶剧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4平衡。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主要凭借感知和运 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 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 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
②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如数量守恒、液体守恒、体 积守恒和形状守恒等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 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
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 )。 A. 儿童的深度知觉 B. 儿童的计数能力 C. 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D. 儿童的守恒能力
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 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大约在9―12个月出现。
2.前运算阶段(2―7岁):
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 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 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 ①儿童开始用表象和词来描述外部世界,能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 ②自我中心,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 问题。 ③ 缺乏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 不变的。
形象抽象水平: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 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刻舟求剑”——中年级学生说:“这 个人是笨蛋,不用脑子,因为他只看到剑从船边落下去的,不想到 船是会走的。”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 内在联系为主,初步的接近科学概括。(高小、初一)“独木不成 林”——“ 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成大事的。” “一毛不拔”—— “很小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