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科学思维方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第三讲东西方科学思维方法的比较

第三讲东西方科学思维方法的比较

第三讲东西方科学思维方法的比较科学思维方法是一种人们在探索和研究现实世界时所采用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论。

东西方科学思维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文化传统和哲学观念的影响,因此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探讨东西方科学思维方法的比较。

首先,东西方科学思维方法的差异在于它们对于逻辑推理的重视程度。

西方科学思维方法更加注重逻辑推理和证明,强调严密的论证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而东方科学思维方法更加注重观察和体验,强调直觉和整体性的理解。

东方传统思维崇尚阴阳哲学和中庸之道,强调相互依存和整体性的认知方式,这与西方思维方法中强调分析和抽象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东西方科学思维方法的差异在于它们对于实证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态度。

西方科学思维方法倾向于实证主义,即通过实证方法和实证验证来确定真理。

西方科学追求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强调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相比之下,东方科学思维方法更加倾向于形而上学,强调综合、主观和直觉的认知方式。

东方传统思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整体和平衡,因此更加注重人的主观意识和直觉的发挥。

最后,东西方科学思维方法的差异在于它们对于科学目的和科学价值的理解。

西方科学思维方法将科学的目的看作是发现客观真理和解释世界的规律,强调科学方法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而东方科学思维方法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强调科学的社会价值和人的发展。

东方传统思维认为科学应该有益于人的道德、健康和幸福。

综上所述,东西方科学思维方法在逻辑推理、实证主义和科学目的方面存在差异。

西方科学思维方法强调逻辑推理、实证主义和客观性,追求真理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而东方科学思维方法强调观察和体验、形而上学和主观性,追求整体性的认知和人的发展。

了解和比较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东西方科学思维方法的本质和特点,丰富我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并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更加灵活和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中国传统思维与西方科学思维的碰撞

中国传统思维与西方科学思维的碰撞

中国传统思维与西方科学思维的碰撞闻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认真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就一直偏向于进展辩证逻辑。

与此相应,当希腊人和印度人进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那么进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

”由此能够看到,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属于自己的特色。

下面,咱们通过四个方面来比较一下东方传统思维和西方科学思维的异同。

一、东方:关注人事,天人合一;西方:关注自然,主客二分中国传统哲学一直是关注人事、关切社会伦理道德胜过关切自然本身,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确实是“天人合一”,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界当中、人与自然共呼吸的和谐状态。

而对自然界缺乏探讨热忱、缺少研究方式、只有一些常识性是熟悉和思辩性的猜想。

人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文化关切的核心问题,人们立足于现实人一辈子,因此政治伦理学相当发达。

中国的哲学不管儒、道、佛学都是一种人一辈子哲学。

儒学求作为,道学求永生,佛学求觉悟。

儒学以孔子思想为正宗,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何者为“仁”?孔子曰;“仁者爱人!”可见中国传统哲学的爱好在阐发君臣、父子等一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修身养性的目的,即实现自己的从政的理想——齐家治国平天下。

纯科学的研究及所有的自然科学都成为多数人不屑选择的行为和爱好。

这对科学和哲学的进展都产生了不利的阻碍,使得本来显得很有动气的一些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思想,最终多数在社会伦理的说教中迷失了进展方向,而且许多自然哲学散见于不同的哲学流派当中,缺乏逻辑上的自洽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与东方哲学不同的是,西方科学思维的代表——古希腊自然哲学作为理性主义开端,其最大的特点确实是关注自然,把人作为研究客体世界的主体,这要紧体此刻两个方面。

其一是主客二分,即要把客观世界作为独立于人之外的事物来研究,并把客观世界分为本质世界和现象世界,目的是通过熟悉现象世界背后的本质,来揭露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性;其二是熟悉途径和方式,即要从客观世界的尽管问题抽象出准确的逻辑推理演绎命题,通过归纳方式来提炼客观规律,用数学手腕来揭露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而不是仅仅对事物作简单笼统的现象描述和体会总结,因此西方很早就显现了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得如此一些名垂千古的专业科学家。

东西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比较

东西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比较

和方法,即要从客观世界的直观问题抽象出准确的 程。所谓科学传统就是认识主体在认知世界的过程
概念,构造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解释体系,通过 中沉积而成的一种习惯、观念与方法,是自然观、科
逻辑推理演绎命题,通过归纳方法来提炼客观规 学观、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精神的综
律,用数学手段来揭示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而不 合反映,它通过构建知识体系的形式和从科学的体
追究万物的共同本原是一个普遍性的哲学命 题,也是科学命题。它是哲学思维的起点,也是科学 思想萌发的源泉。今天自然科学已经发展成了枝繁 叶茂的庞大的知识体系,但是,如果人们去梳理一 下它的发展脉胳,就不难发现从物质到分子,从分 子到原子,从原子到原子核,从原子核到基本粒子、 夸克……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究世界的基始、万物的 本原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过。科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是从具体、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中,找出内在的客 观规律,再通过这种客观规律来解释、说明、预见更 多的自然现象,而不是用主观意志或主体好恶来解 释自然。在古希腊自然哲学产生之前,人们总是用 拟人化的方式来解说自然,自然被认为是混乱、神 秘、变化莫测和充满奇迹的。从泰勒斯的米利都学 派开始,古希腊的哲人们对自然采取了全新的态 度,即理性的、逻辑的和批判的态度。认为世界是有 条理性和秩序性的,并按照定量的因果关系呈现出 来,关键是人类用什么方法来揭示它。
并把客观世界分为本质世界和现象世界,目的是通
过认识现象世界背后的本质,来揭示客观世界的内 二、西方科学传统与中国科学传统的差异
在规律性。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一方面坚持研究者
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另一方面坚持认识对象存在着
从静态的角度看,科学是一种知识的理论体
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二是认识途径 系;从动态角度看,科学是一个探索认知自然的过

东西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比较

东西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比较


2.西方:崇尚思维工具锻造 东方:倡导用心悟道 科学是建立在经验与逻辑基础之上的理性思维,经验是人们 感知客体时所产生的关于个别事务的知识,逻辑是人们用于 发现个别事务之间内在联系的思维工具。作为思维内容的经 验和作为思维形式的逻辑相结合,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必要 条件。西方崇尚思维工具的锻造,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思维 工具的锻造承传。形式逻辑发展的根基是亚里斯多德的“三 段论”(演绎推理,一种形式逻辑,只要遵循正确的逻辑形 式的论证,可以保证如果前提为真,那么结论也必然为真 ), 它看上去是一个简单朴素的推理,但它孕育了科学理性的精 神,锻造了科学思维的工具,对近代科学进步的意义是深远 的。

“笺注经书”学术传统反映了中国人对前人思现 的一种态度和前人成果的认识方法,对承传先哲的 思现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一 种思维定式,对科学的进步、学术的繁荣是非常不 利的。中国历代统治者始终把新思想、新理论、新 学说视为异端邪说,所以,中国历史上许多新的理 论、学说都只能通过表面上是“笺注经书”,而实 际上是提出新内涵来进行阐述。

中国古代哲学中没有古希腊那样完整的自然哲学体 系,许多自然哲学散见于不同的哲学流派之中,缺 乏逻辑上的自洽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必须承认: 这种玄妙、深邃、带有神秘色彩的“虚”学,并没 有被后人转化为“实”学,使之成为自然科学的胚 胎或成为得以开花结果的科学“种子”,至今仍停 留在猜测和思辩的阶段。

与西方自然哲学不同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一直是关 注人事、关心社会伦理道德胜过关心自然本身,对 自然界缺乏探究热忱、缺少研究方法、只有一些常 识性的认识和思辩性的猜测,这对科学和哲学的发 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得原本显得很有生气的 一些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思现,最终大都在社会伦理 道德的说教中迷失了发展方向。从历史的角度看, 中国古代这种主客不分、简单类比、随意现象、肤 浅推断的“天人合一”的思现,并没有给中国的科 学带来进步。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引言: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思维、存在和价值的学科,自古以来就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中发展出各自独特的智慧。

西方哲学智慧代表了希腊古典哲学、康德哲学、存在主义等思潮,而东方哲学智慧则包括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的思想体系。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西方哲学智慧和东方哲学智慧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比较1. 西方哲学智慧的思维方式:西方哲学智慧强调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注重理性和推理。

西方哲学家们倾向于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来解决问题,追求智力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2. 东方哲学智慧的思维方式:东方哲学智慧强调直觉和综合思维,注重感性和体验。

东方哲学家们倾向于通过冥想、内观和直觉来获得智慧,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体验。

二、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比较1. 西方哲学智慧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西方哲学智慧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追求个人幸福和自我实现。

西方哲学家们关注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 东方哲学智慧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东方哲学智慧注重社会和谐与个体的责任,追求心灵的平静和智慧的境界。

东方哲学家们关注社会和谐和个体的责任,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和相互依存。

三、对世界的认知与解释的比较1. 西方哲学智慧对世界的认知与解释:西方哲学智慧倾向于通过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解释世界。

西方哲学家们注重对事物的分析和解构,追求对世界的客观认知和理性解释。

2. 东方哲学智慧对世界的认知与解释:东方哲学智慧倾向于通过直觉和体验来认识和解释世界。

东方哲学家们注重对整体的感知和体验,追求对世界的主观认知和直觉解释。

四、对生命意义和存在意义的思考与探索的比较1. 西方哲学智慧对生命意义和存在意义的思考与探索:西方哲学智慧倾向于通过理性和个体的自我实现来探索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西方哲学家们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追求通过自我实现来寻找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2. 东方哲学智慧对生命意义和存在意义的思考与探索:东方哲学智慧倾向于通过内观和心灵的平静来探索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从科学研究方法角度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从科学研究方法角度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从科学研究方法角度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是由于历史、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结果。

从科学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论观念的差异:
二、方法论的差异:
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上,中西方存在诸多差异。

西方科学研究注重实
证主义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实证、验证和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断。


中国传统以及部分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更注重探索性研究、定性研究和跨
学科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论的差异可能导致在科学研究的设计、执行和
解释过程中各有偏重。

三、科学价值观的差异:
四、学科发展的差异:
中西方学科体系和学科发展的差异也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差异。

西方科
学研究中学科划分明确,学科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并注重学科间的
相互促进和交叉融合。

而中国科学研究传统则更倾向于整体性和综合性的
学科观念,重视跨学科和综合学科的研究方法。

这种学科发展的差异也会
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中产生影响。

总之,中西方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源于不
同的认识论观念、方法论、科学价值观以及学科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中西方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
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上,老师曾由几个神鬼故事引出了中国玄学与西方科学的对比。

玄学给人的感觉高深莫测,而西方科学则更容易理解,给人感觉更靠谱。

我觉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的思维比较感性,在判断事物时习惯通过直觉,通过对自己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无意识整合后来做出判断。

若细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有时他们也很难分析得出自己想法的其来龙去脉。

在古代,对于普通人,儒家教条就充当了知识的角色,而生活经验可以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他们通过这些形成自己大部分的的世界观。

古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我觉得他就是在博览群书的前提下吸收了大量知识,对事物有了更敏锐的直觉。

而草根起家的明太祖朱元璋,我觉得他是在历尽波折坎坷后练就了洞察人性的厉害心智。

西方人的思维则比较理性,在判断事物时喜欢先分析。

所以他们最推崇的人都是通过公式、定理解释世界的科学家。

西方人遇到事情习惯问为什么,喜欢把事情的逻辑条理理得一清二楚清楚,迥异与东方教条文化下成长出来的人。

“父母让我这么做,社会上都是这这样的。

”我们常这么想,而比较少像西方人那样通过自己的逻辑分析做出是非判断。

导致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也许可以从教育方式上体现。

美国的中小学生学习很少的理论知识,老师多在教他们怎样问为什么,甚至通过玩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中国的教育多是灌输式的,在吸收足够多的知识后,让他们自动生成对事物对世界的认识。

我也是这种教育模式下走出来,有时候多问自己几个问什么我就发现自己的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多时候我凭直觉做事。

这也许不是什么坏事或好事。

中国靠这种思维方式不也有过鼎盛时期吗。

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提出改进要求可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此工作方法也应求新。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一起来看看吧!思维方式分类1.形象思维法——通过形象来进行思维的方法。

它具有的形象性、感情性,是区别于抽象思维的重要标志。

2.归纳思维法——它是根据一般寓于特殊之中的原理而进行推理的一种思维形式。

3.发散思维法——它是根据已有的某一点信息,然后运用已知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

它可分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层次。

4.联想思维法——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5.移植思维法——是指把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仿生学是典型的事例。

6.聚合思维法——又称求同思维。

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7.演绎思维法——它是从普遍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具体形式有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8.逆向思维法——它是目标思维的对应面,从目标点反推出条件、原因的思维方法。

它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

9.目标思维法——确立目标后,一步一步去实现其目标的思维方法。

其思维过程具有指向性、层次性。

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

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

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道德经》 27
(3)实用科学与工匠传统
“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 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 其于百官之事、技艺之人 也,不与之争能而致善用 其功。”
——摘自《荀子》
28
(4)“笺注经书”的学术传统和思维定势
“述而不作,信而好 古”。 “以 圣 人 之 是 非为是非。”
29
三、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称性与互补性
科学精神的本质是怀疑;科学发 展的动力是批判。科学总是在怀疑中 前进,在批判中发展。
13
二、东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法的特点
(一)东方人注重对人的研究导致了伦 理和道德
(二)东方思维传统与方法的基本特征
14
二、东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法的特点
东方文化
地理环境 哲学传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易经》云:“乾,天也,故称乎父;坤, 地也,故称乎母。”又说:“乾为首,坤为腹, 震为足,巽(xùn )为股,坎为耳,离为目, 艮为手,兑为口。”
25
(1)“天人合一”的辩证思维方式
26
(2)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自然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 “道,可 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 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 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 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 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
——王阳明
“格物是为人君止于仁,为
人臣止于敬。”
朱熹
——朱熹23
(二)东方思维传统与方法的基本特征
(1)“天人合一”的辩证思维方式 (2)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自然观 (3)实用科学与工匠传统 (4)“笺注经书”的学术传统和思维定势
24
(1)“天人合一”的辩证思维方式
(一)思维的反差性带来了互补性 (二)基本的走向:交叉、渗透、合流
30
三、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称性与互补性
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
以概念作为认识的基础 的,以语言作为认识的载体, 通过推理、分析、判断、归 纳、演绎等逻辑的方法来认 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
——孔子
15
二、东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法的特点
16
二、东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法的特点
17
二、东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法的特点
18
二、东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法的特点
I heard, that your settled down. 已闻君,诸事安康。 That you, found a girl and your married now. 遇佳人,不久婚嫁。 I heard that your dreams came true. 已闻君,得偿所想。 Guess she gave you things, I didn't give to you. 料得是,卿识君望。
《科学与工程思维方法》
第三讲 从科学发展的视角看中西方
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西方科学思维方法的比较
一、西方科学思维传统与方法的两根支 柱
二、东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法的特点 三、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称性与互补性
2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 伟大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 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 德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 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 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 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 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 倒是这些在中国全部都做出来 了。
质与量的关系 ✓ 逻辑推理演绎命题
科学发展的两大支柱:逻辑和理性
5
(一)西方人注重对自然研究导致了 逻辑和理性
理性思维方法是科学进步的基石 逻辑思维方法是科学思维的内核
追究万物的共同本原是一个普遍性的 哲学命题,也是科学命题。
泰勒斯
阿那克西曼德 德谟克利特
毕达哥拉斯
6
(一)西方人注重对自然研究导致了 逻辑和理性
传统文化
孔子
(前552年~前479年)老子源自(前571年~)孙子
(前556年~)
《论语》 《道德经》 《孙子兵法》
21
(一)东方人注重对人的研究导致了伦理和道德
“实而备之,强而 避之,怒而挠之,卑 而骄之,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
——孙子
22
(一)东方人注重对人的研究导致了伦理和道德
——爱因斯坦
3
一、西方科学思维传统与方法的两根 支柱
(一)西方人注重对自然研究导致了逻 辑和理性
(二)西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几个 特点
4
(一)西方人注重对自然研究导致了 逻辑和理性
科学理性: ➢ 主客二分 ➢ 认识途径和方法
✓ 概念 ✓ 理论解释体系 ✓ 归纳方法来提炼客观规律,用数学手段来揭示事物的
科学是建立在经验与逻辑基础之上的 理性思维。作为思维内容的经验和作为 思维形式的逻辑相结合,是科学产生和 发展的必要条件。
“上至宇宙天体,下至人间万物, 任何事物除了质的规定性以外,都 存在着量的规定性。惟有‘数’才 能揭示出事物的隐藏在其感觉表观 之下的真正的本质。”
毕达哥拉斯 7
(二)西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几个特点
(1)具有追求真理的学者传统 (2)强调经验证实和实验科学 (3)科学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
8
(1)具有追求真理的学者传统
“宁肯找到一个因果的解
释,不愿意获得一个波斯王
位。”
——德谟克利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
理。” ——亚里斯多德
9
(1)具有追求真理的学者传统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 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 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 萌芽。因此,理论自然科 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 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它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 去。”
10
(2)强调经验证实和实验科学
“西方科学的发展 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 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 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 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 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 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 兴时期)。”
11
(2)强调经验证实和实验科学
科学概念
逻辑(数学)
经验证实(实验)
理论体系
12
(3)科学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
19
(一)东方人注重对人的研究导致了伦理和道德
“当孟子在对人性的内在美德 进行理论探讨时,欧几里德正 在完善几何学,正在奠定欧洲 自然科学的基础。”这种在知 识兴趣和追求目标上的差异性, 使“中国的知识分子越来越远 离自然对象,而益发深陷于空 洞的玄思或纯粹的文学追求。”
——胡适
20
(一)东方人注重对人的研究导致了伦理和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