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案例分析()
优秀居住区案例分析

优秀居住区案例分析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居住区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优秀的居住区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更能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某一优秀居住区的案例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可借鉴的经验。
首先,该居住区在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居住区内部,不仅有住宅建筑,还设置了公共活动场所、商业服务设施、绿地和休闲设施等,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需求。
而且,居住区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居民出行、购物等方便快捷。
这些都使得居住区成为了居民生活的理想选择。
其次,该居住区在环境建设和管理上做到了精细化。
居住区内部的绿化率高,道路宽敞整洁,环境卫生得到有效管理,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同时,居住区管理团队高效运作,及时解决了居民的各种问题,使得居住区内部的秩序井然,居民生活安逸舒心。
再者,该居住区在社区建设上注重了社会化和人文关怀。
居住区内部举办了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等,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同时,居住区还关注了弱势群体的生活,提供了相关的帮助和支持,使得社区内部形成了和谐共融的氛围。
最后,该居住区在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上做到了全方位的考虑。
居住区内部设置了完善的安保设施和监控系统,保障了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同时,居住区还开展了各种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综上所述,该优秀居住区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在今后的居住区建设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精细化管理和环境建设,注重社区建设和人文关怀,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共同努力打造更加宜居的居住区,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居住区案例分析课件

——案例分析
.
1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
2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北京当代MoMa
.
3
项目名称: 北京当代MOMA 设 计 人: 斯蒂芬·霍尔 建造地点: 中国 北京 项目类别: 综合公寓 占地面积: 6.1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22万平方米 施工时间: 2005年12月- 2008年6月
.
25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总规划布局
整个小区由13个院落, 五个地带空间(形象地带、景观地带、绿色走廊、休闲地带、院落), 一个公共配 套区(商业街、会所、幼儿园)组成。
小区的东北角布置商业街、会所、幼儿园, 5#、6#楼东侧设置底商, 与东侧的商业街共同形成小区的步行 商业街。8班全日制幼儿园(3个托儿班、5个幼儿班)为大区配套, 其出入口从商业街引入, 并设计了单独的儿 童活动场地。其余小区内配套的设备用房根据其服务的半径, 放于小区的相应位置。
.
26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小区用地面积 9.8814公顷
配套建筑面 积
924平方米
小区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
145852平方米(地上 112709平方米,地下: 33143平方米)
106419平方米
容积率 小区绿化率
1.14 30%
地下车库建筑面 31874平方米 积
结构体系
住宅部分为剪力墙
.
经济技术指标
4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区位分析
当代MOMA位于香河 园北街与左家庄西街交叉 口。(其中香河园北街是 通往首都机场的快速路。) 地处东直门商圈。坐拥东 直门、工体, 燕莎使馆区等 诸多核心区域, 附近有东直 门外医院、朝阳医院等多 家大中型医院;另外, 附近 还有北京五中、北京四中、 163中学、55中学、曙光 小学、十字坡幼儿园、北 海幼儿园等, 东城区集中了 许多著名的中小学。
居住区案例分析

居住区案例分析居住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是获得睡眠、休息、储存私人物品和进行私人活动的地方。
因此,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以某个居住区为例,对其进行案例分析。
该居住区位于城市的郊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环境。
整个居住区由多栋住宅楼组成,周围环绕着绿树和花园。
居住区内设有公园、游泳池、健身房等配套设施,方便居民进行休闲和娱乐活动。
该居住区的交通便利,周边道路宽敞,公共交通网络完善。
居民可以通过公交车、地铁和自行车等多种方式出行,减少了对私家车的依赖,降低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了居民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住宅楼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保证了建筑的结构稳固和隔热性能。
每个住宅楼都配备了电梯,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出入。
住宅楼之间设有宽敞的人行道和绿化带,使居民们可以安全地散步和锻炼身体。
居住区内还设有便利店、超市、药店等商业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此外,居住区还规划了学校、医院和社区中心等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的教育、医疗和社交活动。
该居住区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居住区内设有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居住区还建有太阳能发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能源需求,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综上所述,该居住区在规划和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居民的舒适度和便利性,提供了丰富的配套设施,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同时,该居住区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样的居住区不仅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7-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标题:7-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引言: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探讨一个成功的居住区规划案例,并深入分析其设计原则和取得的成就。
一、背景介绍: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当今社会,多数人口都居住在城市中,对于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因此,居住区规划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二、案例分析:某城市X居住区规划2.1 规划目标该居住区规划的目标是建设具有宜居性、可持续性和社区互动性的现代化居住区。
要求兼顾住房供应、公共设施建设、交通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以提供一个适合居民居住的人文环境。
2.2 设计原则在这个居住区规划案例中,设计者遵循了以下原则:首先,以人为本:强调以居民为中心,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福利,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其次,功能分区:合理划分区域,划分出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和公共设施区等,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再次,生态保护:注重绿化覆盖率和环保措施的设置,保护生态环境并提供自然景观;最后,可持续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追求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2.3 设施设置该居住区规划案例充分考虑居民的各类需求,在规划中设施设置方面十分完善:首先,建设了现代化的住房,覆盖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既有高层公寓也有独立住宅,以满足不同居民的住房需求;其次,充分考虑交通规划,设置合理分布的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方便居民日常出行;此外,规划中还包括了配套的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健身场所和公共绿地等,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
2.4 社区互动为了促进社区互动和社区建设,该居住区规划案例充分考虑了社区的组织和管理机制:首先,建立了居民参与的决策机制,鼓励居民就社区建设和管理发表意见;其次,制定完善的社区管理制度,加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此外,注重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如社区中心、图书馆和公园等,为居民提供社区文化活动和共享空间。
居住区案例分析--日本幕张新城

●都市侧
由办公地区的超高 层建筑群形成连续的 新都心的天际线
●城中心
既是成为居住区 核心的文化设施、 同时作为城市中心, 形成具有标识性的 市中心
●内城
由带中庭的围合 式住宅单体形成连 续的沿街景观、形 成热闹的、欢快的 市中心
●河边
是沿河的地区, 形成清静的、很舒 展的居住区
● 城中心
・形成居民・来访者的活动中心,并形成能 够成为沿街景观据点的中心设施区域 ・形成以街道交叉口空间为中心的象征性空 间
• 居住区规划设计图
• 规划形象图(1990.10 控制性详细规划)
街区的立面造型设计指针
・既要满足高密度设计、又要达到形成宜人尺度的沿街立面,住宅单体形式采用了 多层围合型单体。
・为了形成更加亲近的街道空间,在超高层・高层街区,把一部分单体沿街布置。 ・将居住区划分为适当的组团,形成一定规模的、有领域性的街坊。 ・为了形成热闹的街坊,在主要的沿街型住宅的1、2层布置商业・办公等设施。
整师
提助
提助
案言
案言
公共设施 住宅设计师 委托 住宅开发商
设计师
各街区2名以上
①规划造 型会议
主要是幕张海滨设施规划与造型 的调整,为了创造出都市造型上 优秀的有魅力的街坊所做的探 讨·调整工作。
最終的な都市デザインの承認など の作業が行なわれている。
项目规划调整委员 (渡辺定夫・蓑原 敬)、规划设计调整 师(7名)、企业厅 地区治理部长、都 市部技官、千叶市 城市局长
由沿街型住宅形成街 坊结构
沿街型住宅: ・为宜人尺度的、由连续的 单体形成沿街 立面 ・在建筑下层部布置 商业办公设施,形成街坊 热闹气氛的住宅单体 ・设计联拱廊等,形成舒适 步行环境的住宅单体
居住区案例分析5分钟生活圈

居住区案例分析5分钟生活圈
城乡规划原理5分钟生活圈案例分析
“”规划中,“5分钟生活圈”成了许多城市的一个新的规划方向,
许多城市相继提出了关于“5分钟生活圈”的规划方针。
那么,从规划设计的角度上,“5分钟生活圈”应该如何规划?
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即在5分钟步行
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
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
生活圈一般范围在3平方公里左右,常
住人口约5-10万人。
当人口密度为2-2、7万人、平方公里时,更有利于
营造兼具环境友好、设施充沛、活力多元等特征的社区生活圈。
社区规划
编制范围最小为一个街坊,可结合现状情况、居民实际需求等综合确定,
在评估时以设施服务半径和人均水平作为具体衡量标准。
从生活圈源起角度:在居民步行可达范围内,尽可能丰富的提供居民
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从设施使用角度:步行可达范围内,人口密度越大、人口规模越多,则设施的服务半径越小,可提供的设施类型也越多,因此
生活圈需要一定的人口密度作为支撑条件;从综合的居住环境角度:人口
密度过大、开发强度过高,会影响到日照采光、城市风貌、道路交通等其
他生活条件。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图文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图文居住小区规划案例分析案例一: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由8个居住社区成双组成四对,每对社区采用相同的规划结构。
第一期建成的振兴村采用环状道路系统,以居委会管辖户数作为基本的组成单位,每个社区由4-5个这样的单位组成,住宅层数2-4层,采用南北入口。
住宅群体采用环形里弄的组合方式,既有利于交通组织,又有利于形成较安静、安全和便于居民交往的居住环境。
该设计方案获1986年度建设部全国优秀规划金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
案例二:香港戚富花园占地11.6hm2,居住区依山面海布置,规划布置有20幢高层住宅和7幢5层住宅,1个大型商业中心,3所学校和其他娱乐设施。
20幢28层塔式住宅楼和道路选线都结合地形布置,形成一条自由变化的曲线。
在居住区得南端布置7幢5层住宅楼,排列成新月形,视野开阔。
在住宅楼的中央部位,布置商店、餐馆、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包括室内游泳池和保龄球场,构成一个内容丰富、设施齐全,满足居民多方面需求,具有吸引力的中心。
案例三: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是建设部全国第三批城市住宅小区试点之一,小区总用地11.92hm2,小区由6个大小不等的住宅组团组成,采用院落式的住宅群体组合和人车部分分行的道路系统。
根据建设部对试点小区的要求进行了许多实验和探索,如首次在上海的多层住宅中进行底层全面架空、及小区内动静态交通的组织等。
案例四:北京恩济里小区北京恩济里小区位于北京市西郊,小区总用地9.98hm2,规划布局吸收了北京胡同和上海里弄的特点,顺应窄长地块以南北走向的蛇形干道将小区划分为四个半公共组团空间,树枝状、尽端式组团道路可达每个单元入口,既杜绝外部车辆穿行,又防止闲人闯入。
公共设施布置遵循居民行为轨迹,商店、农贸市场等布置在南北两出入口处,车库分别置于各组团出入口,存取方便,小区管理处、活动站靠近南入口,便于使用,托幼处于背静位置,小学设于东侧,兼顾东边小区学生上学,主要路旁适中位置布置中心绿地和林荫带,对景位置有休息亭、石雕等小品。
重庆居住区案例分析

重庆居住小区案例分析————以金阳·骑龙山庄为例重庆是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依山傍水、层叠起伏、错落有致,具有层次分明的山际线、江际线,城市自然景观条件优越。
而金阳·骑龙山庄所在地块便是山城特色的一个极致缩影,其开发商重庆金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充分尊重地域特色,尽量挖掘本土文化的原则下,注重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倡导建筑在对传统精髓秉与对现代风格吸纳上的结合统一,对小区规划和景观设计精雕细琢,着力打造巴渝山水城市中的巴渝山水小区,实现真正的新世纪人居经典住宅。
金阳·骑龙山庄位距南坪地势最高点,传说为数条神龙会聚之地,骑龙山庄正好在龙脊之上,在当地居民中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重庆名人胡子昂的家族祠堂旧址就囤积此地,风水、地气绝佳,(从前的地名叫“骑龙迹”),把家安在龙脊之上,沾龙脉之气,子孙成才,万事顺心如意,财源滚滚。
“前庭后院”是金阳·骑龙山庄三区的独特创新:除了门前的小花园(前庭),更有30平方米的超大空中花园,连接客厅与主卧室,在这里,你可以随意栽几支翠竹,养几盆兰草,实现“归隐田园”的梦想。
·大开间更是金阳·骑龙山庄三区的特色,主推的套内面积120平方米的户型对空间的铺排挥洒自如:客厅开间近5米,总面积35平方米,其中餐厅占10.28平方米,阳台面积30平方米……体现了大户人家的开阔与从容。
金阳.骑龙山庄占据南坪的绝佳景观地块,其错落有致的地形赋予了她最充分的开发价值。
其首倡的“巴渝山水园林小区”开发理念,对重庆楼市探索全新景观住宅来说,是一次升华。
在景观风格上,骑龙山庄融入了独具巴渝特色的文化和景观符号:如弧线形的“龙轴”景观道,充分利用地形高差特点,营造出山水骨架;在视觉中心设计有与各种龙的传说相吻合的“骑龙石雕”;景观树以重庆常见的黄桷树为主,并在视线交汇点种植古树,为年青的小区衬托出历史的“厚重”;配以体现季节变化的各种小乔木,花灌木及大量的藤蔓、攀援、垂吊及水生植物,营造良好的生态效果……再以景观道为主线,将各个景观及活动空间连接在一起,完美地保持了景观设计的整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ANG HAI 安亭新镇
公共设施较为完善
6. 公共设施
开放式 住区
1.医院占地46000平米,建筑面积30000平米。 2.集学前幼托、小学、中学,直至大学预科教育在 内的完整教育体系。占地100000平米,可容5000 在校学生。
3.占地80000平米体育公园和会所则可以为这个城 市的居民提供足够的运动健身和休闲空间。
4. 设计模式
传统围合式住区邻里结构——围合式街 区( BLOCK )是德国中心城的常规结构, 街区设周边式建筑, 建筑入口直接开向 街道, 以庭院串连, 不设区内道路
建筑较好的嵌入 “城市肌理”, 呈“ 低层高密”
的趋势
SHANG HAI 安亭新镇
5. 空间层次
多层围合—建筑集中和绿地集中—居住者之间有亲密接触—基础设施有高效利用
2. 指标及总平
3. 设计理念
SHANG HAI 安亭新镇 “新城市主义”主张重视居住文化的城市情结
安亭新镇建设是国外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城市住区建设的一次实践。新城市主义所提倡 的这种紧凑、精明增长、功能混合、适宜步行、人性化的邻里社区精神,对当前我国 住区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紧凑发展的空间布局。密度适中、 相对紧凑的空间布局
模式化 —— 多元化
SHANG HAI 安亭新镇
1. 区位及背景
项目背景
疏散传统中心区人口、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是上海发展的主要目标.上海开始 了新的一轮市郊城市化运动。 一城九镇的规划就是这一运动中的领军项目。
主设计师 德国设计大师阿尔伯特·施佩尔
区位
安亭新镇位于上海市西部, 隶属嘉定区, 是上海市试点城镇建设中率先启动的第一 镇, 也是上海国际汽车城的核心居住区。
第一重围合——沪宁高速、
三江交汇和一条墨玉南路 围合,远离喧嚣
第二重围合——环绕小镇 的15m 运河。 第三重围合——街区的围 合, 由建筑单体构成街区形 成内庭, 内庭既是半开放的 公共空间, 也是半私密的专 署空间。
德国中心城的规划模式多采用街区围合的形式, 规划出发 点不在于人口规模, 而注重城市尺度和空间。根据对人体 认知水平的研究, 单个街区的长、宽尺寸均保持在100m 以下是较适宜的并易于产生领域感的尺度,所以德国的街 区面积绝大多数在1万m2以下。
SHANG HAI 安亭新镇
考虑土地、建筑、植 物、水系、空气各种生 态因素和人类活动之间 的互动关系,通过新镇 区域内生态功能的恢复 和保持,确保区域生态 环境的可持续性与协调 发展。
风环境——围合 光环境 声环境 水环境——水循环系统
9. 生态规划手段
SHANG HAI
安亭新镇
外围护保温结构:安亭新镇的外墙保温体系采用了STO、 DIRVIT、SEIGNEURIE聚苯乙烯泡沫板(EPS)。这些保温材 料的吸水性能极低,导热性能低,大大避免了实际使用中出 现冷凝水使材料受潮的现象。良好的保温性能,大幅度降低 了室内取暖和降温所需的能耗。
7. 绿地系统
SHANG HAI 安亭新镇
园林景观
园林强调师法自然,极大限度的还景观以自然生 态的特征,相对集中的景观设计,使得中央公园、 城市公园成为集中景观和居民交流的承载者。
SHANG HAI 安亭新镇
8. 道路交通
主街道宽度则 为40米和28米 ,曲折多变的 街道体系不断 给人的视觉以 丰富的感受, 而适于步行的 15米宽的小巷
嘉定区
上海市区
上海国际汽车城
安亭新镇
SHANG HAI 安亭新镇
安亭新镇一期以低层公寓 房为主,配以一定的联体 别墅和独立别墅
规划用地 规划居住人口 一期总容积率 一期占地 一期建设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期建筑面积 一期绿化覆盖率 一期商业服务区 一期总户数 一期公共设施
4.9 平方公里 8万人 0.59 2.5平方公里 1.8 平方公里 106 万平方米 60%以上 12 万平方米 5,334 套 2 万平方米
(2)功能混合的居住模式。完善的公共 设施配套。 (3)适宜步行的交通环境。
(4)人性化的空间环境。不管是从广场、 街道、居住空间的设计还是到每一个建筑 细部的处理,都较好地体现对人性的关怀, 这也正是欧洲传统城镇环境中最令人向往 的地方。
SHANG HAI 安亭新镇
运用了分布密集式原理,这是一种针对巨型 都市人口稠密区的合理有效的空间秩序系统 原理:密集能使居民区形式紧凑从而使路线 缩短,对自然环境的耗费减少,交通及其它 基础设施的效率提高;而分布式则使各个独 立单位能够各自具有合理的规模,这有利于 技术及社会结构的高效和稳定。
3.1980年代到1990年代末, 住房建设也逐步由国家“统一代建”的模式转向房地产市场开 发, 建设量大增, 在1980年代开展了小区试点等工作, 居住区理论得到大量实践。
4.1988年以后, 个人成为商品住房的消费主体, 需求多元化、投资的市场化以及政府职能 调整等因素促使居住区建设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 居住区规
THE PLANNING OF ECOLOGICAL COMMUNITY
国内外经典生态居住区规划对比 09城市规划2
居住区规划发展历史
1.自新中国成立至今, 我国的规划结构依旧沿用原苏联的规划模式, 居住区一般按人口规 模划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个等级。
2.1949- 1978年, 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 居住区按照街坊、小区模式统一规划建设, 但 建设量不大。有代表性的小区有北京夕照寺小区, 上海蕃瓜弄, 广州滨江新村等。
4.中心广场120000平米商业及商务服务区域, 20000平米音乐厅、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教 堂等文化设施。
一层的骑马廊设计为商铺的发展提 供了有利的条件
新镇二号地块与六号地块将布局二 条特色步行街:餐饮休闲街、文化 艺术街。
SHANG HAI 安亭新镇
安亭新镇1200余亩的绿色空间由城市森林、中央景 观绿化、街区绿地、河滨绿地、垂直绿化等组成, 总绿化率达60%。新镇的总规划面积238公顷,其中 净绿化面积约为92公顷,绿色空间比例为38.5%,人 均拥有绿量将达到72立方米。安亭新镇的蓝色空间是 指区域内的景观水体,其面积约占新镇一期规划总面 积的11%,湖泊总面积达到20万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