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生).
6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4篇)

6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4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纪实性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
2、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3、了解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
4、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1、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事件的能力。
3、提高分析语言蕴含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真体会鲁迅先生对一位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文章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一方面批评了她饶舌、多事、多繁文缛节的缺点,另一方面主要赞美她爽朗、热情的性格和纯朴、宽厚、仁慈、乐于助人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思路结构三、善于抓住细节描写人物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个性。
例如长妈妈夜间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经旁人提醒以后,依然如故,“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这似乎是涉笔成趣,其实表现了长妈妈的。
粗鲁和不拘小节。
四、教法建议1、用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学习字词,熟悉、梳理全文内容。
第二课时:进一步熟读课文。
分析课文。
第三课时:总结归纳。
完成课后练习四。
2、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入。
3、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地研读课文。
①学生朗读、默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整体思路,整理出课文的材料。
②讨论、确定详写、略写的内容,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③重点研读记叙《山海经》的部分,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④回应全篇,体会先抑后扬的写法。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2.运用阅读策略来理解阅读文章;3.掌握生字词和短语的含义和运用;4.进行文学批评,准确进行情感分析。
二、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阿长与山海经》;2.结合课文,预习文中生字词和短语,确保了解课文内容;3.分析文中情感,准确进行情感分析。
三、导学环节:1.热身时间:阅读课文,大声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情感,了解文中重点。
2.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前已经读过的基础上再次阅读,理解更深入。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进行探究,解释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全班分享:小组探究结束后,让每组学生总结分享他们的探究结果。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补充补充,提供教材中没有的背景知识。
5.阅读理解:让学生回答阅读指导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和思考能力。
6.情感分析:学生进行情感分析,让学生反思角色情感的发展,从而认识故事的深层含义。
四、作业布置:1.整合所有生字词和短语,完成课后习题;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故事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让学生了解了《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并且可以运用阅读策略来理解阅读文章。
学生还能掌握生字词和短语的含义和运用。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的阅读深入了解,在分享环节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
通过阅读指导问题和情感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提高了阅读深度和思考能力。
让学生以更好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一种导学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并且培养学生的阅读深度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种导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促进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6《阿长与山海经》第三课时 导学案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3课时)课型:讲读课
主备:审核: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1、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先抑后扬的手法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研读第一部分
1、前半部分,作者对阿长有什么态度?为什么?
2、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吗?
3、阿长遇到过怎样的不幸?
4、她教我的道理,现在大抵忘却了,为什么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
5、对阿长懂的规矩,你认为是烦琐的缛节还是必要的礼数?
6、从6—12段: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研读第二部分
【学习提示】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朗读19~29段。
(一)自主探究,品读归纳。
1、作者在这里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请复述:
买书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表现出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4、怎么理解阿长有“伟大的神力”?
5、试想她是怎样买到的?为什么不写她是怎样买到的?
(二)合作探究,判断归纳。
1、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2、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怎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还写了:
态度:
作用:
三、课后拓展延伸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
)。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文章的语言充满深情,传达出对长妈妈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欢迎大家参考!【1】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2. 弄清阿长是怎样一个人。
3. 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4. 学习掌握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重点:1、弄清阿长是怎样一个人。
2、学习掌握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预习之后你掌握了下面这些知识了吗?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骇()人听闻掳()掠震悚()疮疤()() 诘()问霹雳()()2、《阿长与<山海经>》是______写的一篇抒情散文?选自《》。
二、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有一个片段写长妈妈给年幼的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从文中可看出,幼年鲁迅与长妈妈十分亲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进一步去了解长妈妈。
三、精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2、用“阿长是_____________一个人”的形式进行说话。
3、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
课文的前半部分写对阿长的“憎恶、讨厌”,因为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我”对阿长的态度和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从文中找出感情变化的词语吗?明确: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四、重点语段句子品析:再细读文章(18-28段),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五、小结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童年鲁迅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阿长这位下层劳动妇女深沉的怀念与真挚的感激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精选6篇)

《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初识阿长教学要点: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温故而知新二、谈谈你眼中的阿长:1你知道她的哪些事情?①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长妈妈地位低下。
)阿长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她的前任叫这个名字,而大家又叫惯了,并非是她真的叫这个名字。
久而久之,她的真名倒无人记得了。
作者这样写,形象地刻画出阿长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形象。
此外,以写名字的由来开头,还能起到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人下文的作用。
②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长妈妈是一个粗人)。
③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长妈喜欢饶舌多事。
)④长妈妈“逼”着我吃福桔(长妈妈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
)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石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
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欣喜之态溢于言表。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6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6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已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过渡和照应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设计(1)在“我”的眼里,阿长是个怎样的人?(2)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文中又写了另外几件事,这是否离题?(3)文中一共写了阿长几件事?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4)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5)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重点与难点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
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
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全文线索清晰,结构上决不平铺直叙,是经过精心构思的。
作者欲扬先抑,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
6、7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一、回顾复习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有关知识:二、生字词:憎恶书斋惊骇掳走震悚疮疤诘问渴慕疏懒霹雳孤孀鼹鼠嘁嘁喳喳惧惮粗拙惶急絮说三、整体感知: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2、你从这些事中,看做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3、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4、从总体上来说,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可是为什么在课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呢?应该怎样理解?长妈妈具有怎样的性格?5、朗读19~29段,思考:(1)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4)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四、拓展延伸。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像的空间,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7、《背影》导学案[学习目标]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朴实的语言风格。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一、生字词:交卸奔丧差使狼藉簌簌典质赋闲颓唐琐屑蹒跚擦拭晶莹箸踌躇迂腐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二、整体感知:1、《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
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2、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3、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的?齐读这几句话,突出应重读的词。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含答案)(精选5篇)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含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含答案)枣市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专用备课纸班级姓名主备:贺运平6《阿长与》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背景资料1、“阿长”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
文章重点写了阿长为鲁迅买到向往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2、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3、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
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写于北京寓所。
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预习导学1、给下列字注音骇()掳()悚()絮说()惶急()疮疤()诘问()霹雳()辟头()画舫()2、鲁迅,原名(),()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3、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集。
全书()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
是鲁迅回忆()()()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4、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3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5、熟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生).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4、
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背景资料
1、鲁迅 (1881-1936,
2、“阿长”:
3、关于《山海经》
4、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
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
4、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三、合作探究
1. 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3、 . 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4、题目中“与”表示两者有并列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
5、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
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 属于 “抑”
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6、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四、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 学生朗读 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
(1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
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 当阿长说“哥儿, 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7 分析“哥儿, 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
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8“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
四、总结全文。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
“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
“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
可是,当长妈
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五、写作特点:
☠先抑后扬,真实感人(儿童的心理刻画得好 ;
☠通过具体事件和生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
☠详略安排得当。
六、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真实、生动、鲜活地写出了饶舌多事、不拘小
节、乐于助人、有点迷信有点俗气的长妈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七、当堂检测:(课件 27、 28
关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阅读记叙文,要注意作者怎样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周密的论述,而针对大量的生动、典型
的记叙材料,发表精辟简赅的评论。
有时议论在叙述前边,这种议论起提示文章内容和点明
中心思想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可以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等,在
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有时作者直接抒发感情,以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所有这些,在阅读中要时时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