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1、麻醉后寒战

合集下载

麻醉后寒战的研究进展

麻醉后寒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 KIMYS,KIMYI,SEOKH,etal. Optimal Dose of Prophylac_x0002_tic Dexmedetomidine for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Shivering[J].Int J Med Sci,2012,10( 10) : 1327 - 1332. 【2】 Sessler Colleen,Gorman Koch,Liang Li,Daniel I.Sessler,etal Dur-ationof Red一CellStorage and Corn Plicationsafter Cardiac Surgery [J」.N Engl J Med,2008,358 (12 ):1229一1239. 【3】 Rosenberg L J,Roesler S,RolliS,etal.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J」.Physics Letters B,2008,667(5 ):l一6. 【4】 朱小勇. 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安全性 与有效性评价[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 10) : 110 - 113。
麻醉后寒战的研究进展
概论

麻醉后寒战的定义。 麻醉后寒战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麻醉后寒战对机体的影响。 麻醉后寒战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
麻醉后寒战的定义
麻醉后寒战(postanesthe tic shivering , PAS)是指麻醉后 患者苏醒期间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以往多被称为 “硫喷妥样强直”、“氟烷样强直”、“特发性全麻后 颤抖”,其发生率可达 5% ~ 65%[1]。是临床麻醉 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先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和中心 体温下降。

医学资料-麻醉后寒战

医学资料-麻醉后寒战

有些人认为,麻醉后寒战是与麻醉后各级神经中 枢恢复觉醒的速度,及先后顺序不同有关,脊髓 反应中枢比大脑反应中枢觉醒早,从而导致自发 性肌肉颤抖,是不自主神经反射的结果。
另有人认为,寒战是因病人麻醉恢复过程中,大 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发生。
三、麻醉后寒战的原因
▪ 1. 低温的诱因: 低温可引起寒战,冷可刺激体表温度受体和颅内温度神经元,同时作用于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促使肌肉震颤、心肺活动增强、产热,藉以保持体内热平 衡。 1986年Ponte提出硬膜外麻醉下病人寒战的原因,与脊髓温度感受器受到冷麻醉 药的刺激有关。 Nishimura等表明,全麻术后寒战与外周体表温度减低有关。 目前研究表明,局麻药的温度本身,不是造成寒战的原因,硬膜外腔注入低温生 理盐水(17±2.2℃)并不会引起寒战。 上述研究结果的分歧很大,但普遍认为:围手术期对机体保温、预防低温,可避 免寒战,或抑制寒战。输入控制和调节热信息,可影响寒战的发生,可能与麻醉 恢复期大脑中枢对寒冷的反应减低,而脊髓中枢反应正常有关。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体温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 曲马多对体温控制的影响仍有待于阐明。
Witte等对72名成年患者证实,1mg/kg曲马多。可 100%阻止寒战发生,比较曲马多与哌替啶的作用,认 为在哌替啶与之前所用的阿片药有协同作用,可能有 呼吸抑制危险,而曲马多则较安全和有效。
5)昂丹司琼 常用作止吐药,其作为特异性5-HT3受 体拮抗剂,抑制了5-H T的重吸收,继而抑制了体 温调节中枢对低体温的反应。麻醉前静注昂丹司琼 8mg,可预防麻醉后寒颤的发生。
6)NMDA受体拮抗剂 硫酸镁竞争性NMDA受体拮 抗剂10mg/kg给药不影响血压,使患者安静。 苯海拉明 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作用60mg静注, 5-10分钟可终止寒颤。 氯胺酮 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药理作用复杂, 静注10-40mg可终止寒颤。

麻醉后寒战的研究进展

麻醉后寒战的研究进展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体温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体温控制的影响仍有待于阐明。
Witte等对72名成年患者证实,1mg/kg******。可100%阻止寒战发生,比较******与哌替啶的作用,认为在哌替啶与之前所用的阿片药有协同作用,可能有呼吸抑制危险,而******则较安全和有效。
Crossley观察2595例观察室病人,发现男性病人的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病人;青壮年病人高于小儿和老年病人。寒战的发生与病人身高、体重无明显关系。
4. 药物因素:
Crossley发现,术前使用抗胆碱药,可减少寒战。术中应用阿芬太尼和哌替啶可减少寒战。术中应用挥发性麻醉剂者容易发生寒战。
1)机体代谢率显著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氧耗为通常的2~5倍,同时二氧化碳和乳酸生成增多,机体通过加强呼吸和心脏作功取得代偿,心肺负荷因此增加,对危重病人可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2)动态心电图证实,体温低于35℃的病人,心肌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体温正常的病人。
3)低温下寒战,血小板功能可遭损害,凝血级联反应抑制,失血量择40例寒战病人,生理盐水组或可乐定37.5μg组的寒战控制效果无差异性,而可乐定75μg组在给药后4分钟,寒战消失率为100%;可乐定150μg组给药后2分钟内,寒战全部消失。表明应用可乐定治疗寒战,疗效显著,并与药量呈正相关。
(4) ******:【******】的作用机制:在脊髓节段上,具有抑制5-HT和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减弱阿片活性,抑制疼痛信号传递等作用。
麻醉后寒战的研究进展
寒战,通过骨骼肌快速节律性收缩而产热,是机体对低体温的代偿反应。
体温低于下丘脑温度,即可能诱发寒战,藉以保持体温平衡。
一、 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及危害性

麻醉寒战应急预案

麻醉寒战应急预案

一、背景麻醉寒战是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由麻醉药物引起。

患者出现寒战时,体温骤降,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代谢紊乱等严重后果。

为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麻醉寒战的识别能力。

2. 及时、有效地处理麻醉寒战,减少患者痛苦。

3. 降低麻醉寒战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

三、应急预案措施1. 识别与诊断(1)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麻醉寒战的发生原因,提高对寒战的识别能力。

(2)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寒战时,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评估,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2. 预防措施(1)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避免药物引起的寒战。

(2)术前做好保暖措施,如使用保温毯、加盖被子等。

(3)术中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应急处理(1)发现患者出现寒战时,立即停止手术操作,降低室温,确保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2)给予患者保暖措施,如加盖被子、使用保温毯等。

(3)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温盐水、葡萄糖等液体,提高体温。

(4)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寒战加重、体温下降等,及时报告上级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4. 后期处理(1)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减轻患者痛苦。

(2)做好患者保暖工作,防止患者再次出现寒战。

(3)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如无异常,可继续手术。

四、应急预案培训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麻醉寒战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寒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 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麻醉寒战的能力。

五、应急预案总结1. 本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麻醉寒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2.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3. 定期对本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临床实际需求。

为什么全麻术后会出现寒战,有哪些原因

为什么全麻术后会出现寒战,有哪些原因

为什么全麻术后会出现寒战,有哪些原因很多患者在手术前会问,麻醉时有没有感觉到冷。

我说:有,就是全麻后的全身发凉。

因为麻醉药物会导致机体对寒冷刺激的耐受能力降低,表现为寒战、畏寒,甚至有一些患者发生惊厥。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做过手术的病人都有可能出现寒战。

一般认为手术后由于血管收缩,体表温度下降,病人的皮肤上会出现皮肤温度比体温低的现象,寒战是由于人体不能耐受低体温而引起。

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体温有着很好的调节能力。

全麻术后寒战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和处理?一、麻醉药的作用全身麻醉药,不管是吸入性麻醉药,还是静脉麻醉药,均作用于人体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引起神经中枢抑制,使神经中枢和大脑失去知觉,无法感觉疼痛,以达到临床镇痛的目的。

局部麻醉药通过在局部的应用,主要作用于神经传导,使局部神经受到阻滞,阻断神经传导通路,使疼痛无法上行传导至神经中枢,实现局部麻醉的效果。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术中可起到镇静,镇痛,肌肉松弛,以及各种反射消失和遗忘的作用,来满足手术的要求,术中给予生命体征监测,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2.氟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且能直接抑制心肌和阻滞交感神经节,麻醉稍深,呈现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故可用作控制性降压以减少手术的出血。

3.抑制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作用,使钾、钠、氯和钙等离子外流减少,引起细胞内外水势梯度差及水钠潴留,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4.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作用。

5.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

包括血液稀释、渗透压升高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二、麻醉药物导致寒战丙泊酚是一种新型静脉全麻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强、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丙泊酚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产生镇静、催眠效应。

另外,丙泊酚静脉麻醉可单独应用或与其它麻醉性镇痛药复合应用。

丙泊酚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功能继而降低大脑新陈代谢、干扰皮层间功能连结导致意识丧失,因此大脑皮层是丙泊酚发挥麻醉作用的主要中枢部位。

麻醉后寒战如何破解?

麻醉后寒战如何破解?

麻醉后寒战如何破解?芳芳由于严重的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心脏搭桥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因此就根据芳芳的自身情况进行了身体麻醉,但是进行麻醉手术后芳芳浑身寒战不止,芳芳也发生了严重的肌肉痉挛,对于伤口处的切口造成了相应的牵拉,让芳芳疼痛不已,芳芳总是产生一种焦虑的情绪,手术后正常患者半个月恢复,她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恢复,这样的症状让她更是苦恼不已,医生在手术后对芳芳进行了及时的保温处理,调高了室内的温度,并利用保温毯对芳芳作出了相应的保温措施。

一、麻醉后发生寒战的原因?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后,所有的全身麻醉药物都明显的抑制正常的人体自主体温调节机制,引发体温下降,从而导致寒战发生。

手术中用到的静脉输液也会导致体温丢失,大量的输液会引发寒战,当前麻醉后发生寒战的因素有很多。

(一)低温和散热因素引发寒战低温可以引发寒战,因为寒冷的刺激会让人体表面和颅腔内部的温度神经元受到刺激,这样的刺激会同时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容易让肌肉发生震颤,这些都是因为外界的低温所引起的,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输血和输液,在输血输液的过程中,导致患者身体发生致热原反应,让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平衡,从而发生寒战。

对于麻醉患者尤其是对于椎管内推的麻醉患者,会出现阻滞区的皮肤温度的显著升高,而非阻滞区域内皮肤的温度和鼓膜的温度会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就会发生寒战,这是因为在人体内部为了调节体温的恒定,调节中枢和通过肌肉骨骼的收缩来增加热能,对外界的低温进行抵抗,但受到了麻醉的作用,麻醉组织区域的骨骼肌收缩能力丧失,出现寒战的现象。

(二)患者个人身体因素引发寒战寒战的发生与患者个体的因素寒有关系,一般来说患者可以根据年龄分为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年轻患者的麻醉后寒战发生几率要高于老年患者,这是因为年轻患者机体对于低温和高热的保护机制,人体对于低温和高热都有一定的防护,年轻患者体内的保护机制更灵敏,而且男性患者寒战发生率要高于女性患者,青壮年患者要高于小儿和老年患者,所以寒战的发生几率可能会与年龄性别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与患者本身的身高体重无明显联系。

引起麻醉手术患者寒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麻醉手术患者寒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麻醉手术患者寒战的原因有哪些【术语与解答】围麻醉期手术患者寒战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但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为保持机体温度的恒定,主要通过骨骼肌的收缩产生热能,当机体突遇冷环境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脊髓反馈至外周神经,反射性引发类似于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的作用,出现短暂性肌纤维成束状颤动。

另外,还存在两种学术观点:①在全麻患者苏醒过程中,由于体内残余麻醉药的作用可使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易引起寒战的发生,尤其神志清醒患者可自述感觉寒冷,同时伴有全身不由自主的颤抖表现;②麻醉术后寒战是由于麻醉药终止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恢复的先后顺序不同,脊髓反应中枢比大脑反应中枢更早于从麻醉状态下恢复,从而导致肌肉僵直性或阵发性颤抖的一种不自主性外周神经反射。

【麻醉与实践】围麻醉期寒战的诱发因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 环境温度影响围麻醉期间患者寒战与自身体温及外界温度的关系仍不清楚,但有学者对302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围麻醉期寒战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患者的体温并无明显关系。

另有学者研究9名异氟烷麻醉后寒战患者的肌电图表现,并与非麻醉状态的正常人寒冷引起的肌电图表现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麻醉后寒战患者肌电图特征与寒冷所引起的寒战肌电图不同。

但还有报道提出,给予保暖和预防低体温措施可防止或抑制寒战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患者麻醉恢复期大脑中枢对寒冷反应减低,而脊髓中枢则反应正常,当两者处于不平衡时则可引起寒战。

如麻醉患者手术完毕,撤离敷料,机体突遭冷环境刺激而反射性产生寒战。

2. 患者自身因素①有学者对2595例进入麻醉恢复室的患者进行观察,其中164例患者出现寒战,并对寒战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寒战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择期手术患者高于急诊手术患者; ASA分级Ⅰ级患者高于其他ASA分级患者;青壮年高于小儿和老年人;②如患者精神、心理因素暂时性失衡,可对麻醉与手术产生焦虑,甚至恐惧,当备皮与消毒时,患者可突发性出现寒战;③少部分患者输入库血后可发生寒战。

麻醉后寒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麻醉后寒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麻醉后寒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有哪些很多病人在手术后都会出现寒战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多,包括手术时间长、大量输血、麻醉等。

体温恒定是有效维持机体生理稳定的基础,但是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麻醉剂会对人体的体温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病人的体温降低,出现寒战症状。

那么麻醉后为什么会出现寒战呢?寒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1.麻醉后寒战的原因(1)低温温度超出人体可调节的范围后,就会由于冷的原因导致人体出现寒战的情况,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温度过低导致的。

外部环境寒冷使人体体表温度感受到低温,进而经过温度神经元的感知和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中枢神经通过心肺活动以及肌肉活动使机体产生热,保持身体温度的平衡。

但是手术麻醉的病人,神经中枢受到抑制,导致对寒冷的反应能力降低。

(2)病人散热增加麻醉病人在接受麻醉后,阴滞位置的温度会明显提升,而非阴滞位置的皮肤温度和鼓膜位置的温度会下降,如果下降的温度超过0.5摄氏度,病人就会出现寒战的情况。

(3)病人产热增加为了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命令骨骼、肌肉的收缩产生热能,用来调整人体的体温。

但是由于手术麻醉后,会阻碍骨骼和肌肉收缩能力降低,甚至丧失,进而使病人产生寒战的现象。

(4)药物作用手术麻醉过程中如果采用的麻醉剂具有挥发性,也会使病人出现寒战的情况。

但是如果利用挥发性麻醉剂,在手术前为病人注射抗胆碱类药物,比如阿芬太尼就能够有效避免寒战情况的发生。

(5)缺氧病人在接受手术麻醉过程中,除了麻醉剂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导致病人出现低血氧症,造成病人出现缺氧性寒战。

2.手术麻醉寒战的改善对策(1)调整外界环境温度湿度,减少散热为了有效预防病人术后寒战,在秋冬季节可以在术前术中做好体温保持工作,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先调节好室内温度,一般在25摄氏度左右为宜,在病人开始麻醉前先为病人盖好被子,并在保证清洁性的情况下,缩短病人的皮肤消毒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人认为,麻醉后寒战是与麻醉后各级神经中 枢恢复觉醒的速度,及先后顺序不同有关,脊髓 反应中枢比大脑反应中枢觉醒早,从而导致自发 性肌肉颤抖,是不自主神经反射的结果。
另有人认为,寒战是因病人麻醉恢复过程中,大 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发生。
三、麻醉后寒战的原因
▪ 1. 低温的诱因: 低温可引起寒战,冷可刺激体表温度受体和颅内温度神经元,同时作用于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促使肌肉震颤、心肺活动增强、产热,藉以保持体内热平 衡。 1986年Ponte提出硬膜外麻醉下病人寒战的原因,与脊髓温度感受器受到冷麻醉 药的刺激有关。 Nishimura等表明,全麻术后寒战与外周体表温度减低有关。 目前研究表明,局麻药的温度本身,不是造成寒战的原因,硬膜外腔注入低温生 理盐水(17±2.2℃)并不会引起寒战。 上述研究结果的分歧很大,但普遍认为:围手术期对机体保温、预防低温,可避 免寒战,或抑制寒战。输入控制和调节热信息,可影响寒战的发生,可能与麻醉 恢复期大脑中枢对寒冷的反应减低,而脊髓中枢反应正常有关。
Sharkey观察30例寒战病人使用【辐射热治疗】, 22例寒战消失,4例寒战减轻。
通过物理方法给患者保温,或提高环境温度,可 减少冷信息传入,减少和抑制寒战,此项观点已 被普遍接受。
五、麻醉后寒战的预防
▪ 首先注意围手术期保温,利用保温毯、提高 手术室环境温度、麻醉期加热和湿化吸入气 体,可减少气管内散热。 手术消毒完后尽快铺单,减少病人体温下降, 可预防寒战。 术前应用多沙普伦、可乐定,或术前给镇静 药,可减少麻醉后寒战。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体温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 曲马多对体温控制的影响仍有待于阐明。
Witte等对72名成年患者证实,1mg/kg曲马多。可 100%阻止寒战发生,比较曲马多与哌替啶的作用,认 为在哌替啶与之前所用的阿片药有协同作用,可能有 呼吸抑制危险,而曲马多则较安全和有效。
5)昂丹司琼 常用作止吐药,其作为特异性5-HT3受 体拮抗剂,抑制了5-H T的重吸收,继而抑制了体 温调节中枢对低体温的反应。麻醉前静注昂丹司琼 8mg,可预防麻醉后寒颤的发生。
四、麻醉后寒战的治疗
▪ 1. 药物治疗 (1)中枢兴奋药:代表性药物是【多沙普伦】,中枢性兴奋药,加快 大脑从麻醉药物抑制中的恢复,由此建立对脊髓反射的正常控制,产生 有效的治疗麻醉后寒战作用。 Fry用1mg/kg多沙普伦治疗14例寒战病人,有效率100%,无任何并发症。 Singh选择60例病人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生理盐水组(n=20)、哌替啶 组(0.3mg/kg,n=20)和多沙普伦组(1.5mg/kg,n=20),静脉给药2~3 分钟后,多沙普伦和哌替啶组均能有效治疗寒战,而生理盐水组给药10 分钟后,15例病人仍然寒战。
在麻醉状态下,由于交感神经功能阻滞,外周 血管对寒冷刺激的收缩反应减弱。这样,体热 由中央室快速向外周室传导(热量再分布), 中心温核心温度在麻醉诱导后第一小时内下降达 0.8±0.3℃;体热的重新分布占89%。在随后的 3h内,体温继续下降约0.4±0.3℃,其中体热的 再分布占62%。可见,麻醉过程中,体热的再 分布是造成寒战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麻醉中降 低体热的再分布,寒战发生就会减少。
Joris等选择40例寒战病人,生理盐水组或可乐定 37.5μg组的寒战控制效果无差异性,而可乐定75μg组 在给药后4分钟,寒战消失率为100%;可乐定150μg 组给药后2分钟内,寒战全部消失。表明应用可乐定治 疗寒战,疗效显著,并与药量呈正相关。
(4) 曲马多:【曲马多】的作用机制:在脊髓节段上, 具有抑制5-HT和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减弱阿片活性, 抑制疼痛信号传递等作用。 Nefopam是一种止痛剂同时具有强效抗寒颤作用。作 用机制同曲马多。
▪ 4)寒颤可增加眼内压,颅内压
二、 麻醉后寒战发生的机制
▪ 人体热量的分布可被划分为“中央室”和“外周 室”。中央室血流丰富,其温度称“核心体温”, 保持稳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外周室温度受外界温 度的影响较大,外周室的各个部分之间也存在较大 的温度差异。 中央室和外周室之间的热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正 常情况下,寒冷时外周血管收缩,中央室和外周室 之间的热量对流域少,从而减少体内热量散失,以 保持中央室温度的稳定。
麻醉后寒战
体温恒定是保证机体生理和代谢稳定
的重要因素,围术期由于麻醉剂对体温调 节的抑制以及患者缺乏应有的保温措施等 因,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降低, 甚至导致寒颤的发生。
寒战,通过骨骼肌快速节律性收缩而 产热,是机体对低体温的代偿反应。
体温低于下丘脑温度,即可能诱发寒 战,藉以保持体温平衡。
4. 药物因素:
Crossley发现,术前使用抗胆碱药,可减少寒战。术中应 用阿芬太尼和哌替啶可减少寒战。术中应用挥发性麻醉剂 者容易发生寒战。
Goold报道,术前应用止痛药,寒战发生率高于不用止痛 药者;术前给安定药的病人,寒战率低于不用者。
5. 缺氧:
术中有多种因素可致低氧血症,后者可致缺氧性寒战,伴 头痛、脉率增快、呼吸深快、血压上升、PaO2下降。严 重时心率减慢、呼吸抑制、神智不清,甚至惊厥。
6)NMDA受体拮抗剂 硫酸镁竞争性NMDA受体拮 抗剂10mg/kg给药不影响血压,使患者安静。 苯海拉明 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作用60mg静注, 5-10分钟可终止寒颤。 氯胺酮 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药理作用复杂, 静注10-40mg可终止寒颤。
2. 物理治疗
Sessler等对硬膜外麻醉病人,采取【皮肤加热】 或不加热措施,结果不加热组的寒战发生率高, 鼓膜温度明显降低。
麻醉后寒战,先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 和中心体温下降,即所谓“特发性全麻后 寒战”、“硫喷妥钠样强直”。
一、 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及危害性
▪ 发生率通常在5%~65%. 寒战的危害性: 1)机体代谢率显著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氧耗为通常的2~5倍,同 时二氧化碳和乳酸生成增多,机体通过加强呼吸和心脏作功取得代偿, 心肺负荷因此增加,对危重病人可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2)动态心电图证实,体温低于35℃的病人,心肌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 体温正常的病人。 3)低温下寒战,血小板功能可遭损害,凝血级联反应抑制,失血量显 著增加,输血量增多。
(2)阿片类药:代表药物为【哌替 啶】,通过兴奋μ和κ吗啡受体而产 生控制寒战的效果,其中主要通过 兴奋κ受体而起作用。
Claybon等使用哌替啶0.4mg/kg,在 5分钟内73%的麻醉后寒战病人的寒 战消失。
(3)α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是【可乐 定】,具有抗麻醉后寒战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大脑 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寒战阈值,在脊髓水平抑制体温 传入信息,从而抑制了寒战。
2. 致热原因素:
术中输血输液过程,可突发寒战、高热达38~41℃,伴恶 心、头疼、脉速等症状,系输血输液引起的致热原反应, 后者可使体温调节中枢失衡。
3. 病人因素:
Nishimura等表明,年轻病人麻醉后寒战的发病率高于老 年病人,与年轻病人机体对低热的保护机制,比老年病人 完善可能有关。
Crossley观察2595例观察室病人,发现男性病人的寒战发 生率显著高于女性病人;青壮年病人高于小儿和老年病人。 寒战的发生与病人身高、体重无明显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