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抑价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创业板的市场数据

我国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创业板的市场数据赵莉莉【摘要】IPO抑价是资本市场的研究热点,也是不解之谜。
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影响较为明显,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因素。
而承销商声誉和信号理论则影响并不显著。
文章提出了完善证券市场、突出承销商的保荐责任、加强发行人的监管、投资者要加强风险意识等方面的建议。
%IPO underpricing is a focus of the research of the capital market as well as a myster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China's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the paper finds out that investor sentiment plays an obvious role in affecting China's GEM IPO underpricing, and the second influential factor comes to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whereas the influence of the underwriter's reputation and signal theory is not significant. 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sug gestions concerning the perfection of securities market, highlighting the underwriter's sponsor responsibili ty,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ssuers, and raising investors"awareness of risk.【期刊名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7)005【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IPO抑价;创业板;证券市场【作者】赵莉莉【作者单位】徐供集体资产运营中心财会部,江苏徐州 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32首次公开发行,是指发行人在证券市场上向广大投资者销售本公司一定股份的行为,即IPO。
IPO抑价影响因素的信息经济学解释

IPO抑价影响因素的信息经济学解释一、引言随着公司越来越多的选择走向公开市场,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成为了许多企业获得资金的必经之路。
然而,在IPO中,公司往往会抑价上市,这也是投资人普遍关注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IPO抑价呢?本文将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IPO抑价的影响因素。
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IPO抑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该现象中,公司通常了解自己的业绩状况和前景,而机构投资者和公众可能只能通过这些信息的局部和片段获得信息。
这种不对称的信息使得公司很难充分地讲述完整的故事和展现价值,投资者难以评估公司的真实价值,从而导致IPO抑价。
三、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另一个影响IPO抑价的重要因素。
当市场投资者对新股的需求很低时,公司为了引起投资人的兴趣,可能会抑价上市。
相反,当市场对新股的需求很高时,公司就可以定价高于发行价。
由此可见,市场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IPO发行价格的水平。
四、发行策略公司发行策略也是影响IPO抑价的原因之一。
通过降低发行价和增加发行量,公司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从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股票的流通性。
然而,这种策略也会导致IPO抑价。
这是因为抑价可以确保更多的投资者愿意购买新股,并让新股市场流通。
在此过程中,公司通常会妥协,选择抑价上市,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五、发行成本发行成本是参与IPO的公司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公司需要支付大量的手续费和其他费用,这可能会影响到IPO的发行价格。
如果公司想要降低成本,可以选择抑价上市。
这种方式可以使新股更具吸引力,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股票的市场流通性。
六、案例分析1. Uber(优步)去年,Uber首次公开发行的时候,发行价是每股45美元,最终上市价格为每股41.57美元。
IPO抑价的原因是市场对Uber的前景和商业模式存在疑虑,并面临来自Lyft等公司的竞争。
尽管IPO抑价了,但公司仍认为上市是正确的选择,并且目前股票的表现相对稳定。
浅析我国IPO抑价的原因

3622018.12MEC 对策建议MODERNENTERPRISECULTURE一、引言IPO 是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简称,意为一家企业或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而著名的IPO 抑价(IPO underpricing)现象是指在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当日,该股票市场交易收盘价格远高于开盘价格。
也就是说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出现了巨额的价差,这个差价导致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存在较高的超额收益率,即股票的实际收益率远远高于预期的正常收益率。
根据国外经济学家的研究显示,IPO 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发达资本和新兴资本市场,但各国市场的IPO 抑价率不尽相同。
下表是华盛顿大学教授Jay Ritter 对于世界各国IPO 抑价率的最新研究结果,表1:世界各国IPO抑价率比较分析国家或地区时间间隔IPO 抑价率中国1990-2016145.4%香港1980-201315.8%俄罗斯1999-2013 3.3%台湾1980-201338.1%英国1959-201216.0%美国1960-201716.8%(数据来源:https:///ritter/ipo-data/)从表1中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发展较早的国家的IPO 抑价率普遍比新兴资本市场国家的IPO 抑价率低,美国在1960-2017年的平均IPO 抑价率为16.8%,英国在1959-2012年的平均抑价率为16.0%,而俄罗斯近十余年的平均IPO 抑价率甚至低至3.3%。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1990-2016年的平均IPO 抑价率为145.4%,抑价率幅度明显高出以英国、美国、俄罗斯为代表的资本国家的平均水平。
并且我国不同地区的抑价率也呈现出不同水平,香港、台湾地区的IPO 抑价率分别为15.8%和38.1%,较之大陆平均水平更接近于发达资本市场的IPO 抑价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异常的IPO 抑价现象已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科创板IPO抑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对比

科创板IPO抑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对比科创板IPO抑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对比摘要: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兴板块,成为了吸引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热门选择。
本文基于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对比,研究了科创板IPO抑价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在科创板的初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抑价现象。
影响科创板IPO抑价的因素主要包括发行市盈率、股权结构、公司规模、行业特征、市场流动性等。
了解科创板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对于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以及高新技术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引言科创板的设立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旨在提供融资机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
科创板的IPO制度与传统股票市场有所不同,因此IPO抑价的研究对于科创板公开发行公司和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对比,研究了科创板IPO抑价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 科创板与创业板的对比2.1 科创板的特点与优势科创板成立于2019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改革。
科创板主要面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
其定位是设立专门服务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资本市场板块。
相比传统A股市场,科创板具有更加开放、灵活和包容的特点,受到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青睐。
2.2 创业板的特点与问题创业板于2009年设立,旨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平台。
创业板相较于主板,对于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和最低发行市值有一定的松绑政策。
然而,创业板IPO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抑价现象,投资者容易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3. 科创板IPO抑价现象的研究3.1 定义和理论抑价是指新股发行价格低于首日开盘价的现象。
科创板IPO抑价指的是科创板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新股的发行价格低于首日开盘价的现象。
3.2 科创板IPO抑价的现象通过对科创板公司进行样本分析,发现科创板IPO在短期内普遍出现较为明显的抑价现象。
ipo抑价名词解释

ipo抑价名词解释
IPO抑价现象(IPO underpricing)是指首次公开发行(IPO)定价明显低于上市初始的市场价格。
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都存在,但程度差异较大。
在发达国家市场,IPO抑价幅度通常较小,而在新兴市场国家,如我国,IPO抑价现象较为严重。
IPO抑价现象对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1. 新股发行风险较低,导致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失效,任何企业只要能获得上市资格,就能成功筹集所需资金。
2. 大量生产流通领域的资金进入股票一级市场,追求无风险收益,助长了投机泡沫,降低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资金配置效率。
3. 巨额资金的短期套利行为导致新股发行定价偏低,使得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格差异较大,从而影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创业板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快速发展
自2010年开始,创业板市场迎来 了快速发展期,大量创新型、成 长性强的公司纷纷上市,为投资
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创业板市场IPO情况
IPO数量与规模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创业板市场共有上市公司XXXX家,总市值达到XXXX 亿元。
IPO抑价现象
在创业板市场的IPO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抑价现象,即新股上市后的价格波动较 大,往往出现首日即破发的情况。
背景
创业板市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 重要组成部分,IPO抑价现象一直 受到广泛关注。
意义
研究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因素, 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 运行机制,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 据。
研究内容与方研 究对象,分析可能影响抑价率的因素 ,包括公司财务状况、市场环境、发 行制度等。
发行条款与市场情况
选取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 发行费用等指标,反映发行条
款和市场情况。
实证模型构建
01
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以IPO抑价率 为因变量,以上述选取的影响因 素为自变量,构建实证模型。
02
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变量筛选和 模型优化,以确定影响IPO抑价的 关键因素。
实证结果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与行业因素对创业板IPO抑价水平有显著影响。国家经济运行良好、行业整体 IPO抑价水平较低时,创业板IPO抑价率也相对较低。
发行定价因素
发行定价偏低
创业板IPO公司往往采取相对较低的发行定价策略,以降低发行成 本和吸引投资者。
定价调整机制
创业板市场存在灵活的定价调整机制,可以根据市场状况和投资者 需求对发行定价进行调整。
定价效率与抑价程度
定价效率与抑价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定价效率越高,抑价 程度越低。
我国股市IPO抑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国 圜 图 圈
我 国股 市 I O 抑 价 问题 及其影 响 因素分析 P
薛雁
( 南 师 范大 学 广 东 广州 5 00 ) 华 1 0 6
摘 要 : O 抑价 问题普 遍存在 于全球股 票市场, I P 而这 一问题在 我 国尤为 明显 。 内外的学者对这一现 象进行 了大量 的实 国
具有更多的关于资本市场及发行定价方而的信息 , 博弈的结果就 是发行 人将股票定价交由投资银行决定 , 由于上市公司( 委托人 ) 不能很好地监督承销商( 代理人) 在股票发行过程中的行为 , 投资 银行往往更加倾向于采取抑价的方式发行 , 以提高其承销活动成 功概率并建立起 自己的良好声誉。
康发展 ; , 此外 大小证券承销商因新股发行 的高收益而为承销资
格产生恶性竞争 , 经营风险 日渐严重 ; 各种违规资金受 巨大的获 利空间吸引 , 大量涌人一级市场, 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新股发行 抑价不仅严重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快速、 协调发展 , 而且影响到 整个金融市场 , 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 、 稳定发展。
使得以后的股票发行也能够顺利进行。
2 发行人 与承销 商 之 间的信息 不对 称 .
虽然短期内新股发行抑价通常能给新股发行市场各主体带 来一定 的利益: 发行公司可保证其新股的顺利发行 , 为其筹资奠
定基础 , 并可获得一笔可观的申购资金的冻结利息收入 ; 承销商
投资银行买方独家垄断假说认为投资银行对于发行人来说
IOIiaP b c ff 0 即股票首次公开发行 , P ( t lu l O e n , ni i i 是指私人公
司在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下 , 1 第 次公开在股票市场上向 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发售股份 , 目募集权益资本的行为。新股 为项 发行抑价现象 , IO抑价 , 即 P 是指新股的发行价低于上市后首 日 交易的收盘价 , 投资者认购新股便能够获得超额报酬率的一种现 象。这种现象与经典的有效市场理论相悖 : 在—个有效的市场内,
A股IPO抑价原因分析

A股IPO抑价原因分析【摘要】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而我国IPO抑价问题尤其严重。
本文选取实行询价制和全流通后的深圳A股IPO样本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我国IPO抑价问题已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但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IPO抑价的结论。
同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求缺口仅仅只是导致IPO抑价的一个非主要原因,在我国股票市场仍然实行比较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采取其他措施解决我国高IPO抑价问题的。
【关键词】IPO抑价供求分析非主要原因措施一、引言IPO抑价现象是指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后(一般指第一天)的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出现了巨额的价差,导致首次公开发行存在较高的超额收益率。
Ibbostan在1975年首次提出了“IPO抑价之谜”。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股票首次公开发行。
IPO抑价是新股的市场交易价格高于该股票发行价格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Rittert(1984)、Walter(1989)、James(1995)等国外学者通过对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股票市场进行研究,发现IPO 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资本市场。
国内研究人员如王晋斌(1997),陈工孟、高宁(2000),刘煜辉、熊鹏(2005)等也对我国各个时期股票市场IPO抑价进行了分析。
从表1数据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的IPO抑价水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中国的IPO抑价水平之高更是惊人。
从股票定价角度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股票发行价格与市场交易价格应该均等于股票的内在价值。
那么IPO抑价是如何形成的了?最早解释也是Ibbostan在1975年提出来的:有可能是股票发行定价太低,也可能是新上市股票的价值被高估了。
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即使股票发行定价是准确的,同其内在价值相适应,但如果市场投机者在新股上市后大量投机,炒作股票,人为抬高交易价格,也会导致新股上市首日的高收益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O抑价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郭晶 S10020205025 研究生(1)班产业经济学内容摘要:IPO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是指股份公司委托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第一次公开在股票市场上向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发售股份,为项目投资募集权益资本。
IPO抑价是指大多数新股在上市首日二级市场的收盘价远超出其发行价,由此产生远高于市场或行业平均回报的超额收益。
IPO是股份公司由少数人持股向公众持股转变的首要步骤,发行定价是发行业务中的核心环节,定价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发行人的筹资效果和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之间的利益分配,而且关系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因此IPO定价不仅是理论界,而且也是实务界长期关心的问题。
国内的股票市场自九十年代初建立到现在已将近二十年,IPO抑价水平依然高于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新兴资本市场的抑价水平,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与股票市场的宗旨方面,都逐渐发生了变化。
投资者的利益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而股票市场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也在一步步的深入。
本文搜集了可能的影响因素的样本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国内沪深股市的IPO市场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对我国IPO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IPO,抑价,新股发行,上市公司Abstract:IPO is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stock, which means a company commission investment bank or an intermediary organ to put stock on sale at the market in an open manner for the first time who want to extensive latent investor, collects capital for the project and the investment. IPO underpricing is that the closing price of a majority of new stock much higher than the Issue price on the first day of listed in the secondary market, resulting much higher return than the average on the market or the same industry.IPO is the first step that AG transition from minority hold shares to the public hold them . Pricing issue is the core of the publication business links,pricing is whether reasonable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effects of raise fund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among the issuer , investor and underwriter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function of the stock market. Therefore, IPO pricing is a not only theoretical but also practical issue of long-term. Domestic stock market beginning from 90's to now have already close to 20 years, whether the investment philosophy of the investors or the purpose of the stock market have gradually changed.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and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process is in-depth step by step also.In this paper, the sample data of factors that could impact IPO underpricing is collected, and establish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make an empirical study on IPO underpricing phenomenon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Finally,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PO market in China.Keywords: IPO, underpricing, new share distribution, listed company一、引言IPO抑价在世界范围各种股票市场中普遍存在,反映了IPO中的资本资产定价效率、股票配置效率及信息效率。
过高的新股发行抑价造成了一、二级市场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大量资金滞留在一级市场,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IPO抑价在我国尤为明显,近几年我国IPO平均抑价率远远高于成熟的资本市场约20%和新兴资本市场30%-80%的抑价水平。
到目前为止,对新股发行价格低估现象还很难找到一个较好的理论解释,西方学者对IPO定价问题所提出的不同解释促进了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占主流地位的是rock(1986)从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来解释该现象,他提出了“赢者诅咒”假设,认为为了吸引非知情投资者参与认购,新股发行不得不低定价,低到足以弥补非知情者由于逆向选择而造成的损失,还据此进一步假设,如果考虑中签率和认购成本,那么非知情投资者应获得无风险资产的报酬率。
Hughes和Thakor(1992)提出了在均衡信息条件下的避免法律诉讼假说,他们指出发行人或者承销商通过抑价,可以减少其法律责任。
Stoughton和Zwchner(1998)证明,承销商需要通过抑价来产生购买股票的动力,在散户投资者面前创造积极的外在形象,但相对散户投资者来讲,机构投资者在配售中往往受到了优待。
Loughran 和Ritter(2004)进一步研究了承销商和发行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认为如果承销商有权决定股票配售,这种决定将不会自动服务于发行公司的最大利益,必要时,承销商可能故意低定价发行,将更多的钱搁置起来,然后将这些股票配售给买方客户,并以造福买方客户换取客户的相关条件。
部分学者还从配售方式及其股票交易方式上寻求对抑价的解释1。
国内学者对我国股市IPO抑价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检验国外学者提出的理论模型在中国股市的适用性;另一方面是利用计量经济的方法,研究影响中国股市IPO抑价的具体因素。
对于理论模型的检验,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比较一致,即国外学者提出的理论模型不能很好解释中国股市的IPO 抑价现象。
至于影响中国股市IPO抑价的具体因素,由于不同学者选取的分析变量不1何奕.IPO抑价问题研究[J].金融财经,2009,(2).同,因此研究结论也不相同。
本文结合中国近几年IPO发行的的实际情况,针对影响IPO抑价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影响IPO抑价程度最大的因素,并最后给出建议二、我国IPO抑价现状及原因分析在我国当前的股票市场上,新股的成功发行意味着高额的回报,发行者可以筹得预期的资金,并可获得一笔可观的申购资金的冻结利息收人;作为承销商不仅可获得佣金或发行费用收人,还有助于提高其声誉,进而拓展其投资银行业务;同样,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在申购到的超低价格股票上获得高额回报(一般在100%以上),这个收益也是来自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差价。
以下是我国246家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图一)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企业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统计软件,计算出我国近三年A股发行超额抑价率,统计结果(图1):图1:整体IPO超额抑价率统计分布从统计结果看,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国沪深市IPO超额溢价率情况为:以首日收盘价计算所得的超额抑价率主要分布在1.00-3.60之间,其中最小值为1.0000,最大值达到6.3812,均值为2.4683,中值为2.1243。
所获得的超额抑价率都远远高于成熟的资本市场约20%和新兴资本市场30%-80%的抑价水平。
在目前全流通的市场背景下,新股发行这种高的IPO折价率必定与我国A 股市场内部的机制有着一定关系,同样也反映出我国证券市场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与问题。
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一)上市公司自身财务状况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投资者是否进行投资的重要参量,一般来说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和预期未来成长性较好的股票比较容易得到投资者认同。
资产负债表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的基本报表之一,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披露了企业的基本财务信息。
然而,由于资产负债表遵循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和稳健性原则,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真实资产负债状况。
只要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各项与市场公允价相符并且把未列的无形资产也包括进去,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产负债表上的帐面价值应该是一致的,即:企业的价值=有形资产价值+无形资产价值-负债正是因为资产负债表并没有包括诸如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成长性,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的凝集力,企业文化和商誉等无形资产部分,结果资产负债表一般低估企业的真实价值,所以企业发行新股一般都能抑价发行。
(二)一级市场对新股发行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股票发行价制定一直价格较低,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仍然是新股发行定价的一个主要参考指标,这影响了新股发行定价的效率。
我国一直以来依照每股税后利润乘以发行市盈率的办法确定新股发行价格。
其中,对每股税后利润的计算是以总股本为基数的,但实际上只有社会公众股部分上市流通,这就导致股票上市后存在着巨大的盈利空间。
2(三)二级市场对新股交易的影响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取决于需求方,而非一级市场上的投资者。
我国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二级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故意炒作,散户投资者的跟风操作使得新股上市受到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