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和叙述的辨析
写作手法及相似概念辨析

写作手法及相关概念辨析
写作手法是写作上外延最大的一个概念,只要是一个作品在写作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点,都可称为写作手法,一般包括:①修辞手法、②表达方式、③叙述方法、④表现手法等。
(一)修辞方法,一般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借代等。
(二)表达方式,只有5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三)叙述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四)表现手法:文学创作中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所采用的表现方法,叫做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场面描写,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
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手法。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全面)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②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③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表达方式有五种

表达方式有五种:(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方法:说明式语言.叙述式语言.描述式语言.议论式语言.抒情式语言写作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表达方式抒情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写作手法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描写方法等的辨析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描写分类:一、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1.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2.环境描写又分为:①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②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二、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
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几种手法。
一、写作手法: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容的基本形式。
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手法等。
常见的有:夸、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如果再具体一点细分一下,写作手法那么又可指特定文学样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写作主体的定义写作主体

写作主体的定义写作主体:所谓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 真正的写作主体,应该具备这样的条件:有明确的写作主体意识;能够自主的驾驭写作行为写作行为系统的构成要素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辨析:“作者”与“写作主体”作者——一直存在;写作主体——只存在于写作行为过程中作者——范围,可能是机关、法人、组织;写作主体——只能是实际写作人员写作主体的动力系统人的写作行为,是由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构成的。
动力系统是个体有效进行、顺利完成写作活动的推动力。
动力系统的构成:动机:既指某一具体的写作动机,也指主体从事写作活动的整体动机。
前者常常表现为写作冲动,后者表现为写作主体对写作活动的兴趣、信念、理想、意向及定势等。
意志:进入活动的心理保障。
如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大胆无畏、勇敢等等,保证或制约着主体的写作行为。
写作意识——文章图式文章图式:人在对文章的接触中(如阅读、写作、分析等),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关于文章的外在结构、内在结构和审美规范等种种特征的印象、感觉、知觉的表象的总和。
文章图式,是对文章最终本质、本体的感性把握、心理经验,是文章特征知识的不断建构。
写作中主体的思维过程:触发思维继发思维完型思维写作客体:当写作行为发生时,人类以主体的身份观照世界,在主体观照下,与主体发生某种作用的那部分“世界”。
写作客体特征♦客观性♦对象性♦动态性♦历史性写作材料: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客体进行选择,有的客体可以成为材料,有的不能。
认识客体在前,获得材料在后。
写作客体中那些可能、可以或者已经派上用场的,称为“写作材料”写作题材:从材料中提取题材(从物质转化为观念),前面的世界、客体、对象、材料,都是认知事物。
而“写作题材”,思维指向是“写什么”。
写作题材,就是主体经过分析研究、加工提炼筛选出来的使用在文章中的写作受体的定义照传播学的说法,信息传播的过程,有三个要素,信息源——信息——信息接收器,三者构成一个反馈系统。
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辨析

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为了把人物形象表现的更为具体明朗,通常有以下几种描写方法:1、语言描写:就是把人物说的话直接或间接引用出来,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样就能够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我奇怪地问:“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这句话就是语言描写,把“我”说的话引用下来,表现我幼稚不懂得父亲这样做的原因。
2、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声音、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的描写方法。
例如: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这是《穷人》中对西蒙两个孩子的描写,通过这段外貌,表现两个孩子的可爱与可怜。
3、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描写方法。
恰当运用心理描写,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例如: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段是《詹天佑》中对詹天佑的心理描写,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4、神态描写:神态描写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它不同于外貌描写的地方就是描写人物面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例: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这是《穷人》中对渔夫的神态描写,反映渔夫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既想帮助这个邻居又感到生活的压力。
5、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
例如: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和叙述的区分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这些概念都是我们特别熟悉的,就概念说概念,我们谁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这可不能保证,对这些概念,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就能够区分得十分清楚。
所以,在我们要注重表达形式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区分这些表达形式的问题。
而在这些区分中,重要的是区分描写和叙述。
其实它们的区分也并不复杂。
描写是让人物登场,让景物展现,让所写的对象都在读者的面前,在“当下” 的时空位置上,让它们自己表演,自己展示。
而叙述,是由作者给读者陈说、转述,所写对象往往不在读者面前,不在当下。
例如:(1)“爸,我要上学,我才五年级毕业,才十二岁,你怎么不让我上学了?”小红哭喊着,摇着父亲的胳膊,可是,父亲眉毛紧锁着,一句话都不说。
(2)小红今年十二岁,五年级毕业了,她还想上学,可是,她爸不让她上了,她又哭又喊,也无济于事。
(3)青草,野花,山坡像一幅碧绿的地毯,直挂到我的脚下。
杨树,柳树,一团团,点缀在山坡上,是地毯上的图画。
(4)那山坡上长满了青草和野花,像一块碧绿的地毯,山坡上的杨树和柳树,一团一团的,像图画。
上面(1)、(3)是描写,(2)、(4)是叙述。
写他人,要他人在场,在当下,如(1);写自己,要自己在场,在当下,如(3)。
这就是描写了。
(2)、(4)之所以不是描写,是因为(2)、(4)中都是“我”在向读者转述,“我”在读者眼前,而“小红”和“那山坡上”的景象都被“我”隔远了,不在场或不出场,不在当下,形象遥远模糊,不符合“描写”的本意。
因而描写的文字中要尽量少用“这”“那”“在”“有”“山坡上”等表示指示、存在、消失、处所的词,因为这些词容易把所写的对象推到远处。
因而描写过去的事物时应当把“我”的转述变成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法是先让人物出场,然后让人物自己回忆自己的往事。
如:(5)王麻子今年三十岁,三年前,他娶了一个老婆,是一个寡妇……(6)王麻子坐在炕头上,一个劲地抽烟,一个又一个的烟圈,悠悠地升起来,在他的头顶上飘散。
三年前,他娶了一个老婆,是一个寡妇……上面例(5)中,由于没让王麻子出场,所以,三年前他娶老婆的事是作者的转述,例(6)中,王麻子出场了,所以,三年前他娶老婆的事,便是对王麻子的心理描写了。
尽管(5)和(6)中的这部分文字一模一样,但一是叙述,一是描写。
可见,描写和叙述的根本区别,是人物、事物的“出场”与否,不是别的什么。
描写和叙述的区分,笼统地说,也就是小说和散文的区分,是小说和写实性的记叙文的区分,是再现与表现的区分。
说“笼统”,是说这是一般性的原则,在特殊的情况下,又有特殊的区分标准。
比如有的散文,从人物、事件的“当下”性、“在场”性看,和小说一模一样,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区分的标准是,小说的目的是客观地再现这些人物和事件,而散文的目的是通过这些人物和事件抒情。
小说着眼于客观再现情节,散文着眼于主观表达感情,写实的记叙文着眼于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
它们的着眼点分别是:形象、情感、清楚。
更具体的区分不是一下子可以说明白的,只能在具体的文章中根据文章的实际个别地谈。
叙述和描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常常被并列相提,但又有明显区别。
一、概念有别。
叙述就是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对人物的活动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作准确的介绍、交代、说明;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语言,对人物和事物的特点作描绘、摹写、刻画。
例如“太阳已经落下去,浮云映在还乡河上”,这是叙述,它告诉我们浮云的影子映在哪里;“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这是描写浮云的色彩(像红绸子)、形状(像鸡冠花)。
二、功能不同。
叙述能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描写一般不能推进情节的发展。
只能把人物、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感人。
三、对象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叙述和描写的对象都是人物、事件和景物、物品等,但也有所不同。
写人物时,叙述的作用侧重于记叙、交代、说明人物活动的经历,而描写的作用侧重于描绘人物的外貌(指人的容貌、神情、体态、衣着、风度等)、行为动作(包括人物的饮食起居、学习、工作、待人处事中的表现等)、心理特征(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特点);写事件时,叙述的作用侧重记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描写的作用侧重于描绘事件过程中的具体形象、生动画面;写景物时,叙述的作用侧重于记述景物的空间位置及变化,而描写的作用,则侧重于描绘景物的状貌和色彩画面,并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以表情达意。
四、语言各具特色。
语言是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是人们思想的外衣。
叙述的语言以简练、朴实、清楚为其特点;而描写往往运用设喻、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方式较多,以生动、形象、绘声绘声、情融入声色之中为其特点,感染力强,富有情趣。
弄清楚叙述、描写之间的区别,在作文中恰当地使用它们,就会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写作知识】四、描写与叙述, 相辅相成◎1、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但在表达内容和方式上,二者各有侧重。
〖叙述〗要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要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断贯穿起来,——这就要用叙述来做一般的述说和交代。
【描写】在叙述过程中,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这就得用描写来表达。
2、叙述和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不同:〖叙述〗要想交代、介绍事物的概貌,把分散的东西串起来,使文章有条理、脉胳分明,就必须用叙述说清楚;【描写】要想把人、事、物、景、环境等,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刻画,使文章生动、形象,就必须抓住特点,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将事物再现得栩栩如生。
描写,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形象的文字,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3、描写、叙述,二者相辅相成。
在记叙过程中, 描写、叙述,相辅相成,这两种表达手段,缺一不可。
不会叙述——事情就说不清楚;不会描写——文章就会干干巴巴,平淡无味。
在写文章时,叙述、描写是交错运用的:凡属介绍、说明的地方,非重点的地方——就用叙述;凡是重点的地方,具体状态、细节特征,均用描写。
* 这节内容,十分重要。
描写、叙述,你不会正确运用,你就不会写文章!!在2010年8月,我成为了惠阳高级中学的学子,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军训。
本以为,军训只是会让人感觉劳累,然而,军训让我懂得了……记得刚开始军训的第一天,初升的骄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教官让我们在操场上站军姿20分钟,挺胸,抬头,下颚微收,手贴裤缝,双脚叉开60度,站好了不能动。
没想到,简简单单的军姿都有这么高的要求。
操场上,同学们整齐地站着,成为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太阳光无情的将矛头直指我们,那汹汹的来势又岂是薄薄的云盾可以阻挡的?我们伫立在烈日下,几丝凉风拂过脸庞,留下的却是一颗颗豆大的汗珠。
我向上瞟了一眼,那可恶的太阳刺向眼睛刺来,好痛!我原本水汪汪的大眼睛在这烈日下顿时眯成了一条缝。
刚站了几分钟,整个身体已经麻木了,膝盖处发酸,脚底下如一团火在不停的燃烧,背、腰、肩如针扎一般疼痛。
老师在一旁提醒着:“如果实在挺不住,可以休息一会儿。
”渐渐地,我感到头晕眩目,累极了!脑中有千千万万个理由可以对老师说:“老师,我实在不行了。
”可是,我却选择了没有理由的坚持,因为我想:接受不了烈日的考验,就不能适应新学校里的生活;接受不了风雨的阻挡,就不能战胜困难。
而坚持,迎来的是成功的喜悦!20分钟过去了,同学们已是汗流浃背,可军训不就是这样吗?再苦再累,都得继续。
只有努力学,认真做,达到标准,才能休息。
劳累了一整天,我躺在床上,默默的想:唉,今天可真累呀,明天我还能坚持下去吗…… 第二天,太阳更加猛烈了,我立正的姿势不再那么端正,可恶,一只蚊子飞到我脸上,怪痒痒的,我快坚持不住了。
突然,我想起了一首歌——真心英雄,里面有一段曲是这样的: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是啊,我们想要成为真心英雄,就要有坚持的信念和乐观的思想,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啊,坚持!请你用神圣的力量守护我的信念,坚持就是胜利!虽然又是劳累的一天,但是,我在那一夜,却这样想:明儿,又是新的一日!军训使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高一(1)班曹凯难忘啊!军训生活!短暂的军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滑过,在欢笑和叹息交错的鼓乐声中结束。
这六天时光就似七个音符,看似平淡,可无论怎样排列都是一曲不平凡的歌;更像这帜热的阳光,看似无色,却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组成。
这六天的军训生活有苦有乐,有酸有甜。
忘不了刚来到军训基地的情景。
同学们提着行李来到营地,真正的军训还没开始,我就感到了其中的艰苦。
不容休息,教官便让我们在操场集合,开始了第一个课目“拔军姿”的练习。
按他们的话说,这首先是要磨练我们军人的姿态与意志,必须挺拔威武,而且最关键的就是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到底。
开始,我们还能坚持,可不一会儿,腿就有些发酸,发胀,手也帖不住裤线了,本已头重脚轻的我不禁一晃。
“这是在拔军姿,不是在学墙头草,东风吹西边倒。
无论风吹雨打,蚊虫叮咬,都要稳如泰山,这才能磨练你们的意志。
”教官的话敲击着我的耳膜,让我昂首挺胸,置烈日与蚊虫与不顾,坚持到了最后。
那成功时的快乐,真胜过吃巧克力糖和打游戏机。
也忘不了第一次穿上军装练“军体拳”的情景。
正式的训练开始了,毒辣的太阳下,身着一身厚厚的军装,如同蒸笼一样,脚下湿湿的,如同踩着烂泥,可同学们都咬着牙坚持训练着。
两位教官也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为我们纠正着动作,我们真的很感动,也用心地练着。
终于在最后的汇演中打出了我们的风采,您见了,也会真心地对我们小。
那时,我们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更忘不了大家联欢的那天中午,虽然说是联欢但大家心里却不好受——毕竟大家马上就要和教官分开了。
在“最后一课”上,黄教官眼睛湿润了,用发颤的声音嘱咐我们……在“最后一课”上,王教官红着眼睛,声音哽咽的祝福我们……此时,班中的同学早已泣不成声,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这场面真感人。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得出了一个结论:军训生活充满着感动,充满着真情。
我想对教官说:“您们虽不是诗人,却诵出了不朽的诗篇;您们虽不是太阳,却发出了强烈的光和热;您们虽不是北斗,却给后人指明了方向……这次难忘的军训生活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他不仅培养了我坚强的意志和用不言败的精神,更使我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人只有以永不放弃的信念与决心去面对,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高考记叙文范文:难忘的军训发布:佚名时间:2010-8-3 14:02: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录入:刘鑫人气:2360【文字:大小】短暂的7天军训结束了,我并没有因为会马上看到妈妈而高兴,反而有一丝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