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标题练习题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一)一块625欧元的树皮德国里特堡的高中生克雷斯蒂在驾车旅行时,发生了一起车祸。
为了避让一辆迎面而来的运货卡车,克雷斯蒂紧急转舵,结果撞到了公路边的一棵槭树上。
这是一棵有20年树龄的大树,很粗壮,所以,克雷斯蒂的小汽车当场就撞报废了,而克雷斯蒂本人也撞成了严重脑震荡,幸亏被巡警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克雷斯蒂还没有痊愈出院,一张由当地林业部门开出的付费信函已经邮寄到了他的家里。
付费账单上写着:克雷斯蒂先生,由于您肇事撞破了路边槭树的树皮,所以请您到银行支付625欧元费用。
下面,还附了一份应付款项明细。
第一项,树皮伤害费。
被撞槭树树围长度为89厘米,虽然事后依然郁郁葱葱,挺拔如初,但树皮受损部分长33厘米。
按照规定,肇事者应赔偿槭树价值980欧元的55%,539欧元。
第二项,受损树皮清理费。
事故发生后,护树人员花了三小时清理受损树皮,应付劳务费79.5欧元。
第三项,见习费。
一名实习生在清理现场帮忙0.25小时,按规定付费1.5欧元。
第四项,医药费。
树干伤口处被涂上了5欧元的药膏,应由肇事者支付。
“不就是擦伤一块树皮吗?何必这样兴师动众?”相信很多人看了这张罚单后都会这样认为。
而在大家的印象里,林业部分也不应该多管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
如果真遇上了,我们一定会说:“没事做了,无聊。
”但德国的林业部门却郑重其事,他们有一套令人匪夷所思的理论:树也是生命,交通肇事者要为伤及到的任何生命负责,所以,那棵被撞伤的槭树也不能例外。
1.克雷斯蒂交通事故造成哪些损失?①②③2.德国林业部门为什么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一棵被擦伤的大树?3.付费帐单一共有哪几项?你看出了德国林业部门工作什么特点?①②4.下面对几个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郁郁葱葱”形容这棵受伤的树依然长得苍翠茂盛。
②“鸡毛蒜皮”形容事情小而多,实在忙不过来。
③“匪夷所思”形容德国树也是生命的理论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中考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专题训练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
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面对人对事。
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
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
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
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
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
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
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
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敞,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
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2.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6分)例题二种爱①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
婆婆来我家小住,不过才两天,她就跟小区的人很熟了。
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亲切地说着话。
看到我,他腼腆地笑笑说:“下班啦?”我礼貌地点点头说:“是啊。
”他看上去年龄不比我小。
他走后,我问婆婆,这是谁啊?婆婆说,陈家老四啊。
②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
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
他和母亲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相依为命。
③陈家老四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车,上街帮人拉货。
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
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些蔬菜已被他重新打理过,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
婆婆削个水果给他吃,他推托一会儿,接下水果,憨憨地笑。
第02讲:标题含义理解(练习)(学生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

考点02:标题含义理解配套练习一、(2022年江苏·中考真题卷)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①“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1958年,21岁的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带着这句誓言来到青海。
②那时的青海,遍地荒漠,满目苍凉。
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吴天一像胡杨树一样,把根深深扎在青藏高原,以碧血丹心守护高原人民的生命健康,被藏族群众誉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
每当谈起自己的经历,吴天一总是说:“中国的高原医学搞得好,不是我吴天一有多了不起,而是高原人民了不起,青藏高原了不起。
这里,是我科研事业的‘江河源’!”③吴天一清晰记得,一名退伍军人被紧急送到医院,他呼吸困难,脸色发紫,大口大口的白沫从口鼻中喷出……医生们两天两夜没合眼,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战场上,敌人的飞机大炮没把我打倒,在高原上得了这种怪病,看样子是挺不过去了!”患者离世前的这句话,刺痛..了吴天一的心。
④此后,这种要命的“怪病”接连出现。
吴天一意识到,这不是寻常的肺炎、肺充血症,而是高原低氧环境中的特发性疾病。
当时,国内关于高原医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吴天一暗下决心,要闯一闯这片“无人区”!经验表明,只有对自然人群的普查率达到90%以上,才能准确掌握疾病的人群分布和患病因素。
而在高原上,牧民的毡房动辄相隔几公里,调查之难可想而知。
⑤“群体调查,一家也不能落!问题,可能就在这一家。
”话音未落,吴天一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
吴天一边治病、边调查,这项调查持续多年,覆盖人群达10万。
在系统摸底基础上,吴天一首先提出了“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理论,钻研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原病防治措施。
⑥吴天一写了一篇介绍高原藏族人群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这篇短文竟给他带来了意外收获。
“吴天一,你在美国的父母来电话找你了!”1981年的一天,吴天一刚从昆仑山西大滩考察归来,同事兴奋地告诉他。
小学五年级记叙文阅读练习集

小学五年级记叙文阅读练习集
1. 题目:小明的旅行
内容概述:
本篇记叙文讲述了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与同学们一起去外地旅行的故事。
在旅途中,小明观察到了不同的风景和地方的文化特色,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这次旅行,小明体验到了团结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也变得更加独立自信。
阅读理解练:
1. 这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谁的旅行经历?
2. 小明参加了什么活动?
3. 小明在旅途中观察到了什么?
4. 小明通过这次旅行学到了什么?
2. 题目:大象的礼物
内容概述:
本篇记叙文描写了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
大象在森林中遇到了
一个小朋友,小朋友鼓励大象展示自己的才艺,大象用它长长的鼻
子做出了各种形状。
小朋友非常开心,感受到了大象的友爱和善良,并向大象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阅读理解练:
1. 这篇记叙文的主人公是什么?
2. 大象用什么部位展示自己的才艺?
3. 大象对小朋友的态度如何?
4. 小朋友送给大象什么礼物?
3. 题目:小鸟回家
内容概述:
本篇记叙文讲述了一只小鸟因迷路而无法回到自己的家。
在路上,小鸟遇到了很多不同的动物,它们都乐于助人,给予小鸟指引
和鼓励。
最终,小鸟找到了回家的路并与家人团聚,感受到了友情
和温暖。
阅读理解练:
1. 这篇记叙文的主题是什么?
2. 小鸟为什么无法回到家?
3. 小鸟在路上遇到了什么动物?
4. 小鸟最终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记叙文阅读练习集的内容概述和阅读理解练习题。
希望同学们通过阅读和练习,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目集锦(含答案五篇)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目集
锦(含答案五篇)
题目一
文章背景
请先阅读以下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
题目
1. 请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1. (答案内容)
题目二
文章背景
请先阅读以下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
题目
1. 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2. 请简要描述主人公在故事中的经历。
3. 主人公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答案
1. (答案内容)
2. (答案内容)
3. (答案内容)
题目三
文章背景
请先阅读以下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
题目
1. 请简要概括短文的主题。
2. 短文中的哪个事件对主人公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案
1. (答案内容)
2. (答案内容)
题目四
文章背景
请先阅读以下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
题目
1. 短文中的主要冲突是什么?
2. 请简要描述主人公是如何解决这个冲突的。
答案
1. (答案内容)
2. (答案内容)
题目五
文章背景
请先阅读以下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
题目
1. 短文中的主人公在面临困境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
2. 请简要描述主人公最终的命运。
答案
1. (答案内容)
2. (答案内容)。
专题12:记叙文阅读之标题的理解及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2:记叙文阅读之标题的理解及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一、(2022·宁夏·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味道周钰姣①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
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
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
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②春意催人。
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
③“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花举得高高的给我看。
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丛里。
亏得孩子们眼神好,一眼就能找到。
④“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才嫩。
”我蹲下身子,教孩子如何采摘,熟悉的话语随口而出,仿佛它们一直就等在我的嘴边。
⑤记忆奔涌而来。
这是外婆的话!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
⑥“小宝,我们去摘清明草做甜糕。
”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
早上九十点钟,露水收干,草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
⑦“外婆,哪有清明草啊?这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⑧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
⑨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色。
⑩“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
”外婆做着示范,又叮嘱我:“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
”⑪日头爬到正上方时,篮子就装满了。
外婆牵着我往回走。
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糕。
⑫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
“哗……哗……”石磨转动,磨声响起,雪白黏稠的米浆汩汩地从磨缝流到磨盘,越铺越厚,我的喜悦也越来越浓。
记叙文阅读——标题含义及作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标题含义及作用专题练习(含答案)Don't talk to strangers on the road。
Don't accept any food or drink from strangers。
Whenever you leave your seat。
make sure to pour out the remaining water in your cup when you come back!" My family repeated these warnings to me before I left to attend a conference in Xinjiang last summer。
a journey of over 3,000 kilometers without any ns.As I entered the compartment。
I felt nervous about who I would encounter on this journey。
A man entered with his four or five-year-old daughter。
followed by a ten-year-old boy who was bouncing around with his mother。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seemed good。
and I relaxed a bit.Late at night。
I locked the door and placed my handbag under the pillow before lying down。
Unknowingly。
it was already deep into the night。
In a drowsy state。
I heard the sound of the door lock being twisted。
高中语文作文练习题目

高中语文作文练习题目一、记叙文写作1. 请以“窗外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描述你通过窗户看到的景象,以及这些景象给你带来的感受和思考。
(不少于800字)2. 以“一次难忘的旅行”为题,叙述你曾经经历过的一次旅行,并表达这次旅行对你的意义。
(不少于800字)3. 以“那一次,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回忆一个让你感到自己成熟或成长的瞬间。
(不少于800字)二、议论文写作1. 以“网络时代,我们如何阅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探讨在数字化时代,阅读方式的变化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不少于800字)2. 请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分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你的看法。
(不少于800字)3. 以“科技与人文”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讨论科技的发展如何影响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不少于800字)三、说明文写作1.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介绍你的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特色文化等。
(不少于800字)2. 请以“智能手机的利与弊”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阐述智能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不少于800字)3. 以“如何有效管理时间”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提供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不少于800字)四、应用文写作1. 以“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为题,写一封书信。
设想几年后的自己,表达你对未来的期望和梦想。
(不少于800字)2. 请以“倡议书——绿色出行”为题,写一份倡议书。
呼吁大家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不少于800字)3. 以“志愿者招募启事”为题,写一份招募启事。
为即将举行的社区服务活动招募志愿者。
(不少于800字)五、创意写作1. 以“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篇创意作文。
设想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你会选择做什么?(不少于800字)2. 请以“未来的学校”为题,写一篇创意作文。
设想未来学校的教育方式、设施和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苦瓜肖复兴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
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
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
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
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
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
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
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
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
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
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
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
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
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
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
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
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
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分)2.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4分)4、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二)翻浆的心毕淑敏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
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
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
”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
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
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
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
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
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
”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
“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
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
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
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
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
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
我看到了我的提包。
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
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3分)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2分)(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
(4分)母亲的宝物他准备把母亲送进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
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
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尖叫。
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
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母亲站起来,摇摇头。
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到客厅的。
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
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
”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
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的拒绝了。
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
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
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妻子很生气,转过身睡了。
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
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饭全糊了。
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另一次,母亲出去了。
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吗。
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妻子在旁边,忙说:“妈,您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您回来好吗?”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
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
铁盒上着锁,母亲把它紧紧的抱着。
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
”母亲很坚决的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
”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她,从未忘记。
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道:“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他摇摇头。
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
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些东西。
”他一听,也心动了。
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者遭了小偷,就太不值了。
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
妻子见了,忙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
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
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铁盒中藏着的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
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
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
不然,孩子会夭折的。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铁盒上着锁,母亲把它紧紧地抱着。
2.文中横线的句子中“他眼泪直流”的原因是什么?(2分)3.从结构上看,如果没有“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这两段,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
是否可将它们删去?为什么?(3分)4.谈谈文章标题“母亲的宝物”的含义及作用(4分)《苦瓜》1.不能删掉。
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2.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
②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
3.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
②语言为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4.①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