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日一练)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名师推荐资料】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精品)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诵,感受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 把握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 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简介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新月集》、《文明的危机》等。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1]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并蒂.( ) 匿.( )笑 祷.( )告 菡萏..( ) 徘徊..( ) 荫.( )蔽 攲.( )斜 姊.( )妹 罗摩.( )衍.( )那 分歧.( )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泰戈尔(1861—1941), 、文学家,1913年获 奖,著有诗集《 》《 》《 》等。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
听读课文朗诵。
合作探究第一课时 《金色花》1.《金色花》中的孩子与母亲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怎样的情感?2.《金色花》结尾写道:“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母爱的?3.《金色花》中提到的母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母子之情?第二课时《荷叶·母亲》1.第二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第四节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两缸莲花的不同命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不同的结局,并指出形成不同命运的原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和借鉴两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能拓宽阅读面,课外阅读一些表现母爱的诗篇。
重点难点1、赏析散文诗,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2、学习和借鉴两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资料助读1、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早在1881年,他就写了著名的论文《死亡的交易》,谴责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
1916年,泰戈尔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他预言:“中国这种巨大的力量一旦能够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运行,那就是说掌握现代化科学,那时候,在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拦阻他们向前迈进。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
1937年,他在自己创办的国际大学里开办了中国学院。
2、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
3、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在没有看到《飞鸟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诗作只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后来受到《飞鸟集》的影响,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这就是《繁星》、《春水》。
课前导读1、给下面带点的词注音嗅.匿.笑祷.告花瑞.梗.攲.斜荫.蔽罗摩衍....徘徊..菡萏..那沐浴2、查字典解释词语匿笑:祷告:沐浴:花瑞:亭亭:徘徊:攲斜:荫蔽:3、查资料,完成文学常识泰戈尔()冰心()4、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金色花》?5、这两首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课堂导学一、阅读第一首诗1、“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怎样表现的?2、“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 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4、“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二、阅读第二首诗1、课文重点是写雨中的莲花,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23、文中的“我”感动于哪个情节?为什么?4、““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5 心中的雨点”象征的是什么?怎么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天空下的隐蔽?6朗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精品人教)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7 散文诗二首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1.强调熟读诗歌,理解诗意诗情,在读中感悟。
首先让学生通读,整体感知;再精读诗歌,品味诗情;接着研读诗歌,探究难点;最后比较阅读,探究主题与写法。
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提倡同桌间、小组间交流,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提高能力。
3.重视鼓励点评,让学生有成就感,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补充。
方法指导: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应根据上下文,结合语句原意,从词语的使用、色彩的变化、句式的运用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揣摩词句的意义,并从鉴赏的角度进行评价。
这里适合从词语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角度切入,着重从该词表达的情景分析。
素材积累:穿越生死的母爱河南省郑州电视台主持人邱园园因癌症去世,留下了刚满百天的宝宝。
在2014年春天的孕检中,邱园园被发现患有恶性肿瘤,为了保住胎儿,她执意拒绝接受化疗。
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年轻的生命,如果非要你做出抉择,你选择什么?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孩子可以再要,为何不珍惜生命呢?可邱园园却选择了要孩子,面对病魔的折磨,她宁可不化疗,采取保守治疗,这是多么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啊。
都说母爱是世界最伟大的,或许只有经历的人才会体会那种感动。
但母爱是最无言的,不需华丽的言语,往往一个抉择,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足以感天动地,让世人落泪。
尽管这个孩子早产了两个多月,出生时也只有三斤多,但这毕竟是邱园园用生命换来的。
之后在孩子出生的当天,医生就给邱园园实施了手术,切除了癌变组织,但因为癌细胞已扩散,邱园园还是在孩子出生百日之后告别了人世。
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二首一、学习目标1.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学习的重点及难点三、学法指导朗读、自读,合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四、导学过程(一)导学预习1.散文诗导读散文诗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诗歌语言的凝练和散文的自由灵活,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2.作家作品(1)《金色花》的作者是(国名)作家、诗人(姓名)。
本文选自《》。
(2)冰心原名,中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
冰心以宣扬“”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出发点,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
3.给划线的字注音并蒂()花蕊()菡萏()攲斜()荫庇()徘徊()匿()笑沐浴()祈()祷罗摩衍那()4.解释词语。
菡萏:攲斜:徘徊:匿笑:祷告:(二)互动学习1.《金色花》互动学习(1)“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的花?金色花象征着什么?(2)“你这坏孩子”表现母亲怎样的心情?(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位怎样的妈妈?(4)文章以“金色花”为题,有什么好处?2.《荷叶·母亲》互助学习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2、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以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34、如何理解“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三)因材达标1.用一句话概括散文诗内容。
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课文中作者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四)菜单作业再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从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进行比较阅读。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学习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领悟散文诗对母爱的歌颂,进而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从一首现代诗或孟郊的《游子吟》,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及作品情况。
散文诗小常识:三、学习《金色花》1.作者简介2.听读课文根据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做到情感融合;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朗读语速。
做到语速适宜;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做到轻重分明;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节奏停顿。
做到节奏恰当。
3.初读感知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写了几个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4.文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几次嬉戏?5.从文中故事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妈妈)?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这几个词)中,感受到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的孩子(妈妈)6.为什么“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要“暗暗地”、“悄悄地”呢?7.篇末,妈妈见到孩子说“你这坏孩子”?妈妈真的是在骂他吗?8.美读指导(1)旁白:喜悦、舒缓、温馨、深情;2)对话:注意各自语气,读出母子之爱。
9. 再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注意各自语气,读出母子之爱。
10. 拓展延伸泰戈尔经典语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天空不曾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四、学习《荷叶•母亲》1. 作者介绍。
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3.初步感短散文诗的特点。
课前预学初步感知【查一查】1.查找相关资料,并填空。
泰戈尔——_________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等。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____________,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散文集《》《》等。
【读一读】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嗅.闻()衍.那()花瓣.()膝.上()姊.妹()匿.笑()祷.告()沐.浴 ( )并蒂.()菡萏..()..()攲.斜()荫蔽3.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偷偷地笑)B.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花带来的好兆头)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
(倾斜,歪斜)D.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
(停止不动)4.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们的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C.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理一理】5.把握课文内容,填空(1)按例子概括《金色花》中“我”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另外两次嬉(1)母亲做祷告时,我散发香味。
(2)(3)(2)《荷叶·母亲》中描绘了有关红莲的几幅画面,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一问】6.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一定产生了一些疑问,挑你认为有价值的写下来。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教师活动1.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2.指导学生阅读知识卡片,补充介绍背景资料。
查阅字典,标注生字。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金色花》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目标导学一知识卡片】1.文体简介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3.搜集资料整合,介绍泰戈尔和散文诗等知识。
4.学生结合教师提示,体悟本诗的朗读技巧。
5.朗读感悟。
方法指导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情感。
(1)循序渐进。
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把握基调。
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意及朗读基调,为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3)体验情感。
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深入地理解。
(4)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
6.指导小组交流,适时点拨,解决疑难。
组织全班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
2.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的影响也是广泛的。
部编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附答案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3.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重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难点】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金色花》【导学过程】一、导入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
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匿笑(nì) 祷告(dǎo) 嗅觉(xiù) 罗摩衍那(yǎn) 并蒂(dì)姊妹(zǐ) 菡萏(hàn dàn) 攲斜(qī) 徘徊(pái huái)2.走进文本和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三、合作探究1.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2.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3.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戏场面。
4.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理解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抓住诗歌的意象赏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情感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难点)教师活动1.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2.指导学生阅读知识卡片,补充介绍背景资料。
查阅字典,标注生字。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金色花》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目标导学一知识卡片】1.文体简介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3.搜集资料整合,介绍泰戈尔和散文诗等知识。
4.学生结合教师提示,体悟本诗的朗读技巧。
5.朗读感悟。
方法指导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情感。
(1)循序渐进。
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把握基调。
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意及朗读基调,为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3)体验情感。
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深入地理解。
(4)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
6.指导小组交流,适时点拨,解决疑难。
组织全班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
2.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的影响也是广泛的。
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3.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嗅.(x iù)花瓣.(bàn)罗摩衍..那(mó yǎn)匿.笑(nì) 祷.告(dǎo) 沐浴..(mù yù)4.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
匿,隐藏。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
比喻受润泽或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目标导学三阅读感知】5.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6.这首诗表现了什么?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目标导学一体会情感】7.自由散读,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8.朗读展示,深入理解,体验情感。
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3)“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目标导学二赏析语言】9.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______时,我就______”说一说。
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儿散发香气。
(沁入妈妈的心脾)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10.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我读出了一个淘气贪玩的孩子和一个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和一个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和一个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和一个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和一个圣洁的妈妈。
【目标导学三体会情感】1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
1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13.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而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忧,一见到孩子又惊又喜,嘻怪孩子一声不说就走,把妈妈急死了。
而“我”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才好,于是向妈妈撒起娇来了。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4.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示例:我想变成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想变成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我想变成一个美丽的发卡,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她更加年轻漂亮。
我想变成一个可爱的小丑,表演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
我想变成一盏灯,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我想变成一把伞,为妈妈遮风挡雨。
步骤五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
步骤六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色花玩捉迷藏——看妈妈工作三次嬉戏让妈妈嗅花香投影到书页上落到地上现出原形母子对话——充满爱意母子情深人性美好荷叶·母亲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重点)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重点)情感目标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难点)教师活动1.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2.指导学生阅读知识卡片,查阅字典,标注生字。
3.搜集资料整合,了解作者冰心、“冰心体”及作品。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感悟她对母爱的深情赞美。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目标导学一知识卡片】1.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的诗文笔隽永,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4.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5.指导小组交流,适时点拨,解决疑难。
组织全班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
(1)指导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情感。
(2)探究写法。
(3)分析两篇散文诗的异同点。
方法指导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这也是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2.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并蒂.(dì)姊.妹(zǐ)花瑞.(ruì)菡萏..(hàn dàn)徘徊..(yìn bì)..(pái huái) 攲.斜(qī) 慈.怜(cí) 荫蔽3.解释词语。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未放。
攲斜:倾斜,歪斜。
敧,倾斜。
慈怜:爱怜。
【目标导学三阅读感知】4.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并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5.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6.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每一次看到红莲时的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环境红莲心情第一次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开满,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烦闷第二次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左右攲斜不适意第三次雨肆意地下着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宁的心绪散尽第四次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不摇动深深地受了感动红莲转危为安,作者的心情也由烦闷变为感动,可见作者的心情和红莲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目标导学一体会情感】7.作者说“深深地受了感动”,为什么而感动呢?哪句话是作者联想到的内容?首先看到在狂风暴雨中,是荷叶用它那脆弱的身躯为红莲挡住了风雨的侵袭。
由这幅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荷叶保护红莲就像母亲保护儿女一样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8.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可看出。
“心中的雨点”即人生路上的困苦、坎坷、挫折。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荷叶对红莲的保护就像母亲保护儿女那样,不惜一切,甚至生命,突出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告诉我们,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的人,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
【目标导学二探究写法】9.通过以上探究,说说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通过写荷叶来写母亲,借助这雨中的荷叶保护红莲的情景彰显母爱的伟大,赞颂母爱,从而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种借助描写客观事物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法叫“借物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