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散文诗二首》教案

《散文诗二首》教案

7*散文诗二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基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和借鉴诗歌托物言志的写法。

【重点难点】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学习诗歌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同学们,世界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谐清淡;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能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这首《金色花》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

【文体知识】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

他一生创作丰富,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其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歌特别是散文诗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在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新课讲授】(一)字词积累匿笑祷告嗅(二)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请学生回答。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七年级语文新教材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新教案

七年级语文新教材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新教案

7 散文诗二首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掌握生字生词,积累词汇。

2.朗读课文,探究《金色花》孩子依恋母亲的情景,体会孩子对母亲真挚的爱;探究《荷叶·母亲》荷叶雨中护花的情景,体会母亲对女儿的呵护之情。

3.学习《金色花》通过想象把小孩变成金色花的方法表现小孩对母亲的依恋和对母亲的爱。

学习《荷叶·母亲》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现母亲对女儿的爱和庇护。

4.学习、品味语言,理解散文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金色花》孩子依恋母亲的情景,体会孩子对母亲真挚的爱;探究《荷叶·母亲》荷叶雨中护花的情景,体会母亲对女儿的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金色花》通过想象把小孩变成金色花的方法表现小孩对母亲的依恋和对母亲的爱。

学习《荷叶·母亲》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现母亲对女儿的爱和庇护。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捕鱼教学法:学习课文和学习生活同步,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在阅读课堂完成写作全程指导,然后迁移运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并进一步理解课文,以写促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

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学习《金色花》,领会课文反映的生活,理解课文。

1.通读课文,领会课文反映的生活,理解课文主题。

学习方法:围绕预习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什么生活情景?”进行探究,老师简要概括生活,并交流。

《金色花》描写的是一个孩子变成金色花和母亲捉迷藏的情景。

孩子对母亲有无限的热爱和依恋。

2.作者生平和创作生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3、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
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时间
一、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看看作家冰心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依恋的。
教师点拨法
讲解法
如果没有荷叶的庇护,红莲可能会像文中写到的那朵白莲一样凋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
练习指导法
讲授法讲解法等
出示选定的练习题
《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结合自身情况,谈收获,谈体会与感悟。
母亲祷告时,悄悄开花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到母亲面前。
各小组整理对思考题的解决情况,生成本组的新问题
10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时间
二次备课
三、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各小组就本组的自学情况在全班范围内汇报
老师对汇报情况作点评、指导、补充和总结
四、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
10
15
5




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点分别是什么?
二次备课


结合自身实际,再次理解课文




三次嬉戏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统编版)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散文诗二首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了解感情基调与语气、语调的关联。

2.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两首散文诗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探究文章的主题,把握情感。

3. 借助拓展阅读,了解泰戈尔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学习他积极、阳光、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继续学习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了解感情基调与语气、语调的关联。

2.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两首散文诗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探究文章的主题,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3.借助拓展阅读,了解泰戈尔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学习他积极、阳光、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散文诗二首》。

二、学习任务单1.回顾单元导读。

2.了解散文诗。

任务一:朗读诗歌,品味诗意1.借助知识卡片,找出《荷叶·母亲》的文眼,根据文眼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再探讨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朗读的语气、语调之间的关联。

知识卡片:文眼,是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

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文章的中心。

文章文眼感情基调感情基调与语气、语调的关联《秋天的怀念》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低沉、内敛、痛苦、后悔《荷叶·母亲》2.同样的内容、变换语序、标点、称呼之后,说话时的语气也会发生变化。

反复朗读《金色花》原文和变换语序、标点、称呼后的文段,写下你的发现。

原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个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变换语序“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变换标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个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散文诗二首》学案

《散文诗二首》学案

《散文诗二首》学案【学习目标】1.旁批诗文,理清文章思路。

2.对比阅读,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内容、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3.诵读诗文,体会《金色花》所表达的孩童对母亲的亲昵之情以及《荷叶·母亲》所表现的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诵读诗文,体会《金色花》所表达的孩童对母亲的亲昵之情以及《荷叶·母亲》所表现的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学习难点】对比阅读,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内容、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知识链接】1⑴泰戈尔简介泰戈尔,即拉宾特兰纳·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

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

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⑵.写作背景《金色花》世纪最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

他的妻子病逝,一双儿女又相继夭折,在悲痛的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出了《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感情的优美动人,诗中体现出诗人对儿童的深刻理解。

⑴冰心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译著《吉檀迦利》《泰戈尔抒情诗选》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两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两首》教案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2。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领悟散文诗对母爱的歌颂,进而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一首现代诗或孟郊的《游子吟》,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

检查搜集的作者及作品情况.散文诗小常识: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三、学习《金色花》1。

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2. 听读课文根据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做到情感融合;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朗读语速.做到语速适宜;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做到轻重分明;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节奏停顿。

做到节奏恰当。

3. 初读感知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写了几个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写了“我"(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4. 文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几次嬉戏?妈妈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拿灯去牛棚时,跳到妈妈面前,恢复原形.5. 从文中故事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妈妈)?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我从文中这句话(这几个词)中,感受到这是一个的孩子(妈妈)。

孩子: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热爱妈妈。

妈妈:慈爱善良,勤劳美丽,疼爱孩子。

6。

为什么“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要“暗暗地"、“悄悄地”呢?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再别康桥》和《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两首散文诗都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和艾青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音乐美、形式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现代诗歌,尤其是散文诗的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诗人及其时代背景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散文诗;了解徐志摩和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散文诗的音乐美、形式美和情感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散文诗的音乐美、形式美和情感美的鉴赏。

2.具体难点:徐志摩和艾青的诗意表达,以及对散文诗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2.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多次朗读,体会散文诗的节奏和韵律。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散文诗的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人照片、生平简介、诗歌文本、相关背景资料的课件。

2.音响:准备诗歌朗诵音频资料。

3.黑板: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徐志摩和艾青的照片,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诗的产生背景。

2.呈现(10分钟)展示《再别康桥》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文本,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音乐美、形式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分析两首散文诗的特点。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2.反复朗读,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3.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的异同。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比较两篇散文诗的异同,加深对散文诗的特点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两部诗集,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介绍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共有50余部诗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伽利》等。

其诗集作品的基本题材多为极其常见事物,如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等。

其诗歌多带宗教和哲理色彩,以歌颂光明、母爱、自然为主题。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部作品深沉的细腻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散文诗(一)感知《金色花》的诗意1.用“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小男孩(妈妈),从__________看出”的句式说话。

并将你找出来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另一方面,孩子的表现和美德,可以侧面反衬出妈妈的性格、品质,因为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过程中预设生成的问题:(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吗?【交流点拨】“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温馨和幸福。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反复朗诵,感受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 把握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 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自主学习
1. 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 )作家简介
泰戈尔(1861年一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
义者。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新月集》、《文明的危机》等。

冰心(1900年10月5 日- 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1]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
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并蒂()匿
()笑祷()告菡萏()
徘徊()荫()蔽攲()斜姊()妹
罗摩()衍()那分歧()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泰戈尔(1861 —1941) , ________ 、文学家,1913年获__________ 奖,著有诗集《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等。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 ___________ ,原名 _______ ,选自_________ 。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 、 _________ 等。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

听读课文朗诵。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金色花》
1 •《金色花》中的孩子与母亲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2•《金色花》结尾写道:“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3•《金色花》中提到的母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母子之情?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1第二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第四节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两缸莲花的不同命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不同的结局, 并指出形成不同命运的原因。

白莲:
红莲:
原因:
3.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文章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课堂小结
不摇动了*
由舉入情・歿颔母亲
金色花
我圣洁美丽妈妈
环打红莲左右欹斜"
送薙(眼前)

赏莲f回忆)"
合作探究答案
《金色花》
1. 散文诗中的孩子与母亲嬉戏,表现了儿童喜欢嬉戏的心理,以及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孩子要妈妈时时刻刻注意他的存在,让她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让她为自己着急。

2. 上文写道:“(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由此可以想象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3. 文中的孩子欢乐、活泼、可爱,而这种幸福都是源于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相互的,孩子领
受了爱,同样也想把这爱回报给母亲,作者泰戈尔就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那是最美的圣树上的花朵。

花儿看着妈妈工作,花儿让妈妈嗅到花香,甚至还投影在妈妈阅读的诗行上,这就象征着孩子对母爱的回报这样一种心愿。

所以,母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爱与被爱的真挚
的母子深情。

《荷叶母亲》
1 •为下文做伏笔,意在体现“红莲”与“荷叶”的关系。

2.白莲:凋谢;红莲:盛开;
原因:有无荷叶的支撑;体现母爱主题。

3•①“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
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②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身后依恋。

③对母爱的赞扬;总结点题,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