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颗粒级配分析2
水泥颗粒级配在什么范围比较好

水泥细度是表示水泥被磨细的程度或水泥分散度的指标。
通常,水泥是由诸多级配的水泥颗粒组成的。
水泥颗粒级配的结构对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需水量、和易性、放热速度,特别是对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般条件下,水泥颗粒在0~10滋m 时,水化最快;在3~30滋m 时,水泥的活性最大;大于60滋m 时,活性较小,水化缓慢;大于90滋m 时,只能进行表面水化,只起到微集料的作用。
所以,在一般条件下,为了较好地发挥水泥的胶凝性能,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就必须提高水泥细度,增加3~30滋m 的颗粒级配比例。
但必须注意,水泥细度过细,比表面积过大,小于3滋m 的颗粒过多,水泥的需水量就偏大,将使硬化水泥浆体因水分过多引起孔隙率增加从而降低了强度。
同时,水泥细度过细,也会影响水泥的其他性能,如储存期水泥活性下降较快、水泥的需水性增大、水泥制品的收缩增大、抗冻性降低等。
另外,水泥细度过细将显著影响水泥磨的性能发挥,使产量降低,电耗增加。
所以,水泥企业在生产中必须合理控制水泥细度,使水泥具有合理的颗粒级配。
不同粉磨系统所生产的水泥的颗粒级配相差较大。
开路粉磨系统的颗粒总体分布范围比较宽,颗粒总体粒径偏小,细粉含量高;而闭路磨颗粒分布范围窄,颗粒总体粒径偏大,细粉含量偏少,粗粉含量多。
水泥中混合材的种类和掺量也会影响水泥的颗粒级配,掺石灰石、火山灰类易磨性好的混合材的水泥中细颗粒含量会增加;掺矿渣、磷渣等易磨性差的混合材的水泥中细颗粒含量较少。
对使用不同混合材和不同掺量的水泥,所要求的颗粒级配也不相同。
由于提高粉磨细度可以显著提高水泥强度,再加上矿渣水泥易磨性差,因此,对于矿渣水泥通常要求磨细些,要尽量提高其微粉含量。
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和石灰石的水泥则很容易产生微粉,从而使水泥的比表面积提高,水泥需水量增加,但对水泥强度的提高并不多,所以应尽量减少其微粉含量。
总之,水泥颗粒级配到底应控制在什么范围比较好,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应根据水泥企业的工艺情况和水泥性能的要求来决定。
混凝土颗粒级配设计原理

混凝土颗粒级配设计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水泥、砂、石、水等。
混凝土的性能取决于其组成材料的种类、数量和配合比例。
其中,石头作为混凝土中的主要骨料,其颗粒级配设计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混凝土颗粒级配设计的基本原理混凝土颗粒级配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的骨料级配设计,使混凝土在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达到最小的成本。
骨料级配设计的目的是使混凝土中的骨料颗粒分布合理,使其充分填充空隙,达到最佳密实状态。
同时,骨料级配设计还要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可泵性、抗裂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二、混凝土颗粒级配设计的影响因素1. 骨料种类和特性不同种类的骨料具有不同的颗粒形状、大小和强度等特性。
因此,在进行骨料级配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种类的骨料,并进行合理的组合。
2. 水泥种类和用量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其种类和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不同种类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早期强度和长期强度等性能,因此在进行骨料级配设计时需要考虑所使用的水泥种类和用量。
3.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在规定养护期内的抗压强度。
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所需要的骨料级配也不同。
4. 抗裂性要求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拉应力,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的抗裂性能。
在进行骨料级配设计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抗裂性要求。
5. 施工方式混凝土的施工方式也会影响骨料级配设计。
例如,对于需要抹面或者振捣的混凝土,需要选用粒径较小的骨料,以便充分填充空隙。
三、混凝土颗粒级配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骨料级配设计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和理论法两种。
经验法是通过实践总结出的一些经验规律,常用的有最大密实法、最小孔径法、Fuller 公式法等。
理论法则是通过理论计算得出骨料级配的方法,常用的有连续筛分法、分形理论法、最小能量原理法等。
骨料级配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裂性要求。
水泥细度知识及粒度、粒度分布测试方法

水泥细度(-转自于启蒙水泥论坛)描述水泥的细度,现在用的是细度状态一词.细度状态应包括:磨细程度(俗称筛余量、比表面积)、颗粒分布、颗粒形貌和堆积密度四个方面内容。
在水泥的配料组份已定的前提下,水泥的性能就取决于其细度状态。
因此,正确认识并控制好细度状态非常重要.以下分述之.由于颗粒分布和紧密堆积密切相关,这两方面合并讨论.我国水泥标准规定水泥产品的细度小于10%,这个细度是指0 . 08mm筛余量%。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在一定的粉磨工艺条件下,细度与水泥强度存在一定关系。
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均发现,传统的细度和比表面积与水泥性能相关性并不理想.80微米筛余只反映80微米以上颗粒的百分含量.虽然该组分含量低,表明有效颗粒含量高.水泥强度变高,但是对总量90%以上、粒径小于80微米、对水泥性能有直接影响的颗粒来说,具体的粒度分布情况并不清楚,因此也就无法完全确定水泥性能(如3天强度、浇筑性能等).用这种方法进行水泥质量控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当水泥磨很细的情况下,如小于1%,控制意义就不大了。
国外水泥普遍磨得很细,所以在国外水泥标准中几乎都取消了这个指标。
文献[1]介绍:某工厂以32um筛余作为粉磨过程例行控制的依据.在32um筛余处于控制目标范围时, 80um筛余为0.2-0.4%,几乎没有波动.如果以80um 筛余作为粉磨过程例行控制的依据,那么几乎无法对粉磨设备作出任何调整.由于设备故障原因,32um筛余曾经偶然发生很大的波动,由原来的控制目标值16%变为20%.单独对该部分水泥进行检验,28天抗压强度比细度正常时下降约4MPa,此时水泥80um筛余仅由0.3%变为0.8%.这一事实表明,在水泥细度较细时, 80um筛余很难反应水泥的粉磨情况,不宜作为粉磨过程的控制指标.第二,当粉磨工艺发生变化时,细度值也发生变化,如开路磨细度值偏大,闭路磨细度值偏小,有时很难根据细度控制水泥强度变化。
第三,细度值是指0. 08mm筛筛余量(%),即水泥中80μm颗粒含量(%),众所周知,>64μm颗粒水化活性已很低了,所以用大于80μm含量多少进行水泥质量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水泥真实活性。
jct721-1982水泥颗粒级配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JC/T721-1982水泥颗粒级配测定方法1982—03—09 发布1983—10—01 实施国家标准局发布项次项次 (2)1 定义与原理 (4)2 仪器 (5)3 材料 (6)4 沉积天平的校核 (7)5 最后沉积量的测定 (8)6 试样的制备 (9)7 测定步骤 (10)8 计算 (11)附加说明 (14)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水泥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百分含量。
不适用于测定密度不同的混合粉状物料。
本方法采用自动记录的沉积天平测定。
1 定义与原理1.1 水泥颗粒级配是指水泥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百分含量以百分数表示。
1.2 本方法主要根据密度相同大小不同的颗粒在同一液体介质中自由沉降,颗粒沉降的速度符合斯托克司定律,即颗粒的沉降速度与颗粒大小的平方成比便:d[2](ρ1-ρ2)gV=──────── (1)18η式中:V──颗粒的沉降速度,厘米/秒;d──颗粒的直径,厘米;ρ1──颗粒的密度,克/厘米[3]ρ2──液体介质的密度,克/厘米[3]g──重力加速度,厘米/秒[2];η──液体介质的粘度(泊)。
沉积天平法就是根据斯托克司定律,用天平直接称量不同时间内所沉积的物料量,来计算颗粒级配。
2 仪器2.1沉积天平由天平装置、沉降部分、光电放大装置及自动记录四部分组成。
分度值每步2毫克。
其仪器装置及结构见图1、2。
2.2恒温水浴:将恒定温度的水送入沉降筒外套,以保证颗粒沉降过程在恒温下进行。
2.3 机械搅拌器:主要将粉末团中各颗粒分散成单个颗粒。
搅拌刷直径2.0 ̄2.5厘米,与容器壁的间隙不大于0.2厘米。
搅拌刷的转速约为3500转/分。
2.4分析天平:分度值为0.1毫克。
2.5比重计:测定煤油的密度。
精确度为千分之一。
2.6 毛细管粘度计:毛细管直0.4 ̄0.6毫米,测定煤油粘度。
2.7 计时秒表。
2.8 烘干箱3 材料3.1 无水煤油。
3.2油酸:化学纯。
4 沉积天平的校核4.1 调整称量盘平衡:将称量盘放入沉降筒内,注入规定高度的无水煤油,沉积筒外套与恒温水浴连接,恒温20分钟,用加平衡磕码和旋转天平上方的微调旋纽使天平平衡。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限制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限制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复合材料。
其中骨料是混凝土中占据较大比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级配的合理性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限制。
一、颗粒级配的定义及影响因素1.颗粒级配的定义颗粒级配是指骨料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
骨料的粒径分布范围越广,颗粒级配越不均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会受到影响。
2.影响因素颗粒级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骨料粒径、骨料种类、骨料形状、骨料含水率等。
二、颗粒级配标准的制定1.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颗粒级配的标准,如EN933-1、ASTM C136等。
这些标准主要基于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将颗粒级配分为不同的等级,要求在混凝土中使用不同等级的骨料。
2.国内标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颗粒级配的标准,如GB/T14684、JGJ52等。
这些标准主要基于骨料的成本和供应情况,将颗粒级配分为不同的等级,要求在混凝土中使用不同等级的骨料。
三、颗粒级配标准的分类1.按照粒径分布范围分类根据颗粒级配中粒径分布范围的不同,可将颗粒级配分为连续型和不连续型两类。
(1)连续型颗粒级配连续型颗粒级配是指颗粒级配中各粒径颗粒的分布范围连续,没有明显的间隙。
连续型颗粒级配通常用于特定的混凝土工程中,如高性能混凝土、密实混凝土等。
(2)不连续型颗粒级配不连续型颗粒级配是指颗粒级配中各粒径颗粒的分布范围存在明显的间隙。
不连续型颗粒级配通常用于普通混凝土工程中,如路面、桥梁等。
2.按照等级分类根据颗粒级配的等级不同,可将颗粒级配分为多个等级。
(1)一般等级一般等级的颗粒级配适用于一般混凝土工程中,如住宅建筑、公路路面等。
其颗粒级配要求较宽松,适用于一般的混凝土施工,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较低。
(2)中等等级中等等级的颗粒级配适用于较为重要的混凝土工程中,如桥梁、水利设施等。
其颗粒级配要求较高,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水泥检测报告_2

(m)
75.0
63.0
53.0
37.5
31.5
26.5
19.0
16.0
9.50
4.75
2.36
标准颗粒级配范围
累计筛余
(%)
0-5
15-45
70-90
90-100
实际累计
筛余(%)
2
13
40
70
80
100
备注
―――
检测依据
《普通砼用砂、碎表c3-3-4
水泥检测报告
委托单位: 攀钢修建公司 收样日期: 2011年9月20日
标准颗粒级配范围
累计筛余
(%)
0-5
15-45
70-90
90-100
实际累计
筛余(%)
2
13
40
70
80
100
备注
―――
检测依据
《普通砼用砂、碎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结论
以上所检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人:审核人:负责人:检测机构:
见证员:――
报告日期: 2010年7月28日 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
凝结时间
初凝(min
≥45
165
终凝(min
≤600
291
定定性
试饼法
沸煮法合格
合格
雷氏法
沸煮值不大于5(mm)
-
强度
抗折
(MPa)
3d
≥2.5
3.5
28d
≥5.5
――
抗压
(MPa)
3d
≥10.0
13.4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制作需要将水泥、水、骨料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其中,骨料的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方面进行探讨。
二、骨料颗粒级配的概念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填充水泥砂浆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骨料颗粒级配指的是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三、骨料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1. 筛分法筛分法是一种常用的骨料颗粒级配测试方法。
根据国际标准ISO3310-1,可将骨料分为不同的粒径级别,如4.75mm、2.36mm、1.18mm、0.6mm、0.3mm等。
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骨料粒径级别进行混合,以得到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
2. 最大密度法最大密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骨料的最大密度来确定骨料颗粒级配的方法。
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得出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最大密度,并选择合适的粒径范围进行混合。
3. 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根据经验和实际应用情况来确定骨料颗粒级配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基于以往的实验和使用经验,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四、骨料颗粒级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在选择骨料颗粒级配标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不同的混凝土应用要求不同的骨料颗粒级配。
例如,高强度混凝土需要较多的细颗粒,而耐久性较强的混凝土需要较多的粗颗粒。
2. 骨料的来源和质量骨料的来源和质量对骨料颗粒级配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选择质量稳定、来源可靠的骨料,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3.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也会影响骨料颗粒级配的选择。
应根据具体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是混凝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水泥颗粒在不同尺寸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概述和解释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以及与之相关的特性。
1.2 此文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引言部分对水泥细度及其级配曲线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将详细介绍级配曲线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与作用、分类以及测定方法。
第三章将探讨水泥细度与级配特性之间的关系,包括水泥细度对混凝土性能和级配曲线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提供如何优化水泥细度以达到理想级配特性的建议。
第四章将探讨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包括由于水泥细度不足或过高引发的问题及相应应对措施,以及如何调整级配曲线以满足工程需要。
最后,第五章将总结重点观点与结论,并展望水泥级配研究的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关于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的详细解释和说明。
通过对水泥细度与混凝土性能、级配曲线与混凝土强度之间关系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常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帮助读者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有效应对。
最后,通过对水泥级配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读者可以了解该领域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2. 级配曲线的基本概念2.1 定义与作用级配曲线是描述材料颗粒尺寸分布情况的一种图示表达方式。
在水泥细度的级配曲线中,横轴表示颗粒尺寸,纵轴表示颗粒百分比累计值。
通过绘制该曲线,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水泥样品中不同尺寸颗粒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级配曲线在材料工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水泥样品的质量,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级配特性以满足工程要求。
此外,级配曲线还可以用于研究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颗粒统计学分析以及预测材料特性等。
2.2 级配曲线分类根据绘制级配曲线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和方法,可以将级配曲线分为两类:累计级配曲线和差异积分级配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