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概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萌芽于夏、商、周,兴起于先秦时期,繁荣于春秋、战国,定型于汉、唐,止步于宋、元,盛行于明、清,衰落于清末。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般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顺“道”“道”,是指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和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而在管理角度上讲,“道”一般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规则、法则,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人心向背和人才归离。
早在《荀子·哀公》中就有提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
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人和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管理者要从自我管理入手,才能实现人和。
4、守信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办一切事情都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诚信是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5、利器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地提高利用工具水平的过程,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发明了前所未有的机器设备,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
6、求实办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一切行动的方法和行为准则。
即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做事情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
7、对策任何事情都要事先进行统筹谋划,制定正确的对策,然后再去实施,才能取得成功。
制定对策,一是预测,二是运筹,即我们常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8、节俭我国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持家。
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说:“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9、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和市场法制等。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国外的管理时间和管理思想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作者: ————————————————————————————————日期:ﻩ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洽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ﻫ1.顺“道”ﻫﻫ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管子&形势》)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 “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管子&山国轨》)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管子&形势》)。
ﻫ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
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史记&货殖列传》)。
总结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总结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儒家思想以及道家思想的精华。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和组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至今仍然对中国现代管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仁治”和“仁者为师”的观念。
儒家思想认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这种积极关心和尊重员工的态度,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归属感,从而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效益。
其次,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注重“德治”和“道德为本”的理念。
儒家思想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给员工树立榜样。
同时,管理者还应该秉持中庸之道,处理问题时要公正、平衡,注重道义与利益的统一。
只有通过道德的引导和榜样的作用,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组织环境。
第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中治”和“平衡”的思想。
儒家思想认为,管理者应当遵循权衡利弊、举一反三的原则,对待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要求“中庸”,即既不能过度压制员工,也不能放任自流。
管理者要注重沟通和协调,保持组织内外的平衡,既能够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又能够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
第四,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倡导“治本”的思想。
儒家思想认为,管理者首先要从自身开始,不断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能力和道德素养。
只有管理者本身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员工。
因此,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者要不断自我反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
最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和治”和“和为贵”的观念。
中国古代将“和”视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认为管理者应该注重沟通与协调,处理好人际关系,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与团结。
同时,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也强调“和谐发展”,即管理者应当注重处理好组织与环境、利益与道义、长期与短期等方面的关系,追求整体与个体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孔子对以往儒家思想进行了总结、阐发和传播,提 出了儒家思想主体的思想构架,再经较晚的孟子和荀子 进一步的补充,正式形成了一门儒学。 儒家学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焚书坑儒,对儒家进行彻底的否定。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明时期,儒家的理论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二)人本主义的管理目标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讲“为政以德” 、 “正己正人”,把人以及人际关系作为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儒家认为 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前提是“人性”,管理的方式是“人 治”,管理的关键是“择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出“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把“重 人”作为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提示要奇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大 事、人是第一位。
返回
儒家关于人性改造的思想
儒家认为人性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自身修养来解决。儒 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一个人最高奋斗目标是做圣人, 并提出了向此目标奋斗的途径。 孟子的“天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苦其心志,空乏其身。”和他的“达可兼济天下, 贫可独善其身,”对后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三个层次: 1、形体上的合一: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 肢五脏; 2、情感上的合一:天有风雨阴晴,人有喜 怒哀乐; 3、规律上的合一:天有四季物候,人有春 种、夏锄、秋收、冬藏。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 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 谓之王。”
(三)基于实用理性精神的管理手段
工具理性是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达至目的 的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 观,所以“工具理性”又叫“功效理性”或者说“效率理 性”。 实用理性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 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解决问 题的经验论的思维水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宜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以及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要点:一、顺道“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属于主观范畴的“道”,主要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主要是指客观经济规律。
这里用的是最后一种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比如,《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等等。
二、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
司马迁提倡“能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三、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近代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注重人和,创办申新纱厂的大企业家荣德生治厂以“《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对待下属,“管人不严,以德报人”,“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
四、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也要守信。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管子》特别强调要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
也就是说,治理国家,必须言而有信。
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就是治国大忌。
治国如此,治生亦然。
我国从来就是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精选文档】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兵家一、内圣外王,仁者爱人——孔子的管理思想民贵君轻,以和为贵,性善论-孟子的管理思想●孔子的信的伦理思想:信是树立在他人心目中的人格形象,是认知情感度的基础.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商誉,信誉。
●孟子的性善论。
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义利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无为而治——老子的管理思想•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不要主观随意蛮干);三、法制天下—-韩非子的管理思想四、兵法经营—-《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孙子(孙武)十三篇:知胜有五-可战与不可战,以兵力多少用不同战法,上下同欲,有备与无备,不控制有才能的将帅(谋攻篇)。
•总结古代管理思想,要点为:1、顺道2、重人3、求和4、法治5、守信6、预谋顺道即: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老子:道法自然要求:第一,辩道第二,顺道重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求和强调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天时地利人和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求和要善于团结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人。
法治明法—法的公开性原则一法—统一性和平等性原则常法/固法—法的稳定性原则守信孔子:君子信而后劳其民韩非子:小信成则大事立,故明主立信预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者,预测,预谋,预备,核心是预谋.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18世纪)•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古罗马帝国鼎盛时期,西起英国,东至叙利亚,包括整个欧洲和北非。
这得益于有效的组织,集权和分权很好地结合。
•威尼斯兵工厂(1436年),雇工一、两千人,在组织机构、部件储存、装配线生产、部件标准化、会计控制、存货控制、成本控制、人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尼古拉·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著《君主论》,论述了管理四原则:1、群众认可2、内聚力3、领导方法4、生存意志管理学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19世纪末)亚当·斯密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称《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该书问世标着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完成。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九大要点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九大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宏观上是治国平天下,微观上是兼顾治家、治学、治企。
南京大学蔡一教授对传统管理思想进行研究,提炼出管理思想九大要点,大致可以概括如下:一、顺“道”中国古代,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发展,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不能搞“大跃进”。
在商业的世界里,要顺应客观经济与商业规律。
二、重人重视人才与人心的工作,重视人才才能发展,重视人心才能让团队跟有凝聚力与战斗力。
三、求和治国是和能兴邦,治生是和气生财,成事还特别强调天时、地利、人和。
在企业发展中,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在中国尤甚。
四、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信誉是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五、利器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六、求实实事求是,办事要从实际出发。
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
注重“量力”原则,凡是量力而行;也要注重“时空原则”,就是办事要注意时间(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件。
七、对策古人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商业活动中也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研究对策注意两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要有预见性,并且要多系统统筹。
八、节俭要学会开源节流,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经营企业同样如此。
要学会勤俭治企,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九、法治韩非子提出法治,并形成一套法治体系。
企业中往往也会进行规章制度的建设,让员工在“有法可依”的制度环境下开展工作。
以上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九大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洽生学。
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管子&形势》)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管子&山国轨》)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管子&形势》)。
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
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史记&货殖列传》)。
“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守信
19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守信 杭州政府“先辟谣,后限牌”失信于民
20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谓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 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 作非常重要。
21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利器
22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求实
23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求实
24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策
25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策
26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策
27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节俭
28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节俭
29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法制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则万民皆知避 就” 《商君书》 “法者,编著之图藉,设之于官府,而布之 于百姓者也” “法莫如显” 《韩非子》
2.1 中国传统的 管理思想
目录
1
2 3
顺“道”
重人
人和
4
守信
目录
5 6 7 8 9
利器
求实
对策
节俭 法制
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从管
理学的角度来看,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有关管理国家
《老子》开篇提出“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法自然”。管理也是一个自然过程, 要按照事物的自然法则进行管理。
7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顺“道”
“顺道则治,逆道则凶”这一思想可说是
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必须首先理解的一项 基本原则。
8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顺“道”
9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顺“道”
10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人
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人
12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人
13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人和
14
2.中国传统管理思——人和
16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守信
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背景
西方管理较多着眼于效率、
效果和短期有效性。相比之下, 中国人的管理观充满着理想与抱 负、胸怀与气度、智慧与定力。 中国人的立意和境界更高,它着
眼于人性的升华和人格境界的提
升,着眼于通过自我修行、自我
超越而达内圣,并最终达到“天
人合一”、“为万世开太平”的 境界。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顺“道”
、巩固政权、统帅军队、组织战争、治理经济、发
展生产、安定社会等方面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
论,至今仍闪耀着光辉的管理思想。
有些管理思想是先于西方几千年提出来的,有些
管理思想对当前管理工作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背景
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上,历代
圣贤之士对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行了 伟大的实践。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丰富 多彩、深邃睿智的画卷。
30
2.4 中国现代的 管理思想
目录
1
2 3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1.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 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2. 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3. 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
“信”是孔子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
春秋时期,诸侯兼并,人心唯乱,背信弃 义、食言而肥的事时有发生,社会出现了 “信用危机”,所以孔子提倡以“信”来 缓解矛盾。信也成了中国理想人格的一个 重要方面。
17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守信
戒欺:百年基业之根本
“修合无人见,诚心有 天知”——这是胡庆余 堂内的一幅对联,恰好 也是对“戒欺”的诠释
4. 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 5. 十年动乱造成了管理的大倒退
2.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6年)
以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为主要 内容
第二阶段(1987年至1991年)
以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 主要内容
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
以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为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