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艺术在医患沟通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浅谈医患沟通中医用语言的语用规范

浅谈医患沟通中医用语言的语用规范

浅谈医患沟通中医用语言的语用规范【摘要】目的:临床医用语言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医患沟通中的语用规范包括三个方面:普通规范--通俗易懂,专业规范-准确精炼,审美规范-优美动听。

三个方面的规范在语用中又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

【Abstract】clinical work in health care medical languag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n the pragmatic specifications include three aspects: general specifications - easy to understand, professional norms - precisely refined, aesthetic norms - beautiful sounding. Three aspects of norms exist in the language they us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gressive layers.【Key words】clinical medical language;patient communication;Language Specification临床医用语言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及体态语言的总称[1]。

语言在应用过程具有传递信息、促进交流的作用,而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医用语言对患者及家属有着心理暗示的作用,因此医疗工作中的语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医生的诊疗水平是否得到认可,以及医院的社会形象、经济效益等将受到监督。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技术的进步,全民健康意识随之得到了提升。

由于医患沟通语言的问题而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不解、误解、曲解比较普遍,甚至患者及家属采取暴力手段报复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谈护患沟通中的语言艺术

谈护患沟通中的语言艺术

谈护患沟通中的语言艺术随着药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和患者进行频繁的交流,而护患沟通中的语言艺术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

一、发掘患者情感需求在护患沟通的过程中,发掘患者情感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医患之间的沟通是基于平等和尊重的,医护人员应该善于发掘患者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比如,在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赞同、理解和同情的表现来使患者感到被关注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问询和关心的方式来了解患者的真实情绪和需要。

二、使用易懂的语言在护患沟通中,使用易懂的语言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患者往往对于医学术语和专业术语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简单易懂地将医学术语和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能够轻松理解。

同时要注意措辞得体,表达方式应该平和温暖,避免使用过于激动的语言,以免引起患者的不满。

三、运用肢体语言和非语言语言除了语言表达外,肢体语言和非语言语言在护患沟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肢体语言可以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等方式来传递信息,增强沟通的效果。

非语言语言则包括以爱的心态、礼貌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待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关爱。

这些方式能够使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和关注,增强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感和互动性。

四、强化沟通技巧除了上述几项要点外,在护患沟通中,强化沟通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医护人员应该注意沟通的时机和方式,避免在患者情绪不稳定时,直接引起冲突和争执。

同时,也应该注重自己在沟通过程中的形象,比如言谈举止、仪容仪表等方面。

综上所述,护患沟通中的语言艺术涵盖了很多方面,发掘患者情感需求、使用易懂的语言、运用肢体语言和非语言语言以及强化沟通技巧等方面,都是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和提高的。

只有在真正的关心和关怀的基础上,才能够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患者的康复恢复。

语言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桥梁

语言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桥梁

语言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桥梁语言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桥梁,在医护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建立医患信任关系,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提高医护人员语言沟通能力的建议。

语言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无需赘述。

良好的沟通能够使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的治疗服务。

通过语言沟通,医护人员还可以向患者传达健康知识和治疗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医护人员面对的患者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各个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水平的人群。

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语言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清晰的表达能力。

因为医学知识相对专业化,患者可能无法理解医护人员所说的专业术语。

医护人员需要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让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进程。

医护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

在患者面前,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倾听时间,充分了解患者的诉求和需求。

在倾听时,医护人员要做到耐心细心,不打断患者的讲述,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意见。

通过倾听,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医护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在医院就诊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在与这些患者沟通时,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尊重患者的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除了以上提到的沟通能力之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情商和情感沟通能力。

在医疗工作中,患者通常处于焦虑、恐惧和痛苦之中,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情感支持和安慰。

医护人员需要用温暖的语言和亲切的态度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关注。

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应该重视医护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培训。

医患之间的语言沟通

医患之间的语言沟通

医患之间的语言沟通陈文叔一、语言在医患沟通中的特殊作用(一)语言在医患沟通中有特殊作用人际沟通中人和人的沟通20%有声语言,80%无声语言,中国人表达态度、情感、感情7%为语言,38%为声音、动作、姿态,55%为表情,语言好像在沟通中间作用不大。

医患沟通语言作用比一般人际交往更大,因为语言沟通、医患沟通传达的态度、传达的信息有很多涉及到医学知识,很多涉及的内容是非语言沟通表达不了的,必须用语言来表达,涉及到医学、生理、心理科学。

比如腹疼可以用一个动作表示肚子疼,双手捧腹,这是动作可以表示的。

但是肝区、肠炎、胆囊或者阑尾的疼靠动作、姿态、表情表达不出来。

对疾病的诊断不是用动作、姿态、表情所能够表达的。

所以在医疗中语言沟通就比一般人际沟通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我的笔记】(二)语言沟通在医疗活动中具有抚慰;启迪与调度;共识与协力的建立;情感的融汇与交流等作用。

【我的笔记】语言可以抚慰病人,病人需要温馨、关爱、同情、帮助,语言可以起到作用。

语言可以启迪、调度,从有医以来,医学大家都这么认识,《皇帝内经》有一段说病人都是怕死愿意好好生活。

所以医生的话病人没有不听的,都愿意得到治疗、关爱。

希波格拉底也说过医生有两种东西能治病,用药和语言,有人补充说医生可以治疗病人的三个手段,药物、语言还有手术刀。

语言是不可少,因为通过语言可以调度启迪他,安慰剂可以启发可以调度。

通过语言沟通可以达成医患的共识,协力的建设,同心协力,通过语言沟通彼此说清楚,互相理解,同心协力去战胜病魔。

语言可以达到情感的汇融、情感的交流,医患之间通过语言沟通,情感汇融情感交流。

【我的笔记】因此,医生们要非常重视与患者的语言沟通,这是和精湛医术同样重要的基本技能,基本要求!【我的笔记】思考:对医生与患者的语言沟通的一般要求内容之一是医生的语调、语气和语速,实际工作中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能更好的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呢?【我的笔记】二、对医生与患者的语言沟通的一般要求(一)医生语言的语调、语气与语速资深的护士、大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说话亲切、温柔,语调温馨,语气温柔,语速徐缓,总是不慌不忙慢慢地描述。

浅谈语言艺术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浅谈语言艺术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浅谈语言艺术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发表时间:2009-12-16T16:09:05.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7期供稿作者:陈永文[导读] 语言艺术是医患相互交流,营造和谐医患氛围,增进医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内容陈永文(江西全南县人民医院江西全南 341800)【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249-01【摘要】近年来,医患矛盾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呈大幅度上升,其中有很多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患相互间沟通不足,医护人员的语言表达不当等,直接影响了医患和谐。

本文通过论述语言艺术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告诉广大医护人员要充分运用语言艺术的独特作用,讲究医患沟通艺术,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创造医患沟通氛围,以增进医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防范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医患沟通语言艺术作用语言艺术是医患相互交流,营造和谐医患氛围,增进医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内容。

医护人员每天与病人直接沟通,最佳的沟通工具是语言,治疗疾病主要通过四方面来表现:一是“无形语言”,即医疗专业技术;二是“有形语言”,即药物;三是“有声的语言”,即与病人和病人家属交流、谈心、询问病情等;四是“身体语言”,即表情、仪表、动作等,讲究无声语言、身体语言、有形语言及有声语言四者的有机结合,讲究表达语言的最佳态势,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的艺术在医患沟通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医护人员讲究语言艺术,能使病人体会到人际关系的平等,增添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敬重与信赖。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面对病人,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声热情的招呼,一句亲善的话语,一声柔和的应答,能使病人与家属体会到温和与亲切。

人们常说:“有了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

一个美好的开场白,往往能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一种亲热温馨,关爱、平易近人的感觉,可以增添病人与家属对你的信任、尊重、亲近与信赖,给以后交往、交谈、治疗打下良好的沟通基础。

医患之间的语言沟通

医患之间的语言沟通

医患之间的语言沟通一、医患之间语言沟通的特点与作用医患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心理过程。

通过语言符号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也是医患互动的前提和根底。

作为交际活动的工具,绝大局部的人际交往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换句话说,如果患者的内心世界是一个未知的此岸,医者的语言那么是通向此岸的桥梁。

在医患沟通中,医生的话对病人是有权威性的。

如果医生在沟通中,坚持科学和审慎的原那么,他的话和病人的主观感觉相符合,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病人对他的信任度将会提高,他指出的一切将会给病人产生积极的针向作用。

医患间语言的交流,认知的互动,不是随心所欲,信口雌黄,其背后必须有医学伦理观念和行为作为支撑点。

我国现阶段医疗用语的伦理原那么应该是:以社会主义医德根本原那么和医疗实践中的伦理原那么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关爱、同情、保护和方便患者的观念,在医疗全过程中友善、科学、文明、通俗和谨慎地使用口语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以融洽医患关系,优化医疗过程,维护和增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医生对患者不但要有问必答,且答复下列问题还应科学、准确、慎重和具有针对性。

医学模式经历了古代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和近代生物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医学模式的这一开展历程反映了人们对医学认识的深人,同时也给医患关系赋予了新的内涵。

医学关系由单纯的“主动―被动型〞向“指导―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的多元化互补型转化。

新型的医患关系,要求医务人员做到:( l 〕树立现代整体观,在注重患者疾病的同时,考虑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精神状态等对疾病演变的影响,理解他们的焦虑和痛苦,给予关心照顾,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尽快促进患者康复。

( 2 〕树立病人中心观,时时处处事事为病人着想,表达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同时,要以患者满意为宗旨,抓优美的效劳环境、优化的效劳方式、优良的效劳质量、简化的诊疗流程,克服繁〔诊疗手续繁〕、难〔住院生活难〕、差〔效劳质量差〕的情况,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效劳。

医患沟通中的语言技巧与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中的语言技巧与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中的语言技巧与沟通技巧在医患沟通中,语言技巧和沟通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探讨医患沟通中的语言技巧和沟通技巧。

一、倾听和尊重一位优秀的医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

当患者向医生讲述自己的病情时,医生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并展示出对患者的尊重。

医生可以通过回应患者的诉求、提问以及使用非语言表达方式,如点头,保持眼神接触等,来表达自己的关注和尊重。

二、明确与清晰的语言表达医生在沟通过程中,应该使用清晰、简明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医学术语或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

医生应该尽量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使患者能够全面理解。

三、避免使用否定性语言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医生要注意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言。

相反,医生应该采用积极、正面的表达方式。

例如,当患者询问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时,医生可以回答:“我们选用这种治疗方案是因为它在很多患者中表现良好,我相信它可以帮助您恢复健康。

”这样的回答能够增强患者的信心,并提高治疗效果。

四、建立共同语言医生和患者来自不同的背景和专业领域,他们之间可能存在语言差异和沟通障碍。

为了改善沟通效果,医生应该尽量使用患者熟悉的术语和表达方式,以便患者更好地理解。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问询、确认患者理解、鼓励患者提问等方式来促进问诊和交流。

五、适时提供信息医生应该适时地向患者提供关于病情、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信息。

在提供信息时,医生要注意逐步推进,避免给患者过多的信息,以免造成困扰。

医生还应该为患者提供信息的来源,如书籍、网站等,以便患者深入了解和获取更多的资料。

六、应对情绪化的沟通在医患沟通中,患者可能出现情绪化的情况,此时医生需要倾听和理解患者的情绪,并尽量保持冷静。

医生可以通过表达理解和同情,以及提供情绪支持的方式来应对情绪化的沟通,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

七、专业回应和解释当患者提出问题、质疑或担忧时,医生应该以专业的角度进行回应和解释。

医患之间的语言沟通

医患之间的语言沟通

医患之间的语言沟通陈文叔一、语言在医患沟通中的特殊作用(一)语言在医患沟通中有特殊作用人际沟通中人和人的沟通20%有声语言,80%无声语言,中国人表达态度、情感、感情7%为语言,38%为声音、动作、姿态,55%为表情,语言好像在沟通中间作用不大。

医患沟通语言作用比一般人际交往更大,因为语言沟通、医患沟通传达的态度、传达的信息有很多涉及到医学知识,很多涉及的内容是非语言沟通表达不了的,必须用语言来表达,涉及到医学、生理、心理科学。

比如腹疼可以用一个动作表示肚子疼,双手捧腹,这是动作可以表示的。

但是肝区、肠炎、胆囊或者阑尾的疼靠动作、姿态、表情表达不出来。

对疾病的诊断不是用动作、姿态、表情所能够表达的。

所以在医疗中语言沟通就比一般人际沟通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我的笔记】(二)语言沟通在医疗活动中具有抚慰;启迪与调度;共识与协力的建立;情感的融汇与交流等作用。

【我的笔记】语言可以抚慰病人,病人需要温馨、关爱、同情、帮助,语言可以起到作用。

语言可以启迪、调度,从有医以来,医学大家都这么认识,《皇帝内经》有一段说病人都是怕死愿意好好生活。

所以医生的话病人没有不听的,都愿意得到治疗、关爱。

希波格拉底也说过医生有两种东西能治病,用药和语言,有人补充说医生可以治疗病人的三个手段,药物、语言还有手术刀。

语言是不可少,因为通过语言可以调度启迪他,安慰剂可以启发可以调度。

通过语言沟通可以达成医患的共识,协力的建设,同心协力,通过语言沟通彼此说清楚,互相理解,同心协力去战胜病魔。

语言可以达到情感的汇融、情感的交流,医患之间通过语言沟通,情感汇融情感交流。

【我的笔记】因此,医生们要非常重视与患者的语言沟通,这是和精湛医术同样重要的基本技能,基本要求!【我的笔记】思考:对医生与患者的语言沟通的一般要求内容之一是医生的语调、语气和语速,实际工作中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能更好的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呢?【我的笔记】二、对医生与患者的语言沟通的一般要求(一)医生语言的语调、语气与语速资深的护士、大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说话亲切、温柔,语调温馨,语气温柔,语速徐缓,总是不慌不忙慢慢地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言艺术在医患沟通中的运用
语言的魅力是无敌的,无论多少,患者都会因医务人员的一句话而感动、感激,语言成为医患沟通的桥梁,也成为提高影响力、展示医务人员宽厚待人的品格,误会尽除。

因此,本文就职场中的医务人员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与患者沟通作初浅探析,以期医患关系更加美好和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

人与人之间凭借它作为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

在医患语言沟通过程中,常会碰到这类情况,医务人员一句谦和、有礼貌的语言,患者会为之亲切、信任和感激。

反之,因与患者沟通语调不当,讲话率性而发,造成医患纠纷的也常有发生。

因此,坦诚、谦和、庄重地与患者沟通;遵循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的语言艺术;医患相互尊重,医务人员之间同志式的忠告;医院管理者的团结、凝聚、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新形势下促进医患和谐关系的保证。

1 提供优质服务,沟通“坦诚、谦和、庄重”
语音学的常识告诉大家,怒则气满声高,憎则气足声硬,急则气短声促。

然而在职场中一些年轻医务人员说话率性而发,不考虑对患者的影响,导致医患纠纷的事件常有发生。

为此,医务人员要为患者多提供优质服务,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将热情服务与满意服务贯穿工作全环节,全过程,从而赢得患者的信赖、家属的理解、社会的认可,成为患者的“贴心人”。

1.1 注重人文细节,出言坦诚关爱接诊患者要询问病情,作出正确诊断。

然而,职场中个别医务人员坐诊时不注重与患者沟通,忽视患者的心理因素,一旦患者问的过多,问的不专业,便不能笑脸相待,解答患者的询问,从而引起患者对病情的恐惧、悲观、沮丧等消极情绪。

因此,医生看病要注重人文细节,出言坦诚关爱,多嘱咐患者几句,让患者了解病情、病因、用药及日常生活应注意的事项等。

这样患者的心会觉得踏实,有助于治疗及康复。

1.2 注重帮助抚慰,出言谦和有礼医疗有时是治愈,经常是帮助,却总是抚慰[1]。

医务人员体贴、文明、谦和、礼貌的语言无疑是一剂疗效至佳的良药。

因此,医护人员在沟通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注意语言的礼貌性,一言一行都要讲文明,出言谦和有礼。

唯有这样才不会向人们常说的那样,“很多人得了病,不是被害死的,而是被吓死的”。

1.3 注重风度气质,出言含蓄庄重在职场中,一些医务人员说话率性而发,不考虑对患者的影响,医患纠纷往往瞬间就会爆发。

比如:患者询问病情时一些医务人员时常草率地说“没有事”、“不要紧”打发患者,而往往就是医生认为“没有事”的患者出了事,“不要紧”的患者要了命。

因此,职场中的医务人员要修炼语言艺术,与患者交流时要含蓄、庄重、留有余地,不浮躁、不浅陋,这是医务人员应具有的风度、气质和人格特点。

2 应用语言艺术,遵循“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符号,也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艺术。

在医疗领域中,医务人员正确规范的职场语言,是沟通医患关系的桥梁,能够影响疾病的康复和转归,能够明显提高医疗质量,完善医务人员的职业形象。

因此,医务人员要正确应用语言艺术,掌握因人施语,以诚立言,简明扼要等基本原则,把其作为有机整体加以遵循,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性,表达的内容更具有“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沟通效果。

2.1 因人施语,富于“亲和力” 医务人员工作的对象是患者,患者千差万别,既有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社会性的差异,又有知识教养、年龄结构、身份地位、职业专长、性格爱好、心理状态等个体性不同。

因此,医务人员职场语言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来适应,做到因人施语,从而富于“亲和力”。

2.2 语调恰当,增强“说服力”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一句话,一个解释语调不恰当,都可能会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

面对疾病困扰的患者,医务人员要用心与之沟通,用恰当语调,增强“说服力”。

因此,医务人员在职场中运用不同的语调与患者交流病情会起到辅助治疗疾病的效果。

比如,首诊时与患者讲病情,应该使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患者治疗好转时,应该使用亲切鼓励的语调;患者病情康复出院时,医护人员应该使用恭贺语调,向患者表达健康祝福。

2.3 以诚立言,提高“感染力” 医护人员在态度上、心理上、情感上的“诚”表现为有声语言和体势语言,形成一种使人产生信赖感的语言,感动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

3 站在不同角度,相互“尊重、忠告、影响”
准确的角色把握和深刻的认识定位,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和医院的管理者,都需要在观点碰撞中促进达成共识,顺畅沟通。

因此,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医务人员同志之间相互忠告,呵护温情;医院管理者与员工相互影响,潜移默化。

3.1 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患者需要的是像朋友那样彼此尊重、彼此平等的交流方式,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因此,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医护人员只有站在患者平等的位置上,才能更好地收集患者资料,讨论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治。

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决定,增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合作式、共同参与的医患模式。

3.2 相互忠告,呵护温情同志式忠告,是“清新剂”、“防腐剂”,使同志之间关系更加健康、和谐。

它是一种关爱,这种爱充满着呵护和温情,能使人防微杜渐、头脑清醒、悬崖勒马。

它体现了一种境界、一种胸怀。

因为同志之间既需要鼓励,也需要批评,真正的同志情谊就体现在困难时的尽力帮助、有缺点时的严肃批评,要犯错误前的及时提醒上。

古人云“过也,人皆有之,见之劝也,其幡而悔。

”因此,作为同志发现身边的同事使用忌语、禁语的问题苗头时,要及时提醒,敲打,这是关心爱护同志,关心同志,对医疗卫生事业负责的正解态度。

3.3 相互影响,潜移默化人的好行为、高风格如“无言之诏”,既感人又教人,既服人又化人[2]。

医院的管理者如何在管理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展示人格魅力,起到“榜样作用、模范作用、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医院的管理者要用完美的人格、胸怀、宽容始终把医务人员团结凝聚起来,在工作中引领医务人员好学、善学、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树立医务人员“大医精诚,尚美至善”的职业道德观,以热爱救死扶伤这个崇高的职业为荣,用真情铺就医患和谐路。

参考文献
[1] 邱晨辉,董伟.医学教育瘸了“人文”这条腿[J].中国青年报,2012,7(3):45.
[2] 张保振.不教之教胜于教[N].人民日报,2010—02—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