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旅游资源

合集下载

2.2地貌旅游景观

2.2地貌旅游景观

溶斗(漏斗)
地面上的封闭性小型洼地。重庆奉节的
小寨“天坑”是世界特大型溶斗,其深度和直径均达 到600米以上。
2、地下景观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岩层层面、节理或裂
隙进行溶蚀扩大而成的空洞。
多层溶洞 地下河、地下湖和地下瀑布 洞穴堆积物 文化景观
石钟乳、石笋和石柱
是由洞顶下垂的碳酸钙堆积,形如 钟乳状、锥状等;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B:宗教名山 四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 四大道教名山:
武当山、崂山、青城山、龙虎山。
C:风景名山
黄山——“天下第一奇山”、张家 界、九寨沟、雁荡山。
D:城郊名山 如香山、昆明西山。
第二节 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地貌旅游资源是具有观赏价值和一定吸引功能 的地表形态的总称。
二、特点 (1)构成风景区总特征的基本骨架。 (2)地貌过程影响景区内部分区。 (3)较大影响人文现象。 (4)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旅游项目选择。
三、类型
1、山岳 1)分类(功能)
A:登山山体
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珠穆朗玛峰、乔弋 里峰、天山。
是洞底碳酸钙由下往上的堆积物, 形如竹笋;
是由向下延伸的石钟乳与向上生长 的石笋互相对接时而产生的。
石幔和石旗
石幔是水溶液沿洞壁漫流时产生的碳酸钙 层状堆积;
如果水溶液沿一条凸棱向下流动时,则产 生突出在洞壁上薄片状的成弧形弯曲 的石埂。
2)海积地貌
在波浪、潮汐、和沿岸流的搬运和沉 积作用下形成的由沙和砾石堆积而成的沙 滩、砾石、沙嘴、连岛沙洲等地貌景观。
金石滩、秦皇岛北戴河、南戴河、青 岛、三亚湾、地中海和夏威夷。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一、概念具有观赏、构景与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之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与纹理等要紧特征。

各类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一)海岸地貌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与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与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与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要紧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与钱塘江口以南地区2、沙质海岸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含红树林海岸与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与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

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二)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与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与冰瀑。

2、分布要紧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与高山地区。

我国要紧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通常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要紧作为登山探险与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1、概述(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3)一望无垠的沙漠与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特殊而神秘的荒漠景观与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第三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第三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喷入海中的岩运动的一 种特殊形式。当地球运动变化所产生地应力 超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就会使 地壳发生断裂或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累起 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 波形式的地震波向四周传播,从而引起地表 的震动成为地震。
由于地球内部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此 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和预报模型,时至今日, 地震预报技术尚不完善,成功的例子很少, 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多 數政府目前都否認地震可以預報,包括200 8年汶川大地震。
➢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奇特美(奇妙之态) --是指那些经过地球外力作用和人类开发改造而 形成的,具有奇特风格的地文景观形态. 奇特美能给人特殊的愉快高兴 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 促进思维, 激励人们去追 求, 去探索,去创新. ( 图: 桂林象鼻山; 张家界 )
第三节 旅游吸引因素和旅游功能 ➢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安山岩中的斑晶
美国黃石国家公园中被风化的玄武 岩柱状结构
由于玄武岩融化后黏度小,凝 结后坚硬致密,所以可以做铸石 的原料。铸石是将玄武岩经过熔 化铸造、结晶处理,退火而成的 材料。
美国田纳西州的石灰石性质的页岩层理结构
香港东面一帶离岛的沉积岩
变质岩
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形成新的矿物,所以变质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成矿过 程,中国鞍山的铁矿就是一种前寒武纪火成岩形成的一种变质岩
➢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科学考察旅游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并蕴含着一定的 科学原理。人们在观赏过程中,既得到美的感受,又能认识一些科 学事物,学到新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的启迪。因此,具有典型特 征的地区就成了科学考察的对象和大众的科普教育基地。

简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简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简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岩溶旅游资源、火山旅游资源、滑坡旅游
资源、冰川旅游资源、河流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崖沟旅游资源等。

岩溶旅游资源即岩溶景观、岩溶地貌,它以岩石及其表面上水溶性矿
物质形成的溶孔、穴、洞、裂缝等景观形象著称。

常见的岩溶景观有自然
孔洞、溶谷、溶壑、瀑布、洞穴以及岩石堆等。

火山旅游资源是指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质景观,其特色在于颜色艳丽,变幻繁多,给人以神奇而强烈的视觉冲击。

火山旅游资源包括火山岩石、
火山湖、火山口等景观;火山灰、火山灰景观等。

滑坡旅游资源指的是经历积淤、滑坡等地质历史的景观,它具有独特
的地质地貌形态,其特点主要是面积较大,形状多种多样,景观多样,伴
随着独特的地质历史以及新鲜有趣的探索体验。

冰川旅游资源指的是高山冰川中的景观,其特征是环境清幽,自然壮观,景色宏伟,色彩优美,并且令人震撼、激动。

常见的景观有冰川湖泊、冰洞、冰崖、冰沟、冰柱、冰瀑等。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介绍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是指以其独特的地质和地貌景观而吸引游客的地点。

这些景点通常展示了自然界多样性和地质历史的壮观示例。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不仅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地球发展历史以及自然灾害和地质过程的机会。

世界上著名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大峡谷(美国)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是世界七大自然奇迹之一。

它是由科罗拉多河在数百万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峡谷的深度达1.6公里,长达446公里,宽度约29公里。

游客可以在峡谷的边缘欣赏壮丽的景色,也可以通过徒步旅行和骑马等方式深入峡谷内部,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冰川国家公园位于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公园之一。

公园内有多个冰川和高山,景色壮丽迷人。

游客可以参加冰川探险活动,步行或坐船观赏冰川,还可以欣赏到众多野生动植物。

公园内的冰川可以追溯到上万年前的冰河时代,是地球历史的活化石。

大堡礁(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

它由数千个珊瑚组成,覆盖了约344,400平方公里的海域。

大堡礁是生物多样性的天堂,拥有丰富的珊瑚和海洋生物。

游客可以潜水、浮潜、划船或乘坐直升机欣赏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

黄石国家公园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公园内有火山地貌、温泉、间歇泉、喷泉和火山口,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

游客可以在黄石国家公园看到令人惊叹的景色,如奇布尔顿峡谷、老忠实间歇泉和大瀑布。

此外,游客还可以进行徒步旅行、露营、钓鱼和观鸟等活动。

国内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张家界风景名胜区(湖南)张家界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

这里以奇峰、秀丽的山水景观而闻名,其中的“阿凡达山”、“袁家界”等景点深受游客喜爱。

在张家界,游客可以乘坐玻璃桥观景、徒步爬山、乘坐索道等方式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乌鲁木齐天山山脉(新疆)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天山山脉的重要景点之一。

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旅游资源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
准格尔盆地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山东丘陵
泰山
雁荡山
岩溶地貌
溶岩地貌
五大连池
镜泊湖
腾冲火山群
台湾大屯火山群
丹霞山
山地海岸(又称 “岩岸”)
平原海岸(沙岸)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
珊瑚海岸
中国海岸线图
风积地貌
风蚀地貌
冰川地貌
黄土地貌
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五台山
峨眉山
九华山
普陀山
武当山
青城山
龙虎山
齐云山
海拔高度低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 200米,坡度较缓的地形称为丘陵。
盆地,主要特征是四周高,中部低,因盆 状得名。 相对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
中国地形图
天山
阴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脉阿尔泰山祁连山
贺兰山
横断山脉
喜马拉雅山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
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 分布。山地是一个众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别 于单一的山或山脉,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 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高原的总高度有 时比山地大,有时相比较小,但高原上的高 度差异较小,这是山地和高原的区分,但一 般高原上也可能会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
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指的是地表起伏的形态,也称为地形。
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地 貌旅游资源。

第四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第四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一、概念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

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一)海岸地貌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2、沙质海岸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

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二)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1、概述(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

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

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貌旅游资源。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类具有代表性地貌旅游资源。

山地景观:中国是一个山地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

其中,华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

华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和壮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登上华山,可以欣赏到陡峭的悬崖、奇特的峰峦和秀丽的山水。

此外,黄山位于安徽黄山市,以其独特的奇石、云海和温泉而著名。

登上黄山,可以欣赏到仙境般的风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河流湖泊: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它们不仅提供了迷人的水上风景,还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十几个省市,沿途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

其中,长江三峡是世界闻名的自然奇观,以其险峻的峡谷、峰峦叠嶂和清澈的江水吸引了众多游客。

西湖位于浙江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西湖以其秀丽的景色、古老的建筑和悠久的文化历史而闻名,是一处理想的休闲旅游胜地。

干旱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干旱地区的代表,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流动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区之一。

沙丘起伏,沙漠风光壮观,被誉为“沙漠明珠”。

鄂尔多斯沙漠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沙丘、戈壁和荒漠为主要景观的地区。

这些干旱地区以其广袤的沙漠风光、奇特的沙丘和独特的沙漠植物吸引着探险家和自然爱好者。

峡谷和溶洞: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峡谷和溶洞,它们以其壮丽的地质形态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而闻名于世。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著名的峡谷之一,峡谷险峻,山水壮丽,被誉为“神州第一峡”。

桂林漓江以其峡谷奇险、山水秀丽而闻名,是中国最美丽的风景之一。

九寨沟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其多样的湖泊、瀑布和彩色的湖水而著名。

九寨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是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景点之一。

高原和盆地:中国西南地区是高原和盆地的集中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屋脊”的称号来源。

青藏高原以其广袤的草原、雄伟的高山和悠久的藏族文化而著名,吸引了大量的探险者和自然爱好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基础知识应用》课程作业题 目: 喀斯特地貌 姓 名: 邵碧雪学 号: 20115127325班 级:2011级旅游管理(3)班日 期:2012年 12 月 5 日 喀斯特地貌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喀斯特一词取自南斯拉夫西北部喀尔斯高原地名。

它作为术语发韧于19世纪中叶,1893年斯维奇研究该第纳尔经典喀斯特区,把这一景观概念的山志名引进为喀斯特区一系列作用与现象的总称。

现已成为国际通用术语。

“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

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述最为详尽。

一.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

二.地理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三.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

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四.地表岩溶景观 在岩溶作用下,石灰岩地区的地表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

在这些地表岩溶景观中,最能吸引游客,最具有观赏价值的是峰丛 ,峰林 ,孤峰,溶斗和石芽。

 溶沟和石芽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

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

石林: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

它是由于石灰岩纯度高、厚度大,层面水平,在热带多雨条件下形成的。

峰丛、峰林和孤峰 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

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

溶斗和溶蚀洼地 溶斗是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

若溶斗和溶蚀洼地底部的通道被堵塞,可积水成塘,大的可以形成岩溶湖,落水洞、干谷和盲谷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随坍塌而形成。

在河道中的落水洞,常使河水会部汇入地下,使河水断流形成干谷或盲谷。

峰林 ,峰丛 ,和孤峰景观以广西桂林 ,大化 ,和贵州安顺最为典型。

石芽,溶沟,和石林景观以云南石林为典型。

五、地下喀斯特形态 是指地下岩溶水溶蚀,沉积形成的岩溶景观。

 溶洞: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

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

六.形成原因:中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老第三纪时,华南为热带气候,峰林开始发育;华北则为亚热带气候,至今在晋中山地和太行山南段的一些分水岭地区还遗留有缓丘一洼地地貌。

但当时长江南北却为荒漠地带,是喀斯特发育很弱的地区。

新第三纪时,中国季风气候形成,奠定了现今喀斯特地带性的基础,华南保持了湿热气候,华中变得湿润,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

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

随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带频繁变动,但在交替变动中气候带有逐步南移的特点,华南热带峰林的北界达南岭、苗岭一线,在湖南道县为北纬25°40′。

在贵州为北纬26°左右。

这一界线较现今热带界线偏北约3~4个纬度,可见峰林的北界不是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中国东部气温和雨量虽是向北渐变,但喀斯特地带性的差异却非常明显。

这是因为受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的影响,间冰期时中国的气温和雨量都较高,有利于喀斯特发育。

而冰期时寒冷少雨,强烈地抑制了喀斯特的发育。

但越往热带其影响越小。

在热带峰林区域,保持了峰林得以断续发育的条件,而从华中向东北则影响越来越大,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向北迅速降低,使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

广大的西北地区,从第三纪以来均处于干燥气候条件下,是喀斯特几乎不发育的地区。

我国广西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贵州安顺龙宫,浙江桐庐姚琳仙境等均是著名的地下岩溶景观。

七,中国喀斯特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罕见。

在中国,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

据不完全统计,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其中裸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埋藏的碳酸盐岩石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

碳酸盐岩石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桂、黔和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

湘西、鄂西、川东、鲁、晋等地,碳酸盐岩石分布的面积也较广。

中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三纪时,华南为热带气候,峰林开始发育;华北则为亚热带气候,至今在晋中山地和太行山南段的一些分水岭地区还遗留有缓丘一洼地地貌。

但当时长江南北却为荒漠地带,是喀斯特发育很弱的地区。

新第三纪时,中国季风气候形成,奠定了现今喀斯特地带性的基础,华南保持了湿热气候,华中变得湿润,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

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

随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带频繁变动,但在交替变动中气候带有逐步南移的特点,华南热带峰林的北界达南岭、苗??26°左右。

这一界线较现今热带界线偏北约3~4个纬度,可见峰林的北界不是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中国东部气温和雨量虽是向北渐变,但喀斯特地带性的差异却非常明显。

这是因为受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的影响,间冰期时中国的气温和雨量都较高,有利于喀斯特发育。

而冰期时寒冷少雨,强烈地抑制了喀斯特的发育。

但越往热带其影响越小。

在热带峰林区域,保持了峰林得以断续发育的条件,而从华中向东北则影响越来越大,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向北迅速降低,使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

广大的西北地区,从第三纪以来均处于干燥气候条件下,是喀斯特几乎不发育的地区。

八,地带性特征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和温带喀斯特。

中国西部由于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响,属干旱地区喀斯特(西北地区)和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

1.热带喀斯特以峰林—洼地为代表分布于桂、粤西、滇东和黔南等地。

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穴为主。

地下河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故称地下水系,平均流域面积为160平方公里,最大的地苏地下河流域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

地表发育了众多洼地,峰丛区域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5个,洼地间距为100~300米,正地形被分割破碎,呈现峰林一洼地地貌。

峰林的坡度很陡,一般大于45度。

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类型,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

中国热带海洋的珊湖礁是最年轻的碳酸盐岩,大多形成于晚更新世和全新世。

高出海面仅几米至10余米,发育了大的洞穴和天生桥、滨岸溶蚀崖及溶沟、石芽等,构成礁岛的珊瑚礁多溶孔景观。

2.亚热带喀斯特以缓丘—洼地为代表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地下河较热带多而短小,平均流域面积小于60平方公里。

洼地较少,每平方公里仅为1个左右,且从南向北减少,相反,干谷的比例却迅速增加。

正地形不很典型,主要为馒头状丘陵,其坡度一般为25度左右,洞穴数量较热带大为减少,以溶蚀裂隙性洞穴居多,溶蚀型拱状洞穴在亚热带喀斯特的南部较多。

3.温带喀斯特以喀斯特化山地干谷为代表  地下洞穴虽有发育,一般都为裂隙性洞穴,其规模较小。

喀斯特泉较为突出,一般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较大的流量,例如趵突泉和娘子关泉等。

这一带中洼地极少,干谷众多。

地形与普通山地类同,惟山顶有残存的古亚热带发育的缓丘—洼地和缓丘—干谷等地貌。

强烈下切的河流形成峡谷,局部地区,如拒马河两岸有类峰林地貌。

4. 干旱地区喀斯特现象发育微弱 仅在少数灰岩裂隙中有轻微的溶蚀痕迹,有些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地下溶洞极少,已不能构成渗漏和地基不稳的因素。

5. 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喀斯特处于冰缘作用下,冻融风化强烈,喀斯特地貌颇具特色,常见的有冻融石丘、石墙等,其下部覆盖冰缘作用形成的岩屑坡。

山坡上发育有很浅的岩洞,还可见到一些穿洞。

偶见洼地。

参考文献:《旅游地理学 》《 旅游资源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