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方标准 黄鳍鲷养殖技术规范 食用鱼饲养技术
黄鳍鲷标准化池塘养殖技术

黄鳍鲷标准化池塘养殖技术文丨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罗志平于方兆黄聪灵骆明飞李勇古群红李望东珠海市金湾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曾荣上文介绍了珠海市金湾区黄鳍鲷产业配套技术标准体系—黄鳍鲷鱼苗越冬培育技术(分级精养一级养殖模式),为进一步推动黄鳍鲷产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助力珠海市金湾区省级黄鳍鲷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发展,促进广大养殖户进一步熟练掌握养殖管理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将珠海市金湾区黄鳍鲷标准化池塘养殖技术(池塘二级精养商品鱼)归纳总结如下,供同业者参考交流借鉴。
一、养殖场地选择 1231.养殖池塘环境养殖池塘位于中潮线附近,具备独立的排灌系统,水源充裕,不受污染,水电、交通便利。
养殖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要求。
2.水质海水盐度2%。
~20%c,p H值 7.5~8.4。
水体溶氧量4mg/L以上,氨 氮小于0.2mg/L,亚硝酸小于0.02mg/L。
养殖用水符合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和N Y5052《无 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納要求。
3.池塘要求(1 )池塘。
池塘东西走向,面 积为3〜8亩/口,塘深2~2.5米。
塘基坚实不渗漏水,进排水闸门宽0.8〜1米,每3~5亩配置一台1.5kW增氧机,配备必要的排灌设施。
(2)水位。
水位不低于1米,保持在1.5~2.5米。
(3)底质。
池塘底质为粘土、壤土、泥沙质、泥质,符合NY536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二、鱼苗1.来源原池、转池分养的越冬培育大规格苗种或外源大规格苗种,苗种检验检疫合格。
2.鱼苗的选择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无病无伤的健康苗种。
(规格及放养密度见表1 )三、养殖管理1. 放苗前准备清污整池、消毒除害、水质处理、试水、驯食等前期工作参照《黄鳍鲷鱼苗越冬培育技术》相关措施。
2.精准投饵投惧以“定点、定时、定质、定量”为原则。
黄鳍鲷养殖技术

黄鳍鲷养殖技术黄鳍鲷又名黄加拉、赤翅。
适应力强,生长快,为我国南方养殖的重要对象。
该鱼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沿海。
在河口半咸水域亦有分布。
黄鳍鲷肉质细嫩、鲜美,为中型食用鱼,经济价值高,是大陆、港台市场畅销的水产品,近年已成为我国沿海一带的重要海水养殖对象。
我国1980年人工繁殖成功,近年来已可批量生产,这些将会进一步推动黄鳍鲷的养殖规模。
一、生活习性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
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适温9.5~25℃,生长最适水温为17~27℃;致死低温8.8℃,致死高温为32℃。
成鱼则可抵御8℃的低温和35℃的高温。
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为0.5%~4.3%之间的海水中均可生存。
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
摄食强度以水温17~20℃以上最大。
黄鳍鲷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两个月,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又回到近岸。
1龄鱼性腺开始发育,至2龄即发育成熟。
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1~2月份可见鱼苗。
二、形态特征黄鳍鲷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
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
尾呈叉形。
口端位,上颌稍可伸缩,吻钝。
齿强,两颌前端各具圆锥齿6枚,臼齿3~4列。
体被薄栉鳞,颊部与头顶部均具鳞。
胸鳍尖长,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
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胸位。
生活时腹、臀鳍及尾鳍下叶黄色。
尾鳍末端尖。
侧线完全,弧形,与背缘平行。
侧线上方鳞片通常5枚。
体具若干条黑色纵线。
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
三、繁殖黄鳍鲷有雌雄同体现象。
1龄鱼性逆转尚未完成,雄鱼体内具4条并排的扁状雌雄生殖腺(各2条)。
生殖季节雄性生殖腺大于同体中的雌性生殖4~5倍,而呈现雄鱼的性征,雄性生殖腺呈浅白色或淡乳白色。
雄鱼1龄性成熟,雌鱼2龄以上性成熟(体重400克以上)。
黄鳍鲷鱼苗越冬培育技术

黄鑛鲷鱼苗越冬培育技术I文丨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罗志平于方兆黄聪灵骆明飞李勇古群红李望东珠海市金湾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曾荣黄鳍鲷鱼苗越冬培育技术是珠海市金湾区农渔民、产业从业者充分利用传统对虾产业标准化池塘、配套设备设施等综合条件开创并推广的标准化技术体系之一。
该模式集苗种标粗培育、冬棚保温、水质调控、精准投喂、病害综合防控等多种精细化管理技术于一体,具有苗种培育成活率高、鱼苗生长速度快、缩短鱼苗培育及养成时间、降低养殖过程病害发生率和渔药使用量、养殖效益好等特点,并可结合生产计划、商品鱼市场销售前景情况,实行分级、分段、分批、适 时调节养殖密度、错峰上市等灵活管理方式,既 为中后期成鱼养殖提供优质大规格苗种保障,又 缩短了中后期商品鱼上市养殖时间,成为当地黄鳍鲷产业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中的一级生产管理主导技术(一级苗种越冬培育、二级大规格苗种分塘商品鱼养殖),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放养前准备工作透明度30~40cm。
肥料使用符合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
二、苗种选购1.鱼苗来源。
每年10-12月,采用来源于广东阳江、湛江、饶平、福建等地海捕苗或者人工繁育苗。
2.鱼苗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0.8~1.5cm/尾)、体质健壮、活力强、无伤病的健康苗种,检验检疫合格。
三、试水放苗前3-5天于池塘一角设置一个鱼苗试水小网箱,检查拟投放苗种是否适应池塘水质,试水成活率越高表明拟投放苗种越适应池塘养殖环境,试水苗种2-4天内成活率不低于90%为宜。
1.清污整池排干池塘积水,清除池底污物、淤泥,沉 积物较厚的地方进行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封闸 晒池,加固维修池塘堤围、闸门。
2.消毒除害排干池水至30~40em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75~150kg/亩,以清除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
3.水质处理地下咸水要经过沉淀、日晒、暴气、解毒、微生物等处理措施。
外购海水直接栗送至养殖池塘、过滤、培育基础饵料生物。
广东推荐性地方标准集中复审结论汇总表

60
DB44/T 220-2005
61
DB44/T 222-2005
62
DB44/T 223-2005
63
DB44/T 225-2005
64
DB44/T 227-2005
65
DB44/T 228-2005
66
DB44/T 229-2005
67
DB44/T 230-2005
68
DB44/T 232-2005
修订 继续有效 继续有效
废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继续有效
69
DB44/T 233-2005
70
DB44/T 234-2005
71
DB44/T 236-2005
72
DB44/T 237-2005
73
DB44/T 238-2005
74
DB44/T 240-2005
75
DB44/T 246-2005
35
DB44/T 192-2004
36
DB44/T 194-2004
37
DB44/T 195.1-2004
38
DB44/T 195.2-2004
39
DB44/T 195.3-2004
40
DB44/T 195.4-2004
41
DB44/T 196-2004
42
DB44/T 197-2012
43
DB44/T 199-2004
白沙萝卜系列品种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火蒜生产技术规程
三华李生产技术规程 韭黄生产技术规程
剑花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大肉姜生产技术规程
修订 废止 废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黄鳍鲷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黄鳍鲷(Sparus latus Houttuyn)又名赤翅,黄脚立,属鲈形目,鲷科,鲷属,由于其具有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黄鳍鲷身体呈现卵圆形,体侧扁平,腹部呈现钝圆,背部狭窄,尾呈现叉型,腹鳍、臀鳍以及尾鳍的下叶有标志性的黄色。
我国广东、福建和台湾地区是黄鳍鲷的主要养殖区域。
目前黄鳍鲷主要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及网箱养殖两种方式,可以进行单养也可以混养,混养方式主要搭配南美白对虾。
传统池塘饲养黄鳍鲷存在养殖条件可控性差,养殖水质无法满足黄鳍鲷生长要求,养殖的黄鳍鲷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黄鳍鲷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积极开展黄鳍鲷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优化黄鳍鲷养殖条件,可以为养殖企业及养殖户提供优质的黄鳍鲷苗种,进而为市场提供优质黄鳍鲷水产品。
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广东省阳西县,养殖池塘大都是沙泥地,池塘面积在2000 -3333 m2。
水源为儒洞河的半咸水,盐度在18-20 ‰ 之间。
黄鳍鲷养殖主要以池塘单养方式为主。
现将其池塘咸水高效养殖技术简单归纳如下。
1.池塘及饲养条件单口池塘面积为2000-3333 m2左右,底质为沙土质和沙泥质,水深在1.3-1.5m之间,适宜盐度为18-20 ‰之间,水温在7 ℃ - 33 ℃,每1000 m2配备一台1.5千瓦的水车式或叶轮式增氧机。
2.养殖前的清塘、消毒池塘在养殖前要进行清塘和消毒处理,用流水对池塘底部淤泥进行清洗,将水排干净后进行晒塘和干塘处理。
待池塘完全干燥后,用漂白粉10 kg/667m2对池塘进行全池泼洒后再加经100目筛网过滤的海水至池塘水深10cm,进行全池浸泡消毒,24小时后加海水直至水深80 cm-100 cm左右,期间开增氧机让水充分流动,使漂白粉消解。
处理72小时后便可进行投苗。
3.进水、培水在池塘进水闸口安装100目的筛网以防止杂物、其他野生生物进入。
向池塘加水直至水深1.3 m-1.5 m之间。
黄鳍棘鲷池塘养殖技术

黄鳍棘鲷池塘养殖技术黄鳍棘鲷,那可是水产养殖里的宝贝呀!要想在池塘里养好它们,可得下一番功夫呢。
咱先来说说池塘的准备。
池塘得选个好地方,阳光充足、水源好那是必须的。
就好比人要住得舒服,房子得选对地方不是?把池塘清理干净,淤泥啥的都弄走,这就像给黄鳍棘鲷准备一个干净整洁的家。
然后呢,给池塘消消毒,把那些有害的病菌都灭掉,让黄鳍棘鲷能健健康康地成长。
接着就是放苗啦!苗种可得挑好的呀,就像挑运动员一样,得找那些身强体壮的。
放苗的时候也要注意水温呀,别温差太大了把它们给弄病了。
这就跟人突然到了温差很大的地方容易感冒一个道理。
饲料那可是黄鳍棘鲷的“饭”呀!得选适合它们的,营养丰富的。
不能随随便便给它们吃些不好的东西呀,不然怎么能长得好呢?就像咱人得吃有营养的食物才能身体棒呀。
而且喂食也要有规律,不能今天喂很多明天又不喂了,那它们不得饿坏啦?水质管理也特别重要。
水就像是黄鳍棘鲷的空气呀,得保持清新干净。
要经常换水,检测水质,要是水不好了,它们能舒服吗?这就好像咱生活在雾霾天里,能好受吗?所以呀,得时刻关注着水质。
日常管理也不能马虎。
每天都要去池塘边看看它们,有没有生病呀,有没有被欺负呀。
这就像家长关心孩子一样,得时刻留意着。
要是发现有生病的,得赶紧治疗,可不能让病情扩散呀。
还有呀,池塘周围的环境也得注意。
不能有什么污染源呀,不然污染了水,黄鳍棘鲷还怎么活呢?这就像我们生活的环境不能有污染一样重要。
黄鳍棘鲷池塘养殖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肯定能养好它们。
想想看着它们在池塘里欢快地游来游去,长得肥肥壮壮的,那心里得多美呀!这可是我们辛勤付出的成果呢!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黄鳍棘鲷池塘养殖,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方法,让我们的黄鳍棘鲷养得越来越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益,也让我们的餐桌上能有更多美味的黄鳍棘鲷呀!大家一起加油吧!。
黄鳝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黄鳍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总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 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黄鳍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一、黄鳍生态养殖的优点采用生态养殖法饲养黃鳍具有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的特点。
每平方米可产商品黄踌2〜3千克,亩产效益可达3万元左右。
此法养殖黃鳞,不仅容易取得成功,而且用工少,成本低,效益高,还能获得同野生黃鳍一样的口味。
二、黃鳍生态养殖的条件(1)水源无污染、大小适宜的天然水塘,且塘水要常年清新而不干涸。
(2)最好是可见到已有野生黃鳍生长或能养(已养)其他鱼类的池塘。
(3)池塘要既能进水、排水,又能防逃。
三、黃鳍生态养殖的方法(1)选塘。
根据要求选塘,对过大(超过30亩以上)、不易管理、无法防逃的池塘不宜采用。
一般以0.5亩〜10亩的池塘较好。
2亩左右的最佳。
(2)整塘。
对选好的池塘要适当进行人工整理。
通过整理,达到改善水质,便于饲养管理、更利于黄鳍生长等LI的。
整理主要是清除腐臭的淤泥和池塘周围的垃圾等污染。
(3)清塘。
每亩用10斤〜20斤新鲜生石灰,在放养前兑水全池均匀泼洒。
(4)放养。
清塘20天后放养。
每亩放养10克左右的鳞苗6500条〜7000 条。
无病、无伤、健壮的鳍苗可直接下塘饲养。
病、弱、伤、粘液少的鳍苗不可投放。
初次放养时要选择大小一致的踌种。
以后通过自然繁殖可不再投放种苗。
肥水塘一般可不投或少投饵料,瘦水塘适“1投喂。
饵料种类为蚯蚓、蝇蛆、小鱼、黄粉虫、米饭、糠隸及切碎的青菜等。
(5)管理。
主要是防逃。
雨量大时要及时排水,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栏好。
另外,因饲养密度高,更要重视防盗防药害。
(6)防病。
生态养殖黄鳍一般不易患病。
每亩放养儿十只蟾蛛,大部分疾病即可得到预防。
(7)捕捞。
主要采用笼捕的方法,晚上放笼,早上起笼。
实行捕大留小,周年繁殖,一次放养,年年获益。
一般每隔2年左右捕获一次。
年亩效益可稳获1.5万元左右。
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5号

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正文:---------------------------------------------------------------------------------------------------------------------------------------------------- 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2003年7月25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7月26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条例〉等二十三项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水域、滩涂和国家规定由本省实施渔业监督管理的水域从事养殖、捕捞等渔业生产活动以及管理,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取措施,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
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渔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渔业科学技术水平。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渔业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建立渔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水生动植物防疫和检疫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渔业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重要渔业水域、渔港设渔政监督管理机构。
上级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有权对下级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