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

纳兰性德《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
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译文:身穿白衣靠红色栏杆而立,使人感觉到凉意的月亮已流向西方。
长久的思念使鬓角已经有白发出现,年末了不知你回不回来。
快到天明眼睛望断远方带来书信的鸿雁,音信稀少。
还是只有相思,约定见面时还和从前一样没有改变。
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
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赏析:此篇形象勾勒,景物描写,心理刻画,处处表现其“一味相思”的情结。
词平淡语浅而流美深婉。
这是一首岁末怀念故人之作,纳兰身穿秋季的长衫伫立窗前,看西沉的月色,盼大雁送来故乡的书信。
世事如风,古人早已离去,但又仿佛还在眼前,曾经的一切都只是回忆······。
古诗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翻译赏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带答案一、课外阅读太阳和彩虹刚下过雨,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七色彩虹,人们都赞美虹。
彩虹听了就骄傲起来,说自己比太阳还美丽。
太阳对彩虹说:“你美丽,这是真的。
不过,要是没有我也就没有你。
”彩虹不相信,反而更加骄傲了。
太阳摇摇头,躲进云里,彩虹立刻不见了。
1.短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
2.“你美丽,这是真的。
不过,要是没有我也就没有你。
”句中的“你”指的是_____,“我”指的是_____。
(填序号)①太阳②云③彩虹④雨3.虹不见了,是因为A.彩虹到别的地方去了。
B.人们都赞美彩虹。
C.太阳躲进云里去了。
二、阅读展示台。
画圈圈一圈、两圈、三圈,谁在水上画圈圈?哦,是小蜻蜓在排练。
四圈、五圈、六圈,谁在水上画圈圈?哦,是小鱼在吹泡泡。
七圈、八圈……许多圈,谁在水上画圈圈?哈,是小雨点儿在蹦跳!1.短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水面上画圈圈。
2.连一连。
小蜻蜓在蹦跳小鱼在排练小雨点儿在吹泡泡三、阅读检阅台。
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画画。
我先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
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非常茂密。
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了蓝蓝的天空。
天空中还飘着一朵洁白的云。
接着我在森林里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很有趣最后,我给图画取了一个名字:《小鸟的家》。
1.短文一共有_____个自然段,请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2.“我”画了哪些事物?请用“○”圈出来。
3.读一读,连一连。
碧绿的蓝蓝的洁白的黄黄的天空森林羽毛云4.我还想在图画《小鸟的家》上画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青蛙不小心掉到了枯井里。
他不急不慌,在井里唱起了歌。
一头大象听见了从井里传出的歌声,觉得很奇怪,就走过来朝井里问:“谁在里头唱歌?”“是我,小青蛙!”小青蛙赶紧说,“大象伯伯,快救我出去吧!”大象问:“你掉进井里,怎么还有心思唱歌啊?”小青蛙说:“我唱歌是因为我相信人们听到我的歌声,一定会来救我的。
古诗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翻译赏析

古诗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翻译赏析《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前言】《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是由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描写爱情的词。
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对妻子的深深怀念及内心缱绻深情与忧愁。
被誉为“时代哀音”,“眼界大而感慨深”。
【注释】(1)翻乐府:指填词。
翻,按曲调作歌词,白居易《琵琶行》:“为君翻作琵琶行”;欧阳修《蝶恋花》:“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
“乐府,本为汉代管理,祭祀、巡行、宫廷所用音乐的官署,亦称由官署采集来的民歌为乐府。
后来将一切可以入乐的诗歌均称为乐府,容若词中取其广义,代指词。
(2)瘦尽句:意思是说眼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散作灯花,彻夜不眠。
(3)萦怀抱:萦绕在心。
(4)谢桥:谢娘桥。
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
谢娘,未详何人,或谓名妓谢秋娘者。
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纳兰反用其意,谓在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翻译】是谁在翻唱着凄切悲凉的乐府旧曲?风萧萧肃肃,雨潇潇洒洒,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一个凄苦孤独的一夜,在烛泪中逝去。
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
【鉴赏】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又无本事可寻,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
这首词便是这样。
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来看,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
通篇表达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意绪。
此阕《采桑子》无一字绮词艳语,而当中哀艳凄婉处又动人心魄,明说是“瘦尽灯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灯花而已?不是不知何事萦怀抱,而是知道也无能为力。
解得开的就不叫心结,放得下的又怎会今生今世意难平?纳兰容若这样深情的男子,哀伤如雪花,漫天飞舞不加节制,悼亡之作苏子之后有纳兰,可是容若之后谁还能做悼亡的凄凉曲?嫁了这样的男人不要想着白头到老,因为情深天也妒,注定要及早谢幕留爱情佳话来让人怀念。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1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拨灯书尽红笺也,照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翻译夜深,把油灯拨亮,在红笺上写满思念,却依旧感到空虚无聊。
长夜漫漫,时钟滴答作响,即使在梦中与爱人相见也总有所阻隔。
三更了,窗外的雨打在修竹上,一片风雨之声。
将我的思念交付给秋潮,千万不要误了双鱼到谢桥之期。
解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的变体。
红笺:一种制做精致的小幅红纸,常作为题写诗词、请柬等用。
玉漏:玉制的计时器,即漏壶。
寒花:寒冷时节所开的花,一般多指菊花。
分付秋潮:谓将这孤独孤独的苦情都付与此时的秋声秋雨中。
双鱼:代指书信。
谢桥:谢娘桥,借指情人所居之处。
创作背景该词的具体创作年份未知。
这首词到底是写给谁的已难以确知。
从词意看,像是对某一恋人而发。
赏析纳兰将一首小词写得情意融融,求而不得的爱情让他感到为难与苦痛时,也令他心中充盈着忽明忽暗的期望。
这首《采桑子》,一开篇便是无聊,写过信后,照旧无聊,虽然词中并未提及信的内容,信是写给谁的,但从“照旧无聊〞这四个字中,就已经可以猜到一二了。
纳兰总是有这样的本领,看似在自说白话,讲着不着边际的胡话,却总能营造出引人人胜的氛同,令读词的人不知不觉地沉沦。
纳兰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变为一台表演,读者成为了观众,与他一起深思爱恋。
词中的“红笺〞二字透露出纳兰所记挂的人定是一名令他着迷的女子。
红笺是美女亲自制作,特地用来让文人雅客们吟诗作对用的。
不过,诗词中红笺多是用来指相思之情,只要写出红笺,一切便都在不言之中了。
下接一句“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引自秦少游的词句“玉漏迢迢尽,银河淡淡横〞。
诗词中,“漏〞一向是寂寥、落寞、时间漫长的意象,在这里也不例外。
《采桑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采桑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欧阳修,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采桑子》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小编提供的欧阳修《采桑子》的原文翻译及文学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采桑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1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白话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赏析】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
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甚爱颍州西湖风光,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
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
这就是所谓的移情。
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纳兰《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诗词赏析

纳兰《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诗词赏析纳兰词·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词译是谁说过,思念是一种痛,一种无可名状,又难以痊愈的痛。
我想,回忆也是。
你曾说过,我像风,放浪不羁,快意人生,时常吹得你的心,无所适从。
你也说过,你像水,微风乍起时,荡起的涟漪中止了你宁静的生活;而当风平浪静后,你也只能端坐如云,重新静守那一湖的寂寞……我笑了,对你说我要做伴你一生的夏夜晚风;你也笑了,水晶般的眸子里潜藏着淡淡的忧伤。
现在我有点懂了,时光变幻,四季交替,哪里又有永远的夏夜和不息的晚风呢?因此我们的故事,注定是一场失速的流离,一场彷徨的关注,一场风花的悲哀,一场美丽的悲剧……谢却荼蘼,起身轻叹,一曲《长相思》勾起来伤心,时光苍茫的洪涛中,一曲一调地演绎着那古老的歌谣——“生死挈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评析容若这阕词,清新隽秀,自然超逸,明白如话,非常自然。
但是所写为何,尚有争议。
有人说是怀友之作,由“结遍兰襟”佐证。
——当然,说容若“结遍兰襟”,也并非夸饰之语,他的确广交游,善交游,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而容若本人也是极重友情,他的座师徐乾学之弟徐元文就曾在《挽诗》中赞美道:“子之亲师,服善不倦。
子之求友,照古有烂。
寒暑则移,金石无变。
非俗是循,繄义是恋。
”但是“兰襟”一词,还有别义,晏几道《采桑子》“别来长记西楼事,结遍兰襟”中的兰襟,指的就是美女之衣衫。
元好问《泛舟大明湖》“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中的兰襟,也是此义。
除此之外,容若此词里还有“春心”“当时事”“梦里云归”等婉曲之词。
但最让人感觉其不似怀友之作的地方还在于,容若此篇多次化用晏几道词句。
凡此种种,都说明此篇合该是写情之作,是追怀过去的一段情事。
首句,“明月多情应笑我”,实为倒装,应理解成“明月应笑我多情”,显然是化用了苏轼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纳兰性德.鉴赏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清】纳兰性德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注释】多情应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发出的意兴和情怀。
《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
”兰襟:芬芳的衣襟。
比喻知已之友。
【白话译文】多情的明月应嘲笑我的无情,嘲笑我辜负了她对我的柔情痴心。
如今她已离我远去,我只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前行,独自一人悲伤地吟唱。
近来不敢提起当初的事情,那时我还和她情投意合、相亲相爱。
月光凄浅,灯光暗淡,远去的情人就像梦里悠悠飘去的一朵白云,无处追寻。
【鉴赏】纳兰不仅看重爱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贵不骄,处富能贫”,短短一生中结交了不少朋友,说他“结遍兰襟”也不算夸大。
他的老师徐乾学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道:“子之亲师,服善不倦。
子之求友,照古有烂。
寒暑则移,金石无变。
非俗是循,繁义是恋。
”该词上片写出词人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怅然若失的心态。
下片描写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妾侍沈宛的怀念之情。
古诗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翻译赏析

古诗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翻译赏析《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注释】①红笺:一种制做精美的小幅红纸,常作为题写诗词、请柬等用。
②玉漏:玉制的计时器,即漏壶。
苏味道《王月十五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③梦里句:寒花,寒冷时节所开的花,一般多指菊花。
晋张协《杂诗》:“寒花发黄采,秋草含绿滋。
”玉箫,人名。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三:“韦以旷觐日久,不敢偕行,乃固辞之。
遂与言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取玉箫。
因留玉指环一枚,并诗一首遗之。
暨五年不至,玉箫乃默祷于鹦鹉洲,又逾二年,泊八年春,玉箫叹曰:‘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
’遂绝食而殒。
姜氏悯其节操,以玉环着于中指而同殡焉。
”后人以此为情人订盟之典。
亦称玉箫侣约,如周密《霓裳中序第一》:“人何在,玉箫旧约,忍对素娥说。
”此句是说仿佛在梦中与她相见,朦朦胧胧不甚分明。
④分付秋潮:谓将这孤独寂寞的苦情都付与此时的秋声秋雨中。
⑤莫误句:双鱼,代指书信。
【翻译】夜深,把油灯拨亮,在红笺上写满思念,却依然感到空虚无聊。
长夜漫漫,时钟滴答作响,即使在梦中与爱人相会也总有所阻隔,三更了,窗外的雨打在修竹上,一片风雨之声。
将我的思念交付给秋潮,千万不要误了双鱼到谢桥之期。
【鉴赏】这首词是写给谁的,难以确知。
从词意看,像是对某一恋人而发。
上片说灯下修书,即使写遍了信纸也难尽意,惆怅无聊之极。
而此际偏又漏声迢迢相伴,不但添加愁绪,而且令人如醉如痴,仿佛见到了她的踪影。
下片折转,又回到现实中来,写室外秋雨敲竹,点点声声,更增添了凄苦的氛围。
结处将其渴盼相逢的心愿径吐,虽用典,但疏淡中见密丽,自然浑成。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原文译文赏析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清代:纳兰性德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译文】
多情的明月应嘲笑我的无情,嘲笑我辜负了她对我的柔情痴心。
如今她已离我远去,我只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前行,独自一人悲伤地吟唱。
近来不敢提起当初的事情,那时我还和她情投意合、相亲相爱。
月光凄浅,灯光暗淡,远去的情人就像梦里悠悠飘去的一朵白云,无处追寻。
【注释】
多情应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发出的意兴和情怀。
《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
”
兰襟:芬芳的衣襟。
比喻知已之友。
【赏析】
纳兰不仅看重爱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贵不骄,处富能贫”,短短一生中结交了不少朋友,说他“结遍兰襟”也不算夸大。
他的老师徐乾学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道:“子之亲师,服善不倦。
子之求友,照古有烂。
寒暑则移,金石无变。
非俗是循,繁义是恋。
”该词上片写出词人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怅然若失的心态。
下片描写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妾侍沈宛的怀念之情。
开篇之笔“明月多情应笑我”,几乎令人惊艳。
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会笑我此时的孤单落寞,辜负春心。
等读到“独自闲行独自吟”这一句,这样的意兴阑珊、茫然心绪,描摹与叙说近
似白话,朴实自然可谓独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的人总是空惹烦恼,所以纳兰的一方闲章刻上“白伤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给自己带来失落、烦恼和惆怅。
正是这种失落哀伤之感使他“近来怕说当时事”。
结句的“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化用了晏几道《清平乐》中的“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人香襟。
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却是平白直浅,流畅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优美动人。
该词做得非常细腻,上片写出纳兰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怅然若失的心态。
“辜负”、“闲行”、“独自”从这些词语中,能够体会到纳兰内心的寂寞和无聊,只有自己吟唱自己的孤独,因为他人不懂。
而到了下片的时候,词人便解释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沉郁的心情,首先是害怕回首往昔,词人害怕提起当日的事情。
因为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纳兰面对的回忆不过是空城一座,而词人自己,只有在城外兴叹。
这也就是为何纳兰会在月光下愁苦,在灯光下,午夜梦回,依然能够温习往日的岁月。
不论这首词是纳兰作给朋友的,还是沈宛的。
都是词人发自内心的感慨,细腻单纯,干净得几乎透明。
扩展阅读:众人评说纳兰词
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
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周之琦: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
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
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
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
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
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陈廷焯: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较东白堂词〔佟世南撰,〕似更闲雅。
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
余所赏者,惟临江仙〔寒柳〕第一阕,及天仙子〔渌水亭秋夜、〕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
又菩萨蛮云:“杨柳乍如丝。
故园春尽时。
”亦凄忱,亦闲丽,颇似飞卿语,惜通篇不称。
又太常引云:
“梦也不分明。
又何必催教梦醒。
”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
《白雨斋词话》
陈梦渠:纳兰词最重名句效应,若之于全词,未必人人都知之。
如:「临来无限伤心事。
」又:「当时只道是寻常。
」又:「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谁道飘零不可怜。
」又:「人生若只如初见。
」于白话文情感中皆可朗朗上口。
然全词如何,读者未必知。
近代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
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
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