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
谈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浅析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一.快乐主义的基本内容快乐主义的伦理学说,是伊壁鸠鲁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中心是人生问题。
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
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快乐是幸福人生的开端也是其终结,因为快乐是唯一的生而为善的东西。
由快乐出发,人生开始了各种选择和取舍,并把快乐的感觉作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所以,快乐也是人生的全部归宿。
但是,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指奢依放荡的快乐,而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持久的,不伴随或较少伴随痛苦的快乐,即心灵的快乐。
他所说的快乐我们的一种“自然的快乐”,指身体健康和灵魂平静。
伊壁鸠鲁从理性出发,他区分了三类不同的欲望:第一类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欲望。
这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吃饱穿暖,渴饮困睡,其目的在于消除体内的痛苦。
;第二类是自然的,但是却是不必需的欲望,如性欲的满足,或者奢侈的宴饮,这类欲望的满足同样体现为快乐,但却不能增加新的快乐;第三类是既不自然又不必需的欲望,而是由虚幻观念产生的。
认为这种欲望违背了人的天性。
如虚荣心、权利欲的满足,当然同样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伊壁鸠鲁认为,自然的又必要的欲望可以解除痛苦,例如渴的时候想喝水。
自然而非必要的欲望则是指仅能使快乐多样化而不能消除痛苦。
同时,我们可以把人的欲望归结为: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
自然欲望带来的痛苦是可以祛除的,而社会欲望则是无止尽的,使人陷入无边的痛苦。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是自然但却不是必要的以及那种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需要我们节制与抛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在区分三类不同快乐的同时,伊壁鸠鲁还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
他认为,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后者是痛苦的消除,如无饥无渴、无欲无求的轻松状态。
,心灵的快乐、静态的快乐才是一种最高的快乐、最高的善。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31_35

第四章 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则幸福是非常美好的,人用整个一生都在追寻着幸福,不管是年青时还是年老时,都不应放弃追寻幸福,享受幸福的要求。
伊壁鸠鲁告诉我们“当幸福在时,我们便拥有一切,而当幸福不在时,我们便尽力来谋得它。
所以一个人思考到产生幸福的事物,是应该的。
”①伊壁鸠鲁派感受幸福应是享受快乐时,快乐要求我们心灵宁静无扰,然而,扰乱我们心灵的事情却很多。
尽管自然已经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东西,人类自己也已经尽其所能获得安全保障,但是人类仍然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无止境的欲望一点一点地将人类的生命消磨掉。
人类盲目地把年华消磨在虚幻的焦虑中,这种焦虑恶毒地折磨着他们的生命,一刻都不停息,以至于他们被压抑得无法忍受,愤怒而痛苦地抱怨。
伊壁鸠鲁认识到人类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心灵被一些错误意见占据、污染了,心灵好比容器,容器被污染弄脏了,进入容器的东西不管好坏都会被污染坏。
心灵如被污染了,则对一切事情的看法就都不正确,心灵则沉浸在恐惧中,而人类没有理由花大部分时间沉浸在内心烦扰的悲伤中。
因此,伊壁鸠鲁为了净化心灵,为心灵确立了一些根本原则。
针对世人生活在宗教神话造成的惧怕中,恐惧死亡,伊壁鸠鲁确立的原则一:相信神是与人无关的幸福实体。
原则二:相信死亡是和人毫不相干的事。
这两个原则是幸福生活实现的前提,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则。
4.1神是与人无关的幸福实体伊壁鸠鲁派认为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个世界,一个世界就是从宇宙中切划出来的一团东西,其中包围着星球、土地以及所有的其他可见的东西,这样的世界有无数个。
神是存在的,居住在这些世界之间的地方,而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中。
神的本性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中的物质,他们是极为精细的,人类的感官是感觉不出的,人的心灵理智也察觉不到神。
神由于其本性十分精细,因此不会像灵魂似的会死、消失,而是会永恒存在,神在他居住的地方无忧无虑,过着安静幸福的生活,他们在最平和的状态下享受着不朽的生命。
他们的资源极为富足强大,他们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危险,因此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烦恼,永远幸福的生活着。
尼采的快乐主义哲学

尼采的快乐主义哲学09243213滕鹏飞摘要:弗里德里希·尼采自我定义为一个快乐主义者,快乐的前提是要对于生命有一种悲剧意识。
他的一生是贫穷、潦倒的,他不满足任何一个幸福的客观条件,但他活在一套自我设定的价值体系中,我们无法将他置于一个一般的标准之下去评判他是否是一个快乐主义者。
他通过解构一系列旧的价值体系来满足他的破坏欲,这种破坏欲是基于一种扩张、侵略、攻击的生命本能(权利意识)。
一、从尼采的生平来看,分析他是否具备快乐的一些客观条件1)财富2)地位3)健康4)家庭5)社会关系二、从尼采的哲学思想分析1)“权利意识”——生命的扩张本能《权利意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2版》2)游戏概念——世界游戏、艺术游戏以及哲学游戏a)世界游戏世界游戏,主宰力量,混淆真假,作弄我们,永不停歇。
——《快乐的科学》,P351b)艺术游戏《偶像的黄昏》尼采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概念:一方面,艺术对他来说似乎完全是一种无目的的游戏行为,另一方面,艺术又是一项有目的的、支撑着生命。
改善着生命的任务。
c)哲学游戏《全集》批判研究版《快乐的科学》《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中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描绘中,提出的哲学即游戏的观点3)尼采悲剧观的阐释——悲剧的基本基调是乐观主义《尼采:一个快乐主义的悲剧观》三、尼采的快乐主义1)尼采有一套自我设定的价值体系,他将幸福归为一种“权力感”2)尼采的快乐是一种以满足自我的破坏欲为基础的。
他对束缚人的道德、宗教进行了批判,甚至还将矛头指向了真个形而上学。
尼采认为形而上学设定了一个彼岸世界对此岸世界进行诽谤,因而形而上学的历史就是悲观主义的发展史文献参考:1、《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集修订版》(德)弗里德里希·尼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2、《快乐的智慧:尼采精品集》(德)弗里德里希·尼采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年版3、《快乐的科学》(德)弗里德里希·尼采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4、《权利意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2版》(德)弗里德里希·尼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5、《快乐的知识》(德)弗里德里希·尼采黄明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6、《权利意识:战争、释放和美学》住民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8年第一期第23卷。
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46_50

苦,并不能真正使人寻求到心灵宁静的幸福家园。
但是,他的哲学中的反对宗教神话,坦然对待死亡,以及提倡自由、友谊、正义的人生观对后来的时代甚至现代意义都非常重大。
两千多年前的他提出这些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说他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有种观点认为“伊壁鸠鲁把人看作是孤立的、自足的、自我中心的个人,较多的体现了一种个人主义。
”①这种观点有所偏颇,首先我们应认识到伊壁鸠鲁在他的人生哲学中强调人的个体性并不是否认人的社会性的,而只是让长期忽略自身个体性的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个体价值,这些人长期受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学说的熏陶,渐渐忽略了个体的自由性。
伊壁鸠鲁要求他们重视自身的自由,以自我为人生的目的,但是伊壁鸠鲁并不否认人的社会性,他重视人的社会意义,体现在他非常重视人的友谊以及社会的正义,即契约精神。
自由是人的天生的要求,是无前提条件的,自由本身是快乐的前提。
关于自由的内涵和外延,思想史中有诸多不同的论述,伊壁鸠鲁的自由观比较中庸,对现代人有较大的启示。
首先,每个人都应该真正树立自由精神,自由意味着意志独立,独立思考,独立作出判断。
这就要求我们在精神上真正保持独立,不依赖于宗教神灵以及现实中的任何实体,不盲从任何鼓动人心的言论,理性分析判断,作出自己真实的评价。
例如面对近些年国内外媒体的各种各类谣言以及各种意识形态相互矛盾的宣传,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摇摆不定,这才是真正自由精神的体现。
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界限的无限自由,因为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依据,以自我为人生目的,而这独立个体的个人并不生活的孤立的封闭的空间内,如同原子与原子之间会发生冲撞一样,那么,个体的自由就可能与他人的自由相冲突,个人与个人之间可能会在现实利益上发生冲突。
所以,个人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能破坏别人的自由。
为此,人们应该学会调和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为此,每个个体都要放弃一部分绝对自由,以换取大家共同的真正的有生命力的自由。
陈嘉映:快乐四论

陈嘉映:快乐四论快乐四论文|陈嘉映▍快乐与利益把快乐和善好等同起来,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被称作“快乐主义”。
快乐主义者并不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快乐,而是不得不经常去做很不快乐的事情。
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功效主义者解释说,那是我们因了长远的快乐,放弃了眼前的快乐。
弗洛伊德则用“现实原则”来加以解释。
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原本都是求快乐的,但自我本能比较乖觉,很快就受到必要性的影响,开始修正快乐原则,臣服于现实原则。
不过,这个现实原则,“归根结底也是在追求快乐——尽管是一种被推延和缩减过的快乐,同时也由于其合乎现实而保证能够实现的快乐” (1)。
人的生活,是一连串对苦乐的计算,求得最大值的快乐。
眼前如果摆着两种可能,我们会选择快乐较大的一种。
不过,我们是有远见的动物,不仅要计算眼下的种种苦乐,还要比较眼下的苦乐和长远的苦乐。
街头女子来拉客,我可能颇想和她快活一番,但想起万一扫黄抓个正着,拘留、罚款、老婆闹离婚、单位里处分、同事白眼,这些事情当然都不快乐,我计算下来,不快乐超过了和那卖春女子的一番快乐,决定转身而去。
很好。
不过,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也许我明明算下来不划算,但还是屈服于欲望的诱惑了。
而且,欲望越被挑起,我就越容易屈服,虽然和她快乐一番的快乐量并不因此改变。
反过来,即使断然没有被扫黄撞上的危险,我也会因种种其他原因拒绝这位女子,这些原因更难用快乐的计算来说明。
这些事情,用欲望、冲动、情感等等VS德性、利益、理智、意志等等来谈论才适当。
希腊人最早关注快乐的时候,注意的就是快乐和理智的两分:美好生活是理智的、快乐的抑或是两者的混合、结合?这里,理智和功效主义的理智不一样。
功效主义所谓理智是指苦乐的计算,是为避苦求乐服务的。
希腊人所谓理智是和快乐对照而言的,包括,或首要是指,责任之类。
前人早已反复指出,各种各样的苦乐是很难折算的。
这些阐论,我无须重复,这里只提较少为人注意的一点,那就是,眼前的快乐和将来的快乐,不能因为都叫作“快乐”,就被视作同质;实际上,只在很少的上下文里,我们才能谈论“未来的快乐”,功效主义所谓的未来的苦乐,我们平常只说未来的得失。
西方哲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幸福观与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

西方哲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幸福观与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一、概述在西方哲学史上,幸福观的研究源远流长,其中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即快乐主义幸福观和完善论幸福观。
这两种幸福观沿着各自的脉络发展至今,成为西方社会人生价值观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并对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快乐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源于快乐,强调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将快乐视为人生的目的。
这一观点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并在近代得到了英国经验论哲学家如休谟、亚当斯密和约翰穆勒等人的进一步发展。
完善论幸福观则主张幸福来自于精神上的完善或道德上的提升。
这一观点认为人的最高贵的部分是灵魂和精神,只有满足了这部分的需求,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完善论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包括苏格拉底、康德和黑格尔等。
这两种幸福观不仅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关注个体对其生活质量和自身情绪的主观评价和体验,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通过对这两种幸福观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幸福的本质,并为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1. 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在阐述《西方哲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幸福观与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的“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段落内容时,我们可以这样写: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问题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而西方哲学史上存在两种有代表性的幸福观,即快乐主义幸福观和完善论幸福观。
这两种幸福观沿着各自的脉络发展,成为西方社会人生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对自上世纪中期兴起的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幸福观:快乐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就是快乐,强调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完善论幸福观则认为幸福是精神上的完善,强调道德上的提升和精神的满足。
这两种幸福观在西方哲学史上源远流长,对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衡量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指标。
浅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

浅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作者:李昌娟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9期摘要: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有别于现世流行的享乐主义与纵欲主义,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最高的善,也是生活的目的,而他所追求的快乐并不仅仅是现世的庸俗的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快乐,使灵魂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以感觉论和原子论为其哲学基础,将快乐与德行结合,强调人生的幸福就是获得快乐——精神上的满足、心灵上的安宁。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精神;幸福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064-02伊壁鸠鲁生于公元前341年的萨摩斯,著作据说多达三百多卷,有《论自然》、《准则学》、《论生活》、《论目的》、《问题集》、《格言集》和《书信集》等,这些我们都只能从其他著作中得到考证,现存的伊壁鸠鲁的学说文献只有他的三封书信(《致皮索克勒的信》、《致美诺寇的信》和《致希罗多德的信》)、《格言集》和《学说要点》的一些残篇。
伊壁鸠鲁的哲学可以分为物理学、准则学、伦理学三个部分,其伦理思想主要源于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和居勒尼学派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乐主义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相结合,沿着自然哲学的路线,发展成探求个人心灵的安宁及人生的幸福和目的的伊壁鸠鲁式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
伊壁鸠鲁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快乐主义伦理学的创立者,他的伦理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他的《致梅瑙凯的信》中,在这一封信里,伊壁鸠鲁解释了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描绘了他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及如何获得这种生活的方法。
在伊壁鸠鲁的言辞中,他让人坚信他能带着世人找到幸福,指导人们过快乐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就是保持灵魂的无纷扰和宁静。
提到哲学家,很多人想到的是仰望星空的思辨家或者理论家,但伊壁鸠鲁显然有所不同。
在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中透露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在他那里,哲学不仅仅是理论和思辨,更是这种哲学理论和思辨对现实的人的帮助,是哲学如何帮助人们获得美好的生活。
伊壁鸠鲁快乐哲学之思

伊壁鸠鲁快乐哲学之思胡慧(贵州省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中图分类号:B50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0-0070-02摘要本文以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为基础,从快乐主义与享乐主义,幸福和快乐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思考,从而期望能在思索的过程中给人某种启迪。
关键词快乐主义享乐主义幸福Reflections on Epicurus'Philosophy of Happiness//Hu Hui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s on Epicurus'theory of happiness.It fuscous on three aspects:happiness and Hedonism,happiness and joy,friendship and joy.Some enlightenments will be brough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inking.Key words theory of happiness;Hedonism;happiness幸福和快乐是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的至善,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伊壁鸠鲁就提倡快乐主义伦理学,他认为:“……快乐无可争议地具有崇高价值,快乐就是善,痛苦就是恶,趋乐避苦是人的一种自发天性。
”他还指出,哲学的目的就是在于使人过上快乐的生活。
古人尚且如此,况乎今人焉!本文以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为基础,从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从而期望能在思索的过程中获得某种启迪。
伊壁鸠鲁提倡快乐,但并不提倡享乐主义。
幸福虽追求快乐,但并不等于享乐。
每一种快乐都是善,但并非每一种善都值得选择。
快乐有自然而必需的快乐,有自然而不必需的快乐,有不自然也不必需的快乐。
快乐分成强烈而短暂的快乐和平静而长久的快乐。
快乐还可分为动态的快乐(指欲望的满足)和静态的快乐(指痛苦的解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快乐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2.快乐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3.快乐主义的哲学解释
4.快乐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应用
5.快乐主义的批评和反驳
正文
快乐主义是一种伦理学理论,主张快乐或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和价值。
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并在近现代哲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发展。
快乐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人类的行为应该以追求快乐或幸福为目标。
这种快乐可以是感性的,如生理上的快乐,也可以是理性的,如精神上的满足。
快乐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决策应该基于对快乐的追求和实现。
从哲学角度解释快乐主义,我们可以看到它与一些重要的哲学观念和理论有关。
例如,快乐主义与自由意志、个人主义、社会契约等观念密切相关。
同时,快乐主义也与一些现代哲学流派,如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有着重要的联系和影响。
快乐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它可以指导我们的个人行为和生活决策,使我们更加注重实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同时,快乐主义也可以为社会政策和公共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例如,在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快乐主义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然而,快乐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反驳。
有人认为,快乐主义过于强调个人的快乐和幸福,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价值观和目标,如公正、正义、道德等。
此外,快乐主义也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如何定义和衡量快乐,如何平衡短期和长期的快乐,如何处理快乐与道德冲突等问题。
总的来说,快乐主义是一种重要的伦理学理论,它为我们理解和追求幸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