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麻痛的诊断思路
手指麻木、疼痛,多由这9种疾病导致!如何诊断治疗?医生告诉您

手指麻木、疼痛,多由这9种疾病导致!如何诊断治疗?医生告诉您在生活中,有手麻经历或正在经历手麻的患者朋友是非常多的,由于诊断的复杂性,不同部位出现问题,引起不一样的手麻症状,常令人对如何治疗感到特别困惑。
今日孔医生就和大家聊一聊临床上引起手麻的常见9种原因以及如何应对。
颈椎问题引起的手麻椎间盘突出这种原因引起的手麻,是大家最为熟悉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其是颈椎退变后,椎间盘突出和椎体增生压迫到神经根而诱发上肢及手部的麻木。
椎体骨质增生•神经根受压后的特点:呈电击样向肩、手臂和手部放射,较重时定有手指的麻木和肩胛骨内侧缘区域的疼痛不适的特点。
手麻及疼痛区域•如何作出诊断?1.最有诊断意义的是相应颈椎横突尖部明显的放射性压痛点;2.特殊的试验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为阳性;3.患侧上肢的感觉、运动及腱反射异常;4.辅助的影像检查:X片可见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骨刺形成,椎间孔变小,这些改变与受累的神经平面相关;CT检查可见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触压硬膜囊;MRI检查可更详细清楚的显示椎间盘突出、变性的情况以及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情况。
影像检查对于怀疑是颈椎病引起的手麻时,以上几点作为精准判断是缺一不可的,否则会引起误诊;可能原本您的手麻不是颈椎问题所致,就因为检查不详细,仅凭一张有退变的颈椎片子就下此诊断是不恰当的。
•如何应对治疗?颈椎牵引一般当您出现手麻时,早诊断,早治疗;若是颈椎问题引起的手麻,早期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牵引会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加强颈椎的稳定性训练,具体可以前往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详细评估治疗;若是后期严重时,保守无效,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具体请前往医院骨科咨询。
胸廓出口狭窄卡压神经引起手麻这类病因所致的手麻发病率很高,但常被误诊为颈椎问题。
当您出现手麻时,会被要求拍片检查提示有颈椎退变,于是就被轻易的扣上“颈椎病引起手麻”的帽子。
而在我接诊中,却发觉很多人虽然颈部的片子提示有退变,但手麻却是神经根以外受到卡压引起的。
银质针

密集银质针治疗上肢麻痛226例李国栋山东莱阳市国栋诊所265200摘要目的:观察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损害与上肢麻痛症状之间的关系,验证软组织外科学新理论。
方法:对226例上肢麻痛的适应症患者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施行密集银质针治疗,然后观察疗效。
结果:优72例,良119例,可22例,差13例。
优良率84.5%。
结论: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损害可引起上肢麻痛为主的症状,临床表现与传统认识的颈椎病基本一样且占很大比例。
密集银质针治疗肩胛骨周围软组织对此类病例有满意疗效。
证明了软组织外科学新理论的正确性。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以上肢麻痛为主要症状。
此类患者多在中年以上,X线颈椎片多可见颈椎曲度变直、骨质增生等改变。
因此,按传统理论经常被诊断为“颈椎病”。
但在治疗时,许多传统的措施往往难以达到X线片上所见的骨质增生部位,而且疗效也多数不理想。
即使有的效果满意,在症状缓解后再拍X线片检查,原来的骨质增生等改变并无明显变化。
这是常见的临床现象。
通过学习《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以后,认识到这些所谓“颈椎病”的症状,多数由软组织损害引起,在肩胛骨周围往往有明显压痛点。
因此,近几年对上述症状患者施行密集银质针治疗肩胛骨周围软组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记录较详者22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26例,男68例,女158例,年龄23~75岁,平均49岁。
病程10天~3年,平均1.5年。
均以上肢麻痛为主要症状,有的伴有轻度活动受限。
上肢神经反射及肌力无异常。
其中单侧194例,双侧32例。
上臂为主者90例,前臂及手为主者78例,整个上肢及手均麻痛者58例,曾按颈椎病治疗效果不理想者158例。
本组226例全部拍颈椎X线片,其中167例见颈椎有骨质增生、曲度变直等表现。
2. 治疗方法适应症:行上肢生理反射、病理反射、肌力检查、感觉分布检查,无明显异常。
并行腋窝、肘关节、腕关节检查,无明显疾患。
在肩胛骨周围行压痛点检查,有明显压痛点者,列为适应症。
肢麻木症状相关疾病鉴别

.
Page8 8
分型
脊髓型 后角型
一侧脊髓后角损害 产生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
障碍(相应节断内痛温觉消失 而触觉保存)见于脊髓空洞 症
2020/7/11
.
Page9 9
分型
2020/7/11
.
Pag1e0 10
分型
脊髓型 前连合型
脊髓中央部损害 损及前联合产生双侧对称性 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脊髓空 洞症、髓内肿瘤早期
到突出髓核的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 • 2、坐骨神经痛:腹压增加时加剧,发病
L4/5>L5/S1>L3/4;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 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 • 3、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2020/7/11
.
Pag2e5 25
腰椎间盘突出症
• 体征 • 1、腰 椎 侧 突:姿势性代偿畸形; • 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最明显; • 3、棘突间有压痛:骶棘肌棘旁1cm压有坐骨神经放射
2020/7/11
.
Pag1e3 13
分型
脑干损害
延髓外侧病变产生交叉性感觉障碍 (同侧面部和对侧身体痛温觉消失) 如延髓背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 syndrom) 见于小脑后下动脉闭塞
2020/7/11
.
Pag1e4 14
分型
一侧桥脑、中脑病变 对侧偏身及面部感觉障碍 (伴受损平面同颅神经下 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多 见于脑血管病变。
2020/7/11
.
Pag1e1 11
分型
脊髓型 传导束型
脊髓半切综合症 (Brown Sequard syndrom) 病变以下 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及深感觉丧失 对侧的痛、温觉丧失 见于 慢性脊髓压迫症、早期脊髓外伤
手足痛麻木病例分析报告

手足痛麻木病例分析报告引言:手足痛麻木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往往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
针对不同病因的手足痛麻木,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本报告通过对一例手足痛麻木病例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可能的病因和诊断治疗策略。
病史:患者为一名30岁男性,主诉右手和右脚出现疼痛和麻木感,持续数周。
患者回忆起不久前曾被刺伤右手食指,之后出现了上述症状。
患者自行用消毒剂进行处理后,症状有所缓解。
随后,疼痛和麻木感逐渐加重,开始蔓延到右手的其他部位和右脚。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身体不适症状,也没有伴随的皮肤异常或发热等。
体格检查: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正常。
神经系统检查显示右手和右脚感觉减退,疼痛和触觉反应迟钝。
肌力测试、深腱反射以及其他神经功能评估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患者进行了以下一系列辅助检查:1. 血常规:除轻度嗜酸粒细胞增高外,其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2. 血糖水平:正常。
3. 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轻度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轻度神经肌肉传导阻滞,提示受损神经存在。
4. 神经影像学检查(MRI):显示右侧尺神经局部炎症反应。
诊断和治疗:基于上述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我们最终诊断患者为右侧尺神经受损所致的手足痛麻木。
治疗方案如下:1. 针对尺神经炎症:患者接受了局部炎症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热敷等。
同时,我们建议患者进行冷热交替疗法和理疗。
2. 伤口处理:由于患者曾被刺伤,我们强调清洁伤口,避免感染。
随访和结局:在治疗后两周的随访中,患者手足疼痛和麻木感明显减轻,感觉和疼痛反应恢复到正常水平。
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传导速度增加,神经肌肉传导改善。
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继续按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并随访观察。
讨论:本案例中的手足痛麻木是由尺神经受损导致的。
尺神经受损的常见原因包括创伤和炎症等。
在此例中,患者曾经被刺伤右手食指,导致尺神经受损,并引发炎症反应。
治疗方案主要针对尺神经炎症进行,通过控制炎症反应和促进神经恢复来缓解手足疼痛和麻木感。
上肢无力诊断详述

上肢无力诊断详述*导读:上肢无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多于40~60岁隐袭发病,单/双上肢/下肢无力、肌肉挛缩、肌束颤动以及萎缩。
早期多为上肢无力。
具有典型上、下神经元损害的特征,同时可影响颈、舌、咽、喉而出现延髓麻痹症状,最后躯干和呼吸肌受累,危及生命。
即使病程很长,病情很重,患者始终无感觉障碍。
上肢无力的鉴别诊断:1、上肢麻木:上肢的问题与颈椎病有关。
上肢麻木为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2、上肢周围性瘫痪: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弛缓性瘫痪、软瘫。
是因脊髓前角细胞及脑于运动神经核,及其发生的纤维—脊髓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损害产生的瘫痪。
上肢周围性瘫痪是指发病部位在上肢的周围性瘫痪。
3、上肢外展上举困难:多发性肌炎表现为上肢外展上举困难。
骨骼肌的疼痛无力和萎缩发病一般从近端开始如骨盆带肌肉受累出现起蹲困难上楼费力;肩肿带受累两臂上举困难病变发展可累计全身肌肉颈部肌肉受累出现抬头费力咽部肌肉受累出现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急性期受累肌肉常有疼痛晚期常有肌肉萎缩有的患者可有心律失常和心脏传导阻滞。
4、上肢呈迟缓性麻痹:臂丛神经损伤的症状之一,全臂丛损伤: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麻痹。
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个常见类型。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预防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
临床上常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类痿证的发生,既可由后天因素所致,也可由先天因素所造成。
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类似于痿证者,都与遗传有关。
双上肢麻木的首次病程记录

双上肢麻木的首次病程记录
【一般资料】
男,61岁,汉族,已婚,
【主诉】
双上肢麻木2个月,加重10天余,
【现病史】
患者缘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双上肢麻木,双手指尖部为重,上肢麻木呈蚁行感,转动颈部有触电感,在本地医院按颈椎病治疗,经针灸、拔罐及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坚持日常活动,自感日渐不适,于10天前自觉麻木症状明显加重,伴右足部走路时踩棉花样感,心理压力很大***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精神尚可,睡眠欠佳。
【既往史】
既往无肝炎、结核病史,药物过敏史。
无烟酒嗜好,
【体格检查】
T36.6℃P70次/分R20次/分BP15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语言流利,查体尚合作,五官无异常。
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触诊语颤均等,无增强及减弱,心肺肝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
颈项肌及双侧肩胛提肌压痛,压顶实验㈩;上臂牵拉试验,左㈩;右㈩;;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㈠,4字试验㈠
【辅助检查】
:血常规㈠;尿常规㈠;心电图㈠附:颈椎MR影像
【讨论】
1、诊断与鉴别诊断?
2、治疗方案?.。
胳膊麻疼是怎么回事

胳膊麻疼是怎么回事
1、胳膊麻常常是周缘神经的损害,胳膊上有三条神经,正
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在颈椎病的情况下胳膊发麻;
在背丛神经周围出现病变,也可以引起胳膊发麻;在肘
关节、腕关节出现病变,也可以引起胳膊发麻。
2、导致手臂麻木、疼痛的原因较多,由于手部神经由颈部
延伸而来,因此颈椎以及颈椎周围肌肉各种病变均可能
导致手臂麻木、疼痛,如肩胛提肌痉挛,可刺激经行神
经,最终导致手臂麻木、疼痛;或颈椎间盘突出等神经
根型颈椎病,也可导致相关症状。
3、建议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寒湿,也可采用古顺敷堂综
合贴,减轻胳膊麻疼,一俩个月之后就可以看到效
果。
四肢麻木诊断详述

四肢麻木诊断详述*导读:四肢麻木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般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四肢麻木。
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二是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
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四肢麻木;在含有氢、砷、二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四肢麻木。
三是神经炎引起的麻木。
神经炎最常见的病症即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
如果拉肚子或感冒达半个月之久,就会引起神经炎。
四是四肢分散性地出现麻木。
四肢不是同时出现麻木,而是分散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后的中风、昏迷引起对头部神经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对手神经的刺激、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经刺激导致的腿麻木等。
五是脑血栓引起大脑的神经受压损伤导致手足麻木,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确诊后可以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六是颈椎的骨质增生压迫了颈部脊髓神经,导致手足麻木。
这种情况要到医院的骨科,最好是脊柱外科就诊,做颈椎X光片、CT 或者核磁共振检查。
如果确实是颈椎脊髓受压,可以采取牵引或采用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以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如果压迫严重而药物治疗无效的话,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四肢麻木,都应该首先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判断神经有无损害,受过何种刺激。
若是神经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作肌电图检查,进一步确认神经受损程度、范围、性质等。
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四肢麻木,则再转到其他相关科室治疗。
中风先兆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半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病史,特点是突然半身无力而麻木,有的半身麻木及无力,仅数分钟就好转了。
不少人相隔数小时或一两天就会出现中风,因此,中老年人出现半身麻木和无力,则要警惕出现中风,应及时就医。
末梢神经病变特点是末端神经麻木就像戴了手套或穿了袜子后感觉减退那样,这种疾病多由缺乏维生素B1,或由药物及重金属中毒所致,经过适当的治疗,一般2-6个月即可痊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肢麻痛的诊断思路
一、麻痛的范围及伴随症状
1.、神经根压迫与软组织因素区别: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疼痛科李平
2.麻痛特点与鉴别诊断:
单侧上肢麻痛,无下肢麻痛------排除中枢神经受损问题
单侧上肢麻痛+同侧下肢麻痛----考虑中枢神经受损问题
单纯五指发麻-----桡侧尺侧轻重区别的,考虑C6-7,C5-6
桡侧发麻-----斜角肌综合征,桡管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和腕管综合症,岗下肌,锁骨下肌
尺侧发麻-----肘尺管综合征和腕尺管综合征,胸小肌,胸大肌中束,上后锯肌,背阔肌,大小圆肌
二、详细分析
(一)颈椎病
一般发病都是中老年,造成的原因是颈椎退化(骨刺、骨质疏松),造成脊柱变型、椎间孔狭窄压迫颈神经根所,若压迫第六条颈神经根,则会造成大拇指的麻木,若压迫第七条颈神经根,则会造成食指、中指、无名指之麻木,若压迫第八条颈神经根,则会造成小指的麻木,严重者亦会造成手部肌肉萎缩,无力握紧东西。
颈椎退化更为严重的话,甚至有可能造成颈脊髓病变,此时不只手会麻,双下肢亦有可能麻木,僵硬无力,造成步行及大小便的的困难。
(二)神经卡压因素:神经卡压与软组织损伤是相辅相成的,如:旋前圆肌综合征和腕管综合症卡压了正中神经、肘尺管综合征和腕尺管综合征卡压了尺神经、斜角肌综合征卡压了臂丛神经、桡管狭窄卡压了桡神经。
1.斜角肌综合征:胸部、肩背部,上肢外侧和肩胛骨内缘疼痛。
有时候像网球肘和肩周炎。
睡眠不舒服(健侧卧)手部麻木和刺痛,意外的掉东西,手指关节僵硬,压迫血管和淋巴出现手部水肿。
相关软组织:前中斜角肌
斜角肌激痛点会发生典型的上臂前后外侧——桡侧——食指、拇指剧烈疼痛
2.肘尺管综合征和腕尺管综合征
症状:病人感到尺神经支配区手掌内侧小拇指,异常感觉,皮肤发痒,酸胀不适。
严重时出现小鱼际萎缩。
手内在肌萎缩,出现轻度爪形指畸形,有时写字、用筷子动作不灵活。
症状加重时,尺侧腕屈肌及环指、小指指深屈肌力弱。
相关软组织:前臂屈肌群。
3.腕管综合症:
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
常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
夜间手指麻木很多时候是腕管综合征的首发症状,许多患者均有夜间手指麻醒的经历。
甩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相关软组织:前臂屈肌群,腕横韧带。
4.旋前圆肌综合征
症状:肘部和前臂疼痛及麻木、食指屈曲障碍、拇指对掌障碍。
正中神经卡压:造成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减退和麻木感。
屈腕偏向尺侧:因为桡侧腕屈肌麻痹无力。
相关软组织:旋前圆肌
5.桡管综合征
桡神经卡压的表现:外伤或者慢性姿势性卡压
症状:前臂伸肌群肌力下降呈现垂腕征,早期的患者仅主诉前臂桡侧感觉异常。
检查:桡神经走行处,上臂中下1/3外侧叩击受压部位可出现前臂和上臂麻木疼痛。
6.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除上肢麻木外,还可出现临床表现为
肩周围区的弥散性钝痛,大多出现于肩关节后外侧部,可向颈后及臂部放射,但放射痛常位于上臂后侧。
患者常感肩外展、外旋无力,长时间患病患者可有冈上肌肌萎缩。
(三)软组织因素:3块桡侧麻木,4块尺侧麻木
1.岗下肌会导致手部桡侧麻木不适。
有的患者感觉整个手臂都麻木不适,患侧卧睡眠压到岗下肌时,上肢麻木加重,患者常主诉,夜间麻木加重,集中在桡侧手指。
有的患者伴有上臂外侧、前臂外侧不适感和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胸前浅层疼痛感。
治疗位置相当于银质针岗下三肌治疗区。
2.锁骨下肌会导致上肢传导疼痛,沿着肩前前臂桡侧向下,但是不在关节处出现症状。
牵涉手部桡侧以及拇指食指和中指的背侧麻木疼痛。
胸廓出口综合征。
触诊锁骨内侧端下缘,治疗位置相当于银质针锁骨下治疗区。
临床也见于手部尺侧麻木。
3.斜角肌会导致手部麻木和刺痛,意外的掉东西,手指关节僵硬感,僵硬感的原因是斜角肌继发前臂伸肌群。
斜角肌还会导致胸部、肩背部,上肢外侧和肩胛骨内缘疼痛。
有时候像网球肘和肩周炎。
胸廓出口综合征,压迫血管和淋巴出现手部水肿。
治疗:C3-C6颈椎前后结节治疗区,治疗部分斜角肌的附着区。
4.胸小肌肌筋膜本身会导致手臂麻木,主要集中在尺侧,放射到小鱼际、小拇指和无名指。
如果胸小肌紧张变短会导致腋动脉和腋静脉卡压,从而形成上肢水肿或举手无脉症。
胸小肌与下斜方肌互为拮抗。
下斜方肌无力和胸小肌过紧会导致翼状肩胛(向前向下拉肩胛骨肩胛下角和肩胛骨内侧缘远离肋骨)。
5.胸大肌中束引起的手部麻木以及肘关节内侧疼痛,但胸大肌与胸小肌不同,它不会引起血管和神经的卡压。
6.上后锯肌会导致前臂和腕掌部的尺侧麻木,最后到达小指。
有的患者伴有肩胛骨深处痛,疼痛在肩胛骨上部深处最强裂,并延伸到后三角区、肱三头肌区、肘部鹰嘴区,患者主诉静止时疼痛也存在。
治疗:在C6-T2棘突旁1.5-2.5厘米处进行银质针针刺,相当于治疗上后锯肌在C6-T2棘突的附着区。
相当于银质针颈椎和胸椎椎板治疗
区。
7.背阔肌会导致肩胛下角以及周围的后背中部持续存在的酸痛感,严重时可沿上臂、前臂和手尺侧传导产生麻木不适感。
无法通过改变姿势和牵拉缓解(和斜角肌不同)
8.小圆肌与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头围成一个四边孔,腋神经从该孔通过,小圆肌引起的手麻非常常见。
肩后部间隙是血管神经由腋窝穿行至后部的通路。
主要有三边孔(TS)、四边孔(QS)和三角间隔(TI)。
三边孔由小圆肌、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围成,旋肩胛动脉穿出;四边孔由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和肱骨干围成,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穿出;三角间隔位于四边孔下方,桡神经穿出。
(四)中枢神经受损因素
1.脑中风或其他脑部感觉皮质及视丘部位之病变
是一种较少见却很较严重的手麻原因,如脑瘤或多发性硬化症,若不加以处理,症状会逐日加剧,手麻的位置会扩大至整只手,甚至到同一侧的脸部,这就可能是脑中风的前兆,或是癫痫的发作,需要赶快去医院请医师作鉴别诊断。
虽然手指麻木不一定会发生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如果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患者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的发生。
2.一过性脑缺血
这也是引起老年人手发麻的常见原因。
老年人常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会引起血管痉挛,高血脂会引起血管硬化,加上老年人血液粘稠度会增高,睡眠时血流又缓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发生一过性脑缺血而致手发麻。
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压、查血脂、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如有高血压或高血脂,要进行治疗。
平时多饮水,服用一些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供血,手发麻的现象便会消除。
3.末梢神经炎和痛风
手麻疼痛,检查时发现患者的大脚趾第一跖趾关节、脚踝关节有
红肿症状,抽血检查血尿酸值增高,针对性治疗痛风后,手麻及关节疼痛等问题都获得改善。
手麻的患者中约有1%是痛风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淀在正中神经处,压迫到神经,而出现手麻、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