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判定依据

合集下载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实验十三、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 5009.199-2003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一快速卡法一、目的要求:学习快速卡法测定有机磷农残快速检验法及熟悉检验结果评定。

二、实验原理:胆碱脂酶可催化靛酚乙酸脂(红色)水解为乙酸与靛酚(蓝色),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对胆碱脂酶有抑制作用,使催化、水解、变色的过程发生改变,由此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的存在。

三、实验试剂:1、固化有胆碱脂酶和靛酚乙酸脂试纸卡片;2、pH 7.5 磷酸盐缓冲液:分别称取15.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与1.59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用500 mL蒸馏水溶解。

四、实验步骤:1、整体测定法(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蔬菜样品,擦去表面泥土,剪成1cm左右方形碎片,取5g防入带盖瓶中,加入10 mL缓冲溶液,振摇50次,静置2min以上.(2) 取一片快速卡,用白色药片沾取提取液,放置10min以上进行预反应,有条件时在37 ℃恒温装置中放置10min。

预反应后的药片表面必须保持湿润。

(3)将快速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应。

注意: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缓冲液的空白对照。

2、表面测定法(粗筛法)(1)擦去蔬菜表面泥土,滴2~3滴缓冲液在蔬菜表面,用另一片蔬菜在滴液处轻轻摩擦。

(2)取一速片测卡,将蔬菜上的液滴滴在白色药片上。

(3)放置10 min以上进行预反应,有条件时在37 ℃恒温装置中放置10 min。

预反应10 min,预反应后的药片表面必须保持湿润。

(4)将快速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应。

注意: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缓冲液的空白对照。

五、检测结果判断:1、结果判断结果以酶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抑制(为阳性)、未抑制(阴性)表示。

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是我们餐桌上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药的使用也在逐渐增加,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农民们经常使用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这些农药的残留问题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对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农药,它们能够有效地抑制害虫和杂草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由于农民对农药的使用不当或者过量使用,导致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超标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些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对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关于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在检测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是它们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流程,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寻找更加简便、快速和准确的方法来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近年来,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快速等优点。

在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中,常用的生物传感技术包括酶传感技术、免疫传感技术和核酸传感技术等。

酶传感技术是利用酶对目标化合物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检测的技术。

在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中,常用的酶包括乙酰胆碱酯酶、磷酸化酶等。

当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存在时,它们会与酶发生特异性的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或发光信号,从而实现对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除了传统的生物传感技术之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快速检测方法,如基于纳米材料的快速检测方法、基于光学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等。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
• 3 除非征得实验室同意,样品不宜在星期五送达。 • 4 样品运输过程中应有措施保证样品避免被污染。
样品取样部位
• 参照GB/T 2763-2014上面的具体要求。因 为这部分内容较多又很重要,请大家一定 认真学习标准。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 农药残留量快速测定
盐城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丁立彤
• 4 抽取不同样品时推荐使用一次性手套,每抽一 个样品时更换一次。抽样全过程所有用具都要保 证不会对样品造成二次污染。
抽样程序
• 5抽样人员要与受检单位人员共同确认样品的真实性和代 表性,在现场认真填写抽样工作单,准确记录抽样的相关 信息。双方签字、盖单位公章。抽样工作单一式四联,第 一联留抽样单位,第二联留被抽单位,第三联随样品,第 四联交任务下达单位。抽样工作单填写的信息要齐全、准 确,字迹清晰、工整。
• 6因遇到抽样点关闭、天气状况等特殊情况造成不能抽样, 或在规定时间内抽样点抽不到样品,应及时与任务下达单 位联系,汇报情况。
抽样程序
• 7 抽取的样品应放入塑料袋中,装入样品后的塑 料袋要密封,样品袋一旦打开后不能恢复原状。 封条上标明封样时间,并由双方代表共同签字。
• 8 样品袋上要加贴样品的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和抽样时间。
1、对照溶液测试
2、样品处理 (1)样品的采集和称取 (2)样品提取液的制备
(1)样品的采集和称取
称烧杯去皮
(2)样品提取液的制备
吸取5ml缓冲液
3、样品溶液测试
四、结果判定
当蔬菜的提取液对酶的抑制率≥50%, 表示蔬菜中可能有高剂量的有机磷或 氨基 甲酸酯类农药存在, 样品为阳性结果 , 确定阳性结果前,对样品需重复检验2次 结果一致方能判定。 对阳性结果的样品, 可以用其他定量方法进一步确定具体农药 品种和含量。当蔬菜的提取液对酶的抑制 率<50%,表示检测结果阴性。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食品质量的重视,农药残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其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话题。

一、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的由来1.1 阐述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特点和用途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以其高效、广谱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毒性较大,长期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1.2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背景考虑到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残留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我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残留标准和监测方法。

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的深度解读2.1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比较我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标准值的设定、监测方法和监测频次等方面。

我国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了各类食品的不同标准值和检测方法;而美国则采取了统一的标准值,且监测方法较为灵活。

2.2 残留标准的修订和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不断追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也在不断修订和更新。

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标准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市场需求。

三、文章的总结和回顾本文着重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的由来、深度解读和标准的修订和更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残留标准的比较分析,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标准存在的差异和共同点。

本文也对残留标准的修订和更新进行了探讨,使读者能更清晰地了解标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GB/T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式一快速卡法一、目的要求:学习快速卡法测定有机磷农残快速查验法及熟悉查验结果评定。

二、实验原理:胆碱脂酶可催化靛酚乙酸脂(红色)水解为乙酸与靛酚(蓝色),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对胆碱脂酶有抑制作用,使催化、水解、变色的进程发生改变,由此可判定出样品中是不是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的存在。

三、实验试剂:一、固化有胆碱脂酶和靛酚乙酸脂试纸卡片;二、pH 磷酸盐缓冲液:别离称取15.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与1.59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用500 mL蒸馏水溶解。

四、实验步骤:一、整体测定法(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蔬菜样品,擦去表面泥土,剪成1cm左右方形碎片,取5g防入带盖瓶中,加入10 mL缓冲溶液,振摇50次,静置2min以上.(2) 取一片快速卡,用白色药片沾取提取液,放置10min以上进行预反映,有条件时在37 ℃恒温装置中放置10min。

预反映后的药片表面必需维持湿润。

(3)将快速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映。

注意: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缓冲液的空白对照。

二、表面测定法(粗筛法)(1)擦去蔬菜表面泥土,滴2~3滴缓冲液在蔬菜表面,用另一片蔬菜在滴液处轻轻摩擦。

(2)取一速片测卡,将蔬菜上的液滴滴在白色药片上。

(3)放置10 min以上进行预反映,有条件时在37 ℃恒温装置中放置10 min。

预反映10 min,预反映后的药片表面必需维持湿润。

(4)将快速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映。

注意: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缓冲液的空白对照。

五、检测结果判定:一、结果判定结果以酶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抑制(为阳性)、未抑制(阴性)表示。

与空白对照卡比较,白色药片不变色或略有浅蓝色均为阳性结果。

白色药片变成天蓝色或与空白对照卡相同,为阴性结果。

各类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各类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各类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农残是指农产品中存在的农药残留物,包括农药本身以及其代谢物。

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是指蔬菜中农药残留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残限量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1. 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一类常用的农药,包括敌敌畏、毒死蜱等。

国内常见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0.01-0.05mg/kg。

2.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包括甲胺磷、乙胺磷等。

国内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0.1-0.5mg/kg。

3. 除草剂: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杂草,常见的除草剂有草甘膦、草铵膦等。

国内常见的除草剂残留限量标准为0.1-1mg/kg。

4. 杀菌剂: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病菌,常见的杀菌剂有多菌灵、百菌清等。

国内常见的杀菌剂残留限量标准为0.1-0.5mg/kg。

5. 其他农药:除了上述几类农药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农药,如杀虫剂、杀螨剂等。

不同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蔬菜种类的农残限量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具体的农残不合格指标还需要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进行查询。

同时,在选择蔬菜时,建议选择有机蔬菜或者经过严格农药控
制的蔬菜,以确保食品安全。

中药材农残检测标准

中药材农残检测标准

中药材农残检测标准一、农药种类本标准所涉及的农药种类包括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氮类等。

二、农药残留限量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相关法规,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有机磷类:不得检出(mg/kg)有机氯类:不得检出(mg/kg)氨基甲酸酯类:不得检出(mg/kg)拟除虫菊酯类:不得检出(mg/kg)有机氮类:不得检出(mg/kg)三、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氮类的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适用于复杂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四、采样方法采样点选择:根据中药材生长特点和栽培环境,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采样。

采样量:每个采样点采集样品量不少于2kg。

采样时间:在中药材生长期间进行采样,一般应在采收前一个月内进行。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粉碎、混匀、包装,并注明采样时间、地点、品种等信息。

五、判定标准若所有检测项目的残留量均低于限量值,则判定为合格。

若检测项目中有一项残留量高于限量值,则判定为不合格。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应进行复检,若复检结果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

六、检测周期一般情况下,中药材农残检测应每季度进行一次,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对于高风险品种或新种植品种,应适当增加检测频次。

七、检测报告检测机构应向委托方出具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采样时间、地点、品种、农药残留量等信息。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检测机构应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进行整改和追溯。

八、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中药材农残追溯体系,从源头抓起,实现全过程监管。

通过建立生产档案、加强流通监管等方式,确保中药材农残问题可追溯、可查证。

同时,鼓励企业建立自律性追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摘要:一、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概述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危害三、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四、我国相关标准及规定正文:一、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概述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杀虫剂。

有机磷农药是含有有机磷的农药化合物,品种多、药效高、用途广,但部分品种对人、畜的急性毒性较强。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则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农药品种。

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危害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主要通过三条途径进入人体:一是偶然大量接触,如误食;二是长期接触一定量的农药,如农药厂的工人、周围居民和使用农药的农民;三是日常生活接触环境和食品、化妆品中的残留农药。

三、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抑制法等。

如RP100型农药残毒速测仪,是按国家标准GB/T5009.199-2002所规定的有酶抑制率法测定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测定方法所开发的检测仪器。

四、我国相关标准及规定我国对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有GB/T5009.199-2002等,同时还规定了肉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酶抑制法(GB/T 18626-2002)。

这些标准旨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对于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残留问题不容忽视。

了解农药残留的危害、掌握检测方法以及遵循国家相关标准,有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判定依据
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判定依据通常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法规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法规中都会规定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允许残留量限制。

食品应在这些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超出限制的视为不合格。

2. 最大残留限量(MRL):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制定了针对农药残留的最大容许残留限量。

这些限量可作为判定依据。

3. 国家监测数据:各国会定期进行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发布监测结果和报告。

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判定依据,用于确认农产品是否符合农药残留标准。

4. 其他学术研究:科研机构和学术机构会进行针对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安全性评估和研究,在相关研究论文和文献中可以找到判定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农产品对农药残留的容忍度也不同,因此判定依据可能会有所区别。

对于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判断,应结合以上依据进行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