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经学家王朗简介

合集下载

文坛之殇: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其实才华横溢!

文坛之殇: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其实才华横溢!

文坛之殇——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其实才华横溢!《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死王朗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情节。

在这一段中,诸葛亮先是用言语讥讽了王朗一番,接着又让人把王朗从坟墓里拉出来,把他的尸体给扒了出来,最后又让人在他的尸体上泼洒墨汁,并将他的尸体焚烧。

这一连串的动作设计非常巧妙,既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又把王朗这个人物形象给彻底地否定了。

因此,许多读者都认为《三国演义》中王朗这个角色是诸葛亮借来的。

历史上的王朗确实是诸葛亮骂死的。

但他与小说中描写得完全不一样。

王朗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正派的人,没有什么大过错。

但《三国演义》把他描写得非常奸诈狡猾,甚至有点奸诈之徒。

诸葛亮在小说中骂死王朗是虚构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讽刺他这类人。

我认为诸葛亮之所以骂死王朗,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为人正派,看不惯这种奸诈狡猾之徒;二是因为当时蜀国还有一个诸葛亮在与司马懿对垒。

这两个原因综合起来,使得诸葛亮在骂死王朗这件事上非常痛快,也就有了“骂死王朗”一说。

这个情节在正史中并没有。

据《三国志》记载:“朗本名平,字平叔。

”而王朗本人则自称“平子”、“平将军”或“平居公”等等,说明他没有自己的姓氏,也不叫平叔或平叔公平。

01出身名门王朗的父亲叫王匡,曾任荆州刺史。

他的哥哥叫王修,在刘备发动益州之战时,王修曾任广汉太守。

所以,从血统上讲,王朗出身名门。

在汉末三国时期,“士”这个阶层是个很重要的阶层。

士人的地位不高,但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学识来为国家服务。

所以当时的士人都非常重视教育。

据《三国志》记载,王朗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

他当时正担任东汉南阳郡司空刘佑的主簿,所以他经常到南阳郡去拜谒刘佑。

但他一去就是半年,而刘佑对他却不感冒。

后来刘佑也认为王朗“无所可观”,所以就不再召见他了。

直到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后,王朗才来到曹操麾下做了司马一职。

从这点来看,王朗的出身也是很好的。

02 半生肝胆灵帝时,王朗因通经被举为郎中,初任菑丘县长。

但没过多久,因为老师杨赐去世,王朗便去官服丧。

曹魏五谋臣

曹魏五谋臣

曹魏五谋臣五谋臣,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

因为这五个人对曹魏势力的成立与巩固有巨大贡献,所以,把他们叫做曹魏五谋臣。

唐朝宰相朱敬则在《隋高祖论》里称及:“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可谓天下之精英。

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荀彧荀彧(163-212年),字文若,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外号“谋主:。

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官至侍中,守尚书令。

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

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1]荀攸荀攸(157-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

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

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

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

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

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路上去世。

荀攸一生画奇策十二,惟钟繇知道,但是钟繇在后来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后世才不知道。

正始年间追谥为敬侯。

[2]贾诩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

历史趣谈:三国演义魏国的重臣王朗竟是被骂死的?

历史趣谈:三国演义魏国的重臣王朗竟是被骂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演义魏国的重臣王朗竟是被骂死的?
导语:王朗字景兴,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

虽然现实中的王朗与《三国演义》中的会有所不同,但是王朗的很多性格以及其他方面还是大致相同的,而且
王朗字景兴,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

虽然现实中的王朗与《三国演义》中的会有所不同,但是王朗的很多性格以及其他方面还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很多人记住的是《三国演义》中的王朗,而不是历史上记载的那个王朗。

一提起王朗,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在《三国演义》中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故事。

而且最能证明诸葛亮的口才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舌战群儒,另一个就是骂死王朗。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之所以会被诸葛亮骂死,第一个原因是虽然王朗很有才华,但是与诸葛亮相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第二个原因是王朗太过自负,一定认为自己能够劝服诸葛亮;第三个原因是在这次会战中,王朗是不顾自己76岁的高龄上战场的,人老了,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死亡,王朗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样而猝死。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是在武乡侯被诸葛亮骂死。

其实,在历史的记载中,并没有王朗死亡原因的记载,只有死亡地的记载。

王朗是在许昌去世的,这与小说《三国演义》的描述是不一样。

然而,作者罗贯中将王朗能够做这样的安排,一定有他的理由:第一诸葛亮出祁山的时候,王朗还在魏国做司空一职;第二王朗是在228年去世,正好与诸葛亮出祁山的时间相符。

王朗的去世虽与历史事实不符合,但是作者罗贯中让王朗死在诸葛亮的手中,也算是值得吧。

王朗传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三国时期魏国官员。

对于王朗的出生,我
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演义-王朗简介

三国演义-王朗简介

三国演义-王朗简介王朗字景兴,东海郡人。

因为通晓经书,被任命为郎中,后升为菑长。

拜太尉杨赐为师。

杨赐去世后,辞去官职为杨赐守丧。

被推荐为孝廉,受到公府征召,没有应命。

徐州刺史陶谦考察推举王朗为秀才。

当时汉献帝在长安,关东起兵,王朗担任廉治中,与别驾赵昱等劝说陶谦:“《春秋》的要义认为,求助诸侯不如为王事尽力。

现在天子远在西京,应该派遣使者去接受皇上的命令。

”陶谦于是派赵昱拿着奏章到长安。

天子赞美他们的心意,授予陶谦安东将军。

让赵昱担任广陵太守,王朗担任会稽太守。

孙策渡过长江来侵犯。

王朗的功曹虞翻认为力量不能抵拒孙策,不如避开他。

王朗自认为自己是汉吏,应该为皇上保住城邑,于是发兵与孙策交战,战败,乘船到东冶。

孙策军又追击,大败王朗。

王朗这才投靠孙策。

孙策认为王朗是儒雅之士,责问后没有加害于他。

王朗虽然到处流浪,处境困厄,早晨不能考虑晚上的事,但收容体恤亲友旧属,分给他们的多,从他们那里分割的少,做的有道义的事很显著。

太祖上表皇上征召他,王朗从曲阿展转江海,过了数年才到了中原。

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当初,建安末年的时候,孙权才派遣使者称诸侯王,与刘备交兵。

汉献帝下诏询问:“是否应当发兵与吴一起攻取蜀国?”王朗发表意见认为:“天子的军队,比华山、岱山还重要,确实应该稳踞着,闪烁天子威望的光芒,像山一样岿然不动。

假使孙权亲自与刘备相持,旷日持久地搏战下去,智慧相等力量相当,战争不能很快结束,应当发兵来成就那形势,然后应该选拔谨慎的将领,面对着敌人的要害,考察时机而后行动,选择地方而后进行,一举成功可以没有多余的事。

现在孙权的军队还没有行动,那么助吴之军就不能先征。

况且现在雨水正盛,不是行军动众之时。

”皇上采纳了他的计谋。

黄初中,鹈鹕翔集在灵芝池,魏文帝下诏公卿大臣推举品行独特的君子。

王朗推荐光禄大夫杨彪,并且称自己有病,要把自己的职位让给杨彪。

皇上却替杨彪另外安置了吏卒,位次于三公之后。

下诏说:“我向你求贤而没有得到,你却一下子称自己有病。

历史上王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他真的是诸葛亮所骂的老贼吗

历史上王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他真的是诸葛亮所骂的老贼吗

历史上王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是诸葛亮所骂的老贼吗本文导读:我们最近经常喜欢的一个段子叫做诸葛村夫骂死王朗,这里面很明显的几句词都是说王朗是叛徒了或者说王朗是老贼了什么的。

但是在实际上的王朗却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建立的国家都是分裂了汉朝了,而当时的曹操或者曹丕反而才是汉室正统,虽然曹丕让汉献帝退位了,但是还没有改变汉朝的体系,所以王朗一直就是辅佐汉朝的。

我们现在看一下王朗是如何忠诚于汉朝的,在董卓做乱的时候,当时在徐州的王朗就曾经向汉献帝表示忠心,在那个年代能向汉献帝表示忠心的人还真不多。

而在后期孙策想攻打会稽的时候,王朗为了保证汉朝领土完整王朗力战到底,最后兵败被俘。

孙策当时想劝降他,但是他说自己是汉朝的老人不能背叛自己的国家。

而后来汉献帝被曹操逼到了许都,东汉的正统又一次确立了起来,王朗听说了之后立马逃离会稽来到了许都,这一走就走了一年因为但是的交通十分不便,尽管汉献帝是一直被曹操所控制,但是还好国家还是汉朝的,因此王朗跟随曹操其实还是跟随着汉朝。

比起别的诸侯建立自己的地盘来说王朗可以说是忠诚的了。

诸葛亮曾说王朗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这里说的是汉献帝退位之后曹丕继位但是王朗仍然安心的效力。

但是从合法性的角度讲,这是没有问题的。

反而是刘备的蜀汉虽然打着是汉朝的旗号成立了蜀汉但是实际上没有人承认,汉献帝那会儿还在所以你说你是正统把现在的正统放在什么地位。

而孙权更离谱了,什么也不是所以人心上不稳。

而王朗被诸葛亮骂死在战场上,用现在的说法应该是王朗脑溢血突发了当时,反正在那个年头的医疗水平也不是很好。

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当时的王朗发生什么事情了,天真的认为被诸葛亮骂死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王朗的孙女最后嫁给了司马昭,最后他孙女的儿子的名字叫做司马炎,也就是西晋的开国皇帝。

王朗的后代可以说是辉煌很多了,并且他自己其实一直也很有功绩,所以说这个人既不是无耻之人,也不是叛贼,按照当时的国体他才是所有诸侯中最大的功劳。

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诸葛亮舌战群儒体现他什么特点)

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诸葛亮舌战群儒体现他什么特点)

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诸葛亮舌战群儒体现他什么特点)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的知识,包括诸葛亮舌战群儒体现他什么特点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本文目录赤壁之战的立头功的是周瑜还是诸葛亮中国历史上口才好的有哪些人诸葛亮舌战群儒体现他什么特点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他的特点是什么诸葛亮口中的“厚颜无耻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横槊赋诗赤壁鏖战的主要内容赤壁之战主要人物是谁赤壁之战的立头功的是周瑜还是诸葛亮虽然说决战前孔明出谋献策,草船借箭,用火功的方法来取胜。

那只是序曲。

头功当然是周瑜了。

因为孙刘联军,主要是周瑜率领的三万水军,成为击败曹操的主力军。

这是其一。

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指挥的。

这是其二。

取胜的关键人物是黄盖,胜负难料时,黄献计,诈降。

才使得火烧赤壁圆满成功。

把曹操的水军烧得干干净净,如此痛快。

孙刘联军大获全胜。

黄是周的人,那自然全是周瑜的功劳了。

兵不厌诈,出奇制胜。

中国历史上口才好的有哪些人说到中国历史上口才最好的人,我就想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主席。

可以说他在中国最为关键的时候,说了很多话,对中国人民都有着很大的激励。

我们选最为典型的几个来说一下。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这是毛泽东在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对那些反动派们说的话,在我们看来这就是霸气十足,让人听了热血沸腾的话。

中国近现代史上,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国家的人民,是备受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军阀的压迫的。

那时候人民的生活,真的是水深火热。

这时候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善良是救不了苦难中的中国民众的。

我们要想让中国回归太平,迎接光明,获得平等与自由。

就必须要向强大的反动派们说“不”。

关键的时候,我们还要动用武力和反动派们做斗争,直到把他们打败为止。

所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说出的这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尽管当时我们很弱小。

曹魏三公之王朗:我没被诸葛亮骂死

曹魏三公之王朗:我没被诸葛亮骂死

曹魏三公之王朗:我没被诸葛亮骂死作者:陈甲取来源:《百家讲坛》2015年第11期在《三国演义》中,魏蜀两军对垒时,王朗吹牛说要凭三寸不烂之舌拿下诸葛亮,结果反被诸葛亮指着鼻子抑扬顿挫地一通怒骂。

王朗被气得心脏病发,坠落马下一命呜呼,其名声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作为曹魏三朝重臣,王朗的形象即便称不上高大全,起码也是光彩照人的。

相比演义中被骂得无言以对,历史上的王朗口才相当好。

孙策攻打会稽,时任会稽太守的王朗率众抵抗,失败后无奈投降。

再后来,曹操上表征召王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王朗就此挤进曹魏集团的核心领导圈子。

一次,曹操请王朗赴宴,调笑他说:“可不能学你,当年在会稽连饭碗都丢了。

”王朗45°角仰头望天,叹息一声说:“唉,言行举止要表现得恰到好处太难了!”曹操大为奇怪,这话是几个意思?王朗说:“我当年端汉王朝的饭碗,却没端住,这是‘未可折而折’;而您在这个场合本该尽地主之谊,给我这个初来乍到者春天般的温暖,没想到您却这样笑话我,您这可就是‘可折而不折’了。

”这不经意间展示的嘴上功夫让曹操汗颜,曹操也因此更敬重王朗了。

王朗为人相当仗义,与演义中遇到危险就抛弃同路人的背信弃义判若两人。

他年轻时跟名士刘阳关系很好,刘阳忠于汉室,害怕曹操篡夺汉室江山,曾打算刺杀曹操,只是没有成功。

曹操执掌大权后,对刘阳展开清算行动,因刘阳已死,就对其嗣子下发了通缉令。

刘阳的亲戚朋友虽多,但没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收留刘家嗣子,唯有王朗毅然收留他好几年。

之后王朗又一次次为故人求情说项,曹操才赦免了刘家嗣子。

曹丕即位后,德高望重的王朗担任司空,成为朝廷的三公之一,连曹丕都说他是一代伟人。

干革命需要一副好身板,在三公中,王朗业余注重强身健体,而另一位患有风湿,下拜起身不太方便,第三位也是病秧子。

曹丕特别恩准三公坐着轿子上朝,另外两位都不客气地笑纳了曹丕的好意,唯有王朗不愿搞特殊,以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为由拒绝了,坚持每天一溜小跑上下班。

王朗怎么死的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怎么回事

王朗怎么死的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朗怎么死的诸葛亮骂死王朗是怎么回事
导语:王朗是三国时期曹魏阵营的重臣,是曹操非常器重的人,也在曹操死后辅佐过曹丕和蓸叡。

而对于这样一位能人,在《三国演义》中确实被诸葛亮给
王朗是三国时期曹魏阵营的重臣,是曹操非常器重的人,也在曹操死后辅佐过曹丕和蓸叡。

而对于这样一位能人,在《三国演义》中确实被诸葛亮给骂死的,那么诸葛亮骂死王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历史上的王朗又是怎么死的呢?
王朗怎么死的
根据历史的记载,王朗前后辅佐过曹魏的曹操、曹丕、蓸叡三位君主,可以说是曹魏的重臣。

曹丕继任魏王之后,王朗就被封为陵亭侯,后来曹丕接受汉帝的禅位,自立为帝,王朗就被任命为司空。

曹丕死后,蓸叡继位,王朗被晋封为兰陵王,改任司徒。

最后在公元228年的时候,王朗不幸病死,谥号成侯。

王朗去世的时候,他的孙女,也就是王元姬发自内的的伤心,为祖父的离世而痛哭流涕,这个王元姬就是日后晋武帝司马炎的生母,所以说王朗是司马炎的外祖。

司马炎也因此非常推崇当时,外祖王朗和外祖父王肃所代表的“王学”。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骂死王朗其实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杜撰出来的场景,历史上王朗并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而是病死的。

在小说中,当时曹军与汉军对垒,曹真和王朗等人商议对策,王朗说,只要用一席话,就能让诸葛亮投降,不战自退。

次日,两军相对,王朗和诸葛亮在阵前对话,两人你来我往,句句暗藏刀剑。

王朗劝诸葛亮卸甲投降,诸葛亮对王朗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句句命中王朗要害。

说王朗原本因为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魏经学家王朗简介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重臣。

王朗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

下面是。

辅弼陶谦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拜郎中,任菑丘。

公元185年中平二年,
王朗因杨赐逝世而弃官服丧。

及后获举孝廉,被辟命都不应命。

乃后被徐州刺史陶谦
举为茂才,
公元193年初平四年,当时,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控制,王朗时任徐州治中从事,与徐州别驾赵昱建议陶谦遣使向献帝进贡以表示对汉室的支持,陶谦听从并命赵昱带奏
章至长安,献帝接到奏章后赞赏并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 ;赵昱被任命为广陵太守,王
朗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治理会稽
王朗到会稽后见当地人民仍然祭祀秦始皇,并且与夏禹同庙。

王朗认为秦始皇是无
德之君,不配获得人民祭祀,于是将这行为取缔。

在任四年,获得当地人民爱戴。

公元
196年建安元年,横扫江东的孙策率兵进攻会稽,王朗的功曹虞翻建议避其锋锐,但
王朗不接纳,坚持要守护城池到底,领兵对抗,最后被孙策击败。

王朗于是打算逃到交州
.出海到东冶时遭孙策追击,唯有投降。

孙策因敬重王朗而不作加害,亦曾派张昭
劝王朗为他效命,但王朗坚决不肯。

回归朝廷
后来曹操上表征召王朗,王朗由曲阿出发,但因为久经战乱而道路不通,辗转数年
才到任。

王朗先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曹操曾经请王朗赴宴,席上嘲讽他说:“不能学你当年在会稽丢了好饭碗。

”王朗仰头叹息:“言行举止要表现得恰如其分真是
太难了。

”曹操问:“为什么这么说?”王朗回答:”像我那样,当年既为汉吏,不能保
境安民,所以‘未可折而折’,而您在这个场合,原本当尽地主之谊,体现恭敬好客、折
节求贤的气度,想不到却如此对待新来的客人。

这就是‘可折而不折’了。


王朗少年时与沛国名士刘阳交友。

刘阳担任莒令,三十岁就去世了,所以后世很少听
过他的消息。

当初,刘阳认为汉室渐渐衰落,知道曹操有雄才,惧怕他对汉室不利,想要
除掉他但未成功。

等到曹操掌权后,下令寻找他的儿子的命令很急。

其子惶恐而窘迫,无
处可逃。

刘阳的亲旧虽然多,但没有人敢帮助匿藏他。

王朗于是接收他数年,等到从会稽
回朝廷,又数次开解曹操。

很久以后曹操终于赦免他,刘阳的人家于是得以保全。

公元
213年建安十八年,魏国建立,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
太守;后历任少府、奉常、大理。

王朗处理事务在于宽恕犯罪者,控罪有疑点时判罚都会从轻,因而与钟繇一起以治狱而知名。

曹魏三公
公元220延康元年,曹丕继任魏王后,王朗迁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曾进言劝减轻刑狱,转以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

同年,曹丕受献帝禅让称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进封王朗乐平乡侯。

曹丕时常出外游猎,有时到半夜才回宫。

王朗于是上疏劝谏,曹丕于是不再半夜回宫。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吴蜀夷陵之战爆发,有人认为应该举兵支援称藩的东吴,并一举吞灭蜀汉,但王朗认为应该等待两军相持不下时才领兵支持,并派持重的将领攻蜀军要害之处,一举决胜;而当时东吴尚未起兵,而且经常下雨,不利于行军,于是反对。

曹丕听从。

后来曹丕征召孙权长子孙登为东中郎将,但孙登没有来,曹丕于是到许昌大兴屯田,打算进攻东吴,王朗又听闻孙权的回答未到,一旦越兵后孙登来到,影响甚大;于是反对出兵,建议增强边境戍守,预防东吴进攻。

当时曹丕以已成军而出征,而孙登始终没有来,曹丕到长江后撤回。

当初王朗任大理时曾推荐主簿赵郡人张登“义济二君。

宜加显异”,但曹操以需要提拔的人很多,于是搁置此事。

到了黄初初年,王朗再次与太尉钟繇共同推荐张登,曹丕于是下诏以张登为太官令。

黄初中,曾有鹈鹕聚集在灵芝池,下诏公卿举有高尚品行的君子。

王朗推荐光禄大夫杨彪,并称病逊位让职给杨彪。

曹丕于是为杨彪设置吏卒保护,地位仅次三公。

并不许王朗逊位,王朗才起身。

公元227年太和元年,魏明帝曹叡即位,进封王朗兰陵侯,升任司徒。

曾上书魏明帝谏止营造宫室公元228年太和二年王朗去世,谥成侯。

有一子名王肃,乃三国曹魏的一代经学家,袭爵兰陵侯。

王肃女王元姬,是晋文帝司马昭的妻子、晋武帝司马炎生母。

公元243年正始四年,王朗与曹真等人因功得以配享曹操庙庭。

经学成就
王朗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很有名气。

公元246年正始六年12月,以王朗所作的《周易传》作为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

后世把他注解里的思想称为“王学”。

王朗子王肃便是”王学“的代表人物。

王肃所注《尚书》、《诗》、《论语》、《左传》等,在晋代列于学官,立有博士。

今失传。

因王肃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外祖,故借朝廷支持而盛行,一度压倒“郑学”,”王学“在东晋后逐渐衰亡。

王朗有文集三十卷,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

《全三国文
》还收录有《冬腊不得朝表》、《论乐舞表》、《上求正贷民表》、《谏行役夜表》、《答文帝表》、《劝育民省刑疏》、《谏文帝游猎疏》、《谏东征疏》、《谏明帝
营修宫室疏》、《屡失皇子上疏》、《上请叙主簿张登》、《上刘纂等樗蒱事》、《奏贺
朔故事》、《奏宜节省》、《劾刺史王凌不遣王基》、《四孤议》、《兴师与吴取蜀议》、《改元议》、《遗针御衣议》、《议不宜复肉刑》、《议》、《对孙策诘》、《答太祖遣
谘孙权称臣》、《遗孙伯符书》、《与魏太子书》、《与许文休书三首》、《与锺繇书》、《论丧服书》、《相论》、《杂箴》、《贫窭语》、《塞势》。

人物评价
王朗才智过人而丰丽博敞,但性格严谨慷慨,多立威仪,恭俭节约,就算因婚宴而受
到的礼物也一无所受。

常常讥笑世俗的那些有好施之名,但不体恤穷贱的人,所以经常用
财物周济困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