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测试卷与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语文测试卷(含答案)(注:由于平台限制,无法提供排版和图表展示的功能,请谅解。

以下按照普通文章段落形式呈现内容。

)高中语文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题目: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杜牧作品的是:A.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B.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C.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D. "悠悠我心,默默无闻。

"2. 题目:以下哪个诗人属于南宋时期的文学家?A. 杜牧B. 苏轼C. 辛弃疾D. 李白3. 题目:下列句子中,出自《红楼梦》的是: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黄粱之梦一场空,花落知多少。

"C. "黛玉、宝玉,捏在作者手中,虽不能算两种脾气,总算两个性格。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为"李杜",被后人并称为"诗仙"。

李白一生喜好酒,喜欢旷达的生活,酷爱自然山水,流连忘返,作品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1. 题目: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A. 北宋B. 南宋C. 清朝D. 唐朝2. 题目:李白的字号是什么?A. 太白B. 青莲居士C. 诗仙三、简答题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作答。

1. 题目:请对比唐代诗人杜甫和李白的风格特点。

2. 题目:结合你对《红楼梦》的理解,谈谈其中的女性形象和社会意义。

四、作文题请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

1. 题目:以"追寻自由的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范文略。

2. 题目:"探索未知的领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请你写一篇议论文,论述这个观点。

2024-2025学年安徽省阜阳市语文中考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2025学年安徽省阜阳市语文中考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2025学年安徽省阜阳市语文中考测试试卷及解答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锃亮(zhèng)踌躇(chú)恪尽职守(kè)B. 狡黠(xiá)亵渎(dú)蓦然(mù)鳞次栉比(zhì)C. 谀词(yú)桑梓(zǐ)拮据(jū)忍俊不禁(jīn)D. 琐屑(xiè)伛偻(lóu)襁褓(qiǎng)强聒不舍(guō)答案:C解析:A项中“锃亮”的“锃”应读“zèng”,故A项错误;B项中“蓦然”的“蓦”应读“mò”,故B项错误;C项注音完全正确,故C项正确;D项中“伛偻”的“偻”应读“lǚ”,“襁褓”的“襁”应读“qiǎng”,但题目中“qi ǎng”的标注是针对“襁”的,所以此处判断为D项错误主要基于“伛偻”的读音;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B.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C. 宇航员翟志刚在太空行走时,在飞船舱内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密切地关注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D.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答案:A解析:B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服务”;C项句式杂糅,前一句主语是“翟志刚”,后一句主语又变成了“刘伯明、景海鹏”,造成结构混乱,可删去“在”和“时”;D项搭配不当,“事件”与“批评教育”不搭配,应删去“批评教育和”;A项没有语病,故A项正确。

3、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

你慵(lǎn)_____ 于春日,快意于及时行乐,就必须唤醒理想的灵魂;你疲(bèi)_____ 于艰难困苦的环境,醉心于失败的痛苦,也必须唤醒理想的灵魂。

辽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0-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辽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0-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辽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0-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2020~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语文学科研究中心组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7)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涂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

答题卡不要折叠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国必须把“自己的事”说清楚美国情报部门近日发布报告同意科学界的广泛共识——新冠病毒非人造;法国专家最新研究也表明,法国本土疫情的病毒分支由一种在本地传播的来源未知的病毒毒株引发。

这些科学结论对试图以“可能的病毒源头”为由嫁祸中国的白宫政客们予以当头棒喝。

近来,白宫政客以所谓“可能的理论”推动调查病毒是否出自中国武汉的实验室。

如果把“可能的理论”用在美国身上,那么可调查追踪的疑点就太多了。

首先,新冠病毒到底何时出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仅仅解剖了三具遗体,就把美国疾控中心此前确认的首例死亡病例时间提前了近一个月。

这直接引发了另一个疑问:那些早在去年12月甚至更早就在美国各地出现的流感症状到底是源自流感还是新冠病毒感染?《旧金山纪事报》举例称,12月5日,家住蒙特利县的沃格特表现出咽痛、盗汗、发烧、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但她的流感和链球菌测试却呈阴性。

其次,“可能的理论”还让人想起去年7月初就在威斯康辛州暴发的电子烟肺炎。

美疾控中心报告迄今已有2807人感染这种神秘肺炎,死亡68例。

高烧、干咳、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医生对病人的描述与新冠肺炎症状几无差别,且致病原因未知。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同学:本次活动,您对同学们有什么期待【乙】有什么话想要对同学们说吗?
老师:中华民族有勤劳敬业的优良传统,希望同学们能多参加劳动周活动,在劳动中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我想对同学们说,劳动最光荣!
4.采访记录中提问缺失,根据老师的回答,你认为补全提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劳动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②劳动周将开展哪些活动
③“中国智造”的底气来自哪里?强大的自主创新实力,是“中国智造”全球竞争力的保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专利申请量约160万件,居世界第一。另据统计,中国位列“2023 年全球创新指数榜”第12位,其中6个指标排名世界第一。
15.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1.你为这则消息补写标题,并抄写在方格内。(不超过12个字)
2.你对消息中带拼音的字形与加点字的字音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为形容的是“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所以写作“换然一新”。
B.因为形容的是“有条理有秩序的样子”,所以写作“井然有序”。
C.因为表示“参加”的意思,所以“参与”中的“与”读作“yù”。
校团委
2024年5月6日
二、古诗文阅读 (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8.名著复习课上,同学们在讨论朱自清先生 《经典常谈》。书中提到,诗的源头是歌谣,其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复沓,同学们想到了《诗经》中的句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书中还讲到,汉代成立了乐府收集歌谣和乐谱,形成“乐歌”,后被称为“乐府诗”,同学们想到了《木兰诗》,其民歌特色明显,诗中有一些语句相互交错补充,使用了“互文”的手法,有同学举出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第十三”一章中,朱先生还提到了《庄子》借神话寓言来抒论,同学们又想到了大鹏鸟“怒而飞,__________”的句子。看来,将名著与所学联系起来,可以使复习事半功倍。

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答题前将答题卷上密封线内的各项内容写清楚。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卷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阔绰(chuò)贮蓄(zhù)玷污(zhān )浑身解数(xiè)B.迸溅(bèng )枯涸(hé)挑衅(xìn )锲而不舍(qì)C.倔强(jiàng )拮据(jù)污秽(huì)锐不可当(dāng)D.荒谬(miù)愧怍(zuò)真谛(dì)吹毛求疵(cī)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仰慕凛冽鞠躬尽瘁一代天娇B.阴诲嬉闹眼花潦乱夜色苍茫C.取缔笼罩重峦叠嶂抑扬顿挫D.迁徙羁拌脍炙人口锋芒毕露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是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①重庆也将欢迎第14个直辖日。

在这历史性的喜庆时刻,大型音乐会《复兴之路》,②在重庆人民大会堂将于6月18日至20日演出。

据介绍,③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

届时,④这些节目缩展现的宏伟瑰丽的史诗气质必将深深打动,掀起庆祝建党90周年、庆贺直辖的高潮。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后添加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高中语文课标测试题(一)一、判断题(每题2 分,共40 分)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选修课程不应该体现基础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指出:高中学生要能阅读较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45 分钟能写800 字左右的文章。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指出: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全体学生而非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1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相同。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试卷(解析卷)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文学:人生的镜子与灯塔文学,宛如一面神奇的镜子,又似一座明亮的灯塔,它与人生紧密相连,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照亮并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那些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歌中,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文学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映照与抒发。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犹如洪钟大吕,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的豪情壮志透过这寥寥数字喷薄而出,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一群热血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的壮丽画卷,激励着我们在当下的时代浪潮中,亦要胸怀家国,勇立潮头,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又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那对力量的热烈赞颂,对大自然的崇高敬畏,如汹涌的波涛般尽情宣泄着诗人内心炽热的激情。

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进而引发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深邃思考,明白我们虽如沧海一粟,但亦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文学同时也是人生百态的忠实记录者。

第二单元的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轨迹。

鲁迅的《祝福》,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无情压迫和肆意摧残。

透过祥林嫂的遭遇,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旧时代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挣扎,深切体会到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海、与鲨鱼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搏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他那掷地有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已然成为激励无数人勇往直前的不朽座右铭,让我们深刻懂得在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境时,必须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永不言败。

广东省湛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湛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届湛江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数字史学作为历史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在于利用数字技术来研究历史,促进历史研究的科学化、准确化和信息化。

然而,任何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方向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争议,数字史学也不例外。

这些讨论实际上反映了学术界对数字技术的矛盾心态。

笔者以为,数字史学面临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技术与人文的平衡、数字化史料的使用等方面。

毫无疑问,数字技术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但技术不能也不会完全替代研究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诠释。

与其只在理论层面讨论其利弊,不如选择合适的领域通过具体研究来加以验证与深化。

以数字技术深化城市史研究是学界近年来比较关注的一个新领域。

数字城市史研究的探索表明,推动数字史学发展不会让数字和技术取代传统研究,取代理论分析,反而会让传统史学研究更具活力和创造力。

相比历史学其他分支,中国城市史更加具备与数字史学融合发展的条件。

中国古代保存了大量历史典籍,其中有不少记载与城市发展相关,特别是地方志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城市史资料,如关于城市选址和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空间分布、街道、经济、文化等。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城市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有关城市的资料更是大增。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国家统计制度、档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以及报刊、图书、音频、视频、图像制作出版等,海量的城市数据得以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肈语文测试卷 1
蚈(完成时间15 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要在试卷上答题)

肁一、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膈 A.淤积绿茵场娇健独占鳌头
螅 B.联结抠字眼引申拾人牙惠
薃 C.融资殊不知传诵委曲求全
螀 D.繁衍冠名权坚韧磬竹难书
芈二、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膆 A 、数落( shǔ)多财善贾( gǔ)传记( zhuàn)杳无音信( mi ǎo)
芅 B 、毗邻( bì)前后相属( zhǔ)侍侯( shì)洁身自好( hào)
袃C、便笺( qiān)人才济济( jǐ)静谧( mì)博闻强识( zhì)
芈D、混淆( xi áo)信手拈来( niān)徜徉( cháng)稳操胜券( quàn)
薇三、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蚂A. 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 ,人们念念不忘的 ,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薁B. 在军阀混战和北平沦陷期间 ,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 ,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全等人恪
尽职守 ,矢志护灵。

莈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威猛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羇D.暮春时节是潭拓寺 " 二乔玉兰 " 的盛花期 ,4 月上旬 ,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莄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莀A.考古学家对两干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
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蒈B.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莈 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文。

袂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莃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薈葛溪驿王安石
蒅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薄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膂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蚇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 )
( 2 )袆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 2 分)


螇(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蚀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7— 21 题
袇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
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

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

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
以乐其志。

蚈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中的意思( 4 分)
蒆( 1)统过幹()(2)访以当时之事()
..
螃 (3)幹雅自多()(4) 不矜小节()
..
袇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 分)()
袅 A .博涉书记 B .幹善待遇
....
羃 C.访以当时之事D.可以自娱
....
蒂 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两项是( 2 分)()
羇 A.作《师说》以贻之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芆 C.欲以立身扬名耳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芀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莁(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肃(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肇 5.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3 分)
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膅语文参考答案4
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

A中娇健应为矫健,B 蒂1、
中拾人牙惠中的惠应改为慧, D 中磬竹难书中的磬应为罄。

袀2、D
螈3、D
薂4、答案:B。

膁A项“两千多年前⋯⋯新出土”不合逻辑;C项属于成分残缺,“诗一般的语言” 前面缺介词“用”;
D 项“看了十天的报纸”有岐义,是指“近十天来的报纸,还是看的时间是十天”,不明确。

羀5、参考:驿站秋夜难眠图
羄参考: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
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
步写“乱”蓄势。

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莄6、
罿1、( 4 分)过:拜访。

访:咨询。

雅:一向。

矜:注重。

肀2、(2分)C
莅3、(2分)A D
螂4、( 6 分)( 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
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3 分)(省略部分补全 1 分;倒装句式 1 分;“异” 1 分)(2)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

(3 分)(“以”
1 分;“卒” 1 分;“至于” 1 分)
羂 5、(3 分)敢于直言;善于识人;不重名利。

(答对一点给 1 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