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

合集下载

摄影美学36计全集

摄影美学36计全集

摄影美学36计全集摘要:1.摄影美学简介2.摄影美学36 计概述3.第一计:对称构图4.第二计:三分法构图5.第三计:前景构图6.第四计:后景构图7.第五计:框式构图8.第六计:引导线构图9.第七计:重复图案构图10.第八计:对比构图11.第九计:光影构图12.第十计:色彩构图13.第十一计:低角度构图14.第十二计:高角度构图15.第十三计:平行构图16.第十四计:垂直构图17.第十五计:动态构图18.第十六计:静态构图19.第十七计:人像构图20.第十八计:风景构图21.第十九计:建筑构图22.第二十计:微距构图23.第二十一计:星空构图24.第二十二计:黑白构图25.第二十三计:复古构图26.第二十四计:极简构图27.第二十五计:抽象构图28.第二十六计:拼接构图29.第二十七计:创意构图30.第二十八计:借景构图31.第二十九计:倒影构图32.第三十计:透视构图33.第三十一计:黄金比例构图34.第三十二计:螺旋构图35.第三十三计:圆形构图36.第三十四计:不规则构图36.第三十五计:错位构图37.第三十六计:梦幻构图正文:摄影美学是研究摄影艺术中的美学原理和实践技巧的学科。

摄影美学36 计是一部全面介绍摄影构图技巧的著作,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摄影美学简介,简要介绍了摄影美学的起源、发展及重要性。

第二部分为摄影美学36 计概述,详细介绍了36 种构图技巧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这些技巧包括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前景构图等,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构图选择。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36 计。

对称构图是一种具有稳定感的构图方式,适用于拍摄建筑、风景等场景。

三分法构图则将画面分为九宫格,有助于平衡画面,适用于各种拍摄场景。

前景构图是通过设置前景物来增加照片的深度感,适用于拍摄风景、人像等。

后景构图则是通过设置背景物来强调主体,适用于拍摄人像、产品等。

框式构图是通过设置前景物形成画框效果,有助于突出主体,适用于拍摄人像、风景等。

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

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

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摄影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照片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不同的构图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拍摄出不同风格的照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

首先,我们来说说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是指在画面中通过对称的方式来排列元素,使得画面左右或上下呈现出一种平衡的状态。

这种构图方法常常被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风景,能够给人一种稳重和庄严的感觉。

其次,是黄金分割构图。

黄金分割构图是指将画面分割成黄金比例的方式进行构图,这种构图方法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美丽,常用于拍摄人物或者静物。

接下来,是逆光构图。

逆光构图是指摄影时光线来自被拍摄物体的背后,这种构图方法可以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效果,常用于拍摄人物或者风景。

再者,是前景构图。

前景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加入一个清晰的前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常用于拍摄风景照。

此外,还有透视构图。

透视构图是指通过透视关系来排列画面中的元素,以营造出一种深度和立体感,常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街头照片。

另外,是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指通过对角线的方式来排列画面中的元素,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常用于拍摄人物或者风景。

再者,是重复构图。

重复构图是指通过重复的元素来排列画面,以营造出一种韵律感和美感,常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街头照片。

接下来,是运动构图。

运动构图是指通过捕捉运动的瞬间来拍摄画面,以营造出一种动感和活力,常用于拍摄运动或者街头照片。

再者,是剪影构图。

剪影构图是指通过对光线的运用,将被拍摄物体的轮廓呈现出来,以营造出一种神秘感和艺术感,常用于拍摄人物或者风景。

此外,还有低角度构图。

低角度构图是指从下往上拍摄画面,以营造出一种威严和力量感,常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人物。

另外,是高角度构图。

高角度构图是指从上往下拍摄画面,以营造出一种俯视感和全景感,常用于拍摄风景或者人物。

再者,是鸟瞰构图。

鸟瞰构图是指通过高空俯视的方式来拍摄画面,以营造出一种全景感和宏伟感,常用于拍摄风景或者城市。

摄影技巧 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拍出超赞作品!

摄影技巧 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拍出超赞作品!

摄影技巧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拍出超赞作品!01井字形构图所谓井字形构图,就是指在构建画面的时候,以虚拟的四条直线将画面横竖平均分成九份,使画面中的直线形成一个“井”字,将被摄对象安排在井字形的交叉点位置来完成构图。

因为取景画面被平均分成九份,这种构图方式也可以称为九宫格构图。

井字形构图是常见的构图方法,也是最基础的构图方式,这种构图也可以说是黄金分割法的一种。

拍摄荷花时,可以利用井字形构图的方法,将荷花安排在井字形的交叉点上,使荷花得到突出表现井字形的交叉点可以说是画面中最吸引人的位置,所以将主体放在这些交叉点上,便可以使主体在画面中得到突出呈现,同时也能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变化动感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井字形构图时,井字形的四个交叉点会带给画面不同的视觉效果,这需要根据现场的拍摄环境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

当被摄主体是比较小的物体时,可以将其放置在井字形交叉点上得以突出;拍摄猫咪的头部特写时,可以将猫咪的眼睛安排在井字形交叉点位置,使猫咪表现得生动可爱而当被摄主体是比较大的物体甚至占满整幅画面时,如果想要突出主体的局部时,也可以使用井字形构图,将这一局部放置在井字形交叉点上。

拍摄游泳的孩子时,将孩子安排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附近,可以使画面表现得更协调,孩子也能够得到突出体现。

02三分法构图所谓的三分法构图,就是指将被摄主体安排在画面三分线位置来进行拍摄的方法,将画面横向或者是纵向平均分成三份。

这种平分会使画面产生两条横向或者是纵向的等分线,我们将这两条等分线称为三分线,利用这些等分线来构建画面的方式就是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往往会给画面带来和谐、优美、生动等画面效果,而不同的三分线形式在拍摄不同的主体时,使用方法也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在拍摄风光题材的照片时,横向的三分法构图比较常用,而这种三分法还可以分为上三分与下三分。

利用三分法构图拍摄草原时,如果主要想表现草原风光,可以利用上三分法的方式进行取景拍摄。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分析摄影是一门艺术,而构图则是摄影作品的骨架,它决定了照片的结构和视觉效果。

掌握好构图技巧,可以让我们的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分析十三种常见的摄影构图技巧。

一、中心构图中心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这种构图方式简单直接,能够突出主体,让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主体上。

比如拍摄一朵盛开的鲜花,将其置于画面中心,周围的环境作为背景来衬托,能使花朵显得格外鲜艳和醒目。

二、对称构图对称构图给人一种平衡、稳定、和谐的感觉。

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例如拍摄一座古老的建筑,其左右对称的结构通过对称构图展现出来,能凸显建筑的庄严和宏伟。

三、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平均分成九等份,四条分割线的交点就是所谓的“趣味中心”。

把主体放在这些交点上或者沿着分割线分布,能让画面更加平衡和富有美感。

比如拍摄风景时,把地平线放在画面的上三分之一或下三分之一处,会让天空或地面有更好的表现。

四、黄金分割构图黄金分割比例约为 1:0618,这是一种被广泛认为具有美感的比例关系。

在摄影中,我们可以将主体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使画面更具艺术感。

五、框架构图利用窗户、门框、树枝等元素形成一个框架,将主体框在其中。

这样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聚焦在框架内的主体上,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六、引导线构图利用道路、河流、栏杆等线条元素,引导观众的视线延伸到主体上。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动感,让照片更具吸引力。

七、对角线构图将主体沿着画面的对角线分布,能够让画面充满动态和张力。

比如拍摄奔跑的人物或者倾斜的建筑物,都可以采用这种构图方式。

八、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让画面更加稳定和均衡,同时也能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

九、留白构图在画面中留出一定的空白空间,让主体更加突出,同时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

这种构图方式常用于拍摄简洁、高雅的主题。

构图核心理论大汇聚!15种构图技法常用构图理论精解

构图核心理论大汇聚!15种构图技法常用构图理论精解

构图核心理论大汇聚!15种构图技法常用构图理论精解常用构图法之水平线构图水平线构图能使画面向左右方向产生视觉延伸感,增加画面的视觉张力,给人以宽阔、安宁、稳定的感觉。

如果天空较为平淡,可将水平线安排在画面的上1/3 处,着重表现画面下半部的景象。

反之,如果天空中有变化莫测、层次丰富、光影动人的云彩,可将画面的表现重点集中在天空,此时可将水平线放置在画面的下1/3 处。

除此之外,摄影师还可以将水平线放置在画面的中间位置上,以均衡对称的画面形式展现开阔、宁静的画面效果,此时地面或水面与天空各占画面的一半。

使用这样的构图形式时,要注意水平线上下方的景物最好有一定的对称性,从而使画面获得平衡。

常用构图法之垂直线构图与水平线构图类似,垂直线构图能使画面在上下方向上产生视觉延伸感,可以加强画面中垂直线条的力度和形式感,给人以高大、威严的视觉感受。

摄影师在构图时还可以通过单纯截取被摄对象的局部,来获得简练垂直线构成的画面效果,使画面呈现出较强的形式美感。

常用构图法之斜线构图斜线构图能使画面产生动感,并沿着斜线的两端方向产生视觉延伸,加强画面的纵深感。

另外,斜线构图打破了与画面边框相平行的均衡形式,与其产生势差,从而使斜线部分在画面中被突出和强调。

拍摄时,摄影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刻意将在视觉上需要被延伸或者被强调的拍摄对象处理成为画面中的斜线元素加以呈现。

常用构图法之对角线构图斜线构图的一种极端形式是对角线构图,即画面中的线条以对角线的形式出现。

在表现单枝的花卉或树木时,这种构图形式能够体现其向上的生长感;如果用于表现运动的对象,则能够增强其动感。

常用构图法之放射线构图根据视觉倾向,放射线能够表现出两类不同的效果:一类是向心式的,即主体在中心位置,四周的景物或元素向中心汇聚;另一类是离心式的,即四周的景物或元素背离中心扩散开来。

向心式放射线构图能够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中心,但同时产生向中心挤压的感觉;离心式放射线构图具有开放式构图的功效,能够使观众对于画面外部产生兴趣,同时使画面具有舒展、分裂、扩散的感觉。

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

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

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1、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安稳、相照应的特点,但其缺点就是过于板滞、缺少改动。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修建、特殊风格的物体。

如下图,拍的是一座桥,根据桥自身对称的特性,十分适合选用对称式构图去拍照。

对称构图法如下这张图中,实际上运用了三分法和对称式构图的组合,在这种带有水面的场景,选用上下对称的构图办法,能够很好地将地上和倒影相结合。

三分法和对称式构图的组合2、三分法三分法构图应该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构图办法。

这个构图办法是用4条直线,将画面分割成9个相等的方格。

这种构图,表现明显,画面简练。

目前,绝大多数的数码相机乃至是手机都内置了九宫格辅佐构图线,它适合应用于各种拍照体裁,最常运用的就是景色、人物等。

如下这张例图中,分别将画面中的主体树木,水平线是放在结构线的部分,这就是十分典型的三分法构图,令画面主体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

3、结构式构图挑选结构式远景,能把观众的视野引向结构内的景物,杰出主体,一起也能制造出纵深感。

将主体影像包围起来,构成一种结构可营建一种神秘气氛,就好像一个人从藏匿处偷偷窥视某个当地。

结构式构图有助于将主体影像与景色融为一体,赋予相片更大的视觉冲击。

下面的这张图拍照于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画面中,拱门框住了圣马可教堂和钟楼。

透过拱门框住景色,是文艺复兴时期常用的绘画办法。

结构式构图结构不一定是拱门和窗户,它还能够是树干或许树叶,下图拍照于爱尔兰的基尔代尔郡,用树干和草地框住远处的桥和房子,让画面增加了一种深度。

4、引导线引导线构图法,就是运用画面中的线条去引导观者的目光,让他的目光终究能够会聚到画面的焦点。

当然引导线并不一定是具体的线,只需是有方向性的、连续的东西,咱们都能够称之为引导线。

在现实生活中,路途、河流、规整摆放的树木、色彩、阴影乃至是人的目光都能够作为引导线运用。

如这张埃菲尔铁塔的相片,运用铺路石作为引导线,将观众的目光带到埃菲尔铁塔上,在这个画面中还一起运用了中心对称构图法。

13种构图方式

13种构图方式

13种构图方式构图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照片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方式。

在摄影中,有许多不同的构图方式可以用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照片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13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并探讨它们在摄影中的应用。

1. 中心构图。

中心构图是将主题放置在照片的中心位置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使主题成为照片的焦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中心构图通常用于拍摄对称的场景或主题,如建筑物或风景照片。

2. 黄金分割构图。

黄金分割构图是将照片分为三个部分,主题位于其中一个黄金分割点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使照片看起来更加平衡和和谐,吸引观众的目光。

3. 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将主题放置在照片的对角线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增加照片的动感和层次感,使照片更加有趣。

4. 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将照片分为九个相等的部分,主题位于其中一个交叉点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使照片看起来更加平衡和谐,吸引观众的目光。

5. 纵向构图。

纵向构图是将照片的长边放置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高大的主题,如建筑物或树木。

6. 横向构图。

横向构图是将照片的长边放置在水平方向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宽广的场景,如风景照片或人物肖像。

7. 剪影构图。

剪影构图是将主题置于明亮的背景之前,使主题成为黑色轮廓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创造出神秘和梦幻的效果。

8. 窄景深构图。

窄景深构图是利用大光圈拍摄,使主题清晰而背景模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使主题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目光。

9. 宽景深构图。

宽景深构图是利用小光圈拍摄,使整个画面都清晰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需要展现细节的场景,如风景照片或静物照片。

10. 纵向构图。

纵向构图是将照片的长边放置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高大的主题,如建筑物或树木。

11. 空间构图。

空间构图是利用主题和背景之间的空间关系来构图的一种方式。

摄影构图技巧与原则大全

摄影构图技巧与原则大全

摄影构图技巧与原则大全摄影构图是指在拍摄过程中,通过合理地安排和布局图像元素,使照片具有艺术性和吸引力。

在摄影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可以决定照片的效果和观感。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摄影构图技巧和原则,希望对您的摄影创作有所帮助。

一、对角线法则对角线法则是指将图像划分为两个对角线,然后将主要的图像元素放在对角线上,利用对角线的动感和平衡感来增强照片的吸引力。

对角线法则可以让照片具有更多的层次和动态感,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二、黄金分割法则黄金分割法则是指将画面分割成长方形的两个部分,比例约为1:1.618,然后将主要的图像元素放在边界交叉点上。

黄金分割法则可以使照片更具平衡感和美感,使画面更加和谐,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是指在构图过程中,通过将图像元素垂直或水平对称排列,使画面更加稳定和平衡。

对称与平衡可以使照片具有更强的整体感和观赏性。

四、前景的运用在摄影中,通过在画面前景中加入一些图像元素,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合理运用前景可以使照片更具立体感和丰富性。

五、线条的运用线条在摄影构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和增强照片的动感。

通过运用直线、曲线等各种线条形式,可以使照片更富有变化和韵律感。

六、颜色的运用颜色是摄影构图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通过合理运用颜色的对比、搭配和协调,可以增加照片的情感表达力和视觉冲击力。

七、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构图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可以对照片的效果和氛围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光、人工光等各种光线形式,可以使照片更具立体感和表现力。

八、重点突出在摄影中,通过将一个或几个主要的图像元素放在画面中心或者其他显眼的位置,可以使其在视觉上更加突出。

重点突出可以使照片更具焦点和吸引力。

九、取景角度摄影的取景角度是影响照片呈现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可以使照片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观感。

综上所述,摄影构图技巧和原则是摄影创作中必备的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1/13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13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13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富于韵味和情趣。

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13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13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

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13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

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

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13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

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13S型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13九宫格构图。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小品式构图。

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

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

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13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

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13垂直式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13/13对分式构图。

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

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

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三招摄影构图的小技巧让菜鸟变高手摄影构图的画面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以下的体会:一把椅子倾斜了给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担心坐下去会摔跤。

而大多庄重、尊严的东西又是很对称的,比如古代宫殿门口的石狮子,给人以尊严和雄伟,它是成双存在的,给人以对称美的感觉。

因此,摄影作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

1、对称和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

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

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常可见到,特别在舞台摄影中用的较多。

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都不是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

因为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的,拘谨的和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为多。

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

而均衡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

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的对比。

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

画面结构的均衡,除了大小、轻重以外,还包括明暗、线条、空间、影调……等均衡的作用。

2、构图中的主次关系拍摄生活照片,主要是以人物为主,因此在设计画面时要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人物与背景的关系。

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化,但陪体不能喧宾夺主;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动不必要的东西,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

有些人物照片被杂乱的背景所淹没,主体的人物被挤到一边,这是很遗憾的事。

在照片画面的主次关系上可以掌握以下两点: ·如果遇到杂乱的背景,可以采取放大光圈的办法,让后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

·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拍摄,避开杂乱的背景,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3、构图中“黄金分割”的运用所谓“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A:B=B:A+B,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提5:8的比率来表示,对于实用,尤其是摄影的构图来说,已经是足够准确了。

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

黄金分割的作用:·1.处理好画面的稳定感:稳定在摄影作品中一般指景物的水平线、垂直线是否正确。

·2.处理好画面的空白:空白指画面上的空间,一般在拍摄动体照片时,必须注意运动方向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白,这样有助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

在人物拍摄时,人物视线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就不会留下阻碍的感觉。

·3.调整视觉重点的位置:照片上最能吸引人的那一部分,就是视觉中心。

若要突出主体形象,就要安排在视觉中心的位置上。

摄影技巧视频剪辑资料摄影是一门技术,同样也是经验的积累。

下面是无数摄影师的经验汇聚而成的十二条最经典、最实用的摄影技巧,将其熟记于心,将帮助你应对很多难以掌控的拍摄场景,推荐收藏。

1.阳光十六法则(Sunny 16 Rule)阳光十六法则“阳光十六法则”是在没有测光表时,正确估算日光下曝光数值的方法,所以这条法则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合使用。

将光圈设为F/16,快门与ISO同步,或者略快。

如,ISO设为100时,快门应该设为1/100秒(1/125秒)。

所以,根据这个法则,在海滩上摄影时,应该使用F/22光圈,在多云时应使用F/11光圈。

2.月光11、8和5.6法则(Moony 11,8and 5.6 Rules)月光法则如果你想拍摄月亮,那么这里有一条很好的法则。

快门与ISO同步的时候,拍摄满月用F11光圈,弦月的时候用F8光圈,新月则使用F5.6光圈。

3.相机抖动法则(Camera Shake Rule)当你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的速度不能小于镜头焦距的倒数。

如果快门速度越慢,那么拍摄抖动时就越可能降低锐度。

如果用50mm焦距的话,快门就要达到1/60秒以上为宜,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

4.灰板法则(Anatomical Gray Card)18%灰板18%中灰版随身携带18%中灰板是拍摄的利器。

可是如果身上没有灰度板怎么办呢?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进行测光,然后加一档曝光。

5.景深法则(Depth of Field Rules)景深原理:后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后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

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

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6.数码冲印尺寸法则(Largest Digital Print Rule)如果你想把你的作品打印成大尺寸的照片时,照片的尺寸不能大于数码图片的长宽像素各除以200,如果你对作品要求很高,那么至少得除以250。

7.曝光法则(Exposure Rules)在处理数码照片时,最普遍的法则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低光区随他去。

可是当处理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的时候,你最好增曝一档。

8.快速闪光输出法则(Quick Flash-fill Rule)当你的相机不能自动输出控制的闪光灯时,将闪光灯的感光度设为胶卷的二倍。

如果对主体测光,机身选择光圈整档,闪光灯设为同样的光圈。

这样,照片的阴影区会比主体的亮度低一档。

9.闪光距离法则(Flash Range Rule)这个法则很简单:距离乘以2,感光度乘以4。

例如,你的闪光灯在ISO100时,有效距离为20米。

如果你想使闪光灯的距离达到40米时,则需要提高感光度到ISO400。

10.像素翻倍法则(Megapixel Multiplier Rule)如果你想使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增倍,那么很简单,就是要像素翻两番。

11.捕捉动态法则(Action-stopping Rule)动态法则这条法则是根据角度与速度的经验公式而来的。

如果物体沿着镜头的轴线运动你能够用1/125的快门捕捉下,那么它追至于镜头轴线的运动能用1/500秒捕捉下来。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称45度运动,只需要1/250的快门速度。

12.日落法则(Sunset Rule)日落法则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但是不能让太阳出现在你的取景器中。

如果想让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可以在曝光补偿中减1。

相机测光模式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大多数都具备这几种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

这几种测光方式基本可以应付目前所有的拍摄,但是在影楼以及一些专业场合或者广告拍摄,摄影师依旧依赖测光表的数值来进行拍摄。

一、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或简称:测光中央平均测光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测光模式,几乎所有的相机生产厂商都将中央平均测光作为相机默认的测光方式。

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内容是最重要的。

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

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格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

例如尼康的相机采用的就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尼康相机的中央部分测光占据整个测光比例的75%(这个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渐延伸至边缘的测光数据占据了25%的比例。

在大多数拍摄情况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测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摄的主体不在画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条件下拍摄,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用了。

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