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窍不通_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一窍不通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一窍不通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一个人对某种事情一点儿也不懂,毫无头绪或者没有任何经验。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或者某种技能完全不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传说,古代有一个叫做“孟贲”的人,他非常聪明,但是他的头顶上却没有窍,因此他对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一窍不通。
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就用“一窍不通”来形容那些对某种事情一无所知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对某种技能或者某个领域完全不了解的人。
例如,一个人对于计算机编程一窍不通,他可能会感到很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
同样,一个人对于金融投资一窍不通,他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进行投资。
总之,一窍不通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成语,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种事情一点儿也不懂,毫无头绪或者没有任何经验。
对于那些想要学习新技能或者了解新领域的人来说,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
励志的历史成语典故故事_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

励志的历史成语典故故事_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蕴含了众多富有哲学的历史成语典故,这些故事教会了我们众多的道理。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励志的历史成语典故故事_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励志的成语典故【1】一窍不通出处:《吕氏春秋·过理》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于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承矣。
【释义】:“窍”通气的窟跃窟窿,古人把两眼、两个鼻孔、两个耳朵和嘴称为七窍。
七窍中没有一个窍是通气的,比喻对事物不理解;一点也不懂。
【故事】:殷纣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是一个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
他整日胡作非为,并不尽心朝政,沉湎于酒色,轻信宠纪担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
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
比干知道此事后,又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
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
纣王愤怒地嚷道:“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出心来看个究竟!”纣王果真杀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
孔子说起这件事,感叹道:“纣王心窍不通,如果通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励志的成语典故【2】一丘之貉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人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
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
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惮最先向宣帝报告。
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
杨惮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意见。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有着固定的结构方式和特定的文化内涵。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一窍不通的意思:【解释】: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纣王,是商朝时一位昏庸暴戾的君主,他十分宠爱他的妃子妲己。
一天到晚只知道和妲己饮酒作乐,既不理会朝政,也不管老百姓们的痛苦;同时,他还听信宠妃妲己的话,杀害了不少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因此,各地的诸侯都想推翻他。
纣王的叔父比干看见他这样昏庸,便费尽心机的苦谏,劝他不可沉迷酒色,不要屈害忠良,枉杀无辜,应该振作起来,为国家和百姓做点有益的事情。
妲己知道之后,十分的气愤,心中想道:“比干不除,我的地位终将不能稳固。
”于是,她便对纣王说:“比干成天干涉我们俩的生活,谁知道他是不是另有目的?如果他真是忠良的话,为什么不叫他自己胸膛剖开,取出心肝来看看呢?”纣王被妲己迷住了,竟不分是非好坏,赐比干剖胸而死。
这则故事,在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并且加了注,它的全语是这样的:“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一窍不通”就是从上面的话引申而来的,用来讥笑人家的愚蠢和胡涂,同时也可以比喻人对某种技艺学术的一无所知。
一窍不通造句:1) 对于绘画艺术,他是一窍不通。
2) 我对原子核物理学一窍不通。
3) 我对绘画艺术一窍不通。
4) 你们一谈论政治,我就一窍不通了。
5) 我对计算机硬件一窍不通。
6) 除了我的工作,别的事我一窍不通。
7) 我对那钢琴是一窍不通。
8) 我补充了一句,可是我对于地产一窍不通。
9) 他们一谈起经济学,我就一窍不通了。
10) 即使对英语文法一窍不通,你肯定还是可以藉由不断的学习而进步。
11) 造句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12) 谈到跳舞,我真是一窍不通。
13) 他们喜欢照本宣科和高谈阔论,对经营一窍不通。
14) 我对计算机的修理一窍不通,可老板却突然让我负责计算机修理工作。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故事一:从前有个书生,整天埋头读书,对外面的世界那可是一窍不通啊!就像一只只知道待在洞里的老鼠,从来没见过阳光。
有一天,他朋友拉他去街上逛逛,看到别人在表演杂耍,他居然问那是在干嘛,天哪,这不就是典型的一窍不通嘛!比如你要是从来没玩过游戏,别人跟你说游戏技巧,你不也会一头雾水嘛!故事二:话说有个土财主,钱倒是有不少,但对于做生意的门道那绝对是一窍不通。
有次他听别人说贩丝绸能赚钱,就傻乎乎地进了一大批货,结果根本不知道怎么推销,最后全砸在手里了!这不就跟那些不懂时尚却去开服装店的人一样嘛,肯定得碰壁呀!你说可不可笑!故事三:在一个小镇上,有个小伙子对音乐一窍不通,却偏偏想去学乐器。
人家吹拉弹唱,他在那手忙脚乱,就如同鸭子听雷似的。
可他还不死心,非得继续折腾。
你想想,要是你对画画一窍不通,却要去参加绘画比赛,那不是自讨苦吃嘛!故事四:曾经有个士兵,对兵法一窍不通,上了战场就瞎冲瞎撞。
就跟没头苍蝇似的,自己都不知道在干啥。
他的同伴说啥他也听不懂,这不是典型的一窍不通嘛!你说要是你对编程一窍不通,却要去搞软件开发,能行吗?那肯定不行啊!故事五:有个富家小姐,对做家务那可是一窍不通。
有次家里的下人都不在,她想自己煮个粥都搞砸了,锅都差点烧穿了!这就好比一个对做饭一窍不通的人,想做出美味佳肴,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呀!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啥都不会干的人呢?故事六:村子里有个老大爷,对新科技产品一窍不通。
给他个智能手机,他都不知道咋用,看半天也摸不着头脑。
就像让一个原始人去操作电脑一样,那肯定搞不定啊!哎呀,想想就觉得有意思呢。
故事七:有个年轻人对种地一窍不通,却异想天开要去当农民。
别人播种他发呆,别人浇水他闲逛,这不是胡闹嘛!这就跟那些对游泳一窍不通还非要去挑战大海的人一样,能有好结果吗?故事八:在一个学校里,有个学生对历史知识一窍不通。
老师提问啥都答不上来,那场面尴尬得哟!就如同一个对地理一窍不通的人,连自己国家有几个省都不知道一样。
带有“一”字的成语典故5篇

带有“一”字的成语典故5篇“一”是古代成语故事里面经常出现的字,那么关于“一”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含“一”的成语故事精选,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成语】:一窍不通【拼音】:yī qiào bù tōng【解释】: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成语故事】:纣王,是商朝时一位昏庸暴戾的君主,他十分宠爱他的妃子妲己。
一天到晚只知道和妲己饮酒作乐,既不理会朝政,也不管老百姓们的痛苦;同时,他还听信宠妃妲己的话,杀害了不少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因此,各地的诸侯都想推翻他。
纣王的叔父比干看见他这样昏庸,便费尽心机的苦谏,劝他不可沉迷酒色,不要屈害忠良,枉杀无辜,应该振作起来,为国家和百姓做点有益的事情。
妲己知道之后,十分的气愤,心中想道:“比干不除,我的地位终将不能稳固。
”于是,她便对纣王说:“比干成天干涉我们俩的生活,谁知道他是不是另有目的?如果他真是忠良的话,为什么不叫他自己胸膛剖开,取出心肝来看看呢?”纣王被妲己迷住了,竟不分是非好坏,赐比干剖胸而死。
这则故事,在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并且加了注,它的全语是这样的:“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一窍不通”就是从上面的话引申而来的,用来讥笑人家的愚蠢和胡涂,同时也可以比喻人对某种技艺学术的一无所知。
【成语】:一丘之貉【拼音】:yī qiū zhī hè【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
一个土山里的貉。
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成语故事】:汉朝汉宣帝时,有个很有名的人叫杨恽,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母亲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养,少年时在朝廷中的名气就很大,因为向汉宣帝举发大将霍光谋反,被封为平通侯。
汉朝当时的社会贿赂风气很严重,有钱人用钱行贿,可以到处玩乐,没钱贿赂的人就要一年到头辛苦地工作。
因此他大力革除了这些弊病,整顿了朝廷的不良风气,获得人们的称赞。
擀面杖吹火歇后语

擀面杖吹火歇后语一窍不通一窍不通的词语解析[释义] 窍:洞;这里指心窍。
一窍都不是贯通的。
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语出] 元·张国宝《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啊;这老爹一窍也不通。
”[正音] 窍;不能读作“qiǎo”。
[辨形] 窍;不能写作“窃”。
[近义] 一无所知目不识丁[反义] 无所不知全智全能[用法] 用作贬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一无所知”。
都含有“一点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意思。
但~偏重在“明白”;常用于知识方面;“一无所知”偏重在“不了解”;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也可以用于知识方面;使用范围较广。
[成语故事]原文:《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补充: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一窍不通造句1、他的围棋下得很好,至于桥牌可一窍不通。
关于一窍不通的歇后语

关于一窍不通的歇后语歇后语一窍不通:棒槌(洗衣时用以捶打的木棍)吹火一窍不通抱着擀面杖当笙吹一窍不通扁担吹火一窍不通耳聋鼻塞嘴哑一窍不通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实心竹子吹火一窍不通弯扁担吹火一窍不通眼瞎耳聋鼻塞嘴哑一窍不通拓展:一窍不通的词语解析[释义] 窍:洞;这里指心窍。
一窍都不是贯通的。
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语出] 元·张国宝《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啊;这老爹一窍也不通。
” [正音] 窍;不能读作“qiǎo”。
[辨形] 窍;不能写作“窃”。
[近义] 一无所知目不识丁[反义] 无所不知全智全能[用法] 用作贬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一无所知”。
都含有“一点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意思。
但~偏重在“明白”;常用于知识方面;“一无所知”偏重在“不了解”;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也可以用于知识方面;使用范围较广。
[成语故事]原文:《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导语:一窍不通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出自:《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商朝有个非常残暴的国君叫纣王,他不理朝政,荒淫腐化,极端奢侈。
纣王宠幸妲己,和她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
他还听信妲己的谗言,杀害了不少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使得朝野上下怨声不断。
纣王的叔父比干是正直善良的人。
看着纣王犯下诸多罪孽,他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多次跑去劝谏纣王,希望纣王改邪归正,重整超纲,勤政为民。
梅伯也是一位忠臣,因为正直敢言而经常令纣王不快,后来纣王听信妲己的谗言,便无情地杀害了梅伯,还残忍地命人将其尸体剁成肉酱。
看到纣王这么昏庸无道,比干就极力劝谏纷王不要错杀无辜,专妲己,听信谗言,误国误民。
妲己得知比干如此劝谏纷王,怀恨在心,就想寻找机会加害比干。
有一天,妲己对纣王说:“大王,比干不是自称忠臣吗?怎么才一能证明他是忠心的呢?不如把他胸膛剖开,掏出他的心来看一看。
”纣王听后,称赞道:“爱妃真是聪明,我要看看比干的心有多忠诚。
”纣王即下令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
这件事被记录在《吕氏春秋》中,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封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杀死比干这样的糊涂事了。
”一窍不通释义:七窍中没有一个窍是通气的。
比喻对事物一点儿也不理解,一点儿也不懂。
窍,通气的窟窿。
古人把两眼、两个鼻孔、两个耳朵和嘴称为“七窍”。
一窍不通出处:《吕氏春秋。
过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成语故事-一窍不通
原文:《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 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