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危重症识别与处理及危重症管理

合集下载

妇产科常见危急重症病情评估及早期症状识别

妇产科常见危急重症病情评估及早期症状识别

2
第二部分:初步处理原则
一、识别; 二、对急症的快速反应; 1、急症的初步处理: 1)让患者平静,医务人员的思考要有逻辑,关注患者的需要; 2)要时刻有人关注患者; 3)专人负责,以免造成混乱; 4)呼救,请相应科室会诊。 5)如患者昏迷需评估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及循环情况; 6)如已休克,立即抢救;如怀疑休克,立即治疗;如没有休克 可能发展成休克,应立即做好休克防治工作。
4、转诊过程中,陪同并给予转诊前转诊途中的的处理。
3
第三部分:及时转诊级转诊时机
出血休克患者转诊前处理: 1、平卧位,保暖、吸氧、避免剧烈震动,观察生命体征; 2、保持静脉通道,应用宫缩剂,抗生素; 3、局部压迫止血,观察子宫收缩及外出血情况; 4、转诊一次到位。
建立完善的急救机制和组织、培训, 精湛的急救技能和及时有效的转诊是降 低孕产妇及围生期死亡率保证母婴安全 的最重要措施!
产科急重症可归结为妊娠时继发于产科并发症或合并症的严 重危急状态,即 4P[preeclampsia( 子痫前期) 、 postpartum hemorrhage ( 产后出血) 、preterm birth ( 早产) 、pregnancy-related disease( 妊娠相关疾病) ] 疾病。
初 步 处 理(表1)
初 步 处 理(表2)
初 步 处 理(表3)
初 步 处 理(表4)
3
第三部分:及时转诊级转诊时机
转诊原则:
1、就近寻求可获得救治的助产机构;
2、危重急症争取转诊一步到位,避免在转诊中的延误;
3、凡是高危妊娠应在二级以上助产机构分娩,村医及乡镇卫 生院应对所有孕妇进行危险因素筛查评分,评分在5分者可以 在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分娩,10分以上者应动员和护送到县 级以上医院分娩。

产科危急重症工作制度

产科危急重症工作制度

产科危急重症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质量,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原则1. 坚持首诊负责及就地就近抢救原则,尊重病人知情选择的原则。

2. 建立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凡有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优先安排。

三、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内抢救组织架构1. 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内抢救由我院产科急救小组负责,急救小组组长由产科主任担任,副组长由主治医师担任,组员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护士、助产士等组成。

2. 急救小组负责制定危急重症孕产妇的救治方案,指导临床救治工作,组织救治过程中的培训和演练。

四、抢救流程1. 抢救人员应严密观察孕产妇病情,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及效果。

2. 对于病情中出现的新问题难以处理时,应及时通知急救专家组成员进行院内、院外会诊,同时继续采用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诊治。

3. 其他相关科室如:药剂、辅检、后勤等应全力配合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五、急救药品管理制度1. 抢救用药应做到“四及时”:及时备齐、及时传递、及时使用、及时补充。

2. 抢救药品应定点放置,标识清晰,保持有效期内,定期检查,确保抢救时药品的使用安全。

六、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1. 抢救结束后,抢救负责人应及时向产科主任报告抢救经过,并将抢救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2. 产科主任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七、孕产妇急救小组工作制度1. 孕产妇急救小组定期开展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治能力。

2. 急救小组成员应掌握孕产妇危急重症的识别、处理流程,提高急救技能。

八、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1. 建立孕产妇急危重症病例库,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病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2. 定期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救治效果,制定改进措施。

危重症孕产妇管理制度细则

危重症孕产妇管理制度细则

危重症孕产妇管理制度细则一、总则为了保障危重症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水平,规范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相关医务人员。

二、管理组织与职责(一)成立危重症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妇产科、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内科、外科等相关科室的负责人。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危重症孕产妇管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工作,保障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各科室职责1、妇产科负责危重症孕产妇的孕期保健、产前检查、产程监护和产后随访。

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案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急诊科承担危重症孕产妇的急诊接诊工作,快速评估病情,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和抢救。

3、麻醉科负责危重症孕产妇手术的麻醉工作,保障麻醉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4、重症医学科接收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的生命支持和监护治疗。

5、内科、外科等相关科室根据病情需要,参与危重症孕产妇的会诊和治疗,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三、危重症孕产妇的识别与评估(一)建立危重症孕产妇的识别标准根据孕产妇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制定明确的危重症孕产妇识别标准,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

(二)规范评估流程医务人员在接诊孕产妇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按照识别标准对孕产妇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为危重症孕产妇。

(三)加强孕期保健中的评估在孕期保健过程中,对孕产妇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动态评估病情变化,对可能发展为危重症的孕产妇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四、救治流程(一)建立绿色通道医疗机构应为危重症孕产妇建立绿色通道,确保其能够得到及时、优先的诊疗服务。

在急诊科、妇产科等相关科室设置明显的标识,简化就诊流程,缩短等候时间。

(二)多学科会诊一旦确定为危重症孕产妇,应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

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

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

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孕产妇急危重症是指在孕产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或者突发疾病,如子痫、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等,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孕产妇和胎儿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首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团队。

该团队应该由不同科室的专家组成,包括妇产科医生、产科护士、麻醉科医生、重症监护室医生等。

他们应该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了解最新的治疗流程和技术,以提高危重症处理的水平。

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孕产妇急危重症治疗流程。

这个流程应该包括孕产妇急危重症的识别、评估、处理和转诊等环节。

识别环节要求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判断孕产妇是否属于急危重症,评估环节要求医护人员能够迅速评估孕产妇的病情严重程度,处理环节要求医护人员能够迅速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转诊环节要求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将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孕产妇转诊到相应的专科医院。

另外,应建立一个孕产妇急危重症治疗指南。

该指南应该包括不同急危重症的治疗方案、用药选择、治疗的时机和方法等内容。

这样可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使得他们在处理孕产妇急危重症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依据。

此外,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记录每个孕产妇急危重症的相关信息,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和效果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孕产妇急危重症的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效果等。

这样可以为改进治疗方案和提高病情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最后,应进行宣教和培训工作。

针对不同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群体,开展相关的宣教和培训活动,提高他们对孕产妇急危重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对于医护人员,可以组织定期的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对于患者和家属,可以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管理孕产妇急危重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应该包括建立管理团队、制定治疗流程、建立治疗指南、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开展宣教和培训等环节,以提高危重症处理的水平,减少孕产妇的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

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

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

目录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 (3)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 (3)高危孕产妇急救管理制度 (4)孕产妇重症监护制度 (4)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 (5)急危重病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5)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报告制度 (6)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7)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病人制度 (8)临床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8)妇女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10)业务培训制度 (11)孕产妇、围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11)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制度 (11)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制度 (12)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1、各科室医务人员应按各科室工作制度及各班的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工作。

2、对妇产科(危、急、重、抢救)病人建立登记并进行随访。

3、及时了解妇产科(危、急、重、抢救)病人的住院治疗情况。

4、对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人,要尽早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进一步有效的治疗措施.5、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积极组织、协调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抢救.6、督促检查会诊治疗方案的落实情况。

7、对疑难病例治疗效果仍不满意,需外院会诊者,及时联系外院会诊或转院事宜.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1、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转诊接诊原则上按本制度第三条执行.2、有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并需转诊者,应转往上级医院。

3、转院前应先通知接收医院产房或妇产科重症病房,并简要叙述病情;同时要有熟悉病情的医生或护士护送,携带转院记录等相关资料;护送人员应在介绍完病情并办理好相关转诊手续后方可离开。

4、接诊医院应及时告知转院方拟接收病人的具体地点,并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接诊。

5、本县医疗单位间的会诊转诊按本制度执行.高危孕产妇急救管理制度1、孕妇早孕建卡时,应对孕妇进行高危评分及初筛。

2、高危孕产妇要专册登记,并在孕产妇健康手册上作好记录,加盖高危标志,实行专案管理。

3、未按约来诊者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追踪随访.4、发现新的高危因素需在原高危情况栏中依次填写高危因素及发现孕周。

5、对筛出的高危产妇按其严重程度转到相应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产科危急重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产科危急重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产科危急重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引言产科危急重症是指孕妇在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产生的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观察和护理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产科危急重症的观察要点及护理要点,以帮助产科医护人员更好地处理相关情况。

产科危急重症的观察要点1. 血压监测产妇血压的变化对于早期发现危急重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监测产妇的血压可以通过使用血压计定期测量。

出现高血压可能是产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征兆,需要密切关注。

2. 体温观察产妇体温的改变也可以预示出危急重症的发生。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是不良反应的信号。

通过定期测量和观察体温,可以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3. 呼吸监测产妇的呼吸频率和质量对其健康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呼吸急促、浅表或困难都可能是呼吸系统异常的表现。

定期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以及观察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

4. 心率观察产妇的心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过快或过慢的心率都可能是异常情况的信号。

通过心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脏异常问题。

5. 宫缩观察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宫缩情况也需要密切关注。

宫缩过强或过弱都可能是危急重症的征兆。

通过监测宫缩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6. 尿量观察产妇的尿量可以反映出肾脏功能和体液平衡的情况。

尿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异常状况。

通过监测尿量,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产科危急重症的护理要点1. 保持安静产妇需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刺激和不必要的交谈。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助于产妇恢复和治疗。

2. 维持合理饮食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和摄取足够的水分。

根据医生的建议,避免摄入可能刺激呕吐的食物。

3. 留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4. 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保持产妇所在的环境整洁,加强室内空气循环,及时处理产妇的排泄物和污染物。

5. 注意情绪管理产妇可能会由于病情、药物或外界因素而出现情绪波动。

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

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

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提高孕产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对孕产妇急危重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

第三条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早期识别、及时救治、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孕产妇急危重症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孕产妇急危重症的预防与识别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对孕产妇的定期产检,确保孕产妇的健康状况。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孕产妇的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孕产妇急危重症的隐患,对高危孕产妇应当实行重点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孕产妇急危重症的识别和报告制度,对疑似急危重症的孕产妇应当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章孕产妇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孕产妇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流程,确保孕产妇急危重症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加强对孕产妇急危重症的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孕产妇急危重症的救治预案,定期组织救治演练,提高救治能力。

第四章孕产妇急危重症的抢救与护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孕产妇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确保孕产妇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孕产妇急危重症的护理工作,确保孕产妇在抢救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孕产妇急危重症的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

第五章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质量控制制度,定期对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管理质量。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情况,不断改进管理措施,提高孕产妇急危重症救治水平。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产科危急重症早期识别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产科危急重症早期识别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3体征
危重患者早识别、早重视、早抢救、早告知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危重孕产妇预警指标参考国内外危重 孕产妇早期预警系统中的相关参数,接诊孕产妇必须快速识别以下主要生命体征(证据等级2A,B类推荐) [35-36]。 3.1 体温 发热和低体温(<35℃)是感染的两种表现,发热被认为是对人体有利的反应,低体温与病死率增加相关, 约9%~35%的感染患者会并发低体温表现[37]。孕产妇体温升高可能存在感染、应激等因素,高热前 寒战提示有细菌或毒素吸收入血。发热不是诊断脓毒症的必要条件,但体温异常伴器官功能损害要考虑脓 毒症。疑诊脓毒症,使用产科改良式快速SOFA评分(Obstetrically modified quick SOFA score, omqSOFA)进行初筛(见表2)。若omqSOFA评分≥2时考虑脓毒症,应进一步对多器官功能进行评估, 即产科改良式SOFA 评分(Obstetrically modified SOFA score,omSOFA)(见表3)
1病史及症状
1.1.3 腰背痛 妊娠中晚期轻-中度腰背痛,适当休息多可缓解,合并下肢放射样疼痛应考虑椎间盘突出或坐骨神经痛等, 需请专科会诊。 如发生中-重度或持续加重腰背痛需警惕泌尿系统疾病(证据等级3A,B类推荐)[26]。 妊娠期子宫增大压迫或合并泌尿系结石时,易出现肾积水或输尿管扩张,右肾相对常见。 肾积水合并感染时,常为剧烈难忍绞痛,阵性发作,可伴有血尿、蛋白尿,恶心、呕吐等。当出现高热、 寒战可能合并严重感染,需积极抗感染、必要时放置输尿管支架[27-28],处理不及时可进展为脓毒症, 危及母儿生命。 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管炎、消化道疾病可能会导致中-重度的腰背痛、持续钝痛、胀痛或刀割、撕裂 样痛。罕见病因还有:胸膜炎、肺结核、肺癌、主动脉夹层撕裂、肾脏错构瘤破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痫
处理
1.原则
①控制抽搐:硫酸镁 ② 降颅压
③控制血压
④纠正缺氧和酸中毒
⑤终止妊娠:子痫控制后2小时
2.专人护理
3.观察病情变化:并发症防治
子痫的急救处理
• (1)呼救的同时保持气道畅通 • 患者抽搐时伴有意识障碍,呕吐、呼吸困难等现象。
立即予平卧,头偏向一侧,取出活动假牙,用舌钳将舌 拉出以防舌后坠,同时用开口器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 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防止抽搐时咬伤舌唇。必要时予 吸痰,随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 止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
处理
镇静 解痉 降压 合理扩容 必要利尿 密切监护母胎情况 适时终止妊娠。
重度子痫前期
病情严重的表现 1 血压:收缩压>160-180mmHg,舒张压>110mmHg 2 肾脏: 尿蛋白 >5g/24hr (<300mg/24hr)
少尿<500ml/24hr, 血肌酐升高 3 肝脏: 肝功能障碍(转氨酶升高) 4 凝血功能: 血小板减少, 微血管内的溶血 5 脑: 子痫发作 6 肺: 肺水肿 7 胎儿发育迟缓或羊水过少 8 终末器官受累: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疼痛
要考虑更多,而进入ICU时间更长、花费更高。
始终警惕:血压与出血量不成比例的休克 ——羊水栓塞?腹腔内出血?
产后出血救治路径 静脉通道1~2条,给氧,监测生命体征,留置导尿,记出入量,求助
病史,体查,估计出血量,抗休克同时进行初步诊断
按摩子宫,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检查软产道,胎盘,凝血功能
宫缩乏力
早期诊断产后出血应注意 ——早期预防是关键
• 早期识别并重视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 重视产妇出现的任何症状,并仔细分析 • 严格评估产妇的生命特征,警惕早期产后出血的产妇生命特
征可能仍在正常范围 • 准确测量产后出血,尤其要注意少量持续出血,发现不及时
后果更严重 • 注意隐性出血的发生
处理原则
出现以上情况,治疗效果不佳时,不论胎儿是否成熟, 均应考虑终止妊娠。
子痫
• 临床表现
• 1. 子痫发作时先是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头扭向一侧, 牙关紧咬,接着口角、面部肌肉微颤,四肢肌肉强直, 并迅速发生强烈的抽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约1min 后抽搐暂停,全身肌肉松弛,呼吸恢复但深长而有鼾声, 青紫渐退,陷入昏迷。轻者抽搐1~2次,很快清醒,重 者抽搐频繁,昏迷不醒 。一旦发生子痫,应立即进行抢 救。
12%0
措施
• 重视妇女保健,提供优质孕期和产期护理,包括产科急救 护理
• 孕期和产期加强产科急症的识别和处理 • 必须有完善的设备设施 • 加强女性教育,促进两性平等
急危重症的范畴
• 通常指病人的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六衰”,衰 竭器官越多,说明疾病越危重,(两个以上,称 多脏器功能衰竭),最危重莫过于心脏骤停
主要死亡原因
• 产后出血 • 严重高血压疾病 • 羊水栓塞 • 妊娠合并心脏病
产后出血仍然是导致产妇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 张力性——70%,宫缩乏力 • 损伤性——20%,软产道损伤 • 组织性——10%,胎盘因素 • 凝血性——1%,凝血功能障碍
注意有时多种因素常常
伴随存在!
(1)有与异位妊娠相同的临床表现; (2)腹胀腹穿有血液; (3)胎心、胎动消失; (4)血压下降,脉搏加快或扪不清; (5)子宫轮廓不清; (6)不明原因的血尿,排尿困难; (7)不明原因的昏迷。
重度子痫前期
• 【定义】:患者血压≥160/110mmHg,蛋白≥5g/24小时, 出现头疼、眼花、恶心、呕吐等先兆抽搐症状
抢救原则
• 临床考虑羊水栓塞,应边抢救边做辅助检查以确诊 • 抢救需迅速而果断 • 以纠治呼吸循环衰竭为主 • 恰当进行产科处理
警惕
千万不要把羊水栓塞导致的
产后出血误诊宫缩乏力性出血,延误抢救治疗Biblioteka 正确识别妊娠及分娩期子宫破裂
妊娠期子宫破裂多见于中期妊娠以后,如妊娠有下列症状及 体征者应想到子宫破裂的可能,
• 专业特点:突发性,无法预测,病情难辨别,综 合因素太多;救命第一,先稳定病情再弄清病因; 时限紧迫,病情紧迫,预后差,应争分夺秒;注 重器官功能,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必须全身综 合分析和支持治疗
产科急危症内容
产后出血 子痫抽搐 羊水栓塞 急性心衰 产前出血 胎盘早剥 感染 血栓性疾病(肺栓塞等)
• 【观察重点】 • 1、每1-2小时1次或按照医嘱测量血压,密切注意头疼、
眼花、恶心、胸闷等主诉的变化。 • 2、观察水肿及尿量变化。 • 3、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注意宫缩及宫口扩张情况,勤监
测胎心音。 • 4、注意观察硫酸镁的输入量及速度,有无毒副作用。 • 5、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子痫前期住院
原则
• 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 • 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 • 防止感染和并发症
存在严重问题?
出血量严重 估计不足
始终警惕:血压与出血量不成比例的休克 ——羊水栓塞?腹腔内出血?
休克SHOCK
•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处理 • 谨记 :时间是金THE TIME IS GOLD • 早期简单措施就有良效(补充血容量即可)。随病情进展,
子痫的急救处理
• (2)遵医嘱用药 立即控制抽搐 • 用冲击量25%硫酸镁20ml(5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
危重症识别与处理及危重症管理
引言
• 产科保健的总目标是母婴健康 • 全球性的安全问题,每天有1000妇女死于妊
娠相关的疾病 • 责任重大,风险更大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 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 孕产妇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础下降1/4 •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孕产妇死亡率降到22/10万,婴儿死亡率降到
按摩子宫 宫缩药物 宫腔填沙
盆腔血管 结扎或介 入栓塞术
胎盘因素
排空膀胱处 置胎盘宫缩 药物
软产道裂伤
迅速查找出 血部位,清 除血肿缝合 裂伤压迫止 血
凝血功能障碍
明确病因补 凝血因子抗 DIC输液输 血
严密监测,及时会诊或转诊
子宫切除
广谱抗生素 防治心肾衰竭
温馨提示:1、预防出血比最好的治疗方法更重要。 2、呼叫院内抢救小组,血压下降产后出血患者严重并发症,可接3P原则处理 预测(Predictive),预防(Prevention),个体化(Personnalized)。 3、表示有条件时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