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作品分析11-卒姆托-奥地利伯瑞根兹美术馆

合集下载

大师解读-彼得卒姆托

大师解读-彼得卒姆托

南加州建筑学院洛杉矶分校任教 慕尼黑工业大学任教 杜兰大学任教 起任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教授 哈佛设计研究生院任教
2009 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培养他对手工家具制作的兴趣与设计天赋
对于细节的追求 精细和技巧 初次接触到建筑设计
受到极简主义雕塑家和导师希比尔• 莫霍利- 纳吉影 响
加深对民间传统建筑结构、材料、施工技术的了 解 位于哈尔登施泰因的阿尔卑斯山村,远离尘世
2021/8/3
LOCATION: 苏木维特格 · 格劳宾登州 · 瑞士
2021/8/3
31
MATERIAL: 木材:落叶松板
2021/8/3
32
平面形式:双纽线、拉丁十字、小船的概念
2021/8/3
33
SPACE: 单一的内部空间
2021/8/3
34
SPACE: 单一的内部空间
2021/8/3
阳光
“阳光,天光,从外层空间抵达地球表面,它显赫、强烈而直接。它是全一的光。”
历史·地域·环境
“我满怀热情,希望能设计这样的建筑:最终,建筑自然地发展成为它们所在位置的形式和历史的一部分。”
文化
“我深信:一座好的建筑一定能吸纳人们生活的痕迹,从而呈现出特定的丰富性。”
“对建筑、空间、色彩、感官等影像进行关联的、大胆的、自由的、规矩的、 系统的思考——我认为这就是对设计最恰当的定义。”
培养他对手工家具制作的兴趣与设计天赋 对于细节的追求 精细和技巧
生平简介
1943 1958 1963
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父亲是一名橱柜工匠 在木匠作坊当学徒 在巴塞尔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艺术初级课程和家具设计
1966 作为交换生在普瑞特艺术学院 学习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

建筑师介绍—卒姆托

建筑师介绍—卒姆托

卒姆托——创造灵魂的空间“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王维的诗处处透露出高远、清幽的禅意。

在阿尔卑斯山的山脉里,竟然有也这样的一个建筑师,他笃信严谨、细致、周详、认真;他追求宁静、淡泊、含蓄、和谐;他思考空间、存在、感知、真实。

他的作品来自现实,却超脱世俗;形体简练,却含义隽永;地处偏远,却震撼人心。

参观者千里迢迢,只为亲眼一见,跋山涉水,只求当面膜拜。

鸾翔凤集、钟灵毓秀,瑞士的沃土培养了一批批杰出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马里奥·博塔、赫尔佐格、德梅隆,当然,少不了他,彼得·卒姆托。

卒姆托的建筑独特、精细,他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一切:事物、人群、空气、光线、材料、纹理、空间……。

他的细致与他早年的经历密不可分。

卒姆托的父亲是一个出色的木匠,从小就教导卒姆托:人可以做任何东西,而制作的首要原则便是做一件别人从未做过的物体。

卒姆托虽然没有继承祖传的橱柜制作技术,但却对家中手工家具的制作技术表现出浓厚的热情与超常的设计天赋,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纸做的第一件家具:“在我十八岁那年,我独自创作了我的第一件家具,……,我选择色泽较浅的岑树木做我的床和食柜,通过在前部与后部同样的木材以及同样细致的工作,我让它从各个角度看起来都不错,……我很少加工三条边交汇的地方,我的食橱门尽可能精确地安装在前部的框架上,使它在关闭时几乎呈密封状态,带一点气味的摩擦阻力和几乎听不佳的由于气体泄漏产生的声音。

”看得出来,精细制作的过程让卒姆托身心舒爽,倍感满足。

以至于现在,他每栋不大的建筑都需要数百张精致的细部图之加以说明。

此外,我相信卒姆托从他的木匠生涯中一定受益匪浅,除了细致,他还学到了对材料的理解和不畏困难的心态。

卒姆托重视建筑与场所的联系,尊重历史和环境,这一点又可以从他的个人经历中得到解释。

卒姆托大部分建筑知识是在瑞士东部偏远的格劳宾登州学到的。

他一开始在当地的历史保护委员会担任建筑师,接着担任一个住宅发展机构的测量员。

诗意的建构本质的回归_彼得_卒姆托及其作品解读(1)

诗意的建构本质的回归_彼得_卒姆托及其作品解读(1)

四川建筑 第28卷6期 2008112诗意的建构 本质的回归———彼得・卒姆托及其作品解读熊灿(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摘 要】 彼得・卒姆托是当今世界建筑界深受关注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以简洁、独特、精致而闻名。

文章对卒姆托及其作品进行了合乎当代建筑语境的解读,从建筑形体、功能、材料、空间和场所等方面对其作品和思想进行了分析,以期唤起人们对建筑本质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 卒姆托; 简洁形体; 材料; 静态空间; 场所潜力 【中图分类号】 T U -86 【文献标识码】 A 在20世纪80年代崛起于世界建筑界的瑞士建筑师之中,彼得・卒姆托算不上一位高产的建筑师。

与赫尔佐格和德默隆等以先锋和时尚姿态出现于大众视野的建筑师相比,卒姆托似乎更醉心于以区别常人的思维去探索建筑空间最简单原始的魅力。

他的作品不多,也很少在媒体上演说自己的建筑观点,且与主流建筑思潮保持距离,但他每一件独特、简洁、精致的作品都经过很长时间的设计,体现着建筑师关于本体存在、感知的思考以及对建筑本质的回归与再认识。

与纯粹的建筑理论研究不同,卒姆托对真实的建筑更感兴趣。

他在《现实的魅力》一文中写道:“在我们的知觉和周遭的事物之间有一种相互作用。

我的工作组成我们生存境遇的方式、轮廓,还有材料的存在。

通过我的工作,我塑造着真实,塑造着空间中的氛围,塑造着那些点燃我们知觉的东西[1]”。

正因为如此,对于现实空间维度的深度思考使得卒姆托能够娴熟运用世人熟悉的形体、材料创造出超乎寻常的空间品质,游刃于简洁形体、建构材料、空间张力和场地潜能之间。

1 纯粹形体与建筑功能 卒姆托对简洁建筑形体的追求体现于对建筑功能的合理组织和整合。

在正视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建筑最本质要素的设计丝毫没有掺杂夸张的手法和新奇的噱头,因此,纯净几何体构成的建筑得以实现,透露出卒姆托对形体独特的领悟力和控制力。

为卒姆托赢得密斯・凡・德奖的布列根茨美术馆,以精简到无以复加的形体出现于康斯坦茨湖畔,简单的正方体与水面、街道、广场建立起新的城市空间品质(图1)。

建筑大师彼得·卒姆托作品分析

建筑大师彼得·卒姆托作品分析
Saint Benedict Chapel 教堂建造于1989年,这 是 Peter Zumthor 第一 个得到国际间回响的设 计案,一栋位于瑞士的 Sogn Benedetg 乡村间 的小教堂。
作品欣赏
…Saint Benedict Chapel 圣本尼迪克特教堂
教堂平面是一个椭圆水滴形。 由室内配置看他的水滴形平面 ,在凸出圆的地方就是神坛的 位置,凸显出神坛的重要性。 室内光线由屋顶下缘的环状高 窗投入,在高窗背面有背板延 伸进入室内,因为背板的分隔 出窗户,在室内四周银色的墙 面反射了高窗所投入的光线, 提高了室内明亮度,并且也让 空间溶解变得更宽敞更没有定 形。室内细长的木柱让空间有 次序性。
被精准切割的洞窟结构构成建 筑正面,大窗和阳台的使用让 好风景一览无余。
屋顶上种上草,使建筑完全融 于环境当中,毫无违和感
景色欣赏
…Thermal Baths Vals
建筑思想 Peter Zumthor
回归材料和空间 寻找建筑的永恒性 形式取决于个性
作品欣赏
…Saint Benedict Chapel 圣本尼迪克特教堂
◎建筑的肌肤----片麻岩顺着它的片纹 方向被切成10种不同尺寸的板材,这些板 材被精致地嵌在钢筋混凝土表面。每三种 不同的板材叠合起来,高度皆为15cm。
建筑材料与细部构造
色彩与光影 …Thermal Baths Vals
顶部的特殊处理和立面上的大面 积开洞,使自然光倾泻进来,营 造出温暖的效果。
功能布局
N
总平面图
…Thermal Baths Vals
◆为保证私密性,建 筑没有设计直接对外 的出入口。旅馆与建 筑由山体地下通道相 连,因此旅馆是温泉 浴场的唯一入口。

卒姆托——节点逻辑

卒姆托——节点逻辑

(图片引自网 络)
光线从密封细处渗入,光线昏暗,在大厅里甚至无法辨认出屋顶,墙上都是一片细密的光点,形成游走在大厅里 的光点。每一线光,就像是由天上直接射入的灵光。沿着架在遗址上的木桥小道行走的人,承受着这种可以把精 神带往更纯净平和的气氛,一时之间,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光就成了博物馆的生命。
(图片引自网
木材节点设计
2000年世博会瑞士展览馆——“共鸣箱”,这个由3 万根松木有序叠放组成的“瑞士共鸣箱”,使
人们对材料与建筑本体的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奇特感观。游客可以从任何角度不受限制地进入其中,感触木材 的肌理,嗅闻木料的清香,倾听瑞士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感知自然的阳光、雨滴、清风以及丰富的自然光线变 化,来体验这个北欧国度所特有的民族风情。 (图片引自网
为了使每组玻璃板能在相同的水平和垂直线上安装每块玻璃板的右边在水平方向上往内倾斜一个微小角度大约2同时玻璃板的上边在垂直方向上往内倾斜一个微小角度大约1节点分析确保组装完后的玻璃鳞墙成为横平竖直的墙体这个原则就是玻璃片的左下边总是夹在外夹口1内右下边总是夹在内夹口2内玻璃片的左上边总是夹在外夹口3内右上边总是夹在内夹
(图片引自知
工法特征:砖砌筑的诗意
材料的编织 该建筑结构方式为钢骨架外包双层砖墙,钢骨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砖墙主要作为建筑的围护与装饰体系建 筑砖砌工艺为横砖平砌,其中对建筑工艺表现影响最大的砌筑工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新建墙体与原有残垣断 壁的交界处,另一种是镂空双层墙体的砌筑方式。新建墙体与原有残垣断壁的交界处采用“形式相似”方法 进行“织补”式砌筑。二块新砖的厚度对应一块原有墙体的石材,接缝处用灰浆抹平。新老墙体通过材料模 数自然过渡,既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材料特征,又在外观形式上有着鲜明的区别。

另一种品质_彼得_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另一种品质_彼得_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美术与设计版FINE ARTS & DESIGN 2008/06美学与艺术学研究另一种品质——彼得・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詹和平(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摘 要]彼得・卒姆托新近设计的德国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独特的建筑。

他在圣柯伦巴教堂的遗址上,创造了一座可以感知、体验、沉思的博物馆,使人在其中获得某种宗教情绪,感受到空间、材质、光线、细节及遗址、艺术品的魅力。

此建筑所呈现出来的另一种品质,或许正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复制与拼凑建筑的创作年代所缺失的和要寻求的。

[关键词]彼得・卒姆托;柯伦巴艺术博物馆;体验;感受[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08)06-0092-04收稿日期:2008-08-10作者简介:詹和平(1963- ),男,湖北武汉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设计艺术。

一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因其高品质的建筑设计,近年来引起世界建筑界的广泛关注。

他的作品并不多,但都经过了长时间的精心设计,大多数作品位于瑞士东南部的格劳宾登州(Graubünden),或者附近的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代表作品是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奥地利布雷根茨美术馆。

卒姆托新近设计的德国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Kolumba Art Museum,Cologne)是一件力作。

自1997年赢得设计竞赛,2003年开始建造,直到2007年才告落成,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和心血铸就了这座“反思的博物馆”。

此项目的最大难题是,要将博物馆建在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毁的圣柯伦巴教堂(St.KolumbaChurch)的遗址上。

关于圣柯伦巴教堂,早在公元988年的一份文献中就有记载,以后不断改建和重建,于1500年形成一座哥特式教堂,在1945年被炸毁。

浅析彼得.卒母托的建筑思想及其作品

浅析彼得.卒母托的建筑思想及其作品

现代建筑思潮·课程论文·2014年10月浅析彼得.卒母托的建筑思想及其作品摘要:彼得·卒姆托是当今世界建筑界深受关注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以对材料的精选和高质量的手工艺处理,以及规则的几何形体而闻名。

本文试图对卒母的几件作品,从形体、功能、材料、空间和场所等方面,对其超乎寻常的空间设计和独特的表现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唤起人们对建筑本质的思考。

关键词:卒母托;空间;形体;材料;光1引言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者至上主义的文化时代里,仍能偏居于阿尔卑斯山脉,以一种近乎中世纪的步调,一种仍然与土地、大自然发生关系的步调盖着自己的“小”房子,证明着另外一种价值的存在。

而在他的作品里,能明显感受到那种缺失已久的永恒价值。

面对国内如此浮躁的一个建筑时代,彼得·卒姆托的思想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他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找回我们失去的永恒价值。

2卒母托生平介绍1943 年4月26日,Peter Zumthor (图1)出生于瑞士巴塞尔,他的父亲是一位专门制作家具的木匠,1958年,卒母托曾在一位木匠身边以学徒的身份学习木工相关技术,因为有这层关系,一般认为卒母托从他的父亲身上学习到许多事物以及对于材料的了解等,卒母托自己也领悟到那种不畏艰难的心理,认为工匠应该要克服技术上的问题,然后将作品以最完美的形态呈现出来;1963年,卒母托二十岁時进入了巴塞尔艺术工艺学校学习设计,其后到了美国纽约的普瑞特学院学习,在那里,严格的工艺训练使得他清楚的了解到现代主义的想法和感觉。

彼得。

卒母托的作品尺度都不大,但是他的每一栋建筑物对于基地和整体的计划有着很周详的考虑,反应出不同的感受。

每一個作品都反应出人对于建筑物基本元素、位置、材料、空间和光线的感觉。

24 岁的卒姆托回到瑞士在当地历史保护委员会任建筑师,卒姆托于1979年在瑞士的格劳宾登一个偏僻小镇开办了自己的事务所。

在开办事务所的20年中,卒姆托的作品数量并不多。

大师解读-彼得卒姆托

大师解读-彼得卒姆托

34
SPACE:
单一的内部空间
2016/7/1
35
SPACE:
单一的内部空间
2016/7/1
36
SPACE:
单一的内部空间
2016/7/1
37
LIGHT:
高侧窗的静谧光线
2016/7/1
38
LIGHT:
高侧窗的静谧光线
2016/7/1
39
LIGHT:
高侧窗的静谧光线
2016/7/1
40
Form :
生平简介
1943 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父亲是一名橱柜工匠
培养他对手工家具制作的兴趣与设计天赋 对于细节的追求 精细和技巧 初次接触到建筑设计 受到极简主义雕塑家和导师希比尔• 莫霍利 - 纳吉影响 加深对民间传统建筑结构、材料、施工 技术的了解 位于哈尔登施泰因的阿尔卑斯山村,远 离尘世
1958
1963 1966 1968 1979 1988 1989 1992 1997 1999 2009
2016/7/1
2016/7/1
一层平面
2016/7/1
消防疏散口
主入口
2016/7/1
一层平面
承重结构
2016/7/1
二、三层平面
2016/7/1
Servant space
2016/7/1
Servant space
Served space
2016/7/1
剖面
2016/7/1
2016/7/1
——普利兹克9人委员会评语节选
生平简介
1943 1958 1963 1966 1968 1979 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父亲是一名橱柜工匠 在木匠作坊当学徒 在巴塞尔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艺术初级课程和家具设计 作为交换生在普瑞特艺术学院 学习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 在瑞士格劳宾登历史遗址保护部门担任维修建筑师 建立个人事务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