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如何解读建筑
试谈米开朗基罗建筑领域的作品和精神

试谈米开朗基罗建筑领域的作品和精神一、生平及作品解读。
1.1 米开朗基罗生平简介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拥有深刻哲学思想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得知,米开朗基罗的一生是坎坷和凄凉的,但他从小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得他受益终身。
年仅17岁的他就已经是个具备人文主义思想的小有成就的青年雕刻家了,紧接着就进入了辉煌的创作生涯,先后完成了大量雕刻作品,其中以《大卫》著称。
当年动荡的局势又逼迫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在压力和威胁之下为他人创作拱顶绘制壁画《创世纪》,在16世纪定居罗马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著名壁画《最后的审判》,这时艺术风格已经从早期的古典美转换为沉郁悲壮的艺术风格。
1.2 主要艺术作品思想简要分析这里主要对米开朗基罗的著名作品进行一些赏析。
课堂上所提及的是壁画《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用了四年时间完成的,表现了被审判的人面对审判时产生的不同的情绪和姿态。
画面通过妥善的分割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相互之间联系而又不冲突的故事,展现出了螺旋式的动感,形成了以基督为中心的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在文艺复兴鼎盛时期,他的绘画作品中多体现出新柏拉图主义思。
在我看来,他独创了属于他自己的那种重视心灵感触的米开朗基罗式哲学。
见过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不得不感叹古希腊雕刻所追求的理想美。
《大卫》注重刻画的是人物的精神面貌,具有无敌的力量和崇高的气质。
米开朗基罗一生都将雕塑视为自己的本职,晚年完成的《昼》、《夜》、《晨》、《暮》,向人们传递着自己八十多年来一路走来的坎坷人生,真正做到了与自己艺术生命相始终。
二、从平面到空间的过渡。
2.1 米开朗基罗的建筑观米开朗基罗的建筑观念是建立在对雕塑的深层理解之上的,他的建筑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全面的空间情感体验和精神升华,建筑中流动着的线条与动态,通过体量和敏感的强烈对比营造出一种丰富而变幻的环境,建筑的构件、装饰、质感和材料共同产生出了一段激荡的、热烈的空间叙述,而他深邃的人文情怀和共和的民主理念无处不在。
解读第四代住宅

未来之居住进自然,诗意地栖息在小说《Born in the trees》中,主人公男爵从12岁生日那一天起,突然决定这一辈子都要在树上生活。
作品中关于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一种别样的世界观与哲物观,无不敲打着每一位读者的心。
一直以来,将自我交于自然、融于自然,早已不只是艺术家笔下的烂漫想象,更成为无数人梦里画外都在轻吟浅唱的诗与远方——“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描绘了一幅春暖花开的美好图画,成为多少人共同的诗意与苍茫的向往。
从卢照邻“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的乡间独居,到韦应物“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的生机勃勃,从宋之问“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的尘世繁华,到陈子良“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的岁月悠长,在住房的长河间,人们怀揣着诗意的想象、美好的情怀,游弋了千百年。
而今天,所有关于美好居家和理想住宅的渴望,都复归于“自然”与“人本”。
从几千年的茅草屋历史到近百年前逐渐流行的砖瓦房,再到如今遍地开花的高层建筑,关于居住的探索从未停止。
展望更加美好的明天,所有最诚挚的、献给未来的爱,则将是全面颠覆传统的生态之居。
这些住进森林的房子,不仅承载着人们对于诗意栖息的美好向往,也必将引领着人们“向美而居”,重塑人居新时代。
建筑的诗意与哀愁人类发明建筑,并且不断生产建筑,而这些建筑曾一度将人与自然隔绝。
从远古时期囿于山顶洞中的岌岌自危,到封建时代茅屋秋风的大庇天下,行进在千百年间的建筑艺术,始终在不断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理应保持的合理与适度。
但是今天,在生活之外,我们所希冀的,更是要将建筑作为机制,来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应该让人们去面对和认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和其他物种都是平等的,人们应当去认识和了解如何与其他物种共生。
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筑成为人类和自然之间相连共生而搭起的沟通桥梁,于城市而言,这样的建筑引领着未来,也是今天的我们,所渴盼实现的有希望的建筑。
解读建筑之水之教堂课件

PPT学习交流
17
PPT学习交流
18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32
从第一阶回望 入口处,唯一的 圆弧通透又不是 阻隔效果。
PPT学习交流
33
第一阶顶的巨大十字 产生庄严之感,往外可 见水池树林,随即又步 阶下探,准备进入入教 堂內部。
PPT学习交流
34
主教堂
PPT学习交流
35
建筑内部---光的表现
PPT学习交流
36
教堂内部陈列素雅, 「玻璃墙窗」关闭时, 框架便是教堂的十字架, 展开之后,则由外面水 池的十字架担纲,两者 之间又形成巧妙的交织 互动。
PPT学习交流
11
1.环境分析
“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 脉东北部群山环抱的一块平地上, 周围是浓郁的大片森林、蜿蜒的 溪流。安藤忠雄在设计中着意将 自然界的多种要素如光、影、风 、雨、草、木、水流等引入建筑 之中,给建筑物带来生机和诗意。这些都有别与传统 上将教堂至于高地而人为可以的渲染一种高高在上的 神圣感。而安藤对场所的处理又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 那肃静而不可抗拒的神圣感
PPT学习交流
45
姬路文学馆及其南馆
PPT学习交流
46
PPT学习交流
47
PPT学习交流
48
PPT学习交流
49
PPT学习交流
50
结语
•思想性 •建筑师的品质 •时刻思考着如何唤起风土、传 统、历史等在城市中失去的记 忆
赖特的设计理念

赖特的设计理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
从建筑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说蕴涵的文化。
从一个建筑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
赖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赖特从小就生长在威斯康星峡谷的大自然环境之中,在农场赖特过起了日出而居,日落而歇的生活。
想大自然索取的艰苦劳动中他了解了土地,感悟到蕴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和潜在的生命流,体会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禾口节奏。
赖特还认为住宅不仅要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橱,浴厕和书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他的这一认识使他在新的住宅设计中把火炉置于住宅的核心位置,使它成为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场所。
赖特的观念和方法影响了他的建筑。
赖特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摸索建立空间意义和它的表达,从由实体转向空间,从静态空间到流动和连续空间,在发展到四度的序列展开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戏剧性的空间。
布鲁诺。
塞维说如此评价赖特的贡献:有机建筑空间充满着动态,方位诱导,视和生动明朗的创造,他的动态是创造性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是寻求表现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动本身。
赖特提出了:1.崇尚自然的建筑观赖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自然的综合它们使住房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乎伸人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
就日同人的生命。
这样,居室就在自然的怀抱之中。
他认为:我们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应该反映今天这里的更为生动的人类状况。
建筑就是人类受关注之处,人本性更高的表达形式,因此,建筑基本上是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
2.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
我们不应该无视后代的要求,但更应该寻求现时的欢乐和丰富的生活,革命不能无视过去的创造,但我们应该努力消化吸收使之进入我们的思想。
赖特首先立足于吸收民间传统有价值的东西去创立美国自己的文化,一个例证是住宅的门廊,它最早源于瑞士和帝国的敞廊,后来出现在美国南部种植园主的住宅中,到十九世纪初,美国的住宅普遍采用了门廊作为一个娱乐休息的面积,赖特接受了这一传统构件,但在他的草原式住宅中他不是用门廊围绕住宅内部而是把它用来保持和延长住宅的平面构图,如温斯路住宅。
解读建筑-吐根哈特别墅

谢谢!
人们进出或穿越住宅是会产生一
种有趣的层次感,这是地形造成 的,密斯也正是利用了这点,让 建筑空间不只停留在平面上。
建筑交通流线
交通空间放在建筑的四周,既不破坏空间的流动性,同时给人一种跳 跃感。由于地处斜坡,落位有一点困难,因此将主入口以及车库均放 在临街的二楼,入口隐藏于墙壁和奶白色的半弧形的主楼梯玻璃围栏 之间。通过楼梯下到一楼,一楼则因地形营造了一个通透的空间,平 台和踏步可以直接通向花园,使室外与室内相互流通。
后期作品
巴塞罗那馆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芝加哥,(1939年-1958年) 范斯沃斯住宅(Fransworth House),伊利诺伊州, (1946年-1951年) 湖滨大道860号和880公寓大楼(860 and 880 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芝加哥,(1948年 -1951年) 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曼海姆,德国, (1952-1953年) 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与菲利普· 约 翰逊(Philip Johnson)合作,纽约,(1954年-1958年)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w National Gallery),柏林, (1962年-1968年)
Part4 承上启下
范斯沃斯住宅
自建筑产生以来如何处理好 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就是一个 争论不休的问题,不同的时 期不同的设计总是在形式和 功能两之间摇摆。而相比缺 失的范斯沃斯住宅,
吐根哈特别墅成功地 结合了斯密的功能空 间和开放的流动空间, 在审美层面、功能层 面和文化层面达到了 统一。
吐根哈特别墅
建筑师简介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设计3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优秀3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探究中国建筑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兴趣,使其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教学难点:对文中出现的建筑名词的形象理解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同学们从中找出中国的建筑(图片展示),同学们为什么能从这组图片中一眼看出属于中国的建筑呢?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么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能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简介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
广东省新会县人,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72年。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
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
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三、课文分析1、解题:课文的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哪一个词是关键词?明确:特征2、中国建筑的特征十分丰富,在这篇课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几点基本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这九点基本特征,想一想,这九点基本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总体特征?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明确: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展开的。
哈萨克斯坦建筑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哈萨克斯坦建筑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的一个国家,其建筑设计标准在国内外建筑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哈萨克斯坦建筑设计标准涵盖了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哈萨克斯坦建筑设计标准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建筑行业需求和技术进步。
这些标准不仅在本国的建筑项目中广泛应用,还对国际合作项目和跨国公司的建筑项目产生了积极影响。
哈萨克斯坦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过程经过了广泛的专家讨论和政府监管。
在制定过程中,专家们考虑了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力求为建筑行业提供可行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文章的接下来的章节将详细介绍哈萨克斯坦建筑设计标准的背景和内容,包括标准的主要原则、具体要求以及与其他国家标准的对比。
同时,文章还将探讨哈萨克斯坦建筑设计标准对建筑行业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建筑设计标准的深入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为建筑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指导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将为未来的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介绍和说明。
可以使用以下内容作为参考: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介绍。
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1.1 概述:在这一部分,将简要介绍哈萨克斯坦建筑设计标准的重要性和影响,并提出本文对该标准进行探讨和分析的目的。
1.2 文章结构: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探讨哈萨克斯坦建筑设计标准的背景和内容。
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该标准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建筑设计标准的研究和分析,加深对该标准的理解,并提出关于该标准未来发展的建议。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将对哈萨克斯坦建筑设计标准的背景和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建筑大师作品分析ppt课件

➢ 问题:降低了房子的使用功能。因此密斯面临着一个很 大的矛盾——在流动空间中如何进行功能组织?
➢ 解决办法:在住宅的公共部分使用开放、流动的空间模
式,在私密部分仍然保持封闭的传统空间模式。从而吐
根哈特别墅的一层主要是规则完整的开放空间形式,很
好的表达了“流动空间”的思想;而二层则更注重于功
能上的使用。
纽约州,(1954年-1958年) ➢ 新国际画廊,柏林,(1965年-1968年)
精品课件
➢建筑大师作品分析教学指导书
(一)教学目的
(1)“学大师做设计”; (2)领会大师的建筑思想(包括时代流派、文化内涵); 考量大
师的建筑作品;临摹大师的建筑技法; (3)为顺利过渡和转换,特设置本次作业:大师建筑名作分析。
40?2006revit杯1觋读建筑徽派民居2经典建筑分析理查德?迈耶3觋读经典埃森曼10号住宅?2007revit杯觋读建筑道格拉斯住宅?2008revit杯1觋读建筑拉乔夫斯基住宅2经典建筑觋析罗比住宅3经典建筑分析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和菲利普?约翰逊自宅?2009revit杯1觋读建筑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2苏州博物馆空间认知不分析3认识建筑系列作业流水别墅?2010revit杯1交响寻求流水别墅的空间节奏空间设计2大师作品分析朗香教堂3建筑名作分析不构成马里奥?博塔4经典建筑觋析安藤忠雄建筑对话
(4)现代主义——“现代建筑派” ,建筑师:[美]赖特 ,另,推荐 :“草原式住宅”
精品课件
3.“后现代”大师作品
(1)新现代——“白色派”(“纽约五”),建筑师:[美]迈耶,建 筑作品:[康涅狄格州-达连]史密斯住宅
(2)新现代——“白色派”(“纽约五”),建筑师:[美]埃森曼, 建筑作品:[康涅狄格州-达连]编号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