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洁净区传递窗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05 洁净区传递窗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区传递窗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确保传递窗的清洁,保证洁净区的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2. 范围: 生产区全部的传递窗。
3. 责任:洁净区操作人员、车间主任、QA检查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4。
内容:
4.1 清洁周期:
4.1。
1使用前后清洁消毒
4.1.2每天清洁消毒
4.2 清洁工具:洁净布(不脱落纤维)、毛刷.
4。
3消毒剂:75%的乙醇、0.1%的新洁尔灭
4。
4 清洁方法:
4。
4.1 先清洁洁净级别低的一侧传递窗。
4。
4.1。
1打开传递窗门,先用粘有纯化水的湿洁净布擦拭该传递窗内表面及传递窗门内外表面把手。
4。
4。
1.2 再用干洁净布擦拭该侧传递窗内表面及传递窗门内外表面把手.
4。
4.1。
3用粘有消毒剂的抹布依次擦拭传递窗内表面及传递窗门的内外表面把手,关上传递窗门
4。
4.2打开另一侧传递窗门,依次用湿抹布(粘有纯化水)干抹布和粘有消毒液的抹布,对传递窗门的内外表面和传递窗的外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关上传递窗外侧门。
4.3紫外线消毒
每天生产前消毒30分钟,每次清洁后消毒30分钟
4.4。
4清洁消毒完毕及时填写清洁消毒记录.
4。
5检查
4。
5。
1 清洁、消毒结束后,由QA检查员对清洁结果按照清洁标准进行检查。
检查合格回装。
如不合格,由当班人员再行清洁。
4.5。
2 检查记录备案。
传递窗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本规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建立一个规范的传递窗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洁净区传递窗清洁。
职责:质量管理部、生产部
内容:
1清洁工具:洁净抹布。
2清洁剂和消毒剂:纯化水、75%的酒精。
3清洁频次、要求
3.1 传递窗在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洁、消毒。
3.2 传递窗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洁至传递窗墙面光亮、无污迹。
4清洁方法
4.1用洁净抹布沾纯化水将传递窗内外表面污物擦净。
4.2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
4清洁确认
清洁结束后经班组长确认后挂“已清洁·待用”标识。
5消毒液的配制:配制方法依据消毒液配制管理规程。
6清洁有效期
每次使用传递窗前后都要清洁,超过有效期则进行二次清场并消毒。
7洁具的清洁和存放
7.1擦布用纯化水冲洗干净。
7.2已清洁洁具放在洁具存放间标识的规定位置。
7.3每周末将洁具洗净后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30min用纯化水冲洗后晾置。
1。
洁净区传递窗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建立洁净区传递窗使用和清洁的标准操作程序。
2范围
注射剂车间洁净传递窗的操作和清洁。
3责任
3.1 洁净区班长负责组织本区域操作人员正确实施传递窗的操作和清洁。
3.2 注射剂车间工艺员、质监员负责洁净传递窗的操作和清洁质量的监督和检查,使操作和清洁符合质量要求。
3.3 本区域操作工有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的责任。
4参考文件
SOP文之作业指导文件。
5内容
5.1 洁净传递窗的操作
5.1.1 接通总开关。
5.1.2 打开低级别洁净区的门,将已在拆包间去外包且清洗消毒的物品放入传递窗内,并将门关严。
5.1.3 调节调压器,开启风机,并根据物品大小,复杂程度,调节风速,风淋40
秒。
5.1.4 接通紫外线灯源开关,照射10分钟或至蜂鸣器发出讯号。
5.1.5 关掉总电源开关,在洁净走道内打开窗门,取出物品,将窗门关闭。
5.2 传递窗清洁
5.2.1 每天工作完毕,应清洁传递窗,应在低洁净级别一侧擦洗传递窗内部及窗门、把手及外壁,并用0.1%新洁尔灭擦拭消毒。
5.2.2 每周应将日光灯和紫外线灯拆下清洁和消毒。
5.2.3 每周应用吸尘器对初级过滤器进行清洁。
5.3 注意
5.3.1 洁净传递窗两个门不能同时打开。
5.3.2 要定期更换紫外线灯和高效过滤器。
6培训
6.1 培训对象:洁净区班长、工艺员、质监员、岗位操作工。
6.2 培训时间:二小时。
传递窗洁净传递窗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传递窗洁净传递窗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传递窗,又称飘窗,是一种现代办公室、学校等公共场所常见的结构。
它不仅可以提供自然采光,还可以展示美丽的景色,是许多人所喜爱的工作或学习场所。
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传递窗表面容易积累各种污垢和灰尘,而这不仅会影响视觉效果,还会影响卫生。
因此,对传递窗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至关重要。
此文将介绍传递窗洁净和传递窗安全操作的规程和注意事项。
传递窗的清洁方法传递窗的清洁方法通常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干法清洁干法清洁适用于轻微的灰尘和蜘蛛网的清除。
步骤1.使用软毛刷或吸尘器去除表面的灰尘和蜘蛛网。
2.用干净的软布擦拭玻璃面板表面,特别是表面污垢严重的部分,反复擦拭多次,直到污垢全部清除干净。
湿法清洁湿法清洁适用于浓密的灰尘、污垢和油渍等,需要搭配清洁剂来进行清洁。
步骤1.首先,使用干净的软毛刷或吸尘器去除灰尘和蜘蛛网。
2.选择专用护窗剂或其他清洁剂,按照说明书的配比使用,将护窗剂或清洁剂稀释到适当的浓度。
3.将稀释后的护窗剂或清洁剂倒入喷雾器中,均匀喷在窗户表面上。
4.用干净的软布或海绵擦拭窗户表面,反复擦拭多次,直到表面全部清洁干净。
注意事项无论使用哪种清洁方法,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表面干燥:使用清洁剂清洁窗户后,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干燥的软布或纸巾擦干表面。
2.避免阳光直射:在清洁传递窗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否则不仅会导致清洁剂流失,还会使玻璃表面产生斑点和腐蚀,影响美观。
3.避免过度清洁:频繁清洁传递窗会导致玻璃表面发亮,影响美观,同时也会加速玻璃老化。
因此,一般情况下每隔2-3个月清洗一次就可以了,而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气候恶劣、降雨多等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清洁频率。
传递窗的安全操作规范与传递窗清洁同样重要的是,安全操作规范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以下是一些传递窗的安全操作规范:1.不要将物品堆放在传递窗上,尤其是重物或易碎物品。
2.不要在传递窗上悬挂物品或装饰品,以免影响通风和使用安全。
洁净区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洁净区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洁净区清洁消毒操作规程》一、清洁操作规程1.清洁前准备(1)穿戴符合要求的工作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2)准备清洁工具和消毒液。
2.表面清洁(1)用清洁布蘸取适量清洁剂,擦拭表面,确保彻底清洁。
(2)使用清水冲洗,确保没有残留的清洁剂。
3.设备清洁(1)根据操作手册,拆卸设备,进行清洗。
(2)使用专用清洁剂和工具清洗设备表面和内部。
4.定期清洁(1)制定清洁计划和清洁频次。
(2)定期清洁设备和环境,预防细菌滋生。
二、消毒操作规程1.消毒前准备(1)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2)选用适当的消毒液和消毒工具。
2.表面消毒(1)用消毒布蘸取适量消毒液,擦拭表面,确保彻底消毒。
(2)保持表面湿润,让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
3.设备消毒(1)根据操作手册,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2)确保设备内部和表面都经过充分消毒。
4.定期消毒(1)制定消毒计划和消毒频次。
(2)定期对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毒,确保洁净区清洁无菌。
三、清洁消毒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洁净区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地执行清洁消毒程序。
2.选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液,根据要求进行稀释和使用。
3.清洁消毒后,严格按照规定的干燥时间,确保表面和设备完全干燥。
4.保持清洁工具和消毒工具的干净和完好,避免交叉污染。
5.定期对清洁消毒操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问题。
洁净区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是保障洁净区环境卫生的重要措施,只有严格执行规程,保持洁净区洁净无菌,才能保障生产和实验的质量和安全。
传递窗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4.1.2.特殊情况随时按本规程清洁消毒。
4.2.清洁工具:清洁布、毛刷、橡胶手套、清洁盆。
4.3.清剂:洗涤剂。
4.4.消毒剂:5%甲酚皂溶液、0.2%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溶液、均按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配制。
4.5.清洁方法
4.5.1.十万级及三十万级洁净区传递窗
4.5.1.1.用湿清洁布擦拭清除传递窗内壁各角落、顶棚、紫外灯、传递窗门等处灰尘污迹,污垢堆积处用毛刷、清洁剂刷洗清除污垢,必要时用消毒剂消毒。
4.5.1.2.使用时紫外灯照射消毒。
4.5.1.3.每星期使用后用消毒剂消毒传递窗内外。
4.5.2.清洁后,经QA检查员检查清洁合格,贴挂“已清洁”状态标示卡。
题 目
传递窗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制 定
部门审核
质量部审核
制定时间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 准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
分发部门
质量部
1.目的
确保传递窗的清洁,保证洁净区的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
2.适用范围
适用传递窗的清洁、消毒。
3.职责
使用传递窗的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QA检查员负责监督。
4.内容
4.1.清洁频率
4.6.清洁效果评价:目测传递窗内、外表面无可见污垢及污迹。
4.7.清洁工具清洗及存放:按清洁工具清洁标准操作规程对万级、十万级及三十万洁净区清洁工具清洗,在指定地点晾放。
5.相关文件
《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清洁工具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传递窗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传递窗清洁、消毒操作规程,规范传递窗清洁、消毒方法。
二、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传递窗清洁、消毒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传递窗清洁、消毒。
三、职责:相关负责人对实施本标准负责。
四、内容:1 清洁方法1.1 清洁用具:纱布。
1.2 清洁剂:纯化水。
1.3 清洁方法1.3.1 每次使用后用纯化水洗净的纱布擦洗传递窗内、外表面的灰尘和污垢,转角及弧形处需仔细擦净。
1.3.2 每周用纯化水洗净的纱布擦洗传递窗内、外表面的灰尘和污垢,转角及弧形处需仔细擦净。
2 消毒方法2.1 消毒用具:纱布、丝光毛巾、灭菌脱脂棉。
2.2 试剂及消毒液配制2.2.1 试剂:0.1%新洁尔灭溶液、84消毒液、75%乙醇溶液。
2.2.2 消毒液配制75%乙醇棉球:取灭菌脱脂棉撕成小块并揉捏成团,置于广口瓶内,加入75%乙醇溶液,充分浸润,即得。
84消毒液:取84消毒液1ml,加水60ml(1:60),摇匀即得。
0.1%新洁尔灭溶液:取新洁尔灭溶液1ml,加水至50ml,摇匀即得。
2.3 消毒方法2.3.1 每次清洁后用75%乙醇棉球擦洗传递窗内、外表面,转角及弧形处需仔细擦净。
2.3.2 每周清洁后用84消毒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洗传递窗内、外表面,转角及弧形处需仔细擦净。
2.3.3 传递窗上玻璃用干丝光毛巾擦亮。
2.3.4 开紫外灯杀菌消毒0.5小时。
2.3.5 75%乙醇溶液与0.1%新洁尔灭溶液每月交替使用。
3 注意事项3.1 开启紫外灯时,传递窗双门需关紧。
3.2 消毒剂对手有刺激、腐蚀,使用时需戴上乳胶手套。
4 记录每周清洁、消毒后需在相关使用记录上登记。
洁净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洁净区清洁消毒管理规程,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卫生及产品质量 2. 合用范围合用于所有洁净区的控制3. 职责洁净区操作人员实施、生产主管、质检员负责监督4. 工具5. 清洁频率及范围:5.1 每天清洁5.1.1 每天生产操作前、工作结束后进行 1 次清洁,直接接触产品设备表面清洁后 再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5.1.2 清洁范围:用纯化水擦拭墙面、门窗、地面、室内用具及设 备外壁污迹。
5.2 每周清洁5.2.1 每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 1 次。
生产部 质量保证部 提取车间注射剂车间OS-HM-001-00质量保证部5.2.2 清洁范围:用纯化水擦洗室内所有部位,包括地面、废物贮器、地漏、灯具、排风口、顶棚等。
5.3 每月清洁每月的生产结束后,进行大清洁消毒 1 次,包括拆洗设备附件及其它附属装置。
5.4 消毒根据室内菌检情况,决定消毒频率。
6.清洁程序6.1 临近正常清洁周期,提前在清洁室配制好所用清洁液。
6.2 由洁具存放间取出丝光毛巾、塑料笤帚、簸箕、一次性废弃物袋、塑料容器等清洁用具。
6.3 操作室内先完成工序清场操作,将待清洁区域内废弃物清理到塑料簸箕中,倒入废弃物袋中。
6.4 将丝光毛巾在清洁液中荡洗三遍,提起,折叠拧至半干,然后将半干丝光毛巾平整开,沿中线折叠两次,使其成为四层,将折叠好的丝光毛巾平展在手掌中(下同) 。
6.5 然后在相应清洁区域内,对照像应的清洁内容和方法要求进行环境清洁操作。
6.6 各清洁区域的总体清洁顺序为由上到下,有里到外,避免重复污染。
6.7 日常清洁的有效期为 24 小时,每周的大清洁有效期为 7 天;间断性生产开始前或者更换品种生产前,必须按每周大清洁的要求进行彻底清场清洁,按《清场标准操作规程》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生产。
7.清洁内容清洁对象清洁方法天花板 1.将丝光毛巾在清洁液中荡洗三遍,提起,折叠拧至半干,再均匀缠绕在 T 型架上;2.用T 型架按由里向外的顺序用均力擦拭天花板;3.每擦拭 2m2面积取下丝光毛巾清洁后,继续清洁,使清洁实际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区传递窗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确保传递窗的清洁,保证洁净区的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2. 范围:生产区全部的传递窗。
3. 责任:洁净区操作人员、车间主任、QA检查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4. 内容:
4.1 清洁周期:
4.1.1使用前后清洁消毒
4.1.2每天清洁消毒
4.2 清洁工具:洁净布(不脱落纤维)、毛刷。
4.3消毒剂:75%的乙醇、0.1%的新洁尔灭
4.4 清洁方法:
4.4.1 先清洁洁净级别低的一侧传递窗。
4.4.1.1打开传递窗门,先用粘有纯化水的湿洁净布擦拭该传递窗内表面及传递窗
门内外表面把手。
4.4.1.2 再用干洁净布擦拭该侧传递窗内表面及传递窗门内外表面把手。
4.4.1.3用粘有消毒剂的抹布依次擦拭传递窗内表面及传递窗门的内外表面把手,
关上传递窗门
4.4.2打开另一侧传递窗门,依次用湿抹布(粘有纯化水)干抹布和粘有消毒液的
抹布,对传递窗门的内外表面和传递窗的外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关上传递窗外侧门。
4.3紫外线消毒
每天生产前消毒30分钟,每次清洁后消毒30分钟
4.4.4清洁消毒完毕及时填写清洁消毒记录。
4.5检查
4.5.1 清洁、消毒结束后,由QA检查员对清洁结果按照清洁标准进行检查。
检查合
格回装。
如不合格,由当班人员再行清洁。
4.5.2 检查记录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