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给药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课稿
雾化吸入ppt课件免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 量。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雾化器
注意观察和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教会患者正确的吸入方法,避免造成气道 刺激或感染。
在雾化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雾化并采取 相应的处理措施。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支气管痉挛
应立即停止雾化,给予吸氧、解痉药 物等治疗。
联合治疗与个体化方案
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拓展应用领域与研究领域
探索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疾病领域中的应用,如神经系 统、消化系统等,拓展雾化吸入的治疗范围。
THANKS
感谢观看
雾化吸入药物的研发与优化
针对不同疾病状态和患者需求,研发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雾化吸入药物,提高治疗效 果。
雾化吸入在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与挑战
雾化吸入在常见呼吸系统 疾病中的应用
研究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 肺炎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 全性,优化治疗方案。
雾化吸入在危重病患者中的 应用
频率
雾化吸入的频率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一般来说,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以每天进行 3-4次雾化吸入治疗,而在肺部感染等急性期患者则可能需要每2-3小时进行一次雾化吸入治疗。注意每次雾化吸 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为宜。
04
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源自常见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超声雾化器
利用超声波能将药液雾化 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 吸入。
网式雾化器
利用微网孔将药液雾化成 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吸 入。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种类
支气管扩张剂
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用 于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
雾化吸入用药的不合理分析

雾化吸入用药的不合理分析
目前我院在雾化吸入用药中普遍存在超说明书用药,如地塞米松注射液、糜蛋白酶注射液、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和中成药注射液等作为雾化用药;对于超说明书用药,在我国仍未有相关的法律保护,法律责任规定不明。
在卫生部颁布《处方管理办法》第6条及第14条规定: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应当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而定。
超说明书用药主要原因如下:
1.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进入人体内后须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
地塞米松结构上无亲脂性基团,水溶性较大,难以通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治疗作用。
由于雾化吸入的地塞米松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导致肺内沉积率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难以通过吸入而发挥局部抗炎作用。
由于其生物半衰期较长,在体内容易蓄积,对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也增强,因此不推荐使用。
2.庆大霉素:可刺激气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还可对气道黏膜产生毒性,使气道黏膜上皮表面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受损。
庆大霉素属碱性、水溶性抗生素,在碱性环境中程非解离状态,作用效果较好。
而浓痰的酸性和厌氧菌环境常影响庆大霉素的抗菌活性,故用于雾化吸入有一定局限性。
3.糜蛋白酶:因超声雾化液体加热导致蛋白酶变性,禁用超声方式进行雾化治疗。
4.注射用盐酸氨溴索:该药说明书未推荐雾化吸入使用;尽管少
数COPD患者使用黏液溶剂雾化吸入可获益,但整体而言,疗效并不显效,因此当前未被推荐为COPD常规用药。
提醒:药品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力,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不受法律保护。
临床使用时一定要权衡利弊,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纠纷。
临床药学室
2016年11月8日。
氧射流雾化吸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管理策略 精品

氧射流雾化吸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管理策略邓旭(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ICU ,广西南宁530027)摘要目的探讨氧射流雾化吸入过程中常见问题有效的管理方法。
方法通过对160例在我科住院患者氧射流雾化吸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结果氧射流雾化吸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显降低。
结论有效的管理策略能提高氧射流雾化吸入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雾化的有效性。
氧射流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物理与化学治疗相结合的消炎祛痰手段,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1〕。
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在我科临床应用中,发现氧射流雾化吸入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现就我科常见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相应提出管理策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8月~2010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160例,男94例,女66例,年龄20~88岁,其中肺炎6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30例,肺心病伴肺部感染20例,行气管插管腹部大手术后患者50例。
1.2材料雾化器为广西柳州市凯发工业产品研发有限公司生产的SW一1I型射流式医用雾化器,一次性哈德森雾化器(面罩型)。
1.3方法对160例氧射流雾化吸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计算氧射流雾化吸入中常见问题的发生率,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2结果氧射流雾化吸入过程中常见问题(表1)表1 氧射流雾化吸入过程中常见问题问题发生次数发生率(%)体位不当50 33.1 未掌握吸入方法20 13.2病情观察不到位10 6.6雾化时间长8 5.3管道脱落138.6时间选择不妥12 7.9患者依从性差16 10.6雾化器管理不当22 14.6问题发生总数1513. 分析氧射流雾化吸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原因3.1体位不当为氧射流雾化吸入过程中最常见现象。
3.1.1 护士的原因护士的健康指导不到位:护士将配好的药液交给患者后,没有协助患者取雾化所需的体位,或者没有告知患者应该取什么体位及所取体位的意义。
雾化吸入治疗讲课

使用方法:一般采用坐位或半坐位,将药物加入雾化器中,通过氧气或其他 气体产生雾状颗粒,患者吸入后即可发挥治疗作用。
雾化吸入治疗的设备 及使用方法
雾化吸入器种类及原理
超声雾化吸入器: 利用超声波能将 药液变成细微的 气雾,由呼吸道 吸入
喷射雾化吸入器: 利用文丘里喷射 原理,将药液变 成直径为2-4μm 的微粒,由呼吸 道吸入
加强患者及家属对雾化吸入治疗的认知和教育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雾化吸入治疗的 认识
增强患者及家属对雾化吸入治疗的 信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加患者及家属对雾化吸入治疗的 了解
提升患者及家属对雾化பைடு நூலகம்入治疗的 依从性
雾化吸入器的清洁与保养
每次使用前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清洗 每天使用后用清水擦拭外壳 定期检查喷雾是否均匀 更换喷嘴和过滤器
故障排除及注意事项
电源故障: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接触良好,电源线是否破损
设备内部故障:检查设备内部各部件是否有松动、脱落现象
喷头堵塞:定期清洗喷头,避免使用不干净的溶液进行雾化吸入
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
β2受体激动剂:舒张支气管, 缓解哮喘症状
抗胆碱药:抑制炎症和舒张支气 管,减少痰液分泌
激素: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水肿 和支气管痉挛
祛痰药:促进排痰,改善通气功 能
优势及局限性
优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快速发挥治疗作用,全 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局限性:对于一些病因复杂、病情严重的患者,单独使用雾化吸入治疗可能 效果有限,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消除炎症:通过 雾化吸入药物可 以直接作用于气 道黏膜,消除炎 症,减轻咳嗽等 症状。
雾化吸入给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

雾化吸入给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摘要: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其主要给药方式包括干粉吸入、定量吸入以及雾化吸入等。
其中雾化吸入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本文将主要针对雾化吸入的给药原理以及应用现状进行相关总结。
关键词:雾化吸入;给药方式;应用进展雾化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剂量可调节性且应用方便。
随着雾化吸入的不断发展,针对疾病的治疗药物也在不断更替,可治疗的疾病类型也在不断增多。
本文将对雾化吸入给药的特点、原理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且针对雾化吸入剂的临床应用及进展进行分析。
1.雾化吸入给药的特点肺泡具有表面积大、毛细血管网丰富且肺泡细胞膜很薄等生理特性,因此雾化吸入具有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应用药物剂量小等优点。
此外,因局部给药使得全身副作用小并且也能够避免肝的首过效应。
1.雾化吸入作用的原理及影响因素雾化疗法即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的大分子分散为小的雾滴悬浮于气体中,药物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及肺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气雾颗粒沉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雾化颗粒的大小、气道口径的大小以及吸入方式。
有研究表明,最有效的吸入并沉积的雾化颗粒大小为0.5-5um。
雾化颗粒经不同大小的气道口径进入将有不同的运动形式,这也将影响药物的沉积结果[1]。
此外,雾化方式、气流速度、吸入的持续时间等也都将影响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
1.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雾化吸入技术以及相应药物的不断发展,其已大量应用于临床以治疗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囊性纤维化以及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等[2-5]。
3.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以及支气管哮喘的用药主要有: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痰液溶解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β2受体激动剂是预防或缓解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常用药物,首选给药方式为吸入疗法。
其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及特布他林。
雾化治疗患者依从性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
8 0・
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 2 0 1 7年第 3 8卷第 1 期
J o u ma l o f Q i q i h a r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7 , V o 1 . 3 8 , N o . 1
Amb u l a t o y r p h l e b e c t o my v e l ' s u s c o mp r e s s i o n s c l e mt h e r a p y: r e s u l t s
[ J ] . B r J S u r g , 2 0 0 8 , 9 5 : 2 9 4 — 3 0 1 . [ 2 4 ] D i s s e l h f o f B C, d e r K i n d e r e n D J , K e l d e r j c, e t 1. a F i v e — y e a r r d o mi z e d c l i n i c l a t r i a l c o mp n g e n d o v e n o u s l a s e r a b l mi o n
f o a 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 [ J ] . D e r ma t o l S u r g, 2 0 0 3 , 2 9: 2 21 —
a b l a t i o n : i f n a l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i n i t i l a c l i n i c a l t i r l[ a J ] . P h l e b o l o g y , 2 0 1 2 , 2 7 : 6 7 — 7 2 . [ 2 6 ] d e R o o s K P, N i e ma n F H,N e u ma n n H A.
雾化吸入在临床中应用现状

雾化吸入在临床中应用现状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将药物溶解或悬浮于生理盐水中,然后借助吸入装置将药物雾化成微细颗粒,使其能够直接进入呼吸道,从而快速起效。
在临床上,雾化吸入广泛应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囊性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被用于输液、呼吸支持和痰液清除等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就雾化吸入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雾化吸入的原理**雾化吸入的原理是利用雾化器将药物雾化成微细颗粒,直接送达到呼吸道的目标部位。
雾化吸入相比于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具有药效迅速、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雾化吸入可以提高药物在呼吸系统中的局部药物浓度,减少药物在全身循环中的分布,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雾化吸入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胸闷、喘息、咳嗽等症状。
雾化吸入在哮喘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快速缓解哮喘发作,减少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包括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物等。
通过合理选择雾化吸入药物和剂量,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的发生。
**雾化吸入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雾化吸入在COPD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扩张气道、减少痰液分泌、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雾化吸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延缓疾病的进展。
**雾化吸入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除了哮喘和COPD,雾化吸入还广泛应用于治疗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
雾化吸入可以有效传递抗生素、抗菌药物、黏液溶解剂等药物,帮助患者清除病原体、减少痰液潴留。
在高危肺炎病人入院后,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预防,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小儿雾化吸入不良依从性的分析及对策.

小儿雾化吸入不良依从性的分析及对策小儿雾化吸入不良依从性的分析及对策雾化吸入以其奏效快,直接达到局部,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轻,无痛等优点,广泛用于儿科临床,作为消炎、化痰、解痉、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既可直接作用于气道表面的药物受体而发挥疗效,又可迅速吸收,起效迅速,较全身用药安全性高,将在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临床上常出现不配合等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且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就此对96例婴幼儿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 临床资料1.1 对象2004年1月~5月,96例收治我科的肺炎患儿,年龄在6个月~10岁,其中,5岁以下75;5岁以上21例,根据病情进行了雾化吸入,最少雾化2次,最多雾化6次。
1.2 方法采用百瑞有限公司生产的压缩雾化器(PARl),将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lmg和特布他林混悬液(博利康尼令舒)lmg混和生理盐水,对患儿急性期4小时一次,病情缓解后12小时一次,每次吸入15分钟。
2 结果 96例肺炎患儿临床雾化吸入依从性的比较表1 不同年龄患儿的临床依从性年龄依从性好依从性差合计依从率(%)5岁以下 5 70 75 7.145岁以上12 921 57.143 讨论分析3.1 生理特点婴幼儿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对认知的能力差,对机械类操作有着本能的反抗心理,加之对雾化器产生烟雾的恐惧,常常不易配合。
3.2 医务人员的没有正确掌握吸入技术吸入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治疗方法,如医护人员没有接受正规的培训而不能正确使用也可导致雾化吸入的失败。
如吸入面罩离患儿的面颊部超过1厘米左右,雾化器未与地面垂直,患儿未取直立坐姿势,通常仰卧位潮气量降低,横膈肌位置高,胸廓活动度小,使吸入量减少等。
3.3 家属的认识不够由于家长文化的差异对雾化吸入的认识不够,认为静脉用药要比局部用药的效果明显而且方便,省时省力,加之父母的工作压力大,时间紧迫,小孩有时又不配合,导致治疗不正规。
此外,频繁的更换照顾者,更换后又没接受正规的吸入知识和培训而导致治疗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化吸入给药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在本院门诊的日常处方中我们可以发现,急性发作支气管炎、肺炎等患者经常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5MG,雾化吸入,一日2次”,特别是儿童患者,呼吸道雾化给药更为常见。
由于这种方法快速有效又经济,最重要的是儿童患者的顺应性良好,因此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推崇。
但是这种治疗方案是临床筛选出的最优方案吗?它的存在是否符合药物治疗学的基本要求并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呢?本文将就此对雾化吸入给药做基本介绍和分析一、概述雾化吸入给药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
通过雾化吸入给药,目的是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中,均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治疗。
由于雾化吸入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二、雾化吸入给药的现状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的治疗目的,可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
目前常用的可供吸入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主要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有:抗胆碱能药物常用药物为异丙托溴胺,水溶液浓度为0.025%。
成人每次2 ml,儿童每次0.4~1 ml,加入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也可直接原液吸入,每日2~3次。
吸入剂量的10%~30%沉积在肺内,胃肠道黏膜吸收量少,对呼吸道平滑肌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吸入后10~30分钟起效,1~2小时作用达高峰,1次吸入后作用可维持6~8小时。
其主要用于COPD急性发作以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极小,但也有吸入后引起急性尿潴留的报道。
因此,对于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病人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β2受体激动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
其水溶液浓度为0.05%,雾化后形成直径2~4 μm 的气溶胶颗粒,经吸入给药10%~20%可达下呼吸道。
常规使用剂量为2 ml药物加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吸入后5分钟即可起效,15分钟可达高峰,药效可维持4~6小时。
其主要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以及COPD有明显支气管痉挛的病人。
由于此类药物对心脏和骨骼肌的β受体也有部分激动作用,所以部分病人吸入后会出现心悸和骨骼肌震颤。
有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甲亢的病人应慎用此类药物。
2.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得,具有局部高效和全身安全的特点。
药物浓度为1 mg/2 ml,每次使用2 ml,每日2~3次。
经气雾给出的药量中约10%沉积在肺部,成人分布容积约300 L,儿童为3.1~4.8 L/kg,显示其具较高的组织亲和力,可发挥强有力的局部抗炎作用,小剂量就能起到治疗作用。
雾化吸入布地奈得起效迅速,10~30分钟即可发挥气道抗炎作用,适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儿童哮喘病人。
如果与抗胆碱能药物及(或)β2受体激动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佳。
应当注意的是,医师要叮嘱病人在雾化吸入后彻底漱口,以防止出现口腔、咽峡部黏膜念珠菌感染。
其他临床用过的药物还有地塞米松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3.黏液溶解剂α-糜蛋白酶虽能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液稀释易排出,但长期雾化吸入会导致气道上皮鳞状化生,并偶可致过敏反应,目前已很少应用。
盐酸氨溴索可调节呼吸道上皮浆液与黏液的分泌;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的稳定;增加呼吸道上皮纤毛的摆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其溶液浓度为15 mg/ml。
成人每次2~4 ml,每日2~3次雾化吸入。
4.抗生素有研究表明,雾化吸入抗生素对呼吸系统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间歇或短期预防性吸入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上呼吸道革兰阴性菌的菌落形成率。
目前,临床上将抗生素的雾化吸入,主要用于治疗重症病人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
需要注意的是覆盖在呼吸道上皮的表层液体为等渗液,pH值为中性。
吸入抗生素的渗透压过高或pH值过低会引起咳嗽,甚至导致气道痉挛。
硫酸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的pH值适于吸入给药,吸入的抗生素应溶于生理盐水中,浓度为100 mg/ml。
其他临床用过的抗菌药还有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5.其他药物如我院曾使用炎琥宁粉针+氯化钠注射液、浓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
炎琥宁粉针为来源于中药的抗病毒药物,临床主要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浓氯化钠注射液主要是利用其高浓度、高渗性起到抑制细菌和稀释粘痰的作用。
6.联合用药为了增强雾化吸入的效果,或缩短雾化吸入的时间,医师会把多种药物溶液或混悬液混合后让患者同时吸入。
如抗胆碱能药物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更强,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的特点。
临床可以使用上述2种药物各2 ml 进行雾化吸入。
但将液体混合吸入时一定要注意各种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相容性,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
一般来说,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氨溴索、妥布霉素可以配伍。
布地奈德可以与特布他林、沙丁胺醇、色甘酸钠、异丙托溴铵、非诺特罗、乙酰半胱氨酸配伍,但不推荐将异丙托溴铵与色甘酸钠配伍使用,因为两者混合后可生成类似于油质、非晶体的配合物而出现沉淀。
妥布霉素不能与布地奈德和色甘酸钠配伍。
三、存在的误区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将一些静脉用药如糖皮质激素、氨茶碱、庆大霉素等作为雾化吸入的药物使用。
这些都属于经验性用药,实际是不合理的,与临床医师更注重疗效,忽略了药物物理化学性质和剂型不同对人体的影响有关。
一是药物剂型不同,在生产和质量控制指标上是不一样的,如雾化吸入等局部外用药,就要求一定要做皮肤粘膜的刺激性试验,而注射剂是不做的。
二是虽然有些药物可以稳定配伍,但混合后其空气动力学特性可能改变,温度、配置后的储存时间、混合后雾化杯中液体量的增大都可能影响雾化效果。
具体到药物有如下情况:1、糖皮质激素的注射剂型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经呼吸道局部雾化吸入时,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达不到3~5μm的有效颗粒,因而药物只能沉积在大气道。
由于其结构中无亲脂性基团,因而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局部抗炎作用弱。
其水溶性较大,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很难产生疗效。
2、茶碱虽然可以扩张支气管,但对气道上皮有刺激作用,故临床上不主张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3、庆大霉素由于其分子中含多个羟基和碱性基团,属碱性、水溶性抗生素,在碱性环境中呈非解离状态,作用效果好。
而脓痰的酸性和厌氧环境常影响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活性,故此类药物用于雾化吸入有一定局限性。
有动物试验表明,庆大霉素既会对气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发炎性反应,气道内炎症细胞及介质聚集,继发性自由基损害等;又会对气道黏膜产生毒性,使气管黏膜上皮表面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受损。
另外,有研究者发现,使用生理盐水1ml加庆大霉素4万单位,每日2次雾化吸入,在第7天时可导致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削弱了肺部清除病原体的能力。
在临床使用雾化吸入治疗时,医务人员除了要注意选择药物及其配制等因素以外,还应该注意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雾化吸入药物的配伍,以达到雾化吸入的最佳效果。
4、庆大霉素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与多种药物联用时易引起耳、肾毒性;在最新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5、根据循证医学理论,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的雾化剂型,临床应用的基本是用注射剂型替代,将庆大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和氨溴索注射液雾化经呼吸道粘膜给药属于经验用药,没有循证医学依据。
因此,这种用法没有被写入药物说明书和我国《药典》。
从这个角度来讲,临床医师应避免用注射剂雾化给药。
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显示,在1994年至2009年间其中共有庆大霉素雾化治疗导致10例过敏和2例肌无力的病例。
因此从用药安全性考虑,这种使用方法是不主张的。
如1996年全国呼吸内科会议就提出不用庆大霉素作为呼吸道雾化药物,因为容易导致肺纤维化。
尤其对儿童用药,一是雾化用药剂量和时间不好掌握;二是庆大霉素属于浓度依赖型抗生素,采用局部雾化吸入不能使感染部位达到治疗感染的高血药浓度,还会引起耐药菌株的出现,因此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不适合雾化吸入给药。
四、结论综上所述,雾化吸人给药具有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有着确实的很好的疗效,是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法,雾化吸入疗法也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但目前可供临床应用的药物并不多,存在不少经验性的用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误区,缺乏循证医学依据。
因此建议1:药学人员应加强药物剂型研究,研制生产出更多适合于雾化吸人给药的药物,供临床应用;2:临床在使用雾化吸人给药时,必须实行规范,严格按照雾化吸人给药的操作要求和循证医学的理论做,按照药品说明书的适应症做,选择已有的雾化剂型药物,尽量避免经验性用药;尤其是使用抗菌药物雾化治疗时,必须遵循适应证。
选择抗菌药物雾化治疗必须遵循两个前提:首先,全身用药后,局部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且其他药物不适合应用时;其次,感染局部标本的细菌培养提示存在敏感菌株,比如局部存在对该类抗菌药物敏感的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