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国际关系研究院导师简介
和克俭简历 -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和克俭简历和克俭,男,讲师。
主要从事植被生态、景观生态、恢复生态、GIS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地图制图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地址: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区域与资源规划系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邮编: 650091Email:voodoohex@foxmail.com一、教育经历1999-2003: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地理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2006:硕士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地理科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二、工作经历2006-至今,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讲师三、教学自然资源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验、区域规划模拟实验四、主要科研项目1.2012-2014:玉龙雪山高山草甸游客承载力的空间格局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10-2012:玉龙雪山高山草甸的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3.2009-2011:滇东高原喀斯特环境石芽因素对土壤侵蚀相关作用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地效应温度空间分异及其对植被景观作用机理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4-2006:基于地理因素、景观结构和生境特征数据的贺兰山生物多样性格局测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03-2005:中条山植被及植物区系与地理环境特征关系综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主要科研成果1.黄晓霞, 江源, 丁佼, 和克俭, 张勇, 秦雨. 广西公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分析. 热带地理, 2013, 33(1): 70-752.黄晓霞, 丁佼, 和克俭, 张勇. 玉龙雪山南坡高山草甸的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格局解释. 草业科学, 2013, 30(1): 110-1153.黄晓霞, 和克俭, 秦雨. 玉龙雪山南坡林线附近的地面温度场特征分析.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6), 680-684 4.丁佼, 黄晓霞, 和克俭.玉龙雪山景区游客分布特征分析.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22(9): 71-765.黄晓霞, 和克俭. 《中国地理》课程教学中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 高等理科教育, 2010年教育教学研究专辑(二), 100-1026.黄晓霞, 江源, 刘全儒, 和克俭, 陶岩. 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种分布的环境梯度分析和种组划分. 草业科学,2009, 26(11): 12-187.黄晓霞, 韩京萨, 刘全儒, 江源, 和克俭. 小五台亚高山草甸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草业科学, 2009, 26(3): 1-78.黄晓霞, 韩京萨, 刘全儒, 江源, 和克俭. 小五台亚高山草甸植物地上生物量及其营养成分研究. 草业科学, 2008, 25(11): 5-12 9.和克俭, 曹鑫, 黄晓霞, 陈晋, 张元明.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地区的土壤结皮及其保护.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 20(3): 42-47。
独具特色的云大亚非研究--访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鸿武教授

学西南亚研究所便是其 中之一 。这是新 中国最早 由国家建立的专 门研 究亚 非问题 的机构之一 , 它 的建立对云南大学的亚非研究事业起到 了重要的
推进作用 问: 近些年 来, 云南大学的亚非研究有些什么
新的发展和特点呢?
答: 学术研究与 人才培养 总是需 要有一定 的 历史积 累的。云南大 学的亚非研 究 , 从初创 到现 在, 经过了几代人 数十年 的努力 。云 南大学 创建 于 l2 年 , 9 2 最初 叫东 陆大学 , 意在为 地处亚 欧东 大陆 的中 国培养 了解 世界 的人 才。抗 日战争 时
南 大 学亚 非研 究 学科 建设 获 得 了明 显 的进步 。 2O 年 , O O 经国务 院学 位委 员会 批准 , 云南 大学 获 得世界史专业博 士学位 授予权 , 开始培养亚 非研 究领域的博 士研究生 2 0 年 , 0 1 云南大学 国际关
答 : 的。近 年来 , 是 随着 中国西部大开发 的推 进, 云南及 中国西部 与 国外 的交往 迅速发展 。为
答: 经过“ 文革” 十多年的破 坏与停滞之后 , 云 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亚非研究的学术传统 在 8 年代 以后 得 以恢复 ,o年代 后进 人较 快发 0 9 展时期并取 得一些 重要成果 , 要表现在 以下几 主 个方面 :
首先 , 学科 与 学 位 点 建 设 成 绩 明 显 , 国 家培 为
维普资讯
本 刊 专 访
独 具 特 色 的 云大 亚 非 研 究
访 云 南大 学博 士生 导师刘 鸿 武教授
本刊记者 李 智 彪
地处 中国西南春 城昆 明的云南大学 , 是一所 国家高 等教 育 “ 1 工程 ” 点建 设 的综 合性 大 21 重 开设亚非史专 门为当时我 国高等 院 校中最早系统开展亚非研究与教学 的大学之一 。 l6 年 , 9 4 按照周 总理要重视 对国际 问题研究 的指示 , 国家在 全国选 择一些在 国际问题 研究方 面有基础的高校设 立国 际问题研究 机构 , 云南大
云大导师

袁焱云南曲靖人,博士,教授,现任云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留学生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学。
袁焱,女,1965年生,教授,语言学博士,语言人类学博士生导师。
现任云南大学留学生院院长,兼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学会理事,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编委,云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云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协会会长。
主要从事藏缅语言文化、语言对比、第二语言教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3年被选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一、主要著作《现代语言学理论》(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现代汉语引论》(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阿昌语个案调查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汉语教学新理念》(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新平花腰傣文化大观》(合编)(民族出版社,2004年)《族群分化与语言变迁》(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二、主要论文《第三语言的言辞形式极其修辞功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阿昌语言使用功能分析》(《民族语文论坛》,1999年)《从汉语的“神”和英语的“准”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首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穿在身上的艺术,写在身上的历史—新平花腰傣服饰文化浅说》(《学术探索》,2000年)《梁河阿昌族的语言转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语言接触中的语音异化与强化》(《汉语言专题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王充的修辞观:文质相称》(《第三届中国修辞学学术研讨会集》,台湾洪叶出版社,2001年)《谈谈比喻意向》(《第三届中国修辞学学术研讨会集》,台湾洪叶出版社,2001年)《阿昌语的述宾结构》(《民族语文》,2001年)《比喻:神韵美的创造——从钱钟书的〈围城〉谈起》(《汉语言专题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互补”与“竞争”:语言接触中的杠杆》(《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Inter- Ethnic Relations in the Making of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western China》(Amarin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Public Company Limited 出版,2002年)《阿昌族双语类型特点及成因》(《民族语文论坛》,2002年)《双语教学中词汇的“空位”的层次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从宗教看傣族对阿昌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21世纪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3年)《 A Study on Culture Contact and Culture Change》(Amarin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Public Company Limited 出版,2003年)《阿昌族双语类型特点及成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汉泰名量词比较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5年)《民族杂居区语言使用情况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三、近五年第一负责人承担的课题阿昌语方言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佛教对阿昌族语言文化影响研究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云南藏缅语族语言及其文化研究云南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泰国汉语教师培训系列教材国家汉办项目越南学生汉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研究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云南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究省科技厅项目云南濒危语言研究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四、近年获奖情况1、专著《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2004年获云南省优秀社科三等奖。
论国家应对他国竞争的能力

论国家应对他国竞争的能力黄清吉(云南大学,昆明650091)摘要: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国家间的竞争不会停息,只会在更高层次、更复杂的场景中展开,合作是更高技艺的竞争。
国家应对他国竞争的过程是彼此能力强弱的比拼过程。
国家应对他国竞争的能力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
能迈向国际舞台中心并长时间居于国际舞台中心的国家,是拥有应对他国竞争整体的能力优势并相对他国更有效地实现持续的整体能力增长的国家。
洞悉支撑国家应对他国竞争能力与能力增长的关键变量,是理性研判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并确立达成战略目标的实践进路重要且必要的理论前提。
关键词:国际体系;竞争;国家能力收稿日期:2018-6-9作者简介:黄清吉男(1969-)云南大学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院教授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76(2018)05-027-(8)上海行政学院学报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2018年9月第19卷第5期Sep .,2018Vol.19,No.5国际体系是历史的产物。
无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诞生于何处,受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根本性制约,它所能统辖的地理范围都是相当有限的,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必然先后建立起为数众多的国家。
由众多“分而治之”的国家为最高行为主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国际体系,本质上是一个无政府体系1〇,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是国家无能为力建立世界政府的相应后果。
置身无政府国际体系的国家将始终面临多重结构性力量的作用:(1)同一国家疆域内人们基于共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而相互认同,产生对自群体(本国人)的偏爱和对他群体(外国人)的疏离;(2)各个国家优先为疆域内社会的繁荣与福利而行动;(3)没有中央权威阻止拥有组织化暴力的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对他国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4)国家可以通过自己的积极作为增强自己的力量,从而改变与他国的力量对比关系,而国家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也不得不增强自己的力量。
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介绍

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介绍- -Tag:国际关系研究学者1.汉斯·摩根索(1904——1980)摩根索被视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奠基人。
摩根索1904年生于德国,1923-1927年间先后在柏林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主攻法律。
1937年移居美国后,曾任教于纽约布鲁克林学院、肯隆斯大学,1943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成为政治学系副教授、教授。
从1950-1968年期间担任芝加哥大学美国队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期间还兼任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顾问。
摩根索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的著作中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从而使国际关系研究进入了成熟阶段。
摩根索著述等身,主要有:《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1948)、《国际政治的原则和问题》(1951)、《捍卫国家利益》(1951)、《政治的困境》(1958)、《真理与权力》(1970)等等。
《国家间政治》是摩根索的代表作,是当今国际关系学最为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在此书中提出了以权力、利益为核心概念来理解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六原则,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最完整、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原则。
2.肯尼斯·华尔兹(1924—)华尔兹是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
1924年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
1948年毕业于奥比多林学院,1950年和1954年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53-1957年在该校担任助教。
1957后曾在斯沃斯摩尔学院、布兰戴斯大学任教并从事国际关系研究。
1971年起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于1994年成为该校政治学系终身荣誉教授。
同时兼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全美政治学学会理事,《世界政治》编委等职务。
华尔兹被视为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的冲突》(1971)《国际政治理论》(1979)、《核武器的扩散:一场辩论》(1995)等。
“一带一路”框架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

“一带一路”框架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作者:卢光盛金珍来源:《国际展望》2015年第05期【内容提要】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中国参与最早、最有成效、障碍最小的区域合作机制,但当前也面临着发展瓶颈。
如何务实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建设,进一步夯实中国的周边战略依托,实现“一带一路”在东南亚方向的重要突破,是一个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问题,对当前及未来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推进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以高阶的一体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建设次区域合作升级版的理论依据和相关实践,厘清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关联,剖析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探讨在当前环境下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一带一路” 周边外交【作者简介】卢光盛,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金珍,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中图分类号】 F114.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1568-(2015)05-0067-15【DOI编号】 10.13851/ki.gjzw.201505005当前,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简称GMS)合作已经进入第三个十年,在不断取得成果和进步的同时,次区域发展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一直是次区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新的发展阶段,次区域内各国对中国有了新的期待。
2014年12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GMS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开幕式时提出:“中国愿与各方携手努力,打造中国同次区域国家经济合作升级版”。
2015年3月,中国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GMS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 深化GMS合作,既是云南建设辐射中心的关键方向,也是缩小东盟各国发展差距的有力举措,更是建设中国-东盟合作升级版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梁云祥

爱考机构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梁云祥
所在系:国际政治系
职称:教授
学位:法学博士
所授课程:
国际政治概论、国际关系与国际法、战后日本政治与外交
专著:
“冷战后日本外交政策决策体制的变化及其特点和原因”,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日本百年外交论》“田中、大平内阁与中日关系”;“日本平成时期的联合国中心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聚焦北约》(第一章)“北约的由来”知识出版社1999年7月;《对冲基金的神话及其破灭(共同编者)新华出版社1999年7月;《走向新世纪的欧洲与大国关系》“冷战后日本的亚洲一员外交”,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8月;《后冷战时代的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⑨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⑩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0424
★民族社会学
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理论:1.夏建中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人文学院
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史:
①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黄泽《民族文化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②张文勋、施惟达、段炳昌等《滇文化与民族审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③施惟达、段炳昌等《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④张文勋、段炳昌主编《民族审美文化》,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宋蜀华主编《中国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费孝通著《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澳)马尔科姆•沃特斯著《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5.许宝强、汪晖选编《发展的幻想》,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6.阿马蒂亚•森著《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曹和平著《中国农户储蓄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曹和平译《国际金融与宏观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杨大楷等主编《中级国际投资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张荐华、施本植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施本植著《国际服务贸易与营销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发展研究院
201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关院师资
吴磊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能源安全;中东问题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南亚问题
张永宏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问题、南南合作及南北关系
刘稚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问题、世界民族问题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南亚国际关系
瞿健文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问题
卢光盛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国际关系、区域经济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联系方式:
姚继德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西南亚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伊斯兰教、中国-中东关系史、伊朗学、民族与宗教
吕星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
联系方式:
毕世鸿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国际关系、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日本与东南亚的政治经济关系
谢念亲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外交、文化外交、中国与东南亚跨境民族文化关系
联系方式:
伍庆玲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中东问题
寸丽元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世界民族问题
佟应芬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世界妇女问题、土耳其问题研究
邹春萌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经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等
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问题、民族与宗教、南亚问题
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南亚问题、中东问题
刘学军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能源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能源安全与国际关系
祝湘辉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缅甸研究、东南亚研究
联系方式:
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讲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南亚研究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西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南亚研究
梁晨
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科研秘书、讲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国际关系、GMS合作
夏艳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讲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非洲研究
徐景颐
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党总支委员、讲师,硕士,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中东问题
陈松涛
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党政办秘书、南亚研究所讲师,硕士,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世界民族问题研究
李涛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讲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研究
联系方式:litaody@
梁益坚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问题
杨惠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事秘书,非洲研究所讲师,硕士,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问题
王涛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讲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问题。